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蔗甘蔗的栽培技術甘蔗的經濟價值國內外甘蔗的生產概況甘蔗的起源、分類和良種甘蔗的生物學特性一、甘蔗的經濟價值世界上最好的能源和糖料作物之一;甘蔗在我國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產量和產值僅次于糧食、油料和棉花,居第4位甘蔗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可進行綜合利用或深加工甘蔗葉:飼料、直燃發電、粉碎還田、沼氣、廄肥、其它(栽培菇類的基質)蔗渣:發電、造紙、人造板、環保餐具及其它(活性炭、纖維粉、吸附材料、制樹脂)糖蜜:乙醇、飼料、酵母、檸檬酸、賴氨酸、冰醋酸等糖泥:主要生產復合肥,油、活性炭和不凝氣帶動其它農副產品的發展甘蔗的栽培技術甘蔗的經濟價值國內外甘蔗的生產概況甘蔗的起源、分類和良種甘蔗的生物學特性二、國內外甘蔗的生產概況1國際甘蔗糖業國際甘蔗分布范圍圖產糖量:巴西>印度>歐盟>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墨西哥>泰國>菲律賓>古巴產糖國家(地區):107個解放后,甘蔗產業開始發展起來;2國內甘蔗糖業我國甘蔗分布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甘蔗生產布局發生轉移
——逐漸由東部地區轉向西部地區廣西為全國最大的甘蔗生產區,種植面積約1500畝,蔗糖產量占全國67%;2010年種植面積為200萬畝;2010/2011榨季87萬噸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食糖生產國和消費國,其中甘蔗糖約占90%。近幾年,全國甘蔗種植面積在2800萬畝左右;2010/2011年榨季,全國產糖1074萬噸。主要進口國:古巴、泰國、韓國等;出口目的地:香港、印度尼西亞、伊朗等國家和地區國內外甘蔗生產技術發展現狀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生產機械化優良品種和健康苗應用得到推廣管理智能化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免耕法”“深耕深松”使用合理的施肥技術——測土配方甘蔗的栽培技術甘蔗的經濟價值國內外甘蔗的生產概況甘蔗的起源、分類和良種甘蔗的生物學特性三、甘蔗的起源、分類和良種1、甘蔗的起源
南太平洋諸島?印度?非洲的伊里安?
目前起源尚未明確;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蔗國之一,也是世界蔗糖貿易的先行者。最早記載甘蔗的書籍:公元前4世紀《招魂賦》蔗糖出口貿易的記載:元《馬克.波羅》
明《閩部疏》《泉南雜志》
制糖技術傳播途徑:①向東傳往日本等國(公元75年)②向南傳往菲律賓及南洋諸國(1550年)③向西經印度傳入阿拉伯國家,再傳入到西班牙南部甘蔗屬禾本科甘蔗屬植物,屬內有3個栽培種和多個野生種。2、甘蔗的分類熱帶種(Saccharum
officinarumL.),即糖蔗
高產高糖,株大莖粗,纖維量低,皮軟多汁,但抗逆力差,分蘗弱,根系不發達,宿根性差,易感染病蟲害。
目前常栽培的有:黑皮甘蔗、黃皮甘蔗(白蔗)、竹蔗中國種(Saccharum
sinense),即果蔗,供鮮食。
特點:分蘗力強,根系發達,纖維多,糖分高,耐粗放栽培,宿根性好,但易抽側芽及感染黑穗病和棉蚜蟲。紫皮(黑皮)甘蔗黃皮(白)蔗竹蔗印度種(S.barberiJ.)外形上酷似中國種。早熟,纖維多,糖分較高,耐脊耐旱,耐粗放栽培,植株矮小,分蘗多,宿根性好,能抗矮縮病,但易感染花葉病及黃條病,淀粉含量較高野生種
割手密—早熟,根系發達,宿根性好,抗逆性特強;糖分低,蔗汁少,纖維多,空心綿心多,易早開花
大莖野生種—長勢旺,發達的地下莖,莖硬,抗螟蟲及抗風力強,宿根性好;但糖分低,纖維多,易感黃條病、花葉病等病害。
肉質花穗野生種具有育種價值、與甘蔗近緣的植物有:芒屬(Miscanthus
Anderss)河八王屬(Narenga
Burk.)
