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峨眉山市龍池鎮和平煤礦擴建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成都市生態環境研究所 -PAGEiv-目錄TOC\o"1-2"\h\z\u前言 11.0總論 31.1項目提出的背景及評價任務的由來 31.2評價目的及原則 41.3編制依據 61.4環境功能區劃 91.5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的確定 91.6環境影響因子識別和篩選 111.7評價范圍 151.8評價重點 161.9評價標準 161.10環境保護目標 182.0工程概況及工程分析 202.1礦井概述 202.2擴能前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況 282.3擴能前項目主要存在的環境問題 302.4項目擴建工程概況 312.5煤礦生產工藝分析 472.6擴能后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況 512.7擴能工程“三本帳”計算 662.8項目選址合理性及產業政策符合性 693.0環境概況 743.1自然環境概況 743.2社會環境概況 774.0環境質量現狀調查 794.1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 794.2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 814.3項目所在地聲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及評價 814.4項目所在地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及評價 825.0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865.1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原則 865.2生態評價因子選擇與評價方法確定 875.3生態環境影響預測 895.4生態影響的防護、恢復措施 926.0水土流失分析及防治措施 976.1水土流失分析 976.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987.0環境空氣影響評價 1017.1地面常規氣象特征 1017.2本項目大氣污染源統計分析 1017.3環境空氣影響預測 1028.0水環境影響評價 1068.1評價區地表水系 1068.2水環境影響評價 1069.0聲環境影響評價 1099.1聲環境影響評價原則 1099.2施工期噪聲影響評價 1099.3運營期噪聲影響評價 11210.0固體廢物影響評價 11710.1擴能后工程固體廢物排放情況 11710.2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 11811.0服務期滿后環境影響評價 12011.1煤礦關閉后的環境影響分析 12011.2煤礦關閉后的環保措施 12012.0環境風險分析 12212.1概述 12212.2環境風險應對方案 12312.3環境風險應急方案 12813.0環保措施經濟技術可行性論證 13013.1建設期環境保護措施 13013.2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 13113.3環境保護管理措施 13613.4環保投資估算 13714.0清潔生產分析 13914.1清潔生產 13914.2進一步實施清潔生產的途徑 14514.3清潔生產管理體系要求 14515.0總量控制 14715.1總量控制原則的確定 14715.2工程總量控制分析 14716.0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 14816.1項目經濟效益分析 14816.2社會效益分析 15116.3環境經濟效益分析 15117.0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 15517.1環境管理 15517.2環境監測計劃 15918.0公眾參與調查 16318.1公眾參與的目的和作用 16318.2公眾參與的工作程序 16318.3公眾參與的方式和內容 16418.4調查統計結果分析 16918.5提出的主要相關問題及措施 17019.0評價結論 17119.1建設項目概況 17119.2評價區環境質量現狀及保護目標 17319.3污染治理措施 17419.4達標排放 17419.5總量控制 17419.6清潔生產 17419.7環境經濟損益 17519.8環境風險 17519.9公眾參與 17519.10綜合結論與建議 175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成都市生態環境研究所 -PAGE182-前言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以下簡稱李楊煤礦),位于峨眉山市城區307°方向,平距13km處。隸屬于峨眉山市川主鄉楊河村管轄。礦區中心點地理坐標為:東經103°22′03″,北緯29°39′28″。主斜井井口平面直角坐標X=3282957,Y=34632394,Z=+724.5m,a=250°礦山公路與峨眉山市~川主鄉~楊河村的簡易公路在侯坡相連。礦山至峨眉山市約25km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為私營企業。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樂山市煤炭資源整合方案的復函》(川辦函[2007]17號)批準,李楊煤礦屬獨立擴能礦井。2010年8月該礦編制了擴建工程初步設計,設計規模90kt/a,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川經信煤炭函[2010]1232號”文件批準了該礦初步設計。2010年9月該礦編制了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安全專篇,四川煤礦安全監察局以“川煤監審批[2010]626號”文件批準了該礦初步設計安全專篇。根據2011年7月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二○七地質隊《礦山生產地質報告》及說明:K7煤層屬復合煤層,可采純煤厚度為0.99~1.21m,平均1.12m。工作面實際產量增大,礦井保有資源儲量1966kt,具備調高規模的資源條件,不增加采掘工作面數量的前提下,通過改革采煤工藝、提高機械化程度,礦井生產能力可達到150kt/a。2011年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委托四川川邑礦業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編制了《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修改版)》和《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安全專篇》。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出局川經信煤炭函[2011]1265號《關于同意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修改版)的函》,同意核準該礦擴建項目立項,設計生產能力由60kt/a擴建至150kt/a,服務年限7.9年。原川經信煤炭函[2010]1232號廢止。四川煤礦安全監察局出局川煤監審批[2011]546號《關于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安全專篇的批復》,同意按照《安全專篇》(修改版)設計進行建設。“川煤監審批[2010]626號”廢止。李楊煤礦開采的K7煤層,煤質牌號為瘦煤,主要用于民用燃料。礦山主要以原煤的方式銷售,未進行過洗選試驗。