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北京文化中心影響力的建議_第1頁
提高北京文化中心影響力的建議_第2頁
提高北京文化中心影響力的建議_第3頁
提高北京文化中心影響力的建議_第4頁
提高北京文化中心影響力的建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提高北京“文化中心”影響力的建議

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強調,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緊緊圍繞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把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貫穿其中,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的治理體制機制。在2015年11月24~25日召開的十一屆八次全會上,提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也體現了北京市建設好“四個中心”的決心。北京四個中心各自的社會影響力和在市民心中的認可度并不相同。2015年6~8月,我們就四個中心在北京市民心中的影響力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以一對一形式進行,得到有效樣本503份。為使調查具有普遍性,課題組走遍北京16個區縣,兼顧各年齡段、各種職業、農村與城市、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收入人群,尤其走訪了超過100名少數民族群眾,以及超過100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國人。調查題為單選題,題目為“您覺得用下面哪一個詞語描述北京最貼切?”選項分別為A.國際交往中心,B.科技創新中心,C.政治中心,D.文化中心。調查報告顯示,認為北京首先是國際交往中心的最多,達到41.95%;認為是政治中心的其次,達到34.99%;認為是文化中心的為12.72%;認為是科技創新中心的最少,只有10.34%(見圖1)。圖1市民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四個中心在市民心中的影響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2.72%的市民認為北京首先是文化中心。一老年人沒有充分享受到北京的文化福利1.按性別分組統計不同性別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見表1、圖2。表1不同性別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單位:人性別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小計男106(41.09%)30(11.63%)85(32.95%)37(14.34%)258女105(42.86%)22(8.98%)91(37.14%)27(11.02%)245|Excel下載表1不同性別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圖2不同性別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可見,對四個中心的認可度,并不存在顯著性別差異。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均有最大比例的人認為北京首先是國際交往中心,包括41.09%的男性和42.86%的女性。占比第二的均為政治中心(男性32.95%,女性37.14%)。第三為文化中心(男性14.34%,女性11.02%)。第四為科技創新中心(男性11.63%,女性8.98%)。2.按年齡分組統計不同年齡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見表2、圖3。表2不同年齡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單位:人年齡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小計18歲以下9(40.91%)7(31.82%)1(4.55%)5(22.73%)2218~25歲62(51.24%)11(9.09%)33(27.27%)15(12.40%)12125~35歲56(54.90%)13(12.75%)24(23.53%)9(8.82%)10235~45歲22(28.95%)4(5.26%)31(40.79%)19(25.00%)7645~60歲38(35.85%)7(6.60%)49(46.23%)12(11.32%)10660歲以上24(31.58%)10(13.16%)38(50.00%)4(5.26%)76|Excel下載表2不同年齡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圖3不同年齡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18歲以下少年最多人認為北京首先是國際交往中心,其次是科技創新中心,再次是文化中心,最后是政治中心。符合少年政治敏感度較低的特征。18~25歲青少年中,最多人認為北京首先是國際交往中心,其次是政治中心,再次是文化中心,最后是科技創新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齡段的人本該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和未來的希望,但僅有9.09%的低比例青少年認為北京是科技創新中心。25~35歲青年中,最多人認為北京首先是國際交往中心,其次是政治中心,再次是科技創新中心,最后是文化中心。這一年齡段的人已經擺脫了學業壓力,尚無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負擔,精力旺盛,人際交往活躍,應該處于文化生產與消費的旺盛期,卻僅有8.82%的人認為北京是文化中心,值得深思。在35~45歲的中青年中,最多人認為北京是政治中心,其次是國際交往中心,再次是文化中心,最后是科技創新中心。在45~60歲中年組,最多人認為北京是政治中心,其次是國際交往中心,再次是文化中心,最后是科技創新中心。在60歲以上老年組,最多人認為北京是政治中心,其次是國際交往中心,再次是科技創新中心,最后是文化中心。總的來看,各年齡段都有較多人認為北京是國際交往中心,35歲以下各組均將其排在第一位,35歲以上各組均將其排在第二位。認為北京是政治中心的比例隨年齡增大顯著上升,從年齡最小組的僅4.55%上升到年齡最大組的50.00%。