蔗茅屬(Erianthus
Micnx)斑茅屬(Ripidium)概念
甘蔗良種是指在某一地區、某一時期、某一生產季節能獲得較高的蔗莖產量和含糖量,宿根性能好,抗逆性強,抗病蟲害,而且產量穩定,經濟效益較高,適宜于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栽培水平、耕作制度、社會經濟條件和制糖工藝要求的品種。3、甘蔗良種目前推廣的主要優良品種有:新臺糖系列、粵糖系列、桂糖系列、川糖、閩糖和云蔗系列品種種植面積最廣的為“新臺糖22號”,約占60%。甘蔗的栽培技術甘蔗的經濟價值國內外甘蔗的生產概況甘蔗的起源、分類和良種甘蔗的生物學特性四、甘蔗的生物學特性1、形態解剖特征
雙子葉植物綱單子葉植物綱習性喬木、灌木和草本大多數為草本根系多為直根系多為須根系莖的維管束排列成圓環狀,有形成層和次生結構星散狀排列,無形成層,無次生結構葉脈常為網狀葉脈平行脈或弧形脈花基數多為4或53胚具兩片子葉具一片子葉1.1根
種根(臨時根):種苗根點萌發,分支多,纖細,入土及吸收能力弱(苗根長出之前,起吸收水分和養分作用)
苗根(永久根):新植株基部節上根萌發,根粗而多,分支少,入土及吸收能力強
氣根:消耗養分1.2莖作用:支撐,運輸,儲存糖分,繁殖材料;莖由節和節間組成。
在生產上,根據節間的粗細程度可將甘蔗品種分為:大莖種(莖徑>3cm)中莖種(莖徑2.5-3cm)細莖種(莖徑<2.5cm)節間上分布有蠟粉、木栓裂縫、木栓斑塊和生長裂縫,以及芽溝等。這些節間附屬物都具有區分甘蔗品種的功能。葉舌葉耳葉鞘葉片1.3葉1.4花、果實甘蔗的花為頂生圓錐花序,由主軸、支軸、小穗梗和小穗組成。甘蔗的果實為穎果,成熟時為棕色,長卵圓形。2、甘蔗的生長發育及其對環境的要求甘蔗的生長發育期比較長,從下種至收獲一般需要12個月左右。不同品種,不同地區種植稍有差別。
整個生長發育期間,一般可以分為:萌芽期、幼苗期、分蘗期、伸長期和成熟期。
2.1
萌芽期下種后至萌發出土的芽數占總萌芽數的80%時稱為萌芽期。種苗的萌發受內在和外在環境的影響:內在因素——成熟的蔗莖不同節位芽和根的萌發率不同。芽的萌發:梢部>中部>基部根的萌發:基部>中部>梢部環境因素包括溫度、水分和氧氣等
①溫度
*最低溫度根的萌發:10℃,芽的萌發:13℃
*最適溫度根:20-27
℃芽:26-32℃②
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在20%-30%最適合蔗芽的萌發;
高于40%時,容易引起種苗爛芽;此外,根芽的萌發還需要良好的通氣條件。2.2幼苗期自萌發出土的蔗芽有10%發生第一片真葉時起,到50%以上的蔗苗長出5片真葉時止,稱為甘蔗的幼苗期。幼苗期是種根和苗根更替時期;地上部的生長主要表現在葉片數和葉面積的增加,葉鞘構成的假莖增高較慢,節間未伸長甘蔗幼苗生長需要的最低溫度比萌芽期稍高,約為15℃需水量不大田間管理措施注重促進綠葉的發展和苗根的產生,蔗田忌積水2.3分蘗期
—自有分蘗的幼苗占10%起,到全部蔗苗開始拔節時。分蘗:在甘蔗幼苗長到5-6片真葉時,幼苗基部密集節上的側芽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成新的蔗株。有效分蘗:可作原料蔗入廠的分蘗莖。反之即為無效分蘗。(從主莖上長出的分蘗稱為第一次分蘗,從第一次分蘗長出的分蘗稱為第二次分蘗,依此類推。。。)
光照強度是影響甘蔗分蘗的主要外界條件強光有利于分蘗,弱光則促進伸長生長最低溫度為20℃,溫度,分蘗數
最適溫度:30℃“土溫”2.4伸長期
伸長期指蔗株開始拔節且蔗莖平均伸長速度每旬達3cm以上起至伸長基本停止這一生長階段。甘蔗莖的伸長包括蔗莖節數的增加和節間的伸長按生長速度可劃分為:伸長初期(伸長速度每旬達3cm)盛期(伸長速度每旬達10cm以上)后期(。。。。降至每旬10cm以下)伸長期對光、溫、水的要求較高高溫最適溫度為30℃,低于20℃生長緩慢,10℃以下則停止伸長。強光適當進行剝葉(保留第十片葉以上)耗水約占生育期總需水量的60%需養分多
