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2-2023學年浙江省寧波市九校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一、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共35.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為了豐富空間的美感,在園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種種手法來布置空間、組織空間、創造空間,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其中,借景又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鏡借等??傊?,為了豐富對景。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頤和園的一部分,這是“借景”。頤和園的長廊,把一片風景隔成兩個,一邊是近于自然的廣大湖山,一邊是近于人工的樓臺亭閣,游人可以兩邊眺望,豐富了美的印象,這是“分景”。頤和園中的諧趣園,自成院落,另辟一個空間,另是一種趣味。這種大園林中的小園林,叫做“隔景”。對著窗子掛一面大鏡,把窗外大空間的景致照入鏡中,成為一幅發光的“油畫”?!案舸霸旗F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保ㄍ蹙S詩句)“帆影都從窗隙過,溪光合向鏡中看?!保ㄈ~令儀詩句)這就是所謂“鏡借”了?!扮R借”是憑鏡借景,使景映鏡中,化實為虛。園中鑿池映景,亦此意。
無論是借景、對景,還是隔景、分景,都是通過布置空間、組織空間、創造空間、擴大空間的種種手法,豐富美的感受,創造藝術意境。中國園林藝術在這方面有特殊的表現,它是理解中華民族的美感特點的一個重要的領域。概括說來,當如沈復所說“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不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記》)。這也是中國一般藝術的特征。(宗白華《中國園林建筑藝術所表現的美學思想》)材料二:
《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一種空間的藝術描寫,或者說是一個主觀化了、藝術化了的空間。它與客觀的自然界和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園林并不完全一樣或相似。客觀自然界具有廣闊性、生動性、豐富性,而作為小說中的園林——大觀園則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想性,更富有詩情畫意般的情趣。這正是小說中的大觀園比自然風景更能打動讀者和值得玩味之處。
中國古代園林的妙處是在落實互映、大小對比、高下相稱,以達到疏密得宜、曲折盡致、眼前有景的境界,曹雪芹抓住了造園的三要素(即花木池魚、屋宇、疊石)來布局,使大觀園每一景象都變幻無盡。園內有怡紅院、瀟湘館、蘅蕪苑、稻香村……庭院深深,但各個庭院的布置又是各具獨特風格的一園,即所謂的園中有園,景外有景。這一方面是曹雪芹胸中智慧的展露,另一方面還要看到大觀園是作為賈府的“省親別院”而出現在小說中,并不是曹雪芹為自己造園子。因此我們不能認為大觀園的一切景象都是曹雪芹思想的完善體現,二者之間有一致性,又有明顯的差距,例如,第17、18回賈政率眾人游園時,賈寶玉就乘機對稻香村的景象提出了強烈批評。小說中寫道:“說著,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紙窗木榻,富貴氣象一洗皆盡。賈政心中自是喜歡……寶玉不聽人言,便應聲道:不及‘有鳳來儀’多矣?!痹趯氂竦难壑?,這樣造園實際上違背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之意。
接下去,寶玉解釋道:“此處置一田莊,分明見得人力穿鑿扭捏而成。遠無鄰村,近不負鄰,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爭似先處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雖種竹引泉,亦不傷于穿鑿,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曹雪芹在此處借賈寶玉之口批評稻香村的“穿鑿扭捏”一段話,不過是借題發揮而已。表面看是就事論事,實際上他認為整個大觀園各個景象雖然符合造園結構原理,但是由于“人力穿鑿扭捏而成”故“似非大觀”。在這里可以肯定曹雪芹造園的基本思想首先是“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其次,他特別強調“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用白話來解釋這兩句話,就是要因地制宜,方不會過于“穿鑿扭捏”。他借古人“天然圖畫”四字來表達自己真實的審美理想,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曹雪芹特別注意利用自然形態來表現園林景象的形式美。讀者應該注意:“似非大觀”四個字,絕非泛泛之語。這四個字從曹雪芹的筆下流出,否定的不僅僅是元妃所題“芳園應錫大觀名”,他的筆鋒實際上已經指向了小說之外。(胡文彬《夢中園林,紙上大觀——談<紅樓夢>與中國園林文化》)材料三:
大觀園內的植物充分反映出中國庭園的特色及中國文化傳統。例如代表文人堅毅不屈的“歲寒三友”配制在寶玉居住的怡紅院之中;文學象征的芭蕉、梧桐也在適當的院落、園景中出現。
《紅樓夢》主角寶玉所居住的怡紅院,種有“歲寒三友”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而梅則寒冬開花,均不畏霜雪,故稱“歲寒三友”,用以表示堅貞不屈的氣節,向為文人所重。其中松樹樹姿蒼郁,古人視為君子的象征,所謂“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書香宅第中絕對少不了松樹,大觀園自然不可能有例外。寶玉身上的玉不見了,妙玉請來拐仙,示語中出現“青埂峰下倚古松”句,隱指寶玉未來出家的命運就像深山幽谷中的松樹一般。
