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五章血液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90頁。(優選)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五章血液當前2頁,總共90頁。二)內環境與穩態內環境(internalenvironment):指細胞外液,既是細胞的直接生存環境,又是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交換的媒介,是細胞賴以生存的體內環境,簡稱內環境。穩態:機體內環境相對穩定的功能狀態。
穩態的意義:維持細胞、器官、系統乃至整體的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若破壞內環境穩定,機體將發生疾病。當前3頁,總共90頁。三)血液在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中的作用1、血液是機體細胞外液中最活躍的部分,它在心血管系統中循環流動,與其他細胞外液都保持相通。2、血液能夠將組織細胞代謝產物運輸到相應的器官排出體外。當前4頁,總共90頁。四)血量
1.血量
人體內血液的總量稱為血量,正常人的血量相當于體重的7~8%。男性的血量為5.0-6.0L,女性為4.5-5.5L。。2.循環血量
在安定狀態下,人體絕大部分血液是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動,這部分血量稱為循環血量.
3.儲存血量
體內還有一小部分血液滯留于肝、脾和小靜脈等處,稱為儲存血量。4、血量穩定的意義當前5頁,總共90頁。第一節血液的組成和特性一、血液的組成及功能(一)、血液組成1、組成:血漿(液體成分55%)——呈淡黃色的液體血細胞(有形成分45%)——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2、紅細胞比容:紅細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男性為40~50%,女性為37~48%變化:血漿量與紅細胞數量發生改變時,都可使紅細胞比容改變。
例:嚴重腹瀉或大面積燒傷時→血漿量↓→紅細胞比容↑貧血→紅細胞↓→紅細胞比容↓當前6頁,總共90頁。當前7頁,總共90頁。4、血漿:從正常人體內抽出的血液,放入抗凝劑的試管中混勻后,經離心沉降管內血液分為兩層,上層淡黃色的透明液體是血漿,下層是血細胞。5、血清:如果把從血管內抽出的血液放入部加抗凝劑的試管中,幾分鐘后就會凝固成血漿塊、血漿塊收縮析出淡黃色透明的液體為血清。6、血清與血漿的區別:在于血清缺乏纖維蛋白原和少量參與血凝的其它血漿蛋白質,但又增加了少量血凝時由血小板釋放出來的物質。當前8頁,總共90頁。(二)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為1.050~1.060血漿的比重約為1.025~1.0302、血液的比重1、血液的顏色血液是一種不透明,粘稠液體。血液的顏色取決于所攜帶O2的多少。動脈血:鮮紅色;靜脈血:暗紅色。當前9頁,總共90頁。粘滯性是指液體流動阻力的大小。血液的粘滯性與血細胞的數量有關,通常是在體外測定血液或血漿與水相比的相對粘滯性,這時血液的相對粘滯性為4-5,血漿為1.6-2.4。4、血液的粘滯性紅細胞在一小時內下沉的距離表示紅細胞沉降的速度,稱為紅細胞沉降率。正常男性的紅細胞沉降率第一小時不超過3mm,女性不超過10mm。3、紅細胞的懸浮穩定性當前10頁,總共90頁。附:全血的粘滯性和血漿的粘滯性1.全血的粘滯性主要決定于所含紅細胞數。2.血漿的粘滯性主要決定于血漿蛋白質和脂類的含量。血液在血流速度很快時(如在動脈內)其粘滯性也不隨流速而變化。但當血流速度小于一定限度時,則粘滯性與流速成反比關系。(由于紅細胞疊連)當前11頁,總共90頁。(三)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1.運輸功能
2.防御功能3.止血功能4.維持穩態當前12頁,總共90頁。二、血漿的化學成分及其生理功能(一)血漿的化學成分
