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河流域文明“肥沃的新月”:從埃及起畫一條通過今日的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然后沿著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到達波斯灣的線,這整條線就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彎月。“美索不達米亞”: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經的區域。兩河流域的三個區域:最北部的區域包括現代伊拉克東北部的陶魯斯與扎格羅斯山麓;中間區域包括陶魯斯山麓以南、希特一一薩瑪臘一線以北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高原以及底格里斯河以東的平原;最南部的區域由兩河之間平坦的沖積平原構成,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搖籃和中心地區。<原因:(1)“地理氣候決定論”,地理氣候惡劣,河流泛濫時間不定,發展農業需要人工灌溉;(2)組織灌溉的過程中產生了城邦;(3)天然資源貧乏,促進了貿易的發展。>蘇美爾人首先掌握人工灌溉技術和興建灌溉系統。蘇美爾城邦群的出現標志著一種嶄新的文明樣式一一都市生活的出現。蘇美爾城邦國家:烏爾第一王朝蘇美爾人吉爾伽美什史詩《吉爾伽美什》阿卡德王國:阿卡德人接受了蘇美爾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采用其創造的楔形文字符號,并擴大了楔形文字的影響。烏爾第三王朝國王烏爾納木頒布的《烏爾納木法典》是迄今所知人類歷史上出現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古巴比倫王國:阿摩利人漢謨拉比當政期間,古巴比倫王國涵蓋從波斯灣至地中海的廣大區域,兩河流域實現空前統一。《漢謨拉比法典》是一系列發掘的發現中最著名的,由古巴比倫王國第六王漢謨拉比頒布,刻在黑色玄武巖上,為因果法。新巴比倫王國:迦勒底人空中花園<“巴比倫之囚”: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586年滅亡了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大王國,將猶大王連同數萬猶太上層人士和學者擄至巴比倫。>波斯人的征服標志著兩河流域文明的終結,兩河流域開始進入了由外族和另一種文明樣式統治的漫長歷史。居魯士大帝釋放猶太人。赫梯人學會并借用了楔形文字,并對馬拉戰車進行改進,變蘇美爾人的木制實心輪為輪輻式車輪。“楔形文字”:用蘆葦做成的帶有三角形筆尖的筆在泥版上刻畫出的符號,外形酷似楔子。兩河流域的宗教具有三個重要特征:(1)多神論;(2)擬人性;(3)泛神論。史詩《吉爾伽美什》全詩由7部分組成,共有3500余行,用楔形文字分別刻在12塊泥版上。古巴比倫發明了“十二進制”的計時法。到公元4世紀中葉,埃及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主要的基督教國家。公元639年,隨著伊斯蘭教的出現和阿拉伯人對埃及的征服,埃及逐漸成為伊斯蘭教文化圈的成員。希伯來文明希伯來文明是中東文明的集大成者。“希伯來”的含義:自河(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那邊過來的人。來到古迦南地的希伯來人在那里生活了三代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分別被視為三代人的族長)的時間,史稱“族長時期”。后因饑荒,希伯來人不得不寄居鄰近的古埃及,在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開始淪為奴隸。摩西帶領希伯來人逃離埃及,返回“應許之地”一一古迦南地。返回途中,希伯來人在西奈半島游蕩了近40年。其間,希伯來人的民族意識得到了加強,以一神思想為基礎的猶太教開始出現并得到了確立。“摩西十誡”:相傳摩西在西奈山上從上帝手中接受“十誡”法版。希伯來人離開埃及、返回上帝的“應許之地”一一古迦南地,其歷史也進入了一個有史可據的年代,史稱“士師時代”,一群被稱為士師的人在組成希伯來民族的12個支派中起著組織、領導和調解社會矛盾的作用。選出希伯來歷史上第一位國王一一掃羅,“士師制”過渡到了“君主制”。掃羅王的出現標志著希伯來民族統一的開端。