《紅樓夢》的作者,擅長利用植物的特性襯托不同人物的個性特質,暗喻小說人物的結局,例如以瀟湘竹代表林黛玉,表現黛玉愛掉淚的個性,最終也和傳說中的瀟妃、湘妃一樣,含恨流淚而死。湘云的個性開朗如盛開的芍藥,作者安排醉臥芍藥花下的情節,也在暗示湘云會離寶玉遠去,因為芍藥又名“將離”,是古代臨別相贈之物,但離開后仍會返回的象征性植物。(潘富俊《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胡文彬認為,《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藝術化了的空間,比自然風景更打動人心。
B.中國園林建筑藝術講究虛實相生。園中鑿池映景,化虛為實,豐富了美的感受,創造了藝術意境。
C.曹雪芹依造園三要素布局,使大觀園各個庭院各具風格。
D.在曹雪芹看來,園林僅符合造園結構原理是不夠的,還要“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2.根據材料一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蘇州拙政園在靠墻處堆一假山,上建“兩宜亭”,把隔墻的景色盡收眼底,突破圍墻的局限,這是“借景”。
B.《紅樓夢》里大觀園運用園門、假山、墻垣等,造成園中的曲折多變,境界層層深入,像音樂中不同的音符一樣,使游人產生不同的情調,這是“分景”。
C.蘇州怡園的面壁亭處境偏仄,乃懸一大鏡,把對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鏡內,這是“鏡借”。
D.大觀園里的沁芳亭“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這是“隔景”。3.潘富俊認為,曹雪芹擅長利用植物特性襯托人物個性,暗喻人物結局。下列各項作為該觀點論據,分析不當的一項是______
A.瀟湘館除了竹子外,還栽有大株梨花。潔白的梨花也是黛玉高潔品格的象征;“梨”“離”諧音,也暗示了黛玉背井離鄉、生離死別的悲劇命運。
B.妙玉門前櫳翠庵中有十數株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紅梅傲霜凌寒、獨自盛放,一如孤高傲岸的妙玉。
C.蘅蕪苑中散發異香的那些藤蔓植物,據寶玉解釋“那香的是杜若蘅蕪,那一種大約是茝蘭……”讓人聯想到香草美人的傳統,表現薛寶釵雍容華貴的形象。
D.稻香村為李紈居處。黃泥矮墻,茅屋前后植滿農家常見的杏花,還有桑榆槿柘、佳蔬菜花。暗示守寡的李紈清苦寂寥的人生。4.根據材料一的內容,用三個短語概括“中國一般藝術的特征”。5.下面是對大觀園中賈探春住處的描寫。請根據環境與人物個性的關系,分析探春的人物形象。
這三間屋子并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墻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紅樓夢》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小白鴿徹夜施醫術
曲波大家正吃著辭舊迎新飯,外面走進一個看押俘虜的戰士。
他走到少劍波等人的飯桌旁,低聲報告道:“報告二0三首長,有一個受傷的俘虜,傷口沒包扎好,老往外流血。他聲聲哀求讓再給他上點藥。這……”
“好,我就去!”白茹立刻放下飯碗,去木墩上取藥包。
“小白鴿!”劉勛蒼向白茹呼道,“快吃你的飯吧!別管他,任他流去。死一個少一個?!?/p>
“他們現在已經放下武器啦,對受傷的俘虜,我們既要忠實地執行黨的政策,又要分化瓦解敵人內部的那些死心塌地的分子。”白茹說著轉身走出威虎廳……
“同志們!大家都疲勞了,快吃快去休息!”少劍波剛說完,看見疲勞已極的孫達得,緊皺著眉頭,緊咬著牙,扶著桌子邊,兩腿一瘸一瘸地挪動。
“怎么啦,達得同志?”
“沒什么!二0三首長!”他勉強張了張疲倦的眼睛,嘴角上浮出一絲苦笑說:“腳有點痛?!?/p>
少劍波陡然想起,這場戰斗沒有第二個人比孫達得更苦的。他六天六夜獨自一個人跑聯系,往返六百里的林海雪原,連一匹代步的馬也沒有?;厝ミB碗熱飯都沒吃上,立刻又隨小分隊趕回來,參加遠途奔襲。就是個鐵石之人,也要受到很大的侵蝕和風化呀!想到這里他不覺失聲道:“他累壞了!也凍壞了!”
說著少劍波和楊子榮攙著他躺在地上那熊皮地毯上。孫達得剛一躺下,就模模糊糊地像是睡去了,只有喉嚨里發出低沉痛楚的呻吟聲。
“快給他脫鞋,解綁腿。”
綁腿已經解不開,幾個人用匕首連劃帶割將綁腿和杌鞡①一并割開,一看兩只腳都腫了,有幾塊地方,幾個腳趾已成紫色,兩只腳跟裂有十幾條口子,血淋淋的使人看了刺心。少劍波一看,急躁地喊了一聲:“白茹!”
“白茹給俘虜上藥還沒回來呢!”李鴻義回答著。
楊子榮便指示身邊兩個戰士去弄熱水,剛一走,發現這兩個戰士也是一瘸一瘸的,臉上同樣浮出痛苦的表情。
李勇奇把楊子榮的膀子一扳,“凍傷這玩意兒,不能用熱水燙,不能用火烤,我看還是找白茹來再說?!闭f著抽身要走,迎頭碰上白茹,滿身披著雪花回來。
白茹一進門忙問:“怎么的啦?”
“腳凍壞啦!”戰士們紛紛低聲回答。
她把手一揮,“大家快脫杌鞡!”邊說著邊把藥包迅速地放在桌子上,接著說:“越快越好,快脫!大家先別走,就在這一塊治吧!”
正在這時,劉勛蒼抱了一捆劈柴走進來,嘭地往地上一摔,回頭拿一盞野豬油燈,把油澆在劈柴上,點著了火,喊道:“脫好杌鞡的,快來烤火!”
白茹一聽猛一回身,急忙喊道:“干什么!坦克?”
“烤腳唄!干啥!”
“哎呀!你打算把大家的腳毀掉哇!”白茹生氣地瞪著他,“誰也不許去烤!現在不是要熱而是要涼,快出去弄些雪進來?!?/p>
李勇奇這個山林通深知白茹的治法,便迅速地從座山雕桌子上摘下一個抽屜,跑了出去。
李勇奇端著一抽屜雪走進來,放在白茹跟前,白茹捧了一捧往孫達得腳上搓起來,她那靈巧的手,在孫達得的腳上腿上緊張地來回摩擦著。她一面搓,一面向戰士們說道:“大家快來拿雪,就按我這辦法搓?!?/p>
劉勛蒼驚異地喊道:“小白鴿!你這是哪一國的大夫?這簡直是越渴越吃鹽,越熱越包皮棉。你不是來‘上廟’,你是成心來糟?!系馈?!”
李勇奇沒等白茹開口,就搶著說道:“同志們!白姑娘的做法是對的,必須用雪搓。這就像我們吃凍梨一樣,買回來,必須放在涼水里,才能把冰緩出來;要把凍梨放在熱水里燙,非燙爛了不可。又好像一個餓了好幾天的人,頭一兩頓飯絕不能吃飽,吃飽了一下就會脹死。大家只按白姑娘的辦法做就沒有錯!這一點我老李有經驗?!?/p>
幾個民兵也紛紛地說:“對!非這樣不可!”
戰士們聽了李勇奇的話,都相信李勇奇這久居雪地人的經驗,更信任他們首長的話,所以都開始搓起來。戰士們一觸到雪都紛紛地嚷道:“奇怪呀!怎么這威虎山上的雪不涼?”有的還說:“我覺得還有點熱乎呢!”
白茹歪頭笑道:“這不是雪不涼,而是你的腳和雪差不多地涼?!?/p>
當她把孫達得的腳搓得像自己手掌的溫度一樣時,她才喘了一口氣爬起來,從藥包里拿出一大包藥,遞給楊子榮道:
“快去把這包藥放在鍋里,用三桶水煮,把水燒開?!闭f著她又轉了話頭,“這個李大叔懂的!您和幾個民兵同志去吧!”