N,P,K過熟“回糖”即莖中蔗糖分不但不會繼續積累而且會發生轉化,尤其在高溫多濕的條件下,從而使蔗糖分降低,還原糖分提高,蔗汁純度下降的現象。2.5成熟期成熟期可分為工藝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工藝成熟期是指蔗莖蔗糖分積累到高峰,蔗汁純度達到最適宜于糖廠壓榨制糖的時期。工藝成熟的判斷外部形態蔗葉變黃,新生葉狹小而直立,頂部葉片簇生;莖色變深,蠟粉脫落,蔗莖表面光滑解剖特征莖橫切面薄壁細胞為玻璃狀蔗糖分分析
測定蔗汁蔗糖分、還原糖和蔗汁重力純度等還原糖/蔗糖之比達6%-10%為初熟;
3%-6%為全熟;
1%-3%
為過熟蔗汁重力純度達75%以上可收獲,85%為最佳田間錘度測定
錘度:指蔗莖蔗汁固溶物占蔗汁重量的百分比(手提錘度計)初熟:上下節間錘度比達0.9~0.95
全熟:錘度比為0.95~1.00
過熟:錘度比超過1.00甘蔗工藝成熟的影響因素:品種是影響工藝成熟的內在因素按成熟的遲早,可分為早、中、晚熟品種適當低溫有有助于糖分的積累控制水分和養分的供應土壤水分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較適宜成熟前30天停止灌溉,180天前停止施用氮肥生理成熟期指蔗株經過營養生長期,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停止營養生長而轉向生殖生長,最后達到開花結實。生理期甘蔗:“品質差——空心”花芽分化的決定性條件為光周期最適宜日照長度是12~12.5h溫度:白天—20~30
℃
夜晚—21~27℃甘蔗的栽培技術甘蔗的經濟價值國內外甘蔗的生產概況甘蔗的起源、分類和良種甘蔗的生物學特性五、
甘蔗的栽培技術甘蔗高糖高產的技術指標:1、爭取較多的有效莖數2、采用大莖高糖良種3、適時操作1.2無性繁殖一年兩采苗法兩年三采苗法多次采苗法分蔸繁殖法分蘗繁育法組織培養快繁1.1有性繁殖利用種子進行繁殖,常用于遺傳育種領域1、甘蔗的繁殖方法2、土壤培肥2.1
甘蔗對土壤的要求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廣泛,以黏壤土、紅壤土、砂壤土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長,但以土壤pH值6.5~7.5為適宜良好的蔗作土壤:深、松、細、平、肥改良和培肥土壤的措施:合理深耕,結合施用有機肥合理輪作配方施肥蔗葉還田和種植綠肥2.2培肥地力“用地與養地結合”3、蔗田準備(1)、深耕深松松土35~40cm細碎表層土10~20cm表層平細、下層土壤團粒大(2)、行距與開植溝行距:寬行等距(100~120cm
寬窄行種植(寬行120~140cm,窄行70~80cm)
機械行:125~130cm
等距寬行(100-120cm)
寬窄行種植開植溝:深開溝淺種植(深25~30cm;溝底寬25cm)(3)施基肥以有機肥料和磷、鉀肥為主有機肥每畝施用量2000-2500kg(2)、種苗處理砍種浸種消毒催芽4、下種(1)、種苗選擇選擇標準:品種純正、有健壯芽、無病蟲害“品種選、田選、株選、段選、芽選”浸種消毒優點吸收水分,促進酶活性加強,加快各種有機物質分解和糖分轉化,有利于芽萌發出土,也可防止病害感染浸種消毒方法:(1)清水浸種——提早萌芽,提高萌芽率流動清水或經常換水浸泡36小時左右(2)石灰水浸種——增加種苗吸水能力,殺死部分病菌和蟲卵
清水100kg,加新鮮的石灰2kg。先將石灰用少量水調勻成石灰漿,再加水充分攪拌,使石灰全部融化,然后將種苗浸入梢頭部位-12h;中間部位—24h;基部-36h(3)溫湯浸種——促進苗發芽和幼苗生長,消毒種苗52℃溫水,消毒20分鐘(4)藥劑浸種——預防病蟲害,促進種苗發芽,幼苗生長
50%多菌靈50克或托布津1000倍液(終濃度1%-2%)浸種5~10分鐘催芽—人工創造適宜于種苗萌發的溫度、濕度和空氣條件技術關鍵:溫度和水分的控制(
冬春低溫時采用)催芽方法:堆積保溫催芽—把經過浸種消毒的蔗種堆成寬和高各1m左右,長度視播種量而定,淋水保濕,上面蓋一些稻草,再蓋薄膜封嚴保溫。特點:簡單易行,催芽時間長些,發芽率低,適于春季溫暖的地區采用。堆肥釀熱催芽—用半腐熟的堆肥或廄肥先鋪墊10cm左右,然后放一層經浸種的蔗種20—25cm厚,又放一層堆肥,再放一層蔗種,這樣堆4—5層,最后在堆上覆蓋堆肥,加蓋尼龍薄膜,保溫保濕。技術要點:溫度最高不宜超過40℃,最低不低過25℃,以30℃左右為宜,經過5—6天后達堆芽要求即可下種。(3)、植期春植—1~4月份下種;夏植—5~6月份下種秋植—立秋至霜降前;冬植—立冬至立春
