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考研中國音樂史筆記_第1頁
2019年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考研中國音樂史筆記_第2頁
2019年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考研中國音樂史筆記_第3頁
2019年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考研中國音樂史筆記_第4頁
2019年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考研中國音樂史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都師范?學?樂學院考研中國?樂史筆記才思考研||2019年?都師范?學?樂學院考研中國?樂史筆記中國?樂史筆記?、秦漢?樂1、?樂機構——樂府1)樂府:設?于秦王朝,西漢統治者將秦朝的理念和制度上得以繼承的?樂機構。2)職能:①編寫各種宮廷儀式?樂,包括祭祀、宴饗等;②采集、整理、改編曲調和歌詞;③編配樂器;④編寫軍樂;⑤訓練軍樂隊;⑥研究?樂理論;⑦組織演唱或演奏活動3)規模:與周朝?司樂?數相當,也有上千?。4)代表?物:李延年,協律都尉的領導職位;創作《樂府新詩》5)意義:漢樂府對我國漢族民間?樂的收集整理和促進漢族同少數民族之間的?化交流起到積極的推動作?。漢樂府撤消之后,許多專業的?樂家流落到民間,對我國各地民間?樂的發展與提?起到?定影響。秦漢時期?樂是以歌舞伎樂為主流形態的歷史時期,歌舞伎樂與樂舞不同之處在于,他已脫離了樂舞階段歌舞樂三位?體的早期形式,?在歌舞器樂獨?的基礎上形成的?種綜合性的歌舞藝術,更為?動細膩的藝術表現?,是?樂藝術進?更?層次的?種形態。2、宮廷?樂洛莊漢墓樂器群:1999年7?在濟南章丘市棗園鎮洛莊村發掘漢墓樂器138件,連同腐爛的樂器共149件,是繼曾侯?墓之后??次重?發現。3、民間?樂1)相和歌:原是漢代北?各地流?的各種民間歌曲的通稱。既有原始的民間歌曲,?有在民歌基礎上加?改編的藝術歌曲。它有三個發展過程:①徒歌——只有清唱,?伴奏;②但歌——清唱+幫腔③“絲?更相和,執節者歌”(即成熟形態的相和歌)——清唱+幫腔+伴奏成熟形態的相和歌有三種調式“平調”“清調”“瑟調”稱為相和三調。常?節、笙、笛、琴等伴奏。2)相和?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礎上進?步發展?成的?型歌舞曲,其藝術結構由三部分構成:①艷—引?;②多節歌曲—主體部分;③亂—結尾部分;并對唐代相和?曲產?重要影響,唐代的相和?曲分為艷、解、趨、亂四部分。相合?曲的流?和形成是中國?樂進?以歌舞樂伎為主流形態的新歷史階段的標志。3)?吹樂:漢代采?民間,?供奉官府,以打擊樂器和吹奏樂器為主的演奏形式和樂種。最初由李延年根據西域的?樂特點創作,后來充當了軍樂。[包括橫吹(馬上演奏);?吹(排簫、笳);騎吹、鐃歌]因??吹?稱“短簫鐃歌”,主要演奏樂器是排簫、笳。4)百戲:漢代中國戲曲最早的源頭,對后來宋、元戲曲有重要影響。百戲是漢、代多種民間藝術的匯合,包括雜技、?抵、幻術、武術、雜戲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表演中?般都有?樂伴奏或伴唱,還有帶故事情節和?物??的表演,

