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考試大學語文_第1頁
入學考試大學語文_第2頁
入學考試大學語文_第3頁
入學考試大學語文_第4頁
入學考試大學語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入學考試大學語文復習題要一、填空題:1.《詩經》依照音樂不一樣,分為、、三部分。2.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是和,墨家學派代表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有等。3.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其代表作品是、和。4.《史記》是中國第一部。被魯迅稱之為“,。”5.詞在其產生唐代通常被稱為和。6.唐詩發展階段分為、、、四個時期。7.宋詞兩大流派是和。8.歐陽修是領袖,他繼韓、柳之后,繼續致力于散文革新和創作。如著名和等,文詞練達,韻致無窮,是散文中佳篇。9.“元曲四大家”指、、、。10.魯迅散文代表作品有等,魯迅雜文代表作品有等。11.20年代小說有三大時尚。一是以文學研究會為主,代表作家;二是以創作社為主一派,代表作家;三是,代表作家。12.雜劇作家中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13.,隔葉黃鸝空好音。14.《李將軍列傳》一詩出自一書。15.《西廂記》作者是。二、閱讀當代文,回答下列問題。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說“春秋”是由魯國國史《春秋》而得名。徐連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一樣看法,認為“春秋”作為時代稱謂,是由戰國時人命名,確立于西漢。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國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來命名時代,戰國人繼續使用前人關于夏、商、周三代名稱,但其歷史年代學觀點略有改變,在命名新歷史時代時有了自己特點。首先,自周王室東遷后,諸侯國林立,大國爭霸戰爭不休,周王室已無力控制諸侯,相反卻常有求于大國。顯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年代學命名已失去意義。另首先,戰國是個思想活躍、百家爭鳴時代,戰國人發展了春秋時已經有“天命靡?!庇^點,命名當世為“戰國”;又依照西周以后諸侯國林立,各國國史均名曰《春秋》,稱這段歷史時期為“春秋”。兩漢時,人們繼承了戰國時人對春秋時代稱謂。至于說“春秋時代是由魯國國史《春秋》得名”看法,徐文商榷說:魯史《春秋》被拔高到經典地位,是漢以后儒學作為官學后事,戰國時人未必肯把它奉為經典;魯國當初并非大國,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書以前,眾多《春秋》還會大量保留,不然墨子何以會說“吾見百國《春秋》”?可見,戰國人是不會以魯《春秋》來命名這一時代。1.對文中畫橫線句子了解正確一項是()

A.在秦始皇焚書以后,眾多《春秋》已被焚毀,不可能大量保留,所以墨子不可能見到百國《春秋》。

B.墨子見過百國《春秋》,幾乎全被秦始皇燒毀了,只剩下魯國《春秋》,所以當初各國國史均以“春秋”命名。

C.墨子說他見過百國《春秋》,說明當初各國國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絕大多數都已被秦始皇燒毀。

D.在秦始皇焚書以前,保留了大量魯國《春秋》。假如不燒這些書,墨子見到《春秋》會有百部以上。2.徐文認為“春秋”不是由魯國《春秋》而得名,不能作為這一觀點依據一項是()。

A.魯史《春秋》當初并未被奉為經典。B.當初大國爭霸,周王室無力控制諸侯。

C.當初各國國史均以“春秋”為名,并非魯國一國。D.魯國當初并不是大國,而且地位衰微。3.以下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項是()

A.夏、商、周三代名稱,是由族名、國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B.“春秋”這一時代稱謂始于戰國,兩漢時人們繼承了這一稱謂。

C.“春秋”作為時代稱謂是以思想活躍、百家爭鳴作為歷史背景。D.產生于戰國“天命靡?!庇^點,是“戰國”時代得名依據。4.依照原文所給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一項是()

A.周王室東遷后已無力控制諸侯,相反卻常有求于大國,所以,只好聽任魯國統治者以“春秋”作為時代稱謂。

B.徐文提出商榷意思是,即使“春秋”命名與史書關于,也不能認定是以魯國國史命名,因為各國國史均名為“春秋”。

C.春秋時,周王室大一統政治局面已被破壞,以族名、國都名、王朝名三名合一年代寫命名便失去存在基礎。

D.西周以后諸侯國林立,大國爭霸戰爭不休,權力再分配、思想解放使傳統歷史年代學觀點產生了一些改變。閱讀當代文,完成以下問題藝術和科學共同基礎是人類創造力,它們追求目標都是事物普遍性。藝術,比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新手法去喚起每個人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情感。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把酒問月》中寫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袢瞬灰姽艜r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蘇軾(公元1037—11)《水調歌頭》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希望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吟誦這些詩句時候,它們相同之點和不一樣之處一樣感動著讀者。盡管李白、蘇軾生活時代和今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但這些幾百年乃至一千年前詩在今天人們心中依然能夠引發強烈情感共鳴。一樣,我們現在閱讀或者觀賞莎士比亞戲劇,不論是原文或譯文,也有著和幾百年前英國讀者觀眾相同情感共鳴。情感越寶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異。1科學,比如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對自然界現象進行新準確抽象,這種抽象通常被稱為自然定律。定律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抽象和總結是人類智慧結晶,這和藝術家創造是一樣。2科學技術應用形式會不停發生新改變,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科學普遍性。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科學上有兩個關鍵性發覺,他們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與我們日常生活無關。一個是邁克爾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光速試驗,另一個是普朗克在19發覺黑體輻射公式。前者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試驗依據,后者為量子力學奠定了基礎。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世紀科技發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線技術、半導體、超導體、超級計算機等等,才得以存在。所以,科學原理應用越廣泛,在人們社會生活中表現形式也越多樣化。3科學家追求普遍性不一樣于自然現象普遍性,是人類對自然現象抽象和總結,適適用于全部自然現象。它真理性植根于科學家以外外部世界,科學家和整個人類只是這個外部世界一個組成部分。藝術家追求普遍性也是外在,植根于整個人類,沒有時間和空間界限??茖W普遍性和藝術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之間有著很強關聯。4所以,科學和藝術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親密相連。對藝術美學鑒賞和對科學觀念了解都需要智慧,隨即感受升華與情感又是分不開。沒有情感原因促進,我們智慧能夠開創新道路嗎?而沒有智慧情感能夠達成完善意境嗎?所以,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二者都在尋求真理普遍性。實際上如一個硬幣兩面,科學和藝術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51.閱讀從開頭到“藝術就越優異”幾段文字,回答以下問題