(4)、下種方法下種量大莖種105×103~120×103
芽/hm2
中莖種120×103~150×103芽/hm2
小莖種150×103~180×103芽/hm2
下種方式
直播:穴播、條播
育苗移栽“三濕下種”——蔗種濕、種植溝濕、基肥濕單行頂接條播梯形橫播三行頂接條播雙行頂接條播雙行品字形育苗移栽
優點:提早植期、調節勞力,充分利用土地、集中管理,高產高糖,節省蔗種等育苗方式:露地育苗、塑料薄膜育苗、溫室育苗、大棚育苗、營養缽育苗育苗田選擇:靠近蔗田、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背風向陽育苗面積與栽培面積比例為1:15~20種苗選擇:蔗芽飽滿、無病蟲害的雙芽蔗種出土移苗:4~5片葉(起苗前控水10d煉苗,移植當天淋水)陰雨天或雨天后晴天進行移栽5、田間管理(1)、施肥
“兩頭小,中間多”的需肥規律“立足基肥,生長中期增施無機肥”(2)、水分管理甘蔗需水特性“潤—濕—潤—干”甘蔗防旱保水、排澇措施:深耕深松加厚土層,增加土壤貯水量施足有機肥,精細整地深植溝,中培土選抗旱品種地膜覆蓋雨后中耕松土(3)、查苗、補苗及間苗植株3~5片葉時,查苗并補苗分蘗期進行間苗定苗間苗原則:去弱留強,去密留疏,去遲留早,去淺留深(4)、中耕除草分蘗期時應及時中耕除草,追肥培土
(5)、病蟲害防治
(6)、剝葉功能葉為從0葉至第9葉,留第10片葉以上剝葉的功效:通風透光,提高光合生產率,增強蔗莖抗倒伏能力,預防病蟲害滋生注意高旱地一般情況下不剝葉6、收獲確定收獲期:工藝成熟期砍收質量好的條件:一是適當留蔗頭高度二是蔗蔸留在土內,蔗莖不破裂三是砍收時保護好蔗蔸過冬人工:用鋤低砍,入土3cm蔗種貯藏方法:露地貯藏、地窖貯藏、挖溝蓋地膜貯藏甘蔗產量的構成因素及其形成
單位面積蔗莖量=單位面積有效莖數×單莖重(kg)單莖重=莖徑(cm2)×莖長(cm)×0.78×10-3×比重有效莖:指收獲時達到1m以上的蔗莖,包括主莖和分蘗莖。7、宿根甘蔗宿根甘蔗指上季甘蔗收獲后,留在地下的蔗蔸側芽萌發出土,經過栽培管理而成的一季甘蔗,也叫老根蔗、舊根蔗或老蔸蔗(占甘蔗總種植面積的50%)宿根甘蔗的優點:(1)節省種苗(2)節省勞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閘機系統項目發展計劃
- 小學科學教學總結10篇
- 法語音標詳細介紹
- 《5 走進紙的世界》(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吉美版
- 端午節餐廳活動
- 店員崗位手冊
- 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培訓
- 2025年人造板類家具項目建議書
- 2025年半金屬汽車剎車材料項目合作計劃書
-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二章 空氣、物質的構成 2.3 構成物質的微粒(II)-原子和離子(1)教學實錄 (新版)粵教版
- 日本語句型辭典
- 支氣管炎:與慢性支氣管炎的區別
- 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型式評價大綱
- 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全套可編輯地圖課件
- 《杰瑞的冷靜太空》新版
- 大排檔夜市管理制度
- 《英語修辭手法》
- 分子診斷技術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
- 各國安規認證大全帶圖標講解
- 飛機科普知識公開課一等獎市賽課獲獎課件
- 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辨識及監控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