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植物資源的概念和分類一切有用的植物總和〔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食用藥用工業用保護和改造環境用植物種質植物資源:在時間、空間、人文背景和經濟技術條件下,對人直接或間接有用的植物的總和。時間性:指植物的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利用途徑和價值的差異空間性:指植物的分布區域,由環境條件不同導致利用價值差異人文背景:指不同民族、地域的人,由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活動的積累,在用植物的種類、經歷、方法上的多樣性和差異。紫錐菊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紅豆杉林業植物資源與識別4.2.1油脂植物資源的概念油脂:油和脂肪的總稱植物油脂:從植物種子、果肉及其他部位提出來的,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的組成:脂肪酸甘油酯稱為油的,其脂肪酸多為不飽和的;稱為脂肪的,其脂肪酸多為飽和的植物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來源:天然的植物油脂中可能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植物油脂經高溫處理后〔250度,2小時〕,易生成反式脂肪酸常見于烘烤及油炸食品。油脂植物資源:指處于野生狀態或半野生狀態有一定含油量的植物,其體內含油脂8%以上或在現有條件下出油率達80%以上的植物的總稱。通常油脂多存在于植物的果實、種子、花粉、孢子、根、莖、葉等器官,含油脂的部位以種子〔仁〕為主。4.2.2我國油脂植物資源我國油脂植物資源近千種,隸屬于100多個科,其中以樟科、山茶科、蕓香科、衛矛科、大戟科、豆科、薔薇科、忍冬科和十字花科為主。木本油料植物400多種,含油量15-60%的有200多種,50-60%的有50多種,多于草本植物〔3:1左右〕。果實含油量在30%以上,且資源豐富的樹種均具有開發價值,目前廣泛栽培的約30多種。4.2.3幾種重要的油脂植物資源〔1〕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山茶科山茶屬,常綠灌木,又名茶子樹、茶油樹、白花茶等。種子含油量36.6%,種仁含油量55.9%,是我國產油量最高的植物之一。茶油是植物油中的珍品,含有油酸83.3%,亞油酸7.4%,易被消化。另含有山茶苷、磷脂質、皂苷、維生素E、鞣質等。〔2〕麻瘋樹JatrophacarcasL.:大戟科麻瘋樹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別名小桐子,臭油桐等。種子含油量40%左右,種仁含油量60%左右。種子油中含有毒素〔毒蛋白〕,不能食用,適合生產生物柴油,也可以生產生物農藥、殺蟲劑等。喜溫暖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3〕烏桕Sapiumsebiferum(L.)Ro*b.: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烏桕種子能榨取兩種不同性狀的油脂。外種皮榨取的固體桕脂,俗稱皮油,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制造汽車輪胎,電影膠卷、塑料薄膜、肥皂、高級蠟紙、日用化裝品的原料或輔料。種仁榨取的液體油脂,俗稱梓油,含有8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屬干性油,是制作油漆,油墨等產品的主要原料〔4〕黃樟Cinnamomumporrectum(Ro*b.)Kosterm.:樟科樟屬,常綠喬木。果實核仁含油率60%,可供制肥皂。根、樹皮、葉全年均可采,經過蒸餾提取樟腦油,并精制成顆粒狀結晶〔粗樟腦〕。〔5〕臭檀Evodiadaneillii(Benn)Hemsl:蕓香科*茱萸屬,落葉喬木,種子含油量高達39.7%,特性與小桐子油近似,可供榨油,用于潤滑或制皂。木材堅硬,紋理美麗,是制做家具、農具的良材;種子黑色,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等成效。〔6〕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衛矛科南蛇藤屬,落葉藤狀灌木。種子含油率達45-52%。樹皮可制優質纖維,根藤葉及果可入藥,具有祛風活血,消腫止痛的成效〔7〕油橄欖OleaeuropaeaL.:木犀科欖屬,常綠小喬木,又稱齊墩果、洋橄欖。果實含油量53-60%,可做食用油。含油酸55-83%,亞油酸6-8%,亞麻酸8%左右,其比例正好是人體所需比例。〔8〕欖仁樹TerminaliacatappaL.:使君子科欖仁樹屬,大喬木,別名雨傘樹、山枇杷樹。欖仁油脂含量59.4%,可食用,可制成護膚品等,也可藥用,治療痢疾及腫毒。木材可為舟船、家具等用材;樹皮含單寧〔Tannins〕,能生產黑色染料。〔9〕竹柏Podocarpusnagi(Thunb.)Zoll.etMore*Zoll.:羅漢松科羅漢松屬,常綠喬木,種仁含油量52.2%。根莖葉具有凈化空氣,驅蚊,抗污染等成效,綠化樹種。〔10〕光皮樹Swidawilsoniana(Wanger.)Sojak:山茱萸科梾木屬,落葉灌木或喬木,果核果肉均含油脂,干果含油量33-36%;油的脂肪酸組成以亞油酸及油酸為主,食用價值較高;木材堅硬,紋理致密而美觀,為家具及農具的良好用材。