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修二第8課:世界市場的形成進程事件原因影響侵略方式雛形出現進一步擴展初步形成最終形成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新航路開辟略,如:商業革命,價格革命暴力掠奪荷英法加入殖民爭奪歐洲和世界各地建立商業聯系暴力掠奪機器大工廠的建立,需要世界市場和原材料;蒸汽機和輪船出現;資產階級強大經濟、軍事實力越來越多的國家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商品輸出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亞非拉國家卷入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本輸出【知識回顧】第10課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課程標準:了解近代以來全球貿易網絡形成及變遷,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1.15世紀以前世界貿易古代史上就有以貿易為途徑的文化交流—絲綢之路(注:通過絲綢之路,歐洲人認識了瓷器、絲綢等中國商品,但是和中國的直接往來非常少。)世界貿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內部和亞歐大陸之間,以局部性貿易為主,缺乏穩定的洲際貿易路線。局限于各洲內部和亞歐大陸之間特點:①局限性:歐亞大陸之間西歐無法直接同亞洲進行貿易。②間接性:中間轉手貿易③局部性:缺乏穩定的全球性航路;④貿易量較小,耗時較長,效率較低。2.初步形成:新航路開辟后至工業革命前(15C末-18C)(1)原因:航路的開辟和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2)表現:①各洲之間的貿易隨之擴展。②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③貿易的擴大促進了股份公司的出現和發展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3)影響:西歐列強在美洲、非洲、亞洲等地的殖民擴張,客觀上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海路貿易主導國貿易雙方及主要交換物印度洋貿易大西洋貿易歐美貿易三角貿易以澳門為主要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太平洋貿易西歐諸國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手工制品(歐洲)?貴金屬、蔗糖和煙草(南美)紡織品、槍支和手工制品(歐洲)?黑人(非洲)→奴隸(美洲)葡萄牙線路1:生絲、瓷器等(中國澳門)?印度果阿中轉?白銀(歐洲)→中國線路2:生絲(中國)?澳門?白銀(日本)西班牙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中國)?馬尼拉(菲律賓)?白銀(墨西哥)知識回顧:(綱要下第7課)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思考:根據材料概括這一時期的國際貿易的特點?①帶有明顯的掠奪性質。②主要目的是進行原始資本積累。
1500-1800年期間跨文明的互動把全世界人民的命運與未來連為一個整體。在這一時代有三個大的歷史進程相互交織推動歷史的發展:首先是連接了世界各個地區的全球性海上交通網的建立;其次是對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產生了深深影響的全球的物種交流……正是這些特征使“近代早期世界”有別于其他歷史階段。——杰里?本特利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2.初步形成:新航路開辟后至工業革命前(15C末-18C)3.最終形成:兩次工業革命之間(18C中期-20C初)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①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使歐美國家需要尋求更多的原
料產地和商品市場;②通過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輸送到世界各地;③19C末20C初資本主義殖民體系、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1)原因:材料2:19世紀中葉以來的國際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國等先進國家出口制成品,銷往落后國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應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機器生產的中心,后者成為其附庸。——摘自《世界經濟史》材料1:1900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為:英國19%,美國12%,德國13%,法國9%。此外,這一時期原料和工業制成品的世界貿易額均呈現出均衡發展的趨勢。從1870至1913年,這兩類商品的貿易額都增加了兩倍多,這就說明工業發達國家和初級產品生產國家之間的國際分工以及世界各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都加強了。——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3.最終形成:兩次工業革命之間(18C中期-20C初)3.最終形成:兩次工業革命之間(18C中期-20C初)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2)表現:①形成了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國家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②類型豐富的工業產品輸送到世界各地;③世界貿易額增長材料: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共產黨宣言》指出兩次工業革命后世界貿易的特點。3.最終形成:兩次工業革命之間(18C中期-20C初)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特點:①歐美主導:從英國“世界工廠”到美德英法并列;②亞非拉成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從商品輸出為主到資本輸出為主)。4.曲折發展:兩次世界大戰至冷戰結束(20C初-1991年)美蘇兩極對峙格局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原因:時段世界貿易年均增長率(%)1913--19290.71929--1938-1.21938--19480①兩次世界大戰影響了世界貿易的發展;③1947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各國圍繞貿易、
