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匯編:生物進化的歷程_第1頁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匯編:生物進化的歷程_第2頁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匯編:生物進化的歷程_第3頁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匯編:生物進化的歷程_第4頁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匯編:生物進化的歷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匯編

生物進化的歷程

一、單選題

1.(2021?北京順義?八年級期末)“請不要在孕婦身旁吸煙”,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會通過孕婦影響胎兒。孕婦和胎兒

之間聯系的“紐帶''是()

A.卵巢B.胎盤C.子宮D.輸卵管

2.(2021?北京平谷?八年級期末)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B.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

C.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了生物的進化

D.哺乳類是由古代鳥類進化來的

3.(2020?北京豐臺?八年級期末)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是()

A.生物化石B.胚胎發育C.解剖結構D.形態結構

4.(2020?北京通州?八年級期末)在下列分類等級中,不同生物之間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屬B.科C.綱D.界

5.(2020?北京房山?八年級期末)如圖表示脊椎動物進化的大致過程,圖中①、②和③依次代表()

A.鳥類、爬行類、兩棲類B.爬行類、兩棲類、鳥類

C.兩棲類、爬行類、鳥類D.鳥類、兩棲類、爬行類

6.(2020?北京朝陽?八年級期末)下列關于化石的敘述,正確的是()

A.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

C.在越古老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D.在越淺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7.(2019?北京朝陽?八年級期末)化石記錄顯示,在越古老的底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是()

A.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復雜、越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簡單、越低等,陸生的越多

D.越復雜、越高等,陸生的越多

8.(2019?北京平谷?八年級期末)如圖所示,某一化石采集隊,在甲、乙、丙三個不同地層內挖掘到許多化石。這

些地層中的化石按從簡單到復雜排列的應該是()

1/19

B.丙、乙、甲

C.甲、乙、丙D.乙、甲、丙

9.(2020?北京延慶?八年級期末)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園區內,除了有距今1億4000萬至1億5000萬年前的

硅化木(又名“木化石”)群外,又發現了同一地質年代的恐龍足跡化石。下列關于化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

B.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遺跡

C.通過對不同地質年代化石的研究,可推斷出生物進化的趨勢

D.和鳥類的化石相比,恐龍的化石出現在較晚的地層中

10.(2020?北京朝陽?八年級期末)原始生命起源于()

A.原始陸地B.原始大氣C.原始海洋D.土壤

11.(2021?北京門頭溝?八年級期末)化石被認定是生物進化最可靠的證據,主要的原因是()

A.各類生物的化石在地層里的出現有一定的順序

B.化石是古生物學研究的對象

C.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

D.化石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形成的

12.(2021?北京門頭溝?八年級期末)從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來看,地球上現存物種中最高等的動物是()

A.節肢動物B.爬行動物C.兩棲動物D.哺乳動物

13.(2021?北京昌平?八年級期末)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生物體的結構由簡單到復雜。下圖是不同動物肺的結構,

請判斷它們進化的順序最可能是()

①②③

A.①――>③B.②——C.③—>①—D.③—>②―

14.(2020?北京房山?八年級期末)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總趨勢的敘述,不合理的是()

A.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B.從體型小的生物到體型大的生物

C.從結構簡單的生物到結構復雜的生物D.從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15.(2020?北京密云?八年級期末)下列①-④是動物的心臟結構示意圖,下列對其描述正確的是()

B.②可以表示是爬行類的心臟

2/19

C.③可以表示是鳥類的心臟D.④可以表示哺乳類的心臟

16.(2020?北京密云?八年級期末)從生物進化的歷程看,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

17.(2020?北京房山?八年級期末)根據始祖鳥的化石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古代爬行類進化成古代鳥類

B.古代鳥類進化成古代爬行類

C.古代哺乳類起源于古代爬行類

D.古代鳥類和古代哺乳類有親緣關系

18.(2020?北京門頭溝?八年級期末)下列動物的類群中,從簡單到復雜的排列順序是()

①魚類②爬行類③哺乳類④兩棲類⑤鳥類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⑤③C.①②④③⑤D.④①②⑤③

19.(2020?北京門頭溝?八年級期末)科學家把控制合成人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內,并利用大腸桿菌大量生

