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地理答題思路集錦_第1頁
【地理】高中地理答題思路集錦_第2頁
【地理】高中地理答題思路集錦_第3頁
【地理】高中地理答題思路集錦_第4頁
【地理】高中地理答題思路集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理答題思路原因(自然、人為)條件(有利、不利)影響(正面、負面)意義(兩端、中間)區位(自然、社會、經濟)效益(經濟、社會、環境)措施(生物、工程、技術)氣候特征(氣溫、降水、季節組合)氣溫特征(季節變化、最冷月均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地形特征(地形類型、地勢起伏)位置特征(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鄰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分析某地的地形特征:地形特征包括:①地形類型及其分布: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或以高原為主等;②地勢高低起伏:如地勢西高東低等;例如:簡述云貴高原地形特征?喀斯特地形廣布,地形崎嶇,多山間壩子;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又如:簡述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地形特征?東部分布有呈東北~西南走向山地;山地東側地勢較陡西側較緩;沿海分布著狹窄平原;又如:各大洲的地形特點?地形單一:歐洲——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占總面積2/3;地勢低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冰川地形廣布;非洲——高原為主(高原大陸),地面地伏不大;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由于高原不高平均海拔低于南極洲和亞洲,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極洲——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大陸冰川廣布,冰雪覆蓋(冰層厚達2019m),冰層以下地形多樣;分三大地形區:北美洲——南北縱列,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低矮的山地與高原;地勢東西高,中部低(西部最高);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南美洲——西部是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山脈以東平原與高原相間分布;大洋洲——南北縱列,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山地;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地形復雜:亞洲——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中部高四周低、平均海拔次于南極洲;☆影響日照時數長短的因素(如重慶市年日照時數僅1200多小時)1.天氣狀況: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數長;2.地勢:地勢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時數長;3.晝長;☆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天氣狀況:晴天云量少,削弱作用小;2.地勢:(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空氣密度小),削弱作用小;3.太陽高度(即緯度):低緯地區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圈的路程短,削弱作用小;☆影響年太陽輻射總量(太陽能)的因素1.大氣削弱作用:主要由天氣狀況(降水多少)決定;2.日照時數:主要由天氣狀況(降水多少)決定;3.緯度(即太陽高度);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分布:大興安嶺~蘭州~昆明一線以西以北地區豐富;最豐富的地區是青藏高原,最貧乏的地區是四川盆地;例如:為什么青藏高原太陽能最豐富?1.降水少,晴天多,削弱作用小,日照時數長;2.地勢高,空氣稀薄,削弱作用小;3.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為什么四川盆地太陽能最貧乏?因為四川盆地多陰雨云霧天氣,削弱作用大,日照時數短;☆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1.不同緯度地區:低緯度地區氣溫高,高緯度地區氣溫低;2.同一緯度地區:主要考慮下墊面性質,包括①地形地勢:海拔高,氣溫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②海陸位置或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海洋小于陸地,沿海小于內陸;冬季,海洋大于陸地,沿海大于內陸;③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增溫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有降溫作用;④植被狀況:夏季有植被的小于裸地,冬季有植被的大于裸地;⑤天氣狀況:白天晴天大于陰天,夜晚晴天小于陰天;☆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1.緯度:低緯地區小,高緯地區大;2.下墊面性質:海洋小于陸地,沿海小于內陸,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氣狀況: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即陰天小于晴天;氣候的海洋性越強、氣溫年較差越小(最熱月氣溫在2或8月);氣候的大陸性越強、氣溫年較差越大(最熱月氣溫在1或7月,且秋溫大于春溫);☆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1.緯度或太陽輻射:低緯區大于高緯區;2.季節變化:夏季大于冬季;3.下墊面:海洋小于陸地,沿海小于內陸,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勢越高氣溫日較差越小;4.天氣狀況:晴天大于陰天;☆世界降水分布規律1.赤道(南北緯10o之間)多雨帶:終年受赤道低壓影響,全年雨量充沛;2.副熱帶(南北回歸線附近至南北緯30o之間)少雨帶:大陸內部和大陸西岸,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干旱;大陸東岸(亞歐大陸),在季風環流控制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及臺風影響,降水較多;3.溫帶(南北緯40°至60°之間)多雨帶:以亞歐大陸為例大陸西岸,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大陸東岸,在季風環流控制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降水較多;大陸內部,深居內陸距海遠,降水比較少;4.