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英國課程改革若干層面探析華東師大普通高中課程國際比較課題組王凱[摘要]教育的國際化使得任何國家的教育改革都不能再囿于自己國家的狹小圈子,而需擺正自己在國際教育領域中的位置,兼用本土化及全球化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改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鑒于此,本文力圖通過探析英國的課程改革來給予我國的高中課程改革些許啟示。英國針對高中階段的課程改革——課程200從0199年5初步提上議程到200年09月正式全面推行再到今天,已經先后經歷了五年的醞釀期和一年半的實施期。伴隨著課程200,0無論是在醞釀期還是在實施期間,英國教育界都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國從200年1正式展開高中課程改革,為保證改革順利進行以及使我國的教育與世界教育接軌,我們必須從世界教育領域吸取各國教育改革有益的經驗,鑒于此,很有必要對英國的課程200作0一次回眸、作一次深層次的剖析。課程2000的特色縱覽在進行深層次剖析之前,我們很有必要對課程200有0一個整體性的了解,以下就是筆者以俯瞰的形式對課程200進0行縱覽所總結出的改革特色。尋找普高教育“質量”與“平等”之間的制衡點20世紀90年代之前,“市場理論”在英國的教育界盛極一時,并成為《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主要指導思想。在市場理論的控制之下,“國家課程”“國家統一考試”“學校排行榜”成為了教育領域里的關鍵詞,對于此階段的高中教育,政府選擇了“質量”而忽略了“平等”。1997年工黨領袖布萊爾上臺以后,在論及政府的努力方向時提出:要把英國建設成為一個包容(inclusive)和繁榮(prosperous)的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工黨的執政使得“第三條道路”代替了“市場理論”,在教育領域,國家不再繼續秉持殘酷的優勝劣汰,而是主張讓每一所學校成功、讓每一位兒童成功。從課程2000的醞釀階段也可以看出這種轉換:1995年迪林爵士(SirRonDearing)應邀對如何提高(improve)16—19歲階段教育的證書標準進行調查,并給國務大臣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經過近一年的調查后英國政府于1996年3月發表《16—19歲教育證書評論》,強調通過建立一貫制(coherent)的證書體系來提高高中的教育質量。1997年的教育行動方案第24款授權資格與課程局(QCA)建立現有證書的評價標準(Criteriaofqualifications),即尋找適合于新政府教育主張的相關證書制的統一評價標準。此后政府又發表了咨詢報告《標準保證》(GuaranteeringStandards)與《擁有成功的資格》(Qualifyingforsuccess),前者旨在通過保證證書制的高標準來保證高中教育的質量,而后者則重在使高中生的學習計劃(Programmesoflearning)具有寬廣性(Broadening)和靈活性(Flexible)。至此為止,課程改革改變了旨在提高質量的初衷而是力圖在質量與平等之間尋找平衡點。1999年政府再次委托資格與課程局(QCA)、威爾士資格課程與評價局(ACCAC)、北愛爾蘭課程考試及評價委員會(CCEA)通力合作將前期的工作變為在整個英國推行的新課程,經過一段時期的試行,政府于2000年9月正式在整個英國推行新的課程,即課程2000。資格與課程局在課程2000指導書(guidanceforcurriculum2000)中提出了四個高中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①使學生在課程方面有更多的選擇機會;②將學生的學術課程學習與職業課程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③注重發展學生的關鍵技能;④使學生能夠參與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的活動。可見新課程注重了選擇性,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追求每一個學生的適合于自身的成功;同時又設立了高級拓展證書( )以保證在追求平等的同時,質量不至于因此而降低。