產人胰島素。這種現代生物技術屬于()

A.轉基因技術B.組織培養C.發酵技術D.克隆技術

20.(2020?北京房山?八年級期末)在生物的進化樹中,最高等的植物是()

A.藻類植物B.苔辭植物C.蕨類植物D.被子植物

21.(2020?北京延慶?八年級期末)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可能是()

A.兩棲類B.魚類

C.爬行類D.鳥類

22.(2019?北京房山?八年級期末)據科學檢測發現,黑猩猩與人類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大于96%。這說明()

A.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B.人類和黑猩猩有較近的親緣關系

C.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人類是由黑猩猩進化而來

23.(2019?北京平谷?八年級期末)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觀點錯誤的是()

A.古代魚類是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古代兩棲動物是脊椎動物從水生到陸生的過渡類型

3/19

B.爬行動物體表有鱗片或甲,用肺呼吸,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C.哺乳動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比鳥類晚

D.環境因素和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

24.(2019?北京通州?八年級期末)已知在古老的地層中出現物種A的化石,在晚近的地層中出現物種B的化石,

經過比較,得出以下觀點。請你選擇下面哪些觀點是合理的()

①物種A比物種B出現的早;

②物種A可能比物種B結構簡單:

③物種A一定是從物種B進化而來;

④物種A是陸生的,物種B是水生的。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25.(2019?北京昌平?八年級期末)圖所示的進化樹,簡要表示了幾種生物類群之間的關系。從進化樹我們可以推

測()

A.在地層中出現最早的生物是e

B.b類生物一定比d類生物高等

C.a類群生物體結構比f類群復雜

D.與f相比,c更可能是水生生物

26.(2019?北京懷柔?八年級期末)生物進化的大致趨勢是()

A.簡單t復雜低等t高等水生T陸生

B.無脊椎動物一脊椎動物

C.無機物->有機物一原始生命

D.古老的脊椎動物一現代的脊椎動物

27.(2019?北京房山?八年級期末)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惟一證據

B.“始祖鳥”化石是爬行類進化成鳥類的典型證據

C.科學家發現,越簡單、越低等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新近的地層里

D.生物進化遵循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規律

二、綜合題

28.(2021?北京延慶?八年級期末)如圖是動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進化樹)的一部分,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4/19

(1)①為動物,大多數①成體用呼吸,皮膚有輔助呼吸功能。

(2)④植物一般比⑤植物高大,原因是④植物()

A.有莖、葉和假根

B.有根、莖、葉及輸導組織

C.受精作用不受水的限制

D.靠種子繁殖

(3)《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記載,我國的裸子植物約240種,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

為“裸子植物的故鄉”?銀杏屬于裸子植物的原因是。

(4)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通過對我國發現的鄭氏始孔鳥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斷鳥

類可能是由古代的進化來的。

(5)從進化樹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生活環境由水生到陸生,結構由,分類地位由低等到高等的

