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3年福建省部分地市高考歷史第一次質檢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0分)1.有學者指出,西周時貴族擁有作戰、軍器制造、養育戰馬的權利,平民只是軍隊中的附隨,無正式編配入伍的資格。戰國以來,隨著步戰取代車戰,作戰規模擴大,更多的農民被納入戰爭隊伍。這一變化()A.重構了國家的統治基礎 B.剝奪了貴族階層的特權
C.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產生 D.推動了官僚政治的發展2.秦始皇在征服嶺南的過程中,曾把“賈人”“嘗有市籍者”“治獄吏不直者”“諸嘗逋亡人”“贅婿”等七類人。遷移至落后的嶺南地區。到漢初,嶺南出現了番禺,合浦等商業性都會。由此可見,秦始皇的舉措()A.禁錮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B.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
C.有利于經濟重心的南移 D.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3.北魏時期,許多皇后來自匈奴、漢、柔然、羌等民族,民間的族際通婚也很常見,平城、洛陽是族際通婚的中心。這些現象可說明當時()A.南北差距逐漸縮小 B.民族交往途徑單一 C.民族矛盾有所緩和 D.婚姻觀念平等開放4.唐高宗時,政府對官民占田標準有明確規定,并嚴禁盜種公田,即便是無主土地和荒地也須向政府申請后方可墾種。洛州刺史賈敦頤就曾沒收豪富之家籍外占田三千余傾,“以給貧乏”。唐朝政府意在()A.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B.靈活運用土地政策 C.救助社會弱勢群體 D.維系封建土地國有5.南懷仁《坤輿全圖》運用當時較為先進的西方經緯理法以及實測技術進行繪制,整幅地圖的構圖則采用中國傳統的對稱形式。其做法()A.旨在傳播西方的科學知識 B.促進了中學西漸的興起
C.推動了中國地理學的進步 D.沖擊了天朝上國的觀念6.19世紀中葉以來,閩江上游的茶葉生產使福州成為“世界茶都”,廈門則是當時最大的契約勞工出洋中心。這體現了當時()A.中國傳統商業經營形式的變化 B.列強加緊對華的商品輸出
C.國人積極加入全球勞動力市場 D.世界市場國際分工的需要7.如表為1902年江南鄉試部分考生答卷某題情況統計表,這表明()人數對“治外法權”的理解24人大體懂得其為來華外國人不受中國法律制裁和地方官管轄審判之特權6人視之為一種中國管轄和審判來華外國人的正當法權7人含糊不明A.知識分子投身救亡運動 B.傳統選官制度受到時代沖擊
C.社會變革缺乏群眾基礎 D.科舉制度改革成為社會共識8.1916年12月21日,北洋政府公布《民國紀念日修正案》規定:武昌起義之日即陽歷十月十日,為國慶日。應舉行之事如下:一、放假休息;二、懸旗結彩;三、大閱;四、追祭;五、賞功;六、停刑;七、恤貧;八、宴會。北洋政府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文明開化的新風尚 B.確保社會秩序穩定
C.重構國民對政權的認同 D.重建民主共和制度9.20世紀40年代,陜甘寧邊區政府發行了不同面值的公債,如圖是其中一種。邊區原計劃發行500萬元,實際完成了618萬元。此期公債的發行()A.為邊區貨幣統一打下堅實基礎
B.旨在為反攻積聚財力
C.體現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作用
D.推動了根據地的建設
10.如表為建國初北京市工商業發展情況統計表(部分)。表中信息反映出()時間國營商業營業額(億元)私營商業營業額(億元)國營工業生產總值(億元)私營工業生產總值(億元)194953651431843904039195010988270851588610533195127483590484278824619A.新民主主義經濟得到了發展 B.國民經濟結構趨于合理
C.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初步建立 D.公私合營政策成效顯著11.高一年級某歷史學習小組搜集了部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流行語(如表)。用來說明改革開放()70年代末:蜂窩煤、鴿子籠、喇叭褲、鐵飯碗
80年代初期:乘車難、三大件、彩電、立體聲
80年代中期:打的、商品房、易拉罐、迪斯科A.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豐富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C.縮小了中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 D.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12.如圖為在古希臘較為常見的繪有“重裝步兵賽跑”瓶畫的陶壺。瓶畫畫風寫實,人物充滿動感。瓶畫所呈現的比賽()A.培養了全面發展的公民
B.體現了城邦的好戰之風
C.適應了保衛城邦的需要
D.反映了貨族的政治特權
13.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得意地向西班牙國王通報達?伽馬歸來的消息時,夸口的不是占領了多少土地,制服了多少人,而是找到了大量丁香、肉桂和金礦,以及謀劃用武力從穆斯林手中奪取香料貿易控制權的計劃。這反映出當時葡萄牙()A.意欲壟太平洋地區貿易 B.積極推行重商主義
C.擁有掌控世界市場的實力 D.軍事實力歐洲領先14.如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政府發的法語版征兵海報,左側的加拿大士兵和右側的法國士兵相倚而立。由此可見,該海報的設計是基于()
A.實現民族獨立的共同目標 B.英法的盟友關系