極地少雨帶:兩極地區受極地高壓影響,全年降水少;注意,除上述地區外,還有:南北緯10°到南北回歸線之間——赤道低壓與信風交替控制,一年中分濕季和干季;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副熱帶高壓與西風交替控制,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影響降水多少的因素1.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高壓帶少雨,低壓帶多雨;西風帶多雨,信風帶少雨;季風環流——夏季風多雨,冬季風少雨;2.下墊面: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有減濕作用;海陸分布——由沿海向內陸,離海越來越遠,降水逐漸減少;臨海迎風岸海洋性較強,降水較多;臨海離風岸或內陸地區受海洋影響較小,大陸性較強,降水較少;☆分析某地的氣溫特征根據該地所處的緯度位置,從氣溫的季節變化(最冷月均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小去加以分析;例如:該地處于低緯度的熱帶地區(南北緯30°之間),則終年高溫;該地處于亞熱帶地區(30°至40°之間),則冬溫夏熱;該地處于溫帶地區(40°至60°之間),則大陸內部和東部冬冷夏熱,大陸西部冬溫夏涼;該地處于亞寒帶地區(60°至70°之間),則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涼爽;該地處于高緯度的寒帶地區(70°至90°之間),則終年嚴寒;☆分析某地的降水特征根據該地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從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去加以分析;例如:從降水的季節變化來看可分為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和少雨型;又如:比較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降水特征有何不同?前者比后者雨季更長,年降水量更多;☆分析或比較氣候特征氣候特征應從氣溫、降水以及氣溫與降水的季節組合狀況去描述;可先判斷該地屬于何種氣候類型然后再去分析氣候特征,因此要記住不同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例如:熱帶雨林氣候的特征是終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的特征是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變化;熱帶沙漠氣候的特征是終年高溫少雨(炎熱干燥);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是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季變化;地中海氣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溫帶季風氣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征是冬溫夏涼,終年比較濕潤且降水季節分配均勻;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征是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方法1.判斷南北半球:看最冷月均溫出現在7、8月份還是1、2月份?最冷月均溫出現在7、8月,則位于北半球,7、8月為夏季,1、2月為冬季;最冷月均溫出現在1、2月,則位于南半球,1、2月為夏季,7、8月為冬季;2.根據最冷月均溫判斷所屬溫度帶:最冷月均溫>15℃熱帶氣候(4種)最冷月氣溫0℃~15℃亞熱帶氣候(季風或地中海氣候)或者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氣溫-15℃~0℃溫帶季風氣候或溫帶大陸性氣候3.根據降水季節變化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年雨型熱帶——熱帶雨林氣候(>2019mm)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夏雨型熱帶——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熱帶季風氣候(1500~2019mm)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800mm)溫帶——溫帶季風氣候(400~800mm)冬雨型亞熱帶——地中海氣候(300~1000mm)少雨型熱帶——熱帶沙漠氣候(<250mm)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250mm)☆氣候類型特例(非地帶性現象)1.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來自海洋的信風十山地迎風坡十沿岸暖流”;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中美洲東北部;2.赤道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地勢高”;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改變了此處的氣溫和降水狀況,從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3.東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西風帶內山脈的背風坡”;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脈東側,東面距海較近,并處于西風帶內,但該地處于安第斯山脈東側的背風地帶,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4.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東南部、新西蘭南北二島、智利火地島;5.南北美洲西海岸氣候的分布范圍僅局限于沿海地帶,并呈現南北延伸、東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響,氣候分布不能深入內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帶;☆各大洲地形特征對氣候產生的影響亞洲:地形復雜,氣候多樣,面積廣大,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季風環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陸性氣候增強;非洲:緯度的對稱分布及起伏和緩的地形,使非洲氣候南北對稱分布;東非高原地勢較高,雖在赤道附近,卻為熱帶草原氣候;歐洲:南北高中間低,平原東西貫通和曲折的海岸線使歐洲氣候海洋性特征顯著;并由西向東大陸性逐漸增強;北美洲:中部平原貫通南北,大陸性顯著;西部山地阻擋太平洋氣流深入,使西岸氣候呈狹長分布,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南美洲:西部山脈阻擋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氣候狹長分布;高原地勢較低,平原向東開口,利于大西洋氣流深入;山脈東側為迎風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亞高原為背風坡,降水少;大洋洲:東部山地阻擋太平洋氣流深入,東側降水較多,氣候狹長分布;西側背風坡,降水少,是小麥—牧羊帶發展的限制因素;南極洲:平均海拔最高,冰雪對陽光反射強烈是酷寒的原因之一;☆河流功能(即城市在河流交通運輸中的區位特點、河流對城市區位的影響)河流是影響城市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早期城市的形成受河流影響最大,如四大文明古國的發源地一般都是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又如我國南方多沿河設城。