〔11〕文冠果*anthocerassorbifoliumBunge:無患子科文冠果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種子含油量3036%,種仁含油量55-67%,其中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4%,可食用也可做潤滑油。〔12〕榛子CorylusheterophyllaFisch.:樺木科榛屬,種子含油55-65%。含有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其含量是其他堅果的數倍至幾十倍。〔13〕核桃:胡桃科胡桃屬Juglansregia,落葉喬木。又稱胡桃,羌桃。核桃的油脂及含量一般為60-75%;蛋白質含量達15%以上,同時還含有鈣、磷、鐵、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既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又有很大的醫藥效用,通潤血脈,補氣養血,潤燥化痰。林產香料植物資源與識別4.3.1香料植物資源香料:根據"新華字典"解釋為配制香精的芳香原料。1.干果或種子,如茴香、芥末、黑胡椒2.假種皮,如肉豆蔻3.樹皮,如肉桂、桂皮4.干花蕾,如丁香5.雌蕊柱頭,如番紅花6.根和根莖,如姜黃、生姜7.樹脂,如阿魏全世界有500多種香料植物。目前我國已發現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香料植物種類有60多科400多種,其中進展批量生產的天然香料品種已達100多種。4.3.2主要的香料植物〔1〕胡椒科:1400多種植物,包括木本、藤本和草本,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有5屬15種,應用最廣的是胡椒屬和草胡椒屬的植物,尤其是胡椒。〔2〕樟科:包括45屬2000余種,主產熱帶至亞熱帶,中國有20屬,420多種,主產秦嶺、淮河以南地區。①樟屬:約250種,我國約46種,植物的樹皮、枝、葉、果都可以提取芳香油,樹皮出油率為2.15%,枝出油率0.35%,葉出油率0.39%,幼果出油率2.04%。②月桂屬:具有芳香葉的小喬木。月桂Laurusnobilis:常綠小喬木,有香氣,枝、果可蒸餾出月桂油,葉含油0.30.5%,亦有高達1-3%,果含油約1%,用于制香料和香水。③木姜子屬:山蒼子Litseacubeba(Lour.)Pers.,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有香氣,我國特有的香料植物,山蒼子油年產量2000余噸,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3〕木蘭科:八角茴香IlliciumverumHook.f.,常綠喬木,又稱大茴香、八月珠、大料,是八角茴香樹的果實,含揮發油;原產于東印度群島,中國主產于**、**、**、**、**等地〔4〕肉豆蔻科:肉豆蔻MyristicafragransHoutt.,常綠喬木,含揮發油5-15%,主產于馬來西亞、印尼和我國華南地區。熱帶著名香料和藥用植物,含有肉豆蔻醚,能夠產生興奮及致幻作用,假設服用過量,可產生昏迷。〔5〕蕓香科:250種,我國有50余種;花椒屬果皮含有揮發油兩面針Zantho*ylumnitidum〔Ro*b.〕DC.:木質藤本植物,鮮葉含單萜類揮發油,分布中國**、**、**、**等地〔6〕桃金娘科:100屬3000種,中國原產9屬124種。具有油腺和花盤,含多種揮發性精油。丁香屬,常綠喬木植物枯燥的花蕾。原產印尼的一種香料,呈紅褐色并伴有強烈的芳香。〔7〕傘形科:270屬2800多種,中國約95屬580余種。含有香豆素類、精油等揮發性成分,和八角茴香味道相似。①小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多年生傘形科茴香屬草本植物成熟的干果實。含揮發油,開花時叢生橢圓形的種子已死亡,在它們變硬后,便可采摘。小茴香原產于地中海地區,但現在大多數小茴香出產自印度,中國,埃及和土耳其②香菜籽CoriandrumsativumL.,傘形科芫荽屬,草本芫荽成熟的干果實。芫荽常被認為可以增強食欲,淺褐色的種子有股甜甜的檸檬味。大多數香菜籽主要產于摩洛哥,羅馬尼亞和埃及,中國和印度也有少量供給。③孜然CuminumcyminumL.,傘形科孜然芹屬草本植物。除了胡椒之外的世界第二大調味品,歷史悠久,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印度也是配制咖喱粉的主要原料。〔8〕鳶尾科:約60屬800種,中國產4屬58種,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及東北各省,其中以鳶尾屬占絕大多數,以花大、鮮艷及花型奇異而著稱。番紅花CrocussativusL.:又稱藏紅花,西紅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香料。〔9〕唇形科:約有220屬6000余種,中國有99屬,800余種。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植物,含芳香油,例如:薄荷、留蘭香、薰衣草、迷迭香等。①薄荷屬:約30種,全株青氣芳香。薄荷醇含量77-78%,薄荷酮8-12%。