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后期的裴、柳、薛三姓_第1頁
北朝后期的裴、柳、薛三姓_第2頁
北朝后期的裴、柳、薛三姓_第3頁
北朝后期的裴、柳、薛三姓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朝后期的裴、柳、薛三姓

河東裴氏家族在中國中世紀社會上的漢族貴族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成長是幾個世紀以來沒有太強的家族力量可以削弱。他們對魏末、東西魏分立時期的政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的河東地區指的是河東大族世居及活動的主要區域,包括今運城地區及臨汾南部的曲沃、襄汾地區。一、主進一步的門閥士族定姓族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借助皇權和法律的保障頒布了定代人姓族的詔書。分定漢人士族門第與代人方法相似,按照官爵的高卑將不同士族劃分等級,以高下排列分別是四海大姓、郡姓、州姓、縣姓。分定姓族的措施得到了中原地區的世家大族的贊同,當時的崔僧淵就曾說過:“分氏定族,料甲乙之科;班官命爵,清九流之貫。禮俗之敘,粲然復興;河洛之間,重隆周道。”通過定姓族把魏晉以來的舊士族序列打破,重新形成了以北魏皇權為核心的新的門閥士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成為最高門第,通過與帝室及代人勛臣八姓的婚媾站到了北魏政治等級的頂端。其他的士族有一些憑借魏晉以來的名望或者當朝的官爵列入郡姓,保留了士族的地位,另一些到了北魏由于幾世不顯、地位下降被排除在士族行列之外。“魏《太和姓族品》,柳、裴、薛為河東三姓”二、北魏至北魏節從“后計”的確立從宣武、孝明帝起,進入北魏統治的末期,統治開始出現衰敗的跡象,六鎮之亂后各族起義不斷發展,使北魏王朝疲于應付。北魏統治者意圖借助胡酋爾朱氏的力量鎮壓河北、關隴起義,不承想反受其害,“河陰之變”宗室勛貴慘遭屠戮,大權落入爾朱氏。后來,高歡消滅了爾朱氏,“然時北方諸族,不為歡下者尚多,如斛斯椿,如賀拔氏兄弟,皆其佼佼者也”首先,有河東汾陰薛孝通,《北史》卷三十六《薛孝通傳》:孝通字士達……屬齊神武起兵河朔,攻陷相州刺史劉誕。爾朱天光自關中討之。孝通以關中險固,秦漢舊都,需預謀鎮遏,以為后計。縱河北失利,猶足據之。節閔深以為然,問誰可任者。孝通與賀拔岳同事天光,又與周文帝有舊;二人并先在關右,因并推薦之。乃超授岳岐、華、秦、雍諸軍事,關西大行臺,雍州牧;周文帝為左丞,孝通為右丞。孝武帝即位后,神武方得志,征賀拔岳為冀州刺史。岳懼,欲單馬入朝。孝通乃謂岳曰:“高王以數千鮮卑破爾朱百萬之眾,其鋒誠亦難敵。然公兩兄太師、領軍,宿在其上。侯深、樊子鵠、賈知、斛斯椿此輩前后降附,皆由事勢危逼,非其本心。……今方綏撫群雄,安置內外,何能去其巢穴,與公事關中地也?且六郡良家之子,三輔禮義之人,逾幽、并之驍騎,勝汝、潁之奇士,皆系仰于公,效其智力。據華山以為城雉,因黃河而為池塹,退守不失封泥,進兵同于建水。乃欲束手受制于人,不亦鄙乎?”言未卒,岳執孝通手曰:“君言是也。”乃遜辭為啟,而不就征。河東士人薛孝通從戰略角度出發,對時局進行分析,認為“關中險固,秦漢舊都,需預謀鎮遏,以為后計。縱河北失利,猶足據之”,向北魏節閔帝推薦與自己交情深厚的賀拔岳和宇文泰鎮守關中。薛孝通在立節閔帝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再者有河東解人裴俠,《北史》卷三十八《裴俠傳》載:裴俠,字嵩和,河東解人也。……及孝武與齊神武有隙,征兵,俠率所部赴洛陽。