突出大學在參與者中的地位課程2000改革的參與人員、機構數量之多在英國歷次課程改革中是不多見的,但這次課程改革的與眾不同之處則是在課程的醞釀與實施過程中大學始終參與并起到了一定的導向作用。大臣及校長聯合委員會主席(ChairoftheCommitteeofViceChancellorsandPrincipals)瑪丁?哈瑞斯在資格與課程局的文件《課程實施》中提出“:很明顯,如果要使課程改革走的更遠,必須有高等教育的緊密合作。大學必須參與分析當前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各種爭論,以指明課程改革的走向”。資格與課程局也在其網站增加了大學的相關鏈接,并提出四個問題以使新課程與大學需求相聯系:①大學期望高中設置的科目數量是多少?②大學是否愿意接受新課程 所提倡的寬廣性?③大學是否還想維持課程評價中原有的級別?④大學是否愿意高中設置關鍵技能課程?從某種角度講,將大學拉入改革隊伍之中是為改革提供一個高的參考點,但同時也存在讓人憂慮之處:大學的參與是否會讓改革囿于對功利性目標的孜孜追求之圈,而不能使高中新課程定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素養?為此,我們將進一步關注英國的課程改革進展以求取此憂慮的解答。通過證書制改革進一步融合職業與普通課程英國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曾推出兩種新課程:作為職業課程的“國家職業資格”課程和連接職業、普通課程的“普通國家職業資格”中介性課程,使高中生在中學階段可以進行學術課程與職業課程之間的轉換。而課程2000則進一步將使學生的職業與普通課程學習相結合作為其目標之一,并在課程管理改革方面,以新的職業教育證書(VCE)部分代替了普通教育職業資格證書(GNVQ)。新的職業教育證書有高級、高級補充、雙重授予三個水平,分為十二個單元(TwelveUnits),高中生完成三個單元的GCEALevel校外考試相當于完成六個單元的VCE課程考試;完整完成六個單元的GCEALevel校外考試則相當于是完成十二單元的VCE課程考試。除此之外,課程2000還引入關鍵技能課程并將之貫通于職業與普通課程之中,使之成為一種橋梁式課程,進一步融合了職業與普通課程。證書及課程標準層面剖析雖然英國新課程的改革重點在于課程管理制度的改革,但牽一發而動全身,課程管理的變動勢必引起整個課程領域的變革,總而觀之,課程2000改革涵蓋了課程功能、結構、內容、管理和評價幾個層面的革新。(一)形成新的國家證書體系X^種類級別、普通證書(在學科領域所獲得的)職業證書(在職業領域所獲得的)工作證書(在工作領域獲得的)級別5更高級證書(HigherQualification)級別的特征、要求還在討論之中(資料來源截止2000年9月)級別U4高級級別/3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平(GCEAlevel)職業證書高級水平(VCEAlevel)與高級普通教育職業證書(AdvancedGNVQ)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第三級別(Level3NVQ)中等級別/2中等教育普通證書的A*-C等級(GCSEgradeA*-C)中級普通教育職業證書(IntermediateGNVQ)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第二級別(Level2NVQ)基礎級別/1中等教育普通證書的D-G等級(GCSEgradeD-G)基礎普通教育職業證書(FoundationGNVQ)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第一級別(Level1NVQ)入門級別證書的入門級別旨在提供給申請者一種基礎性的參考(二)形成新的課程標準資格與課程局2001年在其網站公布了高中的學科標準(Subjectcriteria),指出頒發學科標準主要基于以下幾個目的:使不同學校、評價機構能把握好同一門學科的目的及意義;通過制定學科標準以保證教育質量;使高等教育以及雇主能明了學生在高中階段到底學了哪些東西。學科標準是有層次的,其層次劃分是按照證書制的相關級別進行的,比如高級及高級補充級別標準就與中等教育普通證書級別標準截然不同。以下筆者以高級及高級補充級別標準為立足點,選擇數學、現代外國語及英語等幾門學科的標準作為闡述對象。