該礦在擴建后達到150kt/a生產能力,將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小型煤炭企業。隨著礦井的擴建投產,會再吸納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務工,對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另外,項目擴能將促進煤礦生產建設向正規化、合理化發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使該礦擴能后系統統一、安全生產條件達到國家相關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本工程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為此,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于2012年正式委托成都市生態環境研究所承擔本項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委托書附后)。在報告書編制過程中得到了當地環保、規劃、農業、水利、國土、安監、林業等相關單位和有關專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本項目的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工作由峨眉山市環境監測站承擔,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1.0總論1.1項目提出的背景及評價任務的由來1.1.1項目提出的背景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為私營企業。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樂山市煤炭資源整合方案的復函》(川辦函[2007]17號)批準,李楊煤礦屬獨立擴能礦井。2010年8月,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川經信煤炭函[2010]1232號”批準李楊煤礦為90kt/a獨立擴能礦井。根據2011年7月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二○七地質隊《礦山生產地質報告》及說明:礦井生產能力可達到150kt/a。2011年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委托四川川邑礦業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編制了《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修改版)》和《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安全專篇》。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出局川經信煤炭函[2011]1265號同意核準該礦擴建項目立項,設計生產能力由60kt/a擴建至150kt/a,服務年限7.9年。四川煤礦安全監察局出局川煤監審批[2011]546號同意按照《安全專篇》(修改版)設計進行建設。李楊煤礦礦井生產能力為150kt/a。李楊煤礦開采的K7煤層,煤質牌號為瘦煤,主要用于民用燃料。礦山主要以原煤的方式銷售,未進行過洗選試驗。該礦在擴建后達到150kt/a生產能力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0三地質隊于2009年3月提交的《四川省峨眉山市川主煤礦區李楊煤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四川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四川省樂山市苗輔井田和平煤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評審意見書》(川評審[2008]471號)通過評審,四川省國土資源廳《評審備案證明》(川國土資儲備字[2009]133號)批準備案。根據四川省國土資源廳2010年7月30日頒發的10年期采礦許可證(證號:C5100002010071120071629),新設礦區范圍面積1.8653km2,走向長2800m,傾斜寬660m。開采深度標高+750m~+460m,開采K7煤層,礦區范圍由10個拐點圈閉礦區北東側與蓮花煤礦相鄰,兩礦山最近處相距約95m;南側與雙溝煤礦、丁木槽煤礦范圍相鄰,最近處相距約108m。相鄰礦山之間無礦權重疊、糾紛現象。李楊煤礦五證齊全,其中原《煤炭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均于2008年12月到期,依據國家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有關文件的規定,和平煤礦被列入獨立擴能的礦井,需通過技改達到9萬噸/年的生產規模,經有關部門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辦理新的《煤炭生產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1.1.2評價任務的由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本工程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為此,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于2012年正式委托成都市生態環境研究所承擔本項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委托書附后)。接受委托后,評價單位組織技術人員進行了現場踏勘及相關資料的收集,編制了本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1.2評價目的及原則1.2.1評價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作為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一項制度,根本目的是貫徹“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認真執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境管理方針。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為加強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嚴格控制新的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一切新建、擴建和技改工程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本項目的評價目的是通過對項目選址,建設規模和工藝流程分析,確定項目建設和營運對外環境存在的影響因子及污染物排放量;根據項目所在地的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和工程產污特性,對項目所在地區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分析與評價;對項目在環境保護角度是否可行和工程擬采取的各項環保措施進行經濟技術論證;為項目的工程設計、可靠實施及主管部門的決策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本項目為煤礦獨立擴能項目,獨立擴能后生產能力將達到150kt/a的生產能力。主要開采K7煤層。煤炭開采可能引發的環境問題是本次評價的重點。本次評價的重點如下:(1)、本次評價應充分利用地質資料,分析含水層分布、斷層的位置,斷層與煤層、含水層的關系。通過評價分析采煤會對含水層的破壞情況,特別是能否通過斷層導通影響主要的含水層,從而對區域地下水的補給和安全生產造成的影響,這是本工程需要重點回答的環境問題之一。