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六大系統有效性評估報告_第1頁
礦井六大系統有效性評估報告_第2頁
礦井六大系統有效性評估報告_第3頁
礦井六大系統有效性評估報告_第4頁
礦井六大系統有效性評估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安全避險系統有效性評估報告會審地點簽字會審時間會審人員簽字礦長年月日常務礦長年月日總工程師年月日生產礦長年月日機電礦長年月日安全礦長年月日通風礦長年月日安檢科年月日技術科年月日機電科年月日調度室年月日通訊中心年月日通風科年月日編制年月日會審表安全避險系統有效性評估報告會審意見表會審意見4、各皮帶運輸機頭上側安裝煙霧傳感器。5、副斜井測風站上側、礦井總回、采掘工作面回風巷測風站上側安裝風速傳感器。6、井下各大巷、聯巷正反風門安裝風門傳感器。7、井下掘進供風主扇、水泵房安裝設備開停傳感器。8、采掘工作面安裝有饋電狀態傳感器9、避難硐室內外安裝有二氧化碳傳感器、氧氣傳感器。10、井下所有傳感器并掛牌管理,并有專人負責。采掘工作面瓦斯報警設置≥0.79%,斷電設置≥0.8%,復點濃度<0.79%,掘進工作面全部實現風電閉鎖和瓦斯電閉鎖,采煤工作面實現了瓦斯電閉鎖,瓦斯一旦超限,斷開該區域所有非本質型安全電源。通過斷電測試,斷電靈敏可靠。(四)傳感器監測及標校我礦配備GJG-10(A)型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50臺,使用30臺備用20臺,在地面設有專人發放、回收,定期進行標校,各類傳感器、便攜式甲烷報警儀、光干涉式瓦斯測定儀、每年向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檢驗一次,并取得合格證。監測監控巡檢員每周對井下所有甲烷傳感器、機載斷電儀用標準空氣樣和甲烷氣樣做一次調校。甲烷電閉鎖,風電閉鎖每半個月測定一次,并填寫測定記錄。(五)檢測監控自查問題1、有時作業地點未能及時吊掛傳感器。2、有時掘進工作面跟頭傳感器未能及時跟進,導致檢測可能出現誤差。(六)檢測監控解決方法1、督促監測監控巡檢員及時進行井下作業地點各類傳感器的接線吊掛工作。2、針對瓦斯員進行安全知識培訓,貫徹瓦斯危害性,加強瓦斯檢測意識,瓦斯監測的重要性。(七)監測監控有效性評估經過以上分析,我礦瓦斯系統完善,各類傳感器設置齊全,各檢查點按規定設置了監測監控探頭,能夠較好的監控井下,系統狀態良好。加強監測監控系統的井上監管、井下巡查。經過評估,我礦監測監控系統可靠、合理、完善,能夠滿足安全生產需要。二、緊急避險系統(一)緊急避險系統基本情況我礦與山西省呂梁市離石救護大隊簽訂了煤礦應急救援協議,救護的范圍包括:煤礦發生瓦斯、煤塵爆炸、火災、水災、有毒有害氣體中毒等煤礦井下發生的人員傷亡事故。礦井設置了兼職救護中隊,分為三個小隊,兼職救護隊有27名隊員組成。為加強事故應急管理,礦編制了山西金暉凱川煤業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并已在相關部門備案。應急預案內容全面,危險源分析比較具體,應急指揮,搶險組織,應急響應,保障措施等符合礦井的實際情況,能夠保障應急救援的需要。(二)5#永久避難硐室概況我礦建設了5#永久避難硐室位于5號煤層井底車場北側軌道大巷與5號煤層一采區軌道大巷間的聯絡巷,主要為井底附近提升、排水、輔助運輸、供電作業人員和瓦斯監測人員、維修人員等作業人員以及在發生事故時從5號煤層一采區采、掘工作面就近逃出的作業人員提供避難場所。設計永久避難硐室額定避險人數為80人。永久避難硐室設置緩沖區(過渡室)、避難區(生存室),緩沖區(過渡室)是為去除逃生人員進入避難區(生存室)時所帶入的有毒有害氣體,避難區(生存室)是逃生人員進入避難硐室后的主要活動空間。永久避難硐室為一字型布置,采用雙出口、雙過渡室的結構,有二個通道分別與井底車場軌道大巷和5號煤層一采區軌道大巷相連,生存室長50m,硐室寬4.0m、凈高2.8m,硐室凈斷面積11.2m2,有效使用面積560m2。人均占用7m2>1m2。避難硐室生命保障系統組成及設備配備配置硐室防護、密閉系統;正壓、噴淋系統;二氧化碳制冷、除濕系統;壓風系統供氧、壓縮氧氣供氧和自救器供氧系統;空氣凈化系統;供水系統、動力保障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照明、通訊系統;附屬系統等參照永久避難硐室執行。