C.捍衛民主自由的價值訴求 D.族群的民族認同15.印度取得獨立后,尼赫魯政府始終把軍事力量發展置于次要地位,其國防開支占國內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這一做法()A.深受民族獨立斗爭方式影響 B.沖擊美蘇兩極格局
C.適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D.反映第三世界需求16.20世紀80年代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秘書長范萊內普提出了“福利社會”的構想。他認為:“我們必須尋求國家與私人行動的新關系;加強個人對自己和其他人的責任。在這個意義上,福利社會是必然的和符合人們愿望的。”這一構想的提出旨在()A.緩和尖銳的階級矛盾 B.應對福利國家危機
C.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 D.加強國家干預經濟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66年,英國議會通過法案,對倫敦城市的重建進行了規范。出于實用與美觀的需求,房屋煙囪的尺寸被大大地縮小,煙道變得狹小曲折。為防止堵塞,煙道需要定期打掃,于是英國人發明了用年幼兒童(尤其是男童)當“人體掃帚”來清理煙道的方法。在18世紀,各種力圖廢除兒童掃煙囪的努力都宣告失敗。19世紀初,出現了能到代替兒童掃煙囪的機器,但因為購買機器的花費遠高于雇傭男童,同時擔心自己的生會被機器取代,多數掃煙囪師傅紛紛對此抵制。1834、1840年議會先后通過兩項改善掃煙囪兒童待遇的法案,但許多兒童的境遇并未得到根本改變。直到1875年,議會才通過立法終結了幼童掃煙囪的歷史。——摘編自施義慧《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掃煙囪兒童的命運》綜合材料中的歷史信息,以英國掃煙囪兒童命運轉變折射出的社會變遷為主題,自擬論題,并結合英國近代史的相關史實從整體視角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闡述充分,論據準確,邏輯清晰)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紀30年代,蘇聯的生產技術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講話中強調:有了掌握技術的人才,技術就能夠而且一定會創造出奇跡來。青年采煤工人斯達漢諾夫積極響應黨中央和斯大林的號召,認真鉆研新技術,在個小時內采掘102噸煤,超過定額的13倍,創造了新紀錄。在斯達漢諾夫的帶動下全國各行各業都展開了趕超斯達漢諾夫的群眾性生產勞動競賽活動,涌現出眾多模范人物。衛國戰爭期間,蘇聯人民更加廣泛地開展這一運動,為前線戰士提供了大量物資戰后初期,斯達漢諾夫運動更是推動蘇聯在廢墟中迅速重建。——摘編自姜天明《蘇聯斯達漢諾夫運動及其經驗與教訓》材料二:20世紀40年代,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開展的吳滿有運動和趙占魁運動標志著斯達漢諾夫運動在中國的落地。新中國成立后,“勞動光榮”“人人平等”的新觀念,使勞動人民獲得了從未有過的尊重和尊嚴。1950年9月,“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464位代表參加了大會。他們是革命功臣、護廠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據地時期就是先進典型,如吳運鐸、李順達、馬六孩等,他們在群眾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國第二屆全國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4703位先進個人獲獎。此次褒獎的對象是國民經濟恢復和過渡時期的先進典型,有來自企業產一線的優秀工人孟泰、趙夢桃,來自文化教育界的優秀知識分子錢學森、張光等。——摘編自姚力《從勞模表彰看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蘇聯斯達漢諾夫運動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建立之初召開勞模表彰大會的原因。(3)綜上,指出中蘇兩國勞模運動的共同價值。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楊家將”的故事,源于北宋武將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祖孫三代抵抗契丹、防御西夏的真實歷史之后人們根據現實需求對其事跡不斷演繹加工,影響不斷擴大。
“楊家將”故事發展演變概況(部分)時代階段特征新增故事情節節選宋元時期萌芽期將各種史實雜糅后,摻入虛構成分,如楊業父子莫州救駕宋太宗、楊五郎出家五臺山等情節。同時,故事主題從史實中的精忠報國又衍生出忠奸斗爭這一線索,將壓制楊業的同僚潘美塑適成奸惡的太師潘仁美。明代定型期宮廷王府演出所用的“內府本”中臺詞滿是“忠孝節義”等內容;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為代表的楊門女將群體形象,出現穆桂英以武藝技壓楊宗保、主動求愛、私定婚約,大破天門陣等情節。清代鼎盛期嘉慶帝命宮廷御用文人撰寫“楊家將”相關劇本,對宋遼雙方盡忠盡孝的人物都進行歌頌,以壞人伏誅、好人受賞、蕭太后降宋、遼宋議和的大團圓結局告終;民間戲曲則顯示出嘲諷帝權等內容。——摘編自陳小林《楊家將故事考論》等根據表內容,從“楊家將”故事情節發展中任選兩處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予以說明。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紀六、七十年代,福建的語言學家提出漢字必須改革,他們主張大膽引進各種注音符號系統,以簡便漢字的讀、識、寫。