(2)、經實地調查,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擬定在峨眉山市川主鄉楊河村。結合本地區自然環境狀況和本工程建設情況,通過本次評價,明確回答本次建設工程對周圍村莊的影響情況。主要包括礦井開采對村民正常生活條件的影響,對村莊經濟發展的影響,礦區工業廣場對其周圍住戶的影響等方面。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和補償辦法,從而保證當地居民生產和生活正常進行。(3)、本次評價將從多方面考慮工程建設及運行需要明確的生態環境保護與防治對策,特別對相關的地表影響、地下水影響、地表水滲漏、植被影響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4)、煤礦開采的一個特點是矸石產生量較大,矸石的處置是環境保護需要關注的重點。評價將對煤矸石的產生量進行核實,按照固廢處置規范制定詳細的處置方案。(5)、本次工程擴能完成后生產能力為年產原煤150kt/a,采用公路運輸,運輸量較大。汽車運輸揚塵、尾氣和噪聲將對公路沿線居民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本次評價將針對原煤運輸制定嚴格的管理辦法和污染防治措施。(6)、原煤在工業場地內輸送轉運、跌落、裝載等過程中均有大量的無組織煤塵排放,評價將結合具體的轉運、裝載方式采取相應的控制對策,減小面源排污的近距離影響。(7)、通過現狀監測和實地調查,搞清所處地區環境特征、環境現狀以及污染源分布狀況和特征。通過對工程建設和運營期的工程分析,了解掌握工程建設污染源的情況及運營后排污環節對環境影響方式,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通過清潔生產分析,制定針對性的環境污染防治措施,保證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8)、通過環境空氣、水體、聲環境、生態環境、地表塌陷等的影響預測,從環保角度,明確回答本工程的環境可行性,為決策部門、工程設計和清潔生產提供科學依據。1.2.2評價原則及指導思想(1)、考查項目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相關要求;(2)、通過項目所在區域土地利用規劃調查,弄清項目用地是否符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3)、通過環境質量現狀調查,重點弄清項目所在區域地表水、環境空氣、聲學環境現狀,并對上述環境要素進行評價;(4)、對建設項目進行工程分析,查清污染源,考核項目擬采用的各項污染治理措施是否能使項目產生的各類污染物達標排放;(5)、預測建設項目建成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和范圍。考核項目實施后地否滿足當地環境質量的要求;(6)、核算項目實施后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考核項目實施后是否滿足當地污染物總量控制的要求;(7)、考核項目生產工藝與裝備、資源能源利用、產品、污染物產生、廢物回收利用、環境管理等各項指標是否能夠滿足清潔生產要求;(8)、對工程擬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進行經濟技術論證,有針對性的提出污染防治對策措施;(9)、對項目環境經濟損益簡要分析,論述項目實施后的環境經濟效益;(10)、通過評價,對項目在環境保護方面是否可行做出明確結論,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1.3編制依據本報告書主要依據以下有關法律文件、規范、規定及研究報告進行編制。1.3.1法律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4)、《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實施條例》,1993年8月1日;(8)、《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2002年6月29日;(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2年10月28日;(10)、《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98年11月29日;(11)、《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國發[1996]3l號;(12)、《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2008年10月1日;(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第40號令《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14)、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文件環發[2005]152號《關于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范環境風險的通知》,2005年12月16日;(15)、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文件環發[2006]28號關于印發《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通知,2006年2月14日;(16)、《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2000年11月26日;(17)、《土地復墾規定》,1998年10月31日;(18)、《國家計委、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規范環境影響咨詢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計價格[2002]125號,2002年1月31日;(19)、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文件環發[2005]109號《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依據》,2005年9月7日;(20)、國家發改委2007年第80號公告《煤炭產業政策》;(21)、《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川府發(1996)第142號文;1.3.2技術依據(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部分)(HJ2.2-2008);(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部分)(HJ/T2.3-93);(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噪聲部分)(HJ/2.4-2008);(4)、《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HJ/T19-2011);(5)、《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04);(6)、《四川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技術規定》;(7)、《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GB50215-2005),煤炭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1日;(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GB50433-2008),2008年8月1日;(9)、《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50434-2008),2008年8月1日;(10)、《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程》,煤炭工業出版社,2000年6月;(11)、國家發改委《煤炭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2006年12月16日;(12)、《煤礦井下消防、灑水設計規范》(GB50383-2006)。