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簡馭繁 巧練概括優秀獲獎科研論文_第1頁
以簡馭繁 巧練概括優秀獲獎科研論文_第2頁
以簡馭繁 巧練概括優秀獲獎科研論文_第3頁
以簡馭繁 巧練概括優秀獲獎科研論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以簡馭繁巧練概括優秀獲獎科研論文錢夢龍曾指出,閱讀教學要過四關,即認讀關、概括關、感悟關、探究關。其中概括能力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反思課堂教學現狀,教師雖然能認識到概括能力在小學中高學段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但對這種能力的培養還缺少策略和方法,學生常常不知所措。為了指導小學中高學段的學生學會準確、全面地進行概括,筆者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和探索,積累了一些有實效的方法。

一、巧用關鍵句,理清文章結構

課文中常有提綱挈領的關鍵句,如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等。這些句子與課文主要內容、主題思想有著密切關系,把它們作為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直接摘錄關鍵句

摘錄這些概括性的語句,稍加改動,就可以成為全文大意。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第七段中“小興安嶺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也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這是一句總結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找到這個關鍵句就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串聯整理關鍵句

有些課文的關鍵句不止一句,需要學生細細品讀去發現,并能用恰當的連接詞把這些關鍵句連接起來。例如課文《讀書再讀書》中6~10小節是重點段,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想,歸納出這五節用“總起分述”的方法把讀書的好處寫下來,理清了文章結構,概括出了課文內容。

二、巧找六要素,理清文章順序

小學階段所學課文多以記敘文為主,這類文章通常有記敘六要素。例如課文《跳水》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內容環環相扣,情節跌宕起伏。學文伊始,教師引導學生將六要素一一整理出來:時間是“一艘環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途中”,地點是“甲板上”,人物有水手、猴子、孩子、船長,起因是“水手逗猴子”,經過是“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結果是“船長救孩子”。掌握六要素后,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了文章內容:一艘環游世界的帆船在回航途中,甲板上的水手們逗弄猴子,猴子又戲弄孩子,結果孩子追猴子,不知不覺爬上了桅桿的橫木,在緊急關頭,孩子的父親——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才使孩子脫離了危險。

三、巧合段意法,理清文章主次

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例如《在金色的沙灘上》文后的第2題總結了課文三大段的段意:小姑娘在海灘上拾貝殼,畫家請她看管衣服;小姑娘等待畫家回來,老伯伯勸她回家,她也不肯離開;畫家終于回來了,他想把貝殼送給小姑娘,但是被謝絕了。學生在概括時只要把這三句話連貫地串接起來,就可以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

隨著年級的升高,課文的篇幅逐漸增長,若把每段的段意都說清楚,勢必顯得冗長。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不僅知道課文寫了哪些內容,還要能依據內容鎖定重點段落,分清文章的主次。例如在學習課文《空氣中的“流浪漢”》時,教師等到學生對課文內容了解后,讓他們交流從中知道了什么,然后將交流結果寫在黑板上,再讓學生重讀課文,討論哪些內容是重點。

四、巧用課題法,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本的靈魂,有些標題隱含文章的思路。慧眼發現標題的妙處,用心挖掘標題的教學功能,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1.補充標題

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緊密聯系課文內容,適時地補充標題,達到幫助學生及時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文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標題前加上“在什么時間、什么情況下”,在標題后加上“做了什么事情、結果怎樣”,使學生很輕松地概括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主力轉移,勇猛殲敵,最后在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質疑標題

利用對標題的質疑去探求作者的寫作思路,也是提高學生概括能力的妙法。例如在《帶刺的朋友》一課中,學生提出“課文寫的是刺猬,為什么不直接以‘刺猬為題呢?”這是個好問題,借助這個問題,教師旨在從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方法兩方面引導學生進行體會、理解。在引導學生體會到這兩個方面后,學生就明白了:這篇課文是通過記敘“刺猬偷棗的本事高明”“用刺擊退大黑狗進攻”這兩件事,表達了對刺猬的喜愛之情。教師堅持不懈地利用標題對學生進行概括能力的培養,使得大部分學生閱讀完一篇短文后,就能很快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對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

五、巧理人物法,理清文章選材

寫人離不開記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則是為表現人物形象服務的。有的寫人文章通過一件事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這是“一人一事”。如《智燒敵艦》《一曲胡笳救孤城》等;有的通過幾件事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這是“一人多事”,如《詹天佑》《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教師出示了一張表格,分別要求學生填寫人物、主要事件以及品質。學生填完這個表格,就明白了文章是通過“教育我讀書”“救護人力車工人”“病重時關心女傭阿三”這三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還有的課文內容豐富,人物關系又很復雜,需要學生先理清人物關系,然后抓準課文中人物的表現。例如《半截蠟燭》一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伯諾德一家圍繞藏著情報的半截蠟燭發生了一個與敵人斗智斗勇、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這是“多人一事”。課后第2題“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先逐個概括出母子三人各自想出的辦法,再連起來說一說”。學生采用表格的形式,羅列出母子三人為保護絕密情報所采取的具體行動及結果,以人物活動來概括課文內容,降低了概括的難度,也有效落實了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利用人物活動概括課文的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扎扎實實地對學生進行了概括能力的培養,最終總結出了一套方法:一是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結構、順序、主次、思路、選材;二是巧用關鍵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