另一邊,劉勛蒼一面搓,一面不耐煩地發問道:“小白鴿!搓到什么時候為止??!還有個頭沒有?”
白茹笑道:“耐點性,坦克同志!搓到和我的手掌一樣的熱為止。一會兒我給你試試?!?/p>
劉勛蒼哼地喘了一口粗氣,“好吧!現在得聽你擺弄?!?/p>
“是的!練滑雪時我聽你的,現在你就要聽我的?!?/p>
“噢!小白鴿!你想報復我呀!”
劉勛蒼剛想縮回去,腳卻被白茹抓到手里。
“坦克!你光在這磨洋工!你的腳溫度一點也沒升!”
白茹說著抓住他的腳(浙睿talk)急搓一陣,劉勛蒼笑道:“小白鴿!你真想大報復哇?”
白茹把他一推,“你好不好改一改你的思想,或者說是字眼——應該說是報酬!”
“哎呀!我的姑娘!我真不敢領受你這種報酬,我對你又沒有什么恩!”
白茹笑了笑,“假如在學滑雪的時候,我說我不學,大家也說不學,你能怎樣對我們呢?”
“那我非逼你們學不可!學不會我要給你下小操。”
“為什么?”
“這還用說?為了作戰!為了你不掉隊!為了你不被淹沒在雪里!”
白茹點頭道:“知道這個就好!今天我也是為了作戰!為了你不掉隊!為了你不被淹沒在雪里!”(節選自《林海雪原》二十二回,有刪改)注:①杌鞡:中國東北地區冬天穿的一種用皮革做的鞋,里面墊著烏拉草,也作“烏拉”。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劉勛蒼對待俘虜的方式說明他沒有同情心,置黨的俘虜政策于不顧,有意與政策對抗,應該批評教育;而白茹的覺悟比他高,不僅能執行,還能真正在思想上理解。
B.二0三是首長少劍波的代號,“坦克”是劉勛蒼的“外號”;“小白鴿”是劉勛蒼給醫生白茹起的外號,側面表現了白茹熱愛和平、活潑可愛的形象。
C.小說的結尾,白茹故意重復劉勛蒼的話,不僅讓白茹的形象躍然紙上,也體現了戰友間的濃濃深情。
D.白茹要給劉勛蒼搓腳,劉勛蒼擔心白茹報復他,所以直接說出來:“你想報復我呀!”這又引出了后文劉勛蒼教白茹等人滑雪的情節。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鑒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小說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來突出孫達得的形象。正面描寫有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等,少劍波的心理活動和白茹為他搓腳療傷則是側面描寫。
B.劉勛蒼用俗語質疑白茹治療凍傷的方法,李勇奇用類比的方法肯定白茹的治療,體現了人物語言的生活氣息和地域特色。
C.小說先通過少劍波的觀察,突出孫達得“這一個”;又通過楊子榮發現這兩個戰士也是一瘸一瘸的,臉上同樣浮出痛苦的表情,寫出了“這一些”。點面結合,既表現了環境的艱苦,又塑造了戰士們堅韌的群像。
D.小說節選部分,一方面人物活動環境嚴寒惡劣,戰士極度疲憊又普遍凍傷,敵人兇殘又狡猾;另一方面通過白茹給劉勛蒼療傷的情節,又增添了輕松活潑的氣氛,體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8.小說是如何處理白茹給俘虜施救上藥的情節的?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9.請賞析下列①②句中兩個加點的字。
①說著抽身要走,迎頭碰上白茹,滿身披著雪花回來?!疚蘑趲Я髓€匙,信步投東,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共21.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夏四月己卯,魏征上疏,以為:“人主善始者多,克終者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蓋以殷憂則竭誠以盡下,安逸則驕恣而輕物;盡下則胡越同心,輕物則六親離德,雖震之以威怒,亦皆貌從而心不服故也。人主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將興繕則思知止,處高危則思謙降,臨滿盈則思挹損,遇逸樂則思撙節,在宴安則思后患,防壅蔽則思延納,疾讒邪則思正己,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僭,施刑罰則思因怒而濫,兼是十思,而選賢任能,固可以無為而治,又何必勞神苦體,以代百司之任哉。”
五月壬申,魏征上疏,以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時,聞過必改少虧于曩日,譴罰積多,威怒微厲。乃知貴不期驕,富不期侈,非虛言也。且以隋之府庫、倉廩、戶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擬倫。然隋以富強動之而危,我以寡弱靜之而安。安危之理,皎然在目。昔隋之未亂也,自謂必無亂,其未亡也,自謂必無亡。故賦役無窮,征伐不息,以至禍將及身而尚未之寤也。夫鑒形莫如止水,鑒敗莫如亡國。伏愿取鑒于隋,去奢從約,親忠遠佞,以當今之無事行疇昔之恭儉則盡善盡美固無得而稱焉。夫取之實難,守之甚易,陛下能得其所難,豈不能保其所易乎?”