1、血漿蛋白的分類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種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2、血漿蛋白的功能:(1)形成膠體滲透壓(2)參與機體的免疫功能(3)運輸作用(4)止血作用(5)緩沖作用(6)營養作用當前13頁,總共90頁。(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膽紅素等。(三)不含氮有機物血漿中所含的糖類主要是葡萄糖,簡稱為血糖;血漿中所含脂肪類物質,統稱血脂,包括磷脂、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等。(四)無機鹽血漿中的無機鹽,絕大部分以離子狀態存在,陽離子中的Na+濃度最高,還有K+、Ca2+和Mg2+等,陰離子中以Cl-最多,HCO3-次之,還有HPO42-和SO42-等。各種離子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當前14頁,總共90頁。(三)血漿的理化特性1、血漿滲透壓(1)正常值:5330mmHg,相當于7個大氣壓,或708.9kPa(2)血漿晶體滲透壓血漿中小分子的晶體物質(主要是NaCl,其次為NaHCO3和葡萄糖)形成的滲透壓稱為血漿晶體滲透壓
主要功能血漿晶體滲透壓對于保持細胞內外水平衡及血細胞的正常形態和功能十分重要。(3)血漿膠體滲透壓血漿中大分子物質(主要是白蛋白,其次球蛋白)形成的滲透壓稱為血漿膠體滲透壓。
主要功能血漿膠體滲透壓對于血管內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當前15頁,總共90頁。與血漿滲透壓相關的概念:
等滲溶液在臨床或生理實驗使用的各種溶液中,其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等的稱為等滲溶液。如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
高滲溶液低滲溶液
等張溶液在臨床上,將能使懸浮于其中的細胞保持正常體積和形狀的(鹽)溶液稱為等張溶液。
當前16頁,總共90頁。2、血漿的pH值(1)正常值:約7.35~7.45,較穩定(2)來源:血液中的緩沖對:
NaHCO3/H2CO3為主Na2HPO4/NaH2PO4蛋白質鈉鹽/蛋白質
pH相對穩定的重要意義:pH超過一定范圍會影響各種酶活性從而引起組織細胞代謝紊亂,其生理功能和興奮性都會異常。當前17頁,總共90頁。第二節血細胞的形態和功能
當前18頁,總共90頁。一、紅細胞1.紅細胞的形態和數量
正常紅細胞無核,呈雙凹圓盤形,周邊較厚具有彈性和可塑性,仍具有代謝功能。紅細胞含血紅蛋白因而血液呈紅色。其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約占紅細胞重量的32%。成年男性450~550萬個/mm3成年女性380~460萬個/mm3新生兒600萬個以上/mm3當前19頁,總共90頁。血細胞當前20頁,總共90頁。血細胞掃描電鏡像(E紅細胞G粒細胞L淋巴細胞M單核細胞P血小板)當前21頁,總共90頁。當前22頁,總共90頁。2.紅細胞的生理功能
(1)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2)在酸堿平衡中起一定的緩沖作用。
當前23頁,總共90頁。3.紅細胞生理特性(1)紅細胞滲透脆性
①紅細胞滲透脆性紅細胞在低滲鹽溶液中發生膨脹破裂的特性稱為紅細胞滲透脆性(簡稱脆性)
②紅細胞溶血如將紅細胞置于低滲的NaCl溶液中,水進入紅細胞,細胞膨脹為球形,甚至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入溶液中稱為溶血。當前24頁,總共90頁。當前25頁,總共90頁。(2)紅細胞懸浮穩定性①紅細胞懸浮穩定性是指紅細胞在血漿中保持懸浮狀態而不易下沉的特性。將與抗凝劑混勻的血液置于血沉管中,垂直靜置,經一定時間以后紅細胞由于比重大將逐漸下沉。②血沉單位時間內紅細胞沉降的距離稱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血沉的快慢主要與血漿蛋白的種類及含量有關。
當前26頁,總共90頁。③疊連許多紅細胞能較快地相互以凹面相貼,形成一疊紅細胞,這種情況稱為紅細胞疊連。紅細胞疊連起來,其外表面積與容積之比減少,血沉加快。當前27頁,總共90頁。4、紅細胞生成的調節與破壞(了解)
血細胞的生成:在機體的生命過程中,血細胞不斷地新陳代謝。每天都有一部分衰老的血細胞被破壞同時又有一部分新生的血細胞進入血液循環。
紅細胞平均壽命120天,顆粒白細胞和血小板壽命更短,生存期限不超過10天。淋巴細胞的生存期長短不等,從幾個小時直到幾年。血細胞的生成與破壞這兩個過程保持著動態平衡。