數學標準:①培養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②發展學生理性的邏輯思考能力以及使學生能自己構建數學論證;③拓展學生的數學技能、技巧乃至在更困難、尚未結構化的問題中使用相關技能、技巧;④發展學生對數學基礎性、連貫性以及數學與與之密切關聯的各門學科之間的關系的理解;⑤識別如何用數學知識表征某種情境,理解問題與標準以及與其它數學模型之間的關系;⑥將數學用作交流的有效手段;⑦閱讀并理解涉及應用數學的文章;⑧學會靈活使用計算器與計算機,但要同時要意識到什么時候不適合用計算器與計算機;⑨使學生意識到數學與其它學習領域、工作領域以及社會的關系;⑩使學生不斷意識到對自己的數學學習、評價所賦有的責任。現代外國語(modernforeignlanguage)標準:①發展學生現代外國語的讀寫能力以及理解能力;②能使學生地利用不斷精確(accurate)、復雜(complex)和變化(varied)的外國語(口頭或書寫)自信、清晰而有效的進行交流;③不斷使學生增長對語言以及語言學習的感悟能力;④通過外國語的學習,發展學生對現代社會以及以某一門語言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化背景、歷史遺產的批判性洞察能力;⑤外國語課程必須保持和增強學生學習外國語的積極態度。英語標準:①通過利用學生已有的對英語的各種變化的經驗使之學習英語的結構和功能,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使用英語的興趣;②使學生在演講或寫作中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并能體現出自己對更加復雜、更加有挑戰力的英語的駕馭能力;③有目的地發展學生聽、說能力;④介紹給學生掌握一門語言所需的框架(frameworks)和概念(concepts),使他們利用這些框架和概念去檢查自己或他人的英語的演講和書寫能力;⑤發展學生在不同目的、不同聽眾等情景下通過說或寫讓別人正確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對所聽到的不同情景中的英語做出適合的判斷和反應;⑥通過提供有關現在式和過去式的寬泛的文本,進一步使學生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⑦通過學習英語,使學生不斷增強在自己的調查和科研中選擇和使用最恰當的英語文本的能力,以及在演講和寫作中流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能力。(三)課程標準制定過程英國新課程標準的制定有一個較長的醞釀期。199年6迪林爵士在向國務大臣匯報其調查工作時提出“在制定標準時,一定有一種固有的基礎(basis)和可以被接受的程序(acceptedprocedure),在這種基礎之上,通過正確的程序所制定的標準可以較長時間適應教育的需求”。隨后,學校課程與評估局( )和教育標準局在聯合發布的文件《到 年的考試標準》中提議:應該實施一項年調查計劃以探知自198年8以后的十幾年來,學科標準是否還適應現實的需求?此項提議得到國務大臣首肯并隨即展開。 年資格與課程局就 的學科標準發布項報告,公布了調查結果。為了使新課程能于200年09月在基礎教育領域全面推行,高中課程標準的制定工作在醞釀階段的中后期就已經展開了,課程標準是課程改革委員會主持并聯合眾多參與者所制定的,其參與者有各學校(各類中學、繼續教育學院、獨立第六學級、第三級學院)的校長和教師代表、地方教育當局代表、學科聯合委員會、高校學科專家、標準設置機構(SSB)、證書頒發機構(Awardingbodies)以及相關的資格認證局(Accreditationauthorities)。改革委員會之下,各學科聯合委員會分別主持制定本學科標準[1]。1999年資格與課程局就初步制定的學科標準發放調查卷以征求教育界不同層面的意見(每門學科大約發放調查卷1240張),從反饋的情況來看,新制定的標準得到廣泛支持:除技術與設計(支持率88%)、英國文學(支持率85%)、英語(81%)外,其它學科標準的支持率都超過90%。新課程標準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廣泛的支持,前期的調查工作功不可沒,雖沒有跡象表明經過5年的調查,調查者找到了迪林爵士所說的固有基礎和合理程序,但前期工作一方面發現并陳述出了課程需求與課程現實之間的‘落差’,使得新課程標準可以加以彌補;另一方面,前期工作中所應用的各種方法使得參與人員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更加重視方法論,事實上,新課程標準制定工作的確是建立在方法論基礎之上的,但遺憾的是,資格與課程局并未在其網站闡明具體采用的方法。