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魚我所欲也走近作者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現在山東鄒城市)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人稱他為“亞圣”,他提出了著名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其言論和行為的記載,保留在《孟子》一書中。字詞積累為宮室之美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得我與
一簞食蹴爾而與之wèiwéiyúdāncùwù整體感知疏通文意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能愿動詞,喜愛。動詞,同時得到或占有。生命大義舍棄“兼”是副詞狀語置后。【譯文】魚,是我喜愛的東西;熊掌,也是我喜愛的東西。(如果)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要)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動詞,超過、勝過做,干茍且禍患,災難同“避”,躲避【譯文】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災禍我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假如,假使。那么做,干【譯文】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件不可以做呢?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由于這個原因因為這個緣故【譯文】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不僅,不只是這種心不喪失【譯文】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這顆心(
辨別“義”與“不義”,并保持它),人人都有這顆心(
孟子認為人生下來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遠不喪失它罷了。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沒有禮貌地吆喝給踩踏【譯文】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優厚的俸祿同“辨”,辨別有什么益處侍奉【譯文】對優厚的俸祿卻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高位厚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注:“于我何加焉”即“于我加何焉”,這是一個賓語前置的倒裝句。)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停止,放棄【譯文】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現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現在(有人)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天性。細節感知探究1.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價值低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用了類比論證的方法,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如為人民謀幸福,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別人的安危等。3.“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這里的“所惡”應指不正義、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革命、貪污受賄、濫用職權、違法犯罪等。4.“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險等。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論證思路以劃分層次的形式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由設喻引出“舍生取義”的論點,并說明“義”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第一層(從開頭至“舍生而取義者也”)以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而舍魚取熊掌為喻,引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第二層(從“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對自己的論點“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的進一步論證。先正面再反面分析闡發自己的觀點。第三層(本段最后一句)作者得出結論:其實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賢者才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賢者能夠保持“本心”而已。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舍生取義”就是人應該保有“本心”,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論證方法列舉本文主要的論證方法,并說明其作用。【比喻論證】
用比喻論證引出論點。以生活常理為喻引出生和義無法兼顧的情況下應該舍生而取義的結論(主旨)。【舉例論證】舉“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關乎生命的時候,也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舉“萬鐘”為例,說明喪失本心的表現。【對比論證】將“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鐘”作對比,讓人認識到貪求富貴行為的不值得,也讓人醒悟到本心的喪失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人應該時時反省自己才行。提出論點:舍生取義——比喻論證正面:生—有甚于生—不為茍得反面:死—有甚于死—有所不辟得出推論:舍生取義舉例論證:——(不受嗟來之食)舉例論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宣威市來賓一中學2025屆初三中考“集結號”最后沖刺模擬卷數學試題含解析
- 沈陽大學《中國歷史地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學院《過程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六盤水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播音與主持藝術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城市社會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江衛生與健康職業學院《中國文化概要與英譯》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新生研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債權法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商貿職業學院《印度社會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師范大學《植物顯微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礦產資源概況及分布
- 最新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
- 公司員工基本禮儀培訓ppt完整版課件
- 八大特殊危險作業危險告知牌
- 工程項目綜合應急預案(通用版)
- 半橋LLC諧振變換器設計與仿真
- 城市橋梁工程竣工驗收
- 啟閉機及閘門安裝后檢驗說明
- 保監〔2005〕22號標準
- 哈工大畢業論文微型車轉向機設計與應力分析
- 哈工大陣列信號處理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