薄荷Menthahaplocaly*Briq.:多年生草本,多生于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多生于2100米海拔高度,是一種有特種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②薰衣草屬:約28種,分布于大西洋群島及地中海地區至索馬里,巴基斯坦及印度;我國僅栽培2種〔薰衣草LavandulaangustifoliaMill及寬葉薰衣草LavandulalatifoliaVill〕,**天山北麓是中國薰衣草種植基地。薰衣草:一年生草本、半灌木或小灌木。薰衣草油可以減輕和治療昆蟲的咬傷,減輕頭痛的病癥,也可以用來治療皮膚燒燙傷或發炎〔伊朗的一種傳統療法〕。〔10〕木犀科:約30屬600種,我國11屬200余種,南北各地均有分布。茉莉花Jasminumsambac(L.)Ait:素馨屬,常綠小灌木或藤本狀灌木,原產印度、阿拉伯一帶,是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茉莉油的身價很高,相當于黃金的價格。4.4.1概念藥用植物:具有治療、預防疾病和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植物。中藥青蒿: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annuaL.的枯燥地上局部。具有清虛熱,解暑熱,截瘧之成效,是一種廉價的抗瘧疾藥。主要化學成分:含揮發油,青蒿素、青蒿內脂I、II(arteannuinI,II)、a-蒎烯、樟腦、青蒿酮等,此外還含黃酮類化合物。藥用植物資源:是指含有藥用成分,具有醫療用途,可以作為植物性藥物開發利用的一群植物。廣義的藥用植物資源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術繁殖的個體及產生藥物活性的物質。4.4.2中國藥用植物資源分布概況藥用植物總數:約5000余種藻菌植物:約300種苔蘚植物:40種蕨類植物:400余種裸子植物:60余種雙子葉植物:3600余種單子葉植物:近700種西南和華中地區藥用種類最豐富,約占全國總數的50%-60%東北地區范圍:**、**全部及**、**東北部。藥材:道地藥材"關藥〞的產區,我國種植人參的最主要產地。代表的有:刺五加、五味子、關黃柏、桔梗、地榆、關升麻、黃芪、黨參、赤芍、關龍膽等。人參【植物名】Pana*ginsengC.A.Mey五加科人參屬植物。由于根部肥大,形假設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主根肥大,須根較長。莖直立,圓柱形。掌狀復葉輪生莖端;葉柄長。花期6~7月,傘形花序,頂生,花小,淡黃綠色。果期7~9月,果扁球形,熟時鮮紅色。【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根入藥。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根含多種人參皂苷〔ginsenoside〕約0.4%,如人參皂苷Ra1、Ra2、Rb2、Rb3、Rc、Rd、Re、Rf、Rgl、Rg2、Rh1、Ro。性溫,味甘、微苦;人參多糖。藥理作用:1.提高機體的適應性人參能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反響能力,加強機體適應性。2.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人參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的平衡。3.具有調節血壓和心臟機能的作用4.抗疲勞作用5.抗衰老作用6.增強免疫功能7.抗腫瘤作用8.有促性腺、調節性機能的作用10【植物名】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五加科五加屬植物,別名五加皮、刺拐棒。【形態特征】落葉灌木,高1~6m。莖密生細長倒刺。掌狀復葉互生,小葉5,邊緣具鋒利重鋸齒。花期6~7月,傘形花序頂生,花多而密;花瓣5,卵形。果期7~9月,漿果狀核果,近球形。11刺五加【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根皮入藥。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用于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含刺五加苷〔eleutherosideA,B,C,D,E,F,G〕根部0.60.9%,莖部0.6-1.5%,含多糖和異黃酮等。有類似人參的加強機體的適應性作用。【資源開發與保護】1、保護野生資源;2、建立生產基地;3、擴大藥用部位;12北五味子【植物名】Schisandrachinensis木蘭科五味子屬植物,又名五味子。【形態特征】多年生落葉藤本。小枝灰褐色,稍有棱。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或漸尖,邊緣有細齒;葉柄淡粉紅色。花期5~6月,花單性異株,生于葉腋,花梗細長柔軟,乳白色或粉紅色,芳香;果期7~9月,漿果球形,肉質,果熟時呈穗狀聚合果,深紅色。13【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果實入藥。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于咳喘、久瀉、自汗、盜汗、心悸失眠。【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木脂素是主要生理活性物質,有150多種,果皮及種皮含5%,根皮含4.88-12.4%,莖皮含5.6-9.9%。