成人的造血器官主要是紅骨髓。此外還有脾臟和淋巴結等器官。嬰兒時期紅骨髓廣泛分布于各類骨髓腔內。到了成人則局限在長骨的骨骺端,以及不規則骨和扁骨的骨松質內。紅骨髓是各種血細胞的共同祖先-多能造血干細胞所在地,在不同的微環境下它分化成為各種單能干細胞。各系血細胞的增殖發育大體上經歷三個階段:原始階段、幼稚階段(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階段。當前28頁,總共90頁。當前29頁,總共90頁。(1)紅細胞的生成過程
人體所有的紅細胞都是在造血器官內產生并發育成熟的。成人的造血器官是紅骨髓,此外還有脾和淋巴結等器官,嬰兒時期紅骨髓廣泛分布于各類骨髓腔內,到了成人則局限在長骨的骨骺端,以及不規則和扁骨的骨松質內。紅骨髓是各種細胞的共同祖先-多能造血干細胞所在地。當前30頁,總共90頁。(2)紅細胞生成的調節
組織缺O2是促進紅細胞生成的有效刺激。缺O2能促進腎臟產生一種紅細胞生成酶,此酶作用于血漿中促紅細胞生成素原,使它轉化為促紅細胞生成素(激素),這種激素由血液運送至骨髓,作用于原紅細胞膜上的受體,促使這些細胞加速增殖分化發育為成熟的紅細胞。此外雄性激素不但能直接刺激骨髓(成)造血組織,加速紅細胞生成,而且還能作用于腎臟使紅細胞生成酶的活性提高從而使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增多。當前31頁,總共90頁。PO2↓RBC↓Hb↓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主)肝細胞(次)雄激素T3生長素當前32頁,總共90頁。
(3)紅細胞的破壞衰老的紅脆性增加,衰老的紅細胞主要在血液流經脾和肝臟時被吞噬細胞吞噬或被巨噬細胞所吞噬.
(4)紅細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
合成DNA必需有VB12和葉酸作為輔酶(5)影響紅細胞成熟的因素
VB12、葉酸、內因子與DNA合成有關,內因子作用在于保護VB12的吸收。當前33頁,總共90頁。紅細胞異常病變:
1、紅細胞增多癥:紅細胞數高達600萬/mL以上時,稱之為紅細胞增多癥。紅細胞增多可使血液粘滯度增加,使微血管易于阻塞,循環阻力加大,心臟負擔加重。當前34頁,總共90頁。2、貧血:外周血液中血紅蛋白量或紅細胞計數低于正常值均稱為貧血。臨床上常以血紅蛋白(Hb)濃度來反映紅細胞容量。一般認為,在我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婦Hb<100g/L,即為貧血。造成原因:(1)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2)紅細胞破壞過多性貧血(3)失血性貧血(4)缺鐵性貧血(5)巨幼細胞貧血(6)再生障礙性貧血
當前35頁,總共90頁。當前36頁,總共90頁。二、白細胞白細胞無色呈球形,有細胞核,體積比紅細胞大,直徑在7~20μm之間。
1、數目:正常人白細胞計數在4000~10000個/mm3,平均7000個/mm32、分類
(1)根據形態差異,細胞內有無特殊的顆粒中性粒細胞50~70%
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3~5%吞噬細胞嗜堿性粒細胞0.5~1%單核細胞25~30%
無粒細胞淋巴細胞7%免疫細胞
(2)從免疫功能特點分
當前37頁,總共90頁。當前38頁,總共90頁。當前39頁,總共90頁。當前40頁,總共90頁。當前41頁,總共90頁。當前42頁,總共90頁。當前43頁,總共90頁。當前44頁,總共90頁。當前45頁,總共90頁。3、白細胞的主要功能(1)吞噬作用: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吞噬能力很強,一般認為白細胞能向異物聚集,并將其吞噬。一個白細胞處理5~25個細菌后本身也就死亡,其過程包括三個主要步驟:a首先吞噬細胞聚集于入侵異物的所在部位b吞噬細胞識別異物與“自身物質”并粘著異物c吞入和消滅異物
當前46頁,總共90頁。(2)特異性免疫功能
淋巴細胞也稱免疫細胞,血液中淋巴細胞按其發生和功能差異分為:
T淋巴細胞(占淋巴細胞70-80%):在骨髓中產生的淋巴系血細胞,在胸腺中發育成熟稱為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占淋巴細胞15%):可能在骨髓或腸道淋巴組織中發育成熟稱為非胸腺性依賴性淋巴細胞。
裸細胞
