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護理專業自評報告根據《江蘇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開展2021年度高等職業教育星級專業評估工作的通知》(遼教辦[2021]299號)《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評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要求,進行自評。現將自評內容匯報如下:一、專業基礎雄厚、定位準確我校是江蘇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是江蘇省培養護理、藥學、醫學技術、康復技術、健康管理類技術技能人才的省屬公辦醫藥類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院總占地面積55.89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23.5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386.42萬元,館藏紙質圖書35.35萬冊。護理專業是學院重點建設專業,于1998年開始招生,目前,在校生人數3402人。專任教師隊伍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教師隊伍老、中、青比例適當;具有碩士學位教師占71%,博士2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教師達51%。專任教師“雙師素質”達90%。校內實訓基地15000平方米,按照國家《職業學校校儀器設備裝備規范》開展建設,覆蓋全生命周期和臨床各主要崗位,設有內外婦兒、急救、助產等實訓室和模擬病房42間,實訓儀器設備資金投入2309.94萬,可開展仿真性、虛擬性實訓項目95項。校外實訓基地59家,主要覆蓋省內三甲、二甲級醫院和相關健康產業,輻射至全國。護理專業定位是面向省內各級各類醫院和健康產業,招收高中、應往屆中職生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與助產專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口腔醫學技術、醫學美容技術等專業具有專業基礎知識相近、崗位內容相通的特點,專業之間師資共用、資源共享,構建了“以用定向、分類培養”的育人模式、因材施教、定制式成長。護理專業自設置以來獲得榮譽包括:2003年被國家衛生部、教育部確定為“全國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2006年被評為省級示范專業。2008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2010年,與省內10所中職學校開展了“3+2”聯合辦學,探索一體化人才培養。2011年成功申報了中央財政支持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建設項目。2014年承擔了江蘇省護理專業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工作和中職升高職和專升本《考試綱要》的編制工作。2014年被評為江蘇省對接產業集群職業教育示范專業。2015年成功申報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項目。2015年護理專業被評為江蘇省養老服務業示范專業點和江蘇省儀器設備裝備示范專業。2015年我院被評為“江蘇省級示范校”建設單位,護理專業為重點建設專業。2017年“護理與健康服務專業群”被確定為“江蘇省職業教育高水平特色專業群”立項建設項目。二、專業建設規范、運行良好(一)科學規劃,做好專業頂層設計1.跟蹤社會需求規劃專業發展戰略:護理專業以江蘇衛生醫藥職教集團、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吳冰”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依托,與健康醫藥產業構建密切的合作關系,建立調研機制、動態調整機制、信息溝通機制,根據健康產業升級和改造、崗位精準化發展及學生自身成長需求規劃專業發展。制定了“一通多向、縱貫橫融”的發展戰略:一通多向指夯實大護理基礎教育,推進老年護理、口腔護理、整形護理和眼科護理人才培養,對接護理崗位精細化發展;縱貫橫融:加快構建護理中-高-本職教體系縱向建設,適應產業升級對人才升級的需求,同時加強職普融通和校企、校校融通。2.立足產教融合規劃專業發展思路:護理專業依托江蘇衛生醫藥職教集團、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等平臺,以產業學院、二級學院建設為載體,以人才培養為主線,以產教融合為立足點,堅持校企合作,制定了完善產教融合機制、深化產教融合內容、推進產教資源整合,形成命運共同體,共同“設計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開發課程教材、建設實訓基地、實施培養過程、評價培養效果”,形成“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局面的建設思路。3.圍繞培養質量規劃專業建設內容:在“一通多向、縱貫橫融”戰略布局、“六共同、四合作”發展思路的指導下,護理專業制定了建成定制化培養、數字化支撐、職業化特色、開放化辦學,省內示范、國內一流的專業建設目標,具體內容包括12項:打造智慧化和職業化育人環境、創新2S3G4A的育人模式、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職教體系、構建“以德為先,三線遞進”的課程體系、打造“示范性”核心課程、培養“德藝雙馨”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真、高、共、開”校內實訓基地和規范標準的校外實訓基地、提升“多元載體”的社會服務能力、推進“校際、國際“開放發展、運行“四體系一循環”診斷改進機制等。