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基礎理論》體質學說-課件_第1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體質學說-課件_第2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體質學說-課件_第3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體質學說-課件_第4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體質學說-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體質中醫(yī)學教研室中醫(yī)體質中醫(yī)學教研室概念

體質學說,是研究人群中不同個體的身心特性,以及這些特性對生命延續(xù)和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等重要內容的理論知識。體質:是稟受于先天,調養(yǎng)于后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所形成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等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征。中醫(yī)體質觀:形神合一。概念體質學說,是研究人群中不同個體的身心特性,以及這些特性影響體質的因素1.先天因素:關鍵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虧盛衰,決定著子代稟賦的薄厚強弱,影響其體質。它是構成不同體質的基礎。2.年齡因素:不同體質都隨年齡增加而逐漸成熟、定型和演變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也是中醫(yī)學的“恒動觀念”的重要表現。年齡因素對于男性與女性的體質影響,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影響體質的因素1.先天因素:影響體質的因素3.性別差異:“男子以腎為先天”(清?費伯雄《孟河先生醫(yī)案》),“男子以精為本”(清?程文囿《醫(yī)述》)、“女子以肝為先天”(清?葉桂《臨證指南醫(yī)案》)、“女子以血為主”(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在病理上,男性比女性的發(fā)病率也以男子較高。清?唐宗海《血證論?卷二》專列“男女異同論”一篇,對此詳細論述。影響體質的因素3.性別差異:影響體質的因素4.地理氣候因素:包括水土性質、氣候特點、生活習俗等。5、其他因素:包括:飲食和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疾病因素的影響,臨床上常見大病久病之后,體質趨弱。影響體質的因素4.地理氣候因素:體質的特點體質是個體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內在臟腑氣血等強弱盛衰的概括。2.體質的普遍性和復雜性:體質差異是普遍存在的;不同個體之間表現出復雜的多樣性;體質學說的任務就是揭示其規(guī)律,并就體質做出合理的分類。3.體質的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成年后個體生理特性相對穩(wěn)定,一般不會驟然劇變。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可塑性和可變性。年齡遞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損害,以及自身持之以恒的攝身行為等,都可以影響體質。體質的特點體質是個體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內在臟腑氣血等強弱4.體質的連續(xù)性和可預測性:在不同個體身上,體質的存在和演變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偏于某種體質類型者,在初顯端倪之后,多具有循著這類體質固有的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緩慢地演化趨勢,從而為及早采取措施,防體質惡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4.體質的連續(xù)性和可預測性:在不同個體身上,體質的存在和演體質的構成和分類1.體質的構成要素2.分類體質的構成和分類1.體質的構成要素體質的構成要素(1)體型指個體外觀形狀上的特征。它以軀體的形態(tài)和功能特點,并與內部臟器結構有一定的關系。體型差異為直觀,一望便知,故備受重視。《內經》論及體質的篇章中,大多數是抓住體型特點的。(2)臟腑

各項生理活動離不開臟腑,因此,臟腑的形態(tài)和功能特點,是構成個體體質的要素。《內經》中充分強調了這一點。體質的構成要素(1)體型體質的構成要素(3)精氣血津液

都是維持生命活動、并決定生理特點的重要物質,故也可影響體質。(4)生理功能

機體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陳代謝、自我協(xié)調,以及偏盛偏衰的基本狀態(tài)等,都是生理功能的表現和結果,它們都是構成體質的要素。古代醫(yī)家常說的“陽體”(陽質)、“陰體”(陰質)等,大多是從生理功能的特點來認識或對體質進行分類的。體質的構成要素(3)精氣血津液2.分類陰陽分類五行分類臟腑分類體型肥瘦分類稟性勇怯分類2.分類陰陽分類2.分類平和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特稟體制痰濕體質濕熱體質瘀血體質氣郁體質氣虛體質2.分類平和體質濕熱體質平和體質總體特征:陰陽氣血調和,體態(tài)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形體特征:體形勻稱健壯。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發(fā)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平和體質總體特征:陰陽氣血調和,體態(tài)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平和體質心理特征:性格隨和開朗。發(fā)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適應能力:對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

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強。

平和體質心理特征:性格隨和開朗。平和體質環(huán)境起居調攝:起居順應四時陰陽,勞逸結合體育鍛煉:適度運動即可。精神調適:清凈立志、開朗樂觀、心理平衡。飲食調理:食物宜多樣化,不偏食,不可過饑過飽、偏寒偏熱。藥物調養(yǎng):不需。預防用藥防風通圣丸。