(13)、煤炭工業部《生產礦井煤炭資源回采率暫行管理辦法》(1998年3月9日煤炭工業部第5號令)。1.3.3任務相關文件(1)、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能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委托書;(2)、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于2007年1月17日批復的《關于樂山市煤炭資源整合方案的復函》;(3)、四川省國土資源廳于2007年11月15日批復的《關于樂山市煤炭礦業權設置方案的批復》;(4)、四川省煤炭資源整合辦公室于2008年12月5日以《關于樂山市煤炭礦業權設置調整方案的復函》(川煤整合函[2008]9號)調整了整合方案(5)、四川省國土資源廳2009年9月2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礦許可證》;(6)、四川煤礦安全監察局于2008年5月9日發布的《安全生產許可證》;(7)、四川省國土資源廳2008年9月7日批復的《劃定礦區范圍批復》;(8)、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獲得的《煤炭生產許可證》;(9)、峨眉山市環保局關于本項目的執行標準的批復;(11)、四川省經濟委員會《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修改版)》;(12)、四川煤礦安全監察局《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安全專篇》;1.4環境功能區劃1.4.1水環境功能區劃建設項目區域水環境根據《四川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樂山市人民政府關于樂山市地面水水域環境功能類別規定的通知》本項目所在區對應最終受納水體的地表水體楊河——屬于地表水Ⅲ類環境功能,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Ⅲ類標準。項目工業廣場排水口下游10km范圍內無集中式飲用水源取水口及飲用水源保護區。1.4.2大氣環境功能區劃根據項目所在位置,建設項目所在區域屬于環境空氣質量二類功能區,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及其修改單。1.4.3聲環境功能區劃本項目位于峨眉山市川主鄉楊河村,聲環境評價范圍內的區域屬于2類區,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1.5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的確定1.5.1環境空氣評價工作等級本項目建成后SO2最大落地濃度為0.003704mg/m3,落地距離為111m,占排放標準指數分別為2.47%;鍋爐煙塵最大落地濃度為0.0001729mg/m3,落地距離為111m,占排放標準指數分別為0.0576%。上述預測濃度Pmax<10%,確定本項目環境空氣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1.5.2水環境評價工作等級經計算,項目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日排放量1197.18m3/d(<5000),其中生活廢水47.98m3/d廢水經處理后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一級標準后排放進入水體,生活廢水中主要污染物質為SS和少量CODcr、氨氮,復雜程度為簡單;項目工業廣場排水口下游10km范圍內無集中式飲用水源取水口及飲用水源保護區。依據環評《導則》(HJ/T2.3-93),本次地表水環境評價等級確定為三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J/T2.1、2.3~93)確定水環境為三級評價。各環境要素評價工作等級的確定詳見表1-1、1-2。表1-1地表水評價等級項目污水排放量(m3/d)污水水質復雜程度地表水域規模地表水水質要求評價等級指標<1000簡單小Ⅲ類三級1.5.3聲環境評價工作等級項目噪聲源主要為設備噪聲,經消聲、減振、降噪后項目區域建設后噪聲級無明顯增加,受影響的人口數量變化不大,依據環評《導則》(HJ/T2.4-2009),建設項目所處的聲環境功能區為《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88中規定的1類、2類地區,或建設項目建設前后評價范圍內敏感目標噪聲級增高量達3dB(A)~5dB(A)(含5dB(A)),或受噪聲影響人口數量增加較多時,按二級評價。聲環境評價等級確定為二級。由于區域聲環境敏感度不高,礦區工業廣場四周敏感點分布較少,受本項目噪聲影響不大,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T2.4-2009),本次聲環境評價工作等級簡化為三級。表1-2聲環境評價等級項目工程特點評價等級指標建設項目所處的聲環境功能區為GB3096規定的1類、2類地區,或建設項目建設前后評價范圍內敏感目標噪聲級增高量達3dB(A)~5dB(A)(含5dB(A)),或受噪聲影響人口數量增加較多時。本項目所在地地處聲環境功能區為GB3096規定的1類、2類地區,應做2級評價,本項目區域聲環境敏感度不高,受本項目噪聲影響不大,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T2.4-2009),本次聲環境評價工作等級簡化為三級。三級1.5.4生態評價工作等級項目工業廣場及礦區土地利用現狀植被為雜草、農作物等土生植物,無珍稀物種。工程生態影響范圍小于20km2,項目所在地屬于生態非敏感區,項目建設不會造成主要生物群落的明顯變化。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HJ/T19-2011),結合本工程排污特點,確定本次生態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評價。表1-3生態環境評價等級項目影響范圍生物群落區域環境水和土地區域敏感性評價等級指標<20km2生物量減少<50%綠地數量減少理化性質改變非敏感區三級1.6環境影響因子識別和篩選1.6.1環境影響因子識別本工程為煤礦開采,其建設期、運營期和服務期滿后都將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本評價根據工程類別、規模、工藝特征和礦井建設工程的特點,以及礦井所處地區的污染狀況,通過區域環境對建設項目的制約因素的分析,識別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主要生產環節、設備和主要的環境敏感因素,確定工程對區域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可能影響、影響程度和范圍,以確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內容、評價重點及預測因子。本建設項目對自然物理資源的影響施工建設期主要表現在對環境空氣、聲環境、地表水、地下水環境及土壤不利影響上。工程投產運行期,對環境產生的主要影響包括廢氣、廢水、矸石排放、噪聲及生態影響,工程雖然采用了較嚴格的污染治理措施,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對周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可能。