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滏運中學高二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中國曾流行這樣一句口號:“螞蟻啃骨頭,茶壺煮大象,沒有機器也造火車頭。”該口號應出現于:(
)
A.國民經濟恢復與發展時期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改革開放新時期
參考答案:B略2.成語“十羊九牧”出自《隋書?楊尚希傳》:“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寮(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又倍,租調歲減;精干良才,百分無一……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這段話反映出“十羊九牧”現象①擴大了統治基礎
②加劇了吏治敗壞
③增加了財政開支
④減輕了人民負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B3.元初,中書省“省規”:三日一奏事,軍國急務不拘于此限;定時由首領官排定需議事項,逐項討論,事關重大且意見不同時將實情稟奏皇帝。這表明中書省(
)A.專為處理軍國急事而設
B.強調集體議決防止大臣專權C.通過分割權力強化相權
D.任何決策之事實時稟報皇帝 參考答案: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元代的中書省知識點,旨在考查解讀材料、正確認知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定時由首領官排定需議事項,逐項討論,事關重大且意見不同時將實情稟奏皇帝”,材料主旨體現出中書省強調集體議決,B項符合題意,正確;A項“專為處理軍國急事而設”的說法明顯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信息無從體現“權力分割”,排除C;D項與材料信息“事關重大且意見不同時將實情稟奏皇帝”不符,排除。故選B。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元代的中書省4.湯因比曾評價說,“順利地在舊瓶里裝進了新酒,還不致于引起舊瓶爆炸”,并認為這“可以說是一種憲法方面的勝利,這種勝利應該當作是一種驚人的技藝。”湯因比是在評價A.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B.美國共和制的建立C.法國共和制的建立
D.中華民國的建立參考答案:A5.“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唐朝禪宗大師慧能的佛偈,其修煉的意境與下列哪種哲學吻合A.孔孟之學
B.老莊哲學
C.程朱理學
D.陸王心學參考答案:答案:D分析:由材料可知慧能的佛偈體現了佛教“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而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王陽明吸取佛教這一思想提出了“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思想主張,與材料相符,都是主觀唯心主義。孔孟屬于儒家思想,老莊屬于道家思想,程朱理學主張格物致知,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排除ABC。故正確答案為D。6.美國學者理查德·里維斯指出,英國退歐公投中,選民不顧政府繼續留在歐盟的努力,毅然選擇了退歐,是因為不再信奉繁榮來自于自由市場和貿易的共識。這反歡的本質問題是A.英國民眾不再信任政府的政策B.全球化進程遭遇挫折與挑戰C.經濟全球化使選擇的空間增多D.英國民主政治轉為直接民主參考答案:B英國退歐本身就是全球化進程遭遇的一次挫折與挑戰,說明全球化進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所以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英國民眾是不再信奉繁榮來自于自由市場和貿易的共識而非不再信任政府的政策,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強調的是全球化進程的挫折與挑戰而非經濟全球化使選擇的空間增多,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英國仍然是代議制即間接民主而并未轉為直接民主,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7.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譽為文藝復興“文學三杰”。三人作品的共同之處是A.完全采用詩歌體裁
B.宣傳知德合一
C.體現人文主義
D.反對封建專制參考答案:C8.“以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農村包圍城市可以取得勝利,這無論在理論上與事實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沒有城市做領導,則任何鄉村都是不能‘聯合起來’的。并且,沒有城市工人激烈斗爭,則一切‘包圍城市’的計劃完全是空談。”(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1930年5月24日)這說明當時A.中共內部對中國革命道路認識有分歧
B.農村包圍城市道路宣告失敗C.中國尚未找到適合國情的革命道路
D.俄國革命道路符合中國實際參考答案:A考點: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反映的是反對農村包圍城市道路,主張“城市中心論”,說明當時中共對中國革命道路的認識存在分歧。9.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學期間推崇某一哲學家的學說,取名“知行”。43歲時,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為陶行知。據此判斷,陶行知推崇的哲學家是A.程頤
B.王陽明
C.陸九淵
D.朱熹參考答案:B10.下列國家法定假日中,既是傳統節日,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是(
)
A.春節
B.清明
C.端午
D.中秋參考答案:B11.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貴族書》中說:“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的基督教世界中執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任何阻礙。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這句話的含義是:A.教會權力應高于世俗權力
B.世俗權力受教皇的委托C.教會權力只受上帝的制約