關稅的談判,推動著世界貿易的發展。②二戰后,因冷戰的發生,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
義國家之間的貿易受到影響;5.突飛猛進:冷戰結束,20C90S以來
(1)原因:①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②冷戰的結束;③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世界貿易(出口)發展情況(1950年-2000年,10億美元)(2)表現:①全世界貿易出口總值迅速增加;②生產的國際分工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一些產品往往由眾多國家的公司合作完成。兩極格局解體后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
發達國家擁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產力,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少數國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所以發達國家在如今能主導和影響著國際經濟“游戲規則”的制定。經濟全球化的實質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指出二戰后世界貿易有哪些特點?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戰后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大事年表1947年關貿總協定建立1978年中國確立改革開放政策1991年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冷戰結束1992年中國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①世界貿易逐漸制度化、體系化;②跨國公司發展迅猛;③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
④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發展階段原因表現初步形成(15C末-18C)最終形成兩次工業革命(18C60S代-20C初)曲折發展(兩次世界大戰至冷戰結束)突飛猛進(20C90S以來)阻礙因素:兩次世界大戰;1929-1933經濟危機;冷戰促進因素:關貿總協定以及各國圍繞貿易、關稅的談判①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②交通工具革新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形成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國家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工業產品通過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輸送到世界各地世界貿易額增長了近2.6倍洲際貿易擴展,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貿易的擴大促進了股份公司的出現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冷戰的結束、世貿組織的成立、跨國公司的發展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全世界貿易出口總值迅速增加(增長100倍)生產的國際分工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世界貿易在曲折中發展①新航路的開辟;②殖民擴張和掠奪;③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④國際貿易協調機制的建立;⑤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世界各州之間貿易擴大全球貿易網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P56【思考點】推動全球貿易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世界各洲之間貿易的擴大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積極:①促進了世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加強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聯系,促進了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的國際化。③客觀上傳播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消極: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是在西方國家殖民擴張和掠奪的過程中形成的,不僅使亞非拉國家遭受了不等價交換的剝削,而且把它們變成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附庸。思考:全面認識近代全球貿易網的形成P57【學思之窗】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的經營情況體現了跨國公司的什么特征?1.經營規模大,經濟實力強;
