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0(截止2016年5月底)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二○一六年六月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光禿山礦區建筑用石灰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止2016年5月底)編寫單位:編寫人:審核:總工程師:經理:提交單位: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提交時間:2016年06月PAGE2PAGE2目錄TOC\o"1-3"\h\z第一章前言 1第一節概況 1第二節以往地質工作概況 4第三節礦山設計、開采和資源利用情況 5第四節本次工作情況 6第二章區域地質 9第一節區域地層 9第二節區域構造 10第三節區域礦產 10第三章礦區地質 11第一節地層 11第二節構造 11第四章礦體地質 12第一節礦體特征 12第二節礦石質量 12第三節礦石類型和品級 13第四節礦體圍巖和夾石 13第五節礦石加工技術性能 13第五章開采技術條件 14第一節水文地質 14第二節工程地質 15第三節環境地質 15第四節結論 16第六章核實地質工作及質量評述 16第七章資源儲量估算 17第一節資源儲量估算范圍、對象 17第二節資源儲量估算工業指標 18第三節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選擇及其依據 18第四節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確定 19第五節礦體圈定原則 19第六節采空區邊界圈定 20第七節塊段劃分、分割方法 20第八節資源儲量類型確定條件 20第九節資源儲量估算結果 21第十節資源儲量變化情況評述 22第八章礦床開發可行性評價 23第一節礦山建設條件及資源形勢 23第二節礦山生產規模、服務年限及產品方案 23第三節主要經濟指標 24第九章結語 25附圖目錄順序號圖號圖名比例尺11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地形地質圖1:200022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資源儲量估算圖1:200033襄陽市襄州區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地質剖面圖1:1000附件目錄1、礦業權核查對照表2、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光禿山3、湖北省襄樊市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采石場采礦許可證4、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承諾書5、襄陽市三六零礦山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承諾書6、湖北省襄樊市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采石場采礦許可證范圍、普查地質報告范圍、核實報告資源儲量估算范圍套合圖7、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內審意見PAGE1PAGE1第一章前言第一節概況一、工作目的、任務及依據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礦業權人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于2006年首次取得采礦權,證號4206210610037,發證機關為襄陽市國土資源局襄州分局。現采礦權已到期,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希望將該采礦權進行延續。受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的委托,襄陽市三六零礦山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對襄陽市襄州區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資源儲量進行了核實工作。