成效:形成了一專業四方向的布局,中德國際養老護理人才培養項目,獲批南京高校“一帶一路”建設示范項目,江蘇省高等學校國(境)外培養項目立項。與整形外科醫院簽訂“整形護理學院”,與企業簽訂二級學院建設協議、與企業合作開設“春和”口腔護理校企合作班,獲得省級產業學院建設項目1項、江蘇省專業建設協作體1項。(二)突出特色,做好人才培養設計1.人才培養總目標: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質,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崗位適應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能力,面向衛生行業的內科護士、兒科護士、急診護士、外科護士、社區護士等護理崗位,能夠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2.人才培養特色:護理專業根據生源特點,因材施教,制定了“以用定向、分類培養”育人模式,不同生源具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同,具體如下:(1)高中生源:學制三年、學習意識強,但沒有專業基礎。因此普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是:①對接職業崗位群,構建“院校融通,課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②實施體驗學習—實踐訓練—生產實習“三遞進”的教學模式,推進教學改革。(2)三校生源:學制三年、有學習意愿,有專業基礎。因此三校生源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是:①對接職業崗位群,構建“院校融通,學崗直通”的人才培養模式。②實施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化、項目化推進的教學模式。(3)3+2轉段制生源:學制二年、有專業基礎、學習能力一般,校際間前期有課程、師資、資源的滲透。因此根據學生執業護士資格獲得與否,將3+2聯合辦學學生分為課證融合班、專項培養班。課證融合班生源以未獲得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為主,人才培養書證融合,進行階段式模擬護考,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專業實務能力,提高學生執業護士資格證獲證率。其培養特色是:①人才培養工學結合,構建“院校一體、學崗直通、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②課程內容“知行合一”,以案例、項目為載體培養專業實踐實務能力。③教學模式新形態,構建互聯網+教學做一體化。專項培養班學生為已獲得執業護士資格證的學生,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專項能力,特色是:①人才培養工學結合,構建“院校一體、學崗直通、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②課程體系模塊化:“一通多專”,即一個通用模塊,多個專項模塊。③教學模式新形態:構建互聯網+教學做一體化。3.人才培養規格:——素質規格(1)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感、祖國認同感、中華民族自豪感;崇尚憲法、遵守法律、遵規守紀;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2)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有救死扶傷、崇德向善的醫者仁心精神;具有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熱愛勞動、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具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能進行有效的人際溝通、協作,與社會、自然和諧共處;具有職業生涯規劃意識。(3)身心素質和人文素養。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夠掌握基本運動知識和一兩項運動技能;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能夠形成一兩項藝術特長或愛好;具有學習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知識規格(1)掌握必備的思想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2)熟悉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環境保護、安全消防等相關知識。(3)掌握護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及一定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知識。(4)掌握生命各階段各系統常見疾病的概念、病因、發病機理、健康史、身心狀況、輔助檢查、治療原則、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及護理評價相關知識。(5)掌握生命各階段各系統常見疾病的護理教育及健康促進相關知識。