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電信網絡資源管理崗位技能認證-培訓教材_第1頁
2017年中國電信網絡資源管理崗位技能認證-培訓教材_第2頁
2017年中國電信網絡資源管理崗位技能認證-培訓教材_第3頁
2017年中國電信網絡資源管理崗位技能認證-培訓教材_第4頁
2017年中國電信網絡資源管理崗位技能認證-培訓教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年中國電信網絡資源管理崗位技能認證-培訓教材第頁中國電信網絡資源管理崗位技能認證培訓教材集團公司網運部2017年5月

目錄前言 6第一章 基礎知識 7第一節 安全保密知識 7一、 數據安全 7二、 數據保密 8第二節 資源管理重要規程要求 11一、 本地資源數據維護 11二、 命名規范 13三、 網絡能力指標 14四、 本地資源管理系統規范 14五、 集團大客戶業務差異化服務標準 27第三節 專業網絡基礎知識 28一、 交換網 28二、 傳輸網 33三、 數據網 37四、 LTE 42五、 光纜網 44六、 光接入網 44七、 管道網 46八、 IPV6 47第四節 計算機及網絡基礎 49一、 計算機基礎 49二、 常用辦公軟件 50三、 計算機網絡基本原理 51第五節 企業及網絡運營管理相關知識 59一、 企業戰略轉型關鍵信息 59二、 網絡運營轉型 59三、 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知識 61第二章 資源基礎管理 62第一節 資源數據管理 62一、 主要管理對象分類 62二、 各類網絡資源定義 66三、 資源數據關鍵信息 72第二節 網絡資源命名管理 74一、 命名規范實施指導原則 74二、 命名規范管理的重要網絡資源 75三、 重要資源命名標識 82四、 差異化服務電路命名規則 90第三節 資源現場標識管理 90一、 資源現場標識概念 90二、 資源現場標識粘貼及制作的基本要求 90第四節 標準地址與資源關聯管理 91一、 標準地址的基本術語 91二、 標準地址分級參考 92三、 標準地址與網絡資源的關聯 93第三章 資源數據動態維護管理 94第一節 資源數據動態管理 94一、 資源動態管理核心理念 94二、 主要資源數據動態管理流程 95三、 資源動態管理的關鍵點 96四、 資源動態管理的衡量指標 97第二節 資源數據動態維護規定 97一、 工程建設的資源數據動態維護管理 97二、 業務開通的資源數據動態維護管理 98三、 網絡維護的資源數據動態維護管理 99四、 地理信息動態維護管理 100五、 基礎信息動態維護管理 101六、 網絡資源的資產信息動態維護管理 101第四章 資源配置 101第一節 資源配置原則 101一、 分工原則 101二、 本地資源配置原則 102第二節 接入型業務資源配置流程 103一、 典型資源配置流程 103二、 資源自動配置關鍵因素 103第三節 差異化服務電路資源配置要求 104一、 新開通電路 104二、 已開通電路 105三、 資源確認 105第五章 資源數據統計分析 105第一節 資源數據預警分析 105一、 資源預警分析的意義 105二、 主要資源利用率的分析范圍及定義 106三、 資源合理利用率的結果應用 110第二節 全網重要資源數據統計的意義及范圍 110第三節 網絡能力指標統計分析 111一、 網絡能力指標分類 111二、 網絡能力指標的統計數據來源要求 112三、 主要網絡能力指標 112四、 網絡能力指標波動原因分析 116第六章 質量管控 116第一節 數據質量指標 116第二節 影響數據質量的因素分析 118一、 系統功能問題 118二、 流程制度問題 118三、 操作規范性問題 118第三節 數據質量分析與考核 118一、 數據質量分析的方式 118二、 數據質量考核指標分解的原則 119三、 數據質量考核指標分解的方法 119四、 數據質量監督檢查 120第四節 數據排查糾錯管理 120一、 數據排查糾錯的定義 120二、 數據排查糾錯的目標和原則 121第七章 網絡組織支撐 121第一節 網絡規劃和建設支撐 121第二節 網絡割接/優化支撐 122第三節 網絡組織安全分析 122一、 網絡組織安全分析的基本概念 122二、 網絡組織安全分析要素 122三、 重要客戶網絡組織原則 123第八章 典型網絡資源應用 124第一節 I資源 124一、 管理目標 124二、 應用場景 125三、 界面操作及數據權限要求 126四、 資源移動應用數據要求 127第二節 網絡資源支撐維護劃小 133一、 目標 133二、 資源數據準備 133三、 網絡資源支撐維護劃小的數據服務能力 134四、 資源數據動態維護要求 140第三節 資源樹 141一、 業務端到端資源樹定義 141二、 業務端到端資源樹參考寬表結構 141三、 業務端到端資源樹實現方案 142四、 管理要求 144第四節 資源可視化 146一、 業務目標 146二、 目標與方案 146第五節 資源智慧化運營 150一、 總體業務目標 150二、 實施步驟 151三、 業務場景 151四、 業務流程 153第九章 資源系統功能需求管理 158第一節 需求管理基本概念 158第二節 需求獲取 158第三節 需求匯總分析 159第四節 需求文檔編寫 159第五節 需求審核 159附錄1:2011年版本教材編制人員名單 160附錄2:2017年版本教材編制人員名單 160