閩南方言有上古漢語“活化石”之稱,為音韻學家所關注,福建切音字運動在閩南率先興起,1892年,福建同安人盧贛章出版《一目了然初階》,揭開清末切音字運動的序幕。書中所述的切音字方案以閩南地區傳救士為翻譯《圣經》創制的十五音字母為基礎,依據廈門腔制成一套五十五個羅馬字式的字母,主張“以一腔為主腦”來統合各省語言文字。他將此方案定名為“第一快切音新字”,希此“省費十余年之光陰”用于專攻種種實學,“不患國不富強”。盡管該方案不為清政府所肯定和推廣,但在盧贛章之后,近代國語統一觀念成為共識,向著西方拼音文字方向改革的切音字運動風起云涌,成為清末國語運動的先聲。——摘編自王曦《近代福建切音字運動史論》(1)根據材料,指出清末切音運動率先在福建興起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盧贛章的切音字方案進行簡要評價。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信息“西周時貴族擁有作戰、軍器制造更多的農民被納入戰爭隊伍。”可見更多的農民和下層人民進入到國家軍隊,服務于國家政治,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貴族統治,推動了官僚政治的發展,D項正確;
國家統治基礎即可以維系一個國家或政權的一切東西,例如階級基礎、政治基礎、社會基礎等,當時國家的統治基礎并未被重構,排除A項;
貴族階層的特權只是一定程度上受到沖擊,并未被剝奪,排除B項;
生產力的發展、勞動工具的進步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產生,并非材料所述現象,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改革,需要結合春秋戰國時代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改革,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將“賈人”“嘗有市籍者”“治獄吏不直者”“諸嘗逋亡人”“贅婿”等七類人,遷移至落后的嶺南地區,到漢初,此地出現多個商業性都會反映了秦始皇的這一舉措有利于邊疆地區的開發,B項正確;
禁錮了社會階層的流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
經濟重心南移開始于安史之亂之后,排除C項;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統治,解答本題需要掌握秦始皇鞏固統治的措施。
本題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統治,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及論證、探討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
3.【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北魏時期,許多皇后來自匈奴、漢、柔然、羌等民族,民間的族際通婚也很常見,平城、洛陽是族際通婚的中心。”可見當時少數民族之間通婚的現象較為頻繁,由此可知當時的民族矛盾有所緩和,C項正確;
材料未體現南北之間差距的內容,排除A項;
材料僅涉及到了少數民族之間的通婚現象,無法得出民族交往僅此一種,途徑單一,排除B項;
D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要求學生結合魏晉南北朝民族交融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唐高宗時,政府對官民占田標準有明確規定,并嚴禁盜種公田,即便是無主土地和荒地也須向政府申請后方可墾種。洛州刺史賈敦頤就曾沒收豪富之家籍外占田三千余傾”可知,唐朝政府對官民占田標準有明確規定,并嚴禁盜種公田,其主要目的是維系封建土地國有,保證均田制的順利推行,D項正確;
唐朝政府意在維系封建土地國有,而不是打擊地方割據勢力,排除A項;
材料未體現唐朝政府靈活運用土地政策,排除B項;
救助社會弱勢群體不符合材料主旨,唐朝政府此舉意在維系封建土地國有,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經濟政策,要求學生結合中國古代經濟政策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經濟政策,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南懷仁《坤輿全圖》運用當時較為先進的西方經緯理法以及實測技術進行繪制,整幅地圖的構圖則采用中國傳統的對稱形式。”可見其做法不僅傳播了西方的科學知識,也推動了中國地理學的進步,C項正確;
其目的并非僅僅為了傳播西方的科學知識,而是為了中國更好地了解地理,維護清朝統治,排除A項;
東學西漸指的是一個和西學東漸互相補充的東西方文化交流過程,明末逐漸興起,并非其做法促進了中學西漸的興起,排除B項;
D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要求學生結合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6.【答案】D【解析】據題意可知,福州成為“世界茶都”,而廈門則成為當時最大的契約勞工出洋中心,這體現了分工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則迎合了世界市場國際分工的需要,D項正確;
這種分工無法體現中國傳統商業經營形式的變化,無法體現列強對華商品輸出,排除AB項;
