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課標實驗版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課辛亥革命“衡水杯”一等獎_第1頁
人教課標實驗版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課辛亥革命“衡水杯”一等獎_第2頁
人教課標實驗版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課辛亥革命“衡水杯”一等獎_第3頁
人教課標實驗版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課辛亥革命“衡水杯”一等獎_第4頁
人教課標實驗版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課辛亥革命“衡水杯”一等獎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辛亥革命》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認為中國社會危機是“異種殘之,外邦逼之”,解決民族問題“殆不可以須臾緩”。當時孫中山解決民族問題的策略準確地說()A.異種殘之——“創立民國,平均地權”B.外邦逼之——“節制資本”、“平均地權”C.異種殘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D.外邦逼之——“打到列強,除軍閥”【答案】C【解析】“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屬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節制資本”是新三民主義中民生主義的內容,A、B不正確;“外邦逼之”指帝國主義的侵略,當時沒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D不正確;“異種殘之”指滿洲貴族的專制統治,孫中山提出要以革命手段推翻之,正確選項是C。2.1912年元旦,《申報》一篇名為《新祝詞》的文章寫道:“我四萬萬同胞如新嬰兒新出于母胎,從今日起為新國民,道德一新、學術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種種新事業,胥吾新國民之新責任也?!边@段材料表明()A.清政府已經被推翻

B.中華民國已經成立C.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民國實現國民當家作主【答案】B【解析】結合1912年的提示,根據材料“新國民”可知此時中華民國已經成立,A、C、D三項都未體現,所以選B項。3.孫中山說:“共和國成立以后,是用誰來做皇帝呢?是用人民來做皇帝,還是用四萬萬人來做皇帝。”對這句話理解不正確的是()A.平易地解釋了要實行民權主義的思想B.通俗地表明了要建立君主立憲的思想C.形象地描述了要人民當家作主的思想D.無奈地迎合了老百姓心中的帝王思想【答案】B【解析】“人民來做皇帝”體現了A、C兩項;“誰來做皇帝”體現了D項,所以排除A、C、D三項。材料未標明實施什么樣的政體形式,所以選B項。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那個時期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它帶有革命性、民主性?!边@是因為它()①推翻了君主專制統治②在法律上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③體現了民主派的建國主張④是中國近代民主化的一座豐碑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之所以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具有革命性、民主性,關鍵是因為它體現了中國近代民主派的建國主張,在法律上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是中國近代民主化的一座豐碑。而推翻君主專制統治是辛亥革命的成果。5.近代史學家陳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說:革命過后的社會民眾心理“呼喚一個能迅速結束動亂、穩定政局的人物……。”他還說:“袁世凱是選舉出來的,于法有據?!标愋衤吹恼撟C旨在說明()A.袁世凱上臺具有必然性B.袁世凱上臺符合法律程序C.辛亥革命引發社會動蕩D.改良更有利于社會穩定【答案】A【解析】材料從社會民眾心理、法律兩方面說明袁世凱上臺的原因,所以A項符合題意。B、C兩項只看到一方面,D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所以排除B、C、D三項選A項。6.有人曾說:“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睂Υ死斫庾顪蚀_的是()A.帝國主義干涉使南京臨時政府內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孫中山出走海外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國,但未改變中國社會性質,未完成革命任務D.革命陣營中的立憲派和舊官僚向革命派進攻,迫使孫中山辭職【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辨別能力和理解能力。實質考查辛亥革命失敗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說革命不結果實,主要是指革命任務未完成,故C項正確。7.某位導演準備拍電視連續劇《孫中山》時,需要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誕生寫一段“畫外音”,如果要你為下列材料把脈,你看哪一項不適合()A.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B.它體現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它特別規定總統制與三權分立體制D.它是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憲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則制定的【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臨時約法》頒布的目的是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故約法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而不是總統制,故C項表述不正確。二、非選擇題8.1911年,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動了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問題一:偶然與必然有人認為,1911年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也有人認為它不是一場意外,而是19世紀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1911年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嗎?為什么?問題二:肯定與否定“民國”之取代自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近代中國社會內在矛盾發展的結果,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因而也觸動了傳統社會的各條神經,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共和政體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為它在中國的歷史、傳統、政治經歷、制度、天性、信仰、觀念或習慣中毫無根基。它是外國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國之上的。——(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上述兩段材料對“民國”的評價有何不同?問題三:成功與局限君主專制政體社會生活民主共和民族資本主義半殖民地半封建(3)結合所學知識,運用以上五個詞語以“成功與局限”為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①緊扣主題,觀點合理;②史實準確,史論結合;③條理清晰,合乎邏輯;④字數在100字左右。【答案】(1)不是一場意外。辛亥革命是19世紀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包括:19世紀中葉以后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與民族資產階級的壯大;中國民眾救亡圖存意識的增強;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發展壯大。(2)材料一認為“民國”的建立是中國社會發生的重大變化,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