D.世俗權力應高于教會的權力參考答案:D12.“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猶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提出上述言論的思想家應是A.李贄B.顧炎武C.黃宗羲D.王夫之參考答案:D根據題干“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是一種樸素的唯物思想,“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表明作者反對君主專制,題干從唯物思想的角度論證了反對君主專制的合理性,屬于王夫之的觀點,D項正確。李贄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判斷的標準,與題干不符,排除A。顧炎武倡導經世致用,與題干不符,排除B。黃宗羲猛烈抨擊君主專制,但他不是唯物思想家,排除C。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D。點睛:解讀題干是解決本題的關鍵,據題干“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可知是唯物思想,“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可知反對君主專制;分析選項具備以上兩者的只有王夫之。13.美國著名國際問題專家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說道:“二戰后僅25年,一個嶄新的世界格局開始出現。頭幾年還十分盛行的兩極格局開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動、在發展。”材料中“新的力量”是指
①西歐的聯合
②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③日本的重新崛起
④國際恐怖主義猖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參考答案:A14.公元前594年,梭倫當選為首席執政官的主要原因是()A.他同情下層平民B.他順應了雅典社會發展的潮流C.他個人的主觀努力與雄才大略D.他率軍奪回了薩拉米斯島參考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梭倫在當時雅典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樹立起振興城邦的理想,贏得了各階層人民的支持,符合歷史發展的要求。A、C、D都是片面原因,最佳選項是B。15.黃宗羲提出:“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顧炎武認為:“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這些言論A.體現出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
B.反映了兩人對明清易代的認可
C.說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戰國以來民貴君輕思想參考答案:D材料的言論無法體現出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排除A;B屬于對材料的誤讀,排除B;C不符合史實,排除;黃宗羲和顧炎武的言論反映了反對君主專制的主張,是對戰國時孟子民貴君輕思想的繼承,故選D。【名師點睛】解題思路:一、關鍵是找黃宗羲和顧炎武的言論共同點,不能只符合一人的觀點;二、需要緊扣材料,材料的內容得體現出選項觀點;三、準確解讀材料,不得斷章取義。16.有人描述19世紀初英國的情景時說,婦女和女孩們曾從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斷地使用的嚶嚶作響的紡車,如今已被棄置屋隅。那些打著拍子砰然作響的手織機也多半閑置無聞。這說明A.工業革命推動婦女解放B.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勞動C.重工業成為國民經濟主導D.家庭手工業已經成為歷史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第一次工業革命影響的理解與運用能力。材料中內容的時間是在19世紀初的英國,這個信息十分的關鍵,是解題的決定因素,透露出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內容,用機器代替手工,故B項正確。A項為無關項,材料內容并沒有涉及婦女的內容。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輕工業為主導的,不是重工業,所以C項錯誤。D項在今天應然存在,故錯誤,也與題意無關。考點: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工業革命·影響17.馬克思曾說:“他們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來給他們以幫助,借用他們的名字、口號和衣服,以便穿著這種久受崇敬的服裝,用這種借用的語言,演出歷史的新場面。”這一觀點適合評價A.毛澤東思想
B.康有為的維新變法思想C.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D.新文化前期的指導思想參考答案:B18.下列思潮,在中國產生較大影響的先后順序是(
)①民主與科學
②師夷長技以制夷
③君主立憲
④馬克思主義A.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參考答案:C19.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蔣方震說,歐洲近世史之曙光,發自兩大潮流,其一,希臘思想之復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復活。這“兩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運動
文藝復興
B.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
D.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參考答案:B略20.最早提出“禮”是根本原則,“法”是具體措施,兩者相輔相成。主張禮法并施,王霸兼用。將儒家的“禮治”與法家的“法治”緊緊結合在一起。形成中國傳統的“外儒內法”政治管理特點。這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陽明D.荀子參考答案:A21.“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對這段話的理解正確的是:①反映了舊貴族的立場
②正確提出了君臣關系
③實質上是反對改革變法
④強調了以法治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參考答案:C22.一位學者評價說:“當時知識分子不但沒有全盤反傳統,而且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重現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了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容;作為傳統文化的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這一觀點認為A.維新派借助傳統文化宣傳維新變法思想B.白話小說和民間文學成為近代中國文學主流C.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化”,新中有舊D.袁世凱的“尊孔復古”行為遭人唾棄參考答案:答案:C分析:選項A不符合史實;題干材料無法體現B、D;傳統觀點認為新文化運動對舊文化全盤否定,本則材料卻指出白話小說和民間文學得到發揚光大,體現出新文化運動一定程度上傳承和創新了舊文化,故選C。2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下列哪些國際組織被稱為戰后支撐世界經貿關系的“三大支柱”(
