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小學語文教案《兩小兒辯日》小學語文教案《兩小兒辯日》小學語文教案《兩小兒辯日》1教學目的:1.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2.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3.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教學重點:1.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2.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流程:一、情境導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是誰的至理名言〔孔子〕,誰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確實,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列子》里記載的一那么寓言故事就進一步證實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學們想聽這個故事嗎?二、整體感知1.師范讀課文。2.自由讀。〔讀出朗讀節奏〕3.指名讀。4.集體讀。5.學生質疑,從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詞、句,小組合作。預設:湯:熱水去:間隔以:認為東:向東為:同謂說知:同智,智慧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省略句〕三、合作探究1.文中兩小兒為什么在爭辯?明確:太陽離人的遠近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明確:小兒甲:日初近,日中時遠小兒乙:日初遠,日中時近3.支撐他們觀點的理由是什么?明確:視覺/觸覺4.那么他們的想法有道理嗎?生活在現代科技興旺社會的你,能用所學的科技知識對他們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釋嗎?四、領悟升華1.這場爭辯結果如何?有無勝負?明確:沒有勝負,作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決也”。2.作為裁判者的孔子為何不隨意下個結論呢?明確:實事求是,大量事實說明,做學問、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裝懂,否那么后患無窮。3.對與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歡哪一位?給你一個時機,你想對他說什么?預設:兩小兒:〔1〕勇于探究和創新的精神;〔2〕獨立考慮,大膽質疑的精神;〔3〕看問題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孔子:〔1〕人再有學問也會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學到老。”〔2〕實事求是的精神。五、課堂小結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對自己今后的人生或學習有何新的打算?師小結:聽了幾位同學對自己以后的規劃,從你們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了真誠,心動不如行動,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有目的的認真踏實朝著自己的人生規劃邁進!小學語文教案《兩小兒辯日》2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小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那么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平?”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日:“孰為汝多知乎!”這那么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有兩個小孩問當時的大學問家孔子:“太陽終究什么時候離我們近?”他們兩個,一個認為太陽早晨時比在中午時看起來大,所以太陽在早晨時離我們近。另一個認為中午太陽比在早晨時溫暖,所以中午時太陽離我們近,他們兩個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得出兩個完全不同的結論,而且說得都很有道理,連孔子也不知道哪個是對的這是個看似簡單實際復雜的問題,不過,在今天,科學家們已完全能解答這個問題了,一句話;日出日落時間和太陽的高度在一年內不斷變化,而且隨緯度不同而不同。1955年,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戴文賽教授對這個問題作了深化的研究,并發表了論文《太陽與觀測者間隔在一日內的變化》。以北京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陽比早晚的都近;l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陽比早上的遠,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陽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陽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遠。