2.發展勢頭迅猛;
3.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
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
紋章瓷:古代的一種外銷瓷器把紋章(即歐洲諸國貴族、都市、團體等的特殊標志)燒在瓷器上,故名。約始于明代。據瑞典統計,有三百多家貴族曾到中國定燒過紋章瓷。1.商品交流與文化交流的關系:商品流動買方賣方雙方的接觸、洽談、協商、協議呈現各自的知識、信念、道德、藝術、習俗等隨著商品的流動,各國文化也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同時在互相借鑒中向前發展。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1)茶文化國際化2.表現:①茶文化地位:茶是中國先民的偉大發現。飲茶風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了含蓄內斂的東方哲學和嫻靜淡雅的東方美學,是中國文化符號之一。材料:唐代飲茶之風遍及大江南北。陸羽的《茶經》提出飲茶“宜精行儉德之人”,標志著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諧、中庸的思想;強調飲茶字字內省和超然物外、安詳、平和的審美境界追求。——蕭風聲《試論中國國民性與中國茶文化精神》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藏族人喝酥油茶蒙古人喝奶茶景頗族喝竹筒茶苗族喝打油茶回族喝八寶茶2.表現:(1)茶文化國際化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②茶文化傳播A.16世紀以前:主要在中國周邊傳播。B.16世紀以后,中國茶廣泛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a.俄國上流社會把中國茶具作為最珍貴的室內擺設,中俄之間形成著名的“萬里茶道”。茶炊,茶湯壺。一種金屬制有兩層壁四圍灌水在中間著火的燒水壺,有球形、桶形、花瓶狀、小酒杯形、罐形等。到1912、1913年,俄羅斯的茶炊年產量已達66萬只。2.表現:(1)茶文化國際化b.英國茶會上用中國茶和中國的茶具來招待客人成為主人炫耀的方式,英國形成“下午茶”。英國貴族用中國瓷器喝茶的生活場景2.表現:(1)茶文化國際化②茶文化傳播③茶文化創新c.荷蘭許多富裕家庭都設有專門的“茶室”。各國自身的風俗習慣創造出新的茶文化:“日本茶道”,英國“下午茶”。荷蘭的茶室
材料:1658年,倫敦《政治快報》上刊登了一則茶葉廣告,稱飲茶可以改善體質,這是英國最早關于茶的記載。1669年,英國政府授權英國東印度公司專營茶葉貿易,從中國大量進口茶葉到歐洲市場。1786年,一名法國人到英國旅行時注意到:即使是貧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樣,一天喝兩次茶。因為廉價而且能夠提神,茶葉特別受工人階層的歡迎。18世紀末,英國從中國進口的茶葉量達到了230萬磅,與這個世紀的頭一年相比,足足增長了200倍。1851年,英國
人將中國的茶樹和制茶技藝帶到印度,茶葉在印度和錫蘭被大面
積種植,歐洲紅茶市場擺脫了對中國產地的依賴。——摘編自(英)麥克法蘭《綠色黃金:茶葉帝國》飲茶在世界傳播的積極意義?2.表現:(1)茶文化國際化意義:①豐富了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②推動了茶葉種植區農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③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2)服飾的變化①法國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A.17世紀末,法國傳教士穿中國服裝參加舞會。2.表現:B.中國服裝柔軟的面料、富有東方韻味的款式、線條流暢的龍鳳花草紋樣等,融入法國18世紀的服裝設計之中。法國宮廷服飾上的中式花紋18世紀,描繪路易十四裝扮成中國皇帝、乘坐轎子的情形C.20世紀初,法國服裝師設計的女裝(取名為“孔子”的中國大袍式系列)大膽采用了東方女裝寬松的樣式,奠定了20世紀西方女裝流行的基調。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2.表現:(2)服飾的變化①法國保羅·波烈對東方文化特別癡迷,他游歷過東歐及東亞各國,在1913年設計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大袍式外套,將其稱為”孔子服”,很快獲得巴黎女性的歡迎。他推出以“自由”命名的兩件套裝亦是吸收了東方服裝的剪裁方法。午茶便裝是吸收日本和服的樣式,絲綢面料上飾以刺繡,用大而低垂的和服袖替代傳統西方的窄筒袖。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孔子服”吸收中國裁剪方法的自由套裝雜糅日本和服的“午茶便裝”2.表現:(2)服飾的變化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②日本:明治維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1887年時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在鹿鳴館舉辦大型化妝舞會,把歐化之風氣推向了高潮。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2.表現:(2)服飾的變化明治維新時期派出的“巖倉使節團”③中華民國早期:民國早期設計的中山裝兼具中西服裝的特點,同時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2)服飾的變化2.表現:【知識拓展】門襟五粒紐扣代表五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前身四個口袋表示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袖口三粒紐扣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后背不破縫,表示國家統一大義口袋為倒筆架形,寓意是以文治國衣領為翻領封閉式,寓意是“三省吾身”,嚴謹治國試結合材料說說民國中山裝哪些地方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哪些地方借鑒了西方文化?傳統文化:國之四維(禮義廉恥);國家統一大業;以文治國;