規律,不斷進化和發展的。

三、資料分析題

29.(2021?北京昌平?八年級期末)科普閱讀理解

野生雙峰駝俗稱野駱駝,2006年8月數據顯示僅存800余峰,已經處于絕跡的邊緣。野駱駝目前只分布在我國和蒙

古國境內戈壁荒漠地帶極狹小的4個“孤島”片塊地區,自衛能力僅靠躲避、遠離侵擾。

野生雙峰駝身體有很多適應荒漠環境的特征:雙行的眼睫毛和耳內毛抵抗沙塵;而縫隙狀的鼻孔在發生沙塵暴時能

夠關閉;背上有兩個駝峰,駝峰貯藏脂肪,在食物匱乏的時候,脂肪代謝分解后會產生大量的能量和水,用于正常

的生命活動和維持體溫恒定,使它們能夠在不吃不喝的條件下生存十數日。

科學家們通過對世界各地發現的駱駝科生物化石的研究,已經證明:駱駝的最早祖先是一種“柔蹄類”動物,出現于

4600萬年前的北美洲。這種“柔蹄類”動物只有山羊大小,也沒有駝峰。到了1600萬年前,一些“柔蹄類”動物開始

向美洲駝族和駱駝族分化,在北美洲的地層中,人們發現了許多它們的化石。

在300萬年前,美洲駝族的祖先向南遷徙來到南美洲,演化出現今南美洲的駱馬(Vicugnavicugna)、原駝(Lama

guanicoe)、小羊駝{Lamapacos)和大羊駝(.Lamaglama)。

在750萬到600萬年前,駱駝族的祖先則向北遷徙,生活于北美洲北極附近的寒冷地區。在440萬年前,它們又通

過當時連接到一起的白令海峽來到亞歐大陸,分成兩路遷徙:為了減少與本土動物的競爭,它們選擇了食物匱乏的

5/19

荒漠地區生活:進入亞洲比較寒冷的荒漠地區的,進化為現代的雙峰駝。另一部分進入非洲和中東比較炎熱的荒漠

地區的,進化為現代的單峰駝。

還有一部分駱駝祖先仍然留在北美洲生活。隨著第四次冰期的結束,地球氣候發生了劇烈變化,導致了它們的棲息

環境改變,這對于仍留在北美洲生活的駱駝祖先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大約1.5萬年前,“智人”從亞洲進入北美洲,

當時北美洲的駱駝祖先數量己經不多,但是它還是成為了“智人”捕獵的目標。1.3萬年前,北美洲駱駝的祖先消失

了。

(1)在分類上,野駱駝屬于類(綱)動物。野駱駝身體有很多適應荒漠環境的特征,其中適應沙塵天氣的

身體特征有:(多選)。

a.雙行眼睫毛b.耳朵里有毛c.鼻孔能關閉d.有駝峰

(2)大多數古生物學家認為,現代駱駝起源于北美洲。支持此觀點的最直接證據是。

(3)根據文中所示拉丁學名判斷,現今生活在南美洲的4種駱駝科動物,其中與小羊駝親緣關系最遠的是。

與單峰駝相比,雙峰駝更適應寒冷荒漠環境,從駝峰功能方面分析,原因可能是一?

(4)根據北美洲駱駝祖先滅絕可能原因的啟示,請提出當今保護野生雙峰駝的合理化建議:o

30.(2020?北京房山?八年級期末)生活在遠古時期的生物們,會在地層的書頁中留下自己的種種痕跡,形成各種

化石,讓今天的人們得以翻閱解讀它們的生前事。它們有的留下自己的遺體,形成實體化石;有的留下腳印、糞便

等等痕跡或遺物,形成遺跡化石;有的遺跡比較特別,它們是生物臨死前留下的痕跡,類似古生物的“遺書”——這

些痕跡被稱為臨終遺跡。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者們,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

地區發現了一批5億年前生物留下的珍貴化石。他們不僅發現了“遺書”,還找到了安息在旁的“遺書主人”——夷陵

蟲。光有遺跡化石還不能夠獲取足夠的信息,最好是有實體化石出現,甚至是二者同時出現才能更好地還原出生物

原有的相貌和生活習性。這次的發現中,共有35枚動物實體化石和15塊遺跡化石,其中還包括了臨終遺跡化石。

豐富的遺跡化石,加上完好精美、結構復雜的實體化石,為遺跡主人身份的確認和形貌的觀察提供了絕佳契機。科

學家們根據發現地點將其命名為“夷陵蟲”,它是一個以前從未被發現的新的屬種,也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生活

在寒武紀之前的唯一一種身體分節、具有運動能力并可以形成連續的遺跡的兩側對稱動物。5.5億年前兩側對稱動

物的遺跡化石和實體化石的同時出現,將對稱分節動物出現的時間提前了至少一千萬年(下圖為夷陵蟲化石形貌復

原圖)。請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就

■舞

6/19

(1)研究者們之所以能還原“夷陵蟲'’原有的相貌和生活習性,是因為既有化石,又有--------化石。

(2)“夷陵蟲"與下圖中②相似的特征有:、、兩側對稱,因此有可能屬于門動物。其體腔有可

能是(填“真體腔''或"假體腔。

(3)在寒武紀的地層中(填“有''或''沒有")可能發現⑥的化石。這是因為地層形成的時間越早,其中的生物結

構越?