在血液還要另一類淋巴細胞。根據其細胞表面的標志,稱為裸細胞,約占5-10%。這類細胞又分為殺傷細胞(K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當前47頁,總共90頁。①T淋巴細胞與細胞免疫:
通過具有特異性的免疫細胞(T淋巴細胞)與某一種特異抗原(異物)之間的直接互相作用而實現的免疫功能稱為細胞免疫,T淋巴細胞受到抗原刺激變成致敏細胞后其免疫作用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a.直接接觸并攻擊具有特異抗原性的異物如腫瘤細胞、異體移植細胞.b.分泌多種淋巴因子,破壞含有病原體的細胞或抑制病毒繁殖。c.B細胞與T細胞起協同作用,互相加強來殺滅病原微生物。當前48頁,總共90頁。
②B淋巴細胞與體液免疫
依靠免疫細胞生成和分泌特異性抗體(即各種免疫球蛋白)以對抗某一種異物稱為-體液免疫。體液免疫主要是對付細胞外的抗原物質。體液免疫主要是通過B細胞來實現的,當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變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漿細胞后產生并分泌各種抗體即免疫球蛋白,以針對不同的抗原。當前49頁,總共90頁。與免疫有關的概念:非特異性免疫:吞噬細胞主要是靠吞噬來處理異物,并參與變態反應,由于這些功能不具有針對某一類異物的特殊性,常稱為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淋巴細胞受到某入侵異物的作用而激活后產生的抗體或局部細胞反應都具有針對某一類特異性抗原的特征,所以稱為特異性免疫??乖壕褪侵改芗せ盍馨图毎?,使之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入侵異物稱為抗原。如:細菌,異體蛋白等。當前50頁,總共90頁。(3)嗜堿性粒細胞與嗜酸性粒細胞的功能這兩種細胞在血液中停留時間不長,主要在組織中發生作用。
①嗜堿性粒細胞這類細胞的顆粒內含有組織胺、肝素和過敏性慢反應物等。嗜堿性細胞在結締組織和粘膜上皮內時稱為肥大細胞,其結構和功能與嗜堿性細胞相似。
②嗜酸性細胞含有溶酶體和較小的特殊顆粒。這類細胞平時只占白細胞細胞總數的3%,但在患有過敏反應及寄生蟲病時其數量明顯增加。當前51頁,總共90頁。4、白細胞的生成與破壞(了解)(1)白細胞的生成各種白細胞都是在骨髓中由多潛能干細胞產生的。各系血細胞基本上經過兩個階段而發育成熟。(2)白細胞的破壞一般地說白細胞壽命比較短,但其確切時間較難測定。單核細胞壽命較長可為數星期,進入組織內轉變為巨噬細胞后其壽命可達數月。粒細胞一般在骨髓內約需8-12天發育成熟,進入血液僅在血液中逗留6-12小時,就穿過毛細血管進入組織,進入組織的粒細胞生存1-2天,在組織中衰老死亡。
B淋巴細胞壽命較短,生存數日至數月。
T淋巴細胞壽命較長,生存數月至數年。當前52頁,總共90頁。白細胞的生成與破壞示意圖干細胞↓白系祖細胞↓定向白系祖細胞↓可識別白系前體細胞↓成熟白細胞骨髓IL-1、內毒素、Ca壞死因子↓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等↓(生成、釋放)-集落刺激因子(CFS)乳鐵蛋白抑制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β)(直接抑制或抑制CFS釋放)當前53頁,總共90頁。
白血病是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惡性病變。得了這種病的病人,他們的血液里、骨髓里以及各組織器官里都存在著大量形態異常的白血病細胞,這種細胞不斷增生,病人就可出現一系列癥狀,因為白細胞類型的不一樣,臨床表現亦有所不同。按白細胞發育成熟的程度區分,可將白血病分為急性、慢性兩種。
白血病
當前54頁,總共90頁。白血?。↙eukemia)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其特征是骨髓、淋巴結等造血系統中一種或多種血細胞成分發生惡性腫瘤,并浸潤體內各臟器組織,導致正常造血細胞受抑制,產生各種癥狀。白血病臨床上常以發熱、出血、貧血,肝、脾、淋巴結腫大為特點。白血病一般按自然病程和細胞幼稚程度分為急性和慢性,按細胞類型分為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類型,臨床表現各有異同之處。可經中藥及化療,大部分可達緩解,也可骨髓移植治療,一部分可長期存活甚至治愈。