以上闡述的是 級別課程標準的制定過程,而 級別課程標準與職業課程標準的制定過程稍有不同,在后者的制定過程中,國家培訓組織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對職業資格證書制的實施與再開發負責,除此之外,證書頒發機構在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對國家職業課程標準(NOS)的開發(development)負責。為直觀起見,以下面的流程圖來說明制定過程(出現的英文簡寫參見附表)國家培訓組織負責部分 證書頒發機構負責部分實施新課程的相應配套措施層面探析對于課程領域中的任何改革,其前期醞釀固然重要,但說到底還是為了使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領悟、接受新課程理念,并通過新課程的實施以形成一種全新的學校文化,所以從此方面講,居于上層課程改革初衷與下層課程實施之間的配套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指導學生進行課程選擇[1]資格與課程局的資格開發部首席長官 在給筆者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大略提及學科標準的制定過程:由資格與課程局聯合上述合作者初步制定后,向教育界廣泛咨詢,在得到認可后送交教育與技能部申請認證,然后在全國推行。在此部分,筆者除了對課程改革聯合委員會(指QCA、ACCAC、CCEA三者的聯合)的課程選擇指導進行闡述以外,為了將學生在課程選擇時得到的實際幫助展示于讀者面前,還有意識地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學校進一步分析其所制定的課程選擇配套措施。1.課程改革聯合委員會給予的課程選擇指導英國證書與課程當局以‘學生指導書’為標題,在其網站為各學校及學院提供引導學生正確選擇課程的建議。其建議的核心是學生自我做出決定( )。在學生做出決定之前,學校有責任為學生(注冊時的新生)提供有關新課程清晰而全面的信息(包括新證書的類型、用途、所供選擇的課程、相關課程的課時等)。在獲知以上信息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現有知識與能力、個人興趣、學校規定優先學習的課程、不同課程的評價方式以及自己所預期的發展,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決定:①決定要獲得幾種證書(數量上);②證書的類型與水平(職業、普通還是關鍵技能證書;基礎、中等還是高級水平);③進行評價的類別(自己喜歡哪種評價方式);④如何選擇課程能使自己獲得較多的發展機會(適合于自身的)。此外學生必須清楚自己所選課程的實施方式,舉一個例子,選擇休閑與旅游課程的學生必須明了上課期間需經常組織外出旅游,而費用全由學生承擔。只有明了這一點,學生在選擇課程時才能結合自己的經濟狀況,決定是否選擇休閑與旅游課程。學生在選擇課程(初步定下學習計劃)之后不可避免會有需要改動學習計劃的情況出現,證書與課程當局就如何正確改動學習計劃提出了‘五步式課程改動模式‘:①首先,讓學生反思將要做出的課程改動決定;②其次,讓學生與他們的指導者(相當于中國高中的班主任和輔導員)討論他們改動的理由;③再次,讓學生與所需改動課程的任課老師進行協商;④第四,讓學生與學校有經驗的資深教師就細節問題進行商討;⑤通過一定程序讓學生改動學習計劃。可以看出,學生改動學習計劃的程序比較繁雜,這就要求學生在決定學習計劃的時候必須慎重;但這樣繁雜的改動程序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可能有些學生明知自己現在的學習計劃不適合于自己,但又不愿通過如此復雜的程序來改動,從而繼續學習可能有阻于自己將來發展的課程。2.學校指導學生擇課實例研究幾乎所有的學校在指導學生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時,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尤其是知識準備。尤維爾學院 將學生的 平均成績分成五等:高于 分、一分、一分、5—5.分5、低于5分,針對于每一個成績段的學生,提供相應的供選擇的課程。筆者在尤維爾學院的課程指導表中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即在提供指導時應用了大量的有意思的措辭,如“鼓勵”“建議”“強烈建議”“給予機會”“限選”“只準選”“盡量選”,這突出表達出了校方通過課程選擇將學生分層的意愿。很明顯,這樣以來意在突出學生自主選擇性的課程改革初衷在此落入了固定化的框架之中,學生應有的權利被無情剝奪。