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篇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第五章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1.勞動過程勞動力的使用就是勞動本身。勞動力的買者消費勞動力,就是叫勞動力的賣者勞動。勞動力的賣者也就由此在實際上成為發揮作用的勞動力,成為工人,而在此以前,他只不過在可能性上是工人。為了把自己的勞動表現在商品中,他必須首先把它表現在使用價值中,表現在能滿足某種需要的物中。因此,資本家要工人制造的是某種特殊的使用價值,是一定的物品。雖然使用價值或財物的生產是為了資本家,并且是在資本家的監督下進行的,但是這并不改變這種生產的一般性質。所以,勞動過程首先要撇開各種特定的社會形式來加以考察。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偵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人自身作為一種自然力與自然物質相對立。為了在對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質,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一一臂和腿、頭和手運動起來。當他通過這種運動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著的潛力發揮出來,并且使這種力的活動受他自己控制。在這里,我們不談最初的動物式的本能的勞動形式?,F在,工人是作為他自己的勞動力的賣者出現在商品市場上。對于這種狀態來說,人類勞動尚未擺脫最初的本能形式的狀態已經是太古時代的事了。我們要考察的是專屬于人的勞動。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他不僅使自然物發生形式變化,同時他還在自然物中實現自己的目的,這個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為規律決定著他的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須使他的意志服從這個目的。但是這種服從不是孤立的行為。除了從事勞動的那些器官緊張之外,在整個勞動時間內還需要有作為注意力表現出來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勞動的內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勞動者,勞動者越是不能把勞動當作他自己體力和智力的活動來享受,就越需要這種意志。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動或勞動本身,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土地(在經濟學上也包括水)最初以食物,現成的生活資料供給人類(1),它未經人的協助,就作為人類勞動的一般對象而存在。所有那些通過勞動只是同土地脫離直接聯系的東西,都是天然存在的勞動對象。例如從魚的生活要素即水中,分離出來的即捕獲的魚,在原始森林中砍伐的樹木,從地下礦藏中開采的礦石。相反,已經被以前的勞動可以說濾過的勞動對象,我們稱為原料。例如,已經開采出來正在洗的礦石。一切原料都是勞動對象,但并非任何勞動對象都是原料。勞動對象只有在它已經通過勞動而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才是原料。勞動資料是勞動者置于自己和勞動對象之間、用來把自己的活動傳導到勞動對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綜合體。勞動者利用物的機械的、物理的和化學的屬性,以便把這些物當作發揮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2)勞動者直接掌握的東西,不是勞動對象,而是勞動資料(這里不談采集果實之類的現成的生活資料,在這種場合,勞動者身上的器官是唯一的勞動資料)。這樣,自然物本身就成為他的活動的器官,他把這種器官加到他身體的器官上,不顧圣經的訓誡,延長了他的自然的肢體。