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評估技術規范_第1頁
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評估技術規范_第2頁
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評估技術規范_第3頁
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評估技術規范_第4頁
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評估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評估技術規范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的評估原則、評估等級、評估范圍、評估指標、評估方法和生態補償標準等,確定《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評估報告》編制大綱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XX省行政區域內國家或者省級濕地自然公園內開展的建設項目的生態影響評估。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適用于本文件。HJ19-2011環境影響評估技術導則-生態影響DB34/T3422—2019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生態監測技術規程T/CGDF00005-2020生物多樣性補償標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建設工程constructionproject建設工程是指為人類生活、生產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各類建筑物和工程設施的統稱。本標準中特指在濕地自然公園范圍內為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各類建設活動的總稱。3.2生態影響ecologicalimpact生態影響本標準中指“建設工程”作用于濕地自然公園內的生態系統,有可能導致濕地自然公園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的生態影響過程。3.3受保護物種protectedspecies受保護物種包括國家和XX省重點保護名錄中的野生動植物種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易危及以上物種。3.4生境破碎化habitatfragmentation指在自然干擾或人為活動的影響下,大面積連續分布的物種棲息地被分隔成小面積不連續的棲息地斑塊的過程。3.5生態補償eco-compensation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服務為目的,以經濟手段為主,調節相關者利益關系,促進補償活動、調動生態保護積極性的各種規則、激勵和協調的制度安排。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評估原則4.1客觀公正、科學規范原則建設工程生態影響評估的原則是客觀公正、科學規范,既不縮小負面影響,也不放大正面作用。評估的基礎是建立在深入掌握項目區生態現狀,充分分析項目合理性,進行科學規范系統評估。4.2統籌敏感區與整體相結合原則評估既突出建設工程影響的重點敏感區域,也充分考慮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的整體影響。4.3事前評估與跟蹤落實原則評估工作應充分體現建設工程生態影響的變化,評估程序啟動先于工程建設,對工程建設期和營運期的生態影響進行預測,做好風險防范,跟蹤落實生態恢復措施。5建設工程生態影響評估等級劃分及評估范圍確定5.1建設工程生態影響等級劃分根據建設工程在濕地自然公園功能分區和占地面積情況(包括永久性占地和臨時性占地),將生態影響評估等級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表1)。表1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評估工作等級劃分表建設工程所在區域工程占地范圍面積≥0.5公頃或長度≥500米面積0.1~0.5公頃或長度100~500米面積≤0.1公頃或者長度≤100m生態保育區一級一級二級恢復重建區一級二級三級其它區域二級三級三級建設工程明顯改變濕地自然公園公園生態系統的能流和物質流,或者改變濕地公園水文情況,或者明顯影響所在區域內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棲息地,評估工作等級應上調一級。5.2建設工程生態影響評估范圍確定根據工程建設項目范圍、建設性質,利用項目矢量數據、遙感影像圖、地形圖等,合理確定評估范圍。建設工程生態影響評估范圍充分反映工程所在區域的生態影響,分為重點評估區和一般評估區(表2)。重點評估區:工程建設直接作用于所在區域內的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因工程建設而直接受脅。一般評估區因工程建設可能改變區域內的生態因子,其區域內生態系統或生物因工程建設間接受脅。建設項目涉及影響評估區域劃定保持水文單元、生態單元和濕地自然公園邊界完整性。表2涉及濕地自然公園工程建設項目評估范圍表建設工程重點評估范圍一般評估范圍建設項目類型陸地型建設工程公共型建筑建設項目范圍為圓心外擴1km的范圍為重點評估區重點評估區域外擴5km的范圍內為一般評估區風電光伏高壓線路架設以建設項目范圍為兩側外擴1km的范圍為重點評估區重點評估區外擴3km的范圍為一般評估區線性公路、鐵路涉水型建設工程河道、湖泊清淤涉水建設項目下游5km,上游1km為其重點評估區濕地自然公園其他區域為一般評估區水電工程水利河道整治航運碼頭排污管線橋梁6評估流程及方法6.1相關數據獲取內業調查內容:項目立項及批復資料、可行性報告、建設方案、圖件等。