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章人生全程發展
1人生全程發展人生全程發展第十章人生全程發展第一節發展及其相關概念第二節
身體、動作與感知覺的發展第三節語言與認知的發展第四節社會性發展第五節成年以后的發展人生全程發展第一節 發展及其相關概念一、生命的各個時期二、影響發展的因素三、發展中的共同規律與個別差異四、畢生發展的主要研究方法人生全程發展一、生命的各個時期發展階段:
在人的一生中,身心特征的發展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同時也可以分為不同階段,這就是發展階段。發展任務(developmenttask):
個體發展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會表現出與個體年齡相符合的行為特征。這種社會期待性的行為特征標準就叫做發展任務。
下表是人生各個時期的發展狀況。人生全程發展各個時期名稱時間段主要發展任務和發展特點產前期受精-出生生理發展嬰幼兒期出生-3歲身體成長和動作發展社會性依附:親子關系初步的認知能力、語言發展兒童早期3-6歲力量增加、粗大和精細動作發展認知發展:創造力、想象力社會性發展:自我意識兒童后期6-12歲力量和運動技能發展認知發展:有邏輯的具體思維、書面語言、記憶社會性發展:同伴關系、自我概念與自尊人生全程發展青年期12-20歲生理發展:身體的迅速改變、生理成熟認知發展:抽象思維社會性發展:人格獨立、兩性關系建立成年期20-40歲職業與家庭認知能力處于顛峰之后逐漸下降社會性發展:父母角色、社會職業角色中年期40-65歲生理機能出現某些衰退、活力下降認知技能復雜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學習新知識能力下降社會性發展:性格有一定改變老年期65歲以上生理機能衰退智力與記憶能力有些衰退、反應變得緩慢需調適多方面損失(如身體機能衰退等)找出生命的意義、面對越來越近的死亡人生全程發展二、影響發展的因素遺傳(heredity):
指與遺傳基因聯系著的生物有機體的內在因素,包括生理的因素。環境(environment):
指個體生存空間中所有可能影響個體的因素。分為兩類生物有機體所共有的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物理環境人類的社會環境人生全程發展二、影響發展的因素兩種觀點的分歧:近代(20C)結構主義強調遺傳行為主義強調環境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天性觀”亞里士多德“教養論”人生全程發展二、影響發展的因素皮亞杰——交互作用效應模型認為,遺傳和環境在個體發展中是相互作用的,表現在以下方面:優越的遺傳不良的遺傳良好的環境差的環境+++人生全程發展二、影響發展的因素薩米諾夫:遺傳和環境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是相互影響的,個體一旦開始發展歷程,其遺傳特性就會受到環境和個體經驗的影響,而個體經驗同樣也會受到遺傳特性的影響。環境影響了遺傳特性起作用的方式、程度和途徑,而遺傳特性影響著環境中某些因素其作用以及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人生全程發展三、發展中的共同規律與個別差異個別差異:
發展中的個體在功能特征和行為上表現出來的多樣性,即個體之間的差異。共同規律:
指個體發展中表現出來的一般發展狀況。它是從某一群體的平均水平得到的,反應了特定群體共同的發展特點。所謂的兒童發展的“里程碑”指的就是這一點。人生全程發展四、畢生發展的主要研究方法(一)縱向研究(longitudinalresearch)在一段時間內追蹤研究相同的被試。例:研究大學生的社會性成熟過程。優點:
可以研究變量在時間因素中的變化發展缺點:1、需要較長時間,資金投入較多。 2、由于時間較長,被試會逐漸流失,導致研究結果的可信度下降。人生全程發展四、畢生發展的主要研究方法(二)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research)
在同一時間內,研究不同年齡的被試。其中每一個年齡組的被試叫做一個“群體”。例:研究大學生的社會性成熟過程。優點:
避免了縱向法時間過長、耗資較多和流失被試的不足缺點:不同的群體受環境的影響可能不同,所以他們之間可能無法比較人生全程發展四、畢生發展的主要研究方法(三)群體—連續研究(cohort-sequentialresearch)首先在同一時間選定不同的群體進行研究,然后再對各個群體進行縱向追蹤研究。人生全程發展第二節 身體、動作與感知覺的發展一、胎兒期的發展二、嬰幼兒的生理發展三、嬰幼兒的動作發展四、感知覺的發展人生全程發展一、胎兒期的發展(一)出生前的身體發展
