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見的建筑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圍繞著建筑物,從學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觀察和實驗的順序,設計了3個活動,利用
圖文形式交代了活動的過程和方法。教學時,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活動,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設法收集不同歷史時期關于房屋的資料。
2.能分析出一座磚結構房屋的結構、層次與構成。
3.能設定標準對建筑物進行分類。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大膽進行推測,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
2.能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析研究各種問題。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有根據地說明從古到今人類房屋發展變化的原因。
2.能具體說出某一個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點和功能。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術的發展進步對房屋變化的作用。
2.能通過推理解釋不同地區民居具有不同風格的原因。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活動2“不同風格的房屋”。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各種建筑物的圖片。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談話:房屋是人類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類才結束了露宿曠野的歷史;有了房屋,人類才
有了穩定的生活。房屋對于大家來說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樣子的?今天我們就來
學習房屋的變化。
(二)新課教學
?活動1:房屋的變化
1.教師出示不同時期的房屋組圖。
提問:剛才你們看到的這組圖片都是什么?
學生回答。(房屋)
教師:你們能給這幾幅圖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現年代的早晚給它們排序嗎?
小組討論,排序,說說排序的理由。
講述:早在55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開始尋找能夠遮風、避雨、御寒的“房屋”,后來他
們終于找到了能夠當房子的山洞。從山洞到現在的高樓大廈,人類的房屋發生了很大變化。
提問:引起房屋發展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類為了生存,為了更好的適應自然環境,抗御自然
災害和野生動物的傷害,發明了房屋。)
2.房屋的發展過程。
(1)閱讀教材P2、P3的材料,說說房屋的發展過程?
洞穴、草棚——木屋——磚瓦房——鋼筋混凝建筑。
(2)列舉不同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記錄它們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術。
3.討論。
(1)人類的房屋是怎樣發展變化的?
人類房屋的發展經歷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結構由簡單到復雜,功能由單?到綜合的過程。
(2)建筑技術的進步對人類房屋的發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機械的進步促進了人類房屋的發展。
板書設計:
第一課常見的建筑
1.房屋發展變化的原因。
生存、適應環境、抗御自然災害。
2.房屋的發展過程。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結構簡單——結構復雜
功能單一到綜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房屋的變化,知道人類房屋的發展經歷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結構由
簡單到復雜,功能由單一到綜合的過程。這節課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學習房屋。
(二)新課教學
?活動2:不同風格的房屋
1.認識不同風格的房屋。
教師:課件出示不同風格的房屋圖片。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學生:觀察比較,分析,交流。
教師:介紹各個不同地區的環境與建筑間的關系。
教師:除了以上這些,你還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學生:交流資料,進一步領悟房屋的建造要與當地環境相適應。
2.分析房屋的構成。
講述: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別,但它們在構成方面有一定的層次,你知道房屋
是按照什么層次構成的嗎?
教師出示樓房構成層次圖,學生訴說樓房是按照什么層次構成的。
提問:外形不同的房屋它們在構成上有何相似之處?
樓房構成的簡圖:
一棟樓房(相當于一個系統)——單元房——房間——墻——磚
3.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構成的,用簡圖表示出來。
★拓展活動:不同功能的建筑
1.提問:除了我們居住的房屋外,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建筑物呢?
2.出示各種各樣建筑物的圖片。
討論:圖片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教師:請學生根據不同功能對這些建筑物進行分類。
學生:小組討論,分類。
課后調查:我們周圍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們有哪些特點和功能?