(6)熟悉社區傳染病防治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知識。(7)了解中醫、康復及精神科等專科護理知識。——能力規格(1)具有為護理對象的身體、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提供整體護理的能力。(2)具有對常見疾病的病情變化、治療效果及藥物不良反應進行及時處理的能力。(3)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5)能夠規范地開展急危重癥的搶救配合,具備一定的突發事件的應急救護能力。(6)能夠獨立進行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和衛生保健指導。(7)具有完整記錄護理過程的能力。(8)會正確使用和維護常用儀器設備。(9)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和維護能力。成效:獲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學生職業護士資格證獲得率達到90%以上。以三年制人才培養方案為例:總學時2800,其中公共基礎課程714學時,占比25.50%;專業課1864學時,占比66.57%,含實習960學時,8個月(根據護士執業資格證考試要求設定);選修課284學時,占比10.14%;實踐教學與總學時比例為0.58︰1。(三)科學規范,研制人才培養方案1.管理規范:學院根據國家文件,印發《關于印發<關于制定2020年版三年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關于制定2020年版二年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關于制定2019年退役軍人/工人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明確指導思想、編制原則、編寫要求、編寫分工、編寫程序和實施要求。2.研制規范:護理專業聯合10余家醫院按照調研-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分析工作任務及支撐能力-明確崗位能力要求-確定專業課程和核心課程,構建課程體系-論證人才培養方案-審議人才培養方案-公布實施人才培養方案的程序研制人才培養方案。并在運行中動態監控,以三年為一個培養周期動態調整。成效:編制特色化人才培養方案6套(普通護理人才培養方案、三校護理人才培養方案、護理專業課證融合班人才培養方案、護理專業職業能力提升班人才培養方案、口腔護理人才培養方案、眼科護理人才培養方案)。(四)“三線遞進”,實現全技能人才培養校企聯合開展調研,梳理崗位需求,序化課程,共同構建了“以德為先、三線遞進”的課程體系,實現全技能人才培養。1.構建思政課程+專業課程思政育人+人文課程、紅色課程的育人體系思政育人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在公共基礎模塊開足開齊思政課程,包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在專業基礎和專業模塊的每門課程中設置思政育人目標,增設思政內容,在拓展模塊開設護理倫理與法規、護理管理、護理心理、人文與醫學、醫患溝通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2.構建基礎-專科-拓展三級知識體系根據分析結果,按照認知規律和內在邏輯序化知識體系,形成專業基礎知識模塊、專科護理知識模塊和職業拓展知識模塊。專業基礎知識模塊包括醫學基礎知識和護理專業基礎知識,為學生學習護理專業知識打基礎,完成學生入學后對專業的基本認知教育;專科基礎知識模塊為護理專業知識,如內科護理、外科護理、產科護理及兒科護理等,在專業初步認知的基礎上,通過專科護理學習完成專業知識的重新建構和內化,進一步強化了護理職業。拓展知識模塊,為職業能力拓展知識、校本化知識,如中醫護理、專業英語等。即在專業的基礎上,為學生的今已發展提供平臺和空間。3.構建基礎-綜合-復雜三級實踐體系實踐技能體系按照技術技能成長規律,包括三個模塊:基礎專業技術、綜合專業技術、復雜專業技術三個層次。基礎專業技術主要指護理基礎技術,為護理專業的基礎技術;綜合專業技術,包括各臨床專科護理技術,是在基礎護理技術與專科護理技術的綜合應用。復雜專業技術,是基礎護理技術與多項專科護理技術的應用,并能解決操作中異常問題。第一層次是生手訓練,以能操作為主;第二層次是熟手培養,以懂操作,會思考為主,第三層次,以精操作、找問題、會解決為主。4.構建課內-課外-實習三段素養體系按照學習地域設置了課內人文素養、課外人文素養和臨床實習人文素養培養三段體系。課內人文素養包括人文課程及專業課程中的人文素質教育、課外人文素養,是以自愿者、社區服務、模范講座為載體的各種素質教育;臨床實習人文素養指臨床實習中以參加實習醫院人文素養講座、培訓會、病例分析,定期撰寫心得等為推手的人文素質培養。課內的人文素養教育,以做一個好學生為起點,以職業素養的樹立為主;課外人文素養教育,定位于一個好護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實踐和教育活動,深入理解護理職業的重要性,以職業素養的體驗為主;臨床實習階段的人文素養,定位于一個好護士,通過參加真實護理工作,在工作中不實踐、運用。從知道做,到開始做,最后到做的好。(五)“三教”改革,驅動專業快速發展1.教師隊伍改革:學院出臺我校師德師風的《工作實施方案》、《考核實施辦法(試行)》、《失范行為處理辦法(試行)》及《“雙師雙能雙指導型”專兼結合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意見(試行)》等師資隊伍建設系列文件9部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教育能力培養。