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這是2002年6月27日,桔紅色的晚霞浮現在澳大利亞悉尼納拉賓海灘的上空。由于空氣污染嚴重,空氣中的懸浮顆粒遭遇冷空氣,透過陽光的照射便形成了如此燦爛的“晚霞”。8/3/20231
2002年11月2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附近的一個發電廠上空,一道彩虹劃過被污染的廠區。8/3/202322002年11月2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附近的一個發電廠上空
2006年10月30日,在英國首都倫敦,英國首相布萊爾(左)和財政大臣戈登·布朗出席斯特恩全球氣候問題報告的發布會。英國30日公布了由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得出的全球氣候報告,再次敲響全球升溫警鐘。報告說,升溫帶來的經濟破壞規模與重大戰爭和經濟大蕭條相比不相上下。8/3/202332006年10月30日,在英國首都倫敦,英國首相布萊爾(左
2006年10月20日,一幅由美國宇航局提供的衛星圖片顯示,代表臭氧空洞的藍色區域正日益擴大,目前已達創紀錄的1060萬平方英里。8/3/202348/1/20234
8/3/202358/1/20235
8/3/202368/1/20236
2006年10月20日,一幅由美國宇航局提供的衛星圖片顯示,代表臭氧空洞的藍色區域正日益擴大,目前已達創紀錄的1060萬平方英里。8/3/202378/1/20237
酸雨造成樹木破壞8/3/20238酸雨造成樹木破壞8/1/20238
酸雨造成樹木破壞8/3/20239酸雨造成樹木破壞8/1/20239
遭受酸雨毀壞的日本森林8/3/202310遭受酸雨毀壞的日本森林8/1/202310
因酸雨而枯死的美國北
卡羅來納州的森林8/3/202311因酸雨而枯死的美國北
卡羅來納州的森林8/1/202311
酸雨使中國大量的林木被毀8/3/202312酸雨使中國大量的林木被毀8/1/202312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這是由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于“邊增長、邊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占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但是近幾十年來,由于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對森林亂砍亂伐,大量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降低,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就使地球氣溫發生了改變。
8/3/202313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在空氣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們都可以透過可見光與紅外輻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過紅外輻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溫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氣溫會比目前降低20℃。但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鍋里,溫度逐漸升高,就形成“溫室效應”。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占75%、氯氟代烷約占15%~20%,此外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種。溫室效應就是由于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含量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5℃,兩極地區可能升高10℃,氣候將明顯變暖。氣溫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加,某些地區出現干旱,颶風力量增強,出現頻率也將提高,自然災害加劇。更令人擔憂的是,由于氣溫升高,將使兩極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洼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區曾發生持續6年的干旱。由于缺糧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殺,饑餓致死者超過150萬人。因此,必須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長,科學使用燃料,加強植樹造林,綠化大地,防止溫室效應給全球帶來的巨大災難。