)A.關貿總協定
B.國際貿易體系C.世界銀行
D.布雷頓森林體系參考答案:AC24.毛澤東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的主要標志是(
)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渡江作戰與解放南京
C.三大戰役的勝利
D.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參考答案:D分析:解放戰爭。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是指中共即將發動解放戰爭,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故是中共領導的革命軍隊由守轉攻的轉折點,所以答案選D,A發生在此之前,B是解放戰爭的結束戰役,C是解放戰爭的關鍵。25.《三字經》寫道:“周武王,始伐紂,八百載,最長久”,周朝“最長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禮樂制度
④中央集權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A26.“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君權是民授而不是神授,人們應該遵守契約絕對服從國家或社會,但這絕不是對君主而言。”材料中這兩種觀點的共同內容是A.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批判B.都主張實行君臣共治C.論證了革命的合理性D.按社會契約成立政府參考答案:A從材料中的“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君權是民授而不是神授,人們應該遵守契約絕對服從國家或社會”來看,二者都反對君主專制。故答案為A項。B、D項對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不是二者的共同點,排除;C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點睛:本題屬于比較型選擇題中的類比型試題,解答此題首先要看各自能夠體現出的內容,再找出兩者的共同點。回答此類試題一定要審準試題的比較點和要求,注意結合課本內容逐一辨析備選項,然后選出正確答案。27.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國一年只有幾千人出國留學,且大部分是公費留學生。到2011年底,中國共送出約224.5萬名留學生,成為全球最大留學生輸出國,且自費留學的比例高達90%。這一現象反映出A.恢復高考促進了出國留學普及B.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得以滿足C.已形成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D.人才培養機制順應了經濟發展要求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自費留學生的增加,一方面是因為國家教育制度改革,放寬了出國留學的條件,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改革開放后家庭收入增加,使留學生家庭具備了自主支持留學的條件;同時國家實行改革開放,需要大量綜合性人才,故D項正確。恢復高考和出國留學無直接聯系,且高考恢復于1977年,與材料現象無關,A項錯誤。出國留學生增加一方面與國家需求大量綜合性人才有關,但并不是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得以滿足,B項錯誤。材料強調人才培養機制順應了經濟發展要求,沒有涉及國民教育發展的信息,無法推斷出已形成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C項錯誤。【點睛】解決本題分兩步走:一是弄清材料中留學人數和方式的變化,二是緊扣經濟發展與教育制度改革的聯系,逐一分析材料和選項即可知道答案。28.“1914年2月,農工商部公布了《維持工廠辦法大綱七條》,規定糖類、棉毛織物等數十種制造廠家,均在維持之列,……此后,農工商部多次發出訓令,要求所有公共機關的日用消耗品一律專購國貨。”從中可獲取的準確信息不包括:
A.政府倡導使用國貨
B.政府實施有利于發展經濟的政策
C.重視發展輕工業
D.民眾抵制洋貨的斗爭參考答案:D29.《本草綱目》中有“玉蜀黍(下米)種出西土,種者亦罕”的記載;乾隆二十三年的記載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種近時楚中對藝之”。玉米種植情況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飲食結構的變化
B.人口增長的需求
C.新航路的開辟
D.經濟結構的變動參考答案:B本題主要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經濟得到發展,人口增長很快,新航路開辟后傳入中國的玉米等作物得以推廣,緩解了糧食作物種植的壓力。B項正確。明清時期南北氣候沒發生重大變化,故不選A項;新航路開辟后即明朝,玉米等作物傳入我國,故不選C項;中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是在鴉片戰爭后,故不選D項。本題選B項。30.黃宗羲提出設宰相一人,參加政事若干人,每日與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與天子共同議政。章奏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盡,則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轉發閣中票擬”。以下理解不正確的是A、黃宗羲主張設立宰相制度B、通過設立宰相加強君主專制C、“與天子共同議政”實際上就是對君主權力的制約D、黃宗羲的宰相制度與明之前有較大區別參考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西行與鑒真東渡路線示意圖玄奘(602~664),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歷經艱辛,十余年中,行程數萬里,游歷百余國。回國后,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煉而準確。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鑒真(688~763),深明佛學,50余歲時,受日本邀請,發愿東渡。他排除千難萬險,歷時12年,經6次努力,最終到達日本。鑒真東渡,對日本的佛學、建筑、雕塑、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據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等解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參考答案:觀點:中國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貢獻論述:中國古代的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四大發明經絲綢之路傳到歐洲。