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1.1任務由來及工程概況綠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甲方)擬在廣陽島修建大河文明館,特委托我司(乙方)對擬建場地進行工程地質詳細勘察,為施工圖設計提供詳細的工程地質資料及設計參數。本工程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建設用地總面積約90畝。擬建場地主要由服務大廳、公共服務、世界廳、華夏廳、華夏廊、長江廊、望江臺、重慶展廳、廣陽廳、下沉庭院、管理辦公、紀念品商店及售票處等組成,建筑層數為1F/-1~-2F。按設計方案,所有建筑均圍繞現狀地面存在的五處山包布置,保留的山包與建筑和諧形成一個整體。本工程擬采用框架結構、樁基礎或獨立基礎,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按設計標高整平后,地塊與周邊環境標高高差0~1.34m,且有放坡空間,基本不會形成邊坡。擬建工程分布及概況詳見表1.1.1。沒地下室基坑邊坡?表1.1.1擬建工程概況表項目名稱建物名稱樓層數設計地坪標高(m)結構類型荷載(KN/樁.柱)基礎形式安全等級設計地下室標高(m)大河文明館服務大廳1F188框剪4500樁基/獨基一級-1F=182.0~181.5公共服務-2F框剪4500樁基/獨基一級世界廳1F/-1F188框剪4500樁基/獨基一級華夏廳-1F182框剪4500樁基/獨基一級華夏廊1F188框剪4500樁基/獨基一級長江廊1F188框剪4500樁基/獨基一級望江臺1F188框剪3000樁基/獨基一級重慶展廳1F188框剪3000樁基/獨基一級廣陽廳1F/-1F188框剪3000樁基/獨基一級紀念品商店1F188框剪3000樁基/獨基一級下沉庭院183.5框剪3000樁基/獨基一級管理辦公-1F181.5框剪3000樁基/獨基一級售票處1F188框剪3000樁基/獨基一級1.2目的任務本次勘察主要執行《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T-043-2016),同時參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業主單位提供的《工程地質勘察任務書》要求,本次勘察工作主要目的是查明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為修建擬建物提供詳細的工程地質資料和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對建筑地基做出工程地質評價,并對基礎設計、地基處理、基坑支護、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等具體方案做出建議,具體任務為:(1)查明場地范圍的工程地質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并對指定范圍的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進行評價,為設計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質資料。(2)查明場地范圍及周邊相關區域是否有滑坡、危巖、地下洞室、高陡邊坡等不良工程地質現象,具體描述并判定其對工程影響程度,提出設計參數和處理措施。(3)查明場地地質構造,各巖層成因、厚度、風化程度及是否存在特殊的地質條件,有無不良地質現象。(4)查明場地覆土層厚度,基巖面形態和坡度,巖石風化程度及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5)查明覆土厚度、密實度,基巖風化程度,以及選做基礎持力層的可能性,提出技術經濟合理可行的基礎方案建議。(6)查明地下水類型,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埋藏情況,取水樣進行腐蝕性分析。(7)提供各層巖土物理力學性能指標,對建筑場地內工程地質進行綜合描述及評價,對場地穩定性和適宜性作出結論,指出可能存在的問題,根據擬建房屋類型提出有關地基持力層及基礎類型、尺寸和埋置深度的建議,并提供基礎設計所需的地基土承載力標準值及樁端樁側阻力標準值等相關的設計參數。(8)查明場地巖土類型及建筑場地類別,對巖土地震效應進行評價,建議設計設防標準。(9)判別施工開挖對周邊區域的影響,提出因建筑物本身修建開挖形成人工邊坡的設計參數及處理意見等。(10)評價場地整體穩定性、適宜性、持力層的選擇等,并建議邊坡支護方式和基礎形式及相關巖土參數。(11)評價施工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及對相鄰建筑的影響。(12)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1.3勘察工作依據及執行規范1.3.1勘察工作依據(1)建設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2)工程地質勘察任務委托書(附件2)(3)甲方提供的擬建物總平面布置圖(1:500)1.3.2勘察執行的技術標準(1)《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T-043-2016);(2)《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4)《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J50-047-2016);(5)《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6)《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7)《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8)《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TJ/T87-2012);(9)重慶市巖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技術規定(10)其它現行相關技術規范或標準要求。1.4勘察范圍及勘察階段的確定根據《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范圍暫行規定》(渝建〔2013〕345號)、《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階段暫行規定》(渝建〔2013〕346號)文件精神確定本場地的勘察范圍和勘察階段。建設單位于2020年8月委托我公司對場地進行初步勘察工作,我院于2020年9月提交了《大河文明館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初步勘察)》根據《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范圍暫行規定》(渝建〔2013〕345號),劃定本場地的勘察范圍。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范圍判定表表1.4-1判定款項判定條件對應判定條件的場地、邊坡判定結果環境邊坡及其影響區域1對于無外傾結構面控制的巖質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坡頂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倍邊坡高度。滿足2對于有外傾結構面控制的巖土邊坡,勘察范圍線應根據組成邊坡的巖土性質及可能破壞模式確定,且勘察范圍不應小于外傾結構面影響范圍。滿足3對于可能出現土體內部滑動破壞的土質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坡頂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倍邊坡高度。