土地是他的原始的食物倉,也是他的原始的勞動資料庫。例如,他用來投、磨、壓、切等等的石塊就是土地供給的。土地本身是勞動資料,但是它在農業上要起勞動資料的作用,還要以一系列其他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力的較高的發展為前提。(3)一般說來,勞動過程只要稍有一點發展,就已經需要經過加工的勞動資料。在太古人的洞穴中,我們發現了石制工具和石制武器。在人類歷史的初期,除了經過加工的石塊、木頭、骨頭和貝殼外,被馴服的,也就是被勞動改變的、被飼養的動物,也曾作為勞動資料起著主要的作用。(4)勞動資料的使用和創造,雖然就其萌芽狀態來說已為某幾種動物所固有,但是這畢竟是人類勞動過程獨有的特征,所以富蘭克林給人下的定義是《atoolmakinganimal》,制造工具的動物。動物遺骸的結構對于認識已經絕跡的動物的機體有重要的意義,勞動資料的遺骸對于判斷已經消亡的社會經濟形態也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5)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借以進行的社會關系的指示器。在勞動資料中,機械性的勞動資料(其總和可稱為生產的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比只是充當勞動對象的容器的勞動資料(如管、桶、籃、罐等,其總和一般可稱為生產的脈管系統)更能顯示一個社會生產時代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特征。后者只是在化學工業上才起著重要的作用。(5a)廣義地說,除了那些把勞動的作用傳達到勞動對象、因而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充當活動的傳導體的物以外,勞動過程的進行所需要的一切物質條件都算作勞動過程的資料。它們不直接加入勞動過程,但是沒有它們,勞動過程就不能進行,或者只能不完全地進行。土地本身又是這類一般的勞動資料,因為它給勞動者提供立足之地,給他的過程提供活動場所。這類勞動資料中有的已經經過勞動的改造,例如廠房、運河、道路等等??梢?,在勞動過程中,人的活動借助勞動資料使勞動對象發生預定的變化。過程消失在產品中。它的產品是使用價值,是經過形式變化而適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質。勞動與勞動對象結合在一起。勞動物化了,而對象被加工了。在勞動者方面曾以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東西,現在在產品方面作為靜的屬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現出來。勞動者紡紗,產品就是紡成品。如果整個過程從其結果的角度,從產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表現為生產資料(6),勞動本身則表現為生產勞動。(7)當一個使用價值作為產品退出勞動過程的時候,另一些使用價值,以前的勞動過程的產品,則作為生產資料進入勞動過程。同一個使用價值,既是這種勞動的產品,又是那種勞動的生產資料。所以,產品不僅是勞動過程的結果,同時還是勞動過程的條件。在采掘工業中,勞動對象是天然存在的,例如采礦業、狩獵業、捕魚業等等中的情況就是這樣(在農業中,只是在最初開墾處女地時才是這樣):除采掘工業以外,一切產業部門所處理的對象都是原料,即已被勞動濾過的勞動對象,本身已經是勞動產品。例如,農業中的種子就是這樣。動物和植物通常被看作自然的產物,實際上它們不僅可能是上年度勞動的產品,而且它們現在的形式也是經過許多世代、在人的控制下、借助人的勞動不斷發生變化的產物。尤其是說到勞動資料,那末就是最膚淺的眼光也會發現,它們的絕大多數都有過去勞動的痕跡。原料可以構成產品的主要實體,也可以只是作為輔助材料參加產品的形成。輔助材料或者被勞動資料消費,例如煤被蒸汽機消費,機油被輪子消費,十草被挽馬消費;或者加在原料上,使原料發生物質變化,例如氯加在未經漂白的麻布上,煤加在鐵上,顏料加在羊毛上;或者幫助勞動本身的進行,例如用于勞動場所的照明和取暖的材料。在真正的化學工業中,主要材料和輔助材料之間的區別就消失了,因為在所用的原料中沒有一種會作為產品的實體重新出現。