白血病是常見腫瘤之一,占腫瘤發病率的第六位,約為3-4/10萬人,其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者占70%以上,其中急粒占首位,急淋、急單次之。慢性白血病在我國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多見。當前55頁,總共90頁。三血小板
1、血小板的形態、結構和數目
a.形態:體積很小呈圓盤狀,但有時可伸出偽足,無核但有完整細胞膜。是巨核細胞脫離下來的小塊細胞胞質,不具有完整結構的細胞。血小板又稱血栓細胞。
b.結構:血小板細胞質內含有多種細胞器:線粒體、致密體、類溶酶體和各種分泌小泡。血小板膜含有豐富的脂蛋白及磷脂化合物,磷脂化合物即血小板因子,參與凝血過程。
c.數量:正常人:10-30萬個/mm3平均:15.6萬個/mm3
當前56頁,總共90頁。2、血小板的主要功能
a.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止血是指血管破損出血得到制止。凝血是指血液凝固成塊。
b.血小板的營養和支持作用血小板有維護毛細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當前57頁,總共90頁。4、血小板生成與調節及破壞(了解)(1)生成:血小板是由骨髓中巨核血細胞發育而成的。(2)調節:巨核細胞受調節的情況類似于紅細胞系生成的調節,也是受至少兩種調節因子分別在兩個分化階段進行調節。這兩個調節因子是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生成素(TPO)。(3)破壞:平時壽命只有7-14天。一方面在參與止血凝血過程和修補毛細血管時被消耗。另一方面衰老的血小板絕大部分流經脾、肝和骨髓時被網狀內皮細胞吞噬和破壞。當前58頁,總共90頁。第三節血液凝固和止血凝血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生理過程。血液凝固是使溶膠狀態的纖維蛋白原轉變成凝膠狀態的纖維蛋白,網住血細胞形成血塊的過程。當前59頁,總共90頁。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血漿與組織中直接參與凝血的物質。
按國際命名法,將參與血液凝固過程的凝血因子按發現時間的先后次序的羅馬數字統一命名,作為國際上通用的名稱從因子Ⅰ到ⅫI(1-13),其中因子Ⅵ(6)是因子V(5)的激活物,不是一個獨立的凝血因子,已被取消。故目前凝血因子實際只有12個,其中除因子Ⅳ(4)為Ca++外,其余都是蛋白質。因子Ⅲ由組織細胞產生,存在于細胞組織中,故也稱為組織因子。其余因子均在于血漿中。它們大多數是在肝臟中合成的。此外研究又發現:前激肽釋放酶、高分子激肽原以及來自血小板的磷脂等也直接參與血液凝固過程。當前60頁,總共90頁。當前61頁,總共90頁。1、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動的液體狀態變成不能流動的凝膠狀態的過程稱為血液凝固或血凝。血液凝固是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的結果,其最終結果是血漿中一種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性的纖維蛋白分子多聚體,即形成血纖維。
當前62頁,總共90頁。
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示意圖Ⅹ1(10)Xa,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Ⅱa,②凝血酶原轉變成凝血酶(凝血酶)Ⅱ(凝血酶原)Ⅰa,③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纖維蛋白)Ⅰ(纖維蛋白原)Ca2+(V+Ca2+)當前63頁,總共90頁。(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根據反應起點的凝血因子和復合物形成的途徑不同,可分為內源性凝血系統和外源性凝血系統。
a.內源性凝血系統:
完全依靠血漿中的凝血因子形成。