永久避難硐室內外設有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并與室外五大系統對接,各種救生設備、設施按設計布置,在無任何外援的情況下,可供額定人數生存96h。5#永久避難硐室能夠滿足一采區人員避災需要,但距目前生產的5205工作面較遠,不能滿足《煤礦安全規程》第六百九十條其它礦井應當建設采區避難硐室,或者在距離采掘工作面1000m范圍內建設臨時避難硐室或者其它臨時避險設施的要求。故需在5#二采區建設采區避難硐室。(三)緊急避險系統自查問題1、避難硐室飲用水過期。2、壓縮餅干有部分過期,需要更換。(四)緊急避險系統解決方法1、編制計劃進行購置。2、編制計劃進行購置。(五)緊急避險有效性評估經過以上分析,我礦5#一采區緊急避險系統各類設施完善,避難硐室系統整體完整,救災物資個別存在過期需加強食用物品管理和完善,及時補充足夠的生活用品。5#一采區緊急避險系統可靠、合理,能夠保障應急救援時作業人員的安全。5#二采區無避難硐室,需進行建設。三、壓風自救系統(一)基本情況我礦在副井工業場地地面安裝2臺JF—350A型空氣壓縮機,其技術參數為:額定排氣量40m3/min,配用電動機250KW,10KV。礦井壓風自救系統管路,副斜井井筒中、主要大巷鋪設壓風管路為:Φ159×4.5型無縫鋼管,掘進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鋪設壓風管路為:Φ108×4型無縫鋼管。壓風能力滿足井下生產及壓風施救的風量需求。(二)壓風自救裝置固定式永久自救裝置選用巨安礦業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ZYJ(A)型壓風自救裝置由外管系統、壓風接頭、開關閥、進氣連接管、壓力表、氣動減壓閥、排水裝置、面罩等構成,井下共配置26套,每套可供6人使用,分布安裝在采掘工作面進風、回風和主要大巷中,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安裝,采掘工作面進風、回風巷距工作面作業地點50m安裝一組,其后每200m安裝一組,主要大巷每200m安裝一組,并設有管理牌板,由專人巡查。壓風自救裝置具有減壓、節流、消噪音過濾和開關等功能。(三)空氣壓縮機設備檢測2015年8月26日由山西省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對JF-350螺桿式空壓機進行了吸氣壓力、排氣壓力、外觀質量、安全保護裝置、容積流量、溫度、振動等十一項目進行了檢測,提供檢測報告,報告編號為晉煤檢{2015}0805-KY-J093,檢測項目全部合格。(四)壓風自救系統自查問題1、部分壓風管路連接處存在漏風現象。2、壓風自救管路有時出現個別連接管路斷開、或開關損壞。(五)壓風自救系統解決方法1、安排管路維護人員下井及時更換膠墊。2、加強壓風自救維護及時檢查各采掘面的壓風施救設備,及時維修、及時更換。(六)壓風自救系統有效性評估經過以上分析,我礦壓風自救系統能夠滿足井下人員災變期間的自救要求,所有采掘工作面作業地點在災變期間能夠提供壓風供風需要。評估過程中發現部分管路設施存在漏風現象、個別壓風自救設施存在閥門損壞情況,需對井下壓風自救系統加強管理維護,確保完善、合理、可靠的壓風自救系統。經過評估,我礦壓風自救系統整改后能夠滿足安全生產需要。四、供水施救系統(一)基本情況我礦建立有完善可靠的供水施救系統,由井上、下兩部分并聯組成,并按規定在井下各地點供水管路上每隔50m及避難硐室處設置有一個三通供水閥門地面建有500m3靜壓水池,水源來自深水井,井下防塵水源均通過副斜井、各巷道沿線鋪設的防塵管路與靜壓水池相接,井下大巷道均鋪設直徑108×4防塵灑水管路,掘進頭、生產工作面鋪設54×2防塵灑水管路,且防塵管路上每50m安設有三通閥門,用以滿足防塵灑水及各轉載點用水。(二)供水自救裝置固定式永久自救裝置選用巨安礦業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ZYJ(A)型供水施救裝置由供水管網、三通、閥門、過濾裝置等構成,井下共配置26套,每套可供6人使用,分布安裝在采掘工作面進風、回風和主要大巷中,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安裝,采掘工作面進風、回風巷距工作面作業地點50m安裝一組,其后每200m安裝一組,主要大巷每200m安裝一組,并設有管理牌板由專人看管。