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鯧苗種小瓜蟲病防治實例_第1頁
淡水白鯧苗種小瓜蟲病防治實例_第2頁
淡水白鯧苗種小瓜蟲病防治實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淡水白鯧苗種小瓜蟲病防治實例在2023年春季生產中,我市養殖單位利用地熱溫泉水越冬培育的淡水白鯧苗種池發生了小瓜蟲病,雖經搶救,仍使一些白鯧苗種死亡。現將其發病情況及治療方法小結如下,以供參考。

一、發病情況

越冬培育池面積500米2,水深1.2米,整個培育池為混凝土結構,長方形,東西向,進排水管道設計方便合理。苗種培育池內共有白鯧苗種13萬尾,平均尾重18克。培育池的越冬水溫保持在20-22℃。為了增加越冬產量,利用天氣變暖的時機對白鯧苗種進行強化投喂,而且苗種的吃食、生長情況都不錯。但是從4月17日開始,白鯧苗種出現攝食減少現象,4月18日上午7:30投餌時,尚有部分苗種有攝食,10:00投餌時很難見到有苗種攝食,而出現了部分苗種繞苗種池四周呈同一方向貼池邊游動現象:4月19日,只是早晨第一次投餌時有個別白鯧苗種對所投喂的餌料有反應,其余時間整個池塘的苗種都不攝食,而是成群結隊繞池塘四周同一方向狂游,類似"跑馬病'。為避免苗種過分消耗體力而引起消瘦,在池邊上用幾塊木板阻擋,用來阻緩苗種前進的路線,但效果卻相反。4月20日清晨,發現部分白鯧苗種的身體有傷,個別苗種出現少量水霉菌寄生,并游動遲緩,大部分苗種仍狂游,使池邊形成一些波浪,池塘中死魚明顯增多。于是撈取樣品檢查,目檢魚體消瘦,在體表、鰓上有少許小白點,顯微鏡下檢查,魚身上寄生大量的小瓜蟲,于是斷定白鯧苗種患上了小瓜蟲病。由于小瓜蟲的大量寄生,引起苗種因皮膚瘙癢不適而在水泥池或木板上游動蹭擦,使體表、鰭條損傷,充血發炎并感染水霉,若不早治療則后果嚴重。

二、治療經過

針對上述情況,立即撤掉池邊的木板,用地熱溫泉水(水溫72℃)慢慢提升池中水溫,至下午17點,使池中水溫升到30℃。同時,用福爾馬林30毫升/米3全池遍灑,并開動池內葉輪式增氧機,24小時不停,利用溫泉水的不斷注入,使池中水溫連續一周保持在30℃左右。此時,池中不時有死魚浮上來,至21日早晨,共死亡苗種89千克。由于池塘內長時間沒有換水,水溫升高后,死魚增多,加上增氧機的不停攪動,水質出現惡化,發出難聞氣味,立即排掉池中的老水,重新注入清潔的河被細菌感染,用160萬單位針劑青霉素鉀拌餌料投喂,每50千克魚用藥第一天80萬單位,第二天后減半,連續投喂5天(注:青霉素易揮發,藥餌現配現喂),白鯧苗種攝食情況大有好轉,苗種繞池游走現象減弱,鏡檢仍有小瓜蟲寄生。為鞏固療效,又遍灑同一劑量福爾馬林溶液。4月24日,只有零星死魚,投喂藥餌時大部分苗種搶食,繞池邊狂游的魚基本看不見,并繼續保持池中水溫30℃,晚上對苗種池重新換水。4月25日,池中已不見死魚,顯微鏡檢查無小瓜蟲寄生,魚苗游動活潑,攝食踴躍,苗種傷口部位基本愈合,魚病終于痊愈。

三、小結

1.白鯧苗種的越冬水溫保持在20-22℃,為增加產量,加大了對苗種的投餌量,使池中的殘餌、排泄物相應增加積累,換水又不及時,為小瓜蟲病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由于思想麻痹,對疾病的預防重視不夠,延誤了*防治時機,使此次疾病的死亡率在15%左右。

2.小瓜蟲病對淡水白鯧苗種危害大,且流行快,后果嚴重。小瓜蟲的流行水溫為15-25℃,在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