18歲以下青少年對北京的科技創新能力最為認可,而在35~60歲的廣大人群中,僅有不到6%的比例看好北京作為科技創新之都的地位。60歲以上的老年人認為北京是文化中心的比例過低,可見老年人沒有充分享受到北京的文化福利。二北京對不同民族文化的包容度很強1.按出生地分組統計按出生地統計,出生于北京的有44.95%的人認為北京首先是國際交往中心,有39.45%的人認為北京是政治中心,二者相加高達84.4%,而僅有2.75%的人認為北京首先是文化中心。出生于國內其他城市的人中有近半數認為北京首先是政治中心,其次是國際交往中心,然后是文化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出生于國內農村的受訪者中,有40.24%的人認為北京首先是國際交往中心,然后依次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外國人中,超過半數認為北京是國際交往中心,而另外三個的比例非常接近,分別為15%、16%、17%(見表3)。表3不同地域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單位:人出生地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小計北京49(44.95%)14(12.84%)43(39.45%)3(2.75%)109國內其他城市42(33.60%)9(7.20%)59(47.20%)15(12.00%)125國內農村68(40.24%)14(8.28%)58(34.32%)29(17.16%)169國外52(52.00%)15(15.00%)16(16.00%)17(17.00%)100|Excel下載表3不同地域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在與受訪者的談話中筆者發現,北京文化中心建設對本地人沒有產生顯著影響,甚至相當多老北京人認為北京的本地文化被破壞了。而北京的都市文化、國際化的環境對農村移民產生了巨大心理影響。受訪的外國人較為看重北京的文化氛圍,對北京頻繁的文娛演出、體育賽事表示肯定和歡迎。中國人無論是北京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極為看重首都的政治地位,而外國人對政治中心這一概念感受較弱。而政治色彩的淡化,對于吸引外國人來北京投資和交流,或許利大于弊。2.按民族與國籍分組統計按民族分組統計,漢族人中認為北京首先是政治中心的比例為42.45%,略高于國際交往中心的比例(41.01%),認為北京是文化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比例同為8.27%。而少數民族的情況有較大區別,盡管排在前兩位的也是國際交往中心和政治中心,但占比較低。文化中心比例有了較大提升,達到19.66%,科技創新中心為9.40%。訪談中筆者發現,少數民族群體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對于宣傳自我民族文化如飲食、藝術、風俗有強烈愿望。他們在北京生活也能感受到本民族文化與漢族文化的沖突與融合,總體認為北京對不同民族文化的包容度很強,因此認同北京是文化中心。此項外國人的統計結果與上題類似,這也驗證了本調查結果的有效性(見表4、圖4)。表4不同民族與國籍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單位:人民族與國籍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小計漢族114(41.01%)23(8.27%)118(42.45%)23(8.27%)278少數民族43(36.75%)11(9.40%)40(34.19%)23(19.66%)117外國人54(50.00%)18(16.67%)18(16.67%)18(16.67%)108|Excel下載表4不同民族與國籍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圖4不同民族與國籍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三高收入、高學歷人群最肯定文化中心功能1.按個人年收入分組統計年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近半數認為北京首先是國際交往中心,其次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3萬~10萬元組的排序為國際交往中心、政治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文化中心。10萬~20萬元組的排序為政治中心、國際交往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20萬元以上組為國際交往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見表5、圖5)。表5不同收入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單位:人收入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小計3萬元以下76(45.24%)20(11.90%)50(29.76%)22(13.10%)1683萬~10萬元75(43.35%)16(9.25%)70(40.46%)12(6.94%)17310萬~20萬元33(34.74%)9(9.47%)38(40.00%)15(15.79%)9520萬元以上27(40.30%)7(10.45%)18(26.87%)15(22.39%)67|Excel下載表5不同收入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圖5不同收入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從表5可以看出,3萬元以下組,有13.1%的人認為北京是文化中心;3萬~10萬元的,只占6.94%;收入在10萬~20萬元的,占15.79%;20萬元以上的,為22.39%。考慮到3萬元以下收入的有一部分為學生,所以可以看出,收入越高的人,越肯定北京作為文化中心的角色。2.按受教育程度分組統計按受教育程度分組,國際交往中心除在小學組以5票位居第二,在其余各組均排第一。政治中心除在小學組排第一外,在其余各組均排第二(見表6、圖6)。