大衛王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統一王國,被視為希伯來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所羅門王于公元前956年前后在耶路撒冷興建了猶太教的圣殿,史稱“第一圣殿時期”,耶路撒冷由此成為希伯來民族心目中的宗教中心,“圣城”的地位從此確立。所羅門王去世后,希伯來統一王國一分為二。由12個支派中的10個支派組成了北方王國,史稱“以色列王國”,定都撒馬利亞。(“丟失的10支派”)由其余的2支派(猶大支派和雅明支派)組成了南方王國,史稱“猶大王國”,仍以耶路撒冷為都。希臘化運動導致了對猶太人的傳統生活方式的沖擊和宗教信仰的迫害,使猶太人開展捍衛民族文化的斗爭,這場斗爭隨著安條克四世對猶太教的禁令和猶太民族的迫害而加劇,猶太民族于公元前165年舉行了史稱的“瑪喀比起義”,獲準在故土建立具有半獨立性質的哈斯蒙尼王朝。希伯來文明的核心是被稱為“猶太教”的部分,其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一神論(本質)、契約觀、末世論等。猶太教最重要的典籍是《圣經》,它由三部分組成:《托拉》(5卷)、《先知書》(8卷)、《圣錄》(11卷)。猶太教的律法數量眾多,其核心是“摩西十誡”,所表達的是“絕對法”思想。安息日是一周的第七天。猶太教認為安息日是圣日,一個休息的日子。其主要特征是“休息”,包括不從事任何勞作、不做生意、不購物、不生火、不旅行、不寫字等。其社會意義在于平等的觀念。猶太教認為大自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供人類食用,并根據《圣經》將動物分成“潔凈”和“不潔凈”的觀點。潔凈的動物主要是分蹄同時會反芻的走獸,如牛、羊、鹿等;大多數鳥類,如雞、鵝、火雞等;有鱗有鰭的魚類。而不潔凈的動物主要是分蹄不反芻的,如豬等;或反芻不分蹄的,如馬、兔等;無鱗無鰭的水產類,如帶魚、鱔、蝦、貝等;少數鷹類的飛禽,猛獸,爬行動物等。希臘文明普羅泰格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在克里特島誕生的文明史稱米諾斯文明,記錄和反映這一文明的是一種類似埃及象形文字,被稱為“線性文字A”的文字,米諾斯文明是一種海洋文明。由邁錫尼人創造的文明通常被視為青銅文化,其文字為“線性文字B”。邁錫尼文明崇尚武力,建造了阿加門農王城堡的獅子門,發生過著名的特洛伊戰爭。多利安人的不開化和落后使得希臘與東方的交往中斷了好幾個世紀,希臘歷史進入了黑暗時代。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500年是希臘歷史上的“古風時期”。隨著黑暗歷史的結束,貿易開始恢復,城市重新出現,最大的兩個城邦斯巴達和雅典的發展道路最具代表性和獨特性。斯巴達是個戰略要沖,閉塞保守和發展緩慢是其社會特征,以其嚴酷紀律、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雅典是希臘民主政治的典范。公元前11世紀雅典就廢黜了王政,代之以終身執行官。公元前8世紀后又取消了終身制,代之以10年一屆的執政期。公元前682年,又改為一年一屆,形成一種集體行使政治權力的政體。公元前594年,梭倫執政,推行政治改革,使雅典在通向民主制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到克里斯提尼改革,幾乎所有的國家機構都對全體公民開放,雅典的民主共和制得到最終的確立。公元前492年,“希波戰爭”爆發,對波斯帝國戰爭的勝利使希臘邁入其歷史的鼎盛時期——古典時期。希臘的主要城邦的經濟均進入繁榮時期。雅典的民主制在伯里克利時代發展到頂點,幾乎全部的公職人員都通過抽簽產生。以雅典為代表的希臘人的生活方式成為主流。雅典在實行對內民主的同時,對外實行的卻是海上霸權擴張政策。(對外擴張、海上霸權)海上霸權擴張直接導致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造成了公元前4世紀希臘城邦危機的出現,這時地處希臘東北邊陲的馬其頓在腓力王的領導下崛起,乘希臘城邦混亂之機,以武力介入希臘政治。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始于公元前334年,建立起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其勢力范圍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及埃及,幾乎囊括了當時人類的主要文明。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逝,內部爭權斗爭使帝國瓦解并一分為三(歐洲安提柯王國、埃及托勒密王國、西亞塞琉古王國),開始了三足鼎立局面,直至羅馬帝國開始。