另外,還含有17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北五味子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有興奮作用,對脾臟、肝臟、血壓有調節作用,對人的視力、聽力有強化功能;促進膽汁分泌,提高抗菌能力。對于黃膽型傳染性肝炎及遷延性肝炎有顯著療效。有防癌作用。北五味子與人參相似,能增強人體抗疲勞能力。【資源開發與保護】1、藥用;2、釀酒;3、制作飲料;4、制作茶葉和香料;5、莖具有和果實相似的化學成份,考慮開發。華北地區范圍:遼東半島、**半島、華北平原、翼北山地及西部的黃土高原。藥材:本區藥用植物資源1500種,有"懷藥〞和"北藥〞之稱。代表的藥用植物有:黃芪、黨參、柴胡、地黃、杏仁、金銀花、山藥、牛膝、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參、遠志、知母、黃岑、連翹、北蒼術、玉竹等。15黃芪【植物名】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豆科黃芪屬植物,又名綿芪。【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徑1-2厘米,長可達1米以上。地上莖直立,具棱。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小葉橢圓形。花期6-8月,總狀花序生莖上部葉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黃色,蝶形花冠。果期7-9月,莢果薄膜質,稍膨脹,半橢圓形,頂端具刺尖,果外被短毛,內有種子3-8粒。16【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以根入藥,為補氣藥。黃芪性微溫,味甘,有止汗脫毒、利尿、退腫之成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含黃酮類成分、毛蕊異黃酮〔calycosin〕,還含黃芪皂苷Ⅰ、Ⅴ、Ⅲ〔astragalosideⅠ、Ⅴ、Ⅲ〕。用于氣虛乏力、水腫、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17【資源開發與保護】為了保護好野生資源,應適當限制采刨,采刨季節應在種子成熟落地之后,嚴禁采挖幼株。為了擴大資源應大力開展種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后保持半野生狀態,直到采收。黨參【植物名】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桔梗科黨參屬植物。【形態特征】草質藤本,有白色乳汁,具濃臭。根略呈圓柱形,少分枝,外表灰棕色,有不規則縱溝及皺縮。葉卵形,先端鈍或微尖,邊緣具波狀鈍齒,兩面有毛。花期7~9月,花單生于枝端;花冠闊鐘狀,黃綠色,內面有紫斑,先端5淺裂。果期9~10月,蒴果短圓錐狀。18【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以根入藥。補中益氣,健脾生津。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四肢倦怠,成效與人參相似,惟藥力薄弱。【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含三萜類化合物。煙酸、黨參酸、丁香苷、丁香醛、香草酸,以及植物甾醇、單糖、多糖等。19藥理作用:調整胃腸運動功能、抗潰瘍。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造血功能、抗應激、強心、抗休克、調節血壓、抗心肌缺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黨參還具有益智、鎮靜、催眠、抗驚厥等作用。柴胡【植物名】BupleurumchinenseDC.傘形科柴胡屬植物,別名香柴胡、北柴胡。【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直立,有不規則的側根,外皮紅褐色。莖直立,高40~90厘米,上部彎曲多分枝。單葉互生,狹披針形,有明顯的平行脈。花期7~9月,花小、黃色,形成項生或腋生的復傘形花序。果期8~10月,果實為長圓形的雙懸果,具棱脊,熟后褐色。20【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以根入藥。性苦、微寒,對肝、肺有解表和里,疏肝解瘀的調經作用。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1、柴胡根含α-菠菜甾醇、春福壽草醇及柴胡皂苷,另含揮發油等。狹葉柴胡根含皂苷、揮發油、柴胡醇、春福壽草醇、α-菠菜甾醇。212、柴胡具有鎮靜、安定、鎮痛、解熱、鎮咳等廣泛的中樞抑制作用;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有抗炎作用;柴胡皂苷又有降低血漿膽固醇作用;柴胡揮發油還有抗感冒病毒作用,還有增強機體免疫的作用華中地區范圍:巫山、雪峰山以東,秦嶺(東段)、淮河以南,南嶺以北的廣闊亞熱帶東部地區。藥材:本區是我國地道藥材"浙藥〞、"淮藥〞、"南藥〞的主產區。代表的藥用植物有:茯苓、姜黃、梔子、白芍、延胡索、東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術、烏藥、半夏等。