秋七月,魏征上疏,以為:“《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自王道休明,十有馀年,然而德化未洽者,由待下之情未盡誠信故也。今立政致治,必委之君子,事有得失,或訪之小人。其待君子也敬而疏,遇小人也輕而狎。狎則言無不盡,疏則情不上通。夫中智之人,豈無小慧。然才非經國,慮不及遠,雖竭力盡誠,猶未免有敗。況內懷奸宄,其禍豈不深乎?夫雖君子不能無小過,茍不害于正道,斯可略矣。既謂之君子而復疑其不信,何異立直木而疑其影之曲乎?陛下誠能慎選君子,以禮信用之,何憂不治。不然,危亡之期,未可保也?!鄙腺n手詔褒美曰:“昔晉武帝平吳之后,志意驕怠,何曾位極臺司,不能直諫,乃私語子孫,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諫,朕知過矣。當置之幾案,以比弦韋。”(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卷二十九》)10.請用“/”給文中加波浪線的語句斷句。
以當今之無事行疇昔之恭儉則盡善盡美固無得而稱焉。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雖”,文中意為“雖然”,和《答司馬諫議書》中“雖欲強聒”的“雖”意義相同。
B.“誠”,選文中出現六次,意義分兩種:或為“誠信、誠心”,或表示假設。
C.手詔,指皇帝親筆寫的命令,古時有御筆手詔的說法,象征著帝王的恩賜。
D.弦韋,喻緩急,借指用以警勉自己的事物。朱自清,字佩弦,意為“佩弦以自急”。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魏征四月上疏,告誡皇帝不到功成身退的時候,君主要有始有終,不放縱自己,戒驕奢淫逸。
B.魏征五月上疏,可以看出對隋二世而亡深刻的警惕之心,借此提醒皇帝實行清靜無為的治國方略。
C.魏征七月上疏,指出治理國家,任用君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國君要信任自己任命的官員。
D.李世民對魏征的直言大加褒揚,同時反思自身,表示自己一定不會和晉武帝犯同樣的錯誤。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人主善始者多,克終者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②既謂之君子而復疑其不信,何異立直木而疑其影之曲乎?14.古代諫言是一門語言藝術,魏征在諫言李世民時,采用了哪些諫言藝術?試結合文本加以說明。三、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共9.0分)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各題。金陵懷古
唐?劉禹錫
潮滿冶城①渚,日斜征虜亭②。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金陵懷古四首(其一)
宋?王安石
霸祖③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東府舊基留佛剎,后庭余唱落船窗。黍離麥秀④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注釋:①冶城:東吳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②清道光《金陵覽勝詩考》載:“征虜亭,征虜將軍謝安嘗止此,故名?!雹郯宰妫褐冈诮鹆觊_創基業取得霸權的歷朝開國君主。④黍離麥秀:“黍離”,《詩經》篇名,舊說為東周大夫行經西周故都,見宗廟宮室盡為禾黍,因眷懷故國而作?!胞溞恪保础尔溞愀琛?,為殷朝舊臣路過故都,因憫傷故國而作。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兩首詩都是詠史詩,詩人將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體,通過議論和感慨借古諷今,揭示出全詩主旨。
B.兩首詩只是點出金陵的名勝古跡,寫得高度概括,而對自然之景的描寫則著墨較多,從景語中巧妙地道出盛衰對比。
C.兩首詩都含蓄地借《玉樹后庭花》曲尚在流行這一音樂現象,暗示當朝統治者并未吸取歷史教訓,可謂意味深長。
D.兩首詩吊古傷今。劉詩觸景生情,表達物是人非之感和對當前國事的憂憤,情感悲愴;王詩認為國家的興衰自有其規律,有無能為力之感,情感顯得相對冷峻。16.劉禹錫和王安石都以議論入詩闡發道理,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他們闡發的道理的異同。四、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兩句流露出詩人內心深深的孤獨感。(2)魏征勸諫唐太宗的“十思”中,要求君王納忠言、遠小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3)《阿房宮賦》中,杜牧批判統治者無恥地搜刮人民,又對搜刮來的財富毫不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五、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60.0分)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想要高飛的鳥翅膀先低垂著,想要撲咬獵物的動物爪子先彎曲著,想要說話的人首先緘口不語,想要“下筆如有神”先要“讀書破萬卷”。
上述材料具有啟示意義。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六、其他(本大題共5小題,共19.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
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①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②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法的觀點、藝術、宗教觀念以至國家設施,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于剩余(浙睿talk)價值的發現,這里就③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適當的成語。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______
A.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藝術、法的觀點以致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B.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法的觀點、藝術、宗教觀念以至國家設施,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C.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D.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法的觀點、藝術、宗教觀念以致國家設施,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1.第一段運用了諱飾的修辭,請結合文本簡要賞析其表達效果。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一個文明的著述,就像香檳塔一樣,上面一層差不多滿了,①,因此著述也會從更重要的主題慢慢溢往相對次要的內容。那么,探尋對于一個文明最重要的主題是什么,從比較接近源頭的典籍中或許能找到蛛絲馬跡。價值排序、制度傳承、路徑選擇無疑包含在孟子所處時代的主題中。孟子時代的諸侯,②,或是開疆拓土。當孟子向諸侯強調施仁政、薄稅斂時,在那些恐懼朝不保夕或者汲汲于兼并天下的諸侯眼里,孟子無疑是“迂遠而闊于事情”的。但秦朝的短祚暗示了“總體戰”對于諸侯自身來說無異于飲鴆止渴。而后的中國歷史和歐洲長時間的列國均衡史,更是一次次讓我們看到孟子的智慧?!懊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確實代表了更健全的常識。
縱觀中國古代史,朝代之間政制的因襲和吸取前人身死國滅的教訓做出的制度創新,似乎使得一個個朝代的格局漸漸由寬平趨于狹促。先秦諸子處于西周分封多國體系和大一統的過渡階段,有的往前看,發明富國強兵的技術,有的往后看,宣揚敬天保民的奧義,其討論問題域的格局使后人感到陌生。好比已然成為金融行業成功人士的你,仍然不妨了解一下小時候“想成為”或是后來“差點就成為”的科學家、畫家的故事,③,但一來可以展望可能世界里自己的人生將如何展開,與過去和解,二來也能比較什么更重要,為后人提供更全面而審慎的建議。今天我們還要讀《孟子》、讀古書,更重要的意義大概在這里。22.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線句子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______
A.那寶玉聽見賈政吩咐他“不許動”,早知多兇少吉,那里承望賈環又添了許多話。
