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教師招聘考試內部模擬測試題庫含答案千萬qw_第1頁
2023年版教師招聘考試內部模擬測試題庫含答案千萬qw_第2頁
2023年版教師招聘考試內部模擬測試題庫含答案千萬qw_第3頁
2023年版教師招聘考試內部模擬測試題庫含答案千萬qw_第4頁
2023年版教師招聘考試內部模擬測試題庫含答案千萬qw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版教師招聘考試內部模擬測試題庫含答案1.三疊紀末期中央大西洋超級火成巖省噴發造成的火山冬天導致大量陸地生物滅絕,恐龍卻避過了這一災難,并于三疊紀末生物滅絕事件后迅速占據生態主位。恐龍為什么能在生物滅絕的天災中得以生存,并于災后蓬勃發展?晚三疊世至早侏羅世早期是地球歷史上典型的溫室時期,地球兩極不存在冰川,森林覆蓋到達潘吉亞大陸的南北兩極。研究人員在潘吉亞大陸的北極地區準噶爾盆地晚三疊世至早侏羅世湖沼相泥巖中發現了保存精美的恐龍腳印化石,據此認為早已適應極地寒冷的氣候是恐龍崛起的主要原因。下列哪項最可能是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的條件?A.晚三疊世至早侏羅世早期恐龍生活于極地地區B.大滅絕事件后恐龍體積迅速增加,地理分布范圍迅速擴張C.即使兩極無冰川的溫室地球時期,極地也存在季節性的結冰D.在大滅絕中幸存下來的大多是分布于中、高緯度地區的恐龍【答案】C【解析】論點:早已適應極地寒冷的氣候是恐龍崛起的主要原因。論據:研究人員在潘吉亞大陸的北極地區準噶爾盆地晚三疊世至早侏羅世湖沼相泥巖中發現了保存精美的恐龍腳印化石。A項:該項指出晚三疊世至早侏羅世早期確實有恐龍生活在極地地區,補充論據,可以加強,保留;B項:該項指出大滅絕事件后恐龍的體積及其分布地區的變化情況,而論點討論的是恐龍崛起與寒冷氣候之間的關系,話題不一致,無法加強,排除;C項:該項指出即使在兩極無冰川的溫室地球時期,極地也存在季節性的結冰,說明該時期北極地區的氣候也會出現季節性的寒冷,建立了“北極地區”和“寒冷氣候”之間的聯系,為搭橋項,可以加強,保留;D項:該項討論的是在大滅絕中幸存下來的恐龍的具體分布位置,而論點討論的是恐龍崛起與寒冷氣候之間的關系,這些幸存的恐龍當時所處的位置是否寒冷并不確定,為不明確項,無法加強,排除。對比A、C兩項,A項為補充論據,C項為搭橋,搭橋的力度大于補充論據,C項當選。故正確答案為C。2.甲、乙、丙三人對一塊花田里種植的花朵品種做了兩次猜測:甲:①“它是月季”;②“它不是玫瑰”。乙:①“它不是月季”;②“它是玫瑰”。丙:①“它不是月季”;②“它不是牡丹”。工作人員聽到后表示:“你們三人中,只有一個人兩次都猜對了,一個人猜對了一次,還有一個人完全猜錯了。”如果工作人員的說法是對的,則該花田里種植的是:A.玫瑰B.月季C.牡丹D.玫瑰、月季和牡丹之外的花種【答案】B【解析】題干條件:(1)甲:①它是月季,②它不是玫瑰;(2)乙:①它不是月季,②它是玫瑰;(3)丙:①它不是月季,②它不是牡丹;(4)三人中,只有一個人兩次都猜對了,一個人猜對了一次,還有一個人完全猜錯了。題干信息不明確,考慮采用代入法解題。A項:如果是玫瑰,則甲的兩句全錯,乙的兩句全對,丙的兩句全對,不符合條件(4),排除;B項:如果是月季,則甲的兩句全對,乙的兩句全錯,丙的兩句一對一錯,符合條件(4),當選;C項:如果是牡丹,則甲的兩句一對一錯,乙的兩句一對一錯,丙的兩句一對一錯,不符合條件(4),排除;D項:如果是玫瑰、月季和牡丹之外的花種,則:甲的兩句一對一錯,乙的兩句一對一錯,丙的兩句全對,不符合條件(4),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3.優秀的大學生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也必須具備優秀的人文素養和愛國情懷。因此,只重視專業知識教育的高校無法培育出優秀的大學生。以下選項的邏輯推理結構與題干最為相似的是:A.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揮作用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因此,脫離實際的教育是空洞的,更是毫無現實意義的B.制度設計和資金支持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缺一不可。因此,即使有著合理的制度設計,要建成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資金支持仍然不可或缺C.