1、目的任務目的是:對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資源儲量進行核實,為延續采礦權提供相應的基礎性地質資料。主要任務是:⑴調查礦區地層、構造地質特征;⑵基本查明礦體數量、規模、形態、產狀、厚度、礦石質量;⑷圈定采空區范圍;⑸核實光禿山礦區范圍內的資源儲量。2、工作的依據:(1)、;(2)、《固體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寫規定》國土資發[2007]26號文;(3)、《礦區年度地質測量、計算開采回采率和備采塊段資源儲量估算的若干規定(暫行)》鄂土資辦文[2006]161號文;(4)、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光禿山(5)、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光禿山(6)、本次核實工作收集的有關資料及成果。二、本次核實工作的主要對象、范圍本次核實工作對象:礦區范圍中圈定的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礦體。主要核實工作范圍:由4個拐點坐標圈定(見附圖1),拐點坐標(1980西安坐標系)如下:表1拐點坐標表點號X(北坐標)Y(東坐標)13527167.86937630426.42823527167.87137630786.43133526917.86837630786.43243526917.86737630426.429高程190-120m,面積約為0.09km2。三、工作區位置及交通襄陽光禿山石灰石料礦區位于襄陽區峪山鎮境內,北距峪山鎮15Km。礦區位于大觀山南東,東西長360m,南北寬250m,面積約為0.09Km2。區內交通十分便利,東側有鄉村公路直通峪山鎮,并可到達襄陽市。如圖1所示。區內為低山丘陵地帶,最高標高為254m,北東側最低標高120m,相對高差134m。礦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南北氣候過渡的特點,冬天寒冷夏天炎熱,一年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氣溫15.8℃,最高氣溫在7—8月份,平均為27.97℃,最高為42.5℃,最低氣溫在1—2月份,平均為2.0℃,最低為-14.8℃,年平均降雨量878.4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區內以農業為主,主要有水稻、小麥,兼種棉花、黃豆、芝麻等經濟作物,但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只有零星小型采石場。四、工作區礦業權設置情況光禿山礦區范圍內設有1個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采礦權,采礦權人為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礦業權設置情況如表2及附圖1,詳見附件3采礦許可證。表2光禿山礦區采礦權設置情況一覽表采礦權人采礦許可證范圍備注證號發證機關有效期限拐點坐標(54坐標系)拐點坐標(80坐標系)面積(km2)開采深度(m)點號X坐標Y坐標點號X坐標Y坐標12345678910111213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4206210610037襄陽市國土資源局襄州分局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13527450.0019630440.0013527167.86937630426.4280.09由150m至190m23527450.0019630800.0023527167.87137630786.43133527200.0019630800.0033526917.86837630786.43243527200.0019630440.0043526917.86737630426.429第二節以往地質工作概況1、1958—1960年北大師生對包括該區在內的范圍進行過1:20萬區域地質測量,編制了1/20萬地質圖、礦產圖與說明書等資料。2、1961年湖北省地質局原漢江地質隊對包括該區在內的地帶進行了1/5萬地質草測,編制了《湖北襄(陽)宜(城)邊境普查簡報》。