B.對治療失憶有效的石杉堿甲,也是從中草藥“千層塔”中提取的,是我國用于治療老年性精神障礙的一種臨床用藥。
C.在這里,我打算提出一個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
D.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做“發揚國光”。23.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答案和解析1~5.【答案】B、D、C、、【解析】(1)B.“化虛為實”錯,由“無論是借景、對景,還是隔景、分景,都是通過布置空間、組織空間、創造空間、擴大空間的種種手法,豐富美的感受,創造藝術意境。中國園林藝術在這方面有特殊的表現,它是理解中華民族的美感特點的一個重要的領域”可知,園中鑿池映景是化實為虛。
故選B。
(2)D.“這是“‘景’”錯,大觀園里的沁芳亭“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一聯,讓人由“柳”“花”是沁芳亭的一部分,故應是“借景”,而不是“隔景”。
故選D。
(3)C.“讓人聯想到香草美人的傳統,表現薛寶釵雍容華貴的形象”有誤?!跋悴菝廊恕焙汀坝喝萑A貴”無關,且“藤蔓”并非體現雍容華貴。
故選C。
(4)由“頤和園中的諧趣園,自成院落,另辟一個空間,另是一種趣味。這種大園林中的小園林,叫做‘隔景’。對著窗子掛一面大鏡,把窗外大空間的景致照入鏡中,成為一幅發光的‘油畫’”可知,中國一般藝術的特征為:大小互現。
由“‘帆影都從窗隙過,溪光合向鏡中看?!ㄈ~令儀詩句)這就是所謂‘鏡借’了?!R借’是憑鏡借景,使景映鏡中,化實為虛。園中鑿池映景,亦此意”可知,中國一般藝術的特征為:虛實相生。
由“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頤和園的一部分,這是‘借景’。頤和園的長廊,把一片風景隔成兩個,一邊是近于自然的廣大湖山,一邊是近于人工的樓臺亭閣,游人可以兩邊眺望,豐富了美的印象,這是‘分景’”可知,中國一般藝術的特征為:靈動多變。
(5)看屋內布置,“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可知她喜愛書法藝術,腹有詩書,志趣高雅。
結合“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及對聯內容“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可知,探春高潔典雅。
答案:
(1)B
(2)D
(3)C
(4)大小互現,虛實相生,靈動多變。
(5)①布局陳設氣派,書卷味濃。暗寓了探春腹有詩書,志向高遠的個性。
②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掛著米襄陽《煙雨圖》,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烘托出探春高潔典雅的形象。
(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論點、論據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概念的內容,再結合選項正確選擇。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內容,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5)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時,要審準題意,鎖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區間篩選關鍵詞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條歸納作答。
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l.審準題意,鎖定有效信息材料。
2.在信息區間篩選關鍵詞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條歸納作答。
3.歸納整合。
4.對于選擇題,要在文本中找到每個選項的出處,仔細比較選項和原文的差別,注意有無偷換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時態、答非所問、無中生有、強加因果等問題。
6~9.【答案】C、D、、【解析】(1)A.“沒有同情心,置黨的俘虜政策于不顧,有意與政策對抗”錯,根本原因在于土匪太兇殘,讓戰士們異常痛恨。B.劉勛蒼起外號“小白鴿”,于文無據。D.說“報復”是開玩笑的話。
故選C。
(2)D.選文中沒有寫“敵人兇殘又狡猾”。
故選D。
(3)如何處理:
①結合“‘好,我就去!’白茹立刻放下飯碗,去木墩上取藥包”可知,小說略(虛)寫白茹給俘虜施救的場景;
②結合“‘他們現在已經放下武器啦,對受傷的俘虜,我們既要忠實地執行黨的政策,又要分化瓦解敵人內部的那些死心塌地的分子?!兹阏f著轉身走出威虎廳……”可知,小說開頭寫白茹堅持黨的俘虜政策“去”救助,結合“‘白茹給俘虜上藥還沒回來呢!’李鴻義回答著”可知,中間通過李鴻義的話簡單提及,結合“說著抽身要走,迎頭碰上白茹,滿身披著雪花回來”可知,最后寫她“滿身披著雪花回”,沒有寫她施救的具體細節。
好處:
①結合“她把手一揮,‘大家快脫杌鞡!’邊說著邊把藥包迅速地放在桌子上,接著說:‘越快越好,快脫!大家先別走,就在這一塊治吧!’”可知,使小說更集中展現救治戰士的場景,從而突出了革命戰士的英雄形象;
②結合“李勇奇端著一抽屜雪走進來,放在白茹跟前,白茹捧了一捧往孫達得腳上搓起來,她那靈巧的手,在孫達得的腳上腿上緊張地來回摩擦著。她一面搓,一面向戰士們說道:‘大家快來拿雪,就按我這辦法搓’”可知,一虛一實,兩部分情節交相輝映,行文富于變化。
(4)結合“說著抽身要走,迎頭碰上白茹,滿身披著雪花回來”可知,披:體現雪大,點出了惡劣的環境特點,照應了戰士們被普遍凍傷的情節,表現了白茹冒雪給戰俘施救的可貴品質。
結合“帶了鑰匙,信步投東,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可知,緊:寫出雪下得大、急,體現天氣之惡劣;為下文兩間草廳被大雪壓倒埋下伏筆,營造了緊張的氛圍,暗示了人物危險的處境。
答案:
(1)C
(2)D
(3)如何處理:
①小說略(虛)寫白茹給俘虜施救的場景;
②小說開頭寫白茹堅持黨的俘虜政策“去”救助,中間通過李鴻義的話簡單提及,最后寫她“滿身披著雪花回”,沒有寫她施救的具體細節。
好處:
①使小說更集中展現救治戰士的場景,從而突出了革命戰士的英雄形象;
②一虛一實,兩部分情節交相輝映,行文富于變化。
(4)披:體現雪大,點出了惡劣的環境特點,照應了戰士們被普遍凍傷的情節,表現了白茹冒雪給戰俘施救的可貴品質。
緊:寫出雪下得大、急,體現天氣之惡劣;為下文兩間草廳被大雪壓倒埋下伏筆,營造了緊張的氛圍,暗示了人物危險的處境。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藝術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3)本題考查分析故事情節處理的作用的基本能力。故事情節,是小說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間關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發展過程。小說往往以情節取勝。情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發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從而表現主題思想。
(4)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詞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寫的,達到什么效果。
“規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
(1)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
(2)選擇并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
(3)分點分條作答。
10~14.【答案】A、D、、、【解析】(1)“以當今之無事”和“行疇昔之恭儉”形式對仗,應在“事”后斷開;虛詞“則”有承接之意,其前斷開;“則盡善盡美”表意完整,其后斷開,綜上斷句為:以當今之無事/行疇昔之恭儉/則盡善盡美/固無得而稱焉。譯文:以現在的平靜無事,繼續施行過去的勤勉節儉,才能達到盡善盡美、無以復加的地步。
(2)A.“意義相同”有誤,文中句子“雖震之以威怒”大意是“即使用盛怒來威嚇人民”,“雖”意為“即使”;“雖欲強聒”大意是“然想要勉強勸說幾句”,“雖”意為“雖然”。兩者意思不同。
故選:A。
(3)D.“表示自己一定不會和晉武帝犯同樣的錯誤”分析有誤,原文說“朕知過矣”,表明已經犯了同樣的錯誤,而不是防止不犯錯。
故選:D。
(4)①善:好;克:能夠;豈:難道。譯文:君主開頭做得好的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很少,難道是取天下容易而守成難嗎?
②既:已經;信:真誠;何異……乎:和……有什么不同呢?譯文:已經稱之為君子卻又懷疑他不真誠,和立一根直木卻又懷疑它的影子歪斜有什么不同呢?