城市空間資源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其土地價值上,還體現在內部的人群、設施和建筑上。因此,不能僅靠提高城市土地價格來推升城市空間資源價值D.互聯網既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又為社會治理帶來了許多新難題。因此,片面強調互聯網帶來的經濟效益,忽視其帶來的社會問題并不可取【答案】C【解析】題干推理形式為:優秀的大學生→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且優秀的人文素養和愛國情懷,因此,只注重專業知識→-優秀的大學生。A項: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通過生活發揮作用,因此,脫離實際→空洞、毫無現實意義的教育,與題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B項: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制度設計且資金支持,因此,制度設計且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資金支持,與題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C項:城市空間資源的價值→土地價值且內部的人群、設施、建筑,因此,僅靠提高土地價格→-城市空間資源價值,與題干推理形式相同,當選;D項:互聯網→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且為社會治理帶來了許多新難題,因此,只強調經濟效益且忽視帶來的社會問題→不可取,與題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4.作為一種戶外運動,徒步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徒步者們大多喜歡走在美麗清新的城市近郊、鄉村荒野、風景名勝或國家公園中。為什么有些現代人喜歡徒步?這是他們熱愛自然、回歸自然的表現,徒步者希望通過回歸自然獲得內心的寧靜。以下哪項如果為真,不能質疑上述觀點?A.很多人希望通過徒步來鍛煉身體,增強活力,促進身體健康B.徒步者反對現代社會所推崇的“速度”價值,希望自己的生活“慢下來”C.徒步容易激發創造力,很早就被人作為潛心思考或科學發現的重要方式D.國家公園、帶薪休假、行走文學等要素的出現,讓現代人徒步成為可能【答案】D【解析】論點:現代人喜歡徒步是因為他們熱愛自然、回歸自然,徒步者希望通過回歸自然獲得內心的寧靜。A項:該項說的是很多人希望通過徒步來鍛煉身體,說明現代人喜歡徒步的原因是鍛煉身體,而不是回歸自然獲得內心的寧靜,削弱論點,排除;B項:該項說的是徒步者希望自己的生活“慢下來”,說明現代人喜歡徒步的原因是讓生活“慢下來”,而不是回歸自然獲得內心的寧靜,削弱論點,排除;C項:該項說的是徒步容易激發創造力且被人作為潛心思考或科學發現的重要方式,說明現代人喜歡徒步的原因是容易激發創造力,而不是回歸自然獲得內心的寧靜,削弱論點,排除;D項:該項說的是國家公園、帶薪休假和行走文學等為徒步提供了條件,而題干討論的是現代人喜歡徒步的原因,話題不一致,無法削弱,當選。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5.胼胝體是人類大腦的重要部分,是連接大腦左右半球的主要通道。研究表明,專業打擊樂演奏者的大腦中,胼胝體中的纖維比一般人少且更粗壯。因此,練習打擊樂能夠有效刺激甚至改變大腦結構。補充以下選項作為前提,最有助于使上述結論成立的是:A.專業打擊樂演奏者的大腦左右半球與一般人相比也存在差異B.其他類型樂手的胼胝體纖維也存在與專業打擊樂演奏者相似的特征C.專業打擊樂演奏者在練習打擊樂之前的胼胝體纖維與一般人并無區別D.打擊樂業余愛好者胼胝體纖維粗細程度介于專業演奏者和普通人之間【答案】C【解析】論點:練習打擊樂能夠有效刺激甚至改變大腦結構。論據:專業打擊樂演奏者的大腦中,胼胝體中的纖維比一般人少且更粗壯。