前言本地網資源管理體系從2001年開始從無到有,經歷了體系建設、流程梳理、資源清查、資源入庫、資源動態管理、資源應用服務等不同主要特點的幾個階段。隨著全業務經營和精確化管理的推進,資源管理體系也隨著業務流程的重組、組織架構的變化以及系統應用的推廣不斷優化和完善。隨著資源管理工作逐漸規范和有序化,資源管理工作在企業的價值越來越重要,如何提升資源管理人員技能水平、有效支撐全業務運營,增強資源隊伍凝聚力,穩定資源專業隊伍,建立專業的資源人才隊伍是當前資源管理重點關注的問題。集團公司在2011年決定進行網絡資源管理崗位技能認證工作,以公平、公正、公開為準則,建立健全全網統一認證機制,為網絡資源管理人員提供技能認證的平臺,為中國電信維護人員整體技能水平提升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集網絡資源管理在2011年由集團組織編制培訓教材和認證題庫,進行了網絡資源管理崗位技能認證,以公平、公正、公開為準則,建立健全全網統一認證機制,為網絡資源管理人員提供技能認證的平臺,為中國電信維護人員整體技能水平提升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在2017年,集團公司再次啟動網絡資源管理崗位技能認證工作,網絡資源管理經過幾年的發展,在基礎網絡管理、業務支撐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因此,需要根據2011年的培訓教材,補充增加新增部分的教材,并增加認證題庫,為2017年網絡資源管理崗位技能認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條件。

基礎知識安全保密知識網絡資源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網絡資源數據是企業的核心秘密之一。網絡資源數據的安全保密工作是中國電信集團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電信集團網絡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安全資源管理系統是網絡資源數據存放以及展現的重要載體,系統安全是數據安全的重要前提與保障。為保證資源數據的安全,要求做到如下幾方面:資源管理系統的數據必須做好定期備份工作,應每天進行網絡資源增量數據的備份,并定期進行數據的全量備份。網絡資源的備份數據存放于系統外的存儲設備,并做好備份介質的妥善保管和登記工作;資源管理系統的服務器、工作站所使用的操作系統必須進行登記。登記記錄上應該標明廠家、操作系統版本、已安裝的補丁程序號、安裝和升級的時間等內容,并進行存檔保存;禁止資源管理系統的一切終端計算機直接與公眾互聯網絡(如INTERNET)相連接;禁止外來計算機設備任意接入本地網網絡資源管理系統內部網絡;確需連接的,必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備案,并采取可靠的防病毒和安全保密措施;資源管理系統終端必須禁止安裝與工作無關的軟件,禁止使用來歷不明的軟盤、光盤等外存設備;資源管理系統應設置相應的系統管理員,對系統的使用人員進行權限設置與登記管理,當使用人員變更,如調崗、換崗時,應及時回收相關的用戶帳號和密碼;資源管理系統具體操作人員應切實做好用戶名及密碼的保密工作,不得向無關人員公開密碼,嚴禁同一用戶名及密碼多人使用或借用。資源管理系統終端計算機必須設置開機密碼,相關工作人員長時間離開終端,必須密碼鎖定計算機,下班后要關閉計算機終端,并不得把終端密碼透露給與此工作無關人員;嚴禁無關人員擅自使用網絡資源管理系統應用終端調閱網絡資源數據。數據保密網絡資源管理保密工作要認真貫徹“積極防范,突出重點,既確保國家秘密和企業商業秘密,又便利各項工作開展”的方針。密級與范圍網絡資源管理涉及保密的內容包括網絡資源數據和網絡資源管理相關的各種規范、管理辦法兩方面。網絡資源數據是網絡資源的抽象表現形式,是指電信企業運營過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以紙介質、磁介質以及光盤等為載體的各種文字、圖表、數據等不同形式的記錄。國家秘密涉及國家秘密的范圍包括:“國家絕密”級事項國家級戰備通信設備設施分布、使用頻率、網路組織和通信能力;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提供的通信保密措施和密碼通信狀況;為國家安全、情報、公安部門提供的特殊通信狀況。“國家機密”級事項集團通信網絡組織、樞紐分布、通信干線具體路由及其圖紙資料,國際出入口局的網絡管理方案;省級戰備通信總體布局、局站分布、樞紐設備、網路組織和通信能力;黨政專用通信及應急通信的通信組織、通信設施、保密措施和密碼通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黨政軍警等重要部門特殊需要提供的特設通信服務手段和為外國政府要員在中國境內活動提供的專用通信方案;為軍事部門提供的通信保障,涉及重要國防科研任務的性質、目的和實施時間、地點的通信方案。“國家秘密”級事項通信干線工程總體方案和通路組織;省級電信公司通信組織、樞紐分布、通信干線具體路由及其圖紙資料;為舉辦大型國際性活動提供的通信保障及通路組織。企業商業秘密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范圍包括:“企業機密”級事項:各類電信客戶資料信息;各類網絡組網方案;網絡各類建設工程設計文檔。“企業秘密”級事項:各類線路數據,包括光纜路由、電纜路由及線路容量等信息;各類網絡節點分布及容量數據,包括傳輸站點分布、交換局分布、接入網點分布、數據節點分布、無線基站分布、交接設備分布及覆蓋范圍等,以及相關節點設備容量等信息;各類電路的路由組織信息;網絡資源與業務使用情況的各類統計數據;網絡資源命名規范、各類網絡資源管理辦法。各部門保密工作職責網絡資源管理部門各級單位網絡資源管理部門是網絡資源數據保密工作的業務主管和責任部門,職責如下:負責根據集團公司關于網絡資源數據保密管理工作的要求,結合各自實際,制定網絡資源數據的保密工作管理細則;負責對屬地內各單位(部門)網絡數據保密工作進行指導、跟蹤、監督、檢查和考核,并接受上級領導的監督、檢查和考核;組織網絡資源數據管理人員的安全保密教育培訓,指導相關部門、崗位人員開展工作并監督執行;負責網絡資源數據泄密事件的上報以及協助查處工作;負責屬地內網絡資源數據借閱、提取、披露的內容審核。