武衛將軍王思政謂曰:“當今權臣擅命,王室日卑,若何?”俠曰:“宇文泰為三軍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謂己操戈矛,寧肯授人以柄,雖欲撫之,恐是‘據于蒺藜’也”。思政曰:“奈何?”俠曰:“圖歡有立至之憂,西巡有將來之慮。且至關右,日慎一日,徐思其宜耳。”思政然之,乃進俠于帝,授左中郎將。及帝西遷……遂從入關。賜爵清河縣伯,除丞相府士曹參軍。從材料分析,由“孝武與齊神武有隙,征兵”一句,結合《通鑒》“魏主欲伐晉陽……發河南諸州兵,大閱于洛陽”對于關中形勝之地的重要性以及當時的時局,河東士人中不僅薛孝通和裴俠意識到了,而且柳慶也有認識。《周書》卷二十二《柳慶傳》載:魏孝武將西遷,除慶散騎侍郎,馳傳入關。慶至高平見太祖,共論時事。太祖即請奉迎輿駕,仍命慶先還復命。時賀拔勝在荊州,帝屏左右謂慶曰:“高歡已屯河北,關中兵既未至,朕欲往荊州,卿意何如?”慶對曰:“關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強國也。宇文泰忠誠奮發,朝廷之良臣也。以陛下之圣明,仗宇文泰之力用,進可以東向而制群雄,退可以閉關而固天府。此萬全之計也。荊州地非要害,眾又寡弱,外迫梁寇,內拒歡黨,斯乃危亡是懼,寧足以固鴻基?以臣斷之,未見其可。”帝深納之。當時荊州有賀拔勝的軍隊,孝武帝考慮南依賀拔勝,柳慶認為不可,建議西就關中。北魏末期節閔、孝武二帝時,不少大臣對時局有清醒的認識,都看重了關中的險要地勢,或建議派人鎮守關中,以為后計;或鼓動孝武西遷,依靠關中宇文泰的勢力。勸孝武西遷的大臣有中軍將軍王思政、散騎侍郎河東柳慶、閣內都督宇文顯和、東郡太守河東裴俠、右仆射周惠達等。孝武帝也知西行實非良圖,但舍此又無他策,最終西遷的建議占了上風。柳慶、裴俠,加上勸節閔帝派人鞏固關中的薛孝通,就可以發現河東士人將其對當時形勢做出認真分析后的言論進之于帝,對關中形勢、對后來關隴集團的形成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正是因為薛孝通的建議使得宇文泰在關中有用武之地,并且有機會在賀拔岳之后據關中以成事;由于柳慶、裴俠等人的西遷建議,使宇文泰軍事實力有所壯大,更重要的是使關右成為當時的“正朔”所在,吸引不少忠于元魏的大臣以及有識之士的加入,使西魏初締造的關隴集團有可能迅速發展。可以說,河東士人傾向關中、傾向宇文泰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宇文泰及西魏北周政權。宇文泰也明白這一點,對三人非常器重,極力拉攏:裴俠從孝武入關,“賜爵清河縣伯,除丞相府士曹參軍”三、孝武帝至北魏政權的建立河東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其西、南兩邊以黃河為襟帶,隔河與關中平原、豫西山地相望;東南方向又有中條、王屋等山脈為屏障,可以居高臨下,雄視來犯之敵;北邊則有峨嵋臺地和汾水、澮水阻扼對手的進兵,因此自古被視為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河東地區位于兩漢以來的名都長安、洛陽之近北,三者構成中原逐鹿的核心區,因此河東的歸屬影響著政治的局勢。北朝中后期,東西魏在爭奪北方控制權的過程中對河東的爭奪異常激烈,河東是兩方對抗的前沿。以河東三姓為代表的河東士族的主支大部分投向西魏,對北朝東西分立之際的局勢有深遠的影響。讓我們從534年7月孝武帝西遷開始,來看歸向關中政權的河東士人有哪些。孝武與高歡決裂之時,不少元魏大臣都看重關中的有利地勢和宇文泰的軍事實力,勸帝西遷,裴俠、柳慶就是其中河東士人的代表。裴俠在孝武西遷之際就隨從入關,是最早投入西魏的河東大族士人。