“積極加入”的說法無從體現,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要求學生結合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化的表現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可知,該江南鄉試考題的內容涉及的是變法修律,就對“治外法權”概念內涵的理解而言,37份答卷的考生,大體懂得其為來華外人不受中國法律制裁和地方官管轄審判之特權的有24人,占到65%。依據材料時間“1902年”并結合所學可知,為挽救統治危機,清政府進行新政改革,該考題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這有利于促進考生的國家主權意識,推動科舉制改革,促進教育近代化,即說明傳統選官制度受到時代沖擊,B項正確;
材料只是涉及江南鄉試中部分考生對某考題內涵的理解,并不能說明知識分子投身救亡運動,排除A項;
材料沒有涉及群眾的態度,不能得出社會變革缺乏群眾基礎,排除C項;
D與材料無關,排除。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末新政,要求學生結合清末新政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末新政,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C【解析】根據“武昌起義之日即陽歷十月十日,為國慶日。應舉行之事如下:一、放假休息;二、懸旗結彩;三、大閱;四、追祭;五、賞功;六、停刑;七、恤貧;八、宴會。”可得出北洋政府把武昌起義定為國慶日,并開展慶祝活動,這樣有利于增強民眾的國家認同,C項正確;
建立新風尚只是內容之一,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項;
B項只是客觀影響之一,排除B項;
D說法錯誤,排除。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北洋軍閥的統治,要求學生結合北洋軍閥統治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20世紀40年代,陜甘寧邊區政府發行了不同面值的公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邊區政府通過發行不同面值的公債,推動了邊區的建設和發展,D項正確;
材料涉及的是是公債,并未涉及統一貨幣,排除A項;
材料側重的是根據地建設,排除B項;
C與材料無關,排除。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敵后戰場的抗戰,要求學生結合敵后戰場抗戰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敵后戰場的抗戰,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建國初北京市工商業發展情況統計表”可知此時正處于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新中國在發展國營工商業的同時,合理調整私營工商業,使新民主主義經濟得到了發展,A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不體現國民經濟結構趨于合理,排除B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改造時期實行公私合營政策,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逐步建立,排除C、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需要結合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的特點來解答。
本題考查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高一年級某歷史學習小組搜集了部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流行語(如表)”可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關注的生活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B項正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
流星語的變化不能直接得出改革開放縮小了中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且中國當時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排除C項;
“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化,需要結合新中國生活習俗變化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考查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化,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2.【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重裝步兵是古希臘文明時期各城邦軍隊的主要組成部分,瓶畫所呈現的比賽利于公民保衛城邦素質的培養,C項正確;
培養了全面發展的公民說法夸大,排除A項;
體現了城邦的好戰之風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