網絡資源數據使用部門網絡資源數據使用部門的職責:負責督促本部門網絡資源數據使用人員保守企業的秘密;負責本部門內網絡資源管理數據安全的指導、監督工作;負責本部門資源管理系統終端的安全管理;負責本部門發生資源數據泄密事件的調查、評估、補救和善后工作。網絡資源系統維護部門網絡資源系統維護部門的職責:負責定期分析系統中用戶異常訪問情況,及時向管理部門匯報;負責定期對資源系統數據庫進行備份管理,妥善保管資源系統數據各類備份資料;負責定期對系統用戶訪問情況進行分析,對于長時間沒有登錄使用網絡資源管理系統的賬號,通知相關使用部門系統聯系人,經仔細核實后進行銷號處理。網絡資源檔案管理部門網絡資源檔案管理部門的職責:負責對各類建設工程的設計以及竣工資料的進行及時歸檔;嚴格按照集團公司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對網絡資源的資料檔案進行管理。資源管理重要規程要求本地資源數據維護總體要求中國電信網絡資源數據是中國電信擁有或租用的網絡資源的抽象表現形式。網絡資源數據維護管理貫穿資源數據變更的全過程,中國電信所有維護、使用本地網網絡資源數據的單位均應遵守中國電信本地網網絡資源數據維護規程。中國電信本地網網絡資源數據維護規程是基于中國電信本地網網絡資源管理系統建設和網絡資源管理維護的實際情況,為確保本地網網絡資源數據持續準確、完整、規范、有效而制定的網絡資源數據維護管理的基本規章制度。基本原則集中管理,分頭負責;誰變動資源,誰負責資源數據的及時準確更新;誰使用資源,誰負責資源數據的維護和準確;同類數據更新口徑統一,各工位分散維護數據;數據更新及時準確,數據管理安全可靠。基本任務維護網絡資源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規范性;提供網絡資源數據共享服務,維護網絡資源數據查詢統計口徑的唯一性;做好網絡資源數據的安全和保密工作。基本要求應嚴格遵循網絡資源數據維護工作的基本原則,按照網絡資源數據維護工作的基本任務要求來開展網絡資源數據維護工作。應建立健全網絡資源數據動態管理的過程管控機制,確保常規工程建設、應急工程建設、網優網調、大修、業務調度、搶修等各種情況引起的網絡資源變更能及時在網絡資源管理系統的數據中得到體現。應建立健全網絡資源管理系統數據的審核和質量檢查制度,確保入庫資源數據同網絡實體在個體數量、關聯關系、屬性等各方面的一致性。應嚴格遵循集團公司制定的命名規范,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網絡資源命名規則,通過對資源命名、資源模板的集中管理,確保資源管理系統數據及現場資源標志的命名統一、規范。應建立健全網絡資源數據的安全保密制度,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網絡資源數據的安全。崗位職責網絡組織管理崗位職責負責本地網網絡組網管理與運行優化;負責網絡組織情況的分析評估;組織提出網絡建設需求,參與建設規劃與設計,配合工程方案會審;牽頭組織本地網網運白皮書編制。網絡資源管理崗位職責負責制定網絡資源、資產實物管理辦法和考核實施;負責網絡資源數據質量管理、網絡資源分配管理;負責網絡實物管理、網絡資產盤活與處置管理、備品備件管理;負責網絡資源系統需求管理,牽頭組織網絡資源系統的應用;負責網絡資源能力指標管理。網絡組織技術支撐崗位職責負責網絡組織分析,制定并實施路由及網絡組織調整與優化方案;支撐網絡組織及路由組織類問題處理;負責本省資源系統需求、資源管理命名規范及數據采集等技術方案編制,負責系統版本驗收測試及系統應用重要問題的解決處理;負責網絡資產處置的技術鑒定和相關建議編制;支撐網絡安全定級工作,實施網絡安全評測、評估和檢查,落實相關整改工作;編制網絡安全恢復總體預案,配合演練組織工作;負責能力指標數據分析及上報審批(網資);負責網絡安全運行基礎數據分析及上報審批;根據網絡組織、網絡安全和資源使用情況,提出相關預警;根據網絡組織、網絡安全和資源使用情況,提出網絡建設需求,參與網絡優化工程方案審核、可研、會審、招標和驗收;配合相關管理辦法編制及考核工作的實施。網絡資源調度崗位職責負責響應網絡(含業務)資源調度需求,集中確認、分配、調度,協調資源調度全過程;號線資源配置;負責省內工程資料入庫驗收;責任范圍內網絡資源數據動態變更,文檔更新;參與客戶及網絡業務前期的業務實施方案制定。網絡資源信息維護崗位職責負責網絡資源信息的錄入和動態維護工作;負責維護資產卡實數據一致性;負責網絡資產報廢、置換工作及銷售、租賃配合工作;參與工程資料的驗收;定期清點存量資源,負責數據的匯總、分析。命名規范網絡資源數據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是網絡資源集中管理的基礎,為加強中國電信本地網網絡資源的基礎數據規范化管理,提高網絡資源的科學化管理水平,中國電信集團制定了中國電信本地網網絡資源管理對象的命名規則,為各本地網進行網絡資源數據普查、數據標準化錄入及核對以及日常維護管理統一標記等工作提供參考標準,同時對計算機管理系統實現網絡資源管理對象的自動命名提供依據。網絡資源對象的命名定義了網絡對象在網絡資源數據中的唯一標識。中國電信本地網絡資源命名規范制定主要依據的原則包括:唯一性原則;命名規范中資源對象的命名是在其相關的局部范圍內來進行的,并在該范圍內保證資源對象的命名的唯一性。若在其上一層的范圍內來定位該資源時,須將上一層的名稱加上,依次類推,即可保證其在各層次上的唯一性。擴充性原則;命名規范主要考慮到資源命名規則及編號容量的可擴充性,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因業務發展所帶來的資源數量增加要求。可操作性原則。命名規則與實施原則描述明確、嚴謹,易于實際操作。命名規范的具體內容詳見第二章的網絡資源命名管理。網絡能力指標為滿足全面預算管理和股份公司對外信息披露的要求,集團公司財務部會同市場部、網絡運行維護部、網絡發展部等相關部門,制定了中國電信指標體系和指標解釋。通信能力類是指標體系的其中一部分內容。網絡能力指標的具體內容詳見第五章網絡能力指標統計分析。