平和體質環(huán)境起居調攝:起居順應四時陰陽,勞逸結合陽虛體質病機: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體內陽氣虛弱,或寒邪凝滯。總體特征: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陽虛體質病機: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體內陽氣虛弱,或寒邪凝陽虛體質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靜、內向。發(fā)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陽虛體質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靜、內向。陽虛體質調理環(huán)境起居調攝:冬避寒就溫,春夏培補陽氣,多日光浴。避免風、寒、霧、雪,注重足下、背部及丹田部位的保暖。體育鍛煉:動則生陽,體育鍛煉天天1至2次。宜舒緩柔和,如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精神調適:這類人常情緒不佳,善恐、善悲。應保持沉靜內斂,消除不良情緒。飲食調理:宜食溫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少吃西瓜等生冷食物。陽虛體質調理環(huán)境起居調攝:冬避寒就溫,春夏培補陽氣,多日光浴陽虛體質調理治則:溫中散寒、調暢經絡、活血補氣。方藥:腎氣丸;右歸丸。藥膳: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30克、生姜50克、羊肉300克。針灸:雷火灸(神闕、關元);懸灸;艾灸;隔附子餅灸。保健穴:氣海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陽虛體質調理治則:溫中散寒、調暢經絡、活血補氣。

病機: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體內陰液不足,或虛火陽盛。總體特征: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體形偏瘦。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陰虛體質病機: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體內陰液不足,或虛火陽盛。陰虛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發(fā)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從熱化。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陰虛體質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陰虛體質環(huán)境起居調攝:夏應避暑,秋冬養(yǎng)陰。居室應安,熬夜,不劇烈運動,不在高溫下工作。體育鍛煉:宜選動靜結合項目,如太極拳、八段錦等控制出汗量,及時補水。精神調適:循《內經》“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法,養(yǎng)成冷靜沉著的習慣。飲食調理:多食梨、百合、銀耳、菠菜、無花果、冰糖、茼蒿等甘涼滋潤食物。少吃蔥、姜、蒜、椒等辛辣燥烈品。環(huán)境起居調攝:夏應避暑,秋冬養(yǎng)陰。居室應安,熬夜,不劇烈運動治則:補腎益精、滋陰降火。方藥:六味地黃丸;左歸丸;一貫煎。藥膳:海參百合羹,海參1條、百合50克、豬肉末150克、冬菇5個、冬筍1塊、生姜1塊、雞蛋2個。針灸:關元、氣海、中極、中脘、大橫。保健穴:太沖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治則:補腎益精、滋陰降火。氣虛體質病機:飲食寒涼之品,損傷脾氣;元氣不足、衛(wèi)氣虛損。總體特征:元氣不足,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勞,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心理特征:性格內向,不喜冒險。發(fā)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邪。氣虛體質病機:飲食寒涼之品,損傷脾氣;元氣不足、衛(wèi)氣虛損。

治則:益氣健脾、補中益氣。方藥: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丸。藥膳:參芪淮山烏雞湯,人參10克、黃芪30克、山藥50克、烏雞1只、生姜1塊。針灸:艾灸足三里(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保健穴:足三里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或每次按摩100次)。治則:益氣健脾、補中益氣。

氣郁體質病機:肝氣郁結,情志郁滯。總體特征: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郁、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形體瘦者為多。常見表現: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氣郁體質病機:肝氣郁結,情志郁滯。氣郁體質心理特征:性格內向不穩(wěn)定、敏感多慮。發(fā)病傾向:易患臟躁、梅核氣、百合病及郁證等。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氣郁體質心理特征:性格內向不穩(wěn)定、敏感多慮。

環(huán)境起居調攝:室內常通風,裝修宜明快亮麗。陰雨天調節(jié)好情緒。體育鍛煉:宜動不宜靜,多跑步、爬山、武術、游泳等以流通氣血。著意鍛煉呼吸吐納功法,以開導郁滯精神調適:“喜勝憂”,要主動尋快樂,多社交活動以開朗豁達。飲食調理:少飲酒以活動血脈提情緒。多食行氣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韭菜、香菜、大蒜等。環(huán)境起居調攝:室內常通風,裝修宜明快亮麗。陰雨天調節(jié)好情緒

治則:疏肝解郁、調暢情志。方藥:逍遙散;柴胡舒肝丸。藥膳:雙花西米露,玫瑰花20克、茉莉花20克、西米50克。針灸:三陰交、完骨、翳風、內關。保健穴:陽陵泉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或每次按摩100次)。治則:疏肝解郁、調暢情志。