但這一時期希臘文化卻發揮著維系亞歷山大征服地區人民的作用,史稱“希臘化時期”。亞歷山大里亞城逐漸發展為希臘化時期一個最為著名的文化中心,其圖書館的藏書多達50萬冊,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圖書館。希臘人在公元前750年前后創造出新的文字,借用的是近東地區腓尼基文字的書寫字母。對腓尼基字母進行了改造,創新出了代表元音的字母,使文字更加精確、易讀。屬于印歐語系。成為歐洲所有文字字母系統之源。由《伊里亞特》和《奧德賽》組成的荷馬史詩是希臘文學的先聲。《伊里亞特》以歷史上出現過的特洛伊戰爭為背景,主要描寫主人公阿基琉斯的憤怒和息怒對戰爭的影響。《奧德賽》描述了木馬計的設計者奧德賽在特洛伊戰爭后海上十年流浪以及返鄉后與妻子團聚的故事。反映了希臘黑暗時代前的希臘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是希臘文化的象征與希臘精神和希臘民族的象征。古希臘文學的最高成就是戲劇,希臘戲劇包括喜劇和悲劇兩種。悲劇大多取材于神話和歷史上的人物,劇中多是半人半神的英雄,如: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歐里庇得斯。希臘喜劇主要取材于現實生活,早年的多為政治諷刺劇,如:阿里斯托芬《巴比倫人》《騎士》。古希臘宗教的“宗教性”較為脆弱,是希臘文明諸樣式中唯一沒有成為日后西方文明中具有影響力的信仰。希臘的宗教與神話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希臘神話的主要來源為:荷馬史詩,赫西奧德的《神譜》以及其他文獻作品。根據《神譜》居住在奧林匹亞山的12位主神被認為是世界的主宰:眾神之父宙斯(雷電之神),宙斯之妻赫拉(天空之神),海神波塞冬,智慧神雅典娜,太陽神阿波羅,月神阿蒂密斯,愛與美之神阿芙羅狄忒,戰神阿瑞斯,火神赫裴斯特,商旅神赫爾墨斯,農神狄墨特爾,灶神赫斯提亞。希臘人以自然界為對象,探討世界本原的研究被后人視為自然哲學。這一研究最早由生活在希臘的米利都城邦的學者開啟,故有“米利都學派”之稱。“米利都學派”對發生在他們周圍的自然現象感到興趣,其出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第一個假定整個宇宙是自然形成的。泰勒斯是開創“米利都學派”的第一人,提出了“萬物由水組成”的論斷。阿那克西曼德提出世界的本原是某種“不生不滅”的東西,他稱之為“無限”。阿那克西美尼認為物質之所以有不同形態是氣的收縮和擴散的結果。畢達哥拉斯提出代表萬物的本原不是物質的實體而是抽象的原則,并把這一原則解釋成“數”,一切由數組成。蘇格拉底一生最關心的問題是人的道德和善,關注的中心問題是如何完善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達到最完美的道德境界,以其哲學的思辨成就于世,所謂“蘇格拉底式的辨證法”是對其思辨思想的一種歸納。柏拉圖最著名的學說是理念論,它在政治學上的運用主要集中在代表作《理想國》中,認為理想的國家應有統治者(哲學家)、保衛者(軍人)、供養者(社會生產者)三個階層。亞里士多德不僅確立了說理的技巧,還確立了論證的規則,提出的演繹法推理和三段論形式的論證法都對后人產生了影響。希臘哲人在確立理性思想(哲學)的同時,也確立了西方的美學(即文藝批評,或文藝理論)。希羅多德的著名歷史著作《歷史》(即《希臘波斯戰爭史》)被認為是西方最早的一部真正的歷史著作,他本人因此被稱為“歷史之父”。在西方史學史上開創了以記敘體記載歷史的先河,其創立的以史事為中心的敘史方式成為后來西方傳統史學的正統體裁。(希羅多德的史書缺乏一個完整的體系,主要是由眾多傳說、故事拼合而成,故被稱為“謊言之父”。)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一部以翔實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記述重要歷史事件的歷史書籍,把歷史的真實放在第一位,以批判分析的態度對史料加以取舍,努力探尋歷史的發展規律,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他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史學家。(修昔底德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完整的計劃,把政治、經濟、社會因素有機聯系在一起,強調導致戰爭的復雜歷史原因。)希臘史學確立了以理性為基礎的歷史批判方法。