本地資源管理系統規范資源管理系統規范是由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企業信息化部組織制定,規范包括總體分冊、功能分冊、數據模型分冊和集成接口分冊。資源管理人員主要掌握規范所規定的資源管理系統的總體功能框架、主要功能和集成接口。資源管理系統的定位網絡資源管理在OSS中的描述如上圖所示,資源管理系統覆蓋了服務開發與運營域和資源開發與運營域。業務功能覆蓋描述如下:資源規劃:資源規劃功能覆蓋服務創建和設計,管理和評估現有服務性能等內容;服務規劃與開發的功能包括:確定戰略服務的創造和設計、現有服務性能的管理和評估,確保服務能力滿足未來的服務需求。服務存量:服務存量管理對服務規格、服務目錄以及服務實例進行管理。服務存量管理對直接支撐產品的產品服務進行管理。資源調整:資源調整包括通過存量數據支撐網絡調整方案設計和變更數據調整支撐的功能;網絡調整和生產指揮中的變更管理流程共同對完整的網絡調整流程提供支撐。網絡調整包括工程、應急工程、網絡優化、設備大修、網絡排障、設備調撥帶來的網絡調整。資源存量:資源存量包括對資源規格和資源實例的管理,管理范圍包括網絡資源、應用和計算資源;功能包括資源規格管理、碼號管理、組網管理、設備實體管理和地域管理。備品備件:備品備件用于支撐備品入庫、備品訂購、備品盤點、備品報廢、備品領用、備品維修、調撥等管理流程,并提供備品預警管理。資源開通:資源開通承接服務開通,與裝維調度共同支撐服務開通以完成服務開通流程;功能包括客戶方案設計、資源設計與分配、資源配置工單管理等。業務功能網絡資源管理業務功能框架圖上圖是中國電信CTG-MBOSS規范體系定義的網絡資源管理系統的業務功能框架圖,業務功能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功能域:基礎工具功能域此功能域主要包括資源系統運行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工具,如數據同步工具、元數據定義工具、系統管理工具和資源準確性管理工具。存量管理功能域此功能域是資源管理系統的核心功能域,主要包括服務存量管理、資源規格管理、設備實體管理、組網管理、碼號資源管理、自動發現與同步和地域管理。產品服務存量管理服務存量業務功能模塊包括以下業務功能:服務存量模板管理:產品服務模板的定制與維護;服務存量目錄維護:產品服務目錄的定制與維護;服務存量實例管理:產品服務實例與業務資源及客戶的關聯管理和生命周期管理;服務設計策略管理:指產品服務配置設計策略。產品服務可以有多種業務資源配置模版,對應不同的配置設計策略,一種配置設計策略對應一種配置模版,在設計時通過輸入配置設計策略來選擇相應的配置模版。服務能力計算:指計算網絡能夠提供的產品服務數量。服務能力結果是通過業務資源提供能力以及產品服務的業務資源配置模版來綜合計算出來的。資源規格(模板)管理資源規格管理包括資源規格定義、資源規格之間的關聯關系定義、設備相關的模板定義和資源目錄的管理。資源規格管理關注兩個要點:規范設備模板定義、以及模板之間的關聯關系。在資源類型之上,提供一個清晰的資源目錄,該目錄詳細地將各類資源細化到原子一級,以便服務存量管理對各種原子資源進行相應的封裝,完善產品服務目錄。資源目錄管理針對資源管理系統現有的資源數據,提供一個完整的資源目錄,清楚的展示系統目前管理的資源大類和原子級的資源小類。通過與服務存量管理的交互,共享資源目錄數據。一般應具備如下的功能:目錄展示目錄查詢目錄更新資源模板用于各類資源的快速、準確入庫,可以分為物理設備/設施模板管理、邏輯資源模板管理和IT設備模板管理。物理設備/設施模板管理可以針對網絡設備、連接設備和管線設施提供不同粒度的設備模板,例如設備模板、機框模板、插盤模板、連接設備模板、端子模塊模板及人井模板等。本規范要求的物理設備/設施模板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模板可以嵌套:一個設備模版可以由若干個更小單位的模版組合而成;可以定義模板的基本屬性如命名、制造商、幾何尺寸、軟硬件版本等;可以指定模板中組件的組織情況,包括數量、安裝位置等;可以指定模板中組件的適配特性,例如某類機架只能放置某幾類規格的機框,某機框的第1個插槽只能插電源板等。邏輯資源模板管理可以提供不同粒度的邏輯資源模板,例如網絡(如一個SDH環)模板、節點模板和通道模板。邏輯資源模板管理與設備模板管理的基本特征類似,其不同主要在于邏輯資源模板定義的是例如節點下的邏輯端口組成、通道下的時隙組成等。IT設備模板管理單獨作為一類是由于IT設備的管理有其特有的特征,它不僅可以定義IT設備的物理特征,也可以定義IT設備所包含的邏輯組成,如CPU、內存、磁盤存儲、操作系統等。無論物理設備/設施、邏輯資源以及IT設備的模板管理,一般均要求具有以下功能:模板查詢模板新增模板編輯模板刪除模板組合模板復制設備實體管理設備實體管理主要是對通信網絡中物理實體的管理,具體包括:網絡設備管理:網絡設備資源包括各類通信設備(包括:傳輸設備、接入設備、同步設備、交換設備、動力設備、數據網設備),網絡設備管理主要是指對上述設備資源的機架、機框、卡和端口等的管理。連接設備管理:連接設備資源包括各種連接設備(如:DDF、ODF、MDF、PDB/PDR等用于連接用途的無源設備)。連接設備的管理主要是指對上述資源的機架、面板、端子的管理。IT設備管理:包括對各種提供業務層服務的主機、服務器、存儲設備等IT設備的管理。管線設施管理:包括對人井、管道段、管孔、子孔、電桿、等管線設施的管理。物理連接管理:包括對端口與端子連接、端子跳接、端口直連、聯絡電纜等的管理。固資屬性組管理:設備實體既是電信生產運行的重要資源,同時也是電信重要的固定資產,為了確保設備實體管理信息與資產管理信息的一致性,通過在資源管管理系統中保存資產管理系統提供“資產卡片編號”實現“實-卡”對應,便于監控資產和進行成本分析。網絡資源管理系統對各類設備實體提供如下管理功能:設備/設施入庫、設備/設施的維護、設備/設施刪除、設備/設施的圖形化顯示、設備/設施的關聯查詢、設備/設施的資產屬性維護。