7/19

參考答案

1.B

【詳解】

試題分析: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里融合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發育成胚泡的過程中,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

自卵細胞的卵黃,胚泡進入子宮植入子宮內膜后,胚泡中的細胞繼續分裂和分化,逐漸發育成胚胎,胎兒通過胎盤、

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因

此煙中的有害物質會通過胎盤、臍帶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健康,故選B。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2.D

【分析】

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各種不同的證據的發現,人們對生命起源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

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根據生物進化的趨勢和生物進化歷程分析作答。

【詳解】

A.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A正確。

B.在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證據,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

較多。越晚近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較多,因此證明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

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B正確。

C.自然界中生物進化的原因有兩方面:內因是遺傳變異,外因是自然選擇。C正確。

D.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原始魚類一原始兩棲類一原始爬行類-原始鳥類、哺乳類。原始鳥類和哺乳類是原始的

爬行類進化而來的,D錯誤。

故選D。

【點睛】

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是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要重點掌握。

3.A

【分析】

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化石證據、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胚胎學上的證據等。

(1)化石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莖的化石,動物的牙齒、骨骼、貝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則是生

物體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樹葉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糞便等)或生活痕跡

(如動物的腳印、爬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

(2)比較解剖學是對各類脊椎動物的器官和系統進行解剖和比較研究的科學,比較解剖學為生物進化論提供的最

重要的證據是同源器官。

(3)胚胎學是研究動植物的胚胎形成和發育過程的科學,也為生物進化論提供了很重要的證據,如脊椎動物和人

的胚胎早期都有鮑裂和尾,說明了脊椎動物和人是從某些古代的低等動物進化來的。

【詳解】

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證據,因為化石是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直接說明了古

生物的結構或生活習性。因此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是化石證據。胚胎學上的證據(如鯉裂)只是說明了古代脊椎動

8/19

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比較解剖學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證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這些

證據(包括分類學、遺傳學上的證據)的證明面都比較窄。所以能證明生物的進化的最直接證據是化石。

故選:Ao

【點睛】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知道化石的形成。

4.A

【分析】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的等級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

切的,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

【詳解】

分類等級中,屬、科、綱和界四個等級,界是最大,屬最小,等級越大,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共同特征越少,等

級越小,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少,共同特征越多。所以不同生物之間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屬。答案選擇A。

【點睛】

解決此題的關鍵掌握生物分類的等級和特征。

5.C

【分析】

無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單細胞動物一腔腸動物一扁形動物一線形動物一環節動物—軟體動物一節肢動物。脊椎動

物的進化歷程:魚類一兩棲類一爬行類一鳥類、哺乳類。

【詳解】

生物進化系統樹如圖:

被f植物

節肢動物

裁類植物

環節動物

取形動物腔腸動物

藻類植物

小細胞動物

j即:蛤生命j

由圖可知,題干中的:①兩棲類、②爬行類、③鳥類。

故選Co

9/19

【點睛】

理解掌握生物進化的歷程以及生物進化樹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6.B

【分析】

試題分析: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證據,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

種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據此解答。

【詳解】

A、根據化石形成的原因,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糞便等)或生活痕跡(如動物的腳印、爬跡等),由

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A錯誤。

B、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進化的最主要、最可靠的證據,B正確。C、越古老的地層,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

低等,C錯誤。D、越晚近的地層分較淺,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較多,D錯誤。故選B

【點睛】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知道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

7.A

【詳解】

在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的越多,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

雜、越高等,陸生的越多。

8.A

【分析】

化石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莖的化石,動物的牙齒、骨骼、貝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則是生物體的

印痕所形成的,如樹葉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糞便等)或生活痕跡(如動物

的腳印、爬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

【詳解】

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是人們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

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

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

圖中,丙所處的地層最古老,乙所處的地層距今最近,甲位于二者之間,因此,這些地層中的化石按從簡單到復雜

排列的應該是丙、甲、乙。

故選A

【點睛】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化石的分布規律?;诘貙又械某霈F是有一定順序的,和生物的進化相一致即平行關

系。

9.D

【分析】

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在越古老

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層

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10/19

【詳解】

A.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化石是

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A正確。

B.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的遺體、遺物和生活遺跡,直接說明了古生物的結構或生活習性。因此化石是研究

生物進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證據,B正確。

C.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較,可推斷出生物進化的趨勢,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陸生,C正確。