(1)作者認為,中外優異文學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引發人們情感共鳴,是因為它們(答案不超出20個字,盡可能使用文中現成話)(2)文中所引用李白和蘇軾詩句,語義上現有相同之點(比如都是把酒問天,都寫了人們對月共同感受),又有不一樣之處。其“不一樣之處”主要在于:李白是從角度寫;蘇軾是從角度寫。(3)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除舉了李白、蘇軾詩詞,還舉了莎士比亞戲劇,其主要目標是為了論證優異文學藝術作品對讀者(觀眾)影響(每空一字)2.從這段文意看,作者認為,科學家勞動在哪一點上跟藝術家“創造”是一樣?答:。3.這段文字說明主要問題是()。A.科學技術應用形式會不停改變B.科學原理普遍性C.科學發覺主要性D.20世紀科技發展巨大成就4.“科學普遍性和藝術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之間有著很強關聯。”造成這兩個“普遍性”不完全相同根本原因是:科學家,藝術家。5.最終這段文字闡述了科學、藝術、智慧、情感相互關系,請簡明說明科學與情感、藝術與智慧關系。答:。修改下面短文,完成以下問題

(1)情感是調整師生人際關系精神紐帶。教育內容是否被接收,很大程度上關鍵取決于師生關系融洽程度。師生間搭起感情交流,經常保持愉快和融洽友好氣氛,相互尊重、了解、信任,教育內容在情感傳輸帶上才能順利通行。(2)心理學研究表明:師生間健康情感雙向交流,會使老師從學生身上感受到一個人應該怎樣生活、學習和工作。1.第(1)段中有一些冗余詞語,應該刪掉,它們是:答:

2.第(2)段中有兩處詞語搭配不妥,找出來加以修改。答:

3.第(2)段中有一處語義不通順,找出來加以改過。答:三、閱讀文言文,回答下列問題。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注],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鄙显唬骸叭羲氛哒l?”何曰:“韓信也?!鄙蠌土R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蓖踉唬骸拔嵋嘤麞|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蓖踉唬骸拔釣楣J為將?!焙卧唬骸半m為將,信必不留?!蓖踉唬骸罢J為大將?!焙卧唬骸靶疑?!”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蓖踉S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認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注]上,指劉邦。

1.用當代漢語寫出畫橫線部分文字大意。答:

2.劉邦重用韓信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3.蕭何是怎樣說服劉邦拜韓信為將?答:四、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下列問題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睞。這首七言絕句是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中第一首。湖陰先生是王安石罷相后隱居江寧郊外“半山園”時朋友楊德逢別字。整首詩全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寄予著詩人情懷。(1)第一聯(一、二句)寫是楊家何處景物?表現了主人公怎樣品質?答:(2)第二聯(三、四句)寫是楊家何處景物?主要使用是什么修辭手法?答:(3)整首詩表現了作者什么樣心情?答:礎知識題1.以下詞語中加點字讀音全都正確一組是()

A.齷齪(chuò)悵(chàng)然咬文嚼(jiáo)字

B.溝壑(hè)岱(dài)宗既往不咎(jiū)

C.信箋(qiān)恩賜(cì)杳(yǎo)無音信

D.黯(ān)然剖(pōu)析秣(mò)馬厲兵2.以下四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一組是()

A.骨鯁在喉出奇制勝性格粗獷莫明其妙

B.助紂為謔出人頭地消聲匿跡瀆于職守

C.沽名釣譽銷贓滅跡淺斟低唱幡然悔悟

D.金榜題名光陰荏苒一股作氣豆蔻年華3.以下句子中加點詞,能夠用括號中詞代替而不影響原意表示一句是()

A.幾位家長埋怨(怨恨)學校老師命令孩子到新華書店買一大堆練習冊。

B.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一直試圖(打算)回答火星上有沒有生命問題。

C.凡對中國文化稍有涉獵(研究)人,大約都聽說過《四庫全書》大名。

D.國民黨公然(公開)撕毀停戰協定,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4.以下各句中,沒有語病一句是()

A.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帷幕。

B.朦朦朧朧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語言,清明思想是有條有理組織完密語言。

C.一年一度上海市第十二屆集郵日主會場活動今天在郵電大廈舉行。

D.誰戰勝了,誰就召開諸侯國會議,強迫大家公認他“霸主”地位。5.填入句中橫線處,與下文銜接最恰當一項是()

在我們小時候,父母嚴教使我們受益不淺。。

A.但也因為過分封閉,過分嚴教,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性格上弱點。

B.但也使我們過分封閉,帶來性格上一些弱點,這是因為過分嚴教造成。

C.但也帶來一些性格上弱點,這是因為過分封閉,過分嚴教所造成。

D.但也因為過分嚴教,使我們過分封閉,給我們帶來一些性格上弱點。六、文言文翻譯支公好鶴,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