組網管理組網管理主要側重于網絡的復合組網和邏輯組網。根據物理資源和邏輯資源松耦合的原則,復合組網和邏輯組網應能夠在系統沒有對相應的設備實體入庫的情況下進行。組網管理功能中涉及的網絡包括:光纜網、電纜網、動力系統、傳輸網、時鐘同步網、信令網、交換網、數據基礎網、IP網、綜合接入網、PON網、無線市話網、智能網、軟交換網、C網和IPTV網等。組網管理實現主要功能包括:復合資源和邏輯資源入庫、資源關聯、資源維護、資源及關聯的刪除、網絡拓撲展現以及關聯查詢。碼號資源管理碼號資源管理對號碼資源、機身碼/鑒權碼、IP地址、卡類資源進行管理。其中號碼資源管理又包括號碼段管理、號碼等級管理、號碼管理。碼號資源管理的功能對于以上不同大類有比較大的差別。例如,對于號碼資源的管理,主要有號碼等級維護、號碼段維護、號碼生成管理、號碼回收管理、號碼屬性維護等功能;對于IP地址管理,系統應能提供IP子網、網段的管理,接入節點中的IPPool管理和IP地址的分配管理等。自動發現和同步資源自動發現與同步主要指通過外部的數據適配層工具從外部系統獲取資源數據,并轉換存入中間數據表,由資源數據同步工具進行比對、導入,實現資源管理系統與外部系統的數據同步,其可能的數據源包括:EMS/NMS批量導入數據:一般是用于資源數據的初期錄入或者定期的比對。一些舊有系統的數據:如一些舊有資源管理系統的待遷移數據。網管自動發現的實時數據:如網管檢測到新的設備或者發現設備故障時發送的數據。地域資源管理地域資源是指中國電信承載通信資源/電信網絡資源的公有空間資源及客戶地址資源。地域資源管理分為邏輯地域和地理地域兩部分。其中邏輯地域包括行政區域的管理、維護區域的管理以及資源覆蓋區域的管理,地理地域包括標準地址和空間坐標點/集的管理。地域管理功能基本上包括地域的增加、刪除和修改功能以及地域與地域、地域與資源的關聯功能。終端管理IT系統終端管理主要是為了支撐終端的開通和保障,為了支撐終端的開通和保障,終端管理的要素如下:終端業務要素終端業務能力規格:終端編碼LOID(以下簡稱LOID):終端相關的業務參數終端業務規則管理終端業務能力規格配置規則維護終端編碼LOID生成規則維護終端業務能力規格配置資源應用功能域資源應用功能域中,資源配置管理和資源割接管理是基本應用,其他應用屬于擴展應用。資源配置管理、資源割接管理和存量管理一起構成了對資源實體、資源實體關聯關系、資源狀態、產品服務實例的維護管理。資源確認資源系統現對固網類產品(固話,寬帶)以及其組合套餐實現資源確認,面向前端CRM,10000號網廳,以及理開通系統做出正確的IT反應。為用戶提供標準地址庫的查詢功能。用戶可以根據地址導航,關鍵字檢索等方式,找到裝機地址所對應的標準地址。通過標準地址上的所支持接入設備,已經接入設備鏈接分析出其所能提供的業務能,接入管道(公眾用戶)或者端到端管道(政企用戶)。地址檢索定位接入設備:資源的確認必須采用標準地址庫。以地址、道路、公共設施、行業熱點、標志性建筑等客戶熟知的信息,結合電子地圖,確認可以提供業務能力的資源。業務支撐反饋業務信息:不僅能支撐接入型業務、帶寬型業務,也可以靈活支撐新業務,實現對全業務的支撐。利用資源系統對管道(電路路由、端口等資源)的搜索分析能力,對大客、商客的業務需求作出及時回復。支撐資源自動配置,快速支持服務開通流程:通過對資源的路由搜索,設備端口定位,把能夠提供業務能力的整套資源進行自動配置,加快定單處理速度。資源配置管理資源配置管理是電信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其配置請求主要來源于服務開通和服務保障,在接受到資源配置的請求后,系統依據預先定義的產品服務關系和資源配置規則完成對各種通信資源的配置,配置完畢需要記錄產品實例與資源實例的關系并根據資源配置的相關動作對配置的通信資源進行狀態的轉換。從資源配置的處理流程上來說包括接受資源配置請求、資源配置、資源配置結果審核、配置結果返回功能,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對于不能明確確定資源的情況需要提供資源查勘的輔助功能來勘查定位資源。從對業務的支撐和資源數據處理方式的角度考慮,資源配置提供以下配置功能:資源分配;資源更改;資源回退;資源歸檔。資源調整管理資源調整包括通過存量數據支撐網絡調整方案設計和變更數據調整支撐的功能;網絡調整和生產指揮中的變更管理流程共同對完整的網絡調整流程提供支撐。網絡調整包括工程、應急工程、網絡優化、設備大修、網絡排障、設備調撥帶來的網絡調整資源的調整從工作開展的方式上可以劃分為兩大類:非工程類資源調整(走開通)非工程類調整在通常情況下網絡的拓撲結構不會變化(或變化很小)。割接過程往往體現為業務所占用資源的變更。例如,在網絡結構不變的情況下,調整了業務電路的路由。此類調整由運行維護內部發起,可通過正常的服務開通流程來完成調整過程和操作。調整過程體現為資源的重新配置過程。工程類資源調整(放到生產指揮系統中)工程類調整是指必須通過工程施工管理機制才能完成的調整操作。此類調整往往會引發網絡拓撲結構的變化(網絡優化、新資源的產生、舊資源的廢棄、資源之間的連接關系發生了改變),并且隨著網絡結構的變化又引發了大量的業務對資源占用的變化。例如,電纜網絡從交接配線改造成直接配線、設備端口調整、業務從一個局調整到另一個局等。工程類割接由于其工作的復雜度,涉及面廣,為了能將對客戶的影響控制在最小,在本規范中,工程類資源調整的流程將通過生產指揮調度系統進行統一的管控。(注:號碼的升位割接雖然不會引起網絡的結構的變化,但是考慮到割接操作較復雜、業務量較大,通常將其納入工程類的調整范疇)非工程類割接由服務開通來進行管控,工程類割接由生產指揮調度系統來進行管控,由于兩者調整的性質不一樣,這兩類割接的業務開展流程是完全不同的,它們對資源管理系統的功能要求也不盡相同。方案設計方案設計指利用資源管理系統的數據來完成客戶組網方案的初步設計。方案設計一般發生在售前階段,由前端人員和后端資源管理人員一起來完成。方案設計的結果可能會通過資源配置來完成資源預占。系統應支持對客戶組網方案的維護功能,如創建、修改和刪除客戶組網方案。