河流功能:供水;水運;軍事防衛;旅游;沿河設城的區位類型有:①位于河流水運的起點或終點(便于貨物轉運),如贛州市;②位于河流交匯處(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轉),如武漢市;③位于河口(河流腹地寬廣),如上海市;④位于過河點位置(渡口),如倫敦;☆河流特征(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分析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河流都是以雨水(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水文特征:①流量大小:受流域內年降水量的影響,年降水量大則流量大;②水位季節變化大小:降水季節變化大,流量季節變化也大;③汛期及長短:受流域內雨季的長短和雨量大小影響;④含沙量大小:受流域內植被覆蓋率的大小以及地形條件影響;⑤有無結冰期、有無凌汛現象:最冷月平均溫在0℃以下則河流有結冰期;⑥水能:受落差大小和流量大小的影響;河流水系特征:河流長度、流向流域面積;支流數量及其形態;河網密度;落差或峽谷分布;☆河流水能豐富的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落差大(位于地勢階梯過渡地帶);二是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例如:我國西南地區水能豐富的原因?①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②地處一、二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又如:三峽地區水能豐富其原因是?①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②地處二、三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河流凌汛的形成條件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冰期(時間在初春解凍和初冬封凍);二是由較低緯流向較高緯的河段;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是黃河,主要發生在上游河段(河套地區)和下游河段(山東河段);☆河流流域面積及其影響因素流域面積亦稱受水面積或集水面積,是指某流域(干流和支流)周圍分水線與河口斷面之間所包圍的面積(降落在流域面積上的降水都沿著地面斜坡匯入河道,經流域出口斷面流出)。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自然條件相似的兩個或多個地區,一般是流域面積越大的地區,該地區河流的水量也越豐富。影響流域面積大小的因素主要有:①地形地勢(限制河床寬度);②支流數目(影響匯水區域);③氣候(降水影響河流流量);☆河流航運條件的分析河流航運是作為交通因素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發展。三峽水庫的建成,險灘淹沒,水流趨緩,航道加寬,極大程度地改善了川江的航運條件。河流航運價值受航運條件影響。評價航運條件:①氣候:降水影響水量,決定河道的寬度、河流水位;氣溫影響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②地形:落差大小,有無礁石,決定水流是否平穩,主要出于對航行安全的考慮;③通航里程的長短;總之,江闊水深,水流平穩,通航里程長是河流航運的有利條件。注意有的河流航運條件好,如亞馬遜河,但航運價值并不高,主要原因是該河流域內是濕熱的熱帶雨林氣候區,鮮有人居住。因此河流航運是否發達,航運價值是否高,還要受其流域或沿岸人口、城市、經濟的影響(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客貨流量大)。例如:西歐河流航運價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穩定,含沙量小,無冰期,航運價值大;又如:俄羅斯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航運價值不大的原因?緯度較高,封凍期長,有凌汛現象;☆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1.選在河流狹谷處或盆地、洼地的出口處(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3.考慮占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氣候特征);人為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占用破壞河道);例如:長江洪災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1)流域廣,支流多;(2)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含沙量增大;(3)中下游多為平原,(荊江段)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2.水文特征: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干流汛期長,水量大;3.氣候特征: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二)人為原因:1.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3.此外,人類活動占用及破壞河道;☆河流的治理措施河流水是陸地淡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我國是一個河湖眾多的國家,但是季風氣候顯著,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各大江河流域洪澇、干旱災害發生較為頻繁。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既要考慮發電、供水、航運、防洪等效益以及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也要考慮其地質基礎、淹沒范圍以及對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蝕等生態環境的影響。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①修水庫(開發水能,加強灌溉,調蓄徑流);②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積);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調蓄洪水);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①加固大堤;②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新河道(便于航運和泄洪);此外,還可采取:調整產業結構以減輕生產活動對區域生態環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