其中1月22日和6月5日兩天,太陽與地球的間隔早、午相等;8月l日和12月15日兩天,太陽與地球的間隔午、晚相等。這是1954年的時候計算出來的,可以適用100年,100年以后,會相差一天。由此可見,這么復雜的問題,對于生活在春秋時期的人們來說實在是太深奧了。不過古人這種善思、好問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沒有考慮就沒有探究,我們相信不管探究有多困難,計算有多繁雜,只要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一定會揭開自然界的許多機密,計算太陽與地球之間間隔的變化,就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結果。小學語文教案《兩小兒辯日》3師:剛剛見面,彼此都不認識就要上課,會有很多困難,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的介紹很短一共有6句話,但這6句話中有真有假,你們要認真聽,學會分辨、要區分真假。師:區分分認它所以用辨,讀這個字,進展組詞。生一:區分。生二:辯論。生三:識辨、辨識。生四:辨解、辨論。師:因為要用嘴說話,所以應該用這個辯。不要怕錯,只要敢說就行。讀一下題目──兩小兒辯日。我呀就不懂這個題目,今天我當學生,你們當老師,咱們師生互換一個位置。今天你們是師,我是生,兩小兒辯日誰來告訴我這是什么意思?生:我認為是兩個小孩在辯太陽。師:古文用了五個字就說了你剛剛的意思,哪五個字——兩小兒辯日。古文有一個特點一個字,哪個字。生:簡。師:古文是簡,但意思卻不少,讀古文第一要把它的意思弄清楚。今天我兩小孩就著太陽的問題用語言來進展爭辯、進展區分。拿起紙,咱們來讀一讀全文。要進入讀文言的絕境,因此這樣讀起來和如今的白話文不一樣,請同學們流暢地讀一讀。兩小兒辯日齊讀。生:讀。師:我有一個字不認識,這個字“盂”念什么呀,你們以前認識嗎?生:認識。師:是怎么認識的呢?生:。師:我要是不認識的話,還有一個方法,問老師,不是,識聲旁識字。什么是“盂”。生:就是裝酒的器皿。師:嗯,比盤子的邊高一些,比碗的邊要矮一些,這種叫什么?叫盂,讀一下盂。回到課文就讀這一段,讀全文,趕緊讀。師:當我遇到困難需要幫且,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嗎?任何人遇到困難都需要幫助。所以你們這四人就當老師的小小的備課組,你們一起研究這篇文章到底怎么讀,文章到底怎么解。我發給你們材料中也有注釋,也有其它注釋。看哪個組最好,給五分鐘時間,自己組解決,只給五分鐘。生:討論。師:這是六年級的課文,再早些時是初中的課文。今天我們五年級就來讀,讀了五分鐘,事先也沒有接觸古文,我請你們讀一讀,看你們自學使用之后能到達什么程度,到達什么效果。請你們看偏字,看講義,不要看大題目,你們看題目的閱讀和看書的閱讀,要用不同的視覺掃一下。你們看偏字,誰來讀,我不喜歡齊讀,喜歡一個人一個人讀。好,你愿意讀嗎?在她讀的時候,所有的同學都注意聽,聽什么呢?聽她是不是在讀古文,古文與現代文有什么不同,古文有古文的韻味,聽她有沒有讀出這種味道。你不慌,準備好。生: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師:讀得真好,全班照她讀的那樣讀一遍。生:(齊讀)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師:你先別坐下,你們看我讀,孔子東游,游是什么意思,是玩耍的意思嗎?生:不對,是學習的意思。師:對,這里的游是學習、交流的意思,你跟人家學習、學流,這叫游。見兩小兒辯斗。斗什么呢?為什么用斗,斗是什么意思?生:斗就是辯斗就是爭論、辯論。師:問其故,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問明原因。師:用白話說就是問你們在爭什么,問其故就是問他們爭辯的原因。要把它的意思放到古文中來,你再來讀這一句。生: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生:(齊讀)。師:所有的同學把紙給扣上,跟我背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生:(齊背)。師:多好,把古文的特點和我們的生活、表達和現代文的意思結合起來。這沒有什么難的,你們說是吧。如今請你們其中一組替我講一講。(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我要求一個組起立,一個人一個人講,其別人補充。他所講的是代表你們組的程度,哪組來,不是你一個人,是你們組五個人,明白嗎?生:明白。師:你們行嗎?生:行。師:你們各組聽一聽,一是抱學習的態度,二是抱挑剔的態度。好,開場。生:我請請其他小組補充,就是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出來的時候離我們比擬近,而到中午的時候太陽離我們比擬遠,因此另一個他認為,早上太陽出來的時候離我們比擬遠,中午的時候離我們比擬近。師:你們認為她說的對不對。好請你讀出它的意思。生: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師:什么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這個意思嗎?日初出,這個初,日初出,日剛出,它為什么念初?你看這是“刀”,這是“衤”這是衣服。你買來布要做成衣服,首先要干什么,第一步就要裁剪。刀把布裁開,引申為開場,所以叫做初。生:這個初字以前跟衣服有關。師:對了,你這個知識是從哪里來的。生:聽人家說的。師:好,道聽途說也是長學的一個方法。對不對,但是要記住,要追問他,你這個故事從哪來的呀,怎么會跟衣服有關系?每次孔子看見一件事都要問個明白,而且要再三追問。問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你懂了嗎?再讀,你就會讀的很好。