3、1958年大辦鋼鐵時曾對該區地表氧化錳礦進行過露天開采,同時,原襄陽綜合地質隊曾作過礦點檢查,編寫了《襄陽小觀山錳礦床地質報告》。4、1970—1973年湖北省第十二地質隊(八隊前身)對包括該區在內的東部地帶進行過錳礦普查工作,編寫了《湖北襄陽東津霸王—觀山錳礦帶東(西)段普查評價報告》。5、2006年,湖北省第八地質大隊該礦山開展了地質普查工作,編制了《襄樊市襄陽區光禿山建筑石料石灰石礦普查地質報告》(以下簡稱普查地質報告),對礦區范圍內的建筑石料礦(石灰石礦)資源進行了初步評價,查明了礦區的地質構造特征、成礦地質環境等,對礦體特征和礦石理化特性進行了分析,提交333類資源量359.71萬噸,襄陽市國土資源局襄州分局以襄區土資函[2006]34號予以認定。第三節礦山設計、開采和資源利用情況一、礦山生產設計及生產狀況1、礦山生產設計概況根據《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采石場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設計:生產規模:10萬噸/年。開采方式:露天開采。開拓運輸:公路開拓、汽車運輸。產品方案:初級產品為原礦石,最終產品為各類規格的石料?;夭陕剩?7%。2、礦山開采現狀概況開采方式:露天開采。實際生產規模:5-6萬噸/年。產品用途:建筑用石料。礦山僅進行了試采。3、生產經營簡況光禿山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由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開采。該礦山自辦證來,因多種原因未進行正常開采。圖2。第四節本次工作情況一、本次核實工作本次核實工作主要是依據省國土資源廳鄂土資[2007]26號文精神,在收集礦區成果資料以及開發單位提供的以往該礦開發情況的基礎上,參考省礦產資源/儲量檢測技術要求,對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資源/儲告。本次核實工作始于2016年5月,主要以核查實范圍內的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體露頭與采場調查等為工作重點。在原地質報告基礎上對1:2000地質圖進行了修測,根據礦體的基本走向,沿走向進行了部分剝土地表工程揭露。在全面、系統地收集、并初步整理了光禿山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以往地質勘查資料的基礎上,以《普查地質報告》為基礎,開展了野外地質核實及室內資料綜合整理工作,估算了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資源量,編寫了核實報告。二、本次核實范圍、采礦證范圍、普查地質報告測量范圍三者之間的套合關系普查地質報告測量范圍大于采礦許可證范圍,本次核實范圍同采礦許可證范圍,其套合關系見表3及套合圖3。表3采礦許可證范圍、本次核實范圍、普查地質報告測量范圍一覽表采礦權人范圍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備注拐點坐標面積(km2)開采深度(m)點號X坐標Y坐標15678910采礦許可證范圍13527167.86937630426.4280.09190-1501980西安坐標系23527167.87137630786.43133526917.86837630786.43243526917.86737630426.429普查地質報告測量范圍13526704376303060.35/235267043763089933527298376308994352729837630306本次核實范圍13527167.86937630426.4280.09190-12023527167.87137630786.43133526917.86837630786.43243526917.86737630426.429三、資源儲量估算的資料及數據參數來源本次資源儲量估算是在2006年《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光禿山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普查地質報告》資源儲量估算的基礎上,按照原已見礦工程所得參數,并結合本次核實的露天采場現狀資料(厚度、品位)進行開采區邊界圈定和塊段圈定,然后按原報告中工業指標和計算方法進行資源儲量估算。最后按整個礦區資源儲量占用、未占用的現狀進行資源儲量分割、統計、匯總,重新編制了資源儲量估算圖。