古希臘科學在古風時期已達到成熟,米利都學派的智者同時也是最早的科學家。在天文學方面,亞利斯塔克在公元前3世紀就提出了日心說。在數學方面,歐幾里得創立了幾何學,著有《幾何原理》,阿基米德對圓周率的確定等把希臘數學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在醫學方面,希波克拉底被稱為“醫學之父”。羅馬文明意大利半島土地肥沃,加上溫和的氣候,充沛的雨水,農業一直是人們生計的主要方式,武裝保衛是最好的拒敵方式,尚武成為定居在這里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居住在中部拉丁姆平原、被稱作“拉丁人”的部落所創造的文化一一“拉丁文化”成了羅馬文化的同義詞。王政時期羅馬實行所謂“軍事民主”,由軍事首領勒克斯、元老院和公民大會共同治理。王權主要在行政、軍事、宗教和司法方面,而立法權由元老院和公民大會掌握。末期由第六王賽爾維烏斯進行的社會改革主要廢除以個人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古代社會制度,代而取之的是以地區劃分和財產差別為基礎的國家制度。公元前509年爆發的羅馬人起義推翻了王權統治。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共和國的政體是共和制,顯然基于分權的民主制原則之上。政體由三部分組成:掌管最高軍事和民事權的執政官,每屆執政官為兩名,任期為一年;具有議會性質權力的公民大會,由各階層人士組成;掌握國家最高權力和決策權的元老院,由貴族壟斷,卸任執政官和上層平民亦可進入。后來,平民地位有一定改善和提高,政府設立了保護民眾權利和利益的保民官。強大的羅馬軍隊是羅馬人鞏固政權和對外擴張的基礎。公元前一世紀前后,奴隸大起義(包括斯巴達領導的起義)造成的社會動蕩導致以爭奪統治權為主要目的的內戰爆發,著名將領有龐培和凱撒,最后屋大維平息了羅馬的權力之爭。公元前27年,羅馬進入帝國時期的開端,屋大維獲得了奧古斯都(意為“莊嚴、偉大、神圣”)的尊號。從屋大維至馬可?奧勒留統治時期(公元前27年一一公元180年)是羅馬帝國最和平的時期,整個帝國處于一種升平狀態,史稱“羅馬和平”。公元313年,秘密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丁頒布了《米蘭敕令》。公元476年,日耳曼雇傭軍將軍干脆廢黜羅馬末代皇帝,羅馬帝國滅亡。王政時期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羅馬共和國時期,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制定和頒布了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一一《十二銅表法》,以及后來的“公民法”。羅馬帝國時期,則頒布了“萬民法”。公元前一世紀,基督教最初出現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人故土一一巴勒斯坦。耶穌出生在巴勒斯坦一個普通的猶太人家庭,有關耶穌活動和思想的記載主要是后來編撰的《新約?福音書》。保羅曾對耶穌的“異端”行為和思想十分反感,參加過迫害耶穌追隨者的行動。后來他見到異象,確信是耶穌復活,故成為耶穌的追隨者。保羅在堅持猶太教一神信仰大的同時,大力主張對傳教方式進行改革。提出“因信稱義”的思想,主張廢除猶太教的割禮習俗和猶太教飲食法等律法束縛。奧古斯丁是羅馬帝國時期最重要的神學家。他通過把邏各斯哲學概念與《創世紀》思想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了神創論,還提出了原罪論、恩寵論、預定論、教會論,其神學思想成為早期經院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世紀1.11世紀末出現的十字軍運動是西歐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歐洲開始擺脫中世紀早期的社會停滯和封閉狀態。 十字軍運動的直接目的是將圣地一一基督教誕生地一一耶路撒冷從異教徒一一伊斯蘭教徒手中奪回。 十字軍東征運動的出現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1)耶路撒冷歸來的朝圣者的敘述和隱士彼得的鼓吹;(2)十字軍運動是4個世紀以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爭斗的繼續和最高峰;(3)歐洲在5世紀至11世紀之間,除了宗教生活的一大統外,未能建立起任何具有普遍性、為所有歐洲人接受的東西;(4)基督教的擴張精神。