在西魏初期的重要戰役中,裴俠參加了大統三年(537)的沙苑之戰,并于大統八年(542)在玉璧之戰中任王思政長史。河東汾陰薛端也是在孝武西遷后就投效西魏。孝武西遷的當年(534)九月,高歡進攻潼關、華陰、河東一帶想追迎回孝武,在龍門失守、東魏渡河西岸的情況下,薛端收復楊氏壁,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東魏軍隊的西進關中。后“從擒竇泰,復弘農,戰沙苑,并有功”大統三年(537)對西魏政權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年。正月,高歡軍隊至蒲坂(今運城永濟),以河東為基地進攻潼關,宇文泰潛出小關擊破竇泰。八月,宇文泰帥李弼等十二將伐東魏,拔取恒農(今河南靈寶北),西魏左丞河東楊楊票寸聯絡邵郡(今運城垣曲)土豪舉兵拿下邵郡,河東裴邃糾合鄉人攻下正平郡,這樣河東地區的南、東、北三面都為西魏所有。十一月,沙苑之戰高歡大敗,喪甲士八萬,東西魏軍事的形勢發生了重大改變,導致河東局勢開始轉變。先是河東蒲坂民敬珍兄弟在高歡敗歸時舉兵邀擊之,率河東猗氏(今運城臨猗)等六縣十萬余戶歸順西魏;接著,薛善在蒲坂斬關納魏師,西魏得以進軍蒲坂,略定汾、絳;裴果、柳敏也在此時率宗黨歸西魏。至此,河東地區穩定地掌握在西魏的勢力范圍,西魏的基礎也因此得以奠定大統四年(538)七月,高歡率軍圍獨孤信于洛陽金墉城,宇文泰率軍馳援,與高歡戰于河橋,虜殺東魏甲士數萬。大統八年十月,高歡圍玉璧,無功而返。大統九年三月,邙山之戰西魏大敗,損失慘重。大統十六年五月,高洋廢東魏孝靜帝自立,宇文泰東征無功而返,“于是河南自洛陽,河北自平陽以東,遂入于齊矣”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楚地顯示出,東西魏兩政權分立之際,河東士族的主要房支都堅定地站在了關中政權一邊,或接應西魏軍,或組織鄉兵直接參加戰斗。河東士人大部分雖傾向西魏政權,但起初歸順的人數并不多,直到大統三年(537)的三次大戰役尤其是沙苑之戰后,東魏的軍事失利促使河東士族敢于在軍事上直接支持西魏政權,武裝抵抗東魏軍隊。在河東士族的配合下,西魏掌握了河東地區這一重要的戰略地區。大統三年時,河東士族主要由兩部分歸順西魏:一部分是河東士族世代居住的鄉里;另一部分未能夠隨孝武西遷而留在洛陽者,在獨孤信占領洛陽后歸向西魏政權。大統三年后,除了北周滅梁時有部分河東士族的江南房支歸向關中,基本沒有新加入的河東士人。大統十六年,在西魏大軍東征無功而返,其他交接地區的邊民與豪強多歸附北齊的情況下,河東士族依然支持著西魏宇文氏。值得注意的是,河東三姓代表的河東士族在鄉里社會有深厚的基礎和影響力。他們依靠宗親、部曲,或聚族而居,或守塢壁而防,對西魏的軍事也有不少幫助。以大統三年(537)沙苑之戰以后為例,河東的歸順以及西魏軍事進展的順利很大程度依靠河東士族領鄉兵、部曲給予的幫助。裴邃“大統三年,東魏來寇,邃乃糾合鄉人,分據險要以自固”河東士族歸向關中宇文氏,對當時政局的影響:首先,從軍事上直接支援宇文氏建立的關隴集團,使關中政權牢固地掌握這一地區,否則,東魏北齊高氏從晉陽南下直逼關中洛水和渭水的下游,宇文泰之核心區雍州至華州一帶將直接暴露在外,沒有任何戰略緩沖地帶。其次,宇文氏一直將軍事進攻的重點放在河南一帶,想據守洛陽占領中原,進而拿下鄴城,掃平河北,可是軍事上卻一直沒有進展,直到北周末期,從河東攻平陽(今臨汾),拿下晉陽,才取得重大的軍事勝利,消滅北齊,統一北方。這也說明了河東軍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至西徙,鞏固材料早在關隴集團形成之前的萌芽階段,河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