生:讀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師:你們都能讀得這么好嗎?一齊讀。生:(齊讀)。師:你們讀得對,但沒讀好。你們沒有讀出那個情,沒讀出古文的韻味。怎么讀呀,也是什么意思?是個語氣詞,沒有什么意思,相當于如今的“呀、啊、哪”。有人說讀古文最難的是感慨詞,這是不對的,難的是實詞。也就是說,這個字是什么意思?比方說“盂”這個字,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什么叫車蓋,什么叫滄滄涼涼?我都不懂,這比呀、啊好懂嗎?全班再讀這個句子,讀出韻味,讀出味道來。生:(齊讀)。師:就這樣讀,讀得非常好,你們組能勝過他們嗎?讀下一個,讀了這段,意思懂嗎?懂什么意思?一個小孩認為什么,另一孩兒認為什么?生:一兒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近,中午太陽離我們遠,一兒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遠,中午太陽離我們近。師:下面就講到為什么一個說遠,一個說近?這二段我請兩組來比擬一下。哪組來?你們既向他們這組學習,也審視他們這里。要說明情況,要幫助他們。好,讀吧。生:(齊讀)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那么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師:能給我和同學們講解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這句嗎?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難道不是在遠的地方就小嗎?在近的地方就大嗎?師:你把全段的意思說一說。生:就是一個小孩子說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像車的蓋一樣大。師:什么叫車蓋?生:車蓋就是一種馬車的一種蓋。師:蓋是什么形狀的,圓的。以前只有王爺的馬車有遮擋,五將的車沒有遮擋,所以這個蓋就像傘那么大。接著講下去。生:當太陽升到天中央的時候,卻像盤子那么小,這不是在遠的地方東西就小,在近的地方東西就大嗎?師:這個地方,誰有提問。我知道你要說什么,站起來。生:她說遠的地方和近的地方都是同指一個太陽,你不能說遠的東西就小,近的東西就大。師:你們說遠的和近的東西就變成幾個太陽了。生:兩個。師:你們比編書的編者還高,你們翻開教學參考看看,人教參上寫,這不是遠的太陽比近的太陽大嗎?這句話是錯誤的,不應該說這個遠的小,近的大。而應說遠時小,近時大。假如說遠的小,近的大,就變成兩個太陽了;遠時小近時大,這時就只有一個太陽。哪個準確?生:遠時小,近時大。師:我把人教社的教參原始地給你們印出來在后面。這兩位同學我就特別注意,她站起來我就想到她準會提這個問題出來。這說明什么,同學們初學古文就那么咀嚼、消化,去一點一點地品味、去讀。這種閱讀品質太可貴了。請你繼續把這段講完。生:一個小孩說當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的蓋子那么大,當太陽升到天空中央的時候卻只有盤子那么小,難道不是遠時小,近時大嗎?生:(疑問)老師,她不是當升到天空中央的時候,而是到了中午的時候。師:及就是到了的意思。懂嗎?講得真好,還有什么疑問?給他們鼓掌,哪一組講得好?接著講下一段,你們組敢講嗎?請你告訴我,敢嗎?生:(小聲)敢。師:說敢,要有點勇氣。四個推一個代表,不行,你一定能講好的,你最敢講。所以我想請你做代表。生:試一試吧。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師:什么叫探湯?為什么叫探湯?生:因為湯是指熱的水,把手伸到熱水里面試試,所以叫探湯。師:這到底是湯還是熱水?生:熱水。師:我們如今的湯是煲出來的,而古時的湯就是熱水。有一句話叫“固假設金湯”這里的湯就指熱水。這里有一盆熱水,我把手伸進去叫探湯。到中午的時候,熱不熱就好似把手伸到熱水里面。你接著往下讀。生: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師:相信他能進步嗎?給點掌聲,再讀一遍。你看老師們期望著你,同學們盼望著你。多好,我幫助你一齊讀,你一定能成功。你看著黑板,咱倆一塊讀。師:我們就看著同學們在課堂上生成,課堂上在我們的幫助下進步,這是我們大家最欣喜的事情,比自己進步還要快樂。你姓什么,叫什么。陳曉旋,我可以跟你握握手嗎?生:可以。師:我可以擁抱你嗎?生:可以。擁抱。師:還不鼓掌,等什么時候。你們一起讀,大聲讀,從一開場不敢讀到如今你敢讀,會讀嗎?能愛讀嗎?生:敢、會、愛。(小聲地)師:愛,又害羞了,今天不愛,明天不愛,漸漸你就會愛了,懂嗎?全班讀這兩段。生:(齊讀)。師:給課文分個段,實際古文是沒有段,有時連個標點也沒有,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讀這兩段要連在一起,為什么?是一個層次。因為第一個小孩說,離得近,為什么,因為看起來很大;為什么中午遠,為什么,因為看起來小。早晨看起來大,中午看起來小,所以說近大遠小。另一個小孩說,早晨看起來遠,為什么,因為感覺冷,中午看起來近,為什么,因為感覺熱。兩個小孩針鋒相對,把兩段合起來讀,懂那意思特別好,大家看著書讀,讀出味道來。生:(齊讀)。師:這時候兩個小孩就問孔子了,孔先生,你說我們兩個到底誰說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生:不能。師:古文怎么說?生:孔子不能決也。師:再讀,用如今的`話就是,孔子不能判斷。兩小孩笑曰:“孰為汝多知乎!”什么意思?生:誰說你知道的事情比我們多。師:對呀。誰說你知道的比我多。孰就是誰;為就是認為、說;汝就是你;多知就是知道的多;乎就是呀、哪。“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孩是怎么說的這句話。生:笑。師:研究這笑是一種什么笑。你說。生一:挖苦。