十字軍運動的一個最主要特征是它的廣泛性。 十字軍運動的影響:(1)打通了東西方之間自中世紀以來的長期隔絕封閉狀態;(2)向基督教世界展示了一個更為廣闊和多彩的世界;(3)開創了一種向外拓展和冒險的精神,這一精神正是歐洲人走出封閉,開拓進取所必須的;(4)使得歐洲了重新發現了亞洲;(5)對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君主權力的加強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6)以宗教信仰的名義和影響發動的十字軍運動,結果卻使社會朝著開始背離宗教思想的方向發展。中世紀在12世紀進入了被稱為“美麗的中世紀”的新時代。盛期的特征之一是城市復興步伐加快,特征之二是商業開始復興。中世紀盛期還是歐洲人流動的開始。以羅馬教廷為首的基督教教會作為基督教的有形機構主宰著中世紀的所有方面,是一種有著完善組織的機構。基督教教會的積極作用:(1西歐在中世紀逐步趨同發展,形成文化上的同一性,使政治上紛亂的歐洲有了一種無形的凝聚力;(2)在規范人的思想、倫理、道德方面,基督教思想是當時無可替代的權威;(3)有意無意地保留了古典文化;(4)有效地為社會提供一定服務。消極作用:從人文主義的思想出發,神權思想甚囂塵上,人性受到壓抑,思想受到禁錮,社會愚昧無知,停滯不前,文學藝術活動受到限制,特別是中世紀后期異端審判庭的存在和罪惡更是反映了教會的黑暗和愚昧的一面。長篇史詩《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彼特拉克的詩歌集《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談》。城市和商業發展迅速的意大利出現了最早的世俗大學一一薩勒諾大學和博洛尼亞大學。哥特式藝術是中世紀兩大創新藝術之一,由羅馬藝術演變而來。哥特式藝術風格在教堂建筑上表現得最為突出,其主要特征是有尖角的拱門,肋形拱頂和飛拱。喬托開創了用光線的明暗變化來表現人物的方法。銀行業的出現是中世紀的一種創造,歐洲最初的銀行是從借貸業和貨幣經濟發展起來的。拜占庭帝國存在的歷史意義:(1)在文化領域,拜占庭是古希臘文明的保存者,特別是在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蠻族消滅后,如果沒有拜占庭保存下來的大量古希臘著作,大多數古希臘哲學家連同他們的思想極有可能被歷史湮沒而不為世人所知;(2)在政治上,自7世紀到11世紀拜占庭帝國的存在起到了保護西方不受伊斯蘭擴張影響的屏障的作用;(3)在宗教上,拜占庭的存在使得基督教的一個主要教派一一東正教得以發展和留存;(4)在文化藝術上,拜占庭的文化藝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是中世紀歐洲文化藝術的最高形式。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包含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理性思想,關注的主要是人和人性,包括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的才能的展示。人文主義首先是在反對中世紀神的權威和對人以及人性的重新定義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人文主義者針對教會對人的輕視,大張旗鼓地宣揚人的尊貴和卓越之處,對人性、人的尊嚴、人的作用進行了廣泛的論述,提出了對人的美德和知識培養的問題。 有“人文主義奠基者”之稱的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是第一個對人作出高度贊揚的作家。個人主義是人文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內容,作為一種政治和社會哲學,強調的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私自利,而是高度重視個人自由和個人意志,廣泛強調自我支配和不受外來約束的個人。人文主義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提出了比較系統的世俗主義主張,通過對現世生活,而不是死后生活的強調,賦予人世間的生活以一種積極意義。在世俗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中世紀流行的禁欲主義遭到抨擊和遺棄。強調現世生活的充裕、嗎,美好是世俗主義的追求。世俗主義的出現還使得人們重新評估財富的價值。