將目光轉入國內,我國的高中課程改革明確地將突出選擇性作為其理念之一,而選擇性很大程度是體現在學生一入校時的對學校提供課程的選擇上,此時,必須切實尊重學生的決定和選擇,真正讓學生自己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任何學校切忌如尤維爾學院一般,利用自己的權威通過“權力話語”將選擇變成內定。筆者所考察的第二所高中——阿斯敦第六學級同樣在指導學生選擇課程時非常重視學生的背景知識( ),它規定意欲選擇 級別數學的學生必須具備以下數學背景知識:①基本的整數、小數、分數運算知識;②指數定律;③比率以及相似三角形知識;④帶有括號的乘法計算、二次因式分解以及解方程組所需的知識;⑤方程代換及簡化;⑥改變方程或等式的自變量;⑦理解方程 以及和的意義;⑧會計算已知兩點之間的距離;⑨會計算已知線段或直線的斜率;⑩掌握畢達哥拉斯定律、三角學知識(尤其是正余弦定律)。為使學生正確明了自己的數學知識準備,學校還出了相應考卷以供學生進行自我檢查。對于新課程,居于改革上層的教育官員與處于下層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分析視角是不同的,前者主要以一種宏觀的角度去審視新課程所傳達的理念是否符合教育的發展,而后者則主要從微觀的角度去探討理念如何變為學校的教學實際。視角的不同、努力方向的相異使得兩者在對課程的理解上存在“差異”,而在課程推行中,這種“差異”常常演化成“上所倡,下變通而行”甚至是“上所倡,下不行”的改革局面,使改革走入死胡同。上邊尤維爾學院的學生課程選擇指導表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將“靈活選擇性”演化成披著權威外衣的校方意愿的傾銷。借古諷今,以針砭時弊;由外思我,應防范未然,在我國的高中課程改革中我們必須慎重思考如何使課程改革參與者的努力方向趨同,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轉化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二)給予教師相應支持任何教育改革如果得不到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其前途只能是失敗,因此在新課程的推行之前,課程所體現出的新理念必須及時準確地傳達給教師并被教師接受,從此方面講,給予教師支持變成促進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至關重要的環節。首先,課程改革聯合委員會成員均在其網站提供給教師相應建議(如教師指導書),除此之外,其它參與課程改革的教育機構如評價及資格聯合會 則從以下幾個部分:會議( )(材料傳達會議以及存在問題商討會議)、未來計劃( )、支持性材料( )來給予高中教師幫助。(三)指導學校內/間的教育資源調配新課程的實施客觀上需要新的教育輔助資源,但是很顯然,原有課程長時間的實施已經形成與之相配套的教育輔助資源,因此,如何改變現有教育資源以使新課程在不同境況中得以順利實施,無可避免成為新的具有挑戰性的課題。對于教育資源,教育部門以及學校一般從校內及校際兩個層面出發進行調配,對于校內的教育資源調配,資格與課程局在《課程實施》中給出了幾項提議。提議之一: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班級規模(Adoptclasssize)。如果學校所選擇的新課程結構延長了教學時間、增加了教師的負擔的話,那么學??梢赃m當擴大班級規模,在有些學校內作為必修課程的關鍵技能和普通學習可以通過大班教學來完成。擴大班級規模一般建議在講授必修課程并且是現有課程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進行,因為,雖然如此做法有一定經濟性可言,但擴大班級規模毫無疑問是一柄雙刃劍,優點與缺點共存,在講求經濟的同時質量很有可能因此而降低。提議之二:減少學科重疊(Reducesubjectoverlap),進行相似內容合并教學(Co-teaching)。課程2000將課程設置的靈活性和寬廣性作為其目標,難免在具體實施中會造成學科間的重疊,如有學校提供Alevel的經濟學和十二單元的GNVQ商業,而兩者存在著重復,所以此時學校可以只提供Alevel的經濟學和六單元的GNVQ商業或十二單元的GNVQ商業和ASlevel的經濟學,來消除重疊的部分;或者進行不同學科相似內容的合并教學以騰出部分課程資源。提議之三:提供小級別證書(Offersmallerqualifications)。如果某個學校的確無力開設國家要求的完整課程,則可以開設部分課程,如只在第一學年開設AS級別課程提供給學生AS級別證書,而第二學年放棄繼續開設A2課程,如果學生想要獲得此門課程的完整證書可由學校引導其進行跨校選課。