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肺復蘇三甲講座2023/4/81第1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新理念20102010AHA心肺復蘇急救指南2010國際心肺復蘇急救指南及治療建議2023/4/82第2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前言前次(2005)心肺復蘇指南距今已5年,5年來出現了新情況:猝死呈現全球性升高趨勢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差異性明顯AED已加入心肺復蘇的救治中部分循證醫學的結果與前截然不同迫切需要新的指南2023/4/83第3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臟驟停現分為三期:心電期:此期多有室顫,早期除顫高度有效循環期:持續4~10min,需高質量心肺復蘇(CPR)增加血液循環,改善心腦氧合和預后代謝期:10min后開始,療效差,長時間缺血引起代謝異常心肺復蘇新理念20102023/4/84第4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臟驟停現分為三期:心電期:此期多有室顫,早期除顫高度有效循環期:持續4~10min,需高質量心肺復蘇(CPR)增加血液循環,改善心腦氧合和預后代謝期:10min后開始,療效差,長時間缺血引起代謝異常心肺復蘇新理念2010技術關鍵:早期除顫有效按壓2023/4/85第5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直擊猝死!(殘酷的事實)
他們的猝然離世為人們敲響了警鐘:小心心臟性猝死!2023/4/86第6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發生率:歐美>35歲者,年發生率0.1%~0.2%根據這一發生率:中國總數130~260萬/年美國每年45萬,一分鐘一人猝死中國每年130萬,一分鐘三人猝死猝死流行病學艾滋病2乳腺癌1肺癌1心臟性猝死314,00041,400335,000162,5002023/4/87第7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性猝死是人類猝死的主要原因
Framingham長達26年的前瞻性研究結果表明,猝死中75%為心性猝死。說明心性猝死是人類生命的直接殺手美國每年猝死人數近45萬,平均存活率僅5%心臟性猝死患者中國每年約>100萬!猝死流行病學2023/4/88第8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AlbertCM.Circulation.2003;107:2096-2101.心性猝死絕大多數為心律失常性猝死
88%心律失常12%其他心臟病心性猝死的原因83%惡性室性心律失常17%緩慢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性猝死猝死的流行病2023/4/89第9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CPR概述概念 指對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驟停,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對患者進行搶救治療,使循環和呼吸恢復,這些措施稱心肺復蘇。
2023/4/810第10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定義心臟性猝死是由各種心臟原因引起的,以急性癥狀開始一小時內驟然意識喪失為前驅的自然死亡。這定義包含了“自然”、“快速”、“不被預測”的概念。第11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臟性猝死概念的再確定:2006年ACC/AHA/ESC提出
有效血流的突然喪失,導致的意識立即喪失,若不被治療就會立即死亡。根據這一定義,可以推出:
(1)經治療生命獲救者,稱為猝死生還者,成為有心臟性猝死病史者;(2)意識自行恢復者稱為,暈厥或心源性暈厥心臟性猝死概念再確定2023/4/812第12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的歷史1947年美國ClaudeS.Beek教授首次報道為室顫病人進行電除顫獲得成功1958年美國PeterSafar教授發明口對口呼吸法,被確定為現場呼吸復蘇首選方法1960年WilliavnKouwenhoven發表胸外按壓復蘇心臟驟停成功報告,被稱為心肺復蘇里程碑口對口呼吸法、胸外按壓法、體外電擊除顫,構成了現代心肺復蘇的三大要素第13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搏驟停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喪失。是臨床最緊急的危險情況。心肺復蘇術(CPR)就是對此所采用的最初緊急措施。2023/4/814第14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搏呼吸驟停的原因心源性: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肺栓塞突然的意外事件嚴重的酸中毒、高血鉀、低血鉀。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手術及其他臨床診療操作中的意外事件麻醉意外2023/4/815第15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搏驟停臨床表現心搏驟停的預兆征象多支病變的冠心病患者出現煩躁不安、血壓驟降;嚴重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呼吸出現嘆息樣呼吸及臨終前潮式呼吸等。心搏驟停的臨床征象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大動脈脈搏動消失,面色蒼白或紫紺,出現不規則呼吸、喘息甚至呼吸停止等表現。2023/4/816第16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搏驟停的心電圖表現