三個時期:胚芽期(0-2周):從單細胞分裂形成細胞團,著床于子宮壁。胚胎期(2到8-12周):產生主要身體系統:心臟搏動,腦部、腎臟和消化道結構、頭顱、眼睛、耳朵、嘴及四肢,性別已經分化。胚胎期最容易受到環境的傷害,各種生理缺陷(聾、啞、盲等)以及流產主要發生于這個時期。胎兒期:
出現了骨骼細胞、反射,形成了外形特征,身長、體重增加。30周具備離開母體生存的可能性。人生全程發展一、胎兒期的發展(二)影響胎兒發展的不利環境因素1、德國麻疹:影響眼睛、耳朵、心臟等2、X射線:基因突變3、性病:智力障礙、盲及其他生理疾患4、香煙:流產、早產、心跳不正常5、酗酒:智力障礙、身體小、大腦小6、吸毒與藥物:影響各方面的正常發育人生全程發展二、嬰幼兒的生理發展外在生理發展: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等方面內在生理發展:大腦的發展內在生理發展的兩方面:1、腦和大腦皮層的發展體積:6個月時,達到成人一半,2歲時為四分之三,4歲時與成人接近。2、突觸生長與神經纖維髓鞘化突觸數目迅速增加,建立新的神經回路,神經元和神經纖維髓鞘化,神經沖動傳導加快。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和可塑性案例:6歲失明兒童人生全程發展三、嬰幼兒的動作發展嬰幼兒各種運動和動作的發展是其活動和認知發展的重要前提,動作的發展與嬰幼兒的空間認知、概念形成、社會交往、去自我中心化有密切關系。嬰幼兒的動作發展遵循一定的順序:由上到下由中心到四周由簡單的、無意識動作到復雜的、有意識的動作人生全程發展四、感知覺的發展(一)觸覺這是最早發展的感覺。嬰兒對外界的探索主要體現在口腔觸覺和手的觸覺上。口腔觸覺的研究:新生兒對吸吮過的特殊形狀的奶嘴注視時間長于光滑的普通的奶嘴。手的觸覺的研究:0-3個月出現的前夠物行為:在可觸及范圍內若存在物體,手臂活動越多。4-5個月:嬰兒開始有較成熟的夠物行為,能抓住運動的物體。人生全程發展四、感知覺的發展(二)視覺最初發生:胎兒中晚期新生兒的視覺功能:新生兒會對燈光眨眼,視線可以隨著燈光的移動而移動,可以追隨移動的目標。與成人的區別:眼睛小,網膜結構不完整,視神經發育不完全。人生全程發展四、感知覺的發展(二)視覺嬰幼兒視覺能力發展的表現:1.視覺調節2.視覺輻合3.視覺分辨4.顏色知覺5.立體視覺:視崖實驗人生全程發展視崖實驗中的嬰兒人生全程發展四、感知覺的發展(三)聽覺胎兒:5-6個月,開始建立聽覺系統,可以透過母體聽到外界的聲音。新生兒:可以把頭轉向聲音來源,并具有視聽協調能力,如當說話聲音和面部表情相吻合時,注視時間比不吻合時更長。嬰幼兒:聽力不斷增強,視聽協調能力進一步增強。人生全程發展第三節 語言與認知發展一、兒童的語言發展二、認知發展——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人生全程發展一、兒童語言的發展(一)語言獲得的理論
學習理論(learningtheory):強調后天學習和經驗和語言獲得的基礎,也叫經驗論。
先天論(nativism):主張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能力。人生全程發展一、兒童語言的發展行為主義:
語言活動和其他任何技能一樣,是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聯結。人類語言的獲得是學習和強化的結果。模仿理論:
認為嬰兒語言是對成人語言的模仿,但這種模仿不是即時的或一一對應的,嬰兒在語言學習中具有選擇性和創造性。人生全程發展一、兒童語言的發展
喬姆斯基普遍語法(universalgrammar):
人類不同的語言之間存在的一種基本語言形式,而且人類習得語言的時間和方式也存在普遍性。語言獲得裝置(LAD):
人腦具有一種先天的對語言進行加工的裝置。嬰兒具有充分的天賦去從原始語言材料中獲得語法。人生全程發展一、兒童語言的發展共識:①在兒童與成人的相互作用中,嬰兒的確有許多可以模仿和得到強化的機會②兒童與成人之間的互動是影響兒童語言獲得的重要基礎③LAD的存在雖然沒有得到神經生理學研究的支持,但語言作為人類與動物區別的最重要標志,可能存在獨特的腦機制。人生全程發展一、兒童語言的發展(二)語言發展的階段不同的民族之間,兒童掌握母語的階段和各階段表現出來的特征極為相似。