瘀血體質病機:1.情志、飲食、勞逸致血行不暢;

2.外邪、內傷、氣虛、邪熱迫血妄行。總體特征: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胖瘦均見。瘀血體質病機:1.情志、飲食、勞逸致血行不暢;瘀血體質常見表現: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點,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

脈澀。心理特征:易煩,健忘。發(fā)病傾向:易患癥瘕及痛證、血證等。適應能力:不耐受寒邪。瘀血體質常見表現: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

環(huán)境起居調攝:血得溫則行,居住宜溫不宜涼;冬應防寒。作息規(guī)律,睡眠足夠,不可過逸免氣滯血瘀。體育鍛煉:多做益心臟血脈的活動,如舞蹈、太極拳、八段錦保健按摩等,各部分都要活動,以助氣血運行。精神調適:培養(yǎng)樂觀情緒,則氣血和暢,有利血瘀改善,苦悶憂郁會加重血瘀。飲食調理:常食紅糖、絲瓜、玫瑰花、月季花、酒、桃仁等活血祛瘀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飲,醋可多吃,宜喝山楂粥、花生粥。環(huán)境起居調攝:血得溫則行,居住宜溫不宜涼;冬應防寒。作息規(guī)

治則:活血祛瘀、行氣止痛。方藥:血府逐瘀湯。藥膳:當歸田七烏雞湯,烏雞1只、三七5克、當歸15克、生姜1塊。針灸:刺血療法。保健穴:三陰交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或每次按摩100次)。治則: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病機:1.濕熱外感,2.濕熱內生,3.濕熱下注總體特征: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形體中等或偏瘦。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濕熱體質病機:1.濕熱外感,2.濕熱內生,3.濕熱下注濕熱體質心理特征:容易心煩急躁。發(fā)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huán)境較難適應。濕熱體質心理特征:容易心煩急躁。濕熱體質

治則:宣暢氣機、清利濕熱、利水滲濕。方藥:三仁湯;五苓散。藥膳:土茯苓草龜湯,草龜1只、鮮土茯苓100克、茯苓50克、豬瘦肉100克、蔥姜適量。脾胃功能差者,加白術50克。針灸:火罐治療,(閃罐、走罐、旋罐、抖罐、平衡火罐,取背俞穴)。保健穴:曲池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治則:宣暢氣機、清利濕熱、利水滲濕。

痰濕體質病機:六淫、飲食、勞逸、七情內傷等是痰飲形成的病因。總體特征: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

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

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痰濕體質病機:六淫、飲食、勞逸、七情內傷等是痰飲形成的病因。痰濕體質心理特征:性格偏溫和、穩(wěn)重,多善于忍耐。發(fā)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病。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jié)及濕重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痰濕體質心理特征:性格偏溫和、穩(wěn)重,多善于忍耐。

環(huán)境起居調攝:血得溫則行,居住宜溫不宜涼;冬應防寒。作息規(guī)律,睡眠足夠,不可過逸免氣滯血瘀。體育鍛煉:多做益心臟血脈的活動,如舞蹈、太極拳、八段錦、保健按摩等,各部分都要活動,以助氣血運行。精神調適:培養(yǎng)樂觀情緒,則氣血和暢,有利血瘀改善,苦悶憂郁會加重血瘀。飲食調理:常食紅糖、絲瓜、玫瑰花、月季花、酒、桃仁等活血祛瘀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飲,醋可多吃,宜喝山楂粥、花生粥。環(huán)境起居調攝:血得溫則行,居住宜溫不宜涼;冬應防寒。作息規(guī)

治則:溫化痰飲、健脾利濕。方藥:苓桂術甘湯。藥膳:芡實蓮子苡仁湯,排骨500克、芡實30克、蓮子20克、苡仁30克、陳皮5克、生姜1塊。針灸:足三里、豐隆、中脘、水道。保健穴:豐隆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治則:溫化痰飲、健脾利濕。

特稟體質病機:1.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2.遺傳。總體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征。形體特征: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先天稟賦異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常見表現: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fā)育及相關疾病特征。特稟體質病機:1.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2.遺傳。特稟體質心理特征:隨稟質不同情況各異。發(fā)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患哮喘、蕁麻疹、

花粉癥及藥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

先天愚型等;

胎傳性疾病如五遲、五軟、解顱、胎驚等。適應能力:適應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