以上闡述的主要是學校現有教育資源的內部調整,無可質疑,內部的調整可以優化資源分配,但在新課程的推行中任何學校都不能孤立的只依靠自身的教育資源,學校與學校之間只有建立和加強協作與聯合才可以使學校置身于更大范圍內的教育領域、擁有更豐富的教育資源。校際聯合的三種模式是筆者從資格與課程局的課程實施文件以及對各類學校之間資源共享現狀研究中總結出來的,總體說來,這三種模式基本涵括了英國普通高中在實施新課程時所形成的校際資源共享形式。模式之一:學區式整體性協調模式。資格與課程局在《課程實施》中提出,一個普通學區(大約包括四個地方教育當局、11——18所綜合中學、3——4所獨立第六學級以及一個繼續教育學院)可以自己進行協調,那些想選擇職業課程而本校(homebase)又無力開設的學生可以到繼續學院進行短期注冊,在繼續學院學習相關職業課程。模式之二:資源豐富學校模式。豐富的教育資源常常是學校打出的用來吸引生源的招牌,它一般不愿意與教育資源貧乏的學校結成教育伙伴,將自己的教育資源無償的提供出來,對于這樣的學校,它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所遇到的問題不是能否開設國家所規定的全部課程,而是如何保障所開設的課程達到較高的水平,也就是說,它面臨的不是教育硬件的短缺,而是教育軟件(如新課程實施的專業指導人員等)的匱乏。它們在解決此問題的時候,一般采取的措施是與國家一些教育機構(考試機構、教育評價機構等等)緊密合作或成為注冊成員,以得到教育軟件方面的支持。模式之三:資源貧乏學校模式。資源貧乏的學校在響應新課程的寬廣性、靈活選擇性時所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教育硬件的短缺,這樣的在教育資源占有上處于弱勢的學校,在幾乎不可能與處于優勢的學校結成“強弱聯合”的情況下,一般會與附近的同樣處于弱勢的學校結成“弱弱聯合”,或者加入學區來獲得教育資源。如艾菲爾德高中就與與之相距一公里遠的阿爾斯普高中結成伙伴關系,允許兩校學生可以跨校選課以及學習和娛樂資源(studyandrecreationalfacilities)共享。除此之外,艾菲爾德高中還加入利物浦學區,從中獲得230個國家學習計劃網絡終端,并因此而建立起了網絡虛擬教室和網絡課程資源庫。英國目前各高中之間的教育資源調配主要包括在以上三種模式中,但上級教育部門也在積極努力以達成資源優勢學校與弱勢學校之間的“強弱聯合”。(四)提供新的課時表以供學校選擇英國資格與課程局于199年9在其網站發布《課程信息》、《課程模式》、《課程實施》三份文件,并在《課程模式》文件中提出了與即將實施的新課程緊密聯系的七種課表模式,在這七種模式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為保持英國高中教育質量而規定的主要提供 課程的課表,供意欲繼續深造的學生選擇;另一種是為響應課程200的0‘寬廣性’、‘靈活選擇性’而設立的以‘學習領域’為主線的課表。當前第六學級普遍采用的是上述第一種課時表,它將課程分為三個部分:核心學習(普通教育證書與職業教育證書課程)、普通學習(關鍵技能)和興趣學習(包括課內和課外的活動),這三個部分都屬于必選區。核心學習課程每門每周5課時,而普通學習與興趣學習課程則只規定時間,并不具體安排每門課的課時,這使得教師與學生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針對不同性質的活動主題集中一天或分成幾天進行學習。一般,在第一學年,學生所選擇的課程如此分配:核心學習(選,即門課程;如只提供門則全為必修課)、普通學習(關鍵技能課程6選3或2)、興趣學習(6選1或2)。具體內容見附表(1)。(五)在課程理念與課程實施之間搭建橋梁——形成良性的反饋體系審視英國戰后的歷次課程改革,我們不難發現,成功者寥寥無幾,其原因何在?不只教育官員在捫心自問,實際教育工作者也在苦苦追尋。近年來,在英國的各種教育學刊上對課程改革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者頗多,也提出了許多頗具啟發性的見解,如課程改革的成功離不開教師的支持、理論的支撐、協調體系的良性運轉等等,但筆者卻認為,缺乏良好的反饋體系是課程改革不斷落入失敗巢臼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我們不妨再一次對英國以往的課程改革略作審視,每次的課程改革理念幾乎都可以稱得上是對舊課程的突破,也基本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但為何在具體實施中,新理念常常遭到曲解,以至于原來的改革初衷與最后的實施南轅北轍、背道而馳?