22茯苓【植物名】Poriacocos(Schw.)Wolf多孔菌科真菌。【植物形態】枯燥菌核,有特殊臭氣。多為不規則的塊狀,球形、扁形、長圓形或長橢圓形等,大小不一。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狀皺縮,內部白色稍帶粉紅,由無數菌絲組成。23【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枯燥菌核。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含β-茯苓聚糖〔約占干重93%〕、茯苓酸、卵磷脂及甾醇等。利尿作用,鎮靜作用,心血管系統,抗腫瘤作用。【資源開發與保護】1、注意野生資源的保護;2、加強人工栽培技術的研究;3、加強微生物別離培養技術的研究。24Ⅳ.西南地區范圍:秦巴山地、**盆地、云貴高原及局部橫斷山地。藥材:地道藥材"川藥〞、"云藥〞和"貴藥〞的產區。盛產的藥用植物有:天麻、滇重樓、山茱萸、黃連、三七、厚樸、茯苓、豬苓、半夏、川續斷、天冬門等。25天麻【植物名】GastrodiaelataBl.蘭科天麻屬植物。別名赤箭、獨搖芝、離母、合離草等。【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橫生,橢圓形或卵圓形,肉質。無綠葉。莖單一,直立,圓柱形,高30-150cm,黃褐色。花期6-7月,總狀花序頂生,長5-30cm;花淡綠黃色或橙紅色。果期7-8月,蒴果長圓形或倒卵形。種子多而極小,成粉末狀。26【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天麻的塊莖。用于眩暈、頭痛、癲癇,驚厥抽搐;風濕痹痛,或中風后遺癥,肢體麻木,手足不遂。27【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天麻素(天麻苷)是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含量約為0.025%。現已能人工合成天麻素、天麻苷元及其類似物。近證明天麻多糖也是天麻的有效成分之一。有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含香莢蘭醇、香莢蘭醛、維生素A類物質、粘液質。滇重樓【植物名】RhizomaParidisYunnanensis百合科重樓屬植物,又名七葉一枝花、獨角蓮。【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葉7片輪生,葉柄長5~20mm,常帶紅色,葉片厚紙質,倒卵形,長5~11cm,寬2~4.5cm。花期6~7月,花梗從莖頂抽出,頂生一花于葉輪中央,花兩性,萼片披針形或長卵形,綠色,長3.5~6cm;果期9~10月,果近球形,綠色,不規則開裂。種子多數,卵球形,有鮮紅的外種皮。28【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根莖入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含多種甾體皂苷,為薯蕷皂苷元〔diosgenin〕和偏諾皂苷元〔pennogenin〕的二、三、四糖苷,另含β蛻皮激素、胡蘿卜苷等。可用于婦科止血,抗癌。【資源開發與保護】1、加強野生植物資源的保護;2、積極進展快繁技術的研究。29山茱萸【植物名】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綠色。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5—12厘米,寬約7.5厘米,頂端尖,側脈6—8對。花期5—6月,傘形花序腋生,先葉開花,花黃色。果期8—10月,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30【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以成熟干果肉為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大汗虛脫,內熱消渴。【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山茱萸苷、酒石酸、沒食子酸、蘋果酸、樹酯、鞣質和多種維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強免疫、抗炎、抗菌等藥理作用,是中醫臨床中常用的一味藥。31黃連【植物名】CoptischinensisFranch.毛茛科黃連屬植物,別名雞爪連。【形態構造】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須根。葉基生,紙質,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狀菱形,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葉柄長5~12cm。花期2~4月,聚傘花序頂生,黃綠色;花瓣倒披針形。果期3~6月,蓇葖果,果具細柄。32【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根莖入藥。黃連為常用中藥,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能。