8/3/202314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原因二氧化碳是影響地球能量平衡的一個重要方面。能量主要以光的形式到達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過各種方式轉化為熱量,熱量最后以紅外(熱)輻射形式從地球再輻射出去。在大氣層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們都可以透過可見光與紅外輻射。二氧化碳對光輻射沒有阻礙,但是能吸收紅外線并阻擋紅外線通過,就像溫室的玻璃頂罩一樣,能量進來容易出去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多,對地球上熱量逸散到外層空間的阻礙作用就越大,從而使地球溫度升高得越快,這種現象就叫做溫室效應。科學家預測,今后大氣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1.5~4.5℃,而兩極地區的氣溫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因此,氣溫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極地冰層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如果海平面升高1m,直接受影響的土地約5×106km2,人口約10億,耕地約占世界耕地總量的1/3。如果考慮到特大風暴潮和鹽水侵入,沿海海拔5m以下地區都將受到影響,這些地區的人口和糧食產量約占世界的1/2。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遷入內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將發生鹽漬化或沼澤化,不適于糧食生產。同時,對江河中下游地帶也將造成災害。當海水入侵后,會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積加速,洪水威脅加劇,使江河下游的環境急劇惡化。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目前正在推進制訂國際氣候變化公約,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8/3/202315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大氣是包圍地球的空氣層,它由氮、氧、氬等多種氣體組成,當太陽透過空氣時太陽輻射能受到它們不同程度的削弱,形成了目前這種平衡狀態的地球氣候系統,人類也已經適應了這種狀態。但隨著生產的發展,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的種種活動引起空氣中某些成分的變化,打破了這種平衡的狀態。例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烴化合物、臭氧,這些氣體對于來自太陽的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的,但對于從地面射出的長波輻射則有強烈的吸收作用,使地表輻射的熱量留在了大氣層內,起到類似暖房的玻璃罩或塑料大棚的作用,提高了地表的溫度,通常稱為“溫室效應”。這種溫室效應改變了原來的生態環境。根據科學家研究:二氧化碳加倍以后將使全球地面平均溫度增加2-3℃,極地海冰融化,全球海面大幅上升,降水過程也將增加,而且分布并不均勻,隨之而來的全球生態系統也將發生巨大的改變。另外,氟氯烴化合物如氟里昂(冰箱制冷劑)不僅具有強烈增溫效應,還破壞臭氧層造成所謂臭氧空洞,臭氧是一種可以阻止太陽輻射中紫外線輻射到達地面的元素,它的減少使地面的紫外輻射量增加,人體接受過多的紫外輻射會削弱免疫力,增加傳染病患者,增加皮膚癌和白內瘴疾病。溫室效應的影響:受到溫室效應和周期性潮漲的雙重影響,西太平洋島國圖瓦盧的大部分地方,即將被海水淹沒,包括首都的機場及部分住宅和辦公室。由于溫室效應會導致南北極冰雪融化,水平線上升,直接威脅圖瓦盧,所以該國在國際環保會議上一向十分敢言。前總理佩魯曾聲稱圖瓦盧是“地球暖化的第一個受害者”。
8/3/202316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脅人類:美國科學家近日發出警告,由于全球氣溫上升令北極冰層溶化,被冰封十幾萬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會重見天日,導致全球陷入疫癥恐慌,人類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紐約錫拉丘茲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家雜志》中指出,早前他們發現一種植物病毒TOMV,由于該病毒在大氣中廣泛擴散,推斷在北極冰層也有其蹤跡。于是研究員從格陵蘭抽取4塊年齡由500至14萬年的冰塊,結果在冰層中發現TOMV病毒。研究員指該病毒表層被堅固的蛋白質包圍,因此可在逆境生存。這項新發現令研究員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兒麻痹癥和天花等疫癥病毒可能藏在冰塊深處,目前人類對這些原始病毒沒有抵抗能力,當全球氣溫上升令冰層溶化時,這些埋藏在冰層千年或更長的病毒便可能會復活,形成疫癥。科學家表示,雖然他們不知道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適應地面環境的機會,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來的可能性。實用的例子1.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
2.城市出現熱島效應因此,減少大氣增?物質的排放量是人類刻不容緩的義務。
8/3/202317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脅人類:美國科學家近日發出警告,由于全球氣溫上升令北極冰層溶化,被冰封十幾萬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會重見天日,導致全球陷入疫癥恐慌,人類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紐約錫拉丘茲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家雜志》中指出,早前他們發現一種植物病毒TOMV,由于該病毒在大氣中廣泛擴散,推斷在北極冰層也有其蹤跡。于是研究員從格陵蘭抽取4塊年齡由500至14萬年的冰塊,結果在冰層中發現TOMV病毒。研究員指該病毒表層被堅固的蛋白質包圍,因此可在逆境生存。這項新發現令研究員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兒麻痹癥和天花等疫癥病毒可能藏在冰塊深處,目前人類對這些原始病毒沒有抵抗能力,當全球氣溫上升令冰層溶化時,這些埋藏在冰層千年或更長的病毒便可能會復活,形成疫癥。科學家表示,雖然他們不知道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適應地面環境的機會,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來的可能性。實用的例子1.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