生產運行期的這些影響為長期和直接的影響。表1-4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各時期環境影響因子識別階段影響分析環境要素短期影響長期影響可逆影響不可逆影響直接影響間接影響不利影響有利影響建設階段環境空氣地表水環境聲學環境土壤環境農業生態土地利用社會經濟美學環境地表形態變化運營階段環境空氣地表水環境地下水環境聲學環境土壤環境農業生態土地利用社會經濟美學環境地表形態變化地表塌陷破壞服務期滿農業生態土地利用社會經濟美學環境地表形態變化地表塌陷破壞本次工程的施工和運行將會對周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群生活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只是不同時段影響程度和性質不同。經分析其生產及排污特征可看出,生產運營期對環境的影響最為嚴重。工程排污水對環境空氣和水環境的影響及影響程度分析見表1-5。表1-5工程環境影響因素環境因素生產環節環境空氣地表水質地下水聲環境生態環境景觀公眾健康社會經濟礦井采掘〇〇〇●◎〇◎生產、生活污水●〇〇◎鍋爐房●〇〇〇〇〇矸石、爐渣、垃圾◎〇◎〇◎運輸汽車●●〇◎◎備注●為顯著影響;◎為中等影響;〇為輕微影響結合工程分析結果和表1-5的分析結論可以看出,各生產環節產生的主要污染物或環境影響因素分別為:環境空氣主要污染因子為煙(粉)塵、S02、降塵,地表水環境主要污染因子為pH、COD、BOD5、石油類、氨氮、硫化物、鐵、錳;固體廢物主要污染因子為矸石、爐渣、生活垃圾;聲環境主要污染因子為設備及運輸噪聲。生態環境則包括地表塌陷、植被破壞等。1.6.2環境影響因子的篩選經過上述環境影響因子識別后,評價將進一步確定影響環境的主要評價因子。本次評價主要是根據以上對工程和周圍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綜合分析結果,結合本工程具體的排污種類、強度及周圍環境影響程度的大小,給出評價因子的篩選矩陣,詳見表1-6所示。表1-6評價因子篩選矩陣表項目評價因子井下采煤提升儲煤運輸轉載鍋爐系統通風系統排矸系統排水系統現狀評價因子篩選預測評價因子篩選環境空氣TSP及(PM10)-1-2-2-1√√SO2-1√√NO2-1√抽放瓦斯-1√地表水pH-1√COD-1√√BOD5-1√√硫化物-2√√氨氮-1√√石油類-1√√總鐵-2√√總錳-2√√噪聲Leq-2-2-2-3-1√√固廢矸石-3-3√√鍋爐渣-1√生活垃圾-1√生態地表水水質水量-3-2√地下水水質水量-1-1√灌草植被-2-1-1√√人工植被-2-1√√動物種群-1-1土地-1-1-1-2√√地面村莊住房√水土流失-2√地表塌陷-2√注:表中數字區域環境對本項目的制約程度,1表示簡要評價,2表示一般評價,3表示重點評價。從表1-6中可以看出,根據煤炭開采行業對環境的影響特征,經篩選確定出主要現狀評價因子、預測因子如下:1)生態環境采動引起的地表沉陷影響土地、地面村莊及建構筑物、農田、植被、水土流失及地下水、地表水。2)固體廢物重點是矸石的處置,煤堆場、矸石暫時堆放點淋溶的可能性及危害的分析。3)地表水現狀評價因子:pH、CODcr、BOD5、氨氮、硫化物、石油類、總鐵、總錳、砷。4)環境空氣現狀評價因子:TSP、SO2、NO2;預測因子:TSP、SO2。5)噪聲主要高噪設備等效聲級、廠界噪聲和環境敏感點噪聲。表1-7項目工程建設及運行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環境要素污染源環境影響因素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生態環境場地開挖地表及植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結構發生改變,對農業生態環境和動植物生長產生長期不利影響運輸車輛揚塵、汽車尾氣鍋爐煙(粉)塵、SO2原煤堆場揚塵巷道掘進上覆巖層變形移動可能導致地表塌陷和變形,地下水疏干,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水系改變。煤炭回采煤礦建設與發展城市化效應等區域生態變遷1.7評價范圍1.7.1環境空氣評價范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對不同評價級別工作的深度要求,結合本次工程大氣污染排放特征,該地區主導風向、廠址周圍關心點分布以及該地區地形地貌,確定本次環境空氣影響評價范圍以礦井工業場地為中心,直徑5km的范圍內,共約24km2。1.7.2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范圍本區地表水體為楊河,本工程排水排入屬于青衣江水系,楊河自南西向東北從礦區北中部流過,途經華頭、歇馬等鎮,在三寶鎮注入青衣江,最終在樂山市匯入岷江。地表水評價范圍確定為項目排水口排水進入楊河河上游500m至下游3公里1.7.3聲環境評價范圍本次聲環境評價范圍為本工程建設廠界四周,其次應重點針對生產噪聲和運輸噪聲對周圍住戶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說明。1.7.4生態環境考慮到生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地表沉陷的影響,而地表沉陷的影響范圍主要集中于井田范圍,故確定評價范圍為井田范圍并向受影響的方向適當外延300m,重點對煤礦井田范圍內的地表塌陷引起的井田范圍內的村莊的影響、矸石堆放場生態環境的影響及礦區煤堆場煤塵對周圍動植物的影響進行評價。1.8評價重點根據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所處區域的環境狀況、建設項目工程分析以及環境影響識別和篩選結果,對工程建設大氣環境、水體環境、聲環境、生態環境(含地表塌陷)、固體廢物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評價和分析,其中對生態環境(含地表塌陷)、水體環境進行重點評價,對空氣環境、聲環境和固體廢物等進行一般評價。在生態環境評價中重點進行地表塌陷預測評價;對該項目生態恢復及土地復墾的方案進行評價;在水體評價中將論述礦井開發是否對地下水造成影響,并預測可能受到的影響范圍和程度,預測項目井涌水對項目附近地表水體楊河的影響;在環境空氣評價中重點說明鍋爐煙氣、道路揚塵、堆場揚塵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對聲環境評價主要論證對周圍村莊居民的影響;對固體廢物評價主要是論證處置方案及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1.9評價標準本評價采用的標準峨眉山市環保局出具的環境執行標準。1.9.1環境質量標準1.9.1.1環境空氣: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二級標準;1.9.1.2地表水:項目最終受納水體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Ⅲ類水質標準;1.9.1.3地下水:執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Ⅲ類標準;1.9.1.4環境噪聲: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1.9.2排放標準1.9.2.1鍋爐廢氣:鍋爐執行《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l3271-2001)中Ⅱ時段2類區標準。顆粒物、生產場所無組織污染物排放:執行《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0426-2006)新擴改標準。1.9.2.2礦井水執行《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0426-2006)新擴改標準。生活污水排放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排放標準。1.9.2.3廠界噪聲: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l2348-2008)中Ⅱ類標準。