b.外源性凝血系統:當組織受外傷時,釋放出因子Ⅲ,其所發動的凝血過程稱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由于外傷或其它原因,組織釋放出的組織凝血致活素(Ⅲ)混入血液,在Ca2+的參與下,與因子Ⅶ形成復合物。此復合物可催化因子Ⅹ成Ⅹa。當前64頁,總共90頁。當前65頁,總共90頁。(2)凝血酶原轉變成凝血酶凝血酶原無活性,在Ca2+與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使其轉變為凝血酶。(3)血漿纖維蛋白生成階段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纖維蛋白原被切除四個小肽然后兩個分子纖維蛋白便聯結成二聚體后在纖維蛋白穩定因子(13因子,不是Ⅷ8)和Ca2+的參與下逐漸形成牢固的纖維蛋白多聚體,即不溶于水的血纖維。當前66頁,總共90頁。當前67頁,總共90頁。三、抗凝系統作用
正常血液中含有各種凝血因子與血小板,而為什么血管內不發生凝血呢?1、抗凝血酶血液中的抗凝血酶以抗凝血酶Ⅲ(AT-Ⅲ)最重要,它幾乎占血中整個抗凝血酶活性的50%左右。它能與凝血酶以1:1形成等分子復合物,從而使凝血酶(Ⅱa)喪失活性。2、肝素是一種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細胞產生,幾乎存在于所有組織中,尤以血漿、肺和肝中含量最多。肝素與AT-Ⅲ結合可使后者與凝血酶的親合力增加約100倍,并使兩者結合得更快、更穩,從而使凝血酶失去活性。此外肝素尚能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所以肝素是高效能的抗凝物質。3、其它血液中尚含有a2-巨球蛋白和蛋白C等各種抗凝物質。(P140,蛋白質C:近年來頗受重視)當前68頁,總共90頁。四、體外延緩或防止凝血過程1、物理因素如果把血液置于極為光滑的容器內或放在溫度較低的環境里(5-10°C)前者可以減少血小板的破壞和因子Ⅻ的激活;后者可以減慢反應的速度達到延緩凝血過程的目的。2、化學因素常用來作為體內外抗凝的化學物質被稱為抗凝劑。最常用的方法是除去血漿中的Ca2+。如檸檬酸鈉與血漿中Ca2+結合成為不易解離的可溶性的檸檬酸鈉鈣。血液中加入檸檬酸鈉后,血液即不再凝固。另一種抗凝劑是草酸銨和草酸鈉等。
當前69頁,總共90頁。五、促進或加速凝血過程
當機體有內外出血時,或在手術過程中,需加速凝血有利于止血。手術中常用紗布、明膠海綿按壓傷口,使血漿中因子Ⅻ與粗糙面接觸而成為Ⅻa。繼而發生一系列的凝血連鎖反應,形成小血塊,堵塞小血管創傷而止血。適當地加溫也能加速反應速度,加速凝血過程。有些中草藥也具有止血或加速凝血作用,如云南白藥、三七、仙鶴草等。當前70頁,總共90頁。第四節纖維蛋白溶解系統
血液凝固過程中形成的纖維蛋白,被分解液化的過程叫纖維蛋白溶解(簡稱纖溶),它和血凝過程一樣,也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對體內血液經常保持液體狀態與血管暢通起著重要作用。纖維蛋白溶解酶(簡稱纖溶酶)纖溶系統包括:纖溶酶激活物纖溶酶抑制物當前71頁,總共90頁。一、纖維蛋白溶解的基本過程
纖維蛋白溶解的基本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纖溶酶原的激活與纖維蛋白的降解。纖維蛋白溶解是纖維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溶解酶原在激活物作用下轉變為有活性的纖維蛋白溶解酶,它能促進整個纖維蛋白分子分割成很多的可溶性小肽,小肽不再凝固的一個基本過程。
當前72頁,總共90頁。
基本過程示意圖_激活物血管激活物組織激活物依賴因子Ⅻ激活物抑制物抗活化素抗纖溶酶纖溶酶纖溶酶原纖維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降解產物_+++當前73頁,總共90頁。1、纖溶酶原的特性纖溶酶原是一個單鏈β球蛋白,分子量約為8-9萬,它在肝、骨髓、嗜酸性粒細胞和腎中合成然后進入血液。2、纖溶酶原的激活纖溶酶原的激活物質存在于血液、各種組織和組織液中,也可以由微生物產生,主要有三類:(1)血管激活物:(2)組織激活物:(3)尿激活物:(4)其它當前74頁,總共90頁。3、纖維蛋白的降解
纖溶酶是血漿中活性最強的蛋白酶,但其特異性較差,它可以水解肽鏈上各個賴氨酸-精氨酸相連的部位,從而逐步將整個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原分子分割成很多可溶性的小肽,這些小肽統稱為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此降解產物一般不再凝固。血管內出現血栓時,纖溶作用主要局限于血栓發生部位,從不擴展到周圍血液。當前75頁,總共90頁。4、纖溶抑制物及其作用