2.城市出現熱島效應因此,減少大氣增?物質的排放量是人類刻不容緩的義務。
8/3/202318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脅人類:美國科學家近日發出警告,由于全球氣溫上升令北極冰層溶化,被冰封十幾萬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會重見天日,導致全球陷入疫癥恐慌,人類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紐約錫拉丘茲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家雜志》中指出,早前他們發現一種植物病毒TOMV,由于該病毒在大氣中廣泛擴散,推斷在北極冰層也有其蹤跡。于是研究員從格陵蘭抽取4塊年齡由500至14萬年的冰塊,結果在冰層中發現TOMV病毒。研究員指該病毒表層被堅固的蛋白質包圍,因此可在逆境生存。這項新發現令研究員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兒麻痹癥和天花等疫癥病毒可能藏在冰塊深處,目前人類對這些原始病毒沒有抵抗能力,當全球氣溫上升令冰層溶化時,這些埋藏在冰層千年或更長的病毒便可能會復活,形成疫癥。科學家表示,雖然他們不知道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適應地面環境的機會,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來的可能性。實用的例子1.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
2.城市出現熱島效應因此,減少大氣增?物質的排放量是人類刻不容緩的義務。
8/3/202319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
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
人類活動和大自然還排放其他溫室氣體,它們是:氯氟烴(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氣體、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陸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
為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們盡量節約用電(因為發電燒煤〕,少開汽車。另一方面保護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污染以保護浮游生物的生存。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節約紙張(造紙用木材〕,不踐踏草坪等等行動來保護綠色植物,使它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
8/3/202320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的預防雖然迄今為止,我們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應該想盡辦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長,不可聽天由命任憑發展。
首先,暫訂二○五○年作為目標。如果按照目前這種情勢發展下去,綜合各種溫室效應氣體的影響,預計地球的平均氣溫屆時將要提升兩度以上。一旦氣溫發生如此大幅提升,地球的氣候將會引起重大變化。因此為今之計,莫過於竭盡所能采取對策,盡量抑制上升的趨勢。目前國際輿論也在朝此方向不斷進行呼吁,而各國的研究機構亦已提出各種具體的對策方案。
可惜仔細檢視各種方案之后,迄今尚未發現任何一項對策足以獨挑大梁解決問題。因此,有必要尋求一切可能性,全面考量這些對策方案究竟具有何等效果。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實際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動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實現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夠實現,對於二○五○年為止的地球溫暖化,根據估計可以發揮3%左右的抑制效果。二、保護森林的對策方案
今日以熱帶雨林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為持續不斷的急劇破壞。有效的因應對策,便是趕快停止這種毫無節制的森林破壞,另一方面實施大規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進森林再生。目前由於森林破壞而被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根據估計每年約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國認真推動節制砍伐與森林再生計劃,到了二○五○年,可能會使整個生物圈每年吸收相當於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結果得以降低七%左右的溫室效應。