四、本次核實工作中部分資源儲量類型的調整結合《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766—1999),及《石灰石礦、冶鎂菱鎂礦地質勘查規范》(DZ/T0202—2002)的要求,本次工作中將保有塊段資源儲量類型確定為333。五、本次核實后的資源儲量第二章區域地質本區位于揚子地臺北緣與秦嶺造山帶相交接地帶即襄—廣深大斷裂帶的邊緣,屬大巴山臺褶帶中大洪山斷折束的西北角。區域內地層均以巖片堆垛形式出現,褶皺、斷裂亦十分發育。第一節區域地層區域出露地層有震旦系燈影組、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及第四系,除第四系外,絕大多數為一套以碳酸鹽巖相為主的淺海相碎屑—化學沉積建造,各層巖性特征見表4所示。表4礦區地層表界系統組(或群)代號及接觸關系厚度(m)主要巖石名稱新生界第四系Q0-20主要為坡洪積層其次是殘積和沖積層古生界奧陶系下統龍馬溪組S1ln>62黃綠色粉砂巖夾粉砂質頁巖,論部見一層瓦灰色深部黑色上統五峰組O3W4-24黑色炭質頁巖夾硅質頁巖或薄層硅質層臨湘組O3L5-20上部:灰綠—黃綠色厚層狀水云母頁巖石下部:灰—灰綠、黃綠色中厚層細瘤狀泥質灰巖夾水云母頁巖中統寶塔組O2b15-40黃灰—淺黃或褐紅色龜裂紋灰巖夾細瘤狀—條帶泥質灰巖牯牛潭組O2g24-52上部:灰—黃灰色生物碎屑灰巖,含鐵泥質生物碎屑灰巖含鐵鮞狀灰巖,在小觀山見底部有氧化錳礦透鏡體。中部:棕黑—灰黑色含錳生物灰巖,在小觀山深部的頂部有碳酸錳礦。下部:灰黑—紫褐色瘤狀巖下統大灣組O1d0-13淺黃色—灰綠色深部深灰色頁巖,底部夾粗晶灰巖透鏡體紅花園組O1h0-90灰—灰黑色粗晶生物灰巖,偶含硅質礫石分鄉及南津關組O1f+n50-100灰白—灰黑色薄—中厚層白云巖灰質白云巖夾白云質灰巖粉砂質頁,常含硅質團塊或條帶寒武系上統三游洞群∈3sh24-52灰—灰白色薄—中層白云巖石英及白云石細脈發育含少量硅質結核中統覃家廟群∈2gn>120紫紅—褐黃色薄層泥質白云巖泥質粉砂巖,碎屑灰巖互層時夾灰—灰黑色破碎狀厚層白云巖下統石龍洞組∈1sh>50灰黑色中厚層—巨厚層細粒白云質灰巖灰巖含少量硅質結核天河板組∈1t>80頂部:黃綠—淺黃色頁巖,含鐵質結核中部:灰黑色中厚層似文象條帶狀白云質灰巖下部:豹皮狀泥質灰巖夾粉砂質頁巖及鮞狀豆狀、腎狀灰巖石牌及水井沱組∈3sp+s>100上部:灰黑色薄層中厚層含鐵質薄膜細晶灰巖夾厚層白云巖下部:淺黃綠色豹皮狀泥質灰巖夾頁巖和白云質條帶灰巖震旦系上統燈影組Zbdn不詳上部:黃灰—灰白色硅質條帶白云巖和燧石層下部:灰黑色厚層狀細晶矽化白云巖第二節區域構造區域構造為襄—廣斷裂帶上區域性逆沖推覆構造的一部分,由一系列堆垛的巖片及產式逆沖(掩)斷層組成次級推覆體—飛來峰構造,常以老巖層疊覆于新巖層之上出現。第三節區域礦產氧化鐵紅、煤、鎵、鐵、石英砂等20余種,已被開發利用的有12種。第三章礦區地質第一節地層礦區大地構造位置屬于揚子準地臺、大巴山臺褶帶中大洪山斷折束的西北角。礦區出露地層有寒武系天河板組(∈1t)、石龍洞組(∈1sh)及第四系(Q4)。1、天河板組(∈1t)頂部:黃綠—淺黃色頁巖,含鐵質結核中部:灰黑色中厚層似文象條帶狀白云質灰巖。下部:豹皮狀泥質灰巖夾粉砂質頁巖及鮞狀豆狀、腎狀灰巖。厚>80m。2、石龍洞組(∈1sh),灰黑色中厚層—巨厚層細粒白云質灰巖灰巖含少量硅質結核。厚>50m。3、第四系(Q4)出露于礦區北西側及溝谷一帶,主要由褐紅―棕黃色粘土,亞粘土和含礫粘土等組成。為沖洪積相堆積物。第二節構造礦區范圍內巖層呈單斜構造,無較大的斷裂構造,構造簡單,但礦體節理裂隙較發育。一、褶皺礦區總體呈一單斜構造,地層走向近東西向,傾向北,傾角25—35°。二、斷層區內未見明顯斷裂構造。三、巖漿巖工作區內未見巖漿巖出露。第四章礦體地質第一節礦體特征一、含礦巖系的地質特征本區含礦巖系為寒武系天河板組及寒武系石龍洞組。寒武系下統天河板組(∈1t):頂部:黃綠—淺黃色頁巖,含鐵質結核;中部:灰黑色中厚層似文象條帶狀白云質灰巖;下部:豹皮狀泥質灰巖夾粉砂質頁巖及鮞狀豆狀、腎狀灰巖。寒武系下統石龍洞組(∈1sh):灰黑色中厚層—巨厚層細粒白云質灰巖含少量硅質結核。二、礦體特征礦體產于寒武系下統天河板組豹皮狀泥質灰巖內,礦體走向東西,傾向北,呈帶狀分布。裸露地表。礦體在礦權范圍內出露長260m,寬150m(厚11m)。礦體受地層地形所限,呈板狀體向北傾斜,傾角25—35°,平均30°。礦體沿剖面分為東西兩塊段,西塊段為楔狀體,平距150m;東塊段為楔狀體,平距120m。第二節礦石質量1、礦石成分礦石呈灰白色、微晶、粉晶結構,層狀及條帶狀構造,層理發育,風化后呈灰白色。