生二:嘲笑。生三:嘲笑。生四:嘲諷。師:挖苦、嘲笑、嘲笑、嘲諷、冷笑,還有嗎?對嗎?聽老師讀,然后體會,這是好心的笑還是惡意的。到底是好心還是惡意?生:好心,因為你的語氣越來越低,假如是惡意的語氣應該是越來越高。師:文章并沒有表成,是我讀完文章以后的感受而讀的。到底這笑是什么笑?生:是惡意的,是嘲諷的笑,怎么可能是好心的呢?師:好,咱倆的觀點不同,我請教你一個問題,孔子知道大小的問題嗎?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叫什么?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師:是,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實事求是。該嘲諷嗎?該冷笑嗎?生:不該。師:孔子實事求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他們會感到怎么樣?生:會感到絕望,他們以為孔子能幫助他們解答。師:哦,是絕望的笑,但是那兩小孩不認識孔子,他以為只是胡弄地笑?他們知道不知道孔子,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生一:知道,因為孔子有一個實事求是的態度。生二:知道,因為根據兩小孩的話:“誰說你知道的比我們多?”這是一個反問句,孔子是一位圣人。師:你是圣人,就一定知道的比我們多嗎?你是圣人不也答不上來嗎?是不是這個意思。那你說他們知不知道孔子。知道,好,越點越明,就是要這樣學,學不但要問,而且要思;不但要思而且需要辯;不但需要辯而且要服從真理。只要人講的有道理,我就服從人,你們說孔子做的對嗎?對在哪里,你說。生:孔子他怕自己亂說會給小孩子誤導。師:對了,孔子雖是圣人,但他不是所有的天下事都知道,對不對,有沒有天下所有事都知道的人?可能嗎?生:不可能。假如當時科技興旺一些,孔子就知道了。師:恐怕在今天孔子知道的科學知識都沒有你們知道的多呢?時代的局限、歷史的限制、科學技術的限制,你們承不成認。你們說是早上的太陽遠還是中午遠,是早晨的大還是中午的小?趕緊看材料,替孔子解圍。同學們回去后去網上查一查,找出更的答案來解釋。看完且明白的請舉手,明白的請起立。這就是閱讀的收獲,我讀了而且還明白了。好,我問三個問題就知道你懂不懂。師:早上和中午的太陽是不是一樣大。生:一樣大。師:是早上大中午小?還是早上小中午大?生:都不是。一樣大。師:為什么它早上看大,中午看小呢?生:視覺、錯覺。跟背景有關,不是近大遠小的問題。師:另外,太陽冷熱與遠近有關系嗎?生:沒有,中午感覺熱是因為太陽曬了老半天,地面就很熱。師:同學們都學過《太陽》這篇課文,太陽嗖地面間隔有多遠?生:有1.5億遠。師:還有什么問題沒有,我們如今要把古文寫成白話文有好幾百字,甚至上千字,而用古文寫這段話,用了多少字,知道嗎?117個字。就是你們稿紙的五行多一點。這么短就把故事寫完了。下面我請同學演兩小孩,我們演一演,行嗎?生:行。師:誰扮第一小孩,誰扮第二小孩?我扮孔子行嗎?你們如今開場辯,辯得越熱鬧越好,你們自己什么觀點都記住了嗎?學生表演。師:到底怎么樣,我樣一起背誦全文。學生背誦。師:就這樣一篇一篇讀,一篇一篇地積累。把這故事的原文出處都記下來。以后讀書一要用心二要記住三要做筆記。記要準確地做筆記,遇到不明白,有爭論的地方標出來,當別人說的有道理時,要服從,這是最良好的學風。這節課我向在座的小老師們學到了不少東西,因此在課堂上你們也是老師,我也是學生,我們師生互動。附: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那么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小學語文教案《兩小兒辯日》4教學目的:一、知識才能: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復述故事。二、過程方法:1、讀通課文,學習生字新詞。2、對照注釋,理解課文大意。3、分析^p內容,明白道理。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擅長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慎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提醒課題。1、你們知道孔子嗎?〔簡單介紹孔子。〕2、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孔子又說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他們到底在辯論什么呢?二、初讀課文,糾正字音。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三、學生字。1、分小組學習生字。2、交流匯報。盂:yú音易錯讀為yū;指盛液體的敞口器具。滄:cāng音易錯讀為qiāng;指青綠色。湯:tāng指熱水,開水。四、練讀課文。讀正確、流利。1、老師范讀。2、學生練讀。第二課時一、導入課文。同學們,平時你注意觀察過太陽嗎?說說你的觀察結果。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1、學生對照注釋,自學課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2、分組學習,交流學習成果。3、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第一自然段: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1)游:在這里指游歷說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2)小兒:小孩。(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孔子東游,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為什么爭論。