各階段及其特征如下表:人生全程發展兒童口語獲得的階段和特征口語習得的年齡階段口語習得各階段的特征剛出生后9-12個月18-24個月3-4歲7歲前能夠分辨語音刺激和其他聲音刺激說出第一個指示詞出現雙詞語出現完全符合語法的句子獲得完全符合語法的口頭語言人生全程發展一、兒童語言的發展(三)影響語言獲得的因素1、遺傳因素:一項研究——1歲前兒童的溝通能力發展速度與親生父母的智力有顯著相關,但與養父母智力無相關。2、出生前因素:如母親的年齡、疾病、營養狀況等。3、語言環境:父母是否內向,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需要的敏感性等。人生全程發展二、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一)發生認識論(geneticepistemology)
主要觀點:人的知識來源于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叫圖式(schema)。人類所有的心理反應歸根結底都是適應,適應的本質在于取得機體與環境的平衡。人生全程發展二、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一)發生認識論的主要觀點
適應有兩種不同形式:
同化(assimilation)
——指將新信息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順應(accommodation)
——指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新的環境和信息。人生全程發展二、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二)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感知運動階段(sensorimotorstage)前運算階段(pre-operationalstage)具體運算階段(concreteoperationalstage)形式運算階段(formaloperationalstage)人生全程發展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1.感知運動階段(0~2歲)認知能力初步發展,嬰兒靠感覺和動作認識世界,逐漸能將自己與他人、與物體分離。
“客體永存性”的發展:4-6個月:當個體看不見物體時,就以為物體消失了。6個月以后:嬰兒開始用視線追隨物體2歲:當物體被掩蓋時,還會去尋找。這一階段又可分成六個分段:⑴從出生到一個月左右。行為表現以遺傳性反射的圖式為特征,以幾個簡單的先天反射應付所有的刺激。38⑵從一個月到四個半月左右。行為以習慣的獲得為特征,形成一些簡單的習慣,如吮吸手指、移動頭部等等。⑶從4.5個月開始至8、9個月,是意象行為,或稱有目的的行為形成時期,如睡在搖籃中的嬰兒學會拉動一根下垂的線,使懸在線上的鈴鐺發出響聲,并重復拉動。但是這種意象行為所體現的目的還只是籠統的、初步的,還不具備明確的目的。⑷8至12個月這一年齡期間是這一階段的第四分段,在此階段,兒童的行為已具有明確的目的,并能利用某些間接手段達到目的,如拉動成人的手獲得某物等等。這說明兒童已建立了手段與目的的協調,智慧行為已經開始萌芽。⑸12個月至18個月左右,出現了客體永存性,了解了物體運動之間的關系,如拉動床單獲得玩具。⑹最后一個分段出現在大約一歲半左右,此段時間里,兒童的感知運動圖式開始內化,向表象圖式過渡,在解決某些問題時不必依賴于具體的感覺和行為,而可以利用心理表象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人生全程發展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2.前運算階段(2~7歲)
語言得到了顯著的發展,逐漸能夠用符號表征事物,并用符號從事簡單的思考,即開始有了一定的符號功能。兒童的感知運動圖式開始內化,表象圖式開始出現,但是邏輯運算還沒有形成。在這個階段,兒童開始使用表象和語言來認識世界,其思維表現出如下特征:
⑴自我中心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每一件事,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一切事件都是以他為中心的,他不會考慮別人的意見,也不會協調自己和別人的觀點。例如皮亞杰在一次實驗中,讓兒童挑選自己和對面模型的圖片。結果發現兒童可正確的選擇自己一面的圖片,但是年齡較小的兒童不能正確選擇對面的木偶所看到的圖片。并不意味著兒童是自私的。造成這種特征的原因是兒童還不能明確區分主體和客體,自我和客體還處在籠統的一體中。