土質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坡頂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倍邊坡高度。滿足4對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勘察范圍線應大于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后緣邊界,且還應大于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前緣邊界(即剪出口位置)。無滿足基坑邊坡及其影響區域1巖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巖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大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滿足2土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土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為基坑深度的2倍。滿足3當需要采用錨桿(索)支護時,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當需要采用錨桿(索)支護時,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大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滿足勘察范圍詳見勘探點平面位置圖。1.5勘察等級劃分我司接受業主方委托后,立即派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現場踏勘,并編制了勘察方案(附件3)。按《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T-043-2016)、《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甲方提供的巖土工程勘察技術委托書,結合場地實際,擬建物安全等級為一級、二級,場地地質環境復雜程度類別為中等復雜場地(見場地類別劃分表1.5-1),工程勘察等級為甲級。場地地質環境復雜程度劃分表表1.5-1判定因素判別條件場地類別1地形、地貌有兩種地貌單元,地形坡角大于10°~30°中等復雜場地2巖層傾角(°)巖層傾角10°~35°中等復雜場地3巖體完整性巖體較完整簡單場地4巖土特征種類多,不均勻,性質變化大,局部有特殊巖土復雜場地5土層厚度(m)最大厚度7.90m簡單場地6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簡單場地7不良地質現象無簡單場地8破環地質環境的人類活動破環地質環境的人類活動較強烈中等復雜場地9相鄰建筑影響程度相鄰建筑影響程度小簡單場地綜合判定本建設場地地質環境復雜程度為中等復雜場地1.6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方法本次勘察擬采用工程地質測繪、工程測量、工程鉆探、波速測井、原位測試、巖土取樣測試等進行綜合勘察。按規范要求,本次勘察根據場地情況及擬建工程特點,沿擬建物周邊及角點及邊坡部位按鉆孔間距15~20m布設鉆孔,共布置鉆孔130個(鉆孔編號:ZK),其中:一般性鉆孔44個,控制性鉆孔86個。利用中干道詳勘鉆孔6個(鉆孔編號:ZGD、BMX),勘探點間距滿足規范的要求。鉆孔深度控制原則:進入預計持力層基巖以下10~12m;一般性鉆孔進入預計持力層基巖以下不小于8m,控制性鉆孔進入預計持力層基巖以下10m。全孔取芯鉆進,土層及基巖強風化帶采取率大于65%,基巖中等風化帶采取率大于80%。1.7前人工作情況我院于2020年9月提交了《大河文明館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初步勘察)》,在報告中對場地做了評價,主要建議如下:1.場地原始地形總體平坦,中部為預留的數個山包,原始地形高差較大,場地東部土層厚度最大約8m,其余部位大多基巖出露或者埋深較淺。建議在巖石埋深淺的地段布置地下室,節約基坑邊坡支護造價。2.場地內的砂巖與泥巖呈互層或夾層,在場地中呈漸變或交叉出現,局部呈透鏡體出現,因礦物成分含量不同、膠結類型及膠結程度差異,物理力學性質差異較大,建議在詳勘階段加強取樣,必要時按樓棟統計抗壓試驗成果并提出相關參數。1.8勘察工作完成情況及質量評述我司在勘察方案(附件3)經院總工辦審查通過及甲方同意后,于2020年9月5日開動100型鉆機4臺進場施工,工程地質人員現場跟班編錄,野外勘察工作于2020年9月12日結束。場地勘察施工期間發現原定ZK1~ZK9、ZK11、ZK12、ZK16、ZK26共13個鉆孔位置正在進行施工,不具備施工條件,擬建方案在上述鉆孔位置附近除擋墻外沒有其他擬建物,對大河文明館的評價影響較小,本次勘察利用5個廣陽島初勘鉆孔基本保證了場地的評價。本次勘察野外工作基本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上述鉆孔未實施對勘察報告整體質量影響較小。本次詳勘完成主要工作量如下:(1)工程地質測繪根據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圖為工作底圖,進行工程地質測繪,測繪面積約0.05km2。采用追索法與穿越法相結合將各地質界限、巖層產狀、節理裂隙、不良地質作用等測繪到1:500地形圖上。著重調查地形、地貌、微地貌特征,調查各巖土層的分布及巖性特征,了解土層的形成條件、顏色、顆粒組成、結構特征;了解巖石的出露情況、巖石成分、結構、厚度、風化程度及產狀要素以及裂隙發育的規模和特征;調查有無不良地質作用及其形成條件、規模、性質及發展情況;調查地下水的類型及補排關系。綜合編制1:500勘探點平面位置圖。(2)工程測量以甲方提供的1∶500總平面布置圖(該圖坐標系為重慶市獨立坐標系,高程為1956年黃海高程系)作為本次勘察的工作底圖,以業主提供的控制點為起算點,做圖根點,采用動態GPSRTK放樣各鉆孔(詳見附件6測量成果)。鉆探完畢后,在所作圖根控制點上設站,用以動態GPSRTK極坐標法定測各鉆孔的坐標、高程和實測剖面。測量成果精度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控制點成果表表1.7-1控制點成果表點號XYHS01579269.37770361.681193.210S01679316.93270611.433189.923S02779537.70370157.654188.845(3)鉆探所有鉆孔全孔采取巖土芯,土層平均采取率65.6~78.8%,粘性土平均采取率91.8%,基巖強風化帶平均采取率82.9%,基巖中等風化帶平均采取率90.2%,達到有關規范的要求。地質人員跟班編錄,確保原始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鉆探勞務單位為重慶湘安巖土工程有限公司。(4)原位測試在2個人工填土較厚的鉆孔中進行了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合計13.5m,用于查明場地人工填土的密實程度和均勻性;重型動力觸探入試驗采用自動落錘裝置,76cm落距,錘擊速率每分鐘20~28擊,觸探桿斜度小于1°。(5)巖土測試在預計基底以下的中等風化帶巖石中采取巖石天然抗壓樣33組99件,飽和抗壓樣33組99件;采取巖石重度抗拉剪樣7組。取樣過程及技術操作參照《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執行。所采樣品達到有關規范的要求,現場及時封包并及時送重慶市地之源測試中心檢測(附件4)。(6)水文工作各孔終孔抽干鉆探殘留水后經24小時觀測終孔穩定水位,共117孔次。