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寧市高一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2_第1頁
青海省西寧市高一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2_第2頁
青海省西寧市高一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2_第3頁
青海省西寧市高一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2_第4頁
青海省西寧市高一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寧市2021一2022學年第二學期末調研測試卷高一歷史一、單項選擇題1.如圖呈現的織布、釀酒、春米、車馬、武器和飼雞等場景,出自成都曾家包漢墓出土的漢代畫像石《家居圖》。該畫像石中的場景可用來說明漢代()A.已出現了原始手工業和畜牧業B.家庭手工業門類齊全技術一流C.田莊自給自足生產生活狀況D.都市商業繁榮商品交易規模大2.“春耕夏耘,秋獲冬藏……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于是,有賣田宅、鬻(賣)子孫以償責(債)者。”西漢晁錯在《論貴粟疏》中描述的這段場景不能說明中國古代()A.土地兼并的嚴重 B.小農經濟的脆弱C.農民生計的艱難 D.社會保障的缺失3.如表是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以前各州轄區上交商稅情況。表中信息反映了當時()稅額40萬貫以上25萬貫以上10萬貫以上5萬貫以上5萬貫以下轄區3個5個19個30個183個A.經濟重心南移已完成 B.商稅收入已超過農稅C.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 D.區域商業發展不平衡4.明太祖朱元璋屢次頒布“通番禁令”,清順治年間頒布“海禁令”“遷海令”,其共同目的是()A.實行“閉關鎖國”加強專制鞏固皇權B.施行“一口貿易”擴大外貿增加財收C.維護“朝貢”體制防范海患鞏固統治D.廢止“海禁”政策農商并重增強國力5.“在夾縫中求生存”“在斗爭中求發展”“在改造中脫胎換骨”可以用來形容中國()A.古代家庭和民間手工業發展史B.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史C.近代官僚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史D.當代民營和私營經濟發展狀況6.單位GDP能耗是單位國內(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的簡稱,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地區)每生產一個單位的國內(地區)生產總值所消耗的能源。如圖為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發展“單位GDP能耗”年度變化示意圖,圖中最高峰值出現的直接原因是()A.“三大改造” B.“大躍進”運動C.“文化大革命” D.“一五”計劃7.從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間,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雖然遭到嚴重挫折,卻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比如()A.康藏青藏公路長春一汽制造鞍山鋼鐵三大廠B.“863計劃”科教興國戰略屠呦呦獲得諾獎C.燦型雜交水稻導彈氫彈爆炸東方紅一號發射D.武鋼包鋼建成石油實現自給閩寧青新通火車8.1978年12月,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自發實行包產到戶,糧食獲得空前豐收。小崗村是()A.人民公社第一村 B.改社建鄉排頭兵C.農村改革試驗田 D.對外開放新窗口9.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講話中提到:“在經濟政策上,我認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來,就必然產生極大的示范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這樣,就會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鄧小平這段講話的主要思想是()A.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B.鼓勵勤勞致富體現收入高低差別C實行改革開放堅持經濟建設中心D.實行按需分配努力實現共產主義10.從清初的“剃發令”到太平天國的“蓄發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辮易服”以及隨之出現的“保辮會”,國人的頭發在剃與蓄、剪與留中承載的是()A.傳統文化以及儒家思想的變遷B.歐風美雨逐步東漸帶來的沖擊C.國民思想政治觀念的不斷解放D.政治勢力及其思想意識的爭斗11.某同學在歷史學習中針對性地搜集了下面三幅圖片史料,這位同學研究主題是我國()A.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B.郵政快遞工具的變遷C.民間郵驛的發展歷程 D.軌道交通設施的演變12.在1895一1911年國內創辦1520余種報刊中,政論類報刊約占88%,就連素以商業娛樂為主要內容的《申報》也經常刊載與政治有關的文章。這反映了當時中國()A.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大眾傳媒主導政府決策C.政治變革主題備受關注 D.發行量最大的是《申報》13.人類從石陶時代的氏族聚落,到早期呈點狀分布的獨立文明群落,再到五個較大范圍的區域文明,直至突破區域限制的世界文明,人類文明演進的諸多推動因素中最根本的是()A.生產力的發展和跨越 B.生產關系的日益變化C.思想意識的更新換代 D.人類生活的日新月異14.1651年,英國議會頒布《航海條例》,矛頭直指荷蘭。1652年,英荷矛盾激化進而觸發三次英荷戰爭,兩國及其盟國的海軍艦隊決戰海上,爭奪制海權。1674年第三次英荷戰爭結束后,荷蘭喪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并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三次英荷戰爭是英荷兩國的()A.奴隸貿易路線爭奪戰 B.工業銷售市場爭奪戰C.特許貿易據點爭奪戰 D.海上殖民霸權爭奪戰15.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機使紡織效率提高了40倍以上,瓦特改良的聯動式蒸汽機(萬能蒸汽機)使蒸汽機的熱效率提高了八至十倍。機器的發明和應用,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世界邁入“蒸汽時代”,引發了人類社會全領域、全方位的變革。由此可見()A.社會變革是技術變革的基礎 B.技術變革是社會變革的引擎C.人類社會的主旋律是大變革 D.人類的生存依賴于技術變革16.如表是一組20世紀三個年份全球能源結構變化數據,造成煤炭與石油、天然氣比例變化的動力因素是()年份項目192819501990煤75%50%30%水力8%17%14%石油、天然氣17%30%50%其它03%6%A.蒸汽機得到廣泛應用 B.電動機的應用和普及C.內燃機的大規模應用 D.新能源電池的發明應用17.19世紀中期,為謀求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美國提出新殖民主義的“太平洋商業帝國”構想,主張“保全”中國的行政實體,實行間接統治。19世紀末,面對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在各自勢力范圍內實行排他性殖民政策的背景,美國在“太平洋商業帝國”構想基礎上,提出了妄圖以“自由貿易”“公平貿易”原則打破列強壟斷在華利益,實現美國間接殖民中國的()A.