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儒家亞圣
孟子的思想及影響現在是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學習1.了解孟子的生平2.掌握孟子的性善論、仁政思想。3.了解其哲學思想在儒家學說中的地位。4認識孟子思想的重要現實意。現在是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教學重點】重點:孟子的性善論孟子的仁學思想難點: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內涵現在是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學術界討論的重點問題】1.關于孟子的仁政思想的現實意義
2.孟子的“義”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是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參考書目】1.《中國哲學史》馮友蘭著,中華書局1984年版。2.《孟子研究論文集》王興業編出版項:山東大學出版社/19843.《孟子研究文庫》第一輯:孟子林廟歷代石刻集作者:劉培桂出版社:齊魯書社/2005年版現在是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授課內容】
在儒家思想的發展史上,孟子有著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在孔子死后,孔門弟子曾子和孔子嫡孫子思先后擔當起了繼承與傳播儒學思想的重任。如果說,孔子在他的時代,用”舍我其誰”的自信來鞏固宗法制度下的一整套觀念體系,那么同樣可以說,從春秋時代到戰國時代,隨著社會制度的變化和發展,儒學思想也需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建立起一個新的詮釋體系。處于戰國時期的孟子,在儒學思想史上,就承擔起了發展儒家思想的重任。現在是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孟子一生對孔子十分敬仰,自稱”乃所愿,則學孔子也”,自覺以學習和傳播孔子創建的儒學為己任。后拜子思的門人為師,深契儒學的基本精神。晚年”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憑借此七篇,孟子奠定了他在儒學傳統中的“亞圣”地位。現在是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一
孟
子
的
生
平現在是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孟子(372-289BC)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現在是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孟子的主張
孟子倡“性善”論,強調道德根源于人性,重視義利之辨,肯定人優于禽獸者在于人之仁義,主張以五倫之教助成人之“仁”性的實現而為“君子”,主張以王道仁政治理天下。現在是1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孟子側重“內圣”之道,開儒家心性之學,著有《孟子》一書。現在是1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孟子的心性之學經宋明儒者的發揚而成為儒學的正統,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的內涵與發展。現在是1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主要論題天人關系性善論與良知良能(人的本能)盡心與思誠("思誠"即運用思維自我反省)義利之辨,養心與寡欲推恩與仁政(廣施仁愛、恩惠于他人)王霸之辨民本思想五倫現在是1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孟子的童年
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孔氏,后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遷地教子”、“三斷機杼”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現在是1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現在是1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現在是1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最后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現在是1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孟子自小便受嚴格的管教,他自從搬到學宮附近,便十分認真讀書,稍大一點,孟子變得十分貪玩。孟母便剪斷織機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奮讀書,要不然將會像那塊麻布般,變成一團廢物。孟子牢記母親的教誨,立志成材。現在是1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孟子的青少年時代
孟子長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決定離開鄒國到孔子的家鄉魯國深造,其老師正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徒弟。現在是1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孟子一生推崇、學習孔子,認為:“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則學孔子也”立志發展孔子的思想。現在是2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孟子曾周游齊、晉、宋薛、滕、梁列國,游說他的“王道”和“仁政”思想,歷時約二十年。現在是2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孟子醉心研究,終于名聲大噪,鄒國和魯國國君也時常向他請教都治國之道。可惜鄒、魯這樣的小國,很難實施孟子“仁政”的抱負。現在是2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孟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報復,決定帶著學生到東方大國齊國去,并一度成為齊宣王之客卿,但是齊國所采取的是鍛煉精兵使國家更為富強的政策,對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現在是2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最后,孟子來到滕國,滕國太子對孟子的“仁政”十分感興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國實行他“仁政”的思想。遺憾的是,滕國是個小國,時時有被滅亡的危險,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在出游到滕國的時候,滕王向孟子請教治國良策。孟子向滕王宣講了自己的“性善”說。現在是2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孟子于是到其他國家宣揚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沒有一位君主愿意實施他的政策。孟子放棄繼續宣揚仁政的念頭,決心寫書建立學說。現在是2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在教學活動中孟子得到很大的慰藉,《孟子.盡心上》嘗謂君子有“三樂”:孟子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現在是2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的。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現在是2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北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準配享孔廟。現在是2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以后《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現在是2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
元朝至順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為“亞圣公”,以后就稱為“亞圣”,地位僅次于孔子。現在是3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孟子的思想學說對后世有很大影響,尤其對宋明理學影響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與孟子思想并稱為“孔孟之道”。
孟府現在是3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孟子的哲學思想(一)性善論(二)“仁政”的思想(三)天人合一(四)理想人格現在是3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一)依“不忍人之心”確立的性善論
孟子主張人先天性善,“人皆可以為堯舜”,要求努力培養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即養“浩然之氣”。
孟子看重“心”的道德本性。在孟子那里”心”不僅是一個認識心,更重要的,它是一個道德”本心”。現在是3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一)性善論與良知良能
1.人性本善孟子確認,人具有一種先驗的善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孟子人性之所以是善的,是因為人生來就具有“善端”,這種“善端”不僅是先驗的,也是超功利的.現在是3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人有四端猶有四體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知之端也現在是3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惻隱之心說《孟子.公孫丑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現在是3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孟子通過“同類相似”的例題來論主人所普遍具有的善性。(qi)他說:“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孟子.告子上》)
現在是3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四端”說《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猶其有四體也”。這就是孟子著名的“四端”說,也是孟子的“性善”論。
現在是3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良知良能說
孟子認為:“仁、義、禮、智,非有外鑠于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善性,是“不學而能”的“良能”和“不慮而知”的“良知”。現在是3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2.人性不善的原因
孟子強調人的本性存在先驗的“善”之同時,認為人之所以會有不善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現在是4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不善的原因外界影響
無向善的主觀愿望
“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桑)顙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孟子.告子上》)“人之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離婁上》);“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盡心上》)(小s)現在是4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性善說的應用《梁惠王上·齊桓晉文之事章》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此之謂失其本心。