(8)因為每種物都具有多種屬性,從而有各種不同的用途,所以同一產品能夠成為很不相同的勞動過程的原料。例如,谷物是磨面者、制淀粉者、釀酒者和畜牧業者等等的原料。作為種子,它又是自身生產的原料。同樣,煤作為產品退出采礦工業,又作為生產資料進入采礦工業。在同一勞動過程中,同一產品可以既充當勞動資料,又充當原料。例如,在牲畜飼養業中,牲畜既是被加工的原料,又是制造肥料的手段。一種已經完成可供消費的產品,能重新成為另一種產品的原料,例如葡萄能成為葡萄酒的原料。或者,勞動使自己的產品具有只能再作原料用的形式。這樣的原料叫做半成品,也許叫做中間成品更合適些,例如棉花、線、紗等等。這種最初的原料雖然本身已經是產品,但還需要通過一系列不同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它不斷改變形態,不斷重新作為原料起作用,直到最后的勞動過程把它當作完成的生活資料或完成的勞動資料排出來??梢姡粋€使用價值究竟表現為原料、勞動資料還是產品,完全取決于它在勞動過程中所起的特定的作用,取決于它在勞動過程中所處的地位,隨著地位的改變,這些規定也就改變。因此,產品作為生產資料進入新的勞動過程,也就喪失產品的性質。它們只是作為活勞動的物質因素起作用。在紡紗者看來,紗錠只是紡紗用的手段,亞麻只是紡紗的對象。當然,沒有紡紗材料和紗錠是不能紡紗的。因此,在紡紗開始時,必須先有這兩種產品。但是,亞麻和紗錠是過去勞動的產品這件事,對這個過程本身來說是沒有關系的,正如面包是農民、磨面者、面包師等等過去勞動的產品這件事,對營養作用來說是沒有關系的一樣。相反,如果生產資料在勞動過程中顯示出它是過去勞動的產品這種性質,那是由于它有缺點。不能切東西的刀,經常斷頭的紗等等,使人強烈地想起制刀匠A和紡紗人E。就好的產起來說,它的使用屬性由過去勞動創造這一點就看不出來了。機器不在勞動過程中服務就沒有用。不僅如此,它還會由于自然界物質變換的破壞作用而解體。鐵會生銹,木會腐朽。紗不用來織或編,會成為廢棉。活勞動必須抓住這些東西,使它們由死復生,使它們從僅僅是可能的使用價值變為現實的和起作用的使用價值。它們被勞動的火焰籠罩著,被當作勞動自己的軀體,被賦予活力以在勞動過程中執行與它們的概念和職務相適合的職能,它們雖然被消費掉,然而是有目的地,作為形成新使用價值,新產品的要素被消費掉,而這些新使用價值,新產品或者可以作為生活資料進入個人消費領域,或者可以作為生產資料進入新的勞動過程。因此,如果說,現有的產品不僅是勞動過程的結果,而且是勞動過程的存在條件,那末另一方面,它們投入勞動過程,從而與活勞動相接觸,則是使這些過去勞動的產品當作使用價值來保存和實現的唯一手段。勞動消費它自己的物質要素,即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把它們吞食掉,因而是消費過程。這種生產消費與個人消費的區別在于:后者把產品當作活的個人的生活資料來消費,而前者把產品當作勞動即活的個人發揮作用的勞動力的生活資料來消費。因此,個人消費的產物是消費者本身,生產消費的結果是與消費者不同的產品。只要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本身已經是產品,勞動就是為創造產品而消耗產品,或者說,是把產品當作產品的生產資料來使用。但是,正如勞動過程最初只是發生在人和未經人的協助就已存在的土地之間一樣,現在在勞動過程中也仍然有這樣的生產資料,它們是天然存在的,不是自然物質和人類勞動的結合。勞動過程,就我們在上面把它描述為它的簡單的抽象的要素來說,是制造使用價值的有目的的活動,是為了人類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一般條件,是人類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條件,因此,它不以人類生活的任何形式為轉移,倒不如說,它是人類生活的一切社會形式所共有的。因此,我們不必來敘述一個勞動者與其他勞動者的關系。一邊是人及其勞動,另一邊是自然及其物質,這就夠了。根據小麥的味道,我們嘗不出它是誰種的,同樣,根據勞動過程,我們看不出它是在什么條件下進行的:是在奴隸監工的殘酷的鞭子下,還是在資本家的嚴酷的目光下;是在辛辛納圖斯耕種自己的幾畝土地的情況下,還是在野蠻人用石頭擊殺野獸的情況下。(9)我們再回頭來談我們那位未來的資本家吧。