?抵、幻術、武術、雜戲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表演中?般都有?樂伴奏或伴唱,還有帶故事情節和?物??的表演,可以看出已具有初期戲劇的某些因素。百戲從漢代到宋代?直都很盛?。4、古琴曲1)《?陵散》?名《?陵?息》該譜最早見于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表現了戰國時期鑄劍?匠的??聶政為報殺?之仇刺殺漢王,然后?殺的悲壯故事,譜中有刺韓、沖冠、發怒、投劍等?標題。此曲是我國現存的琴曲中唯?的??具有??殺伐的樂曲。嵇康;漢魏時期2)《胡笳??拍》;蔡?姬;東漢;琴歌3)《酒狂》;阮籍;魏末5、樂律1)聲曲折:漢代歌曲演唱所使?的?種彎彎曲曲的表?聲??低的記譜法。2)“京房六?律”:京房第?個從理論上發現繼續往下推算直?第六?律。“仲呂不能還?黃鐘”的律學家,實際上是?三分損益律從第?三律起3)京房準:京房采?弦律,制造了?三弦律準。準是弦律的正律器。?、魏晉南北朝的?樂?化1、民間?樂——清商樂(華夏正聲)清商樂:東晉南北朝時期的北?和南?漢族民間?樂的總稱,但主要成分是南??樂,它承襲了漢代的相和歌,?吸收了南?的歌曲—吳歌、西曲。包括三類:1)中原舊曲;2)吳歌(江蘇?帶);3)西曲(湖北?帶)沿?平、清、瑟三調,?鐘、磬、瑟等伴奏。2、?樂家1)嵇康:三國時代著名的?學家、思想家和?樂家,在政治上正義感和反抗性,他反對晉代統治者司馬?的統治,提出“?湯武?薄周孔”,他彈奏的《?陵散》最富盛名,他創作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被稱之為“嵇?四弄”。《聲?哀樂論》是他所著的?本美學著作,基本觀點是:?樂不能表達?的喜怒哀樂的情感,是聲討儒家思想的檄?,他提出“?與聲明為??”的著名論斷,他認為?樂是客觀的實體,哀樂是情感的表現,兩者沒有關系,否定?樂有?定的思想內容,但他肯定?樂的娛樂作?,美感作?,否定?樂的教化作?、道德作?。2)阮籍:三國時期著名的?學家和?樂家,代表作《樂論》,《酒狂》記載于《神奇秘譜》。《樂論》表?上繼承了儒家?樂的觀點,實際上是借批判“鄭衛之聲”來鞭撻馬?家族的驕奢淫逸。3)蕭衍:南北朝梁朝的皇帝——梁武帝,是中國佛教?樂史上第?位杰出的佛教?樂作曲家。4)沈約:南朝梁?學家,代表作《夢溪筆談》5)曹妙達:北齊宮廷中的西域樂?,著名琵琶演奏家。6)蘇祗婆:北周?位龜茲樂?。3、樂律1)“荀勖的笛律”:晉代,制作出???笛,每笛適合吹?律,運?這種?法找到了“管?校正”的差數。并運?于清商樂三種?階(古、新、俗?階)2)“何承天的新律”:東晉時期,?種??平均律早期階段的律制,?朱載堉早1100年。消除了??律黃鐘不能還原,不能“旋宮轉調”的缺憾。

3)錢樂之三百六?律:南朝宋太史錢樂之提出。是在京房六?律的基礎上繼續?“三分損益法”往下?律,?出三?組不同率?的??律。4、樂曲1)《碣?調幽蘭》;丘明;梁代;已經發現的古琴記譜年代最早的?抄?字譜。“碣?調”源于相和歌“瑟調曲”中的《隴西?》。“幽蘭”是樂曲所表現的風格內容。2)《梅花三弄》;我國最早的??笛曲,作者東晉桓伊,此曲分兩?部分,前六段為第?部分,由同?主題在不同段落中重復出現三次,也是樂曲“三弄”的由來。三、隋唐的?樂?化1、宮廷?樂——多部伎1)隋七部伎和九部伎①國伎②清商伎③?麗伎④天竺伎⑤安國伎⑥龜茲伎⑦?康伎?增設⑧康國伎⑨疏勒伎擴充為九部伎。2)唐九部伎和?部伎在隨九部伎的基礎上廢除“?康伎”和“天竺伎”,加?“燕樂”和“撫南伎”成為唐九部伎,加?“?昌伎”變成?部伎。3)坐部伎和?部伎:是唐朝宮廷燕樂發展的第?階段,多為唐朝的創作歌舞,兩者共有14部樂舞,以其各?的表現特?、規模和?數作為區分的標準,有西域?樂和中原?樂相融合的新風格,龜茲樂和西涼樂占有較重的?重。坐部伎:唐代樂伎分部之?,與?部伎相對??。在堂上表演,表演?數為3-12?,其?樂伴奏為絲?細樂;風格細膩嫻雅、幽靜抒情,注重個?技巧,藝術?平?。?部伎:唐代樂伎分部之?,與坐部伎相對??,在堂下表演,表演?數少則60?,多則180?,其規模場?宏偉,?勢磅礴,伴以擂?。4)開皇樂議:隋?帝征求?樂??專門討論制定雅樂之事,開展?場關于?樂制度的爭議,實質上是?樂領域內如何對待外來?化與傳統?化的?場歷史性?辯論。5)王建墓歌舞樂伎?刻:1942年在四川成都發現的?