心搏完全停止室顫/無脈性室速無脈性電活動2023/4/817第17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室顫2023/4/818第18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實施心肺復蘇指征臨床上患者出現神志模糊或消失、突然暈厥、抽搐、心動過緩、血壓突然下降、呼吸停止等臨終狀態即行心肺復蘇。院外現場非專業救護人員正確判斷有無脈搏存在困難,并且需要時間太長,延誤搶救時機,因此對非專業救護人員僅憑意識喪失和呼吸停止或嘆氣樣呼吸就應該緊急啟動心肺復蘇。
2023/4/819第19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CPR實施現狀2004-2005年系列研究發現心臟按壓的頻率、深度不夠,頻繁中斷按壓過度通氣(尤其是插管后)實施通氣導致心臟按壓中斷時間過長心輸出量下降、冠脈血流降低,生存率下降2023/4/820第20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仍然面臨挑戰
350,000
猝死病人100,000
嘗試做CPR(28.6%)40,000
到達醫院病人(11.4%)20,000
活著出醫院(5.7%)
12,000
沒有或很少有后遺癥(3.4%)院外心臟驟停存活出院率1-8%院內心臟驟停出院存活率17%2023/4/821第21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黃金8分鐘”心臟驟停的嚴重后果以秒計算●10秒---意識喪失,突然倒地●30秒---全身抽搐●60秒---自主呼吸逐漸停止●3分鐘---開始出現腦水腫●6分鐘---開始出現腦細胞死亡●8分鐘---腦死亡---“植物狀態”2023/4/822第22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BLS(基礎生命支持)的“黃金時刻”心臟驟停后CPR開始的時間CPR成功率
1分鐘內>90%
4分鐘內60%
6分鐘內40%
8分鐘內20%
10分鐘0%CPR開始時間24681012分20%40%60%80%100%CPR成功率2023/4/823第23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指南回顧1974年美國心臟協會制定了《正規心肺復蘇指南》,從1980年開始又多次進行修改。1992年制定《心肺復蘇指南》,首開國際合作的先河。也是多國家首次達成共識。第一次提出“生命鏈”概念。2023/4/824第24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指南回顧2010年10月《2010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針對心肺復蘇實施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更改和闡述。2023/4/825第25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05年心肺復蘇指南基礎生命支持備受關注簡單化、標準化連續不間斷按壓盡早電除顫避免過度通氣最簡單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整個指南貫穿了強調基礎心肺復蘇和除顫的觀點,強調其他措施不能影響基礎心肺復蘇和除顫。2023/4/826第26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急救成人生存鏈:加強及四步變五步2023/4/827第27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早期識別與呼叫+2010(新)取消:看、聽和感覺呼吸(2005)
變為:反應:無呼吸:無或不正常脈搏:<10s(僅限醫務人員)急救成人生存鏈:加強及四步變五步2023/4/828第28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判斷階段極其關鍵判斷有無反應、呼吸和循環。考驗急救人員的反應能力,要求非常迅速。如患者無反應,啟動EMS系統,如有2人,1人實施CPR,1人迅速求救并盡早獲取AED。只有經過準確的判斷后,才能接受更進一步的BLS2023/4/829第29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判斷患者反應判定事發地點是否易于就地搶救急救人員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斷有無損傷,是否有反應。可采取輕拍患者,并大聲呼叫:“喂,您怎么了?”或直呼其名。如患者有頭頸部創傷或懷疑有頸部損傷,只有在絕對必要時才能移動患者。對有脊髓損傷的患者不適當地搬動可能造成截癱。
2023/4/830第30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明確識別心臟驟停指標1992年前:無意識、無呼吸、無頸動脈搏動、瞳孔散大。2000年:無意識、無呼吸、無運動(咳嗽)。2010年:民眾識別指標:無意識、無呼吸或無正常呼吸(指嘆氣樣呼吸)醫務人員識別指標:除上述“三無”外,加上10秒鐘觸不到脈搏(大動脈)2023/4/831第31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早期識別與呼叫+2010(新)取消:看、聽和感覺呼吸(2005)
變為:反應:無呼吸:無或不正常脈搏:<10s(僅限醫務人員)急救成人生存鏈:加強及四步變五步尋找AED,啟動急救系統2023/4/832第32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早期識別與呼叫早期CPR+按壓速率:≥