〕第二自然段: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1)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讀一讀原文。(2)始出:剛剛,開場升起來。(3)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成解釋的語氣。(4)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個孩子的看法。〔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5)再說說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近。〕第三自然段: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那么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1)第一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讀一讀他的理由。(2)如:好似。此:這。乎:助詞,表示疑問,跟“嗎”一樣。(3)說一說他有這樣看法的理由。〔太陽剛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4)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1)第二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2)說說他有這樣想法的原因?〔太陽剛初升時陰陰冷冷,到了中午太陽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3)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為:說。(2)說說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四、分角色朗讀課文。五、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一個演孔子,兩個演小孩兒,一人當旁白。〕4.兩小兒辯日的教案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問其故〔2〕。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那么〔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1)辯斗:辯論,爭論。(2)故:原因,緣故。(3)以:以為,認為。(4)去:離。(5)日中:中午。(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7)及:到了。(8)那么:就。(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10)為:是。(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快的樣子。(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13)決:裁決,判斷。(14)孰:誰,哪個。(15)汝:你。《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2、擅長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校特色課程介紹
- 重慶三峽學院《食品無損檢測》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省湛江市2024-2025學年高三3月學生學業能力調研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下冊教學課件Unit 6 Part B 第一課時
- 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紅云小學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
-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大學生學業職業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濟寧學院《倉儲與庫存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三二診考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統計機器學習及應用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六中2025年高三第二次教學質量監測英語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大班科學活動紙和書
- 國際金融課后習題答案(吳志明第五版)第1-9章
- 瘋狂動物城臺詞(配音片段)
- 1000m3拱頂儲罐進行了分析和設計
- 02R112 拱頂油罐圖集
- 蘭州市初級中學設備配置標準(試行)
- 高考臨界生輔導一生一策
- 吳晗《談骨氣》原文與內容分析
- 寧波業主、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
- MT/T 94-1996液壓支架立柱、千斤頂內徑及活塞桿外徑系列
- GB/T 7702.15-2008煤質顆粒活性炭試驗方法灰分的測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