8/3/202321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的預防三、汽車使用燃料狀況的改善
日本汽車在此方面已獲技術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種耗油狀況。但在美國等地,或許是因油藏豐富,對於省油設計方面,至今未見有何明顯改善跡象,仍舊維持過度耗油的狀況。因此,該地區生產的汽車在改善燃油設計方面,具有充分發揮的余地。由於此項努力所導致的化石燃料消費削減,估計到了二○五○年,可使溫室效應降低五%左右。四、改善其他各種場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種場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類生活,到處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辦公室的冷暖氣設備為最。因此,對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這對二○五○年為止的地球溫暖化,預計可以達到八%左右的抑制效果。五、對石化燃料的生產與消費,依比例課稅
如此一來,或許可以促使生產廠商及消費者在使用能源時有所警惕,避免作出無謂的浪費。而其稅金收入,則可用於森林保護和替代能源的開發方面。
任何化石燃料一經燃燒,就會排放出二氧化碳來。惟其排放量會因化石燃料種類而有不同。由於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碳、石油為低。同樣是要產生一千卡的熱量,煤碳必須排放相當於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這在石油則為0.085公克;若是換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
8/3/202322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的預防六、鼓勵使用天然瓦斯作為當前的主要能源
因為天然瓦斯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則是希望更進一步推廣這種運動。惟其抑制溫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頂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七、汽機車的排氣限制
由於汽機車的排氣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與一氧化碳,因此希望減少其排放量。這種作法雖然無法達到直接削減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卻能夠產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溫室效應氣體的效果。預計將對二○五○年為止的溫暖化,分擔二%左右的抑制效果。八、鼓勵使用太陽能
譬如推動所謂「陽光計劃」之類。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對減少,因此對於降低溫室效應具備直接效果。不過,就算積極推動此項方案,對於二○五○年為止的溫暖化,只具四%左右的抑制效果。其效果似乎未如人們的期待。九、開發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Energy)作為新的乾凈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經由光合作用制造出來的有機物充當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燒生物能源也會產生二氧化碳,這點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過生物能源系從大自然中不斷吸取二氧化碳作為原料,故可成為重覆循環的再生能源,達到抑制二氧化碳濃度增長的效果。
8/3/202323第一節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1.溫室效應第二節臭氧層破壞問題1、臭氧層作用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是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具有極強的氧化性,能漂白和消毒殺菌。用臭氧凈化城市飲用水,處理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比用氯氣、高錳酸鉀等消毒劑既經濟又不會引起二次污染。用1kg臭氧處理1000m3水,能達到消毒、脫臭、脫色、脫味、氧化水中有機物的作用。臭氧對人類的貢獻不僅只是用作漂白劑和消毒殺毒劑,更重要的是臭氧層作為地球的屏障,保護了一切生命。自然界中存在的臭氧有90%集中在距地面15km~24km的大氣平流層中,這是氧氣經太陽紫外線照射而形成的。臭氧能吸收日光中波長2.0×10-7m~3.0×10-7m的電磁波,因此能濾掉日光中99%以上的紫外線,對地球表面形成保護層。如果沒有臭氧層,大量紫外線照射到地球上,地球生態平衡將受到破壞,微生物被殺死,核酸與蛋白質受到破壞,平流層溫度也將改變。有了臭氧層,地球上的生物才得以生存。8/3/202324第二節臭氧層破壞問題1、臭氧層作用8/1/20二、臭氧層形成破壞的原因和機理人類活動產生的微量氣體,如氮氧化物和氟氯烷等,對大氣中臭氧的含量有很大的影響。引起臭氧層被破壞的原因有多種解釋,其中公認的原因之一是氟里昂(氟氯甲烷類化合物)的大量使用。氟里昂被廣泛應用于制冷系統、發泡劑、洗凈劑、殺蟲劑、除臭劑、頭發噴霧劑等。氟里昂化學性質穩定,易揮發,不溶于水。