“門戶開放”政策 B.“門羅主義”口號C.“泛美同盟”主張 D.“印太戰略”構想18.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提出限制政府操控經濟事務,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資源調節作用的自由主義經濟理論,自由貿易成為西方國家的基本遵循。1929一1933年,美國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反其道而行“新政”,主張()A.發動對外戰爭轉嫁危機 B.繼續奉行自由放任主義C.實行戰時統制經濟政策 D.國家干預經濟運行機制19.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實行以市場調節為基礎的自由競爭機制的同時,政府始終牢牢掌握經濟計劃和決策權,采取一切手段協助企業進行高積累,實現了輿論稱之為“GDP第一主義”的經濟高速增長。這一時期日本經濟發展體現出()A.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模式 B.政府統制經濟模式C.“多市場少政府”的模式 D.社會市場經濟模式20.1921~1923年,蘇俄(蘇聯)多數電影院恢復放映,影院數量激增,看電影成為市民重要娛樂活動。僅莫斯科一地,影院數量就從10家增加到50家。這表明當時蘇俄(蘇聯)()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成效顯著 B.經濟和社會重新煥發出活力C.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 D.面臨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21.從1929年開始,蘇聯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實施一項“大農業工程”。1933年,聯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個體小農經濟納入社會主義大農業的軌道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這項“大農業工程”和“歷史任務”是()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社會主義工業化 D.農業集體化22.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蘇聯長期積累的社會問題,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短暫的任期內也未能止住蘇聯的頹勢。戈爾巴喬夫掌舵后先搞經濟改革,受挫后轉向政治改革,倡導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多元化,實行多黨制。蘇聯這艘改革中的航船逐步陷入危險區并最終解體。蘇聯改革失敗和解體留下的教訓之一,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A.要搬用西方國家“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 B.要仿效西方國家的多黨競選輪流執政制度C.要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地位 D.要打破斯大林時期高度集中的模式化體制23.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是歐洲、美洲、亞洲最具代表性的()A.經濟區域集團化組織 B.政治軍事同盟組織C.發展中國家經濟聯盟 D.反恐合作國際組織24.擁有150多個成員國的世界貿易組織是最能代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組織,其前身是()A.“布雷頓森林體系” B.關貿總協定C.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D.世界銀行二、材料分析與綜合問答題25.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日本學者內藤湖南指出:“若說近世史應從什么時候開始?這應當是宋以后……宋代發生了商業革命……北宋以后堪稱近代史。”美國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實是,宋朝時的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絲毫未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而西方與此相應的商業革命(和地理大發現)卻對西方社會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1)閱讀材料,內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諾斯對于宋朝,作出了怎樣的相同評價?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兩位學者是依據哪些史實作出這種評價的?(2)閱讀材料,內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諾斯對于宋朝的評價,除了相同之處外,還得出了怎樣的不同結論?(3)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說“西方商業革命(和地理大發現)”對西方社會產生的“爆炸性影響”。26.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工業革命之前,人類使用的動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風力、水力。蒸汽動力的出現,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第二次工業革命因為有了電力這種高效、便捷的能源作為動力,達到空前的廣度和深度。……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指出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10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資產階級憑借著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Ⅱ(岳麓版)綜合摘編材料二1835年,法國作家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訪問英國城市曼徹斯特時對于工業“殿堂”的氣氛深為厭惡,他寫道:“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聳于人們的住所之上,隔絕了空氣和陽光;它們像不散的濃霧一樣包裹著人們。城市的這一邊住的是奴隸,那一邊住的是老爺;那一邊屬于富裕的少數人,這一邊屬于貧窮的絕大多數人……男人、女人和兒童都被綁在永不疲倦的機器之上。”——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世界:一部歷史》材料三發達國家20多年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高度文明的同時,也使人類不得不面對全球氣候變暖所引發的生存問題。在2009年底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哥本哈根會議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就工業化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展開激烈討論,達成了某些共識,但根本分歧在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