D.恐龍是爬行類動物,而原始的鳥類是由原始的爬行類動物進化來的,所以鳥類的化石出現略晚,和鳥類的化石相

比,恐龍的化石出現在較早的地層中,D錯誤。

故選D。

【點睛】

此題考查了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注意掌握。

10.C

【分析】

關于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

【詳解】

化學起源學說認為:地球從形成到現在大約有46億年的歷史。早期的地球是熾熱的球體,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

氣體狀態,那時談不到生命的發生。后來隨著地球的慢慢冷卻,才逐漸為生命的發生提供了一定的條件,原始大氣

的主要成分是氨、氫、甲烷、水蒸氣。水是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當時由于大氣中沒有氧氣,因而高空中也沒有臭

氧層阻擋,不能吸收太陽輻射的紫外線,所以紫外線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線、天空放電、火山爆發所放出的

能量、宇宙間的宇宙射線,以及隕星穿過大氣層時所引起的沖擊波等這些能量作用下空氣中的無機物經過復雜的化

學變化轉化形成了一些有機小分子物質,后來隨著地球的慢慢冷卻,于是隨傾盆大雨從天而降,匯集入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經過上萬年后這些有機小分子長期累積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較復雜的有機大分子物質,如原始的

蛋白質、核酸等。這些物質并逐漸形成了與海水分離的原始界膜,構成了相對獨立的體系。一旦這些物質擁有了個

體增殖和新陳代謝也就意味產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誕生的搖籃。

故選C。

【點睛】

了解原始地球條件是學習生物起源的“化學進化論”的關鍵。

11.A

【詳解】

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是人們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

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筒單,分類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

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這種現象說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

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另外,科學家還發現在最古老的地層中是沒有化石的,說明地球上最

初是沒有生命的.

故選A

11/19

點睛:化石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莖的化石,動物的牙齒、骨骼、貝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則是生

物體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樹葉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糞便等)或生活痕跡

(如動物的腳印、爬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

12.D

【分析】

動物進化的歷程是:原始的單細胞動物一無脊椎動物一脊椎動物。而脊椎動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是:原始魚類一原始

兩棲類一原始爬行類一原始鳥類和哺乳類。從生物進化的過程看,地球上現存的動植物中最高等動物是哺乳動物。

【詳解】

如圖進化樹動物進化的歷程是:

節肢動物

軟體動物'

蕨類植物

環節動物O

扁形動物〃③

腔腸動物

單翱胞植物

院始生命藻類植物

原始的單細胞動物一無脊椎動物一脊椎動物。而脊椎動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是:原始魚類一原始兩棲類一原始爬行類

T原始鳥類和哺乳類。胎生、哺乳是哺乳動物主要的生殖發育特點,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類是目前動物

界最高等的類群。

故選D。

【點睛】

掌握生物進化的歷程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13.B

【分析】

生物進化的總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詳解】

生物進化的總趨勢由簡單到復雜,從圖示可以看出②是兩棲動物的肺,成囊狀,每個肺當中只有一個大的空腔,結

構最簡單;①是爬行動物的肺,每個肺中分為許多的“小室”;③是人的肺,基本單位是肺泡,大約由7億個肺泡組

成,結構最復雜,因此這3種動物進化的順序是②T①T③,B正確。

故選B。

12/19

【點睛】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生物進化的趨勢。

14.B

【分析】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如動物的腳印、爬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

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

(2)生物進化趨勢是: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詳解】

ACD.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從結構簡單的生物到結構復雜的生物、從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都是生物進化

趨勢,不符合題意。

B.高等的生物也有小型的如蜂鳥,因此從體型小的生物到體型大的生物不是生物進化的趨勢,符合題意。

【點睛】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15.D

【分析】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是魚類。經過極其漫長的時間后,某些魚類進化成為原始的兩棲類,某些兩棲類進化成