A項:論點說的是練習打擊樂能刺激甚至改變大腦結構,該項說的是專業打擊樂演奏者的大腦結構與一般人的大腦結構有差異,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練習打擊樂導致的,屬于不明確項,無法加強,排除;B項:論點說的是練習打擊樂能刺激甚至改變大腦結構,該項說的是其他類型樂手,話題不一致,無法加強,排除;C項:如果專業打擊樂演奏者在練習打擊樂之前的胼胝體纖維與一般人不一樣,那么就不能通過練習打擊樂后與一般人大腦胼胝體的對比得到論點練習打擊樂能改變大腦的結構,該項為論點成立的必要條件,可以加強,當選;D項:論據指出專業打擊樂演奏者胼胝體纖維比普通人粗,而選項指出業余愛好者介于專業演奏者和普通人之間,即專業>業余>普通,補充論據證明打擊樂演奏對胼胝體纖維有影響,具有一定的加強作用,但不是論點成立的必要條件,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1.小張和小王同時騎摩托車從A地向B地出發,小張的車速是每小時40公里,小王的車速是每小時48公里。小王到達B地后立即回返,又騎了15分鐘后與小張相遇。那么A地與B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公里?A.144B.136C.132D.128【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基本行程。解法一:設A、B之間的距離為s公里,小王15分鐘運動的距離為48×(15/60)=12(公里),小王與小張的運動時間相同,可得方程(s+12)/48=(s-12)/40,解得s=132。故本題答案為C選項。解法二:已知小張和小王的速度比為5:6,又因為兩個人運動的時間相同,所以路程比也應該為5:6,那么兩個人所走的路程和應該為11的倍數,可以被11整除。只有C選項符合。故本題答案為C選項。【知識點】相遇追及2.有一些信件,把它們平均分成三份后還剩2封,將其中兩份平均三等分還多出2封,問這些信件至少有多少封?A.20B.26C.23D.29【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余數問題。問的是至少有多少封,從最小項代起,先代入A項,20封分成三份,每份6封還余2封,其中兩份為12封,剛好平均三等分。不符合題意,排除A;再代入剩余項中最小的C項23,23封平均分成三份,每份7封余2封;其中兩份為14封,平均分成三份,每份4封,還余2封,滿足題意要求,故本題答案為C選項。【知識點】余數問題3.甲、乙、丙三個農戶種植龍稻、徽稻兩種水稻,已知乙和丙水稻總產量是甲的4/5。且龍稻產量分別占甲、乙、丙水稻總產量的1/6,1/5和1/3,乙和丙的龍稻產量之和等于甲龍稻產量,則甲、乙、丙水稻產量比為:A.5:3:1B.10:7:1C.15:11:1D.20:15: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常規計算。解法一:賦值法。賦值甲=30,則乙+丙=30×4/5=24,30×1/6=乙/5+丙/3,解得:乙=45/2,甲:乙=20:15,只有D選項滿足。解法二:代入排除法。根據“乙和丙水稻總產量是甲的4/5”,選項均滿足,代入A項,甲龍稻產量5×1/6=5/6,乙和丙的龍稻產量之和3×1/5+1×1/3=14/15,不相等;代入B項,甲龍稻產量10×1/6=5/3,乙和丙的龍稻產量之和7×1/5+1×1/3=26/15,不相等;代入C項,甲龍稻產量15×1/6=5/2,乙和丙的龍稻產量之和11×1/5+1×1/3=38/15,不相等;代入D項,甲龍稻產量20×1/6=10/3,乙和丙的龍稻產量之和15×1/5+1×1/3=10/3,相等,滿足題意。故本題答案為D選項。【知識點】常規計算4.某政務服務大廳開始辦理業務前,已經有部分人在排隊等候領取證書,且每分鐘新增的人數一樣多。從開始辦理業務到排隊等候的人全部領到證書,若同時開5個發證窗口就需要1個小時,若同時開6個發證窗口就需要40分鐘。按照每個窗口給每個人發證需要1分鐘計算,如果想要在20分鐘內將排隊等候的人的證書全部發完,則需同時開()個發證窗口。A.7B.8C.9D.10【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牛吃草問題。因對于排隊的人來說,窗口數為消耗量,同時自身有增長量,因此定為牛吃草問題。5個窗口消耗完需要60分鐘,有方程y=(5-x)60;6個窗口消耗完需要40分鐘,有方程y=(6-x)40,解得x=3,y=120。若要20分鐘消耗完,則有方程120=(N-3)20,解得N=9。故本題答案為C選項。【知識點】牛吃草問題5.牧羊人趕著一群羊去尋找草長得茂盛的地方放牧。有一個過路人牽著一只肥羊從后面跟了上來。他對牧羊人說:“你趕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