外業生態環境調查內容:根據建設項目資料收集情況,現場調查補充各評估指標所必需的數據資料,包括生態系統現狀、水環境、生物多樣性狀況及動植物空間分布現狀等。一級評估應列出野外調查實測樣方數據、物種調查數據、受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二級評估應開展一定數量的樣方調查和收集已有資料;三級評估可收集已有歷史資料。現場調查和工程營運期生態監測按《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生態監測技術規程》(DB34/T3422—2019)進行,并根據建設工程評估等級進行刪減或增加,使得評估更有針對性。6.2評估方法及指標體系評估方法:在收集項目基本數據的基礎上,厘清建設工程主要生態影響因素,分析各因素對生態系統、保護物種和動植物的影響。三級評估編制《建設工程對濕地公園生態影響評估登記表》;二級和一級評估編制《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評估報告》。指標體系:1.宏觀指標體系:景觀破碎化指數:破碎化指數FN=Ni/Ai式中Ni為因工程建設造成濕地自然公園景觀破碎化斑塊數量,Ai為濕地自然公園總面積(km2)。2.物種指標體系:保護物種及動植物影響指標:直接列出建設工程范圍內保護物種名錄及數量;計算受影響物種的相對豐富度:Rs=Nt/NT*100%式中Rs為受工程影響物種的相對豐度,Nt工程所涉及范圍內物種數,NT濕地自然公園范圍內物種數。動植物物種分別計算其相對影響程度。7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損害評估及生態補償7.1濕地自然公園生態損害評估及經濟價值計算建設工程在濕地公園內永久性占地、占濕地自然公園水域,屬于不可逆影響,其損害年限估算不低于20年。對于濕地自然公園清淤、湖泊水系治理工程,可逆性生態影響,按其生物資源恢復到現狀時間估算,喬木估算3-5年,灌木及草本恢復估算損害時間為1-3年。受損區域內生物物種生態損害價值計算:1.單種生物損害估算:因建設工程需要,占用濕地自然公園區域,其生物資源棲息地喪失。各種類生物資源補償量評估按公式(1)計算:(1)式中:Wi——第i種類生物資源受損量,單位為株、尾、只、個、千克(kg);Di——評估區域內第i種類生物資源密度,單位為尾(個)每平方千米[尾(個)/km2]、尾(個)每立方千米[尾(個)/km3]、千克每平方千米(kg/km2);Si——第i種類生物占用的濕地自然公園面積或體積,單位為平方千米(km2)或立方千米(km3)。2.珍稀、瀕危物種價值采用專家估值法。3.同類群物種可采用平均值進行簡化估算。4.損失總價值各生物類群之和,永久性占地生態損失類比相同面積和生境生態價值。7.2生態補償原則及標準濕地自然公園內建設工程生態補償遵循“保護原則、減緩原則和等價原則”。保護原則,從保護濕地自然公園角度出發,補償建設項目對濕地自然公園的影響。減緩原則,補償措施能切實降低和減緩建設項目在施工期和生產運營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等價原則,生態補償最終目標是因建設工程損害的生態環境得以完全恢復,或得到功能性等價恢復,生態補償與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評估須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價值相等。補償費用標準計算:A.濕地自然公園內生態系統恢復原狀所需成本進行補償;采用6.2節計算;B.用于監測建設項目生態損害影響的間接費用,監測項目完成后1-3年,費用符合建設項目投資水平和當地經濟水平。C.管理部門對實施A/B項產生的費用。濕地自然公園生態補償費用上述三項費用之和。8評估結論最終評估結論應明確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景觀、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及保護物種的影響程度;并對建設項目的可行性作出明確結論。附錄A(規范性/資料性附錄)《XXXX建設工程對XXXX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登記表》填表日期年月日項目名稱建設單位聯系人項目位置占地總面積(m2),其中濕地面積(m2)項目建設期項目建設情況主要生態影響因素分析生態影響評估及生態補償措施建設單位(簽名)評估單位(簽名)附錄B(規范性/資料性附錄)《建設工程對濕地自然公園生態影響評估報告》編寫提綱1總論1.1工程背景1.2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合規性分析1.3編制依據1.4評估目標、內容、范圍與評估時效1.5生態敏感點與生態保護目標1.6評估技術路線2建設工程概況2.1工程基本概況2.2工程與相關規劃的協調性分析2.3工程選線、選址的合理性分析2.4工程詳細建設方案及生態影響因子的識別3建設工程涉及濕地自然公園概況3.1濕地自然公園概況3.2濕地公園自然、社會經濟特征3.3濕地公園功能區劃3.3工程與濕地自然公園區劃位置和占地情況分析4評估區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4.1評估區生態系統現狀調查4.2評估區植物多樣性調查4.3評估區動物多樣性調查4.4評估區土地利用情況調查4.5評估區生態現狀綜合評價5生態影響預測與評估5.1生態系統及主要生態影響因子分析5.2景觀生態完整性及影響分析5.3植物多樣性影響分析5.4動物多樣性影響分析5.5累積生態影響分析5.6生態環境影響評估結論6生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