這一傳播促進了歐洲的社會發展,火藥的傳入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指南針促進了地理大發現;造紙術和印刷術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條件。試題分析:依據材料信息,玄奘西游和鑒真東渡一個作為向西求取佛法者,一個屬于向東傳播佛法者,二者都是對佛法佛學的發揚與傳播起到重要作用的高僧,考生可以以此為出發點進行作答。同時應該看到他們都是中國古代對外和平交流的典型代表,在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方面都作出了積極貢獻,并且都沒有給交往國家帶去侵略與災難,這都體現了古代中國與世界的和平交流。考生也可以以此為出發點進行分析作答,同時注意結合古代中國歷史上的同類性質的歷史史實進行作答,如鄭和下西洋等,注意邏輯清晰、史實準確、論證嚴明,言之成理即可。考點:古代中國的對外交流?古代中國的對外交流的表現?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貢獻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班牙占據呂宋后,呂宋島也沒有什么產品可以與中國交換,只有從墨西哥輸入白銀,換取中國的商品。當時中國的茶、糖、絲、鐵器、瓷器等商品涌向海外,而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中國獲得了大約60000噸白銀,大概占世界有紀錄的白銀產量的一半。”白銀輸入量,梁方仲估計為1億兩。這么巨量的白銀輸入對于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當然是不可估量的。這種白銀貿易不但改變了以往的物物貿易方式,而且改變了傳統的以奢侈品為主、以滿足封建統治者需要為目的的貿易格局。——鄭有國蘇文著《明代中后期中國東南沿海與世界貿易體系》材料二早期近代(1450~1750年)是全球的一個新時代,……世界歷史的許多重大主題在早期近代發生了變化。由于得到航海技術的支持,許多文明之間的聯系加強了,世界網絡大到全球范圍,突破了以前的國際聯系。美洲第一次被卷入了與其他文明的聯系,包括全球貿易聯系。波利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土著社會也開始經歷痛苦的融入全球的過程。到1750年,世界上再也沒有大規模的完全孤立的社會。——施誠《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新航路開辟對中國經濟產生的主要影響。(2)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和歐洲在“早期近代”歷史發展中具有哪些共同的經濟“近代”性,并說明新航路開辟在“全球史”發展中的地位。
參考答案:(1)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結構;推動了白銀貨幣化的發展;促進了民間工商業經濟的發展;客觀上導致中國政府的對外經濟政策走向了封閉。(2)共同點:都體現了工商業經濟的發展;都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或資本主義經濟因素)。地位:促進了人類各文明間的聯系和交往;促進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貿易體系的形成;開啟了人類社會全球化發展的歷程。【詳解】(1)依據材料一“當時中國的茶、糖、絲、鐵器、瓷器等商品涌向海外,而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改變了傳統的以奢侈品為主、以滿足封建統治者需要為目的的貿易格局”的信息從農業生產結構、白銀貨幣化的發展、民間工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國對外政策改變角度回答。(2)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和二從工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角度回答;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二“許多文明之間的聯系加強了,世界網絡大到全球范圍,全球貿易聯系,世界上再也沒有大規模的完全孤立的社會”的信息從文明交往、世界貿易體系以及全球化發展等角度思考回答。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工廠管理的核心部分是韋奇伍德(工業革命時期的陶業資本家)一貫堅持的對勞動部門的精細分工;他將日用陶器的生產與花瓶等裝飾陶器的生產分開,各自有獨立的廠房和陶窯.車間的排列也是按照生產流程的順序,減少了工人額外的運動或貨物不必要的搬動。日用品車間和裝飾品車間都裝備了最新的技術……1872年安裝了一臺蒸汽發動機,韋奇伍德用它碾碎燧石并為陶器拋光。工廠……對工匠和勞工提出了新標準。他們必須準時上班;每周六天,每天必須在同一時間到工廠工作,然后直到下班鐘響才可離去。1771年當政治經濟學家阿瑟揚參觀韋氏陶廠時,他注意到“其中一些最優秀的產品被銷往法國”,大量的奶油色陶器銷往愛爾蘭、德國、荷蘭、俄國、西班牙和英國在東印度的殖民地,并且“有大量產品被銷往美洲”。到1783年,韋奇伍德的日用和裝飾陶的出口率已占銷量的80%。摘自《現代資本主義——三次工業革命的成功者>材料二、對于世界市場的形成,西方學者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歐洲說。沃勒斯坦認為:“15世紀末16世紀初,一個我們所說的歐洲世界經濟體產生了……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考核試卷
- 電氣機械工程中的機器視覺與圖像處理考核試卷
- 紡織業企業創新發展考核試卷
- 母愛讓我感動初二語文作文
- 紡織品企業品牌形象設計考核試卷
- 紙張與紙板的功能性測試與評價考核試卷
- 礦產勘查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考核試卷
- 篷布制造過程中的節能減排技術考核試卷
- 水產罐頭市場營銷策略考核試卷
- 畜禽產品市場分析與預測考核試卷
- 智能音箱行業發展趨勢與市場前景深度解析
- 2024年榆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筆試真題
- 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數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防汛抗旱合同協議
- 征地補償的合同范本
- 2025年新高考歷史預測模擬試卷3(含答案)
- 船舶壓載水和沉積物接收處理技術要求編制說明
- 區域總經銷商合同范本
- 保潔員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鄉鎮政府公共政策執行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 政治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統編版202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