為原始的爬行類,某些爬行類又進化成為原始的鳥類和哺乳類。各類動物的結構逐漸變得復雜,生活環境逐漸由水

中轉移到陸地,最終完全適應了陸地生活。

【詳解】

A.圖中①心臟分為一心房一心室,為魚類的心臟,A錯誤。

B.圖中②臟分為兩心房一心室,為兩棲動物的心臟,B錯誤。

C.圖中③心臟分為兩心房一心室,心室內有不完全的隔膜,為爬行動物的心臟,C錯誤。

D.圖中④心臟分為兩心房兩心室,為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心臟,D正確。

故選:D。

【點睛】

掌握脊椎動物心臟的結構特點是解題的關鍵。

16.C

【分析】

(1)植物的進化歷程

苔彝植物

藻類植物裸子植物

藤類植物-種子植物

能生生活:-破子植物

潮濕環埴;

(生FA需要;陸生生泊

生活在水中有水環境)(生殖完仝離水的刎)

(2)植物根據生殖細胞的不同可分為酒子植物和種子植物。抱子植物用電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藻類植物、苔解植

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用種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苔

13/19

群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

裸子植物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

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詳解】

A.小麥屬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有發達的輸導組織,是高等的綠色植物,A不

符合題意。

B.鐵線蕨屬于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野生的蕨類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

野的陰濕環境中,用抱子繁殖后代,生殖發育受水環境的限制,在植物中比較低等,B不符合題意。

C.葫蘆群屬于苔解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沒有輸導組織,因此植株一般都很矮小。用抱子繁殖

后代,生殖發育受水環境的限制,在植物中比較低等,C符合題意。

D.油松屬于裸子植物,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有發達的輸導組織,用

種子繁殖后代,生殖發育不受水環境的限制,是高等的綠色植物,D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點睛】

在植物的類群中,只有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是最低等的植物。

17.A

【分析】

鳥類是由古代爬行動物的一支進化而來的。最早的鳥類化石,就是世界聞名的始祖鳥化石。

【詳解】

I860年,在德國巴伐利亞省的石灰巖層中,發現了第一個始祖鳥化石。始祖鳥的身體大小如烏鴉,它保留了爬行類

的許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齒,而不是形成現代鳥類那樣的角質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鳥又具有鳥

類的一些特征,如已經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態上也表現出一些鳥類特征或過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經與腕

骨愈合,總之,它的身體結構既和爬行動物有相似之處,又和鳥類有相同之處,根據以上特征,科學家認為始祖鳥

是由古代爬行類進化到鳥類的一個過渡類型。1986年我國科學家在遼寧發現的遼西鳥和孔子鳥等化石又進一步證明

了古代爬行類進化成了古代鳥類。

故選A?

【點睛】

考查了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的認識,基礎知識,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題。

18.B

【分析】

生物進化的歷程是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屬于

脊椎動物,它們的關系可結合進化樹來分析。

【詳解】

如圖是生物的進化樹圖:

14/19

可知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魚類一兩棲類一爬行類一鳥類和哺乳類。因此它們所屬類群從簡單到復雜的排列順序正

確的是①④②⑤③,B正確。

【點睛】

生物進化的歷程,是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是中考的重要考點,是基礎題,難度不大。

19.A

【詳解】

試題分析:A、轉基因技術是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與另一

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培育出轉基因生物,A正確:

B、組織培養指的是在無菌的情況下,將植物體內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組織,如莖尖、芽尖、形成層、根尖、胚芽和

莖的髓組織等從植物體上分離下來,放在適宜培養基上培養,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分化最后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

組織培養的繁殖速度很快,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因此屬于無性繁殖,B錯誤;

C、發酵技術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發酵技術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

過程,大規模的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C錯誤;

D、克隆技術本身的含義是無性繁殖,即由同一個祖先的細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純細胞系,該細胞系中每個細胞的

基因彼此相同,D錯誤;

故B、C、D錯誤,A正確,故選A。

考點: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20.D

【詳解】

藻類植物、苔碎植物、蕨類植物,這三類植物結構簡單,靠抱子繁殖,統稱為泡子植物;種子植物能夠產生種子,

依靠種子繁殖,種子比抱子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強。種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根、莖、葉都很

發達,里面都有輸導組織,所以裸子植物可以長得很高大,也能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生長;被子植物具有六大

器官: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其種子外有果皮包被,能夠保護種子和幫助種子傳播,所以被子植物是地球

上最高等的植物類群。

21.B

【詳解】

15/19

脊椎動物進化的歷程是:原始魚類動物-原始兩棲類動物一原始爬行類動物一(原始鳥類和原始哺乳類),可見在

脊椎動物中,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是古代的魚類.