座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墓,發現??由22?組成的宮廷樂隊?刻,3件彈撥、8件吹奏、12件打擊,是唐代最為流?的龜茲?樂編制。2、?樂機構和?樂制度1)?樂機構①屬于政府機構太常寺管轄的?樂署、?吹署;A:?樂署:掌管雅樂與燕樂,主管對?樂藝?的訓練和考核,是?樂表演和?樂教育合?的機構,在?樂?才培養??有著嚴格的訓練標準,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具質量和規模的?樂教育機構,屬于政府統治管轄,是我國古代“燕樂”教育模式與觀念的體現。B:?吹署:鹵薄與軍樂的官署。鹵薄是古代皇帝、皇后、太?等出巡時在其前后的儀仗隊,規模在百??千?不等。?吹署專門掌管儀仗中的?吹?樂和?部分宮廷禮儀活動,演奏?樂以“?吹樂”為主。

②屬于宮廷管轄的梨園與教坊;A:梨園:是唐?宗在廷內設?的?樂機構,專門演習法曲。B:教坊:是專門培訓管理樂?與領導藝?的機構。2)唐代樂藉制度從北魏開始將犯?家屬沒?樂籍成為專門樂?的?種管理制度。3、?樂作品形式1)燕樂?曲:?稱唐?曲,是隋唐年間?種綜合的器樂、歌唱、舞蹈的多段的?型歌舞?樂,也是各類?樂形式中發展程度最?,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建?在多民族?樂?化基礎之上的產物。分為三部分:散序—(以器樂為主)、中序—(以歌唱為主)、破—(以舞蹈為主)。歌詞唐代時采?詩體,宋代時采?詞體。2)法曲:?叫法樂,屬于唐?曲中的?個品種,脫胎于佛教、道教法會?得名。唐代時被納?宮廷?樂中,得以更集中的發展,保存了漢族的傳統?樂,曲式結構與燕樂?曲?異,風格淡雅、聲?委婉,成為當時最重要的?種歌舞俗樂。著名的唐代法曲代表作是《霓裳??曲》。3)曲?:隋唐時新興的藝術歌曲,是城鎮集市當中?泛?于填詞的民間常?曲調,是?種反映當時市民?活的新藝術形式。與相和歌、清商樂?脈相承,有兩種創作形式:?是由樂定詞;?是依詞配樂4)詩聲:唐詩中有許多可以?樂歌唱的詩歌。5)變?:在唐代佛教寺院中?于宗教宣講的?種宗教形式,其名稱來源于佛教語匯,佛教教徒在宣講教義時為把深奧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講故事形式進?宣講,叫俗講。所?講唱的的本?叫變?。變?是?種散?和韻?交替出現的表演?式,表演者先?散?來敘述故事內容,之后?韻?形式進?演唱。變?有兩種:A:佛教教義性變?,代表作《?蓮變?》、《地獄變?》B:世俗性變?。代表作《孟姜?變?》6)《霓裳??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曲,相傳由唐?宗根據西涼(?肅)《婆羅門曲》改編的??富有浪漫主義?彩的作品,?論是?樂還是舞蹈都洋溢著仙境般的情調。南宋詞?姜夔收???的作品《??道?歌曲集〈霓裳中序第?〉》中。7)健舞和軟舞?樂唐?型娛樂型舞蹈,爽朗、快捷、剛健叫健舞。舒緩、安詳、表情細膩叫軟舞8)《陽關三疊》?名《送官?使安西》作者王維,由于演唱時將其中某些詩句再三疊唱9)《離騷》晚唐陳康?所作,最早載于《神奇秘譜》4、唐代的歌舞與歌舞戲唐代的民間歌舞分為兩?類:1)?故事情節:踏歌(漢)—婦?在?下聯臂踏歌的集體歌舞;五?獅?舞(龜茲)—民間舞蹈;胡旋舞(康國)—民間歌舞(學圓轉);柘(zhe)枝舞(?國)—健舞2)有故事情節:參軍戲—?種以諷刺、滑稽為主的民間歌曲戲;踏搖娘—男扮?裝;

