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7702.15-2008《煤質顆粒活性炭試驗方法 灰分的測定》與GB/T 7702.15-1997相比,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整或更新:

首先,在標準名稱上保持一致,但新版標準對文本結構和表述方式做了優化,使其更加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編寫規范。其次,新版本明確了灰化溫度的具體要求,規定為(815±10)℃,而舊版對此溫度范圍沒有明確說明。此外,對于樣品稱量精度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從原來的精確到0.0002g提升到了0.0001g,這有助于提高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在實驗操作流程方面,GB/T 7702.15-2008增加了關于如何正確處理坩堝以避免污染的規定,并且強調了重復性限值及再現性限值的概念,這些內容在1997年的版本中并未詳細提及。同時,還補充了關于數據記錄、計算方法以及報告格式等方面的指導信息,使得整個檢測過程更加標準化、系統化。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8-11-20 頒布
  • 2009-05-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7702.15-2008煤質顆粒活性炭試驗方法灰分的測定_第1頁
GB/T 7702.15-2008煤質顆粒活性炭試驗方法灰分的測定_第2頁
GB/T 7702.15-2008煤質顆粒活性炭試驗方法灰分的測定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7702.15-2008煤質顆粒活性炭試驗方法灰分的測定-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犐犆犛75.160.10

犇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犌犅/犜7702.15—2008

代替GB/T7702.15—1997

煤質顆粒活性炭試驗方法

灰分的測定

犜犲狊狋犿犲狋犺狅犱犳狅狉犵狉犪狀狌犾犪狉犪犮狋犻狏犪狋犲犱犮犪狉犫狅狀犳狉狅犿犮狅犪犾

—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犪狊犺犮狅狀狋犲狀狋

20081120發布200905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犌犅/犜7702.15—2008

前言

GB/T7702《煤質顆粒活性炭試驗方法》分為:

———第1部分:水分的測定;

———第2部分:粒度的測定;

———第3部分:強度的測定;

———第4部分:裝填密度的測定;

———第5部分:水容量的測定;

———第6部分:亞甲藍吸附值的測定;

———第7部分:碘吸附值的測定;

———第8部分:苯酚吸附值的測定;

———第9部分:著火點的測定;

———第10部分:苯蒸氣氯乙烷蒸氣防護時間的測定;

———第13部分:四氯碳吸附率的測定;

———第14部分:硫容量的測定;

———第15部分:灰分的測定;

———第16部分:pH值的測定;

———第17部分:漂浮率的測定;

———第18部分:焦糖脫色率的測定;

———第19部分:四氯化碳脫附率的測定;

———第20部分:孔容積和比表面積的測定。

本部分為GB/T7702的第15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7702.15—1997《煤質顆粒活性炭試驗方法灰分的測定》。

本部分與GB/T7702.15—1997相比,主要差異如下:

a)標準結構按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及

GB/T20001.4—2001《標準化工作導則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進行了調整;

b)將灰皿改為瓷質長方形灰皿;

c)稱量試料的質量調整為1g±0.1g;

d)規定試料均勻分布在灰皿中;

e)灼燒時間縮短為1h;

f)對量、單位統一按規定進行修改。

本部分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提出并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山西新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遲廣秀、趙繼軍、元以棟、李維冰、趙洪海、張旭、李若梅。

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7702.15—1987,GB/T7702.15—1997。

犌犅/犜7702.15—2008

煤質顆粒活性炭試驗方法

灰分的測定

1范圍

本部分規定了煤質顆粒活性炭灰分測定的原理、測定步驟及結果計算等內容。

本部分適用于煤質顆粒活性炭灰分的測定,也適用于其他活性炭灰分的測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GB/T770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

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

部分。

GB/T7702.1煤質顆粒活性炭試驗方法水分的測定

3原理

一定質量的試料經灼燒,所得殘渣占原試料的質量分數即為灰分。

4儀器和設備

4.1天平,感量0.0001g。

4.2電熱恒溫干燥箱,0℃~300℃。

4.3干燥器,內裝無水氯化鈣或變色硅膠。

4.4灰皿,瓷質,長方形,底長45mm,底寬22mm,高14mm。

4.5馬弗爐。

5試樣的制備

5.1用四分法取5g~10g試樣,將試樣粉碎并全部通過1.00mm試驗篩。

5.2將試樣置于150℃±5℃電熱恒溫干燥箱內,干燥2h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備用。

6測定步驟

6.1將灰皿置于馬弗爐中,在800℃±25℃下灼燒約1h,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稱量(精

確至0.0001g),重復灼燒直至恒量。

6.2稱取1g±0.1g試料(精確至0.0001g),均勻的分布在灰皿中。

6.3將灰皿置于約300℃的馬弗爐中,關上爐門,打開通風口(如沒有通風口可將爐門留有15mm左

右的縫隙),在不少于30min的時間內將爐溫緩慢升至5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