100bpm按壓幅度:≥5cm胸部回彈減少中斷避免過度通氣急救成人生存鏈:加強及四步變五步2023/4/833第33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急救成人生存鏈:CPR未培訓的施救者:單純胸外按壓的心肺復蘇,直至除顫器到達且可供使用,或其他急救人員到場。經過培訓的非專業施救者:至少要行胸外按壓,有能力行人工呼吸的按30:2進行。理由:心臟病因導致的心臟驟停,只做單純胸外按壓的心肺復蘇與同時進行按壓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復蘇相比,二者的存活率相近。2023/4/834第34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更加強調高質量的心肺復蘇以足夠的速率進行按壓以足夠的幅度進行按壓保證每次按壓后胸廓回彈盡可能減少按壓中斷避免過度通氣2023/4/835第35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通氣與循環要點心臟按壓與呼吸比值為30:2
——減少過度通氣的可能
——減少因通氣而導致的按壓中斷
——一旦氣道得到保護,不再進行此種循環,連續以100次/分頻率心外按壓,通氣時不中斷按壓。減少因判斷循環是否恢復等而引起按壓中斷。每進行5個循環周期(5個30:2,約持續2分鐘)進行評估。每2分鐘按壓者更換,以免疲勞所致按壓頻率和深度不夠,輪換“按壓者”應在5秒鐘以內完成(IIb類)。2023/4/836第36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10年心肺復蘇指南更改將成人、兒童及嬰兒的基礎生命支持順序由A→B→C(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改為C→A→B(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取消了“看、聽和感覺呼吸”評估呼吸的環節。2023/4/837第37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10年心肺復蘇指南繼續強調實施高質量心肺復蘇,包括:
★按壓速率至少100次/分,而不是大約100次/分。★成人按壓幅度至少為5cm,兒童和嬰兒至少是胸廓前后徑的1/3。★每次按壓后胸廓充分回彈★盡可能減少胸外按壓中斷★避免過度通氣2023/4/838第38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程序變化:C-A-B代替A-B-C理由:動物實驗證明,延誤或中斷胸外按壓會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個復蘇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延誤和中斷。胸外按壓幾乎可以立即開始,而確定頭部位置并實現密封以進行口對口或氣囊面罩人工呼吸的過程則需要一定時間。2023/4/839第39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早期識別與呼叫早期CPR早期除顫+盡早除顫:可在CPR前,<3min單次電擊:減少連續電擊,隨即CPR雙相波:120~200J單相波:360J急救成人生存鏈:加強及四步變五步2023/4/840第40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D:電除顫
(defibrillator)
2023/4/841第41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BayésdeLunaA.AmHeartJ.1989;117:151-159.心臟驟停的心律失常類型心動過緩
17%VT
62%原發VF
8%扭轉性室速
13%2023/4/842第42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為什么電除顫歸于BLS大多成人突發非創傷性心跳驟停的原因是心室顫動,電除顫是終止VF最有效的方法.除顫時間的早晚是決定能否存活的關鍵,每延遲電除顫一分鐘,其死亡率增加7%~10%。在社區,早期除顫指EMS接到求救5min內完成電除顫。在醫院和其它醫療機構中,無論在醫院中的任何部位,或在救護車中,對因室顫造成的心跳驟停患者,應在心跳驟停后的3分鐘內給予除顫。2023/4/843第43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EarlyDefibrillationImprovesSurvival100100808060604040202000SurvivalRate(percent)TimetoDefibrillation(minutes)0051015205101520Survivalreducedby10%perminuteICCM,WT,11/20002023/4/844第44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997-99AdvancedCardiacLifeSupportAHAp4-2第45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Thedifferencebetweenlifeanddeath
第46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早期識別與呼叫早期CPR早期除顫早期有效的ALS心臟驟停后綜合處理++急救成人生存鏈:加強及四步變五步為增加復蘇后存活率,實施:多學科、綜合、完整的治療體系,包括:心肺復蘇和神經系統支持(例如:急診PCI和低溫)2023/4/847第47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早期識別與呼叫早期CPR早期除顫早期有效的ALS心臟驟停后綜合處理++急救成人生存鏈:加強及四步變五步1.優化心肺功能和重要器官灌注2.恰當轉運3.治療ACS和其他可逆病因4.低溫治療,促進神經功能恢復5.預測、治療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礙2023/4/848第48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早期識別與呼叫早期CPR早期除顫早期有效的ALS心臟驟停后綜合處理++急救成人生存鏈:加強及四步變五步