我們離開他時,他已經在商品市場上購買了勞動過程所需要的一切因素: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他用內行的狡黠的眼光物色到了適合于他的特殊行業(如紡紗、制靴等等)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于是,我們的資本家就著手消費他購買的商品,勞動力;就是說,讓勞動力的承擔者,工人,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消費生產資料。當然,勞動過程的一般性質并不因為工人是為資本家勞動而不是為自己勞動就發生變化。制靴或紡紗的特定方式和方法起初也不會因資本家的插手就發生變化。起初,資本家在市場上找到什么樣的勞動力就得使用什么樣的勞動力,因而勞動在還沒有資本家的時期是怎樣的,資本家就得采用怎樣的勞動。由勞動從屬于資本而引起的生產方式本身的變化,以后才能發生,因而以后再來考察。勞動過程,就它是資本家消費勞動力的過程來說,顯示出兩個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他的勞動屬于資本家。資本家進行監視,使勞動正常進行,使生產資料用得合乎目的,即原料不浪費,勞動工具受到愛惜,也就是使勞動工具的損壞只限于勞動使用上必要的程度。其次,產品是資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產者工人的所有物。資本家例如支付勞動力一天的價值。于是,在這一天內,勞動力就象出租一天的任何其他商品(例如一匹馬)一樣,歸資本家使用。商品由它的買者使用;勞動力的所有者提供他的勞動,實際上只是提供他已賣出的使用價值。從他進入資本家的工場時起,他的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即勞動力的使用,勞動,就屬于資本家了。資本家購買了勞動力,就把勞動本身當作活的酵母,并入同樣屬于他的各種形成產品的死的要素。從資本家的觀點看來,勞動過程只是消費他所購買的勞動力商品,而他只有把生產資料加到勞動力上才能消費勞動力。勞動過程是資本家購買的各種物之間的過程,是歸他所有的各種物之間的過程。因此,這個過程的產品歸他所有,正象他的酒窖內處于發酵過程的產品歸他所有一樣。(10)2.價值增殖過程產品一一資本家的所有物一一是一種使用價值,如棉紗、皮靴等等。雖然例如皮靴在某種意義上構成社會進步的基礎,而我們的資本家也是一位堅決的進步派,但是他制造皮靴并不是為了皮靴本身。在商品生產中,使用價值絕不是本身受人喜愛的東西。在這里,所以要生產使用價值,是因為而且只是因為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基質,是交換價值的承擔者。我們的資本家所關心的是下述兩點。第一,他要生產具有交換價值的使用價值,要生產用來出售的物品,商品。第二,他要使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大于生產該商品所需要的各種商品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一一為了購買它們,他已在商品市場上預付了真正的貨幣一一的價值總和。他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生產商品,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生產價值,不僅要生產價值,而且要生產剩余價值。既然這里談的是商品生產,所以事實上直到現在我們顯然只考察了過程的一個方面。正如商品本身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一樣,商品生產過程必定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現在我們就把生產過程作為價值形成過程來考察。我們知道,每個商品的價值都是由物化在它的使用價值中的勞動量決定的,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一點也適用于作為勞動過程的結果而歸我們的資本家所有的產品。因此,首先必須計算物化在這個產品中的勞動。假定這個產品是棉紗。生產棉紗,首先要有原料,例如10磅棉花,而棉花的價值是多少,在這里先用不著探究,因為資本家已經在市場上按照棉花的價值例如10先令把它購買了,在棉花的價格中,生產棉花所需要的勞動已經表現為一般社會勞動。