現在是4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五倫關系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為“五倫”。孟子認為: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理和行為準則。《孟子.滕文公上》:“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父子權利與義務?),君臣有義(君臣權利與義務?),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現在是4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思考?父母的義務和權利?子女的義務和權利?父母犯錯了,我們改怎么辦?上司的權利與義務?下屬的權利與義務?現在是4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人倫關系和“禮”淳于髡(kun古時刑罰)【稷下學宮代表之一,齊國重臣】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盂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思考:你會怎么做?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孟子?離婁》)現在是4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3.修養功夫人可以通過“求其故”的途徑而知天命,“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孫丑上》),對人的力量充滿了信心。孟子認為,一個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棄”、“自賊”。為了使人的“善性”能夠保存和擴展,孟子提出了一整套修身養性的功夫,這其中既包含了他的認識論,也包含了他的道德哲學。現在是4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第一、“盡心”這些修養功夫是由一系列命題構成的,如:第一、“盡心”,“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孟子.盡心上》);盡:靜天:生命的本體現在是4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上》)第二、“存心養性”現在是4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解讀?佛問:“你向什么處安身立命?”(《景德傳燈錄》儒答:“養性事天,修身立命。”孟子談天命,談人的本性,沒有消極被動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滿了積極主動的個體精神。對待天命,不過是保持心靈的思考,涵養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性罷了;所謂安身立命,也不過是一心一意地進行自身修養而已。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加強知識學習和思想修養,充實自己的心靈。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過客,東奔西走,北覓南尋,'芒鞋踏破嶺頭云”。其結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內心越空虛,最終成為一個徒具外形,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相反,“歸來閑對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只要你保持心靈的思考,涵養本性,順受天命,身體自然就會有著落,精神自然就會有寄托,生命之春就會永遠在你的把持之中。“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現在是4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第三、“寡欲”“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盡心上》);現在是5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第四、“求放心”‘“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上》);例子:曾子殺豬郭沫若與芭蕉花現在是5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第五、“自反”“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怒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盡心上》);現在是5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第六、“養氣”“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孟子.公孫丑上》)。現在是5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此外,尚有“不動心、”(謝安、王旦之和權臣桓溫)“存夜氣“、“先立其大”、“知言”、“知恥”等等命題。現在是5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二)“仁政”的思想現在是5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孟子的仁政是以善心擴充弘揚的形式來實現的國家組織行為,其基礎是性善論。
孟子從其性善論出發,將孔子的仁學發展成為以“仁政”為代表的一整套社會政治主張,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學說。
現在是5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1.“仁政”的淵源
孟子認為,“仁政”源于先王的“不妒忌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孟子.公孫丑上》
現在是5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2.仁政的措施
(1)“省刑罰、薄稅斂”
孟子認為:“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考悌忠信,入以其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這堅甲利兵矣。”“不違農時”、“深耕易耨”即遵循生產規律現在是5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2)“正經界”孟子認為:“夫仁政,必自經界始”(《孟子.滕文公上》),“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鎧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載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現在是5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3)“制民之產”仁政的基礎是“制民之產”,即主張以“恒產”來求得老百姓之“恒心”,“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
(《孟子.梁惠王上》)現在是6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4)重民孟子承襲孔子天命觀又加進了“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內容。仁政的核心是重民。人民是統治者的“三寶”之一,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突出了“民”的地位,他提出“保民而王”,“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離婁上》);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此外,在孟子政治學說中還有“王道”與“霸道”之辨、義利之辨等等現在是6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2.仁政思想的意義孟子當時激烈的社會政治經濟斗爭中,看到了民心的向背對于國家政權的穩定的決定性意義,所以他特別強調“得其民斯得天下”這對統治者來說至關重要的經驗教訓。孟子的民本主義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影響深遠。
現在是6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在哲學上孟子提出了“萬物皆備于我”的著名觀點和盡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模式,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心性哲學的源流,影響了宋明以后整個儒家哲學的發展。現在是6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三)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現在是6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六(一)天命是外在于人的客觀必然孟子在中國哲學史上被認為是第一次對天人合一的理論進行了自覺的發明。孟子承認天命本是外在于人的客觀必然,但這必然卻可以為人所認識。人的生死壽夭受客觀必然的支配,所以稱之為“命”。人無疑一方面需要“順命”,但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知命”,從而爭得選擇自己行為的自由。人實現知天命的目標的基本途徑是“求其故”,把握天道運動客觀規律。世界上的事情許多不能成功,并不在天命,而在人為。現在是6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三次質檢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2025年初三適應性監測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上海市長寧區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4月摸底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年級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查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南通市安海中學2025年高三年級第二學期自主檢測試題(2)化學試題含解析
- 裝修電工施工合同范本
- 喀喇沁旗2025年三下數學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戰略規劃咨詢合同
- 甲乙丙三方設備購買租賃合同
- 統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測試卷(B)(含答案)
- 癌癥治療協議書模板
- 2025年平頂山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弘揚航天精神中國航天日主題宣教課件
- 上海市寶山區上海交大附中2024-2025學年高考生物試題模擬試卷(8)生物試題含解析
- 私募基金財務管理制度版本
- 人教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煉油廠服務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商務英語中的語用失誤分析論文
- 2025中國海洋大學輔導員考試題庫
- 土地房屋測繪項目投標方案技術標
- 2025年河北省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含聽力原文無音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