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研究綜述_第1頁
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研究綜述_第2頁
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研究綜述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研究綜述

2016年1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ic)發布了第37個“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根據報告,2015年12月底,中國互聯網用戶達到6.88億,互聯網用戶規模為50.3%,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為6.20億。網絡的不斷發展使信息傳播向公眾敞開了“參與之門”,讓公眾有了更多話語權,網絡也成為各種社會事件、問題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場所,尤其是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網民的行為在網絡媒介功能作用下,往往引發新的網絡風險或公共危機事件。《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建立社會輿情信息匯集機制和分析機制。1國外的研究現狀國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公共輿論管理、危機傳播理論、網絡輿情技術模型與平臺建設等方面。1.1注重著力整合和發展公共輿論NormanR.Luttbge指出公共輿論、媒體和決策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T.Glasser.&C.Salmon指出公共輿論客體的重點研究對象是社會問題。A.Cvetkovich認為民意調查是公共輿論管理中重要的研究方法。1.2政府官員與危機傳播Endreny和Singe通過對不同媒體在災害事件中報道的傳播內容進行分析,發現政府官員對危機信息傳播具有重要影響。Benoit指出政府在危機管理中要勇于負責,及時傳播有效的危機事件信息。JonathanBernstein認為對公共危機的處理辦法要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才有可能使危機傳播趨于穩定、和諧。1.3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影響因素PatriciaMoy認為突發事件的應對和輿論引導不當是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主要影響因素。Noelle-Neumann認為公眾意見在網絡輿情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一方意見會因為另一方意見的沉默而成為某種一致性的輿論,進而演化為網絡輿情。1.4輿情應對的一般技術Hegselmalm等人指出在網絡輿論傳播過程中,輿情觀點是多種觀點的共同交互結果。Elgazza強調領導者的重要性,認為負有傳播、解釋各種觀點責任的個體,可以輕易地、完全地改變其他個體的看法和觀點。AntioineNaud等人認為采用聚類算法等方法和技術,對網絡上的輿情話語進行輿情簡報處理、傾向性分析等操作。Vadrevus、Gelgif、Davulcuh等人認為對網絡輿情可以采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如Fisher判別法、距離判別法等。2中國研究現狀2.1公眾網絡輿情陶建杰指出公眾借助網絡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發生的焦點事件、熱點問題的言論與觀點就是網絡輿情。紀紅等人指出網絡輿情就是公眾通過網絡對社會事件的發展變化中執政者及政治價值持有者的基本態度。徐曉日認為網絡輿情具有來源廣泛性、發生突然性、指向傾向性、傳播極化性和發布匿名性五大特征。2.2網絡輿情的發展曹勁松認為網絡輿情發展包括“散播—集聚—熱議—流行”四個階段和“爆發、升華、延續”三個關口。顧明毅認為網絡輿情的發展一般包括早期傳播—社會性知情—社會性表達—社會行動等階段。王國華以“藥家鑫案”為例,重點從事件、公眾和媒體三者關系分析了意見領袖的作用。唐超認為網絡情緒在網絡輿情演化過程有著重要作用,并提出網絡輿情的情緒演化規律。2.3網絡輿情的研究鄭軍設計了Web輿情系統模塊,并構建輿情熱點發現和追蹤模塊。謝海光和陳中潤等人提出了輿情分析“十點”論,并對突發事件的傳播、擴散以及影響進行實證研究。馬海兵指出輿情分析引擎是網絡輿情監控技術的核心。李曉黎認為輿情采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信息檢索技術等各類技術是政府監控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支持保障。2.4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建議第一,加強輿情引導能力。秦健認為,突發事件發生之后,可以鼓勵黨政部門領導、部門新聞發言人、宣傳部門工作者等開通微博,就發生的事件進行線上評論、解釋或答疑。蔡曉平等人認為,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要掌控主流輿論,對信息進行有選擇性的分類與引導,滿足公眾需求。第二,加強輿情監控制度保障。白樹亮認為要利用法律制度來對網絡輿論進行規范控制。周文飛認為以法制化為核心,建立輿情監控體系是政府應對網絡輿情的關鍵。第三,推動監控技術防范保障。鄭保章認為要注重從技術層面上對網絡信息進行篩查,如使用具有信息分級以及篩查功能的瀏覽器;使用專門的信息篩查軟件,有效阻止信息進入廣域網。3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應對存在的問題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學者都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但是在某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