UA或NSTEMI慎給嗎啡(增加死亡率)無脈或心臟驟停,不用阿托品(無益)腎上腺素不變:1mg/3-5min胺碘酮:150mg~300mg2023/4/849第49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黃金時刻”搶救患者的生命中最關鍵的措施是CPRC---人工循環支持(Circulation)A---保持呼吸道通暢(Airway)B---人工呼吸(Breathing)D---電擊除顫(defibrillator)2023/4/850第50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判斷與呼救2023/4/851第51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判斷心跳(非專業急救者如不能確定,可立即實施胸外心臟按壓)1968年復蘇標準頒布以來,脈搏檢查一直是判定心臟是否跳動的金標準1歲以上的患者,頸動脈比股動脈要易觸及方法:患者仰頭,急救人員一手按住前額,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氣管,兩指下滑到氣管與頸側肌肉之間的溝內即可觸及頸動脈評價時間不要超過10秒2023/4/852第52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判斷呼吸醫務人員在檢查患者反應時,應快速檢查患者沒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無呼吸或僅有瀕死喘息)。2023/4/853第53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C---胸外心臟按壓
2023/4/854第54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胸外心臟按壓胸外心臟按壓的部位胸外心臟按壓的頻率胸外心臟按壓的力度胸外心臟按壓時按壓/放松時限比保證胸外心臟按壓持續不間斷而有效的實施2023/4/855第55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正確實施CPR強調更加用力和快速地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最滿意程度的前向血流。單人/雙人CPR,按壓/通氣為30:2。正確的按壓雖可產生60~80mmHg的動脈壓,但舒張壓很低,頸動脈平均動脈壓很少超過40mmHg;僅能提供少量的氧和營養物質。心輸出量可能僅是正常心輸出量的1/4或1/3;2023/4/856第56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臟按壓技術——患者體位和搶救者位置患者仰臥于硬板床或地上,如為軟床,身下應放一木板,以保證按壓有效,但不要為了找木板而延誤搶救時間。搶救者應緊靠患者胸部一側,為保證按壓時力量垂直作用于胸骨,搶救者可根據患者所處位置的高低采用跪式或用腳凳等不同體位。2023/4/857第57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臟按壓技術——按壓要領按壓部位:正確的按壓部位是胸骨中、下1/3。定位方法:搶救者食指和中指沿肋弓向中間滑移至兩側肋弓交點處,即胸骨下切跡,然后將食指和中指橫放在胸骨下切跡的上方,將一只手的手掌根貼在胸骨下部(胸骨下切跡上兩橫指),另一手掌疊放在這一只手手背上,十指相扣,手指翹起脫離胸壁。快速定位方法:雙乳連線法2023/4/858第58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胸外心臟按壓定位方法2023/4/859第59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臟按壓技術——按壓要領
按壓方法:
搶救者雙肘關節伸直,雙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壓的方向與胸骨垂直。2023/4/860第60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23/4/861第61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臟按壓技術——按壓要領正常形體患者按壓幅度為至少5cm。最理想的按壓效果是可觸及頸或股動脈搏動。但按壓力量以按壓幅度為準,而不僅僅依靠觸及到脈搏。每次按壓后,放松使胸骨恢復到按壓前的位置,血液在此期間可回流到胸腔,放松時雙手不要離開胸壁。按壓頻率至少為100次/分。按壓與放松間隔比為50%時,可產生有效的腦和冠狀動脈灌注壓。
2023/4/862第62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臟按壓技術2023/4/863第63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A---保持呼吸道通暢