(7)現場地質人員跟班編錄,并根據不同的地質情況及時指導施工。地質資料按要求搜集準確、及時、齊全。野外工作取得了較豐富的工程地質資料,所獲資料真實、可靠。(8)工程物探本次勘察在利用初勘聲波及剪切波測試成果,以查明巖體的完整性和土體的剪切波。(9)本次勘探業主方委托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派1名見證人員(姓名:蔡志飛,證章編號:YKJZ-2310109-0014)對工程采用野外旁站式見證,對勘探的規范性和真實性進行了見證,并出具了外業工程見證報告。(10)室內資料整理及報告編寫嚴格按有關規范要求進行,達到了勘察目的及技術要求,勘察質量良好;室內報告整理和圖件繪制采用重慶川東南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的勘察軟件——工程地質勘察CAD2.0。所提報告可供設計及施工使用。本次勘察工作的質量達到相關規范及委托書要求。完成的實物工作量詳見表1.7-2。勘察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表表1.7-2項目單位工作量備注工程地質測繪km20.05工程測量剖面km/條3.95/28鉆孔定測個66圖根控制點個3鉆探鉆孔m/孔2371.10/117利用初勘鉆孔m/孔56.60/5原位試驗重型動力觸探m/孔13.5/2水文工作鉆孔水位觀測孔117室內試驗巖石抗壓樣天然組/件33/99飽和組/件33/99重度樣組/件7/21抗拉樣組/件7/21抗剪樣組/件7/21波速測試利用波速測井m/孔62/22自然地理2.1交通位置擬建工程位于南岸區峽口鎮廣陽島,在中干道東側、環島濱江路西側,有市政道路直達場地,交通條件方便。2.2氣象水文(1)氣象場區屬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具春早夏長,秋雨連綿,冬暖多霧之特點。大氣降水以降雨為主,雪雹少見。年平均氣溫(℃)為18.3℃,極端最高氣溫(℃)為42.2℃(出現日期:2006年7月26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8℃(出現日期:1955年1月11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為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氣溫(℃)為5.7℃,最大平均日較差為11.9℃(出現日期:1953年7月)。年降雨量1000~1400mm,一日最大降水量266.6mm(出現日期:2007年7月17日),年蒸發量1079.2mm,最大年蒸發量1347.3mm(出現年份:1959年),年平均相對濕度(%)79%,年平均絕對濕度17.7mb。年平均風速1.3m/s,最大風速:26.7m/s,風向:西北(出現日期:1981年5月10日)。水文擬建場地西側為長江內河道,勘察期間長江水位處于消退狀態,水位變化較大,從180.50m消退到160.50m左右,距離場地20~100m,高差8~28m,長江一百年一遇洪水位188.31m,場地最低高程188.35m,除此之外場地周邊無其他地表水體。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3.1地形地貌根據現場調查反映,擬建場地為淺丘剝蝕地貌,整體較平緩,后期因平場施工,原始地形變化較大,受人類活動強烈。場地回填整平區地勢整體平緩、西高東低,整體地形坡度角一般為0°~5°,中部有數座平場遺留的山包,地坪高程約188.35~207.04m,高差約18.69m。局部陡坎坡角可達40~50°。通過工程地質測繪,場地中部因土石方開挖形成巖土質邊坡,邊坡除放坡外暫未進行其他處理,大部分邊坡有約1~3m厚的土層,場區自然斜坡及人工邊坡無變形跡象,整體處于穩定狀態。擬建場地總體地形地貌條件中等復雜。3.2地質構造擬建場地位于大盛場向斜東翼近核部,通過本次調查并結合區域資料分析,區內無斷層及破碎帶通過。場區巖層呈單斜狀產出,勘察場地中部山包處測得巖層產狀:312°∠13°,層面結合差。場地內主要發育有二組構造裂隙。裂隙①:產狀為202°∠80~85°,裂隙寬1~2mm,間距2.5~3.0m,延伸約2.0~5.0m,裂面平直,呈黃褐色,少量泥質充填,結構面結合很差,屬軟弱結構面;裂隙②:產狀131°∠75°,裂隙寬1~2mm,間距2.0~5.0m,延伸約1.0~5.0m,裂面較平直,呈黃褐色,未見充填,結構面結合差,屬硬性結構面。勘察區內地質構造簡單。3.3地層巖性經工程地質測繪和鉆探揭露表明:勘察區出露的地層由新至老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層(Q4ml)素填土、沖洪積(Q4al+pl)粉質粘土、卵石土;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J2s)的泥巖、砂巖。各巖土層工程地質基本特征按由新至老順序分述如下:3.3.1第四系全新統土層1)第四系全新統土層(Q4):素填土(Q4ml):雜色,結構松散,稍濕,主要有粉質粘土、砂泥巖碎塊石及少量卵石組成,硬顆粒含量約30%,粒徑20~50mm,為平場時回填,回填時間大于5年。廣泛分布于勘察區,本次勘察在59個鉆孔中有揭露,揭露厚度0.50m(ZK19)~8.20m(ZK10)。為場地主要土層。粉質粘土(Q4al+pl):黃褐色,可塑狀,稍有光澤,無搖震反應,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沖洪積成因。分布于勘察區東側,本次勘察在3個鉆孔中有揭露,揭露厚度2.40m(ZK130)~2.90m(ZK128)。為場地次要土層。卵石土(Q4al+pl):雜色,結構稍密~中密,由砂土、粉質粘土、卵石組成,磨圓度較好,粒徑20~100mm,硬顆粒含量約50~60%,母巖以砂巖、灰巖為主。分布于勘察區東側,本次勘察在7個鉆孔中有揭露,揭露厚度0.70m(ZK127)~3.10m(ZK120)。為場地次要土層。3.3.2巖石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J2s)場區內基巖主要為泥巖、砂巖,分布連續穩定,分布于整個勘察場地;泥巖、砂巖常呈互層狀、以透鏡狀分布。1)泥巖:紫紅色、暗紫色,主要以粘土礦物為主,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局部含砂質較多。該層在場區內鉆孔均有揭露,為場地主要地層。2)砂巖:灰白、青灰、灰黃,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云母次之,細~中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鈣泥質膠結。該層與泥巖因礦物成分含量不同、膠結類型及膠結程度差異,在場地中呈漸變或交叉出現。該層在場區內廣泛揭露,為場地次要地層。該層與泥巖呈互層或夾層,局部呈透鏡體出現。3.4基巖頂面及基巖風化帶特征擬建場地屬淺丘斜坡地貌,因平場的人為改造,場地大致一半的范圍被土層覆蓋,另一半基巖出露。基巖頂面埋深0.00m~8.20m(ZK10),基巖頂界標高181.00m(ZK130)~205.05m(ZK82)。基巖面坡度一般為0~35°,局部由于人為改造大于40°。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結合重慶地區經驗,將場地揭露范圍內的基巖劃分為強風化帶和中等風化帶。強風化帶:風化裂隙發育,巖芯破碎,呈碎塊狀、塊狀,巖質軟。根據鉆探成果,鉆孔揭露強風化帶厚度為0.60m(ZK104)~6.10m(ZK36),平均厚度2.37m。中等風化帶:巖芯較完整,呈柱狀、短柱狀及少量塊狀,巖質較硬,各孔均有揭露,未揭穿。中等風化帶頂界埋深為1.10m(ZK119)~11.30m(ZK10),頂界高程為179.90m(ZK130)~202.15m(ZK82)。各孔風化帶厚度及底界高程統計于勘探點數據一覽表3.3.1。3.5水文地質條件2.6.1地下水的類型場地中素填土、卵石土為透水層,強風化基巖和中風化砂巖屬于弱透水層,泥巖屬相對隔水層。