主要礦石礦物成分為白云石、含少量方解石、石英、鐵質等。2、礦石結構構造特征石灰石礦石為灰、灰白色,塊狀構造,花紋狀構造;隱晶質結構、微粒結構、碎屑結構。3、礦石物性特征破壞荷載188-200.5KN,抗壓強度75.2-80.2MPa,平均抗壓強度77.6-MPa,(試樣截面積為2500mm2)。第三節礦石類型和品級一、礦石自然類型根據石灰石礦的結構構造特征,將礦石分為塊狀石灰石和花紋狀石灰石礦石兩種自然類型。二、礦石工業品級的劃分區內礦石為寒武系下統天河板組豹皮狀泥質灰巖,其它質量均較好,是建筑用優質石料,其質量品級達建材行業Ⅱ級品標準。第四節礦體圍巖和夾石礦區內礦體無夾石,僅上部有少量的第四系殘、坡積粘土、砂礫。第五節礦石加工技術性能本區石灰石礦結構、構造均較簡單,普氏硬度系數f=8-12,抗壓強度77.6Mpa。根據鄰區資料顯示,各有益有害組分均符合建筑石料工業指標要求,據業主介紹,礦區石灰石礦,可用炸藥爆破、機械破碎,經粗加工送往使用單位,經試用合格,可作為建筑石料。第五章開采技術條件第一節水文地質一、水文地質概況1、地形地貌工作區為低山丘陵地形。一般標高在100—220m之間,高差120m。坡角15—20°。區內北東角有一小型水庫。2、氣象水文礦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歷年平均氣溫15.7℃,最高氣溫在7—8月份,平均為26.36℃,最高為42.3℃,最低氣溫在1—2月份,平均為2.9℃,最低為-16.1℃,年平均降雨量913.6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月平均陰雨日為16.5天。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30天。二、巖層含水特征1、第四系為孔隙含水層。因其厚度小,第四系含水層水量小。2、礦體及底板為泥質條帶灰巖,巖石中節理、裂隙發育,溶蝕現象普遍,溶孔、溶槽較發育,為強——中等巖溶裂隙水類型。三、巖溶發育特征礦區內巖溶較發育。地表巖溶形態以溶孔、溶槽、溶溝發育為主,多分布在山脊,陡坡處。地下因無深部工程控制,巖溶發育情況不明。從采坑來看,下部未見大的溶孔、溶洞。四、地下水與地表水動態特征礦區內未見泉水出露,區內地下水與地表水嚴格受大氣降水制約。若久晴天氣,地表水體如小河溝即斷流。地下水以潛流方式,自南、西、北方向向東部地勢低凹部位排泄。五、礦區水文地質類型礦區采場充水地層主要為礦層本身,為強——中等巖溶裂隙水巖性,并受大氣降水和微量地表水的滲漏水的嚴格控制。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為簡單的巖溶充水礦床。第二節工程地質一、工程地質特征礦層石灰巖致密堅硬、性脆,力學強度高,抗風化能力強,地表風化成顆粒狀,節理裂隙發育;巖溶較發育,溶溝、溶孔較多,溶洞未見。區內地表大面積白云巖裸露,可露天開采,廢石較少。由于節理裂隙發育,當向深部開采時,易形成塌方或邊坡不穩定。二、礦區工程地質基本評價礦區內石灰石礦節理裂隙發育,其力學性質由堅硬巖類變為較堅硬巖類。綜上所述,礦礦區工程地質條件為中等的層狀礦床。第三節環境地質根據國家地震局1990年出版的1:400萬《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湖北省建設廳鄂建[92]283號文“關于確定我省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以上縣、市的通知”,本區地震烈度為Ⅵ度。歷史上未發生規模較大的破壞性地震。礦床為厚層狀石灰石礦,礦層上第四系殘坡物甚薄,一般不會產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但由于礦層中節理裂隙發育,若采礦方法不正確、不規范,易產生巖體崩塌,影響生產工人人身安全及小河流正常排水和道路暢通。礦區內礦層及圍巖均不含有毒有害化學成分,無放射性異常,采礦不會造成對環境和水體的污染。屬環境地質條件簡單礦床。第四節結論綜上所述,礦體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水工環地質條件簡單。根據規范,開采技術條件屬于簡單位類型。本礦區露天開采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對邊坡的維護及對環境的保護。在廢石利用和堆放、粉塵的處理、保護植被、土地復墾等方面,采取必要的綜合治理措施,防范于未然。