(Airwaycontrol)2023/4/864第64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開放氣道 患者無反應/無意識時,肌張力下降,舌體和會厭可能把咽喉部阻塞,舌是造成呼吸道阻塞最常見原因。清除患者口中異物和嘔吐物,用指套或指纏紗布清除口腔中的液體分泌物。2023/4/865第65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開放氣道的方法仰頭抬頦法托下頜法Hemlich手法(腹部沖擊法)2023/4/866第66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開放氣道——仰頭抬頦法把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額,用手掌把額頭用力向后推,使頭部向后仰,另一只手手指放在下頦骨處,向上抬頦。勿用力壓迫下頜部軟組織,否則有可能造成氣道梗阻,避免用拇指抬下頜。開放氣道有助于患者自主呼吸,便于CPR時口對口呼吸。如患者假牙松動,應取下,以防脫落阻塞氣道。2023/4/867第67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開放氣道——托下頜法仰頭開口:如患者緊閉雙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開。托頜:手放置在患者頭部兩側,肘部支撐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握緊下頜角,用力向上托下頜。效果肯定,但費力,有一定技術難度。對于懷疑有頭、頸部創傷患者,此法更安全。2023/4/868第68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開放氣道——托下頜法2023/4/869第69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開放氣道——Hemlich手法當清醒患者突然不能講話、咳嗽,并有窘迫窒息癥狀,或在頭后仰或三步法開放氣道(仰頭、開口、托下頜)后,仍不能進行有效正壓通氣,吹氣有阻力或胸廓不能抬起,考慮氣道異物或分泌物阻塞。如為氣道異物梗阻(FBAO),可采用Hemlich手法(腹部沖擊法)予以排除。2023/4/870第70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Hemlich手法(腹部沖擊法)立位或坐位有意識的患者:急救者站在患者身后,雙臂環繞著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握拳手的拇指側緊抵患者腹部,位置處于劍突下臍上腹中線部位,用另一手抓緊拳頭,用力快速向內、向上沖擊,使膈肌抬高,氣道壓力驟然升高,這種壓力足以產生人為咳嗽,把異物從氣管內沖擊出來。合并癥:腹部或胸腔內臟的破裂或撕裂等。不應將手掌放在劍突上或肋骨下緣,否則增加并發癥發生。2023/4/871第71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孕婦或肥胖者Hemlich手法有意識妊娠終末期孕婦或過度肥胖者采用胸部沖擊法。方法:站在患者身后,把上肢放在患者腋下,將胸部環繞起來。一只拳的拇指則放在胸骨中線,應注意避開劍突和肋骨下緣,另一只手抓住拳頭,向后沖擊,把異物沖擊出來。如患者失去意識:啟動EMS系統。2023/4/872第72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B---人工呼吸(breathing)口對口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口對通氣防護裝置呼吸球囊面罩裝置通氣2023/4/873第73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口對口通氣作用原理口對口人工呼吸是一種為患者提供氧氣的快速、有效的方法。施救者呼出的氣體含有大約17%的氧氣和4%的二氧化碳,這種氧含量足以供給患者的需要。2023/4/874第74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工呼吸---口對口人工呼吸簡易的通氣方法,呼出氣體中氧氣足以滿足患者需求。人工呼吸時,要確保氣道通暢,捏住患者鼻孔,防止漏氣。施救者正常吸一口氣,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狀,每次吹氣持續1秒鐘,確保患者胸廓起伏。2023/4/875第75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工呼吸---口對口人工呼吸其胸外按壓與通氣的比例為30∶2口對口呼吸常導致胃脹氣,可并發胃內容物返流,致誤吸或吸入性肺炎。緩慢吹氣,減少吹氣量及氣道壓峰值水平,有助于減低食道內壓,減少胃脹氣的發生。2023/4/876第76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對患者不能經口呼吸時應推薦采用口對鼻呼吸,如牙關緊閉不能開口、口唇創傷、口對口呼吸難以實施。救治溺水者最好應用口對鼻呼吸方法,只要患者頭一露出水面即可行口對鼻呼吸。口對鼻呼吸時,將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額后推,另一只手抬下頦,使口唇緊閉。用嘴封罩住患者鼻子,深吹氣后口離開鼻子,讓呼氣自動排出。呼氣時可以用拇指分開口唇,這對有部分鼻腔阻塞的患者呼氣非常重要。2023/4/877第77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工呼吸——口對通氣防護裝置呼吸在醫院,如有條件推薦使用有防護裝置的通氣,以防疾病相互傳播。口對面罩呼吸:用透明有單向閥門的面罩,可將急救者呼氣吹入患者肺內,有的面罩有氧氣接口,以便口對面罩呼吸時同時供給氧氣。用面罩通氣時雙手把面罩緊貼患者面部,閉合性好,通氣效果好。2023/4/878第78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工呼吸——球囊面罩裝置使用球囊面罩可提供正壓通氣,一般球囊充氣容量約為1000ml,足以使肺充分膨脹,但急救中擠壓氣囊難保不漏氣,單人復蘇時易出現通氣不足,雙人復蘇時效果較好。2023/4/879第79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23/4/880第80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工呼吸——通氣速率心跳呼吸停止:胸外按壓與通氣的比例為30∶2。心臟停搏的患者建立人工氣道后若有2名以上的急救人員實施CPR則胸外按壓與人工通氣應該同時進行,通氣時胸外按壓亦不用暫停。