(5)魏征一開始就說到“人主善始者多,克終者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蓋以殷憂則竭誠以盡下,安逸則驕恣而輕物;盡下則胡越同心,輕物則六親離德,雖震之以威怒,亦皆貌從而心不服故也”,將君主“取天下”與“守天下”進行對比,他們前后的行為形成對比。還說到“且以隋之府庫、倉廩、戶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擬倫。然隋以富強動之而危,我以寡弱靜之而安”,隋唐之間的比較,表明治理的不同。他還說到“陛下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時,聞過必改少虧于曩日,譴罰積多,威怒微厲”,大意是“陛下從善如流、聞過必改的精神似乎不如從前,譴責懲罰漸多,逞威發怒比過去嚴厲了”,直接指出君王如今行為不當之處,敢于犯顏直諫;“人主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將興繕則思知止,處高危則思謙降,臨滿盈則思挹損,遇逸樂則思撙節,在宴安則思后患,防壅蔽則思延納,疾讒邪則思正己,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僭,施刑罰則思因怒而濫”是魏征進諫“十思”的內容,屬于排比,加強了語氣,強化了表達效果;文中“《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屬于引用先賢名言,加強論辯力量,證明誠信對下的重要性;“夫鑒形莫如止水,鑒敗莫如亡國”大意是“所以說照看自己的身形莫如使水靜止如鏡面,借鑒失敗莫如看國家的滅亡”,這是類比/比喻。從“鑒”形莫如止水,到“鑒”敗,莫如亡國,說明以史為鑒的意義;另外文中有較多整句,如“殷憂則竭誠以盡下,安逸則驕恣而輕物;盡下則胡越同心,輕物則六親離德”“將興繕則思知止,處高危則思謙降,臨滿盈則思挹損,遇逸樂則思撙節,在宴安則思后患,防壅蔽則思延納,疾讒邪則思正己,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僭,施刑罰則思因怒而濫”等等,當然也有許多散句,所以有駢散結合的手法。駢散語句交替運用,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
答案:
(1)以當今之無事/行疇昔之恭儉/則盡善盡美/固無得而稱焉。
(2)A
(3)D
(4)①君主開頭做得好的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很少,難道是取天下容易而守成難嗎?
②已經稱之為君子卻又懷疑他不真誠,和立一根直木卻又懷疑它的影子歪斜有什么不同呢?
(5)①敢于犯顏直諫。如文中“陛下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時,聞過必改少虧于曩日,譴罰積多,威怒微厲?!?/p>
②排比。比如論“十思”,強化了表達效果,形成氣盛言宜的諫言力量。
③對比。比如“取”“守”之間的對比,隋唐之間的比較,表明治理的不同。
④引用。引用先賢之言,加強論辯力量,證明誠信對下的重要性。
⑤類比/比喻。從“鑒”形莫如止水,到“鑒”敗,莫如亡國,說明以史為鑒的意義。
⑥駢散結合。駢散語句交替運用,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
參考譯文:
夏四月己卯,魏征上奏疏,認為:“君主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很少,難道是取天下容易而守成難嗎?大概是因為身處憂患則竭心盡力對待百姓,一旦安逸就驕橫恣建而輕薄怠慢;竭心盡力待人則胡、越等族也同心協力,看不起別人則親屬也離心離德,即使用盛怒來威嚇人民,臣下也都是外表順從而心里不服。君主如果真的能夠見到希望得到的東西則想到知足,將要興繕營建的時候想到適可而止,身處高位則想著謙卑,面臨盈滿則想著減損,遇見安逸享樂則想著克制,在平安的時候想到后患,防止閉目塞聽則想到延納諫諍,痛恨讒佞之人則想到端正自己,行爵賞時想由于高興而亂行封賞,施刑罰時想到會因為惱怒而濫罰。君主全面思考這十個方面,選賢任能,本就可以達到無為而治,又何必勞神費力以代行百官的職責呢?”
五月壬申,魏征上奏疏,認為:“陛下從善如流、聞過必改的精神似乎不如從前,譴責懲罰漸多,逞威發怒比過去嚴厲了。(這)才知道身居高位不當驕傲,身處富貴不當奢侈,這并非虛妄之言。而且當年隋朝府庫倉廩的充實與戶口甲兵的強盛,今日如何比得上!然而隋朝自恃富強頻繁勞作以至國家危亡,我們自知貧弱與民清靜而使天下安定;安定與危亡的道理,昭然若揭。從前隋朝未發生變亂時,自己認為必然不會發生變亂;未滅亡時,自認為必然沒有滅亡的危險。故而不停地征派賦稅勞役,不停地東征西伐,以致禍亂將及自身時還尚未知覺。所以說照看自己的身形莫如使水靜止如鏡面,借鑒失敗莫如看國家的滅亡。深望陛下能夠借鑒隋的覆亡,除掉奢侈立意儉約,親近忠良遠離邪佞,以現在的平靜無事,繼續施行過去的勤勉節儉,才能達到盡善盡美、無以復加的地步。取得天下誠屬困難,而守成則較為容易,陛下能夠取得較難的一步,難道不能保全較容易的嗎?”