GIS相關應用GIS相關應用指利用GIS來完成資源管理的相關應用,GIS相關應用主要包含以下應用:地址庫的管理電子地圖和實體資源的瀏覽管線資源的設計和工程施工的支撐資源能力確認以及輔助配線的功能面向大客戶經理的基于空間范圍的資源能力的查詢為定位業務提供地理信息方面的支撐等線路故障定位GIS支撐光網絡管理GIS支撐基于空間區域分析的應用在系統最終目標架構中,GIS應用是基于與公共GIS平臺的應用及數據交換實現的。資源查詢、統計及分析資源查詢主要包括對整體資源的查詢、某個維度內的查詢如專業內、物理資源、邏輯資源、產品服務等以及各個維度之間的關聯關系的查詢,從查詢的用途來看應滿足資源設計、資源確認、資源配置、資源割接、網絡優化、網絡維護等的要求。資源統計報表要能滿足資源管理和生產的需要,具體的說,要滿足業務提供、市場調研、資源規劃、KPI考核、資源能力提供以及資源管理本身等的需要。資源分析是指利用當前的和歷史的資源數據來提供資源多維分析的功能,資源分析包含多個維度,如資源的利用情況、資源的分布情況以及時間維度等,資源分析和資源統計一起支撐資源預警、資源優化、服務能力提供等功能。客戶視圖客戶視圖提供重要客戶的客戶、產品、產品服務、資源的整體視圖,可以包含以下幾個子視圖:一個客戶內的所有產品的產品服務實例形成的網絡拓撲、客戶占用的全專業資源視圖、客戶占用資源的網絡拓撲視圖等。在客戶視圖中還能夠利用查詢、統計功能提供基于客戶的產品、服務、資源的查詢、統計功能。資源優化資源優化是指根據資源的利用率、年限、資源的故障、性能信息、資源分布、負載數據的匯總和分析,提出資源優化的建議和實施方案,并對資源進行調整。完整的資源優化需要多方面的協作來完成,資源系統能夠提供資源利用率、年限、資源分布的信息查詢和分析功能,還能夠給資源優化的建議和實施方案提供數據,資源實施方案實施的結果需要在通過資源配置在資源系統中體現。資源規劃資源規劃功能又分為服務規劃和資源規劃兩大部分。服務規劃捕捉產品發展需求,轉化為服務需求,依據當前的服務能力,給出需要發展的服務能力方案,作為服務建設的依據,確保企業在一定時間內具備必要的服務能力,以滿足當前客戶和潛在客戶未來的需求。資源規劃通過分析輸入的服務規劃方案、網絡發展需求、網絡調整需求,規劃出一段時間內滿足客戶需求需要具備的網絡能力,并將其轉化為組網結構和設備需求。信息共享功能域此功能域主要實現資源管理系統與外部系統的信息共享,而相關的應用基本上是在相應外部系統中實現,包括BSS類系統信息共享、服務保障類系統信息共享、MSS類系統信息共享和ODS/EDW類系統信息共享。集成接口系統邊界示意圖網絡資源管理系統與周邊系統的邊界如下:資源管理系統與CRM系統邊界:通過交互資源信息,提供對資源的查詢和預占操作。資源管理系統與服務開通系統邊界:接收服務定單和客戶訂單,進行資源配置動作,然后按照產品返回資源配置信息。資源管理系統與省內長途資源管理系統邊界:通過長本資源接口,交互資源信息。資源管理系統與MSS系統邊界:交互資源、資產信息,完善固定資產管理。資源管理系統與ODS/EDW系統通過數據共享,滿足其它系統對資源數據的需要。資源管理系統與服務保障系統通過交互資源信息,為故障定位、確定故障根源和故障影響范圍提供支持。資源管理系統與綜合網管系統的交互尤為重要,通過資源管理提供的資源關聯關系、依存關系、承載關系等,告警和故障管理將實現告警抑制、根源分析和影響分析等應用。資源管理系統與裝維調度系統邊界:獲取資源區域信息、產品服務目錄。資源管理系統與企業GIS平臺的邊界:資源管理系統引用GIS平臺,在電子地圖上進行相關的展現。資源管理系統與服務質量管理系統邊界:通過交互資源準確度信息,分析網絡服務質量。資源管理系統與無線網優邊界:共享無線側數據,資源管理系統從無線網優更新天線參數。資源管理系統與企業門戶系統邊界:通過界面集成和統一認證,對門戶系統共享資源數據信息。資源管理系統與業務測試系統邊界:業務測試系統從資源管理系統獲取客戶和資源關聯數據,并將測試報告反饋資源管理系統。集團大客戶業務差異化服務標準為了更好地開展帶寬型業務差異化服務工作,對帶寬型差異化電路的資源確認、網絡組織方式、命名規則、客戶資料以及售后服務等均提出了明確要求。業務名稱(電路維護等級)電路維護等級簡稱網絡等級網絡質量要求SLA質量保證承諾服務AAA級(優質標準)AAA級A端到端電路可用率不低于99.99%。同一障礙重復率小于1次/3個月。SLA質量保證承諾服務AA級(優質標準)AA級B端到端電路可用率不低于99.95%。同一障礙重復率小于1次/2個月。SLA質量保證承諾服務A級(優質標準)A級C端到端電路可用率不低于99.9%。同一障礙重復率小于1次/1個月。維護質量保證服務Ⅰ級I級C維護質量保證服務Ⅱ級Ⅱ級II級N維護質量保證服務Ⅲ級III級N質量水平承諾服務普通無具體要求針對質量水平承諾服務的業務,由于各省向用戶承諾的修復故障時限不同,因此各省在大客戶售后服務管理系統派單時要注明承諾的修復時限,且承諾修復時限不應小于240分鐘。其中:網絡等級A是指為用戶提供端到端全程保護,并且用戶設備具有熱倒換功能的電路;網絡等級B是指為用戶提供電信局端全程端到端保護(不含接入段)的電路;網絡等級C是指為用戶提供電信骨干網全程端到端保護方式的電路;網絡等級N是指為用戶按現網狀況搭建的、無特殊要求的電路;目前,大客戶業務處理系統上已增加了三個差異化服務可選項,即客戶服務等級、電路維護等級、網絡等級;客戶服務等級對應的是售后服務的VIP-SL1、VIP-SL2、VIP-SL3、普通;電路維護等級對應的是上述簡稱的AAA、AA、A、Ⅰ級、Ⅱ級、Ⅲ級及普通7種模式;網絡等級A、B、C、N則是由大客戶業務處理系統根據電路維護等級自動匹配。專業網絡基礎知識網絡資源管理主要實現對各專業網絡資源設備的管理和調度。要進行網絡資源管理工作,必須對各專業網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交換網軟交換國內軟交換網絡分省際DC1軟交換網絡及省內軟交換網絡兩個層面DC1軟交換網絡中國電信長途軟交換網絡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設置軟交換設備,以疏通部分省際長途電話業務和DC1單節點省份的部分DC2長途業務。