遵循“優化結構、突出重點、強化實踐、注重師德、提升水平”的原則,引進青年教師5名,有醫院工作經歷教師2人,高學歷青年教師4人、培養高學歷教師2人、南京市師德師風標兵2人。按照“專兼結合、德藝雙馨”的建設目標,成立吳冰技能大師工作室,聘請兼職教師35人次參加專業建設和教學;強化思政育人,專業思政教師赴紅色圣地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續寫思政新篇”主題培訓;加強教育教學能力培訓,組織專業帶頭人培訓10人次、骨干教師培訓30人次、新教師培訓5人次;開展師徒結隊工作,以老帶新9人次,促進梯隊健康成長。2.教材改革:專業積極開展教材的規范管理和建設,落實教材選用工作主體責任,實行主講教師負責制。強化教師教材編寫能力和創新能力,積極推進新時代職業教育新形態教材建設,推薦系部教師參加國家級教材出版社的編寫工作,校企聯合開展案例式、數字化教材編寫工作,主編教材12部、副主編教材13部、編委16部,數字化教材2部。3.教學改革: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專業積極推進教學條件完善,引進虛擬仿真系統、仿真模型人,打造仿真性實訓基地,校企聯合開發教學資源,制作了省級精品在線課程《內科護理》、院級課程資源《基礎護理技術》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思政課程+專業課程思政育人+人文課程、紅色課程的育人體系;堅持“理實一體、數據反饋、標準對接”原則,護理專業核心課程《內科護理》、《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社區護理》、《老年護理》分別開展了教學做一體化、情境模擬、項目(任務)教學法、智慧課堂等一系列改革。《兒科護理》《外科護理》《基礎護理技術》《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四門課程開展過程性考核。成效:培養具備“五個有”的帶頭人2名,“五個一”的骨干教師4名、有省級專業帶頭人1名,省級教學名師1名,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名,南京市師德標兵2名,院級師德標兵3名,學院示范教師2名,學院骨干教師1名。主編國家“十三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1部。教師在各級各類大賽中獲獎30余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級20余項。申報課題20余項,發表論文40篇,省級教學成果特等、三等獎各1項,江蘇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六)產教融合,不斷提高育人實效1.完善產教融合機制:樹立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通過完善機制、搭建平臺,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打造命運共同體。護理專業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對接,在全人才培養過程開展合作,引企入校,投資金、投設備,校企建立線上+線下的溝通機制、雙師互聘的保障機制、學崗互通的培養機制和校企合作的辦學機制。2.深化雙主體協同育人:學院與企業合作創辦首個實體性二級學院,企業捐贈拋光機、打孔機、超聲波清洗儀器、綜合驗光組、角膜地形圖儀、裂隙燈等設備,共計300余萬,建設了4000余平方米的校內實訓基地,愛爾眼科省內40余家醫療機構、50余名企業師資參與到教學中,打造了校企命運共同體。與企業簽署協議成立“春和醫學口腔護理班”,企業捐贈牙科綜合治療臺、三次預真空消毒機、潔牙機、靜音氣泵等設備,近100萬元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派駐6名企業教師在校承擔教學,同時,學院教師也進駐到企業為其開展教學,實現“六共同、四合作”。成效:校企共同開發了6套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定了100余門課程標準,共同開發了仿真性護理實訓基地、開發省級在線精品課程1門。獲得南京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校企合作項目——中德國際養老護理人才培養項目,獲批2019年南京高校“一帶一路”建設示范項目,獲批2019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國(境)外培養項目立項。(七)服務江蘇,促進健康產業發展1.專業與產業相契合(1)江蘇產業的分布與現狀: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有學者研究指出,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三產所占的比例越高。縱觀我省產業結構變化,已經從二、一、三產的排列順序轉變為二、三、一的排列順序,在2015年則已經演變為三、二、一的排列順序。這表明,江蘇省經濟結構正日益朝著合理的經濟結構發展。從業人員也不斷由第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吸納就業人員的能力持續增強,表明江蘇健康產業亟需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江蘇健康產業的發展趨勢:《江蘇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預期2030年江蘇常住人口將達4500萬,人均預期壽命延長至80.5歲,老年健康產業有巨大發展空間。同時,隨著生育政策的放開,婦幼、中小學生的健康需求也不斷增加。