理念與實施之間的“落差”很大程度在于上層教育官員、課程專家與下層的教師各行其是,缺乏必要、及時的溝通,也就是說缺乏一種良性的課程實施反饋體系。值得一提的是課程2000改革注意到了這一點,并相應建立了配套的反饋體系,從一年半的實施情況來看,這種體系的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注:根據、?八、ACCAC、CCEA在2001年9月聯合頒布的《國家資格體系認證》文件(AccreditationofQualificationsforAdmissiontotheNationalFramework)制作。2000年是英國劃世紀的課程改革年,整個基礎教育課程領域風起云涌、波瀾壯闊,而課程2000毫無疑問是其中一個令人注目的亮點,由于改革涉及層面眾多,筆者在此不可能勾勒出其完整框架,只是希望通過有限的勾勒和描述能帶給我國高中課程改革某些可鑒之處。[參考文獻][1]ArrangementsforthestatutoryregulationofexternalqualificationsinEngland,WalesandNorthernIreland(25/5/2001),http://.uk/subject.[2]QualifyingforsuccessreportontheconsultationonGCEsubjectcriteria(25/5/2001),http://.uk/subject.AccreditationofQualificationsforAdmissiontotheNationalFramework(1/9/2001),http://.uk/subject.Thescheduleforsubmittingproposedqualifications,uptoandincludinglevel3fromJanuary2000toApril2001(21/7/2000),http://.uk/subject.Reviewofcurriculum2000:furtherinformationaboutASGCEassessmentarrangementsformsummer2000(1/10/2001),http://.uk/subject.AvailabilityofAQAQualifications(20/1/2002),.uk.[7]Applicationformforentryin2002(20/1/2002),http://www.ucas.uk.[8]Curriculumimplement(25/5/2001),http://.uk/curriculum2000.[9]Curriculummodels(25/5/2001),http://.uk/curriculum2000.[10]Curriculuminformation(25/5/2001),http://.uk/curriculum2000.[11]Reviewofcurriculum2000—QCA/sreportonphraseone(4/1/2002),http://.uk/curriculum2000.QCA′sreviewofcurriculum2000-reportonphasetwo(14/1/2002),.uk/c2k/review2000_phase2.asp.[13]Personalskillsdevelopment(5/2/2002),http://.uk/curriculum2000.[14]Teachersupport(20/1/2002),.uk/support.MorriswelcomerapidmeasurestocombatexamcongestionatASlevel(1/2/2002),.uk/newsSubjectcriteria(25/5/2001),http://.uk/subject.BackgroundKnowledge(20/1/2002),http://www.asfc.ac.uk/background/html#answers.ReviewofCurriculum2000:ChangestoASAssessmentArrangementsin2002(20/1/2002),.uk/index.html.[19]Alsophighschoolpartnership(20/1/2002)/anfield.[20]Universities(25/5/2001),.uk/nq/framework/c2k_students_parents/universities.ManagingCurriculum2000for16-19students(25/5/2001),http://.uk/nq/framework/managing.Five-yearlyreviewofstandardsreports(10/1/2002),.uk/nq/mar.IndependentpanelcommendsQCA'sAlevelstandardsmonitoring(24/1/2002),/news/press.MaintainingGCEAlevelstandardsThefindingsofanindependentpanelofexperts(24/1/2002),.uk/.注:參考文獻[6][7][14][17][19]所標注日期為下載日期,其它則為網站公布日期。附表(1)課表模式之一:大學預科式課表兩年制第六學級的第一學年課程表課表一課表二課表三課表四課表五興趣學習小時周小時周小時周小時周小時周小時周:
高級補充水平級別課程選擇:經濟學戲劇研究生物學西班牙語法律數學普通學習:每周三小時信息技術、旅游課程二者選一:每周一小時高級補充水平級別課程選擇:地理學數學歷史英語普通學習:每周三小時信息技術、旅游課程二者選一:每周一小時高級補充水平級別課程選擇:物理學英語社會學法語生物學普通學習:每周三小時信息技術、旅游課程二者選一:每周一小時高級補充水平級別課程選擇:技術地理學化學藝術英國文學法律體育普通學習:每周三小時信息技術、旅游課程二者選一:每周一小時第一學年的高級補充水平課程選擇表(小時周):藝術史公眾科學第二學年的高級補充水平課程選擇表(小時周):心理學高級數學音樂中等教育證書級別:英語數學(供高中入學時的英語及數學考試中獲等以下者選擇)關鍵技能:信息交流高級補充級別()的普通學習:小時周數學自由暢談信息與技術旅游體育、同學互助合作、競技性運動、市民課、社區設施保障課、戲劇國家普通職業證書( )高級水平的科學(個單元)國家普通職業證書高級水平的商業課程(個單元)國家職業證書()水平:工作經驗傳授課國家普通職業證書( )高級水平的科學課程(個單元)國家普通職業證書( )高級水平的商業課程(個單元)兩年制第六學級第二學年課程表課表一小時周課表二小時周課表三小時周課表四小時周第二學年高級水平(2的課程選擇:經濟學戲劇研究生物學西班牙語法律數學第二學年高級水平(2的課程選擇:地理學數學歷史英語第二學年高級水平(2的課程選擇:物理學英語社會學法語生物學第二學年高級水平(2的課程選擇:技術地理學化學藝術英國文學法律體育國家普通職業證書( )高級水平的科學(個單元)國家普通職業證書高級水平的商業課程(個單元)國家職業證書()水平:工作經驗傳授課國家普通職業證書( )高級水平的科學課程(個單元)國家普通職業證書( )高級水平的商業課程(個單元)一年制第六學級課程選擇表課表一小時周課表二小時周課表三小時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短視頻平臺合作合同
- 2025授權借款合同書
- 2025年黑龍江省伊春市鐵力三中學初三生物試題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含解析
-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汽車電池與電機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晉中學院《自動化制造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建筑學院《0-3歲嬰兒保育與教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昆侖能源有限公司秋季高校畢業生招聘13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秋季高校畢業生招聘32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西部分公司招聘(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12月安徽蕪湖市弋江區編外聘用工作人員及區屬國企工作人員招聘擬聘用人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18中國技能?賽全國選拔賽“3D數字游戲藝術”項?技能樣題
- 屈原簡介課件教學課件
- 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培訓
- 《十二怒漢》電影賞析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課件)
- 2024年石油石化技能考試-鉆井監督考試近5年真題附答案
- 高血壓病課件
- 湘藝版 一年級下冊音樂 第一課 勇敢的鄂倫春 教案
- 光明乳業財務報表分析報告
- 智能門鎖銷售合同
- 職高數學高考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