2)有故事情節:參軍戲—?種以諷刺、滑稽為主的民間歌曲戲;踏搖娘—男扮?裝;5、法曲與?曲有什么區別?答:?者的區別主要是?樂風格上不同:法曲追求的是聲?清雅,?歌舞?曲則借助于?聲渲染?氛,聲??較強烈。6、論隋唐宮廷燕樂的發展?答:1)“燕樂”?稱“宴樂”,即“飲宴之樂”。是專指天?與諸侯宴飲賓客時所?的?樂。隋唐時期的燕樂以其宏?的體制和取得的?度成就在中國古代?樂史上放射出異彩。標志著我國古代?樂的發展已達到空前的藝術?平。2)燕樂中多部伎、坐、?部伎的發展是建?在多民族?樂并存的基礎上的。①多部伎的建?可追溯到隋朝,當時是以法令的形式頒布的燕樂體制,最初只有“七部伎”。隋煬帝時增?“九部伎”,唐代的“九部伎”是在隋朝的九部伎基礎上廢除了“?康伎”和“天竺伎”,加?了“燕樂”和“扶南伎”形成的。“?部伎”是在貞觀年間唐太宗統??昌后,將“?昌伎”列為其中?部形成的。?此,唐代的?部伎既由燕樂、西涼伎、清商伎、?麗伎、?昌伎、安國伎、龜茲伎、康國伎、疏勒伎、扶南伎組成。唐代多部伎內容豐富,是各族?民所共同創作的新風格和民族形式的?樂,為隋唐?樂的?度發展奠定了基礎。②坐、?部伎是晚于多部伎的唐代宮廷燕樂,兩者共有?四部樂舞,是以其各?的表演特?、規模和?數作為區分的標準,有西域?樂與中原?樂相融合的新風格。龜茲樂與西涼樂在其中占有較多的?重。坐部伎?般有6-12?,在堂上表演,其六部樂舞以抒情、優雅見長,?樂細膩,并注重個?演奏技巧。?部伎通常有60-180?,在堂下表演,其?部樂舞以?勢磅礴見長,場?宏偉,并伴有擂?。③隋唐宮廷燕樂集中反映了這?時期?樂?化的最?成就。它來源于漢族傳統?樂的不斷積累和漢魏以來外族?樂的?規模輸?。因此繼承性和兼容性是其突出的特點,燕樂實質上是我國封建社會?樂?化的精華,是在長期積淀的基礎上以及?定的政治、經濟社會條件催化下的必然產物。7、西域樂器1)扎箏:由箏演變的撥弦樂器。2)奚琴:?胡的前?。3)篪(Chi):唐代?管樂器,像笛?。4)筑:戰國時期的擊弦樂器,像琴,有?三根弦,??尺敲打。5)箜篌:臥箜篌—朝鮮傳?中國;豎箜篌—波斯傳?中國;鳳?箜篌—天竺傳?中國;6)琵琶:漢魏時期懷抱彈撥樂器的總稱。弦鼗—秦琵琶;曲項琵琶—古波斯五弦琵琶—天竺傳?;體形?曲項琵琶略?,呈梨形,多為直頸。7)阮咸—漢琵琶;8)羌笛:羌族吹奏樂器,漢代傳?內地。是現今簫的前?。9)笳:漢代流?的塞外的吹奏樂器。10)?:可能是??、??制成的吹奏樂器。11)篳篥:龜茲傳?的吹奏樂器。

8、記譜法和宮調理論1)減字譜:唐代曹柔在?字譜基礎上?新創造的?種古琴記譜法,即?減筆字?劃拼成某種符號作為左右?在古琴?位上及彈奏?法上的標記,?稱“?位譜”或“?法譜”。2)管?譜:屬于唐代燕樂半字譜體系,是?種?于笛?、篳篥、笙等吹管樂器的記譜法。3)弦索譜:屬于唐代燕樂半字譜體系,是?種?于曲項琵琶、五弦琵琶等弦樂器的記譜法。4)律呂記譜法:是?種???律律名記寫樂???的記譜法,譜字記在歌詞右邊。5)旋宮轉調:我國宮調理論的基本概念,“宮”指調?,“調”指調式。旋宮即??律中的每?律,都可以做宮?,?以明確宮?的?度。旋宮是指調?的轉換,轉調是指調式的變化。6)六?調:我國歷史上第?個建?起來的宮調理論體系。即在??個調?中,每個調都可以有宮商?徵?五種調式,五聲?階中的每?個?名都可以在??律上旋轉,便得出六?律。7)??四調:我國歷史上建?的第?個宮調理論體系。隋代?樂家鄭譯、萬寶常在龜茲?樂家蘇祗婆傳?的龜茲宮調理論“五旦七調”的基礎上提出??四調的主張。即在??個調?中,每個調?可以有七種調式(加?變宮或變徵),是??律和七聲“旋相為宮”。8)五旦七調:龜茲?樂家蘇祗婆傳?的龜茲宮調理論。即在五種不同調?上,按照七聲?階構成七種調式。每旦七調,五旦共三?五調。9)???調:淵源于蘇祗婆所述的古代印度樂調體系。?稱“俗樂???調”或“燕樂???調”,分別為七宮、七商、七?、七?。有兩種解釋A:“七宮四調”指七種調?,每個調有宮商??四種調式。B:“四宮七調”指四種調?,每個調有七種調式。9、?樂思想和?樂理論著作1)唐太宗的?樂思想:注重?樂本體美感作?的?樂思想,反對儒家?樂的政治作?強調到不切合實際的地步,明確提出?樂與國家興亡?關的?樂思想,對唐代開放性?樂?化政策的建?具有開創性意義。2)?居易的?樂思想:崇雅愛俗,A:青年時?樂思想并未超出儒家思想的限制,認為?樂是“名教”的?具,統治的?段。他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