但進入大氣平流層后,受紫外線輻射而分解產生CI原子,CI原子則可引發破壞O3循環的反應:Cl+O3→ClO+O2ClO+O→ClO2由第一個反應消耗掉的CI原子,在第二個反應中又重新產生,又可以和另外一個O3起反應,因此每一個CI原子能參與大量的破壞O3的反應,這兩個反應加起來的總反應是:O3+O→2O2反應的最后結果是將O3轉變為O2,而CI原子本身只作為催化劑,反復起分解O3的作用。O3就被來自氟里昂分子釋放出的CI原子引發的反應而破壞。另外,大型噴氣機的尾氣和核爆炸煙塵的釋放高度均能達到平流層,其中含有各種可與O3作用的污染物,如NO和某些自由基等。人口的增長和氮肥的大量生產等也可以危害到臭氧層。在氮肥的生產中去向大氣釋放出各種氮的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有害的氧化亞(N2O),它會引發下列反應:N2O+O→N2+O2N2+O2→2NONO+O3→NO2+O2NO2+O→NO+O2O3+O→2O2NO按后兩個反應式循環反應,使O3分解。8/3/202325二、臭氧層形成破壞的原因和機理人類活動產生的微量氣
3.臭氧層破壞的危害
1)對人類的影響:過量的太陽紫外線輻射對人類健康最直接的危害是破壞脫氧核糖核酸(即DNA),而DNA的損傷會導致癌癥。在和紫外線輻射有關的諸多病癥中,尤為引人注意的是曬斑,它被認為是引起皮膚癌的主要原因。損害眼睛(角膜和晶體),從而增加白內障患者。危害免疫系統,增加傳染疾病的發病率,如瘧疾、流行性感冒和疤疹等,并減弱接種疫苗的效果。2)對動物的影響增加家禽患病率,導致減產。對魚類、蝦、蟹、浮游動物和水體等都有很大損害,從而降低水產品產量。8/3/2023263.臭氧層破壞的危害1)對人類的影響:8/1/
3.臭氧層破壞的危害3)對植物的影響紫外線輻射的增強會改變植物的葉面結構、生理功能、芽苞發育過程等,對小麥、稻米、大豆、大麥、土豆等主要農作物產生有害影響,從而降低農作物的產量。破壞樹木的正常生長,減少森林種類的數量,對森林生態系統有相當大的破壞。對浮游植物和構成水生食物鏈的植物也都有很大損害。4)對材料的影響塑料和橡膠制品使用壽命越來越短,例如溫室用塑料和汽車輪胎等,需要經常被更換。8/3/2023273.臭氧層破壞的危害3)對植物的影響8/1/202324.臭氧層破壞的措施與策略根據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而采取相應的對策是減少或停止使用能與臭氧層中的臭氧反應的有關化學物質,如氟利昂(也稱氟氯化碳CFC)、哈倫(CFCB)、四氯化碳(CCL4)、甲基氯仿(CH3CCl3)、氟氯烴(HCFC)和甲基溴(CH3Br)等等。這是目前解決臭氧層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的唯一方法。如何具體實施這一保護措施?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在整體上可分為倆個方面:國際上的措施和國內的措施。在國際上,為了促請各國能在保護臭氧層這一問題上出一份力,在聯合國環境署的組織協調下,國際社會于1985年制定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其宗旨是:要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由臭氧層的變化所引起的不利影響。從而確定了國際合作保護臭氧層的原則;1987年又制定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其宗旨是:采取控制消耗臭氧層物質全球排放總量的預防措施,以保護臭氧層不被破壞,并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顧及經濟和技術的可行性,最終徹底消除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從而確定了全球保護臭氧層國際合作的框架。8/3/2023284.臭氧層破壞的措施與策略根據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而采取相應的4.臭氧層破壞的措施與策略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規定,各簽約國分階段停止生產和使用CFCs制冷劑,發達國家要在1996年1月1日前停止生產和使用CFCs制冷劑,而其他所有國家都要在2010年1月1日前停止生產和使用CFCs制冷劑,現有設備和新設備都要改用無CFC制冷劑。通過讓各國簽定上述的國際公約,來制約全球上ODS(ODS是指人類制造的氟氯化碳類物質,將破壞大氣中的臭氧層,危害人類的生存環境,主要有全氯氟烴(CFCs)、哈龍(一種滅火劑)和四氯化碳等等)的產生,從而在根本上保護了臭氧層。而在世界各國,具體履行上述國際公約的措施有許多,從整體上又可分為以下三步:1.采用分步走的方式:考慮到有關經濟和技術因素,對ODS的淘汰,規定了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淘汰速度和淘汰的最后期限。2.建立多邊基金: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特殊要求,在《蒙特利爾議定書》倫敦修正案中加入了建立多邊基金這一條款。多邊基金每三年進行增資,由多邊基金執委會決定各國項目資助額。3.開發和使用ODS的替代品――綠色環保制冷劑,從而停止生產和使用ODS。上述是從國際上分析的,而具體到每個國家,就有各種不同的實施方案。如在技術上,可提高對氯氟烴的利用效率、回收和再循環利用,改進氯氟烴產品和尋找替代品等。8/3/2023294.臭氧層破壞的措施與策略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規定,各簽4.臭氧層破壞的措施與策略美國2/3的CFCl2主要用于汽車空調器,而30%都泄漏了,通過改進技術則可以減少損失。如電冰箱中的制冷劑和發泡劑可用CFCs、HCFCs、HFCs和HCs等化學物質,其中以CFCs對臭氧層的破壞最為嚴重,其次為HCFCs、而HFCs和HCs則對臭氧層沒有破壞,用作電冰箱制冷劑替代物的有HFCl34a、丙烷(HC290)、異丁烷(HC600a)和混合物質(HFCl52a與HCFC22)等。