網絡結構如下:DC1軟交換網絡網絡拓撲圖中國電信骨干軟交換網絡在全國八大區各設置兩套DC1軟交換機DC1-SS且互為備份,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省會城市各設置一對TG設備DC1-TG1/DC1-TG2,在廣東深圳和東莞各設置一套TG設備DC1-TG1,TG設備分大區雙歸屬于大區中心的兩套軟交換機。省內軟交換網絡全國省內軟交換網絡現狀如下:(1)大區制組網,本地網采用以軟交換TG為中心的全匯接一級組網方式。此類型省份有:安徽、甘肅、重慶、廣東、貴州、湖北、湖南、江蘇、江西、遼寧、內蒙古、山東、陜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廣西。(2)一級全覆蓋組網:原傳統交換機作為業務接入節點同時上聯至軟交換節點中心,此類型省份:福建、海南、河南、寧夏、山西、上海。(3)做為端局和匯接局部署:交換網絡規模小,網元少,此類型省份有:主要體現在北方,北京、河北、吉林、天津、黑龍江。七號信令網ISTP目前中國電信在上海、廣州分別設有2個國際信令轉接點,分別是SHISTP、GZISTP。中國電信國際信令轉接點組網圖HSTP目前,中國電信骨干高級信令轉接點(HSTP)同時負責中國電信固網和CDMA移動網省際信令消息,共設置23對HSTP,具體設置情況如下所述。骨干信令網組網圖目前,中國電信信令網遵循以準直聯為主、直聯為輔的原則進行組網。信令網由省會城市高級信令轉接點(HSTP)、地市低級信令轉接點(LSTP)以及與信令轉接點相連的信令點(SP)三級組成,信令轉接點均在同一城市成對(網絡雙平面)設置,高級信令轉接點相互連接,構成雙平面網狀網。骨干HSTP同時負責轉接中國電信固網與C網省際信令消息,共設置23對HSTP。南方21對HSTP按省設置,北方十省設置兩個大區,即北京大區、鄭州大區,北方十省共用北京、鄭州兩對HSTP;北京HSTP管轄北京、天津、內蒙、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鄭州HSTP管轄河南、河北、山西和山東;骨干HSTP采用雙平面,同平面內HSTP之間設置B鏈路網狀相連,平面間成對HSTP設置C鏈路相連。南方21省HSTP設置D鏈路連接本省固網LSTP以及C網LSTP;北京、鄭州HSTP設置D鏈路連接所轄各省固網網LSTP以及C網LSTP。IMSIMS網絡定義IMS,即IPMultimediaSubsystem,中文意義為IP多媒體子系統,本質上說是一種網絡結構。該項技術植根于移動領域,最初是3GPP為移動網絡定義的,而在NGN的框架下,IMS同時支持固定接入和移動接入。固網軟交換與IMS都遵循了下一代網絡的基本思想,即網絡架構分層、功能實體分離固網軟交換和IMS均實現了控制與承載分離,而IMS進一步實現了控制與業務的分離,實現了固定和移動的融合。IMS組網特性多業務提供能力:IMS所有的業務包括傳統概念上的補充業務都由業務應用平臺來實現,IMS核心控制只根據初始過濾規則進行業務觸發,能方便地實現豐富的多媒體業務。歸屬地控制:呼叫控制和業務控制都由用戶歸屬網絡負責完成,保證了業務提供的一致性,易于實現私有業務擴展。區別于軟交換的拜訪地控制。接入無關:支持各種固定/移動方式接入IMS網絡,支持無縫的移動性和業務連續性,可實現完全的固移融合。統一控制策略:統一的計費、QoS等控制機制。業務與控制分離:軟交換控制與承載分離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業務與控制的分離。相比于軟交換,IMS的標準化程度更高。網絡架構IMS網絡采用分省部署IMS核心網絡、省際互聯的方式,組網采用單級結構,信令和媒體都采用扁平化組網。全國層面設置有根ENUM/DNS,全國業務AS暫不部署;未來隨著業務發展的需求,全國層面考慮設置IMS核心網以及全國業務AS,具體方案待研究。ENUM/DNS服務器網絡采用兩級結構組網,包括省級ENUM/DNS服務器和集團級的根ENUM/DNS服務器兩級。目前全國網絡由集中部署的集團層面根ENUM/DNS服務器組成,集團層面的根ENUM/DNS服務器負責存儲管理跨省的、集團層面的路由信息查詢數據。對于跨省的ENUM/DNS查詢,根ENUM/DNS服務器負責將查詢轉發到對應的目標省ENUM/DNS服務器,未來隨著業務發展的需求,全國層面考慮設置IMS核心網以及全國業務AS,全國業務AS提供的業務有為跨省的政企大客戶和為各省用戶提供全國集中部署的業務。IMS網絡業務層包括SIPAS、IM-SSF/SCP、業務能力引擎和業務能力開放網關等設備。控制層包括P/I/S-CSCF、HSS/SLF、MGCF、MRFC、MRFP、IM-MGW、MMTelAS和ENUM/DNS等設備,完成用戶鑒權、會話控制和路由、業務觸發、網絡互通等功能。IMSBAC連接IMS核心網與外部用戶接入區域,完成IMS用戶的業務接入、實現不同網絡環境下用戶業務的互通、保障軟交換網絡安全、支持QOS管理、配合用戶漫游管理、媒體管理等功能。IMS網絡支持多種形式終端接入。IMS終端包括固定終端,如專用硬終端、SIPIAD/AG、PON設備內置的IAD等;IP軟終端,一般安裝在PC上,具有移動性;移動終端,通過移動分組域接入IMS網絡。按照終端的可信任性,又可分為可信終端和非可信終端。可信終端指部署在電信局方的AG、FTTN以及非電信局方人員無法操作的部分樓道FTTB,可直接接入IMS核心系統;其他均視為非可信終端,需要通過BAC接入。傳輸網SDHSDH網絡組網模型。傳輸網典型拓撲結構傳輸網典型拓撲結構節點名稱解釋TM:終端復用器ADM:分插復用器DXC:數字交叉連接設備網絡拓撲基本結構網絡拓撲的基本結構有鏈形、星形、樹形、環形、和網孔形,如上圖所示:鏈形網此種網絡拓撲是將網中的所有節點一一串聯,而首尾兩端開放。這種拓撲的特點是較經濟,在SDH網的早期用得較多。星形網此種網絡拓撲是將網中一網元做為特殊節點,與其他各網元節點相連,其他各網元節點互不相連,網元節點的業務都要經過這個特殊節點轉接。