場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雨補給,總體向場地東部地勢低洼的長江內河道滲流排泄。場地地下水主要分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兩類。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素填土中,大氣降水時,雨水易滲入人工填土層,部分留在填方內部形成孔隙水,部分沿著巖土界面向地勢低洼處排泄。基巖裂隙水賦存于基巖裂隙中,場地基巖主要為砂巖和泥巖。砂巖為相對透水層,儲水條件一般;泥巖為相對隔水層,儲水條件較差,大氣降水多沿基巖面向場地中南部原始地形低洼處滲流排泄,僅部分沿裂隙、節理下滲。2.6.2地下水的補徑排擬建場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氣降水的補給,受季節、氣候和地形地貌影響大;主要由地表入滲,通過填土進入基巖風化裂隙、構造裂隙中。大氣降水后,多數沿地表迅速排出場外,僅少量下滲,在低洼地段的土層中形成孔隙水或在基巖的裂隙中形成裂隙水,水量小,且隨季節變化大,雨季有水,旱季干枯。2.6.3地下水的分布情況場地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場地內地下水主要為大氣降水經土層滲透補給,場地地下水受大氣降水影響較大,雨季地下水較豐富。本次鉆探待各鉆孔施工完畢后,提干孔內施工殘留水,24小時后觀測水位,所有鉆孔未見水位恢復,但在降雨期間場地填方內部可能存在上層滯水,會對樁基及基坑施工造成一定影響,建議施工時加強截排水措施,加強成樁可行性研究。場地所在位置為廣陽島,緊鄰長江,根據《重慶市主城區防洪規劃(2016-2030年)》規定,主城區城市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長江河道在廣陽島位置的百年一遇洪水位為188.31m,與場地高程較接近。同時,場地東側近長江岸位置的鉆孔揭露有卵石土、素填土等透水層,故百年一遇洪水位對擬建場地有影響。建議抗浮水位為188.31m。本場地在勘察期間鉆探深度范圍內,無統一穩定地下水位,地下水總體上較貧乏,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簡單。3.6地質災害及不良地質現象根據地質調查和鉆探揭露場地及附近未見崩塌、泥石流、滑坡、危巖、斷層、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未見其他對擬建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巖土物理力學性質4.1土層物理力學性質(1)素填土(Q4ml)雜色,結構松散~稍密,稍濕,主要有粉質粘土、砂泥巖碎塊石及少量卵石組成,硬顆粒含量約30%,粒徑20~50mm,為平場時回填,回填時間大于5年。本次勘察選取ZK10、ZK14兩個鉆孔做N120超重型動力觸探試驗,試驗成果統計計算于表4.1-1。表4.1-1素填土N120錘擊數厚度加權平均值統計表孔號觸探孔段(m)統計厚度(m)N120平均值變異系數N120區間值N120厚度加權平均值變異系數厚度加權平均值ZK101.35~8.256.84.360.5290.9~07ZK141.4~80.473由表4.1-1可知,N120經修正后的單孔錘擊數平均值4.36~5.98,2個鉆孔厚度加權平均值為5.16,變異系數0.473~0.529,由測試結果可知素填土呈松散~稍密狀。測試值在平面和豎向上分布規律性較差,說明該人工填土的均勻性較差,填料級配不良。素填土變異系數很大,表明在試驗過程中,探頭多次擊到拋填的硬物上,0局部孔段還存在架空現象。(2)粉質粘土(Q4al+pl)黃褐色,可塑狀,稍有光澤,無搖震反應,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沖洪積成因。分布于勘察區東側,本次勘察僅在3個鉆孔中有揭露且其厚度不勻,故未取土樣做室內試驗。(2)卵石土(Q4al+pl)雜色,結構稍密~中密,由砂土、粉質粘土、卵石組成,磨圓度較好,粒徑20~100mm,硬顆粒含量約50~60%,母巖以砂巖、灰巖為主。分布于勘察區東側,本次勘察在7個鉆孔中有揭露,其厚度總體較薄。4.2巖石物理力學性質4.2.1巖石單軸抗壓強度值本次勘察在33個鉆孔的中等風化帶基巖中取巖樣做巖石天然及飽和單軸抗壓試驗各33組99件,試驗成果按《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T-043-2016)規范統計于表4.2-1。中等風化帶巖石單軸抗壓強度試驗成果統計表表4.2.1巖性試驗項目孔號試驗值統計件數范圍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標準值軟化系數(MPa)(MPa)(MPa)(MPa)(MPa)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泥巖天然抗壓ZK142.663.222.69809ZK234.553.664.25ZK283.553.443.78ZK345.664.555.36ZK364.555.224.69ZK384.335.114.29ZK404.555.225.69ZK424.113.663.79ZK466.557.448.56~ZK534.665.224.36ZK583.664.134.38ZK615.223.664.17ZK644.223.664.14ZK673.223.463.19ZK705.223.664.69ZK734.995.555.12ZK853.654.033.75ZK946.554.885.16ZK975.556.335.49ZK1004.584.654.79ZK1033.664.113.65ZK1093.664.113.87ZK1124.555.114.69ZK1154.113.894.65ZK1184.114.554.36ZK1223.663.553.65ZK1273.662.663.15ZK1304.555.114.668.6飽和抗壓ZK141.451.741.42890.262.5ZK232.692.152.36ZK282.111.782.11ZK343.462.783.33ZK362.663.022.74ZK382.433.062.48ZK402.883.263.53ZK48~ZK464.454.555.36ZK532.623.022.48ZK582.312.362.49ZK66ZK642.552.092.48ZK671.852.011.79ZK703.182.092.81ZK733.203.333.21ZK852.132.292.03ZK944.063.013.12ZK973.413.863.54ZK1002.652.782.82ZK1032.062.302.01ZK101ZK1122.723.052.82ZK1152.402.262.74ZK1182.502.792.62ZK1222.141.952.11ZK1272.031.541.78ZK1302.803.132.745.4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砂巖天然抗壓ZK107.476.537.676ZK7ZK488.55*7.66*9.12*ZK655.566.336.57ZK1244.223.664.687.7飽和抗壓ZK103.362.943.4570.212.4ZK172.412.362.48ZK484.85*3.69*5.11*ZK652.793.113.43ZK1242.041.832.113.5帶(*)為異常值,未參與統計根據表4.2-1統計:中等風化帶泥巖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區間值2.7~8.6MPa,平均值4.40MPa,標準值4.3MPa,變異系數0.22,變異性中等;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區間值1.40~5.4MPa,平均值2.6MPa,標準值2.5MPa,變異系數0.26,變異性中等;軟化系數0.59,為遇水易軟化的極軟巖。