我們再假定,棉花加工時消耗的紗錠量代表紡紗用掉的一切其他勞動資料,價值為2先令。如果12先令的金額是24個勞動小時或2個工作日的產物,那末首先可以得出,2個工作日物化在棉紗中。棉花改變了它的形狀,被消耗的紗錠量完全消失了,但我們不應該受這種情況的迷惑。如果40磅棉紗的價值=40磅棉花的價值+1個紗錠的價值,也就是說,如果生產這個等式兩邊的產品需要同樣的勞動時間,那末按照一般的價值規律,10磅棉紗就是10磅棉花和1/4個紗錠的等價物。在這種情況下,同一勞動時間一次體現在使用價值棉紗中,另一次體現在使用價值棉花和紗錠中。因此,價值無論表現在棉紗、紗錠或者棉花中,都是一樣的。紗錠和棉花不再相安無事地并存著,而是在紡紗過程中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改變了它們的使用形式,把它們變成了棉紗。但這種情況不會影響到它們的價值,就象它們通過簡單的交換而換成等價物棉紗一樣。生產棉花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是生產以棉花為原料的棉紗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的一部分,因而包含在棉紗中。生產紗錠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也是如此,因為沒有紗錠的磨損或消費,棉花就不能紡成紗。(11)因此,在考察棉紗的價值,即生產棉紗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時,可以把各種不同的在時間和空間上分開的特殊勞動過程,即生產棉花本身和生產所消耗的紗錠量所必須完成的勞動過程,以及最后用棉花和紗錠生產棉紗所必須完成的勞動過程,看成是同一個勞動過程的前后相繼的不同階段。棉紗中包含的全部勞動都是過去的勞動。至于生產棉紗的各形成要素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是早已過去的,是過去完成的,而在紡紗這一最后過程中直接耗費的勞動則是接近現在的,是現在完成的,這種情況是完全沒有關系的。如果建筑一座房屋需要一定數量的勞動,例如30個工作日,那末體現在這座房屋中的勞動時間的總量,不會因為第30個工作日比第1個工作日晚29天而有所改變。因此,包含在勞動材料和勞動資料中的勞動時間,完全可以看成是在紡紗過程的早期階段耗費的,是在最后以紡紗形式加進的勞動之前耗費的。因此,生產資料即棉花和紗錠的表現為12先令價格的價值,是棉紗價值或產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但是這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棉花和紗錠必須實際上用來生產使用價值。在我們所舉的例子中,就是必須從棉花和紗錠生產出棉紗。對于價值說來,它由什么樣的使用價值來承擔都是一樣的,但是它必須由一種使用價值來承擔。第二,要假定所用的勞動時間只是一定社會生產條件下的必要勞動時間。如果紡1磅紗只需要1磅棉花,那末,紡1磅紗就只應當消耗1磅棉花,紗錠也是這樣。如果資本家異想天開,要用金錠代替鐵錠,那末在棉紗的價值中仍然只計算社會必要勞動,即生產鐵錠所必要的勞動時間?,F在,我們知道了,棉紗價值的哪一部分是由生產資料即棉花和紗錠構成的。這一部分價值等于12先令,等于2個工作日的化身。現在要考察紡紗工人本身的勞動加在棉花上的價值部分。現在,我們要從與考察勞動過程時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考察這種勞動。在考察勞動過程時,談的是使棉花變為棉紗的有目的的活動。在其他一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勞動越合乎目的,棉紗就越好。紡紗工人的勞動是一種和其他生產勞動不同的特殊生產勞動。這種區別在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都表現出來,就是說,紡紗工人有特殊的目的,有特殊的操作方式,他的生產資料有特殊的性質,他的產品有特殊的使用價值。棉花和紗錠充當紡紗勞動的生活資料,但是不能用它們制造線膛炮。