材料未涉及貴族的政治特權,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古希臘城邦,要求學生結合古希臘城邦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古希臘城邦,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而是找到了大量丁控制權的計劃”可知,葡萄牙支持達?伽馬開辟新航路的目的是為了東方的財富和香料貿易控制權。結合所學可知,這是重商主義政策的體現,B項正確;
達?伽馬開辟的新航路并沒有到達太平洋地區,排除A項;
當時世界市場還沒有形成,排除C項;
材料沒有涉及葡萄牙的軍事實力,而且也沒有比較信息,無法得出其軍事實力歐洲領先,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列強的殖民擴張,需要結合列強殖民擴張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考查列強的殖民擴張,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4.【答案】D【解析】從宣傳畫中“如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政府發的法語版征兵海報,左側的加拿大士兵和右側的法國士兵相倚而立”的場景可以看出,法國與加拿大士兵都有法國的血統,讓法裔的加拿大人加入戰斗,維護英法的利益是基于族群的民族認同,共同對抗德國,D項正確;
法國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排除A項;
材料強調法國與加拿大的關系,排除B項;
C項不是主要原因,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需要結合一戰的背景來解答。
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5.【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印度取得獨立后,尼赫魯政府始終把軍事力量發展置于次要地位,其國防開支占國內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并結合所學可知,印度獨立后的半個多世紀中,其對外戰略思想經歷了重大的變化,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對尼赫魯政府的國防政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并且非暴力和寬容的思想在印度有著深厚的宗教文化淵源和社會思想基礎,印度的獨立使得政治家們更加相信道義和非暴力的力量,A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尼赫魯政府降低國防開支的這一做法并未沖擊美蘇兩極格局,排除B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5年,鄧小平在深刻洞察世界格局變化的基礎上抓住世界的主要矛盾,并精辟地概括為“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尼赫魯政府降低國防開支的這一做法并不能代表第三世界的需求,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需要結合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考查印度民族解放運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6.【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我們必須尋求符合人們愿望的。”并結合材料中的時間信息“20世紀80年代初”,可知福利國家制度出現了危機,國家財政不堪重負、助長了人們的道德危機,要縮小福利國家的規模,B項正確;
這一構想的提出并非為了緩和尖銳的階級矛盾,排除A項;
這一構想的提出并非為了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排除C項;
縮小福利國家的規模是為了減少國家干預經濟,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西方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需要結合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考查西方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7.【答案】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綜合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進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據“英國人發明了用年幼兒童(尤其是男童)當‘人體掃帚’來清理煙道的方法。在18世紀,各種力圖廢除兒童掃煙囪的努力都宣告失敗”、“1834、1840年議會先后通過兩項改善掃煙囪兒童待遇的法案,但許多兒童的境遇并未得到根本改變。直到1875年,議會才通過立法終結了幼童掃煙囪的歷史”可知,掃煙囪兒童命運的變化折射出英國的近代化進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7世紀后半期,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掃煙囪兒童作為英國童工群體的一部分出現。這些幼童深受資本主義盤剝。18世紀以來,伴隨著人文主義思想的擴展以及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英國兒童掃煙囪的現象受到更多社會關注。19世紀初,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掃煙囪兒童的境遇得到了改善。之后,隨著工人運動的不斷開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1875年議會通過立法終結了幼童掃煙囪的歷史。由此可見,個人命運的變化深受時代變遷的影響,同時也是對時代變遷的反映。從其他角度總結論點進行闡述,言之有理亦可。