用于濕熱、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牙痛、消渴;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含有多種異喹啉型生物堿,含小檗堿〔berberine〕5.56-7.25%、黃連堿〔coptisine〕、巴馬亭〔palmatine〕、藥根堿〔jatrorrhizine〕、木蘭堿〔magnoflorine〕等。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33三七【植物名】Pana*notoginseng(Burk.)F.H.Chen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別名山漆,金不換。【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根莖短,莖直立,光滑無毛。掌狀復葉,具長柄,3~4片輪生于莖頂;小葉3~7,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邊緣有細鋸齒。花期6~8月,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從莖頂中央抽出。花小,黃綠色。果期8~10月,核果漿果狀,近腎形,熟時紅色。種子1~3,扁球形。34【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以根、根狀莖入藥。主治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各種內、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白藥的主要成分為三七。【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有效成分主要是達馬烷型四環三萜皂苷,主要為人參皂苷Rb1、Rg1、Rg2和少量人參皂苷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黃酮苷、淀粉、蛋白質、油脂等。35藥理作用:三七有"止血神藥〞之稱,散瘀血,止血而不留瘀,對出血兼有瘀滯者更為適宜。止血活性成分為三七素。Ⅴ.華南地區范圍:東南沿海地區及**、**南部。藥材:東部地區為地道藥材"廣藥〞的產區。主要藥用植物有:陽春砂、檀香、沉香、兒茶、血竭、安息香、檳榔、益智仁,肉桂、廣藿香、田七等。36陽春砂【植物名】AmomumvillosumLour.姜科豆蔻屬植物。【形態特征】多年生常綠草本,高達1.5m。地上莖直立,無分枝。葉排為2列,無柄;葉片窄長圓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4~40cm,寬2~5cm,全緣,羽狀平行脈。花期3~6月,穗狀花序成疏松的球形。果期6~9月,蒴果橢圓形,成熟時紅棕色,有肉刺。種子多數,芳香。37【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果實入藥。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脾胃虛寒、食積不消、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種子含淡黃色揮發油,油中含乙酸龍腦酯、樟腦、樟烯、檸檬烯、β-蒎烯、苦橙油醇等;另含黃酮類成分,具有抗菌作用。陽春砂仁作中藥功能行氣寬中,健脾化濕。38【資源開發與保護】商品砂仁主要靠人工栽培。將豆蔻屬植物綜合利用是開展方向。Ⅵ.西北地區范圍:**西部、**和**北部、**全部及**北部。藥材:由于位于干旱地區,藥用植物資源較少。重要的藥用植物有:大黃、甘草、羅布麻、大葉白麻、鎖陽、伊貝母、**紫草、枸杞子、紅花、姜活等。39掌葉大黃【植物名】RheumpalmatumL.蓼科大黃屬植物。【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可達2米。根及根狀莖粗壯,肥厚,稍木質,外皮暗褐色,斷面深黃色。莖直立,粗壯,無毛。基生葉和下部葉具粗壯的長葉柄;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達35厘米,掌狀淺裂至半裂,裂片呈狹三角形,先端鋒利。花期6月,花序圓錐狀,頂生,花小,淡紅紫色,數朵簇生。果期7~8月,小堅果長方狀橢圓形,棕色。40【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根及根莖可入藥。中藥味苦,性寒。瀉下導滯,瀉火涼血,行瘀破積,清熱解毒。【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根莖含蒽醌類成分1.01%~5.19%,還含有苷類成分:3,4,5一三羥基芪一4’一羥基一D一葡萄糖苷。此外,還含有鞣質5%。有瀉下、抑菌、止血、抗病毒、抗寄生蟲、抗腫瘤作用,可促進膽汁等消化液分泌,有利膽排石和增進消化的作用。大黃酊劑、浸劑經家兔試驗有降壓作用,其中以酊劑效果最好。【資源開發與保護】1、利用掌葉大黃葉資源,開發一種中藥透皮吸收制劑治療褥瘡等皮膚病,具有本錢低、平安性高、患者無痛苦等優點,這種新藥必將受到廣闊患者的歡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2、進一步將掌葉大黃葉開發成為保健品、蔬菜品。41甘草【植物名】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蝶形花科甘草屬植物,別名甜草根。【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粗壯多頭的根莖。莖直立,稍帶木質,小枝有棱角。