秋七月,魏征上奏疏認為:“《文子》說:‘同樣的言語,有時能被信任,可見信任在言語之前;同樣的命令,有時被執行,可見真誠待人在命令之外?!詮拇筇泼郎婆d旺,已有十多年了,然而德化的成效不盡人意,是因為君王對待臣下未盡誠信的緣故。如今確立政策,達到大治,必然委之于君子;而事有得失,有時要詢訪小人。對待君子敬而遠之,對待小人輕佻而又親昵,親昵則言語表達得充分,疏遠則下情難以上達。智力中等的人,豈能沒有小聰明!然而并沒有經國的才略,考慮問題不遠,即使竭盡誠意,也難免有敗績,更何況內心懷有奸詐的小人,對國家的禍患能不深嗎?雖然君子也不能沒有小過失,假如對于正道沒有太大的害處,就可以略去不計較。已經稱之為君子卻又懷疑他不真誠,和立一根直木卻又懷疑它的影子歪斜有什么不同呢?陛下如果真能慎擇君子,禮遇信任予以重用,何愁不能達到天下大治呢?否則的話,很難保證危亡不期而至呀?!碧谫n給魏征手書詔令,夸贊道:“以前晉武帝平定東吳之后,意志驕傲懈怠,何曾身處三公高位,不能犯顏直諫,而是私下里說與子孫們聽,自詡為明智,此乃最大的不忠。如今得到你的諫言,朕已知錯了。當把你的箴言放在幾案上,猶如西門豹、董安于佩戴韋弦以自警。”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文意、虛詞和結構判斷。
(2)本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與一詞多義,答題的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
(3)本題考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分析使用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要熟悉各種常見的論辯技巧,結合文本進行賞析。
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題干的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個深入和復核的過程。
15~16.【答案】B、【解析】(1)B.王安石的詩重在敘述人事,沒有自然之景的描寫。
故選B。
(2)劉禹錫詩中“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兩句,承上兩聯轉入議論。詩人以極其精煉的語言揭示了六朝興亡的秘密,并示警當世:六朝的繁華哪里去了?當時的權貴而今安在?險要的山川形勢并沒有為他們的長治久安提供保障;國家興亡,原當取決于人事!在這一聯里,詩人思接千里,自鑄偉詞,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險”的卓越見解。后來王安石《金陵懷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橋江,敵國當時指顧降。山水雄豪空復在,君王神武自無雙?!奔从纱嘶?。足見議論之高,識見之卓。
王安石詩中“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兩句,點明建都金陵諸國興亡盛衰相繼的歷史現象原因:凡是取得二江建都金陵的開國之君,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取得天下,而其子孫往往輕易地把政權斷送。二江是宋代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的簡稱,也是建都金陵諸國的主要統轄區域。而這些政權所以敗亡相繼,主要是因為繼承者享國以后,日趨奢靡逸樂。這二聯高屋建瓴,概括的不單是金陵,也幾乎是歷史上一切政權的盛衰興亡的規律。“黍離麥秀從來事”句,詩人感慨眷懷舊都,因而作了《黍離》《麥秀》之歌,然而千百年來,興亡更替,人們對此既無能為力,那還是置之不論,一切付之酒杯,以免徒然的傷感吧。
故而二人都認為統治者的人事決定國家的興廢。只是劉詩以“山川空地形”句,強調險要的山川形勢并不能為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保障的道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險”);王詩“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兩句和“黍離麥秀從來事”,強調統治者成功后的奢華和逸樂會導致禍患,以及國家的興衰自有其規律的道理。
答案:
(1)B
(2)同:二人都認為統治者的人事決定國家的興廢。從“興廢由人事”,“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可看出。
異:劉詩以“山川空地形”句,強調險要的山川形勢并不能為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保障的道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險”);王詩“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兩句和“黍離麥秀從來事”,強調統治者成功后的奢華和逸樂會導致禍患,以及國家的興衰自有其規律的道理。
譯文:
(一)
春潮淹沒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暉斜照在征虜亭。
蔡洲新草茁壯一片嫩綠,幕府山上仍是煙靄青青。
國家的興亡取決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險峻的地形。
玉樹后庭花這支亡國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聽。
賞析:
(一)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笔茁搶懙氖浅烤昂屯砭啊T娙藶閷ぴL東吳當年冶鑄之地——冶城的遺跡來到江邊,正逢早潮上漲,水天空闊,滿川風濤。冶城這一以冶制吳刀、吳鉤著名的古跡在何處,詩人徘徊尋覓,卻四顧茫然。只有那江濤的拍岸聲和江邊一片荒涼的景象。它仿佛告訴人們:冶城和吳國的雄圖霸業一樣,早已在時間的長河中消逝得無影無蹤了。傍晚時分,征虜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暉之中,伴隨著它的不過是投在地上的長長的黑影而已,那東晉王謝貴族之家曾在這里餞行送別的熱鬧排場,也早已銷聲匿跡。盡管亭子與夕陽依舊,但人事卻已全非。詩在開頭兩句巧妙地把盛衰對比從景語中道出,使詩歌一落筆就緊扣題意,自然流露出吊古傷今之情。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鳖h聯兩句雖然仍是寫景,但此處寫的景,則不僅是對歷史陳跡的憑吊,而且以雄偉美麗的山川為見證以抒懷,借以形象地表達出詩人對某一歷史問題的識見。詩人說:看哪,時序雖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戰船——蔡洲卻已長出一片嫩綠的新草;那向稱金陵門戶的幕府山正雄視大江,山頂上升起裊裊青煙,光景依然如舊。面對著滔滔江流,詩人想起了東晉軍閥蘇峻曾一度襲破金陵,企圖憑借險阻,建立霸業。不久陶侃、溫嶠起兵在此伐叛,舟師四萬次于蔡洲。一時舳艫相望,旌旗蔽空,激戰累日,終于擊敗蘇峻,使晉室轉危為安。他還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導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駐守而得名。但曾幾何時,東晉仍然被劉宋所代替,衡陽王劉義季出任南兗州刺史,此山從此又成為劉宋新貴們祖餞之處。山川風物在變幻的歷史長河中并沒有變異,詩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綠,舊煙歲歲青。這一聯熔古今事與眼前景為一體,“新草綠”“舊煙青”六字下得醒豁鮮明,情景交融,并為下文的感慨作鋪墊。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鳖i聯承上兩聯轉入議論。詩人以極其精煉的語言揭示了六朝興亡的秘密,并示警當世:六朝的繁華哪里去了?當時的權貴而今安在?險要的山川形勢并沒有為他們的長治久安提供保障;國家興亡,原當取決于人事!在這一聯里,詩人思接千里,自鑄偉詞,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險”的卓越見解。后來王安石《金陵懷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橋江,敵國當時指顧降。山水雄豪空復在,君王神武自無雙?!奔从纱嘶?。足見議論之高,識見之卓。
尾聯“《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六朝帝王憑恃天險、縱情享樂而國亡,歷史的教訓并沒有被后世記取。詩人以《玉樹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當今唐代的統治者依托關中百二山河之險,沉溺在聲色享樂之中,正步著六朝的后塵,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队駱浜笸セā肥枪J的亡國之音。詩含蓄地把鑒戒亡國之意寄寓于一種音樂現象之中,可謂意味深長。晚唐詩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便是脫胎于此。
《貞一齋詩說》說:“詠史詩不必鑿鑿指事實,看古人名作可見?!眲⒂礤a這首詩就是這樣,首聯從題前搖曳而來,尾聯從題后迤邐而去。前兩聯只點出與六朝有關的金陵名勝古跡,以暗示千古興亡之所由,而不是為了追懷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兩聯則通過議論和感慨借古諷今,揭示出全詩主旨。這種手法,用在詠史詩、懷古詩中是頗為高明的。
(二)