場地內的泥巖由于膠結程度及含砂量的差異,導致巖石單軸抗壓強度的變形性相對較大。中等風化帶砂巖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區間值3.70~7.70MPa,平均值5.8MPa,標準值5.2MPa,變異系數0.21,變異性中等;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區間值1.8~3.5MPa,平均值2.7MPa,標準值2.4MPa,變異系數0.21,變異性中等;軟化系數0.46,為遇水易軟化的極軟巖。場地內的砂巖由于膠結程度及含泥量的差異,導致巖石單軸抗壓強度的變形性相對較大。4.2.2天然重度、抗拉、抗剪值本次勘察在7個鉆孔的中等風化帶基巖中取巖樣7組作物性和抗拉剪試驗。試驗成果統計于表4.2-2~4.2-3。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泥巖天然重度及抗拉、抗剪強度試驗成果統計表表4.2.2鉆孔編號天然重度(kN/m3)抗拉強度(MPa)抗剪強度指標圖解法最小二乘法φC(MPa)C1(MPa)φC(MPa)ZK3225.1024.9724.980.410.380.3635.691.510.8735.751.50ZK5524.8424.8924.930.260.230.2233.751.020.5534.151.00ZK9124.9924.9224.950.340.310.3034.421.260.7234.421.25ZK12224.7824.8324.7033.060.950.4933.270.94區間值24.75~25.100.19~0.4133.06~35.690.95~1.510.49~0.8733.27~35.750.94~1.5統計件數121244444平均值24.910.29634.401.17標準差0.100.0751.1200.2570.1711.0260.256變異系數0.000.2610.0330.2170.2590.0300.219小值平均值0.25(標準值)32.950.890.4633.220.88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砂巖天然重度及抗拉、抗剪強度試驗成果統計表表4.2.3鉆孔編號天然重度(kN/m3)抗拉強度(MPa)抗剪強度指標圖解法最小二乘法φC(MPa)C1(MPa)φC(MPa)ZK7524.4724.4724.420.520.480.4636.872.081.1537.272.04ZK8224.3424.3424.340.430.380.4235.691.850.9835.751.83ZK10724.1924.1824.090.300.280.3335.691.390.7235.811.38區間值24.09~24.470.28~0.5235.69~36.871.39~2.080.72~1.1535.75~37.271.38~2.04統計件數9933333平均值24.320.4036.081.770.9536.271.75標準差0.130.0830.6840.3510.2170.8610.338變異系數0.010.2080.0190.1990.2280.0240.193小值平均值0.35(標準值)35.051.240.6234.981.24根據表4.2-2統計:中等風化帶泥巖天然重度平均值24.91kN/m3;抗拉強度標準值0.25MPa;抗剪強度指標(圖解法):φ小值平均值32.95°,C小值平均值0.89MPa。根據表4.2-3統計:中等風化帶砂巖天然重度平均值24.32kN/m3;抗拉強度標準值0.35MPa;抗剪強度指標(圖解法):φ小值平均值35.05°,C小值平均值1.24MPa。4.3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場地范圍內強風化帶基巖風化裂隙發育,巖體破碎,強度低;中等風化帶巖體較完整,強度較高。本次勘察利用初勘聲波測試成果,綜合測試成果見表4.3.1:表4.3.1初勘聲波測井成果孔號測試范圍(m)巖性Vp速度范圍(m/s)Vp平均速度(m/s)巖塊波速(m/s)巖體完整性指數Kv巖體完整性CK112.0~9.4砂巖3455~3870365046730.61較完整9.4~16.8泥巖2922~3210308140110.59較完整16.8~22.7砂巖3461~3996374246780.64較完整22.7~31.0泥巖2971~3240313540470.60較完整CK325.0~7.5砂巖2461~2637256547090.30破碎7.5~14.8泥巖2978~3214304039920.58較完整14.8~18.0砂巖3430~3945367847090.61較完整18.0~31.2泥巖2960~3197311940270.60較完整由上表和宏觀判斷相結合,進行綜合判斷:破碎砂巖巖層聲波速度范圍為2461~2637m/s,巖體完整性指數為0.30;較完整砂巖巖層聲波速度范圍為3430~3996m/s,巖體完整性指數范圍為0.61~0.64;較完整泥巖巖層聲波速度范圍為2922~3240m/s,巖體完整性指數范圍為0.58~0.60。場地內中等風化帶巖體完整性指數0.61~0.64,場地巖體大部分較完整,局部較破碎。結合巖石單軸抗壓試驗成果及重慶地區經驗,場地內的強風化帶基巖為破碎的極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均為Ⅴ級。中等風化帶泥巖為較完整的極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中等風化帶砂巖為較完整的極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5工程地質評價5.1場地環境工程影響評價擬建場地整體較平整,與周邊環境基本順接,僅地塊中部因平場開挖遺留部分小山丘。中部小山丘邊坡高約1.5~16.5m,現狀邊坡坡率約1:1.00~1:1.50。根據現場調查,邊坡表面裸露,未發現整體滑動破壞變形跡象,邊坡整體穩定。但因邊坡開挖卸荷、長期暴露雨水沖蝕,邊坡表層有強風化巖體剝蝕滑落現象。根據甲方介紹,擬建場地平場后小山包會繼續保留形成景觀。綜上,場地現狀斜(邊)坡整體穩定。建議在有放坡條件的位置均采用1:1.00~1:1.50的坡率放坡處理并護面,當放坡條件受限的情況下在設置樁板墻或錨桿擋墻支擋后放坡處理。擬建場地東西兩側市政道路已修建,南北兩側待建地塊高程基本順接,擬建場地修建對周邊環境整體影響較小,但場地施工時應注意對市政管網的保護,尤其是東西兩側部分管網埋置在紅線位置附近,開挖前應仔細探明管網分布于走向,必要時應針對管網做保護措施,防止因開挖破壞市政管網。5.2地震效應評價及巖土穩定性評價5.2.1地震效應評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場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35s。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場區屬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抗震設防烈度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擬建物為重要公共建筑,建筑抗震設防類別應不低于重點設防表5.2.1初勘剪切波速成果孔號巖土類別測試范圍(m)Vs速度范圍(m/s)Vs平均速度(m/s)Vse覆蓋層等效剪切波速(m/s)CK11素填土0.0~0.6130130130泥巖0.6~1.5588588——砂巖1.5~3.0764764——CK32素填土0.0~4.3125~154139140砂巖4.3~7.0841841——利用初勘波速成果和地區經驗相結合綜合判斷:素填土剪切波速平均值為138.9m/s;粉質粘土剪切波速平均值為158m/s;卵石土剪切波速平均值為195m/s;強風化泥巖剪切波波速平均值588m/s,強風化砂巖剪切波速平均值813.5m/s>800m/s。