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17,卵形或寬卵形。花期6~7月,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花冠蝶形,紫紅色或藍紫色。果期7~9月,莢果褐色,彎曲成鐮刀狀。42【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以根和根狀莖入藥。甘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甘草根及根莖含甘草甜素,為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的鉀、鈣鹽〔10%〕。含甘草苷〔liquiritin〕、甘草苷元〔liquiritigenin〕、異甘草苷、異甘草苷元、新甘草苷、新異甘草苷(等。含有甘草黃酮,還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種成分。甘草劑有抗炎和抗變態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醫臨床上主要作為緩和劑。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質酮類作用,對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有良好成效;甘草制劑能促進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長上皮細胞壽命,常用于慢性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甘草黃酮具有消炎、解痙和抗酸作用。【資源開發與保護】1、藥用;2、甘草還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精制糖果、蜜餞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劑,還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澤,制作*些軟性飲料和甜酒;香煙矯味。3、西方國家大量進口甘草,從中提取甘草次酸,治艾滋病。43羅布麻【植物名】ApocynumvenetumL.夾竹桃科茶葉花屬植物,別名紅麻。【形態特征】株高100~200厘米,全株含有黏稠的白色乳汁。主根粗壯,暗褐色。莖通常為紫紅色,莖皮強韌,為良好的野生纖維原料。葉對生,葉片卵狀或長圓狀披針形,全緣。聚傘花序頂生。蓇葖果長角狀,長可達20厘米。種子多數。44【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以根和葉入藥。性味甘苦、涼。有降壓、強心、清火、利尿功能。用于心臟病、高血壓、神經衰弱、肝炎腹脹、腎炎浮腫等癥的治療。【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根含強心苷,葉含橡膠,開花前含量最高可達4一5%。除強心苷外,還含有黃酮苷、甾類化合物、鞣質、多糖類、蛋白質的反響。葉:降血壓,根、葉有強心作用。45【資源開發與保護】紡織開發利用;造紙研究;香煙的研究;羅布麻茶葉的研究。Ⅶ.**地區范圍:**大部、**北部、**的**平原和冀北的壩上地區。藥材:種類雖少,但每種分布廣,產量大。主產:麻黃、防風、赤芍、黃岑、知母、甘草、遠志、桔梗、郁李仁、蒲黃、蒼術、柴胡,蒼術等,是"蒙藥〞主產地。46麻黃【植物名】EphedrasinicaStapf麻黃科麻黃屬植物,別名草麻黃。【形態特征】草本狀灌木,高20—40cm,小枝綠色,對生或輪生,節間長3—5cm。花期5月,雄球花有多數雄花,淡黃色,雌球花單生于枝頂,綠色。果期7月,雌球花成熟時肉質紅色,長卵圓形或近球形;種子2粒。47【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莖枝和根均入藥,但藥效不同。莖枝為發汗、利尿、平喘、升壓藥;根為止汗、降壓藥。【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含多種生物堿,總稱麻黃生物堿,含量達1.3%以上。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資源開發與保護】1、保護野生麻黃資源;2、建立原料生產基地;3、綜合利用。48Ⅷ.青藏區范圍:**、青**部、**西北部及**西南部。藥材:本區是高原藥材主產區,有5700種,是地道"藏藥〞主產區。名貴的藥用植物較多,野生種類多,蘊藏量豐富。主要有:冬蟲夏草、川貝母、藏黃連、天麻、姜活等,特有的高原藥材有藏茵陳、塔黃、雪靈芝等。49冬蟲夏草【植物名】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麥角菌科冬蟲夏草菌,別稱蟲草。寄生在昆蟲蝙蝠蛾越冬幼蟲體上的菌座與蟲體的復合體。該物種已被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形態特征】菌座單生,從寄主頭部生出,長4~11cm,基部直徑1.5~4mm,向上漸狹細,頭部膨大成近圓柱狀,褐色,長1~4.5cm,直徑2.5~6mm。折斷時內心空虛,粉白色。50【藥用部位與功能主治】菌座和蟲體一同入藥。補虛損,益精氣,益腎壯陽,補肺平喘,止咳化痰。治療痰飲喘嗽,虛喘、癆嗽、咯血、自汗盜汗,腰膝酸痛,病后久虛不復。【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含粗蛋白、多糖〔半乳甘露聚糖〕、多種氨基酸、D-甘露醇即"蟲草酸〞、蟲草菌素、麥角甾醇、尿嘧啶、腺嘌呤等。