相反,就紡紗工人的勞動是形成價值的勞動,是價值源泉來說,它卻和炮膛工人的勞動毫無區別,或者用一個更切近的例子來說,同植棉者和紗錠制造者體現在棉紗的生產資料中的勞動毫無區別。只是由于這種同一性,植棉、制錠和紡紗才能成為同一個總價值即棉紗價值的只有量的區別的各個部分。這里談的不再是勞動的質,即勞動的性質和內容,而只是勞動的量。勞動的量是容易計算的。我們假定紡紗勞動是簡單勞動,是社會平均勞動。以后我們會知道,相反的假定也不會對問題有絲毫影響。在勞動過程中,勞動不斷由動的形式轉為存在形式,由運動形式轉為物質形式。一小時終了時,紡紗運動就表現為一定量的棉紗,于是一定量的勞動,即一個勞動小時,物化在棉花中。我們說勞動小時,就是紡紗工人的生命力在一小時內的耗費,因為在這里,紡紗勞動只有作為勞動力的耗費,而不是作為紡紗這種特殊勞動才具有意義。在這里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在過程的進行中,即在棉花變為棉紗時,消耗的只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如果在正常的即平均的社會的生產條件下,一個勞動小時內a磅棉花應該變為b磅棉紗,那末,只有把12Xa磅棉花變成12Xb磅棉紗的工作日,才能算是12小時工作日。因為只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才算是形成價值的勞動時間。同勞動本身一樣,在這里,原料和產品也都與我們從本來意義的勞動過程的角度考察時完全不同了。原料在這里只是當作一定量勞動的吸收器。通過這種吸收,原料事實上變成了棉紗,因為勞動力以紡紗形式耗費并加在原料中了。而產品棉紗現在只是棉花所吸收的勞動的測量器。如果1小時內有]2/3磅棉花被紡掉,或者說,變成了12/3磅棉紗,那末1。磅棉紗就表示6個被吸收的勞動小時。由經驗確定的一定的產品量,現在只不過代表一定量的勞動,代表一定量凝固的勞動時間。它們只是一小時、兩小時、一天的社會勞動的化身。在這里,勞動是紡紗勞動、它的原料是棉花、它的產品是棉紗這種情況,是沒有關系的,正如勞動對象本身已經是產品、是原料這種情況沒有關系一樣。如果工人不是在紡紗廠做工,而是在煤礦做工,勞動對象煤就是天然存在的。但是,從礦床中開采出來的一定量的煤,例如一,依然代表一定量被吸收的勞動。在勞動力出賣時,曾假定它的日價值=3先令,在3先令中體現了6個勞動小時,而這也就是生產出工人每天平均的生活資料量所需要的勞動量?,F在,如果我們的紡紗工人在1個勞動小時內把]2/3磅棉花變成]2/3磅棉紗(12),他在6小時內就會把10磅棉花變成1。磅棉紗。因此,在紡紗過程中,棉花吸收了6個勞動小時。這個勞動時間表現為3先令金額。這樣,由于紡紗本身,棉花就被加上了3先令的價值?,F在我們來看看產品即10磅棉紗的總價值。在這10磅棉紗中物化著2 2個工作日:2日包含在棉花和紗錠量中,^2日是在紡紗過程中被吸收的。這個勞動時間表現為15先令金額。因此,同10磅棉紗的價值相一致的價格是15先令,一磅棉紗的價格是1先令6便士。我們的資本家楞住了。產品的價值等于預付資本的價值。預付的價值沒有增殖,沒有產生剩余價值,因此,貨幣沒有轉化為資本。這10磅棉紗的價格是15先令,而在商品市場上為購買產品的各種形成要素或勞動過程的各種因素所花掉的也是15先令:10先令購買棉花,2先令購買所消耗的紗錠,3先令購買勞動力。棉紗的膨脹了的價值無濟于事,因為棉紗的價值只是以前分配在棉花、紗錠和勞動力上的價值的總和,已有價值的這種單純相加,永遠也不能產生剩余價值。(13)這些價值現在集中在一個物上面,但是,在15先令分開來購買三種商品以前,這些價值就已經集中在一個15先令的貨幣額上了。這種結果本身是不足為奇的。一磅棉紗的價值是1先令6便士,因此,我們的資本家在商品市場上買10磅棉紗就得付出15先令。不管他是在市場上購買現成的房屋,還是自己建造一座房屋,無論哪一種做法都不會使置備房屋支出的貨幣增加。熟悉庸俗政治經濟學的資本家也許會說:他預付自己貨幣的意圖是要由此生出更多的貨幣。但是,通向地獄的道路是由良好的意圖鋪成的;他不進行生產,也同樣可以有賺錢的意圖。(14)他進行威脅。他說人們再也抓不住他的把柄了。以后他要在市場上購買現成的商品,不再自己制造。但是,如果他的所有資本家弟兄都這樣做,他又怎能在市場上找到商品呢?而他又不能拿貨幣當飯吃。他進行說教。要人們想到他的節欲。他本來可以把他的15先令揮霍掉。他沒有這樣做,他生產地消費它們,把它們制成了棉紗。就算這樣吧??墒撬麨榇说玫降氖敲藜喍皇呛蠡?。