江蘇省政府在2019年印發《健康江蘇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一是從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等方面綜合施策,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二是關注婦幼、中小學生、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三是加強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四類慢性病以及傳染病、地方病防控;四是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整合服務資源、推進健康信息化,優化健康服務。這表明江蘇省護理行業向母嬰護理、老年護理、慢病防治、健康指導、康復促進、心理護理等方面精準化、專科化、特色化發展。(3)護理崗位需求及前景: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20年世界護理狀況》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全球醫療衛生工作者人手的緊迫性,目前全球護士人數不到2800萬,缺口達590萬。《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注冊護士總數為444.5萬人。而根據“十四五”規劃的目標要求,到2025年,全國注冊護士需達到532萬人,增加87萬人。江蘇省常住人口達4359萬人,每千人口護士數達到3.09,2030年江蘇省常住人口將達4500萬,未來我省共需要注冊護士13.8萬,缺口約1.4萬,護士的需求仍呈現上升趨勢。綜上,開設護理專業與江蘇省產業結構布局、經濟發展需求相契合,護理專業的“以用定向、分類培養”的模式與分方向的人才培養與護理行業的精準化、專科化、特色化發展相契合,護理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產教融合發展、數字化驅動與現代護理發展相契合。2.專業在遼招生就業情況護理專業招生以江蘇為主,同時面向其他地區,累計培養畢業生萬余人,護理專業2018-2020年招生人數分別為1294、1228、880人,省內招生人數為1215、1122、706人。護理專業就業以服務區域經濟,振興江蘇為主要目標,服務醫藥衛生行業和大健康產業,主要就業去向為江蘇護理健康崗位,如各級醫院、社區醫療機構、體檢中心、養老院等。2018-2020年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為97.02%、97.95%、91.79%,省內就業比例為91.04%、91.62%、92.31%。3.專業社會服務情況1.承辦一系列省級項目:專業承辦省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省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培訓、省中職對口升學考試及省母嬰護理、失智老人照護“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師資培訓工作。做好人才成長舞臺搭建、職業院校教師發展的智力支持工作。2.開展一系列技能培訓:開展多項技能培訓工作,三年內,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培訓2500余人、產婦催乳培訓215名、新生兒撫觸與按摩培訓31名,還包括產婦催乳、母嬰護理、養老護理員、新生兒撫觸等多項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的考評工作。2021年為新型托幼機構培養保健醫125人。3.開展一系列社會服務:開展一系列社會服務功能,助推衛生保健服務水平提升,普及健康知識,包括服務所在地社區本溪、南京兩個所在地社區、開展三下鄉,組成“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健康服務實踐團、“聚焦江蘇振興服務鄉村建設”實踐團、“紅色尋訪”黨史學習實踐團,走進了南京周邊的7個村子,服務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服務。4.開展對口援助工作:2018年專業2名老師援助新疆塔城職業技術,開展護理專業建設工作;專業對口援助遼西中等衛生學校,推進護理專業一體化人才培養;選排1名優秀干部黨員下鄉,參與大洼鎮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獲評南京市教科工委雙服務成果2項,南京市科普創意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承辦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3項、援疆2人、對口援助遼西北落后院校1所、干部下鄉脫貧攻堅1人。專業教師具有考評資格11人次,專業成為實用新型托幼機構保健醫培訓基地、承辦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護理技能高職(中職)大賽2項次。承辦江蘇省護理專業中職對口升學技能考試3次,承辦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師素質提高培訓班(護理專業)1次,承辦全省,開展“1+X”證書師資培訓班2項次。(八)診斷改進,建好質量保障體系為保障質量,專業構建了“四體系(標準、制度、組織、平臺)一循環(問題-目標-舉措-成效-不足-改進)”的診改體系和畢業生跟蹤和社會評價機制共同保障了專業建設質量。1.