1.9.2.4煤矸石排放標準執行《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0426-2006)中“煤矸石堆置場污染控制和其他管理規定”。地表塌陷執行煤炭部《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程》。生活垃圾處置執行國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1997)。評價標準匯總于表1-8~表1-16中。表1-8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單位:mg/L污染物TSPSO2NO2單位1小時平均-0.500.24mg/Nm3日平均0.300.150.12年平均0.200.060.08表1-9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單位:mg/L污染物pHCODBOD5NH3-N硫化物石油類氟化物FeMn標準值6-910030151.01.01.50.30.1表1-10地下水質量標準單位:mg/L項目氟化物NO3-NNH3-NNO2-N總硬度細菌總數高錳酸鹽指數標準1.0200.20.02≤4501003.0項目pHAs硫酸鹽汞大腸菌群鐵錳標準6.5~8.50.052500.001≤3.00.30.1表1-11聲環境質量標準單位:dB(A)時段晝間夜間2類標準值6050表1-12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煙塵(mg/Nm3)SO2(mg/m3)煙塵初始濃度Ⅱ時段2009001600表1-13污水綜合排放標準pHSSCOD石油類BOD5硫化物6-9701005201.0表1-14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污染物(mg/L)pHSSCOD石油類總鐵總錳6-95050564原煤堆場、轉載點煤炭裝卸、儲存場所、矸石堆場無組織排放限值(mg/Nm3)(周界外濃度最高點與參考點濃度差值)80mg/Nm3或設備去除率>98%顆粒物顆粒物1.01.0表1-15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Ⅱ類晝間夜間6050表1-16井下消防灑水水質標準污染物pHSS懸浮物粒徑大腸桿菌標準6-9≤30mg/L≤≤3個/L1.10環境保護目標結合本煤礦改造工程特點,確定本評價主要保護目標為地表沉陷和地下水環境保護,環境質量及村莊居民。生態環境:保持區域生態環境的生物多樣性;防止地表沉陷、地表水滲漏、水土流失及含水層影響,保護區內植被;環境空氣:評價區內環境空氣質量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地表水:評價區內地表水質量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Ⅲ類標準;地下水:評價區內地下水質量達到地下水質量Ⅲ類標準;聲環境:廠界噪聲達標,周圍村莊及運輸沿線居民正常生活不受影響。環境保護目標附圖2外環境關系圖和插表1-17。表1-17評價區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序號環境要素環境保護目標相對位置保護對象與項目的關系保護級別及要求方位距離(Km)1環境空氣項目所在區域以工業廣場為中心,直徑5公路范圍內;運輸道路沿線居民工業廣場周圍環境,運輸道路沿線居民不受運輸的影響環境空氣達到二級標準要求噪聲項目所在區域距工業廣場邊界200米范圍,及運輸道路沿線居民聲環境質量達到2類標準2地表水環境楊河東北面距離3Km最終受納水體地表水質量環監Ⅲ類標準;3地下水水井-項目礦區范圍內村民水井最近村莊水井地下水質量Ⅲ類標準,不因項目建設造成取水困難4生態環境井田范圍農田與動植物地表沉陷、地下水疏干、環境污染等可能會對其產生影響在嚴格控制項目生態影響的前提下,要加強區域生態建設,促進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2.0工程概況及工程分析2.1礦井概述2.1.1礦井位置礦井概況2.1.1.1獨立擴能前礦井概況李楊煤礦位于峨眉山市城區307°方向,平距13km處。隸屬于峨眉山市川主鄉楊河村管轄。礦區中心點地理坐標為:東經103°22′03″,北緯29°39′28″。主斜井井口平面直角坐標X=3282957,Y=34632394,Z=+724.5m,a=250°。礦山公路與峨眉山市~川主鄉~楊河村的簡易公路在侯坡相連。礦山至峨眉山市約25km,交通較方便,礦區北東側與蓮花煤礦相鄰,兩礦山最近處相距約95m;南側與雙溝煤礦、丁木槽煤礦范圍相鄰,最近處相距約108m。相鄰礦山之間無礦權重疊、糾紛現象。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前設計生產能力為9萬噸/年,采礦許可證批準生產能力為6萬噸/年。采用分列式通風方式、抽出式通風方法。礦井采用走向長壁采煤法。礦山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樂山市煤炭資源整合方案的復函》(川辦函[2007]17號)批準,李楊煤礦屬獨立擴能礦井。在本次擴能改造前建設單位擬定進行6萬噸至9萬噸的擴能改造工程,后期由于國家煤炭開采產業政策的調整,9萬噸擴能改造工程完成設計未取得批復,后設計直接由9萬噸擴能至15萬噸/年。目前各項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完善,井巷支護完好,礦山配備有較為完善的運輸、機電設備、通風、排水、瓦斯自動監測系統和土建工程,基本滿足礦井生產的安全需要。采礦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礦長資格證、營業執照等相關證照齊備,并已通過省市各級安全管理部門的多次檢查驗收。2.1.1.2煤礦擴能后礦井概況2010年8月該礦編制了擴建工程初步設計,設計規模90kt/a,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川經信煤炭函[2010]1232號”文件批準了該礦初步設計。2010年9月該礦編制了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安全專篇,四川煤礦安全監察局以“川煤監審批[2010]626號”文件批準了該礦初步設計安全專篇。根據2011年7月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二○七地質隊《礦山生產地質報告》及說明:K7煤層屬復合煤層,可采純煤厚度為0.99~1.21m,平均1.12m。工作面實際產量增大,礦井保有資源儲量1966kt,具備調高規模的資源條件,不增加采掘工作面數量的前提下,通過改革采煤工藝、提高機械化程度,礦井生產能力可達到150kt/a。2011年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委托四川川邑礦業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編制了《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修改版)》和《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安全專篇》。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出局川經信煤炭函[2011]1265號《關于同意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修改版)的函》,同意核準該礦擴建項目立項,設計生產能力由60kt/a擴建至150kt/a,服務年限7.9年。原川經信煤炭函[2010]1232號廢止。四川煤礦安全監察局出局川煤監審批[2011]546號《關于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擴建工程安全專篇的批復》,同意按照《安全專篇》(修改版)設計進行建設?!按罕O審批[2010]626號”廢止。