故答案為:
論題:掃煙囪兒童命運的變化折射出英國的近代化進程。
閘述:17世紀后半期,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掃煙囪兒童作為英國童工群體的一部分出現。這些幼童深受資本主義盤剝。
18世紀以來,伴隨著人文主義思想的擴展以及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英國兒童掃煙囪的現象受到更多社會關注。
19世紀初,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掃煙囪兒童的境遇得到了改善。
之后,隨著工人運動的不斷開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1875年議會通過立法終結了幼童掃煙囪的歷史。
由此可見,個人命運的變化深受時代變遷的影響,同時也是對時代變遷的反映。【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工業革命,要求學生結合工業革命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工業革命,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8.【答案】【小題1】特點:以新技術應用為中心開展生產勞動競賽;政府重視號召與民眾熱情參與相呼應;涉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成效顯著。【小題2】受蘇聯斯達漢諾夫運動的影響;在革命與建設中涌現出眾多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具有引領示范作用;國家經濟建設蓬勃開展,勞動人民熱情高漲;優先發展重工業,對科學和工人的重視。【小題3】在革命戰爭年代,勞模運動對于鼓勵廣大軍民積極參與保家衛國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社會經濟建設時期,勞模運動極大地調動了民眾參與國家經濟建設的熱情,推動了社會經濟較快發展;有利于弘揚社會正能量,彰顯了穿現個人價值與推動國家發展的有機結合。【解析】本題考查蘇聯的經濟建設和我國的經濟建設。第一問結合蘇聯經濟建設的特征解答;第二問結合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解答;第三問結合蘇聯和中國經濟建設的影響來解答。
本題考查蘇聯的經濟建設和我國的經濟建設,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9.【答案】變化一:依據材料“將各種史實雜糅后,摻入虛構成分,如楊業父子莫州救駕宋太宗、楊五郎出家五臺山等情節。同時,故事主題從史實中的精忠報國又衍生出忠奸斗爭這一線索”,得出宋元時期將各種史實雜糅后,摻入虛構成分,如楊業父子莫州救駕宋太宗等情節,同時,故事主題從史實中的精忠報國又衍生出忠奸斗爭這一線索。
說明:從宋元時期的政權紛爭分析,得出宋元時期,民族政權間戰爭頻發,人們對精忠報國的將帥之才心懷崇敬;從經濟的發展影響分析,得出商品經濟發展,推動市民文學發展;從理學的角度分析,得出程朱理學影響文藝創作;為增加故事趣味性,文人和民間藝人進行藝術加工。
變化二:依據材料“忠孝節義”,得出明代增加了封建說教內容。
說明:從政治角度分析,得出明代君主專制不斷強化;從理學的影響分析,得出程朱理學作為官方哲學影響力擴大。
變化三:依據材料“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為代表的楊門女將群體形象,出現穆桂英以武藝技壓楊宗保、主動求愛、私定婚約,大破天門陣等情節。”,得出明代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為代表的楊門女將群體形象。
說明:從經濟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活中考語文作文
- 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精美課件
- 6-3 ROM的應用電子課件教學版
- 什么告訴我初二語文作文
- 難忘的一首歌初一語文作文
- 旅游的初一語文作文開頭
- 潛水裝備在深海地質取樣的重要性考核試卷
- 紙張的可持續采購策略考核試卷
- 家用器具行業綠色制造與循環經濟考核試卷
- 精神疾病康復護理技能提升考核試卷
- 2025-2030中國寵物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AGC-AVC培訓課件教學課件
- 2025年山東省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合體2025年高考模擬考試(一)地理試題(含答案)
- 2024-2025學年浙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期中測試卷 第1~4單元(浙江專用)(含答案)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期中試卷(考試范圍:第7-9章)(含解析)
- 2025年中國城市更新行業市場運行現狀及投資規劃建議報告
- 安徽省合肥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試用期
- 離婚協議書 標準版電子版(2025年版)
- 2025年服裝制版師(高級)職業技能鑒定考試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