⑵表象思維在此階段,由于語言的發展,兒童可以頻繁地使用表象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進行表象思維。憑借表象思維,兒童可進行各種象征性的游戲,可進行延遲的模仿。但是兒童此時的表象思維是無系統的和缺乏邏輯的。⑶直觀思維直觀思維的特征之一是思維依賴于知覺表象,認識依賴于直接感知到的形象;例如,同形狀的兩個杯子,投入等量的液體,然后其中的一杯倒入另一個細長的杯子中,要兒童判斷哪一個杯子里液體多,兒童要么注意到杯子的長度,要么注意到杯子的寬度。這也說明兒童此時的思維具有片面性、不可逆性、和非守恒性。(排列小圓片的實驗:紅、綠色,只要長度一樣就認為兩排數量相等,思維的方式完全依賴于視覺形象,不能形成數量守恒的概念。)守恒視頻相當于小學階段,時間大致從7歲至12歲。在此階段,兒童的思維由表象圖式進入具體運算圖式。所謂的運算指的是內化的動作,動作本來是外在的和在實物上進行的(如推動或分開物體),但是運算則是在思維中進行的動作,是動作的內化。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的特征是:3.具體運算階段⑴守恒性運算的基本特點是守恒。守恒是內化的和可逆的動作。在前運算階段,兒童產生了內化的動作表象,但是因為思維的直觀性而無法進行可逆的操作,因此不能達到守恒。只有當動作既是內化的,又是可逆的,才算達到了守恒。當思維達到了守恒以后,兒童能認識到物體不會因形狀和位置或狀態的變化而導致質量的改變。換句話說,兒童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質,不為事物具體的和表面的變化所迷惑。守恒是通過兒童思維的同一性、補償性、可逆性實現的。在上例中,兒童認識到,你沒有拿走小珠,也沒有加進小珠(同一性);杯子雖然長一些,但也細了一些(補償性);如果把小珠倒回原來的杯子,數量還是一樣(可逆性)。⑵群集運算群集(grouping)是數理邏輯中的一個概念。皮亞杰以群集運算來說明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的特征。群集運算的典型特點是能對事物的類進行整體的分析與綜合,正確的分類、排序,并進行不同的組合。分類: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能正確的分類,并進行類的運算。例如,給出18只紅色的木珠,2只白色的木珠,前運算階段的兒童也能正確地依照顏色分類,但是如果問他們紅珠多,還是木珠多,兒童會回答紅珠多,因為他們還不能區分事物的類和屬;但是處于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就能正確地回答,因為A(紅珠)+B(白珠)=C(木珠),C-B=A,所以A<C。排序:處于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由于已經達到了守恒,能進行正運算,也能進行逆運算;在思維時既能前瞻,也能后顧,表現在排序上,能同時利用>和<兩種關系;例如,要求兒童依序列排列十來根長短差別很小(主要兩兩對比)的木棒時,3-4歲的兒童只能把木棒分成一對對的,或分成三個一組(大、中、小);5-6歲的兒童經過反復的嘗試錯誤,也能正確排列;但是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則會使用排除法;即先找到最短的,然后再從剩余的中找出最短的,一直到排列完畢。很明顯,這時兒童的思維方式是:若以A、B、C、D表示已擺出來的木棒,以E表示正在選定的木棒,以F、G、H表示有待選定的木棒,則既要E>A、B、C、D,又要E<F、G、H,兒童同時利用著大于和小于兩個關系。這是在此階段前的兒童所不能比擬的。傳遞:此階段的兒童能進行具體事物的傳遞推理,如A=B,B=C,則能推演出A=C,在非對稱的關系上也能如此,如A>B,B>C,則A>C。但是這個階段的運算還是具體運算,因為第一,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如果進行純粹的形式邏輯推理,會感到困難。如,甲比乙白,甲比丙黑,問誰最黑?(乙最黑)如果三人立在面前,解決問題并不困難,但是以命題的形式進行推理,則會感到困難。第二,運算還是孤立的、零散的,還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組合系統,兒童此時不是不能進行命題運算,而是不能進行命題間的運算。
4.形式運算階段