呼吸停止有脈搏者:未置入高級氣道者10~12次/分已置入高級氣道者8~10次/分2023/4/881第81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23/4/882第82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除顫時機若非目擊患者出現心跳驟停,應先施行1.5~3min的CPR后或5個循環CPR后再除顫。如果目擊患者出現心跳驟停,應得到除顫器后立即施行除顫。一般在院內施行急救時,當除顫機到達后,便應在不干擾胸外心臟按壓的情況下立即進行除顫。縮短最后一次胸外按壓至首次電擊除顫時間。對于有心電監護的患者,從發生室顫到電擊應在3min之內完成。2023/4/883第83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除顫波形和能量級別同等能量電除顫,雙相波終止室顫的成功率更高。成人首次電擊能量雙相波120~200J,單相波360J。5組CPR后未轉律,仍給予雙相波200J、單相波360J電量再次電擊。兒童患者首劑量2J/kg,后續電擊能量級別應至少4J/kg,最大不超過10J/kg或成人劑量。2023/4/884第84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自動體外除顫器
(automaticexternaldefibrillator)AED
自動分析心律雙功能電極片聲音與圖形提示自動除顫2023/4/885第85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自動體外除顫器
2023/4/886第86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23/4/887第87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BLS中的爭議2023/4/888第88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BLS中CPR順序的爭議操作順序不能機械分割:
ABCD----創傷、腦、肺等引起心臟驟停
DCAB-----心源性猝死、室顫2023/4/889第89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除顫與CPR順序的爭議目前建議:無目擊者的院外心臟驟停患者,可先行CPR(5個循環),再評價循環和除顫(classⅡb)。院內心臟驟停及有目擊者的院外心臟驟停,AED可立刻得到時應盡早除顫(classⅡa)。2023/4/890第90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成人高級生命支持(advancedlifesupport)2023/4/891第91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高級生命支持是基礎生命支持的繼續,是借助于器械和設備以及先進的復蘇技術和知識以爭取最佳療效的復蘇階段。目的是在加強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環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藥物和電除顫,恢復心臟的自主搏動,進而改善自主循環。2023/4/892第92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高級生命支持繼續進行基礎生命支持建立通暢的血管通路維持血液動力學穩定,保證重要臟器灌注。氧療和呼吸支持應用藥物促進心肺復蘇病因鑒別診斷與積極處理2023/4/893第93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10版ACLS主要問題及更改建議進行二氧化碳波形圖定量分析,以確認并監測氣管插管位置和心肺復蘇質量。簡化了傳統心臟驟停流程,并提出了替代的概念性設計流程以強調高質量心肺復蘇的重要性。進一步強調了生理參數監測以優化心肺復蘇質量并檢測是否恢復自主循環。不再建議在治療無脈性心電活動(PEA)/心搏停止時常規性地使用阿托品。2023/4/894第94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10版ACLS主要問題及更改建議輸注增強節律藥物,作為有癥狀的不穩定型心動過緩進行起搏的替代方法之一。建議使用腺苷,因為它不但安全,而且在規則的、單型性、寬QRS波群心動過速的早期處理中,對于治療和診斷都有幫助。恢復自主循環后,在重癥監護病房應繼續進行系統的心臟驟停后治療,同時由專家對患者進行多學科治療并對其神經系統和生理狀態進行評估。這通常包括使用低溫治療。2023/4/895第95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10年新指南傳統高級生命支持心臟驟停流程經過簡化和綜合,以強調高質量心肺復蘇(包括以足夠的速率和幅度進行按壓,保證每次按壓后胸廓回彈,盡可能減少按壓中斷并避免過度通氣)的重要性,并強調應在心肺復蘇的非中斷期間組織高級生命支持操作。另外,推出新的環形流程。2023/4/896第96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23/4/897第97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工氣道的建立有效地高級生命支持必須是高質量基礎生命支持的延續與擴展。減少因高級人工氣道的建立而中斷CPR時間,進行氣管插管時權衡利弊。可選用喉罩與食管氣管聯合導管,操作簡便易行,安全可靠。2023/4/898第98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23/4/899第99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喉罩與氣管插管2023/4/8100第100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氣管內插管可有效地保證呼吸道暢通并防止嘔吐物誤吸,。