教學管理制度:落地《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職業學校專業(類)頂崗實習標準》、《職業學校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范》標準,制定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師資隊伍建設標準、學生考核標準,規范實訓基地建設和頂崗實習,出臺了教學評價類制度(教學質量評價、就業質量評價)、教學實施類制度(行課制度、調換竄課制度、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教材選用制度、成績記載制度、考試制度),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2.質量保障與改進機制:學院構建了質量監控中心-系-教研室的診改體系,系內構成從系主任(書記)、辦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專業教師的全員參與,處處監督、全程診斷;按照《專業診改一覽表》進行自查自糾,形成“問題-目標-舉措-成效-不足-改進”管理循環機制。3.畢業生跟蹤和社會評價機制:建立畢業生跟蹤機制,每年對通過問卷、訪談等對畢業生進行“畢業生情況調查問卷”。建立社會評價機制,通過用人單位座談會、“企業滿意度調查問卷”、網絡問卷調查等掌握社會對人才培養目標達成情況的認可度,反饋與專業建設和教學中。4.專業教學持續改進:依托學校頂崗實習平臺、教務管理平臺、教學運行平臺進行數據分析,動態監測人才培養狀況;落實聽課制度、評教制度、考核制度,覆蓋全教學過程,尤其抓好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三個環節,新教師、新學生、新課程三個關鍵要素,全員參與、持續改進。成效:完成6套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編制工作、開展過程性考核4門和題庫建設6門、修訂和制定制度23項。三、專業成效顯著、社會認可1.學生家長認可度:專業專任教師評教滿意率持續在98%以上,專業學生報到率在95%以上。專業每年跟蹤調研畢業生評價結果,2020年調研問卷發放55份,回收51份,其中認為專業知識符合崗位需求的為88.23%,對所學專業滿意率為96.08%,對學校的人才培養滿意率為96.08%,對于現在工作崗的社會認可度滿意率為100%、對崗位未來的職業發展滿意率為92.16%,對就業滿意率為94.12%。2.行業企業認可度:專業就業率連續三年平均在95%以上,三年內,與三家健康企業簽訂校企共建協議。學院被評為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承擔老年照護、母嬰護理證書的培養工作,聯合兒童健康管理中心開展實用新型托幼機構保健醫培訓。第三方研究顯示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為98%,有96%表示未來愿意繼續招聘本院畢業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動手操作能力”、“職業規范與職業道德”的需求程度(均為4.5分)相對較高,對“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滿意程度相對較高(均為98%)。3.業內影響力:專業內有國家技能大賽專家評委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專業帶頭人1人,省優秀教師1人,市優秀教師1人,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食品醫藥類教指委)秘書1人。三年內,專業連續承擔3次省中職對口升學綜合課程和技能考核工作、承擔了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2項次、通過江蘇省示范校、江蘇省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驗收工作,為江蘇省護理專業協作體的牽頭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物藥品的疾病模型構建與藥物篩選考核試卷
- 重癥肺炎合并ARDS個案護理 2
- 5-14順序脈沖信號發生器
- 2-2復合邏輯運算
- AIGC應用基礎課件
-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9課《牧場之國》精美課件
-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藥理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蕪湖市新蕪區2024-2025學年小升初總復習數學精練含解析
- 蘭州文理學院《醫學概論實驗A》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和田地區2025年下學期高三年級二調考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5中美關稅大戰“對等關稅”政策解讀課件
- 4.3.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課件 人教2024版七年級生物下冊
- 礦石百科知識兒童版
- 中國電影史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華東師范大學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自主招生個人陳述寫作實例
- 教學設計-1.6 函數的連續性
- 微訓練 一文多考 備考高效之小說《理水》 - 魯迅(教師版)
- 二年級語文下冊 語文園地四 同步練習(含答案)
- 四佰本帖子內容-中醫美容
- 全新標前協議書范本下載
- 數字普惠金融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