根據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劃定礦區范圍批復》(川采礦區審字【2008】第413號):開采標高:+750m~+460m,礦區面積:1.8653本項目根據煤層傾角和煤層厚度,設計采用走向長壁采煤法。工作面布置為對拉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頂板控制,采用DW14-300/100單體液壓支柱配HDJA-1000型絞接頂梁支護,“三·四”排控頂方式,排距為1.2m,柱距1.0m。最大控頂距4.8m,最小控頂距3.6m。采空區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采空區在未放頂之前將工作面選出的矸石充入采空區。在工作面刮板運輸機機頭機尾支護,采用“四對八梁”長鋼梁支護。2.1.2擴能前后礦區井田范圍2.1.2.1擴能前礦區井田范圍李楊煤礦原采礦許可證證號:C5100002010071120071629。礦山批準的開采范圍由10個拐點圈閉而成,批準主采煤層為K7煤層,面積為1.8653Km2,批準開采標高為K5:+750~+4602.1.2.2擴能后礦區井田范圍根據四川省國土資源廳2010年7月30日頒發的10年期采礦許可證(證號:C5100002010071120071629),新設礦區范圍面積1.8653km2,走向長2800m,傾斜寬660m。開采深度標高+750m~+460m,開采K7煤層,礦區范圍由10個拐點圈閉,見表2-1。表2-1新設礦區范圍拐點坐標表拐點編號1954北京坐標系1980西安坐標系XYXY13283826346321783283765.7834632092.9423283786346324583283725.7834632372.9433283267346322213283206.7734632135.9443283242346323983283181.7834632312.9453283052346323483282991.7734632262.9463281877346317683281816.7734631682.9573281210346311643281149.7634631078.9583281756346303673281695.7634630281.9593282315346309213282254.7634630835.94103282579346314413282518.7734631355.94本次環評采用1954北京坐標系。礦區北東側與蓮花煤礦相鄰,兩礦山最近處相距約95m;南側與雙溝煤礦、丁木槽煤礦范圍相鄰,最近處相距約108m。相鄰礦山之間無礦權重疊、糾紛現象。2.1.3礦區水文地質概況2.1.3.1礦區地層及構造1、礦區地層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處于峨眉川主太陽坪~石河煤礦區的楊河~螞蝗杠井田內,根據《峨眉川主煤礦區太陽坪~石河初步普查報告》,結合1989年出版的1:5萬《峨眉、龍池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對地層的劃分,李楊煤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三疊系中統~侏羅系地層及零星第四系殘坡積層。其中,須家河組是區內的主要含煤地層,厚約423.06~513.33m。為內陸盆地內的大型河流環境含煤碎屑巖沉積,根據巖性特征劃分為五個巖性段,第一、三、五段以砂巖為主,第二、四段以粘土巖、粉砂巖為主。本礦山批準開采的K71、三疊系上統小塘子組(T3x):主要分布于礦區的東側老房子東部一帶。巖性特征為:上部泥質細砂巖、粉砂巖、頁巖夾煤線,組成多次相似的韻律旋回。煤線上、下含豐富的植物化石,水平波狀層理發育。下部以細砂巖、硅質細砂巖為主,夾粉砂巖、頁巖及煤線,見較多的黃鐵礦及菱鐵礦結核,含豐富的海相瓣腮類化石。底部為灰白色薄~中厚層狀細粒硅質石英砂巖,含大量黃鐵礦結核。與下伏的垮洪洞組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厚124.24~192.41m2、三疊系須家河組(T3xj)主要分布于整個礦區及東部,是區內的主要含煤地層,厚約423.06~513.33m1)須家河組第一段(T3xj1):上部深灰、灰黑色粉砂質水云母粘土巖,泥巖夾長石石英砂巖及煤線普遍含煤屑及黃鐵礦結核。下部灰黑色厚層狀含礫不等粒巖屑石英砂巖,往上漸變為巖屑石英砂巖。底部石英礫巖與下伏小塘子組整合接觸。厚87.67~102.90m2)須家河組第二段(T3xj2):主要含煤巖段,為灰、灰黑色炭質頁巖、泥巖、泥質粉砂巖,夾數層煤層煤線。(K4、K5、K6、K7、K8)。其中K7煤層全礦區可采,其它煤層在該礦區為煤線均不可采。底部(17m本段是區內主要含煤巖段,近頂部為K7煤層,結構復雜,一般含三個分煤層,二層夾矸,局部為二層或四分層煤層;凈煤層厚一般0.51~0.89m;夾矸厚0.3~0.4m;厚80.27~107.063)須家河組第三段(T3xj3):灰黑、灰綠色薄層狀粉砂質泥巖,泥質長石石英砂巖夾灰白色厚層狀細~中粒巖屑石英砂巖及煤線。底部(11.20m)為黃色中厚~厚層狀細~中粒泥質長石巖屑砂巖含大量菱鐵礦結核。厚125.13~162.024)須家河組第四段(T3xj4):灰、灰黑色中厚~厚層狀泥質長石石英砂巖夾黑色粉砂質泥巖、炭質頁巖及煤線和灰色泥質不等粒巖屑砂巖。其頂部和上部夾數層煤線(K9、K10)。底部(15.30m)為灰色厚~塊狀泥質細~中粒長石巖屑砂巖。厚104.4~1075)須家河組第五段(T3xj5):灰色中厚~厚層狀泥質~中粒巖屑石英砂巖與灰黑、深灰色薄~中厚層狀泥質長石石英砂巖組成兩次正向沉積旋回。厚85.86~96.79m3、侏羅系主要分布在礦區北部地區,區內出露侏羅系為中、下統地層。1)侏羅系下統珍珠沖組(J1zn)為一套黃灰、灰白、紫紅等雜色巖屑砂巖、粉砂巖和泥巖。底部為一層含石英細礫砂巖與下伏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呈假整合接觸。厚41.39~55.22m2)侏羅系中下統自流井組(J1-2z)下部為紫紅、灰黃色粉砂質鈣質泥巖夾灰色老姜狀灰巖團塊及泥巖薄層,上部為紫紅色鈣質粉砂質泥巖夾粉砂巖,頂部夾黃灰色薄層泥灰巖。底部為灰黃色中厚~厚層狀鈣質泥質粉砂巖與下伏珍珠沖組呈整合接觸。厚113.67~161.50m2、地質構造礦區處于牛背山破背斜的北西翼,受區域性牛背山斷層的影響,區內次級北西向斷裂發育。區內出露的上三疊系地層總體上呈單斜構造。在礦區北段地層走向呈北北東方向,南段地層走向北東,傾向北西。地表巖層總體傾角北部較陡,南段變緩,產狀:263°~313°∠25°~48°,井下與地表基本一致(715m主平巷、807m回風巷)巖層產狀為270°~317°∠18°~511、褶皺牛背山背斜(川主背斜)是礦區的主要控礦構造,背斜的軸部在湖溝以南~龍門洞一帶,呈北西至南東走向,軸部出露最老地層為下二疊系的茅口組灰巖。胡溝以北,至夾江的沙壩一帶背斜傾沒端軸線由北西轉北東走向,該背斜在胡溝一帶呈向西突出的弧形構造,可能是由于大峨寺~麻子壩北西向斷裂構造的破壞所致。位于該背斜北西翼之楊河~螞蝗杠井田中的峨眉山市川主鄉李楊煤礦地層呈向北西傾斜的單斜構造。2、斷層礦區深部的采礦巷道內見有破碎帶,總體走向北北西~南南東,破碎帶內巖石破碎,主要由斷層泥及碎裂巖組成,但斷層破碎帶對巖石的破壞性較大,據礦山揭露了解斷層整個破碎帶在30~100m左右,煤層的錯距約80m綜上所述,礦區內地質構造屬簡單類型。2.1.3.2礦區范圍內地表水體及含(隔)水層特征1、地表水特征礦區位于四川盆地與西部山區的接合部位,區內南東側山脊最高海拔+1080m,最低為礦區北東側部楊河海拔標高約+695m,相對高差約385m礦區內總體地形為中部高,四周低,在礦區北部呈北東~南西向的楊河及支溝自南西向北東從礦區北中部流過,途經華頭、歇馬等鎮,在三寶鎮注入青衣江,最終在樂山市匯入岷江。流量大小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礦區內地表天然水體為楊河。2、地下水特征礦區位于牛背山背斜的北西翼,地質構造為總體傾向北西的單斜構造,現開采地段煤層多位于當地最低潛水面(+688m)之下,井田含煤巖系由砂巖、粉砂巖夾頁巖或泥巖組成,前者是礦區主要的含水層和透水層,后者為隔水層,地下水主要為層間裂隙水類型,受大氣降雨及地表水補給。目前排水量最小為5m3/h,一般為6.25m3/1)礦區內呈層狀產出的砂巖,組成多個不同層位的裂隙含水巖組。主要有: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第三段、第四段的中厚層狀細~中粒砂巖裂隙含水巖組,為開采K7煤層礦坑的主要充水巖組。