文藝復興時期在佛羅倫薩出現的第一位著名畫家是馬薩喬,代表作《三位一體》《逐出伊甸園》。繼承馬薩喬的是波提切利,代表作《春》《維納斯的誕生》。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的最偉大藝術家是達?芬奇,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代表作《創世紀》《亞當的創造》。拉斐爾代表作《雅典學派》《西斯廷圣母》。威尼斯畫派是意大利繪畫藝術領域的又一重要派別,代表人是提香,其代表作是《烏爾賓諾的維納斯》。地理大發現的原因:(1)經濟動機,東方擁有巨大財富;(2)中世紀的地理觀和各種有關海島神話的存在,形成了激勵歐洲人去探險和尋寶的獨特文化氛圍;(3)宗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動機,是地理大發現過程中的精神力量;(4)航海技術的發展和提高,造船技術的發展為遠洋航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有利條件。地理大發現的過程:(1)歐洲直通印度新航路的發現;(2)哥倫布航抵新大陸;(3)麥哲倫的環球航行;(4)荷蘭、俄國、英國、法國等的探險活動。地理大發現的影響:(1)世界整體化歷史的啟動;(2)歐洲商業中心的轉移,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3)“價格革命”;(4)開闊了人類的眼界,有利于科技進步,也敲響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喪鐘;(5)殖民征服與殖民地化開始。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最早出現在德國。 原因:(1)根本:德國經濟發展需要打破天主教控制的局面,自由發展資本主義;(2)主要:德國手羅馬天主教壓榨最重,各邦國與羅馬教廷的矛盾突出;(3)思想:人文主義思想的熏陶;(4)個人:馬丁?路德立志改革;(5)直接:1517,羅馬教廷兜售“贖罪券”。 開始標志:《九十五條論綱》的發表。核心:因信稱義,德文圣經,人人都是祭司。馬丁?路德主講保羅和奧古斯丁的神學思想,路德宗教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因信稱義”。路德的宗教改革之本意在于純潔教會,恢復原始基督教的教義,其做法之一是把《圣經》直接交到民眾手中。 德文《圣經》譯本的出版既實現了還宗教于民眾的目標,還找到了維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時練基礎作業】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單元《期末計算能力測試》(含答案)
- 中外合資企業合作協議書
- 授權代理合同框架協議
- 二手房屋買賣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信息披露的流程與標準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領域挑戰試題及答案
- 企業財務規劃的基本步驟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中短期與長期規劃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二單元西方民主政治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課題六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考前沖刺資料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集體備課
- 成人腦室外引流護理-中華護理學會團體 標準
- 24年追覓在線測評28題及答案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 第五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一)
- 診所備案申請表格(衛健委備案)
- 病媒生物防制PPT課件
- 雷達原理與系統(課堂PPT)
- 華創CCWE1500風機故障處理手冊范本
- 反激式變壓器設計軟件
-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8課《慈母情深》課文原文及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