“三省吾身”,嚴謹治國。西方文化: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近代以來中國服飾的變遷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里,人們對時間的認識比較模糊,中國人在時間使用上一般使用“掌燈時分、日上三竿、不見不散”等相當模糊說法,反映了深厚的農耕文明氣息。——摘編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異與時間觀念的沖突》?16世紀中期,誕生于歐洲的鐘表經由澳門傳入中國內地?18世紀,中國進口鐘表的數量已經很多
整體基材采用中國人喜歡的銅鍍金,亮麗的金色外殼上以紅、綠、藍、黃、白等各色料石鑲嵌花飾;在造型上,以能體現東方傳統風格的建筑為型;有人物、動物,十分注重中國文化所講的寓意——太平有象。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谷豐登的意思。表盤上以中文數字標識時間。英國18世紀生產的銅鍍金象馱亭式表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利瑪竇獻給萬歷皇帝的自鳴鐘2.表現:(3)鐘表文化傳入中國?中國人制作的鐘表,外觀多體現了中國自身的文化特色銅鍍金葫蘆式轉花鐘(清)上海法租界的大自鳴鐘自鳴鐘、時辰表皆來自西洋。鐘能按時自鳴,表則有針隨晷刻指十二時,皆絕技也……西洋遠在十萬里之外,乃其法更勝,可知天地之大,到處有開創之圣人,固不僅羲、軒、巢、燧已也。——趙翼《檐曝雜記》卷2
乾隆紫檀嵌琺瑯重檐樓閣更鐘P59【問題探究】以上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文化觀念?(3)鐘表文化傳入中國①承認西洋文化的優秀成果;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③表達各國文化交流的理念;④承認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2.表現:分析:近代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有何變化?材料一:在傳統的農業社會里,人們對時間的認識比較模糊,中國人在時間使用上一般使用“掌燈時分、日上三竿、不見不散”等相當模糊說法,反映了深厚的農耕文明氣息。
——摘編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異與時間觀念的沖突》材料二:清末以后,隨著城市生活的變化,中國人對西人情況愈加了解,人們的時間觀念隨著鐘表的普及變得精準化。近代中國人新式時間觀念的產生是一個伴隨著壓迫去強行消化的過程,沿海地區更新快一些,內地相對緩慢;城市更新快一些,農村相對緩慢。——摘編自范雪梅《近代計時工具與生活節奏變遷》2.表現:(3)鐘表文化傳入中國①時間觀念從隨意模糊到逐漸精準化;②從與農業生產聯系緊密到逐漸適應工業文明;③被迫變化,具有不平衡性。阿凡達流浪地球越獄越南版《太陽的后裔》
進入20世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大大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除了傳統的商品,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動漫、書籍等各國文化產品,也廣銷世界各地。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2.表現:(4)其他文化產業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4)其他文化產業2.表現:
全世界各地的人通過李子柒的視頻開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國傳統文化,并紛紛夸贊中國人的勤奮、聰慧,進而開始喜歡中國人,喜歡這個國家。不得不說,李子柒是個奇跡,一顆平常心做出了國際文化傳播的奇跡。
——摘編自2019年12月10日央視新聞評論思考:在商貿活動中探究文化交流的影響
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積極:①文化:促進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如文化產品貿易,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世界文化傳播到中國。)促進文化交融,促進文化發展(如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博采眾長,可以更好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②經濟:促進經貿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發展)③國際政治:促進國家間的相互理解,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減少隔閡,增進共識,促進世界和平。消極:①外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居住房屋裝修合同協議書
- 玻璃安裝合同協議
- 防雷合同協議作用
- 訓練合同協議
- 車輛解除合同協議書范本
- 購房合同補償協議
- 工藝品供貨協議合同范本
- 個人家政保姆合同協議書
- 銷售返利合同協議
- 因孕期續簽勞動合同協議
- 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2024-2025學年度語文園地五(課件)
-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信息類文本五大類型的主觀題 課件
- 張丹海簡明大學物理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數和平均自由程
- 歷史選擇題中常見的名詞解釋課件-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
- 自建房質量安全課件
-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各單元測試卷
- 瀝青拌和站安全培訓
- 文化活動策劃與執行全流程管理方案設計
- 無人機廣告攝影技術-洞察分析
- 拆除吸收塔、煙道,安裝風機施工方案
- 2024-2025學年江蘇省淮安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