血漿中抑制纖維蛋白溶解的物質統稱為纖溶抑制物,它們存在于血漿組織及各種體液中。根據作用分為二類:一是抑制纖溶酶原激活稱為抗活化素;另一是抑制纖溶酶的作用叫抗纖溶酶。纖溶的激活物和抑制物及纖溶的一系列酶促反應,總稱為纖溶系統。在正常的情況下,血液中的抗纖溶酶的含量高于纖溶酶的含量,因而纖溶酶的作用不易發揮。但在血管受損發生血凝塊或血栓后由于纖維蛋白能吸附纖溶酶原和激活物而不吸附抑制物,因而纖溶酶大量形成和發揮作用,使血凝塊或血栓發生溶解液化。當前76頁,總共90頁。二、纖維蛋白溶解與血凝之間的動態平衡
正常情況時,體內形成少量纖維蛋白后,由于纖溶系統的作用,纖維蛋白隨即溶解。從而使血液保持流動通暢。如果血管受損首先發生血凝塊或血栓以達到止血,后來由于纖溶系統的作用,則血凝塊或血栓可以溶解、液化、使血管再通暢。這樣兩方面保持著動態平衡。如果平衡遭破壞,則出現病理現象。如果纖溶過弱,就可能出現血栓形成和纖維蛋白沉積過多現象。出現廣泛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有人認為心肌梗塞和動脈硬化等疾病的發生,可能與纖維蛋白沉積過多也有一定關系。因此可以試用提高纖溶作用的藥物來防止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如果纖溶過強,或血液凝固過程有障礙都會影響止血功能。
當前77頁,總共90頁。機體出現出血和滲血現象的原因:①由于纖溶酶水解一些凝血因子,而使凝血因子不足所致。②由于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增多,也增強了抗凝血作用。③在血管受損處凝血塊溶解過早,這也是纖溶亢進時創面容易滲血的原因之一。當前78頁,總共90頁。第五節血型和輸血(自學)
目前已知紅細胞血型有15種,其中包括ABO、Rh、P等,在臨床實踐中意義最大的是ABO血型系統,其次為Rh血型,通常所說的血型是指紅細胞的血型,就是紅細胞膜上特異抗原的類型。當前79頁,總共90頁。1、ABO血型(1)血型凝集原(抗原)ABO血型是根據紅細細胞所含的凝集原而劃分的,有A和B兩種凝集原,凝集原都是在基礎抗原H的基礎上形成的。(2)血型凝集素(抗體)在人血漿中含有兩種不同的凝集素:抗A、抗B它們屬于天然抗體:①凡紅細胞表面含“A”凝集原的為A型血,血漿中含B凝集素。②凡紅細胞表面含“B”凝集原的為B型血,血漿中含A凝集素。③凡紅細胞表面含“AB”凝集原的為AB型血,血漿中無凝集素。④凡紅細胞表面無“A”也無“B”凝集原的為O型血,血漿中含A、B凝集素。當前80頁,總共90頁。ABO血型系統Onone
AABBA,BAB抗-A,抗-B抗-B抗-A無凝集素凝集原血型當前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項目部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一套
- 2024-2025新入職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
- 2025工廠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帶下載答案可打印
- 2025建筑電氣工程分包合同
- 2025年華國某著名服裝品牌省級銷售總代理合同書(含附加協議)
- 2025財政資金借款合同范本
- 2025飲品加盟店合同
- 2025版商務辦公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健身房裝修承包合同范本
- 2025木材采購合同范本
- 全過程工程咨詢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住宅室內防水工程技術規范JGJ298-2013》
- 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
- 病人呼吸心跳驟停搶救流程
- GB/T 4802.2-2008紡織品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第2部分:改型馬丁代爾法
-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消毒餐(飲)具
- 英語高考3500詞帶音標
- 泥水平衡頂管施工方案(專家論證)
- 框架結構柱、梁板模板安裝技術交底
- 呼吸衰竭臨床表現及鑒別診療精編ppt
- 自然辯證法(2023修訂版)課后思考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