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回彈法檢測混凝土的強度_第1頁
三、回彈法檢測混凝土的強度_第2頁
三、回彈法檢測混凝土的強度_第3頁
三、回彈法檢測混凝土的強度_第4頁
三、回彈法檢測混凝土的強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生掌握回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的基本步驟和方法。.使學生熟悉和掌握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技術規程,并能根據實驗結果件試面6.按鈕9.壓力彈簧驗原理及方法回彈儀法是利用混凝土的強度與表面硬度間存在的相關關系,用檢測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來間接檢驗或推定混凝土強度。回彈法是回彈儀內拉簧驅動的重錘,以一定的彈性勢能,通過混凝土表面,使局部混凝土發生變形并吸受一部份彈性勢能,剩余的彈性勢能則以動能的形式使重錘回彈并帶動指針滑塊,得到重錘回彈高度的回彈值,回彈值的大小與混凝土表面的彈、塑性質有關,其回彈值與表面硬度之間也存在相關關系,回彈值大說明表面硬度大、抗壓強度愈高,反格的形式提供使用。由于測試方向、水泥品種、養護條件、齡期、碳化深度等的不同,所測之回彈值均有所不同,應予以修正,然后再查相應的混凝土強度關系查混凝土強度的簡便、快速的方法。將鋼砧置于剛性較好的基礎上,擺放平穩,然后回彈儀在鋼砧上垂直向下進行彈2.測區及測點布置(2)相鄰兩測區的間距應控制在2m以內,測區離構件邊緣的距離不宜大于(3)測區應選在使回彈儀處于水平方向,檢測混凝土澆筑側面。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時,方可選在使回彈儀處于非水平方向,檢測混凝土澆筑側面、表面或底(4)測區宜選在構件的兩個對稱可測面上,也可選在一個可測面上,且應均勻(5)檢測面應為原狀混凝土面,并應清潔、平整,不應有、疏松層、浮漿、油垢以及蜂窩、麻面,必面時可用砂輪清除疏松層和雜物,且不應有殘留的粉末或(6)對于彈擊時會產生顫動的薄壁、小型構件應設置支撐固定。結構或構件的測區應標有清晰的編號,必要時應在記錄紙上描述測區布置示意圖和外觀質量情況。部接觸處的混凝土試件表面的硬度,沖錘將回彈到一定位置,可以按刻度尺上的施壓,準確讀數,快速復位。測區測區、測點布置見《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測點只應彈擊一次。(2)彈擊操作過程。將已伸出的彈擊桿1對準混凝土試件測面的測點,并保(3)回彈值的讀取。在彈擊錘4與彈擊桿1碰撞后,第一次回彈時將指針滑窄處不便立即讀數,可在彈擊完畢,即錘與桿碰撞聲終止后,按入按鈕6鎖住機芯,使指針滑塊4保持所在位置,然后再將儀器拿到便于觀察處讀取回彈值,每4.碳化深度測量(1)回彈值測量完畢后,應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測量碳化深度值。測點不應(2)用合適的工具在測區表面鉆直徑約15mm的孔洞,其深度略大于碳化深孔未碳化界限清楚時,再用深度測量工具測量已碳化和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m10ii=1m當回彈儀非水平方向測度混凝土澆筑側面時,應按下式換算為水平方向測試R=R+Raaa當回彈儀水平方面測試混凝土澆筑表面或底面時應按下式換算為測試混凝土。R=Rt+RtmmaR=Rb+Rbmmammaa如測試時儀器既非水平方向而測區又非混凝土澆筑側面,則應對回彈值先進行角度修正,然后再進行澆筑面修正。2.碳化深度值計算測區的平均碳化深度值按該測區所有測點的碳化深度算水平均取值。計算出化深度查《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23-2001)附錄A,查表可得出測區混凝土強度。影響混凝土表面硬度的因素(如碳化深度、水泥品種及用量、骨料品種及用量、水泥水化程硬土含水率、構件表面溫度等)都對回彈值有影響。回彈規程根 cu,imfc——測區混凝土抗壓強度(Mpa);R——測區平均回彈值;mL——測區平均碳化深度(mm);ir4.混凝土實測強度評定件(強度等化合比、生產工藝相同,齡期相近)可抽樣評定,對單個結構或構件試樣混凝土強度平均值mfc(Mpa)按下式計算:mfc=1nfccuncu,ii=1fnn(fc)2n(mfc)2cu,icui=1n1fc——試樣第i測區混凝土強度值(MPa),精確至±0.1MPa。它同該測區平 均回彈值R和平均碳化深度L有關。mfc備注:測區混凝土強度換算值是指按本規程檢測的回彈值和碳化深度值,換算成相當于被測結構或構件的測區在該齡期下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值。結構或構件混凝土強度推定值fcu,e應按下列公式確定:(1)當按單個構件檢測時,以最小值作為該構件的混凝土的強度推定值:f=fccu,ecu,min(2)當按批量檢測時,應按下列公式中的較大值為該批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推f=m1.645Sf=mm式中:f,min——該批每個構件中最小的測區混凝土強度換算值的平均值 備注:構件混凝土強度推定值是指相應于強度換算值總體分布中保證率不低(1)當該批構件混凝土強度平均值小于25MPa時:f(2)當該批構件混凝土強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f:(1)建設單位;(2)委托單位;(3)施工單位;(4)設計單位;(5)工程名稱和結構或構件名稱;(6)施工日期;(7)檢測原因;(8)檢測環境;(9)檢測依據(所用標準名稱及編號)(10)回彈儀生產廠、型號、出廠編號及檢定證號;(11)結構或構件的平均強度差、標準差、最小測區強度值(必要時列出構件測區布置示意圖及其強度值)及強度推定值;(12)出具報告的單位名稱(蓋章)、審核人、檢測負責人、實驗人員的姓名(13)檢測及出具報告日期;(14)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對于無法用文字表達清楚的內容,應附簡圖。回彈值回彈值Ri深度構測i123456789測試角度測試人員資格證號a型號編號率定值水平、向上、向下檢定證號回彈儀測面狀態件區碳化測測區項目正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