首聯一開始就拈出了建都金陵諸國興亡盛衰相繼的歷史現象,次聯則點明其原因:凡是取得二江建都金陵的開國之君,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取得天下,而其子孫往往輕易地把政權斷送。二江是宋代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的簡稱,也是建都金陵諸國的主要統轄區域。而這些政權所以敗亡相繼,主要是因為繼承者享國以后,日趨奢靡逸樂。這二聯高屋建瓴,概括的不單是金陵,也幾乎是歷史上一切政權的盛衰興亡的規律。三四兩聯則以豐富的想象和懷古的詩情述說南朝舊事,以與上半首相印證:那金陵城中的東府城曾是東晉簡文帝的丞相、荒淫的會稽王司馬道子的府第所在,而如今只剩下幾間佛寺了。想當年杜牧泊秦淮河上,聽到商女唱著陳后主譜寫的《玉樹后庭花》遺曲,便聯想到那淫靡之音終于使后主成為亡國之君。杜牧寫出過“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句。如今這十里秦淮,依舊畫舫不斷,余唱未休。詩人最后感慨地說:當年東周的大夫和殷朝的舊臣憫傷故國,眷懷舊都,因而作了《黍離》《麥秀》之歌,然而千百年來,興亡更替,人們對此既無能為力,那還是置之不論,一切付之酒杯,以免徒然的傷感吧。
(1)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闡發道理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
理解詩歌的方法:
(一)關注標題,明確內容和情感
標題是解讀詩歌內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構及表現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
(二)關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聯
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作傾向、主要內容、作品風格特點等。
(三)關注注釋隱含意
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
(四)關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關注關鍵詞句情感意
關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7.【答案】【小題1】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小題2】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小題3】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解析】故答案為:
(1)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重點字:孤)
(2)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重點字:蔽)
(3)奈何取之盡錙銖
用之如泥沙(重點字:錙)
此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時,以《考試說明》規定的篇目為主,文體側重于詩歌和散文,完成此類型題目,主要是靠同學們平時的積累,同時也要注意突破關鍵字(生僻字,通假字,同義異形字,語氣助詞等),避免錯別字的出現,做題時,書寫要工整清晰。
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18.【答案】蓄勢而發見真章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毕热肆粝碌念Q跃Z包含深刻的道理,揭示了做任何事情要行穩致遠,必須要積極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只有主動“蓄勢”,才不至于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只有先期認真“備戰”,方可“百戰百勝”。
不論從大自然的角度審視,還是從人類社會的層面觀照,花花草草、人情世態無不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蓄勢”的真意;圍獵者要捕捉到獵物,除了要善于把握時機,自己更要有足夠的本領;雄鷹要振翅高飛,低垂雙翼的蓄勢是達成所愿的前提,而其雙翅低垂的過程其實就是積蓄力量的過程。正是如此,才實現了厚積薄發而遨游蒼穹的追求目標。
自然界如此,人情社會也是如此,小到個體生命,大到國家民族,要完成一項“宏偉工程”,沒有充足的積蓄和充分的準備是很難實現的。當蘑菇云從茫茫大漠冉冉升起時,世界震驚。殊不知,為了這一天早日到來,有多少科技工作者風餐露宿、戰天斗地、攻堅克難,在“鮮為人知”的地方精耕細作,青絲變白發、健碩變佝僂。正是有了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忘小我,成大我;舍小家,成大家的默默堅守與付出,才有了平地一聲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辈徽撟鍪裁礃拥氖虑?,要實現“善其事”的目標,唯有首先“利器其”,而“利器其”的過程就是準備和“蓄勢”的過程?!昂穹e薄發”,字面義是強調積累的作用,其實從另一個角度則揭示了只有“蓄勢”,才能博發的道理?!按笱呵嗨桑嗨赏η抑??!鼻嗨杀槐┭└采w而不折,源于它經年累月的積蓄,讓自己的紋理緊密、韌勁十足;而行道樹的楊樹,因速成而少去了慢慢積蓄的過程,所以面對狂風暴雨時很容易折斷。
成長是“慢慢走,欣賞啊”的過程,這一過程就是不斷積蓄力量的過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成才也是如此。新時代的青年,身處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代,我們要飛得更高、走得更遠,要把一座座高山踩在腳下、讓一條條湍流不息的大河成為身后的風景,在出發前必須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思想要求自己。只有這樣,跋涉在人生的征途上時,才不至于丟盔卸甲、狼狽不堪?!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綜合分析情境材料的內容,雖然用語簡潔,但蘊含的道理是深刻的,對世人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這段話由四個短句組成,構成一組整句,形成排比的句式,意在強調“積蓄力量”的重要性:翱翔蒼穹的雄鷹欲達成所愿,首先低垂翅膀,以積蓄力量;動物要捕捉到獵物,首先必須把爪子彎曲以鉚足力量;要發表滔滔宏論,首先要醞釀蓄勢;寫作要一氣呵成、文不加點,必須要有事先豐富的積累。一言以蔽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運籌帷幄之中的蓄勢,很難有決勝千里之外的成功。這樣,由材料提供的話題可以思考的角度有:做事是邊做邊想,還是先想后做;“蓄勢而發”有什么樣的現實意義;與達成所愿,該如何做前期準備。
情境材料的指向明確,由此提出的寫作任務也比較開放:“材料的啟示意義”,即情境材料帶來的生活和人生的啟迪是寫作要表現的內容;“你的感悟與思考”,即從“你”的角度把材料引發的感悟與思考表達出來。
基于此,文章的寫作可以先提出文章的觀點——欲實現目標、達成所愿,必須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有備、蓄勢才能行穩致遠;接著,把觀點與材料聯系起來,從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然后,用觀點觀照現實,擺事實講道理進一步闡述蓄勢和準備的對做成一件事情的意義;最后,與現實對接,觀照當下,從當代青年的角度闡述觀點。
參考立意:
1.“蓄勢”是成事的先導。
2.重視前期準備,方可行穩致遠。
3.九層之臺,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如何強化合同監管功能促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 《2025年個人租賃企業汽車合同》
- 2025投資者應警惕合同中的隱含風險
- 2024年復合管道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臨時勞動合同模板
- 2025景觀設計與施工承包合同
- 2025全面汽車租賃合同范本
- 2025房屋租賃拆遷合同模板
- 2025年履行合同勞動的基本原則
- 2025的勞動合同范本
- GB/T 32249-2015鋁及鋁合金模鍛件、自由鍛件和軋制環形鍛件通用技術條件
- GB/T 25179-2010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化場地利用技術要求
- GB/T 18705-2002裝飾用焊接不銹鋼管
- GB/T 12706.2-2020額定電壓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第2部分:額定電壓6 kV(Um=7.2 kV)到30 kV(Um=36 kV)電纜
- GB 4351.1-2005手提式滅火器第1部分:性能和結構要求
- GA/T 850-2009城市道路路內停車泊位設置規范
- 顯微鏡檢驗報告
- 辦公室設備設施清單
- 畢業設計(論文)-霧炮除塵系統的設計
- 異常子宮出血診斷與治療指南解讀課件
- 機器學習之聚類分析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