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表4.1.3并結合地區經驗,判定素填土為軟弱土,強風化基巖為軟質巖石,中風化基巖為巖石。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公式4.1.5-1計算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式中:vse——土層等效剪切波速(m/s)do——計算深度(m)t——剪切波在地面至計算深度之間的傳播時間di——計算深度第i土層的厚度(m)vsi——計算深度范圍內第i土層的剪切波速(m/s)n——計算深度范圍內土層的分層數據甲方提供的設計資料,擬建物分為6棟高層建筑及1個地下車庫。按設計地坪高程整平后,各單元的覆蓋層厚度、等效剪切波速、場地類別及地段劃分如下。(1)當地下室基坑邊坡與建筑主體結構脫開時各擬建物地震效應劃分詳見表5.2.2。受臨近邊坡穩定性影響建筑應劃為不利地段,待邊坡治理穩定后才可劃為一般地段場地類別及地震動參數表表5.2.2建筑物編號按設計整平后最大素填土厚度(m)按設計整平后最大粉質粘土厚度(m)按設計整平后最大卵石土厚度(m)粉質粘土剪切波速(m/s)人工填土剪切波速(m/s)粉質粘土剪切波速(m/s)代表性鉆孔覆蓋層總厚度(m)綜合等效剪切波速(m/s)場地類別設計特征周期(s)抗震設防烈度建筑抗震地段分類建筑抗震設防類別服務大廳0.96138.9158195ZK420.96138.9Ⅰ10.256不利地段(*)重點設防公共服務0138.91581950>800Ⅰ00.26不利地段(*)重點設防世界廳0138.91581950>800Ⅰ00.26不利地段(*)重點設防華夏廳0138.91581950>800Ⅰ00.26不利地段(*)重點設防華夏廊0138.91581950>800Ⅰ00.26有利地段重點設防長江廊0138.91581950>800Ⅰ00.26不利地段(*)重點設防望江臺1.482.62.7138.9158195ZK1296.78168.6Ⅱ0.356不利地段(*)重點設防重慶展廳0138.91581950>800Ⅰ00.26不利地段(*)重點設防廣陽廳0138.91581950>800Ⅰ00.26有利地段重點設防紀念品商店0138.91581950>800Ⅰ00.26不利地段(*)重點設防下沉庭院0138.91581950>800Ⅰ00.26有利地段重點設防管理辦公0138.91581950>800Ⅰ00.26有利地段重點設防售票處0138.91581950>800Ⅰ00.26有利地段重點設防(*)受臨近邊坡穩定性影響建筑應劃為不利地段,待邊坡治理穩定后才可劃為一般地段(2)按場地設計室內外地坪高程整平后,當地下車庫基坑邊坡支擋結構與建筑主體結構未脫開時,場區擬建物范圍內的建筑物結構與地下室連為一體,擬建物場地類別及地震動參數詳見表5.2.3。場地類別及地震動參數表表5.2.3建筑物編號按設計整平后最大素填土厚度(m)按設計整平后最大粉質粘土厚度(m)按設計整平后最大卵石土厚度(m)粉質粘土剪切波速(m/s)人工填土剪切波速(m/s)粉質粘土剪切波速(m/s)代表性鉆孔覆蓋層總厚度(m)綜合等效剪切波速(m/s)場地類別設計特征周期(s)抗震設防烈度建筑抗震地段分類建筑抗震設防類別大河文明館1.482.62.7138.9158195ZK1296.78168.6Ⅱ0.356一般地段標準設防若場地填土強夯整平,應測填土的剪切波速值,校核場地地震效應評價,建議對填土強夯整平處理。由于現階段結構分縫情況還不明確,建議在結構分縫明確的情況下按結構單元再進行抗震補充評價。5.2.2地震巖土體穩定性評價場地內不存在液化土、非巖石和強風化巖石的陡坡等不利地段,場地中部的山包及基坑邊坡進行有效支擋后場地邊坡穩定。場地巖土在地震期間將不會產生滑坡、崩塌、液化等穩定性問題。5.3場地穩定性及適宜性評價5.3.1場地現狀斜邊坡穩定性評價擬建場地屬構造剝蝕淺丘地貌,現狀地形地貌遭受人類活動的破壞較強烈,由于場地整平開挖,在場地中部形成多個巖土質挖方邊坡(中部小山包),這些邊坡現狀穩定,但其巖體易風化、坡面裸露,在風化作用下,可能形成凹巖腔最終導致邊坡失穩,建議對場地中部的小山包坡面進行防護。場地范圍內其余地段為開闊平地。根據現場調查,現狀巖、土質邊坡、斜坡無變形跡象,整體處于基本穩定~穩定狀態。5.3.2環境邊坡及基坑邊坡穩定性評1)環境邊坡擬建場地按設計標高整平后,大河文明館地塊西側為已建市政道路中干道,場地整平高程大多與已建市政道路基本順接,無環境邊坡;地塊南側為已平整待建地塊,兩地塊高程相近基本順接;東側為在已建市政道路環島濱江路,場地整平高程與市政道路基本順接,無環境邊坡;地塊北側為已平整待建地塊,兩地塊高程相近基本順接。總體來說,場地的四周均無環境邊坡。2)基坑邊坡按設計標高開挖后,將沿地下車庫輪廓線形成多個方向的基坑邊坡(如圖5.3-1所示)。基坑邊坡按數字序號編號,如邊坡1-2。詳見平面圖和基坑邊坡位置。各基坑邊坡穩定性分析評價于表5.3-2。順向坡有無穩定性驗算?巖層面參數?順向坡如何治理?建議順向坡(包括疊加高度)總高度低于8m設置錨桿擋墻,高于8m設置抗滑樁處置。順向坡穩定性計算可以按坡高1倍、2倍、3倍等進行計算,取不利值。5.3.4適宜性評價場地內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粉質粘土、卵石土及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泥巖、砂巖;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場地內環境水對混凝土結構及其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土對混凝土結構、混凝土中的鋼筋和鋼結構具微腐蝕性;場地屬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抗震設防烈度6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一般地段;場地內無滑坡、泥石流、崩塌、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質現象及地質災害,場地整體穩定,巖質地基穩定,適宜本工程建設。5.4地基均勻性及穩定性評價場區內人工填土,回填時間不一,部份為近期回填,結構一般為松散~稍密,厚度不一,均勻性差,差異性大,屬不均勻地基;粉質粘土厚度不一,均勻性差,差異性大,屬不均勻地基;卵石土厚度不一,均勻性差,差異性大,屬不均勻地基;強風化基巖厚薄不均,其承載力低,屬不均勻地基,不宜做建筑基礎持力層。中等風化帶基巖連續穩定,屬均勻地基。5.5特殊性巖土評價擬建場地特殊性巖土主要為人工填土、基巖強風化帶,下面分別進行評價。1)素填土場地內人工填土主要分布場地大部,厚度不一,結構松散,具不均勻、低強度等特性,開挖過程中穩定性差,作基礎持力層時應對填土進行壓實處理,壓實系數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填土地基承載力現場檢驗確定。素填土對邊坡穩定性及成樁影響較大:①、邊坡施工應嚴格按照逆作法施工順序進行,防止在開挖過程中填土產生垮塌,填土以泥巖、砂巖塊石為主且架空現象嚴重,邊坡開挖過程中應加強支護清除邊坡開挖形成危石并加強監測;②、填土對樁基成樁施工影響較大,如場地內地勢地洼地段地下水較豐富且局部地段填土較厚,填土成分主要為粉質粘土及強風化泥巖、砂巖,機械成孔過程中,在機械擾動及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下,填土內粉質粘土、強風化泥巖可能呈“流體狀”,進而引發垮孔、塌孔現象,成孔困難,建議采用套管護壁、跟管鉆進、灌漿固壁或孔內灌注低標號混凝土復鉆孔等方法進行處理;也可考慮與沖擊鉆進行比選。2)強風化帶基巖場地內的分布的泥巖、砂巖在太陽輻射、大氣、水和生物作用下,在巖體上部出現破碎、疏松等現象進而形成強風化帶。由于巖石成分、分布位置及與外部環境接觸存在差異,造成場地內風化帶風化程度、厚度差異較大,鉆探揭露厚度0.60m(ZK104)~6.10m(ZK36),平均厚度2.37m,屬不均勻地基,不宜做建筑基礎持力層,但可作為荷載較小構筑物地基。