故選B

22.B

【解析】

親緣關系越近,遺傳物質的相似程度越高,解答時可以從人類的起源、人類和黑猩猩的關系方面來切入。

【詳解】

A.黑猩猩與人類非同類生物,不能表明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A錯誤。

B.黑猩猩與人類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達到96%以上,表明人類和黑猩猩有較近的親緣關系,有共同的祖先,B正

確。

C.黑猩猩與人類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達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類和黑猩猩的較近的親緣關系,不能表明共同祖

先是森林古猿,C錯誤。

D.人類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經過漫長的年代進化而來的,人類不是由黑猩猩進化而來的,D錯誤。

故選Bo

【點睛】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提高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23.C

【分析】

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是人們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

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

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

也越多。

【詳解】

古代魚類是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進化成兩棲動物,兩棲動物是從水生到陸生的過渡類型,A正確;

爬行動物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用肺呼吸,體表有角質的鱗片或甲,適于陸地生活,B正確;

鳥類和哺乳動物來自于共同的祖先爬行動物,C錯誤;

環境因素和生物的遺傳變異導致了生物的進化,D正確。

【點睛】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知化石的分布規律。

24.A

【分析】

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但不是直接的證據,因為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

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

【詳解】

研究發現,不同的地層中埋藏著不同類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較淺地層中的化石與現代生物結構比較相似,埋藏于

較深地層中的化石與現代生物結構差別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層中發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

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層中發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化石越多。通過分析,物種A是古老

16/19

地層中的化石,物種B在晚近的地層中發現,說明物種A比物種B出現早,同時物種A可能比物種B結構簡單,

但物種A不一定是從物種B進化來的,物種A和B都可能是水生,也可能是陸生,也可能物種A是水生,而物種

B是陸生。故選A。

【點睛】

本題考查生物進化的規律和歷程。

25.C

【分析】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分析進化樹可以得出,f

是a、b、c、d、e五種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層中出現的最早。

【詳解】

進化樹表示幾種生物的進化過程示意圖,從圖中可以得出a、b、c、d五種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f是最早出現的生

物類群,A錯誤;圖中并不能說明b類生物比d類高等,b和d都是由f進化而來的,B錯誤:生物越低等,水生生

物越多,結構越復雜,因此a比f高等,結構復雜,C正確;由進化樹可知,f是最早出現的生物類群,a是由f進

化而來的,生物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從圖示不能判斷c類生物是否水生,D錯誤。

【點睛】

讀懂生物的進化樹是解題的關鍵。

26.A

【分析】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詳解】

科學家們發現,在最古老的地層中沒有化石,證明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沒有生命的。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

生物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較多。越晚近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較多,因此證明地

球形成的最初是沒有生命的,經歷了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的過程,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

高等,從水生到陸生。故選A。

【點睛】

本題主要考查生物的進化歷程。解題關鍵是正確理解生物進化的歷程和趨勢。

27.B

【分析】

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證據,除此,生物進化還有很多的間接證據,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

越復雜、越高等,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詳解】

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證據,除此,生物進化還有很多的間接證據,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

越復雜、越高等,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故選Bo

28.兩棲肺B種子外無果皮包被爬行類簡單到復雜

【分析】

本題考查植物進化的歷程的有關知識。本題結合植物的分類及植物進化的歷程中不同階段的生物的特點進行記憶。

17/19

【詳解】

(1)標號①代表的動物是兩棲類,其發育類型屬于變態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鯉呼吸,發育為變態發育,成

體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2)⑤代表的是苔解植物,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起固著作用,有莖葉的分化,體內無輸導組織,植株矮小,

如墻鮮、葫蘆萍等;④代表的是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能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養物

質供植株生長利用,因此一般比較高大。選項B符合題意。

(3)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結種子,但這兩類植物又有重要區別,其中最主要的區別是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

被著。銀杏的種子無果皮包被著,種子裸露,因此屬于裸子植物。

(4)鄭氏始孔子鳥的身體結構既和爬行動物有相似之處,又和鳥類有相同之處,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