供水施救系統在各采掘作業地點、主要硐室等人員集中地點在災變期間能夠實現應急供水動能。(三)供水施救系統自查問題1、部分供水管路連接處存在漏水現象。2、供水自救管路有時出現個別連接管路斷開、或開關損壞。(四)供水施救系統解決方法1、安排管路維護人員下井及時更換膠墊。2、加強供水自救維護及時檢查各采掘面的壓風施救設備,及時維修、及時更換。(五)供水施救系統有效性評估經過以上分析,我礦供水系統能夠滿足井下人員災變期間的自救要求,能夠按照所有采掘工作面作業地點在災變期間提供供水自救要求。對于部分管路設施存在漏水現象、個別供水施救設施存在閥門損壞情況,需要進行維護和管理。經過評估,我礦供水施救系統能夠滿足安全生產需要。五、人員定位系統(一)人員定位基本情況我礦井裝備一套(KJ251A)人員定位系統,系統由地面中心站、傳輸系統、UPS、避雷器、光纖環網交換機、分站、電源、井口公示屏與唯一性檢測裝置、井下定位讀卡器、識別卡等組成。(二)人員定位設備情況地面中心站設在礦調度指揮中心,監控主備機各一臺。井下安裝(KJJ103型)交換機采用光纜連接,交換機下接人員定位分KJ251-F8、人員定位無線通訊二合一基站(WTW118K(B))用于數據傳輸,分站采用(MHYVR1*4*7/0.52型)通訊電纜與交換機連接。(三)井下設備情況井下設置了3臺主分站,配置(KJF210B型)礦用讀卡器12臺,安設在變電所及主要大巷中,人員定位基站25臺變電所、主要大巷中、各采掘工作面巷口,所有下井人員全部佩帶(KGE116D型)礦用識別卡,實現了對礦井人員活動范圍的全覆蓋,可為礦井提供人員進出限制、考勤作業、監測監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四)人員定位系統自查問題1、電源電池蓄電時間短。(五)人員定位系統解決方法1、更換蓄電池。(六)人員定位系統有效性評估經過以上分析,我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建設完善,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能保障系統的可靠運行,人員定位系統設備具備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系統監測日常管理制度、安裝、使用、維護的基本要求,存在電源電池蓄電時間短的情況,對蓄電池進行及時排查及時更換,建設完善、合理、可靠的人員定位系統。經過評估,我礦人員定位系統能夠滿足安全生產需要。六、通信聯絡系統(一)通信聯絡系統概括我礦通信系統由(KT175型)礦用廣播系統、(KT106R)無線通訊系統、(KT195型)調度系統組成。按照《專項設計》建成了可靠完善的通訊聯絡系統。礦用廣播系統為全數字型系統,地面廣播主機通過通訊光纜連接井下的本安廣播終端,通過光纜與網線傳輸。本系統可通過控制主機對井下安裝的本安廣播終端進行對講、分組和全部語音廣播。配置廣播音箱(KXY25)實現礦井全覆蓋,在事故狀態下可對區域性或全礦井下人員進行人員緊急呼叫,為應對緊急突發事件提供通訊保障。無線通訊系統作為礦井調度交換機用戶的延伸,該系統采用數字傳輸體系和基于PHS標準的無線傳輸技術,地面安裝(LDAP.1-1型)大功率基站2套,井下(WTW118K(B))基站信號覆蓋至采區大巷和采掘作業面。可以滿足井下移動通信的需求,并提供緊急情況下報警及搶險救災的應急通信手段。目前,為生產業務管理人員、基層隊組主要崗位和工種配備移動本安手機50臺。調度系統提供所有傳統的調度、數字交換、匯接等功能,采用礦用通信電纜直接連接。該系統與(KT106R)無線通訊系統互聯互通,具有無線通訊與調度電話互打功能。該機容量為500門。(二)通訊電話布置情況目前井上、下共設置電話機70部,礦井對外10對中繼線與市話電纜相繼,構成對外通訊干線,與集團總調度直線連接。井下安設電話52部覆蓋各采掘工作面作業地點、皮帶機頭、變電所、水泵房等,該系統具有選呼、急呼、全呼、強插、強拆、監聽、錄音等功能。在礦井地面變電所、地面主通風機房、主副井提升機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