場地內泥巖巖體抗風化能力弱,基坑開挖后應及時檢驗,對于易風化的巖類,應及時砌筑基礎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風化發展。5.6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評價在鉆孔控制深度范圍內,場地內無穩定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季節性較強。土層厚度變化較大,在雨季會形成上層滯水,基巖強風化帶在雨季將有風化裂隙水。建議在旱季進行基礎施工,若在雨季施工,建議在場地設置截排水溝并配備水泵等排水設備。施工期間基坑容易產生大面積積水,施工時注意雨水及施工廢水的排泄,基礎施工中應配備水泵抽排水設備。場地局部地帶回填土體厚度大,匯水面積大,施工期間容易產生積水,局部地段地下水處于流動狀態,后期樁基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孔壁坍塌、樁底沉渣超標,澆筑過程中出現斷樁、縮徑等工程問題,樁基施工時應作好護壁工作(如下鋼護筒、砼回填、跟管鉆進等工藝),防止縮頸,加強沉渣清理工作,注意雨水及施工廢水的排泄,確保成樁質量。擬建場地地下水主要為潛水,地下室應做好盲溝、集水井等有效排地下水措施,由于100年一遇洪水位為188.31m,與場地現狀地面標高接近,基坑設計時應考慮抗浮問題,根據《重慶市主城區防洪規劃(2016-2030年)》規定,主城區城市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建議抗浮水位為188.31m。濱河建筑,當水位高于環境地坪時,抗浮水位取環境地坪標高。另外,若地下室基坑側壁和底板均為基巖,采用抗浮措施,還需要考慮水位折減;也可考慮設置集水井、盲溝抽排解決。5.7水土腐蝕性評價本次詳勘利用初勘水質簡分析試驗成果,結合周邊場地實際情況結合重慶地區經驗,場地環境類型為Ⅱ類,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50021-2001,2009年版)12.2章節:(1)按環境類型:地下水和素填土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2)按地層滲透性: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3)地下水和素填土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4)場地內的素填土對鋼結構具微腐蝕性;根據場地周邊環境和重慶地區經驗結合判定:場地內其它土體對砼、砼中鋼筋和鋼結構具微腐蝕性。5.8持力層選擇及基礎型式建議(1)持力層選擇場地內人工填土厚度差異性大,力學性質較差,整個場地分布不均;粉質粘土厚度差異性大,力學性質較差,整個場地零星分布;卵石土厚度差異性大,力學性質中等,整個場地零星分布;強風化基巖厚薄不均,分布不連續,力學性質較差,不宜作為持力層。中等風化帶砂巖力學性質中等,分布連續,可作為持力層。中等風化帶泥巖連續穩定,力學性質較好,可作為持力層。作為持力層建議使用砂巖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2)基礎型式建議根據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和擬建物的特征,擬建物基礎型式及持力層選擇見表5.8-1。擬建物基礎底面建議應放于自地下室底面標高及臨近邊坡起算的巖體破裂面以下一定深度,破裂面以上的基礎段應隔離或空位構造處理。嵌巖樁基嵌入中等風化基巖的深度應根據JGJ94-2008規范計算確定。擬建物基礎形式及持力層建議選擇表5.8-1地塊名稱建物名稱樓層數設計地坪標高(m)整平后中風化頂界標高(m)整平后中等風化帶基巖埋深(m)參考剖面建議持力層基礎型式建議大河文明館服務大廳1F188183.74~187.580.42~4.269、19中風化砂巖樁基礎或獨立基礎公共服務-2F181184.68~187.1905、6、8、17~19中風化砂巖獨立基礎世界廳1F/-1F188183.74~192.360~4.2610~11、18~20中風化砂巖樁基礎或獨立基礎華夏廳-1F182189.81~190.67011~12、22~23中風化砂巖獨立基礎華夏廊1F188189.83~190.92010~11、21~24中風化砂巖獨立基礎長江廊1F188188.93~190.47010~11、25~27中風化砂巖獨立基礎望江臺1F188179.82~189.270~8.188~11、28~29中風化砂巖樁基礎或獨立基礎重慶展廳1F188187.77~188.930~0.236~7、25~27中風化砂巖獨立基礎廣陽廳1F/-1F188187.50~188.800~0.504~5、24~25中風化砂巖獨立基礎紀念品商店1F188186.69~189.610~1.315~6、20~23中風化砂巖獨立基礎下沉庭院183.5187.01~188.2003、20中風化砂巖獨立基礎管理辦公-1F181.5186.24~189.3302~4、19~21中風化砂巖獨立基礎售票處1F188190.79011、17中風化砂巖獨立基礎5.9成樁可能性、施工條件及其對環境影響評價5.9.1成樁可能性、施工條件分析從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出發,結合擬建建筑物性質,本工程可供選擇的樁基方案為大直徑鉆(沖)孔灌注樁或人工挖孔灌注樁。根據場地的巖土層結構、各土層的工程特性和場地周邊環境分析:擬建場地范圍內無流沙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西側填土較厚且降雨時可能存在地下水,在機械作用下填土易成“流體狀”,易塌孔,成樁條件差,同時施工設備進場易產生傾斜、深陷等情況,威脅施工安全。除上述地段之外,其它地段成樁條件一般~好。人工挖孔樁具有造價低、施工簡單(可大面積展開),噪音小,易清底,樁身質量易于保證和樁底巖層觀察驗槽工作易于進行等有點,但在土層厚度大,部份地段有水作用,樁施工難度大,施工過程復雜,成樁條件較差,工人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鉆(沖)孔灌注樁因其是以機械成孔,噪聲大,費用高,設備投入量大,大量的泥漿排放困難,同時因孔底沉渣的存在將較大的影響樁端阻力的發揮,其優點是可以在有地下水的條件下成孔成樁,不需降水就可以施工,對土層厚度較大段,采用護壁措施后,成孔危險性小。本工程填方較厚區域的樁基礎建議采用機械成孔灌注樁。按設計標高整平后,場地因由于填土較厚、降水時地下水的存在建議采取鉆(沖)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應加強樁身垂直度、沉渣、樁身質量和樁端持力層檢驗。按渝建發【2012】162號文,若采用人工挖孔樁,施工單位必須根據相關規定擬定安全施工方案組織專家論證后嚴格按照方案施工,并作好通風、排水、照明、用電、防墜落、有毒有害氣體檢測等安全措施,土層段應作好護壁工作,確保施工安全,并作好清底工作,取保成樁質量。對采用機械成樁工藝時的建議如下:(1)建議采用適當的掘進輔助措施,防止在水(或者掘進冷卻液)潤濕和切割刀具擾動的共同作用下,易產生“糊鉆”粘結現象或堵塞渣口等情況,影響掘進效率。(2)根據場地實際情況,建議設備的掘進參數中巖石抗壓強度宜確定為巖石天然抗壓強度最大值的1.5~2.0倍,避免參數不合適磨損刀具。(3)采用機械鉆孔灌注樁成孔及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易發生孔壁坍塌、樁底沉渣超標、孔內地下水影響導致澆筑過程中出現塌孔、斷樁、縮徑等工程問題,建議施工過程中采用泥漿護壁(全鋼護筒、砼回填反壓、跟管鉆進、預注漿、沖擊鉆等工藝)施工、旋挖機旋挖斗清除孔底沉渣的方法以及水下澆筑混凝土的方案施工等,確保成樁質量。5.9.2樁基施工對環境影響分析樁基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聲、揚塵、廢氣、泥漿等會對周圍市政道路、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辦公產生一定影響。