具有抗病毒、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調節性功能等成效,對人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資源開發與保護】天然蟲草有嚴格的寄生性及特殊的地理環境,資源短缺;另外還可以用微生物發酵工程來生產菌絲體4.5.1概念森林蔬菜:指在森林中生長,其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可供蔬菜食用的野生植物。大多數的野菜均為森林蔬菜。4.5.2我國森林蔬菜資源分布約63科700種左右,最常見種約200種,南北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森林資源豐富的省份,森林蔬菜種類相應豐富。4.5.3森林蔬菜資源分類〔食用部位分類〕葉菜類:主要食用部位為嫩葉、芽等,是森林蔬菜的最主要類型〔香椿、葉用枸杞、馬蘭、薺菜等〕莖菜類:以嫩莖、嫩枝為食用部位〔竹筍、蕨菜、虎杖等〕根菜類:以塊莖、塊根、鱗莖等為食用部位〔魔芋、葛根、百合等〕花菜類:花、花序、苞片等〔槐花、玉蘭、桂花、木槿等〕果菜類:果實或種子、果莢等〔榆錢、板栗、三葉木通等〕菌類:大型真菌和地衣等〔松茸、竹蓀、香菇等〕1、茼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L.菊科茼蒿屬草本植物茼蒿的莖葉。又稱蓬蒿、蒿菜、菊花菜。我國大局部地區均有栽培。冬、春及夏初,莖葉肥嫩時采取,洗凈鮮用。【性能】能化痰止咳,清利頭目,和中健胃,利小便。每100g茼蒿嫩葉含VC可達25mg。每100g可食局部含胡蘿卜素1.51mg、VA252mg、鉀220mg,鈉161mg。每100g含0.8g蛋白質、0.3g脂肪、0.3g糖類和3.4g纖維素。2、藜菜頭〔灰灰菜〕ChenopodiumalbumL.藜科藜屬植物,種類很多,分布極廣。別稱灰灰菜、野灰菜等。每百克可食局部中含蛋白質5.5g,脂肪0.8g,糖類8g,鈣209mg,磷70mg,鐵0.9mg,胡蘿卜素5.36mg,硫胺素0.13mg,核黃素0.29mg,抗壞血酸69mg。【綜合利用】1.幼苗可作蔬菜用,莖葉可做飼料。2.莖桿可做手杖。3、野莧菜〔刺莧〕HerbaseuRadi*Amaranthi莧科莧屬,全世界約有40種,中國有13種,主要包括刺莧、反枝莧、皺果莧、凹頭莧等。野莧菜百克嫩莖葉含蛋白質5.5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8克,鈣610毫克,磷93毫克,胡蘿卜素7.15毫克,維生素B20.32毫克,維生素C153毫克。野莧菜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成效,治痢疾、目赤、痔瘡。4、馬齒莧含有蛋白質硫氨酸、核黃素、抗壞血酸等營養物質。除可作蔬菜食用外,具有清熱利濕,止痢消炎,解毒療瘡等成效,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都有較強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PortulacaoleraceaL.馬齒莧科馬齒莧屬植物。一年生草本,又名馬齒菜、馬齒草,它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故又稱五行草。馬齒莧一般采摘嫩頭食用。采摘馬齒莧的時候要與地錦相區分。地錦EuphorbiahumifusaWilld.etSchlecht.大戟科大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地錦不是野菜。5、蕨菜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是蕨類植物,鳳尾蕨科落葉草本植物。別名又叫作龍頭菜、如意菜、狼蕨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院急診急救課件
- 家庭保潔服務合同(2篇)
- 急需物資采購合同范本
- 幼兒園獲獎公開課:大班手工《神秘的印第安人》微課件
- 約束帶的使用課件
- 2025至2030年中國手提貯壓式水成膜泡沫滅火器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感溫粉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藥房管理措施探討
- 2025至2030年中國強力砂布輪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001
- 遺贈撫養協議書(2025年版)
- 施工單位穿透式管理制度
- 社會組織項目管理制度
- 中國橋梁發展史大眾科普
- 2024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課件
- 延安精神課件目錄
- 全國中學生天文知識競賽備賽試題及答案
- 中考英語過去將來時趣味講解動態課件(43張課件)
- 20世紀外國文學史課件:意識流文學
- 中國重癥患者腸外營養治療臨床實踐專家共識(2024)解讀
- GB 16174.1-2024手術植入物有源植入式醫療器械第1部分:安全、標記和制造商所提供信息的通用要求
- 2024至2030年中國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產業全景調查及投資咨詢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