兒童從12歲左右開始,可以脫離具體的事物來進行邏輯運算,這就是所謂的的形式運算。形式運算是一種命題運算,是離開具體事物的、形式和內容分離的、根據假設來進行的邏輯推理過程。在這一階段兒童思維的特點是:⑴假設----演繹性皮亞杰指出:形式運算的主要特征是它們有能力處理假設而不只是單純的處理客體。由于兒童的思維可以離開具體的事物,因此兒童的思維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以假設為基礎進行邏輯推演,這時兒童的思維擺脫了具體事物的束縛,在純形式的水平上,以命題的形式,利用假設而得出結論。這樣兒童思維的范圍就大大擴展了。⑵.組合分析組合分析意味著處于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組成某一問題的全部因素作各種可能的結合,并逐一進行分析,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法。例如,皮亞杰曾做了這樣一個試驗:給兒童A、B、C、D、E5瓶藥水,其中A、C、E3瓶藥水混合后能形成一種黃色液體,B是一瓶清水,D是漂白劑。然后讓兒童設法配成黃藥水。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只知道把任意兩瓶水溶在一起,即AB、AC、AD、AE或BC、BD、BE等等,當這些嘗試失敗后,他干脆就把5瓶水倒在一起,但是由于漂白劑的作用,還是不能達到目的。而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在兩兩溶合失敗以后,開始嘗試3瓶的結合,即ABC、ABD、ABE、BCD等,直到ACE的成功結合。可以想像,若這樣還不能成功,他們還會嘗試4瓶分別結合。這說明,這一階段的兒童具有了組合分析能力。但是皮亞杰又認為,上面所談的組合分析還只是物體的組合分析,物體的組合分析僅僅是低層次的,更能表現形式運算本質的組合分析是命題的組合分析。⑶四變換群四變換群即INRC變換群。它是形式運算階段出現的一種認知結構。它的基本含義是:任何一個兩元命題運算都有相應的四個變換命題的運算。換句話說,處于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在對任何一個兩元命題進行邏輯推理時,都存在著從四個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可能性。例如,在觀察物體的運動與燈亮和燈滅之間的關系時,所進行的推理是:正命題:因為燈亮,所以物體動;逆反命題:燈亮而物體不動;互反命題:因為物體動,所以燈亮;對射命題:燈不亮,物體也動。因此,對于每一正面運算來說,在邏輯上必有一逆反運算,在關系上必有一互反運算,而互反的逆向則為對射運算。兒童在考察兩種現象之間的關系時,思維可依據上述四種方式進行。四變換群的建立意味著兒童的思維從單一的命題運算進入到命題間的運算,已具備了整體性的邏輯運算能力。人生全程發展二、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
貢獻:
得到了心理學家的普遍承認,對研究兒童心理的發展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批判:
可能低估了兒童的認知能力
人生全程發展二、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前運算階段,自我中心“三山實驗”人生全程發展二、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警察抓小偷”實驗人生全程發展第四節 社會性發展社會化(socialization):
個體形成適應社會的人格并掌握社會認可的行為方式的過程。人生全程發展第四節社會性發展一、依戀行為二、道德發展三、社會化中的人格人生全程發展一、依戀行為1.依戀(attachment):
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來的、雙方互有的親密感受以及互相給予溫暖和支持的關系。開始于:嬰兒期表現在:嬰兒與其看護者(母親)之間人生全程發展一、依戀行為2、相關理論:(1)碗柜理論(cupboardtheory)
母親通過條件性強化,滿足嬰兒的各種生理需要,如給予食物和溫暖,建立起依戀行為。(2)不僅是由于滿足了生理需要,還有其他方面需要的滿足,如情感需要的滿足。
哈羅的實驗:如圖所示:人生全程發展一、依戀行為人生全程發展一、依戀行為3.依戀類型1歲大的嬰兒有三種依戀類型:安全型逃避型矛盾型研究方法——安渥斯的“陌生情景”實驗