工程建設過程中,相關單位應樹立嚴格的環保意識,工程設計、施工應充分考慮環保措施,嚴格執行國家相關環保法律、法規,最大限度的減小樁基施工對臨近已建相鄰構筑物及附近人員安全、環境的影響。5.10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分析經現場工程地質調查和鉆探揭示,場區內未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質作用。擬建場地按設計標高開挖后,將會形成大量的基坑邊坡,因此工程施工期間主要的地質風險為基坑邊坡和環境邊坡的穩定性,特別是挖方邊坡開挖后將改變自然斜坡、人工邊坡原有的穩定性,邊坡可能產生破壞,危害施工人員、設備安全。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主要有:(1)擬建場地按設計標高整平后,將在擬建場地四周及場地內將形成的邊坡高度不大,基坑邊坡最大高度約7m,若基坑邊坡失穩可造成人員傷亡或機械設備等財產損失,應對挖方邊坡設計方案進行專項論證,邊坡開挖和回填之前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有效支擋或放緩邊坡坡度,并作好后期監測工作。(2)本項目可能選擇機械成孔樁,機械旋挖成孔工作效率高,成孔時間短,但填土層或軟弱土層較厚地段成孔后可能存在縮徑、孔壁坍塌、沉渣厚度超限而造成的安全和質量風險,當有地下水匯集時,樁孔施工可能產生涌水。(3)本工程部份地段可能實施的人工挖擴孔樁工程存在安全風險。建議按重慶市建委“渝建發[2012]162號”文件《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工挖孔灌注樁管理的通知》進行安全專項論證。(4)場地基坑邊坡較高,降雨期間施工易形成基坑(槽)積水,降低巖土體抗剪強度,可能存在邊坡坍塌的風險;擬建場地可能采用人工挖孔樁,人工挖孔樁的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高處墜落事故、中毒窒息事故、物體打擊事故、坍塌事故、觸電事故等風險。(5)場地周邊為已建和在建市政道路,從已有資料發應,該道路人行橫道埋設大量管網,場地開挖應注意開挖時不能破壞人行橫道管網。(6)據現場調查訪問,場地內東西兩側靠近已建道路位置可能存在市政管網,包括但不限于天然氣管和供水管,現場施工前應先探明其具體位置和走向。5.11巖土設計參數建議5.11.1地基承載力建議1、淺基礎地基承載力(1)土層壓實填土:場區人工填土結構松散~稍密,若以填土為持力層,必須經過處理后方可。按規范要求對人工填土全部夯實或壓實處理,填料性質、壓實系數應達到相關規范要求,填土壓實系數應滿足規范要求,其承載力特征值根據現場載荷試驗確定。(2)基巖按《工程地質勘察規范》(DBJ50/T-043-2016)和《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J50-047-2016)并結合試驗成果、重慶地區經驗及場地巖體完整性確定淺基礎下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巖石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由巖石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乘以地基條件系數確定,較完整中風化巖體地基條件系數取1.20;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由巖石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乘以折減系數確定,折減系數均取0.33)。、強風化帶基巖砂巖fak=300kPa,泥巖fak=300kPa。中等風化帶砂巖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fuk=2.4Mpa×1.20=2880kPa,承載力特征值fak=2880kPa×0.33=950.4kPa。擬建場地中等風化帶泥巖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fuk=2.6Mpa×1.20=3120kPa,承載力特征值fak=3120kPa×0.33=1029.6kPa;備注:(泥巖在施工期及施工期不致水浸泡的情況下,可選取天然抗壓強度值計算泥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uk=4.3Mpa×1.20=5160kPa,承載力特征值fak=5160kPa×0.33=1702.8kPa)2、嵌巖樁的承載力及嵌巖樁嵌入中等風化帶基巖的深度按《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計算確定。邊坡處基礎嵌巖深度自坡腳潛在破裂面處開始起算,潛在破裂面以上段基礎應隔離或空位構造處理。強風化基巖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取140kpa;中等風化巖石抗壓強度取值場地內泥巖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4.3MPa、砂巖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2.4MPa;擬建場區內人工填土結構松散,樁側可能出現負摩阻力,負摩阻力系數取0.25,。建議采取隔離、抹瀝青等有效措施減小負摩阻力的影響。若場地內的人工填土經處理壓實度≥0.94,則可不考慮負摩阻力影響。上述的巖石參數標準值是根據室內試驗成果按照相關規范結合地區經驗所得,是反映場地內巖石體普遍特征的數值,局部與基礎位置的實際數值可能有一定差異,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強驗槽工作,發現地質問題,請與我司聯系,會同甲方、設計、施工單位共同協商解決。根據地區經驗,巖體抗拉強度折減系數取0.40,抗剪強度參數折減系數c取0.30、φ取0.90,時間效應系數取0.95。場地中風化泥巖:抗拉強度標準值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間相碳微球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從技術到人本醫療AI的倫理挑戰及應對
- 拆遷安置買賣協議
- 變更房屋租賃三方合同
- 2024年吉安市直三家公立醫院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包頭市中心醫院引進和招聘考試真題
- 婦產科院感管理與培訓計劃
- 交通事故案件延期開庭申請書模板
- 2025年國有企業國際合作述職報告范文
- 初中生科技創新項目報告模板
- GB/T 20887.3-2022汽車用高強度熱連軋鋼板及鋼帶第3部分:雙相鋼
- GB/T 12906-2008中國標準書號條碼
- GB 31645-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膠原蛋白肽
- 湖北省市場主體發展分析報告
- GCP培訓考試題庫及參考答案(完整版)
- 乒乓球社團活動記錄
- 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數據接口規范
- 繪本《還有一只羊》課件
-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考核試題及答案
- 《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考試復習題庫150題(含答案)
-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學工業建設工程技術資料管理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