插管前應先檢查氣囊有無破裂漏氣。管道插入后注好氣囊并妥為固定,即可聯接呼吸機或麻醉機予以機械通氣及供氧。吸入氧濃度應是維持動脈血氧飽和度≥94%的最低吸入氧濃度。建議進行二氧化碳波形圖波形定量分析,已確認并監測插管位置和心肺復蘇質量。2023/4/8101第101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氧化碳圖波形2023/4/8102第102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氧化碳圖波形2023/4/8103第103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的藥物使用用藥原則:必須嚴格掌握用藥時機。應該在脈搏與心律檢查評估后,除顫器充電進行中或電擊后盡早給予,盡量不中斷CPR的實施。使用途徑:靜脈途徑和骨髓腔途徑是使用藥物的首選途徑。(不再推薦氣管內給藥)2023/4/8104第104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的藥物使用腎上腺素
《國際心肺復蘇指南2005》仍然將腎上腺素作為心肺復蘇的首選藥物。對成人心臟停搏進行心肺復蘇時使用腎上腺素的推薦“標準劑量”即每次1mg,每3~5min重復一次(Ⅱa級推薦)。2023/4/8105第105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的藥物使用血管加壓素
《國際心肺復蘇指南2005》推薦,一般可以在第一次或第二次電擊除顫后給予一劑血管加壓素,代替腎上腺素。對于治療頑固性室顫,使用劑量為40u靜脈注射,效果滿意。特別是血管加壓素和腎上腺素合用的作用優于腎上腺素單用。2023/4/8106第106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的藥物使用
胺碘酮對于心室顫動/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患者,在進行心肺復蘇、實施2~3次電擊除顫,以及給予血管加壓素以后,如果室性心律失常仍存在,可以考慮給予胺碘酮(Ⅱb級推薦)。初始劑量為300mg稀釋后快速推注,維持劑量為1mg/min持續滴注6h。以后根據病情逐漸減量至0.5mg/min維持18h。
2023/4/8107第107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的藥物使用阿托品緩慢心律失常,(不包括無脈電活動/心搏停止時)給予阿托品是積極有效的。心動過緩的首次用量為0.5mg,每隔5min可重復用藥,總劑量不超過3mg。2023/4/8108第108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肺復蘇的藥物使用碳酸氫鈉使用于下列情況:已經明確患者發生心臟停搏前直到停搏時存在高鉀血癥(Ⅰ級推薦);已經知道患者發生心臟停搏前存在代謝性酸中毒(Ⅱa級推薦);長時間心臟停搏后已經成功實施氣管插管并且正在進行人工通氣的患者(Ⅱb級推薦);長時間心臟停搏后自主循環恢復初期的患者(Ⅱb級推薦)。2023/4/8109第109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010新的用藥方案腺苷有脈搏心動過速的流程已簡化。建議使用腺苷,因為它穩定型、規則的、單型性、寬QRS波群心動過速的早期處理中,對于治療和診斷都有幫助。必須注意,腺苷不得用于非規則寬QRS波群心動過速,因為它會導致心律變成室顫。腺苷6mg彈丸式注射。2023/4/8110第110頁,共126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臟驟停后治療2010(新)
“心臟驟停后治療”是《2010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新增部分為提高在恢復自主循環后收入院的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率,應當通過統一的方式實施綜合、結構化、完整、多學科的心臟驟停后治療體系。治療應包括心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比大小、第幾》(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優化團隊執行效率》課件
- 年終財務工作總結范文(15篇)
- 采購主管述職報告(15篇)
- 《腹瀉的常見原因》課件
- 《深入了解社會保障體系》課件
- 全國電子工業版初中信息技術第六冊第3單元3.3活動3《智能分類垃圾桶的優化升級》教學設計
- 淘寶內部培訓課件
- 全國青島版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專題一第3課二、《常見信息安全問題與防護措施》教學設計
- tbm隧洞施工方案
- 2025年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帶答案
- 北京市海淀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地理試卷(原卷版)
- 攜手賦能少年志 雙向奔赴贏未來 2025年五年級下學期家長會 課件
- 如何篩選簡歷課件
- 江蘇國電投濱海港2×100萬千瓦擴建項目500千伏送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 Unit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北師大版(2019)必修第二冊
- 江蘇無錫歷年中考語文古詩欣賞試題匯編(2003-2022)
- 5 應對自然災害-我國自然災害知多少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統編版
- 術后惡心嘔吐指南解讀
- DBJ50-T-189-2014地下工程地質環境保護技術規范
- 醫療護理醫學培訓 神經外科常用藥物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