母子進入陌生的房間—孩子自由玩耍—陌生人進、母親出—陌生人與孩子單獨在一起—母親回來、陌生人出—母親離開、孩子單獨留下—陌生人進—母親進、陌生人離開人生全程發展三種類型的特點安全型逃避型矛盾型母親在場以母親為探索基點、不時尋求安慰不會尋求母親幫助生怕離開母親離開哭泣、焦慮很少哭泣不安母親回來很高興設法逃避想親近、又想拒絕特征比較合作,很少生氣,對陌生人友善經常有憤怒情緒,對陌生人不在意很少探索周圍環境,很難安撫,對陌生人不友好依戀視頻73人生全程發展導致不同依戀類型的原因:母親的待嬰方式和嬰兒自身的人格相互作用的結果待嬰方式:
安全型嬰兒的母親對嬰兒的需要比較敏感:喂食的速度、時間、方式等都有規律,并經常撫摸孩子等。
逃避型嬰兒的母親則易怒、不安、缺乏自信、很少與孩子接觸等。
嬰兒的人格:
主要是氣質上,如有些孩子生理活動有規律,對周圍世界感興趣、也不會大哭大鬧等。這樣的嬰兒更討母親喜歡。人生全程發展二、道德發展道德(moral):為某一社會的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一套行為準則。道德發展(moraldevelopment):在社會化過程中個體逐漸習得道德準則并以這些準則指導自己行為的過程。人生全程發展(一)皮亞杰的道德發展兩階段理論研究對象:4-12歲兒童的道德概念研究方法:兩難問題
“打破杯子”A偷吃東西打破了一個杯子B幫媽媽洗碗打破了三個杯子結論:道德發展經歷兩個階段:道德的他律階段(5-8)道德的自律階段(8-12)人生全程發展他律和自律階段的特征比較他律階段自律階段從結果進行道德判斷,很少考慮行為動機從行為的動機來進行評價道德判斷簡化:“全對”或“全錯”認為行為結果可能不止一種、道德判斷開始呈現多樣化。難以設身處地從他人立場來看問題能夠設想他人的立場來判斷相信道德準則是權威制定,不可改變認識到沒有絕對不變的道德準則,規則是人定的,可以修改。人生全程發展(二)柯爾伯格的道德推理階段理論研究方法:兩難故事
“海因斯偷藥”結論:人們以獨立的方式做出道德判斷,而不是將父母、老師或同伴的標準加以內化而得到的。道德推理有三個發展時期,每個時期有兩個階段。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所有階段,不同個體道德推理達到的程度不同。各階段及其特征如下表:人生全程發展道德推理不同階段的特征時期階段特征習俗前道德(4-10歲)避免懲罰的服從階段專注行為結果、以避免懲罰、得到獎賞為準則相對功利階段以自己利益和他人給予的回報為準則來服從,以被滿足的需要來評價行為習俗道德(10-13歲)尋求認可階段希望取悅他人,幫助他人順從權威階段良心、責任感,現實對較高權威的尊重,力圖維持社會秩序后習俗道德(13歲以后)法制觀念階段理性思考、依法行事價值觀念階段行為依據內在標準人生全程發展海因斯偷藥的判斷
一個患了癌癥的婦女瀕臨死亡,醫生認為只有一種藥能挽救她的生命,而這種特效藥只有一家藥店有售。于是病人的丈夫海因斯到這家藥店買藥,發現藥價是2000元,是成本的10倍。海因斯四處借錢,只弄到了1000元,于是他哀求藥店老板把藥便宜點賣給他,或者以后再將欠款還清,但是藥店老板一口拒絕了,說賣藥是為了賺錢。海因斯無奈,只好夜里闖入藥店,將藥偷走。海因斯這樣做應不應該?為什么?人生全程發展三、社會化中的人格(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弗洛伊德認為,生命的頭幾年,兒童要處理自己身體、性驅力及其與社會要求的沖突,這是人格發展的決定時期。人生全程發展三、社會化中的人格(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
發展分為不同的性心理時期,每一時期的發展都集中在身體的不同部位。每一階段的發展都通過試圖滿足力比多來實現,當某一階段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過度沉溺其中時,就會產生固著(fixation)。發展的某一階段需要得到的滿足過多或過少,使發展停滯在這一時期人生全程發展三、社會化中的人格時期特征發展順利發展不順利口腔期(出生~12-18個月)快樂來源是口腔的動作,滿足吮吸的需要開放、慷慨、樂觀、形成安全感悲觀、退縮、依賴肛門期(12-18個月~3歲)由排泄而得到感官的滿足,對幼兒來說要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形成主動控制強迫癥、強迫人格浪費(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人生全程發展三、社會化中的人格性器官期(3歲~6歲)通過性器官得到滿足,開始認識到性別的不同,“戀父”、“戀母”認同同性父母,吸取其行為、特質,發展相應的性別角色性變態或與其相聯系的神經癥潛伏期(6歲~12歲)興趣轉移到周圍事物和智力活動中,快樂主要來自學習和游戲培養能力、形成自信兩性期/生殖期(12歲~成年)個體性器官成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良性差異顯著,到成年階段,主要的滿足來自于兩性關系的確立進入青春期和生育階段,完成成人社會化過程人生全程發展三、社會化中的人格(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人生全程發展三、社會化中的人格心理社會發展的八個階段:階段一嬰兒期,出生~12-18個月任務:信任對不信任——