在國家政策方面,則采取以下倆類措施:一類是傳統的環境管制措施,如禁用、限制、配額和技術標準,井對違反規定實施嚴厲處罰。歐盟國家和一些經濟轉軌國家廣泛采用了這類措施。另一類是經濟手段,如征收稅費,資助替代物質和技術開發等。美國對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實行了征稅和可交易許可證等措施。另外,許多國家的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還發起了自愿行動,采用各種環境標志,鼓勵生產者和消費者生產和使用不帶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材料和產品,其中綠色冰箱標志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自1989年9月正式加入《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后,我國在保護臭氧層這一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首先是積極履行公約的有關協定,控制ODS的產量;其次是在1992年加入《蒙特利爾議定書》,并為該議定書中的多邊資金的建立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最后通過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促進我國在保護臭氧層方面的工作能順利進行。
為與相應的國家和行業淘汰戰略和淘汰計劃配套實施,我國特制定由以下9個方面淘汰ODS的政策法規體系。其中一些政策法規已頒布實施,另一些則計逐步頒布實施。8/3/2023304.臭氧層破壞的措施與策略美國2/3的CFCl2主要用于汽車第三節致酸前體物與酸雨酸雨的界定:指PH值〈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霧和露等各種降水形式。酸雨起因由于燃料燃燒和天然排放的SO2和NOx所造成的。酸性物質SOx的天然排放
酸性物質SOx有四類天然排放源:海洋霧沫,它們會夾帶一些硫酸到空中;
土壤中某些機體,如動物死尸和植物敗葉在細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繼而轉化為SOx;
火山爆發,也將噴出可觀量的SOx氣體;
雷電和干熱引起的森林火災也是一種天然SOx排放源,因為樹木也含有微量硫。酸性物質NOx的天然排放源酸性物質NOx排放有兩大類天然源:閃電,高空雨云閃電,有很強的能量,能使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部分化合,生成NO,繼而在對流層中被氧化為NO2,NOx即為NO和NO2之和;土壤硝酸鹽分解,既使是未施過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鹽,在土壤細菌的幫助下可分解出NO,NO2和N2O等氣體。恐龍滅絕原因的酸雨說
幾千萬年前,地球的主宰是恐龍。為什麼突然滅絕了,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一天,一顆大的隕星撞上了地球,沉埃迷漫天空達數年之久,太陽光的相當部分被遮蓋,照不到地球表面,因此氣候變得寒冷和陰暗,樹木死了,恐龍找不到充足的食物,養不活龐大的身驅,物種因此滅絕。
另一種說法是,一天,一顆長長的慧星撞上了地球,細小的慧星雨與大氣不斷摩擦放電,大氣中的氮氣與氧氣化合,形成酸性的NOx,形成酸雨,森林衰退,恐龍最終被餓死。應該說,這種NOx是天然源排放。
8/3/202331第三節致酸前體物與酸雨酸雨的界定:指PH值〈酸性物質人工排放源
1.化石燃料與酸雨酸性物質SOx,NOx排放人工源之一,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無論是煤,或石油,或天然氣都是在地下埋藏多少億年,由古代的動植物化石轉化而來,故稱做化石燃料。科學家粗略估計,1990年我國化石燃料約消耗近700百萬噸;僅占世界消耗總量的12%,人均相比并不驚人;但是我國近幾十年來,化石燃料消耗的增加速度,實在太快,1950年至1990年的四十年間,增加了30倍。
不能不引起足夠重視。
2.
工業過程與酸雨
酸性物質SOx,NOx排放人工源之二是工業過程,如金屬冶煉:
某些有色金屬的礦石是硫化物,銅,鉛,鋅便是如此,將銅,鉛,鋅硫化物礦石還原為金屬過程中將逸出大量SOx氣體,部分回收為硫酸,部分進入大氣。再如化工生產,特別是硫酸生產和硝酸生產可分別跑冒滴漏可觀量SOx和NOx,由于NO2帶有淡棕的黃色,因此,工廠尾氣所排出的帶有NOx的廢氣象一條“黃龍”,在空中飄蕩,控制和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愿替班協議書范本
- 看管水庫協議書范本
- 建設扶貧車間協議書
- 研發項目立項協議書
- 藥品寄存協議書模板
- 委托承辦會議協議書
- 重慶大足法院協議書
- 租房鋪面出租協議書
- 美國買房協議書樣本
- 紙質股票轉讓協議書
- 縱隔惡性腫瘤護理查房
- 2024年貴州省交通運輸廳所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
- 突發性聾診療指南
- 素雅古典花鳥中國風PPT模板
- 大數據時代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研究——以智聯招聘為例
- 國家開放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放棄治療同意書
- USP 1225檢驗方法驗證和USP1226檢驗方法確認(中英文稿)
- 膽道射頻消融技術PPT課件
- 水力機械輔助設備安裝質量評定表及填表說明
- 機械制圖 點的投影 公開課PPT學習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