這種網絡拓撲的特點是可通過特殊節點來統一管理其它網絡節點,利于分配帶寬節約成本。但存在特殊節點的安全保障和處理能力的潛在瓶頸問題。特殊節點的作用類似交換網的匯接局,此種拓撲多用于本地網接入網和用戶網。樹形網此種網絡拓撲可看成是鏈形拓撲和星形拓撲的結合,也存在特殊節點的安全保障和處理能力的潛在瓶頸。環形網環形拓撲實際上是指將鏈形拓撲首尾相連,從而使網上任何一個網元節點都不對外開放的網絡拓撲形式,這是當前使用最多的網絡拓撲形式,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很強的生存性即自愈功能較強,環形網常用于本地網接入網和用戶網局間中繼網。網孔形網將所有網元節點兩兩相連就形成了網孔形網絡拓撲,這種網絡拓撲為兩網元節點間提供多個傳輸路由,使網絡的可靠更強,不存在瓶頸問題和失效問題,但是由于系統的冗余度高必會使系統有效性降低,成本高且結構復雜。網孔形網主要用于長途網中,以提供網絡的高可靠性。當前用得最多的網絡拓撲是鏈形和環形,通過它們的靈活組合可構成更加復雜的網絡。OTN網絡定義光傳送網(OTN)是電信網重要的支撐網絡,由于技術、管理及發展階段不同等多方面原因,光傳送網(OTN)形成了多種技術方式、不同廠家、不同型號產品組成的龐大的基礎網絡傳送體系。目前光傳送網存在如下3種不同層次的技術應用:單波長SDH傳送網:SDH是一整套可進行同步數字傳輸、復用和交叉連接的標準化數字信號的等級結構。基本網元設備包括:終端復用器(TM);再生中繼器(REG);分插復用器(ADM)WDM技術:不管是PDH還是SDH都是在一根光纖上傳送一個波長的光信號,這是對光纖巨大帶寬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在發送端多路規定波長的光信號經過合波器后從一根光纖中發送出去,在接收端再通過分波器把不同波長的光信號從不同的端口分離出來。這樣一個系統,我們稱之為波分復用WDM。在同一傳輸窗口內應用有較多的波長時,我們就稱其為密集波分復用DWDM。OTN光傳送網:是以波分復用技術為基礎、在光層組織網絡的傳送網,是下一代的骨干傳送網。OTN通過新一代“數字傳送體系”和“光傳送體系”解決SDH基于VC-12/VC4的交叉顆粒偏小、調度較復雜、不適應大顆粒業務傳送需求的問題,也解決了傳統WDM網絡無波長/子波長業務調度能力、組網能力弱、保護能力弱等問題,并部分克服了WDM系統故障定位困難,以點到點連接為主的組網方式,組網能力較弱,能夠提供的網絡生存性手段和能力較弱等缺點OTN傳送網絡從垂直方向分為光通路(OCH)層網絡、光復用段(OMS)層網絡和光傳輸段(OTS)層網絡三層,其中OCH層為OTN的核心,是OTN的主要功能載體。OTN網絡結構OTN技術可支持基于單向點到點、雙向點到點、單向點到多點的光層連接類型。采用OTN終端復用設備可以組成線型拓撲,引入OTN交叉連接設備后可以組成線型、環型和格型等多種拓撲結構的網絡。OTN技術在長途網和本地/城域網中都可以應用,網絡示意圖如圖所示:長途網中的WDM系統應逐步引入OTN交叉功能,優化WDM系統的組網方式,降低網絡建設成本。WDM系統之間的互聯接口以OTNIrDI接口為主,與客戶層設備(SDH設備,路由器等)的互聯接口可采用SDH、以太網和OTN等接口。在本地網/城域網中OTN終端復用設備與城域波分設備結合應用。OTN交叉連接設備應覆蓋核心層和匯聚層,實現ODU0,ODU1,ODU2等多種交叉顆粒的調度。由于本地業務種類豐富,OTN設備需要提供多種業務接口,包括SDH,OTN和以太網等客戶接口。數據網數據網包括基礎數據網和IP網,本教材主要介紹IP網的知識。CN2CN2網絡拓撲CN2國內網絡分為核心層、匯接層、邊緣層和業務接入層。核心層設置在7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西安、成都),每個城市均設置兩個核心層節點,每個城市的兩個核心層節點分別與其他城市的一個或兩個核心節點相連,節點間建立不完全網狀連接,七個城市間形成全網狀連接。天津作為輔助核心協助實現北方的省間流量交換。全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以省為單位相對集中設置匯接節點,每省的兩個匯接層節點原則上至少上連兩個核心層節點,其中安徽、江蘇采用跨省匯接的方式。接入層覆蓋到大部分地市,201個城市設置邊緣節點主要以雙星雙歸屬方式連接本省的匯接節點。312個城市設置業務路由器,每臺業務路由器均與同城市(或同節點)的兩臺邊緣節點路由器直接相連,北方九省的業務接入層節點兼作邊緣節點。CN2在北京、上海、廣州各設置2臺國際出口路由器,負責連接CN2國內網絡和海外網絡。其中北京的國際出口路由器主要負責到圣何塞及香港的連接,上海的國際出口路由器主要負責到洛杉磯、倫敦、日本及香港的連接,廣州的國際出口路由器主要負責到洛杉磯、倫敦、香港及新加坡的連接。CN2在7個核心節點分別與ChinaNet相應節點間實現互通,在北京、上海、廣州共3個節點處連接互聯互通路由器。CN2采用獨立的全局的AS號,自治域號為4809。IGP采用ISIS路由協議,全網運行在同一個Level2層面。IBGP采用一級RR結構,配置專用RR設備。CN2與外部網絡及客戶之間原則上采用EBGP交換路由信息;部分不具備BGP環境的外部網絡和客戶,則采用靜態路由交換路由信息。除CN2路由器的內部互連端口和Loopback端口由IS-IS承載外,其他路由都由BGP承載(包括連接其他網絡的端口的路由以便于網絡監視和故障排查)。具體見下圖:核心節點互連圖寬帶互聯網CHINANET長途網下圖是CHINANET骨干網絡拓撲結構。ChinaNet骨干網組網結構圖ChinaNet為一個自治域,自治域號4134。骨干網與國外Internet節點之間采用BGP-4;骨干網和城域網之間采用BGP-4或靜態路由交換。域內使用IS-IS作為IGP,核心層和匯接層以及其它有條件的節點運行在IS-IS的Level2骨干區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