滿足生理需求,發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即懷疑感。階段二兒童早期,1~3歲任務:自主對羞愧、懷疑——
獲得自主感,開始學會對自己的選擇感到羞愧或懷疑,體驗著意志的實現。人生全程發展三、社會化中的人格階段三學前期,3~6歲任務:主動對內疚——
獲得主動感和克服內疚感,嘗試完成新事情、新想法,體驗目的的實現。
階段四學齡期,6~12歲任務:勤勉對自卑——
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體驗著能力的實現。
階段五青年期,12歲~19歲任務:同一性對角色混淆
——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亂,確定自我意識,學習社會角色規范。人生全程發展三、社會化中的人格階段六成年早期,19歲~25歲任務:親密對孤獨——
獲得親密感以避免孤獨感,尋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7 美麗的化學變化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六年級下冊教科版
- Unit 4 Our animal friends Section 4 Extending and developing competencies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滬教版(2024)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
- 2023三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 How are you第1課時教學設計 湘少版
-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A 1a-2c)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
- 18《慈母情深》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
- 2023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 10《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4學年高中地理 2.3大氣環境教學設計 湘教版必修1
- 10《畫方形和圓形》三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蘇科版
- 2023八年級數學上冊 第十五章 分式15.2 分式的運算15.2.3 整數指數冪第1課時 整數指數冪教學設計(新版)新人教版
- 理財小知識:小孩子興趣班
- 礦業廢棄地生態修復與再利用
- 廠房拆除及垃圾清運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2024年高考重慶卷物理真題(解析版)
-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三首《石灰吟》(課件)
- 水楊酸產品原材料供應與需求分析
- 1《諫太宗十思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烈焰衛士觀后感450字
- GB/T 36548-2024電化學儲能電站接入電網測試規程
- HJ 179-2018 石灰石石灰-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工程技術規范
- DZ-T+0227-2010地質巖心鉆探規程
- JBT 5928-2014 工程機械 驅動橋 試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