他決不應該再去當貨幣貯藏者,后者已經向我們表明,禁欲會得到什么結果。而且,在一無所有的地方,皇帝也會喪失他的權力。不管他禁欲的功勞有多大,也沒有東西可以用來付給禁欲以額外的報償,因為退出生產過程的產品的價值只等于投入生產過程的商品價值的總和。他應該以“德有德報”來安慰自己。然而資本家不這樣,他糾纏不休。說什么棉紗對他沒有用處。他生產棉紗是為了出售。好,那就讓他出售吧!或者更簡單一些,讓他以后只生產自己需要的東西吧,——這是他的家庭醫生麥克庫洛赫給他開的藥方,作為防止生產過剩這種流行病的靈丹妙藥。他強硬起來。難道工人光用一雙手就能憑空創造產品,生產商品嗎?難道不是他給工人材料,工人才能用這些材料并在這些材料之中來體現自己的勞動嗎?社會上大多數人一譬如洗,他不是用自己的生產資料,棉花和紗錠,對社會和由他供給生活資料的工人本身進行了莫大的服務嗎?難道他的服務不應該得到報酬嗎?但是,工人把棉花和紗錠變為棉紗,不也就是為他服務了嗎?而且這里的問題也不在于服務。(15)服務無非是某種使用價值發揮效用,而不管這種使用價值是商品還是勞動。(16)這里談的是交換價值。他付給工人3先令價值。工人還給他一個完全相當的等價物,即加在棉花上的3先令價值,工人以價值償還了價值。我們這位朋友剛才還以資本自傲,現在卻突然變得和自己的工人一樣謙遜了。難道他自己沒有勞動嗎?難道他沒有從事監視和監督紡紗工人的勞動嗎?他的這種勞動不也形成價值嗎?但是,他的監工和經理聳肩膀了。而他得意地笑了笑,又恢復了他原來的面孔。他用一大套冗長無味的空話愚弄了我們。為此他不費一文錢。他把這一類虛偽的遁詞和空話都交給他為此目的雇用的政治經濟學教授們去講。他自己是一個講求實際的人,對于業務范圍之外所說的話,雖然并不總是很好地考慮,但對于業務范圍之內所做的事,他始終是知道的。讓我們更仔細地來看一看。勞動力的日價值是3先令,因為在勞動力本身中物化著半個工作日,就是說,因為每天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要費半個工作日。但是,包含在勞動力中的過去勞動和勞動力所能提供的活勞動,勞動力一天的維持費和勞動力一天的耗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量。前者決定它的交換價值,后者構成它的使用價值。維持一個工人24小時的生活只需要半個工作日,這種情況并不妨礙工人勞動一整天。因此,勞動力的價值和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的價值增殖,是兩個不同的量。資本家購買勞動力時,正是看中了這個價值差額。勞動力能制造棉紗或皮靴的有用屬性,只是一個必要條件,因為勞動必須以有用的形式耗費,才能形成價值。但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是這個商品獨特的使用價值,即它是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價值的源泉。這就是資本家希望勞動力提供的獨特的服務。在這里,他是按照商品交換的各個永恒規律行事的。事實上,勞動力的賣者,和任何別的商品的賣者一樣,實現勞動力的交換價值而讓渡勞動力的使用價值。他不交出后者,就不能取得前者。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即勞動本身不歸它的賣者所有,正如已經賣出的油的使用價值不歸油商所有一樣。貨幣所有者支付了勞動力的日價值,因此,勞動力一天的使用即一天的勞動就歸他所有。勞動力維持一天只費半個工作日,而勞動力卻能勞動一整天,因此,勞動力使用一天所創造的價值比勞動力自身一天的價值大一倍。這種情況對買者是一種特別的幸運,對賣者也絕不是不公平。我們的資本家早就預見到了這種情況,這正是他發笑的原因。因此,工人在工場中遇到的,不僅是6小時而且是12小時勞動過程所必需的生產資料。如果10磅棉花吸收6個勞動小時,變為1。磅棉紗,那末20磅棉花就會吸收12個勞動小時,變成20磅棉紗。我們來考察一下這個延長了的勞動過程的產品?,F在,在這20磅棉紗中物化著5個工作日,其中4個工作日物化在已消耗的棉花和紗錠量中,1個工作日是在紡紗過程中被棉花吸收的。5個工作日用金來表現是30先令,或1鎊10先令。因此這就是20磅棉紗的價格。1磅棉紗仍然和以前一樣值1先令6便士。但是,投入勞動過程的商品的價值總和是27先令。棉紗的價值是30先令。產品的價值比為了生產產品而預付的價值增長了]/9。