第六章核實地質工作及質量評述一、1:2000地質圖修測以1:2000地形圖為底圖,在范圍內加密巖性控制點、產狀點測量,手持GPS定位,野外記錄、點位上圖均按有關規范進行。填圖修測面積0.35km2。二、1:1000剖面修測根據有關規范要求,分別布設A、B、C、D四條剖面線,野外巖性、地形定點為手持GPS定位、記錄、作圖按有關規范要求進行。三、綜合整理及報告編寫野外調查工作結束后,對各種資料進行了及時整理和檢查,確認資料齊全真實無誤后,立即進行成果編制。在編制完成礦區綜合地質圖、勘查線剖面圖、資源儲量計算圖等圖件的基礎上,編寫核實報告。綜合整理嚴格按《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DZ/T0079—93)要求執行。所提交報告章節齊全、內容豐富。四、勘查工作的可靠程度本次核查工作按照建筑用石料礦相關規范要求開展地質工作。剖面控制間距80m左右,因本礦山開采深度為40m左右,歷年來開采采空區能充分地反映礦石特征,全面地收集各類地質資料,礦區礦石全部裸露地表,故而本次核實工作的剖面控制與采坑工程相結合,其地質成果的可靠程度較高。通過本次核實工作,進一步提高了對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地質特征的了解和資源/儲量估算的可信程度。核實工作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基本合理,在總體上達到了本次核實的預期目的。第七章資源儲量估算第一節資源儲量估算范圍、對象一、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本次核實工作資源儲量估算范圍由4個拐點坐標圈定(見附圖1),拐點坐標(1980西安坐標系)如下:表5本次核實范圍點號X(北坐標)Y(東坐標)13527167.86937630426.42823527167.87137630786.43133526917.86837630786.43243526917.86737630426.429高程190-120m,面積約為0.09km2。二、資源儲量估算對象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石灰石礦體第二節資源儲量估算工業指標本區石灰巖礦主要作普通建筑石料用,本次核實沿用《普查地質報告》中的工業指標:1、物理性能指標巖石抗壓強度≥30Mpa2、開采技術指標礦層最小可采厚度:≥4m夾石最小剔除厚度:≥2m剝采比:≤0.5∶1(m3/m3)采場最終邊坡角:≤60°第三節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選擇及其依據本礦床礦體呈層狀產出,礦體范圍內的斷裂構造不發育,礦體傾角較小,平均30°。礦體沿剖面分為東西兩塊段Ⅰ-1、Ⅰ-2,兩塊段均視為楔狀體。選擇地質塊段法的幾何法估算楔資源量。計算公式如下:楔狀體V=S×L/2式中:Q-塊段礦石量(噸)-礦石平均體重(t/m3)V-礦體體積(m3)S-垂直剖面面積(m2)L-塊段長度(m)兩塊段按照開采標高分為證內證外四個塊段,證外塊段的資源量用總量減去證內塊段資源量得來。第四節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確定1、投影面積(S)首先在剖面圖上圈定礦體資源量估算邊界,然后用計算機成圖,并直接用計算機計算礦體投影面積。2、塊段長度(L)直接在平面圖上量取,取三次平均值。3、平均體重(d)沿用普查地質報告及歷次檢測采用值,2.40t/m3第五節礦體圈定原則沿用普查地質報告方法。1、抗壓強度是決定礦石質量的重要指標。參照其它地區的生產經驗、結合業主的具體要求綜合確定,以飽和抗壓強度≥30MPa的巖組作為礦體進行圈定,飽和抗壓強度<30MPa的巖組作為夾石進行圈定。2、礦體深部界線以+120m高程為界,以上作為礦體。120m-150m為證外;150m-190m為證內。3、邊部界線以礦權范圍為界。4、剖面內邊坡角的處理:根據規范及參考有關規定,開采最終邊坡角≤60°。第六節采空區邊界圈定基本末采,不圈定采空區。第七節塊段劃分方法沿用普查地質報告中劃分原則,即按“同一剖面兩邊分屬不同塊段,”的原則,將礦體進行塊段劃分,并按此原則將礦體劃為Ⅰ-1、Ⅰ-2兩個大塊段。按歸屬分為證內證外4個子塊段編號為Ⅰ-1(內)、Ⅰ-1(外)、Ⅰ-2(內)、Ⅰ-2(外)。本次核實以普查地質報告為基準,基本保留其資源儲量估算圖上的塊段(其子塊段也是本次工作的塊段)。若該塊段不被分割,則保留該塊段編號、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等。