表6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單位:人受教育程度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小計文盲1(50.00%)0(0.00%)1(50.00%)0(0.00%)2小學5(33.33%)3(20.00%)6(40.00%)1(6.67%)15初中35(47.30%)14(18.92%)18(24.32%)7(9.46%)74高中28(37.84%)7(9.46%)23(31.08%)16(21.62%)74大學98(41.00%)18(7.53%)95(39.75%)28(11.72%)239研究生以上44(44.44%)10(10.10%)33(33.33%)12(12.12%)99|Excel下載表6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圖6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文盲認為北京首先是文化中心的為0人,小學文化程度僅有1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9.46%的人認為北京首先是文化中心,高中程度比例最高,為21.62%,大學為11.72%,研究生及以上為12.12%。從總體數據分析原因,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較低者,較少有興趣和機會參與到文化生活中,故而比例較低。大學以上學歷者,由于在學習和工作中有了更多國際交往機會,因而均有最多人選擇了北京首先是國際交往中心。而高中學歷者雖有一定文化程度,但尚不具備國際交往能力,因此有最高比例認為北京是文化之都。同理,科技創新中心在小學受教育程度組被認可度最高,為20.00%。也是因為高中受教育程度以上者,對文化生活有了更強的參與能力,也具備更多國際交流機會,因此分散了票數。3.按職業分組統計按職業分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北京政治中心角色認可度最高。企業職員和辦公室白領對政治中心角色的認可度也最高。自由職業者(撰稿人、演員、畫家、歌手等)對文化中心認可度最高。老板(公司所有者、私營業主等)對國際交往中心和政治中心認可度最高,這同其事業與國際環境、國內政策緊密相關有一定的關系。服務行業員工(家政、餐飲、酒店工作人員等)最多人認為北京是國際交往中心。體力勞動者(保安、保潔、裝修工人、建筑工人等)中也有最多人認為北京是國際交往中心。學生中,50.00%的人認為北京首先是國際交往中心,24.11%的人認為北京首先是政治中心,15.18%的人認為北京首先是文化中心,10.71%的人認為北京首先是科技創新中心。退休人員中,46.67%的人認為北京首先是政治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占37.33%,科技創新中心占12%,文化中心僅占4%。無業人員中,沒人認為北京首先是文化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文化相關行業如自由職業者(撰稿人、演員、畫家、歌手等)對文化中心認可度最高,達到39.58%;其次是學生,達到15.18%;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企業職員、老板、服務行業員工、體力勞動者幾類中比例差不多,在8%~10%;而在退休者和無業者中比例極低,分別為4%和0%。再次驗證老年人、沒有工作者被排斥在了北京的文化環境之外(見表7、圖7)。表7不同職業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單位:人職業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小計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0(36.59%)3(3.66%)40(48.78%)9(10.98%)82企業職員、辦公室白領21(41.18%)4(7.84%)22(43.14%)4(7.84%)51自由職業者(撰稿人、演員、畫家、歌手等)14(29.17%)7(14.58%)8(16.67%)19(39.58%)48老板(公司所有者、私營業主等)11(37.93%)4(13.79%)11(37.93%)3(10.34%)29服務行業員工(家政、餐飲、酒店工作人員等)14(45.16%)5(16.13%)9(29.03%)3(9.68%)31體力勞動者(保安、保潔、裝修工人、建筑工人等)30(55.56%)7(12.96%)12(22.22%)5(9.26%)54學生56(50.00%)12(10.71%)27(24.11%)17(15.18%)112退休人員28(37.33%)9(12.00%)35(46.67%)3(4.00%)75無業人員3(37.50%)0(0.00%)5(62.50%)0(0.00%)8其他人員4(30.77%)1(7.69%)7(53.85%)1(7.69%)13|Excel下載表7不同職業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圖7不同職業的人對“四個中心”的認同度四對北京文化中心功能的社會評價不均衡如果聚焦于“文化中心”的社會影響力,可以看出以下幾點。一是按性別分組統計,認為北京首先是文化中心的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二是按年齡分組統計,25歲以下年輕人對北京是文化中心的認可度更高,而中老年人比例相對較低。三是按出生地統計,北京本地人認為北京首先是文化中心的比例很低,尤其調研中發現很多老北京人認為北京本地的文化被破壞了。而北京的都市文化對農村移民產生了較大心理影響,受訪的外國人較為看重北京的文化氛圍,對北京頻繁的文娛演出、體育賽事表示肯定和歡迎。四是按民族與國籍統計,少數民族相對于漢族更認可北京是文化中心。五是按個人年收入分組統計,收入越高的人,越肯定北京作為文化中心的角色。六是按受教育程度分組統計,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者,較少有興趣和機會參與到文化生活中,故而認為北京首先是文化中心的比例較低。大學以上學歷者,由于在學習和工作中有了更多國際交往機會,因而均有最多人選擇了北京首先是國際交往中心。而高中學歷者雖有一定文化程度,但尚不具備國際交往能力,因此有最高比例認為北京是文化中心。七是按職業分組統計,認可度最高的首先是文化相關行業從業者如自由職業者(撰稿人、演員、畫家、歌手等),其次是學生,再次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企業職員、老板、服務行業員工、體力勞動者,退休人員和無業人員兩類比例極低。再次驗證老年人、沒有工作者被排斥在了北京的文化環境之外。可以看出,北京的文化建設成就在少數民族、外國人、外地來京人員中基本得到了肯定,尤其是年輕、收入較高、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對北京的文化中心角色最為認可。五公共文化服務應重視向弱勢群體傾斜根據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