27先令變成了30先令,帶來了3先令的剩余價值。戲法終于變成了。貨幣轉化為資本了。問題的一切條件都履行了,商品交換的各個規律也絲毫沒有違反。等價物換等價物。作為買者,資本家對每一種商品一一棉花、紗錠和勞動力一一都按其價值支付。然后他做了任何別的商品購買者所做的事情。他消費它們的使用價值。勞動力的消費過程(同時是商品的生產過程)提供的產品是20磅棉紗,價值30先令。資本家在購買商品以后,現在又回到市場上來出售商品。他賣棉紗是1先令6便士一磅,既不比它的價值貴,也不比它的價值賤。然而他從流通中取得的貨幣比原先投入流通的貨幣多3先令。他的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這整個過程,既在流通領域中進行,又不在流通領域中進行。它是以流通為媒介,因為它以在商品市場上購買勞動力為條件。它不在流通中進行,因為流通只是為價值增殖過程作準備,而這個過程是在生產領域中進行的。所以,“在這個最美好的世界上,一切都十全十美”。當資本家把貨幣變成商品,使商品充當新產品的物質形成要素或勞動過程的因素時,當他把活的勞動力同這些商品的死的物質合并在一起時,他就把價值,把過去的、物化的、死的勞動變為資本,變為自行增殖的價值,變為一個有靈性的怪物,它用“好象害了相思病”的勁頭開始去“勞動”。如果我們現在把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比較一下,就會知道,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如果價值形成過程只持續到這樣一點,即資本所支付的勞動力價值恰好為新的等價物所補償,那就是單純的價值形成過程。如果價值形成過程超過這一點,那就成為價值增殖過程。其次,如果我們把價值形成過程和勞動過程比較一下,就會知道,構成勞動過程的是生產使用價值的有用勞動。在這里,運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監理工作(告知)交底記錄
- 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課題2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一年級語文下冊 識字(一)4猜字謎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初中英語人教新目標 (Go for it) 版七年級上冊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Section A第1課時教案設計
- 二年級美術下冊教案-《第13課 怪獸》教學設計人美版
- 人教版九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設計:2.1 剪 紙
- 2024臺州市黃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公司公開招聘7名工作人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六章 金屬6.3 金屬礦物與冶煉教學設計 科粵版
- 房地產開發管理流程培訓
- 七年級生物上冊 3.2.3植物的開花結果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部編版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語文期中考試卷(有答案)
- 高爐水渣基礎知識
- 小學課本劇一年級《咕咚來了》-劇本
- 硫酸使用安全培訓
- 部編 2024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6課《明朝的對外關系》說課稿
- 2025年湖南湘潭高新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住宅小區綠化苗木種植協議
- MPE720軟件指令基礎
- 吹膜基礎知識培訓
- 2025年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教學進度安排表
- 《商用車預見性巡航系統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