第八節資源儲量類型確定條件區內礦體穩定,礦體內部結構、構造簡單,地表有少量露天采坑控制,根據《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7766-1999),結合本礦山的采礦實際情況,將估算的保有資源儲量確定為333類。其主要依據為:333:勘查工作程度只達到普查階段,大致查明了礦體的形態,能大致地確定礦體的連續性,地表有少量工程控制,深部無工程控制,礦體的延伸是推斷的。大致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征和礦石質量,大致了解了開采技術條件;通過概略研究,礦床的開采只具有內蘊經濟意義。第九節資源儲量估算結果一、資源儲量估算結果1、經估算,截止2016年5月底累計查明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333資源量2686.61千噸2。表6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資源量估算結果表礦體塊段編號資源量類型礦體斷面面積(m2)斷面間距(m)塊段體積(m3)礦石體重(t/m3)礦石量(千噸)備注歸屬Ⅰ-1(總)33382921506219002.41492.56Ⅰ-1(內)33333191001659502.4398.28證內Ⅰ-1(外)3331094.28證外Ⅰ-2(總)33382921204975202.41194.05Ⅰ-2(內)333331950829752.4199.14證內Ⅰ-2(外)333994.91證外合計3332686.61表7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塊段分割資源儲量估算分割統計表礦體號普查報告本次查明資源/儲量(千噸)備注塊段編號礦石量(千t)分割塊段編號資源儲量類型累計其中其中消耗增減保有增減ⅠⅠ-11936.8Ⅰ-1(內)333398.28398.28-118.54Ⅰ-1(外)3331094.281094.28-325.70原估算有誤Ⅰ-21660.3Ⅰ-2(內)333199.14199.14-77.76Ⅰ-2(外)333994.91994.91-388.49小計3597.1證內333597.42597.42-196.30證外3332089.192089.19-714.19合計3597.1證內證外3332686.612686.61-910.49表8截至2016年5月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資源儲量表資源儲量范圍礦體資源儲量類型本次核實查明資源儲量(千噸)備注礦區采礦權人累計消耗其中保有其中增減增減光禿山礦區占用襄陽恒安石料開采有限責任公司Ⅰ333597.42597.42-196.30與普查報告相比未占用規劃區3332089.192089.19-714.19證內證外合計Ⅰ3332686.612686.61-910.49第十節資源儲量變化情況評述一、資源儲量變化情況經本次核實工作,截止2016年5月底累計查明光禿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333資源量2686.61千噸,其中證內597.42千噸,證外2089.195千噸。與普查地質報告相比,本次核實范圍內資源量總量減少了910.49千噸。二、資源儲量變動的原因1、剖面投影面積有誤普查報告中投影面積為6880m2,本次核實投影面積為8292m2。2、塊段間距計算有誤:普查報告東塊段間距110m,本次核實間距120m。3、普查報告計算有誤。4、本次核實最低開采標高證內為150m。上述各種原因綜合造成,本次核實資源量總量減少了910.49千噸。第八章礦床開發可行性評價第一節礦山建設條件及資源形勢本次共查明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保有資源量269萬噸,外圍尚有可進一步拓展的遠景資源區,資源可持繼性強。礦區有簡易公路向北距寺沙公路3km,交通便利。農用電網經過礦區,用電條件優越,當地勞動力資源充足??芍V山建設外部條件較好。主礦產石灰石礦,其質量符合符合建筑石料用石灰石礦的一般工業要求。在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高速公路、住宅建筑市場方興未艾,市場潛力大。正在籌建中的高速鐵路從礦區附近經過,為礦山提供了重要的市場需求。礦體埋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