局部的小斷層破碎帶,會使局部地段富水性增強,并使不同裂隙含水巖組間產生水力聯系。砂巖組成的裂隙含水巖組,地表泉水量一般小于0.5升/秒,按巖層富水性分級,屬弱富水性巖層。2)區內呈層狀產出的砂質粘土巖、粘土巖及煤層(線),組成多個不同層位的隔水巖組,使上下部砂巖裂隙含水巖組相互隔離,并具承壓性質。3)構造水斷裂破碎帶及次生裂隙發育,使局部地段富水性增強,并使不同裂隙含水巖組間產生水力聯系。3、地表、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1)補給:礦區內裂隙含水巖組含水層主要接受降水、溝水補給.2)逕流:在地下水垂直循環帶內以垂直向下滲透為主,達穩定水位后,順層向北東逕流。被破碎帶切割后,會產生越層逕流.3)排泄:淺部在溝谷切割含水層后,以泉水形式排泄,泉水量一般小于0.5升/秒,部分地下水繼續順層向深部逕流,并賦存于含水層中。4、礦坑涌水經調查分析:礦坑水主要來自頂板裂隙水,一般呈浸水、滴水狀,近地表破碎帶附近水量會較大,且局部會有老采區水補給。礦區老窯、采空區分布較廣,老窯積水對礦坑充水有一定影響。采空區主要分布在礦區+725m標高上部,走向長2000m,傾斜寬100m;南翼采空區分布在+634m標高中上部,走向長200m,傾斜寬260m;主斜井以北有一部分采空區,走向長270m,傾斜寬220m。排水方式均沿巷道水溝自流出井口。應加強礦井涌水量管理,確保安全生產,防止井下突水事故的發生。5、充水因素礦坑充水因素為大氣降水、頂板碎屑巖類裂隙水、老窯水和斷裂破碎帶水。6、礦井涌水量預測依據礦井儲量核實報告及評審意見書(川評審[2009]102號),礦井開采至+460m最低標高時正常涌水量21.13m3/h,豐水期最大涌水量42.252.1.4煤層、煤質2.1.4.1開采煤層構造1、煤層結構K7煤層俗稱正炭,位于(T3xj2)近頂部,距頂界約0.02~4.00m,根據礦山ZK01、ZK02孔及探礦井巷揭露的煤層情況,該煤層層位和厚度都比較穩定,全區可采,煤層總厚在0.90~1.90m之間。K7煤層一般含三個分煤層,二層夾矸,局部為二層或四分層煤層,純煤厚度在復雜結構的煤層有四層結構,自上而下分層簡述:(1)第四煤分層厚度0.04~0.33m(2)夾矸褐黑色高嶺石粘土巖,厚度0.05~0.11m(3)第三煤分層厚度0.14~0.25m(4)夾矸深灰-褐黑色,炭質粘土巖,厚度0.05~0.15m(5)第二煤分層厚度0.14~0.25m(6)夾矸深灰-褐黑色炭質粘土巖,厚度0.04~0.55m(7)第一煤分層厚度0.33~0.45m總的來講,煤層結構復雜而全層厚度及可采厚度亦隨之增大。2、煤層頂底板K7煤層頂板為厚層至塊狀細~中粒長石石英砂巖、粉砂巖、砂質粘土巖,偽頂厚0.02~0.10m,為頁巖或粘土巖,少數為頁巖或砂質頁巖,厚在0.30~4.00m;底板一般為粉砂巖、砂巖。K表2-3李楊煤礦煤層特征表煤層名稱純煤厚度(m)頂板巖性底板巖性結構容重(m3/t)傾角(°)K70.51~0.890.82長石英砂巖、粉砂巖、砂質粘土巖粉砂巖、砂巖夾矸2層,厚0.3~0.4m。1.5018~342.1.4.2煤層煤質K7煤層以泥膠質(27~32%)和絲炭基質(35~37%)為主,其次為鏡炭、木鏡炭、鏡炭絲炭(15~20%)絲炭、木絲炭含量少(0~4%)。角質層、孢子層含量極少(約1~2%),無機組份10%。按化學性質不同的煤巖組份含量,具強粘結性的鏡質組(40~42%)多集中在煤層中部;具有較高發熱量主要含炭分的絲質組46%左右,多在煤層的上、下部;高揮發份的角質組約2%,分布均勻。經煤巖鑒定,鏡質組70%,絲質組25%,角質組約1%,屬陸植類腐植煤型。表2-4李楊煤礦煤質特征表指標煤層灰份(Ad)(%)揮發份(Vd)(%)固定碳(FCd)(%)磷分(Pd)硫份(St.d)發熱量(Qd、a)(MJ/kg)精煤膠質層厚度(mm)備注K429.81~47.3511.48~23.000.2~0.6716.710.1高灰、低硫,低磷,中~低熱值焦煤精煤5.00~2313.02~24.810.50~0.99綜上所述:K7煤層煤質牌號為瘦煤,主要用于民用燃料。礦山主要以原煤的方式銷售,未進行過洗選試驗。2.1.4.3所采煤層放射性調查項目所開采的煤層未進行放射性及砷含量的檢測,建議建設單位及時委托相關有資質單位對項目開采的原煤放射性及含砷量進行檢測。本次評價結合項目初步設計中對于項目伴生礦的調查結論:李楊煤礦的礦區范圍內僅有煤層,無其它共(伴)生礦產。同時評價調查借用《輻射防護》2010年5月期刊中對《四川省樂山市原煤伴生放射性水平調查》數據進行簡要分析:樂山地區所調查煤屬于中-富灰、低硫氣煤為主,煤層地質屬晚三疊世。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隨煤質和含煤地質而變,無煙煤輻射水平低于次品質煤輻射水平,晚二疊世煤層煤輻射水平低于晚三疊世煤層煤輻射水平。我國國家標準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中對劑量限值規定為:職業照射為20mSv/a,公眾照射為1mSv/a。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管理限值一般為:職業照射為6mSv/a,公眾照射為0.3mSv/a。樂山市片區煤礦煤堆附近工作人員所受外照射年有效劑量最大值為0.252mSv/a。可見,樂山市煤礦煤堆附近工作人員所受外照射輻射水平低于法規標準和管理值。項目開采煤層符合國家煤炭開采行業規范要求,建議建設單位需盡快委托相關有資質單位對項目開采的原煤放射性及含砷量進行測定,檢測結果須存檔備查。2.1.5瓦斯、煤塵、煤的自燃性及地溫2.1.5.1瓦斯依據樂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公布2010年度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的通知》(樂市經信[2010]198號),李楊煤礦屬低瓦斯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8.13m3/t,絕對瓦斯涌出量為1.203m3/min,+750m~+706m無突出危險。2.1.5.2煤塵自然及煤層爆炸性根據四川省煤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對該礦開采煤層作的《檢測報告》,李楊煤礦開采的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Ⅲ類,屬不易自燃煤層,煤塵無爆炸危險性。2.1.5.3地熱沖擊地壓地溫:根據該礦地質資料和礦井多年的生產表明,井下工作面溫度16~18℃,屬正常范圍,礦井水溫一般僅為17~18℃經多年生產證實,礦井未發生過沖擊地壓現象。2.1.6礦產資源儲量及服務年限和平煤礦礦井或水平可采儲量1539.3kt,擴能后礦井設計年生產能力為150kt/a。礦井服務年限7.9a2.2擴能前污染物排放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油開采業的資源儲量與利用現狀考核試卷
- 竹材在復合材料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電子電路的智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考核試卷
- 童車制造企業市場拓展與渠道建設考核試卷
- 電視機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實現路徑考核試卷
- 那一段什么的時光初三語文作文
- 理想初二語文作文
- 工藝美術創新與實踐考核試卷
- 移動通信技術在智慧金融的應用考核試卷
- 紙張與紙板生產中的質量檢測與控制考核試卷
- 水資源論證工作大綱
- 中考物理命題培訓講座
- 生產安全事故風險評估報告(參考模板)
- 125萬噸硫鐵礦斜坡道施工組織設計
- 畢業設計10層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設計計算書
- 東南大學論文模板v1.1
- 神經系統體格檢查-PPT課件
- 賽英公司FOD監測雷達系統
- 固體制劑車間主要過程控制點
- 膿毒癥的診療規范 中醫
- 關于基礎底板“跳倉法”施工熱工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