板書設計:
第一課常見的建筑
1.認識不同風格的房屋。
傣族竹樓、四川民居、內蒙古圓頂土房、伊斯蘭教特色的房屋、北京四合院等。
2.樓房的構成
一棟樓房(相當于一個系統)——單元房——房間——墻——磚
2.巧妙的結構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在學生認識了房屋的產生、外形和功能、結構與層次的基礎上,本課將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房屋的內
部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探究建筑物中力與結構的關系。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生命世界中某些結
構的奇美,培養學生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與結構之間關系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設計出多種分類標準,對建筑物進行分類。
2.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究自己對研究建筑物結構與力的關系方血感興趣的問題。
3.能從選材或結構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4.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到各種巧妙自然的結構。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從多個角度分析同類事物的不同特點。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舉例說明建筑結構有哪些基本類型。
2.能舉例說明建筑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1.能分析出各種建筑結構與哪些自然結構有相似之處。
2.能對仿生建筑感興趣并大膽設計。
教學重點和難點:
培養學生通過實驗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與結構之間關系的能力。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各種建筑的圖片。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導課
1.講述:各種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結構,有的簡單,有的復雜,這些不同的結構與建筑物的功能有什
么關系呢?
2.板書課題:巧妙的結構。
(-)新課教學
?活動1:常見建筑物的結構
1.講述:上節課布置了查找關于建筑物結構的資料的作業,現在全班分組討論,觀察我們周圍的建
筑物有哪些形狀和結構。
2.匯報討論結果。
3.教師總結發言。
4.全班一起討論第八頁的幾幅圖,各屬于何種結構。
5.講述:書上的第九頁總結了三種不同的建筑結構,大家還能找出更多與之對應的建筑嗎?
6.分組討論并填圖。
7.匯報討論結果。
8.講述:想一想你還能制定哪些分類標準,舉手回答。
9.匯報結果并將第九頁的建筑物結構分類卡填好。
板書設計:
第二課巧妙的結構
趙州橋:拱形結構。
美國佛羅里達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結構。
泰姬?馬哈爾陵:圓屋頂結構。
英吉利海峽地下隧道:柱型結構。
金字塔:三角結構。
埃菲爾鐵塔:框架結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講述:結構各異的建筑物為什么那么穩固呢?與力有著怎樣的關系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
問題。
(二)新課教學
?活動2:探究建筑物結構與力的關系
1.出示趙州橋、埃菲爾鐵塔等有特色的建筑的圖片。
提問:關于建筑物的結構,你想知道什么?
A.趙州橋為什么是拱形的?
B.樓板、立柱為什么做成空心的?
C.屋頂或墻體的鋼架結構為什么是三角形的?
2.設計研究方案并自由選擇其中一個問題研究討論。
3.匯報討論結果。
4.教師小結。
5.講述:在第10頁的幾個實驗項目中同學們可任意選擇一個實驗進行研究(一個小組合作一個項目)。
步驟:
(1)根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材料;
(2)將實驗材料組裝成實驗模型;
(3)改變實驗條件,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嘗試進行定量、定性實驗研究。
6.分組展示研究結果。
7.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某種建筑物的選材和結構有什么科學道理。
★拓展活動:各具特色的形狀和結構
1.講述:我們周圍還有許多物體的結構非常巧妙,大家看看書上第11頁的兒幅圖片,看看這些生物
的結構與建筑物有哪些相似之處?
2.學生描述圖中及自己發現的各種結構有哪些特點?這樣的結構有什么功能?
3.閱讀科學在線
思考:想一想我們周圍還有哪些仿生建筑?
板書設計:
第二課巧妙的結構
說說下列建筑物結構與力的關系:
(1)弧形結構
(2)拱形結構
(3)管狀結構
(4)柱體結構
(5)球體結構
3.美麗的建筑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教學過程由兩個活動組成,“欣賞建筑美”是基本活動,”調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動。通過讓學生
觀察,先從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圖案、色彩、裝飾、功能等方面欣賞建筑物的美,再從建筑物與周圍的環
境及功能的協調性匕來進一步欣賞建筑物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鑒賞建筑物的美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能從多個方面研究同一件裝飾材料的特點。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體會出一些有關建筑的詩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用文學的語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舉實例說明可以從哪些方面欣賞建筑的美麗。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能對現有的裝飾材料(如是否環保等)作出自己的評價,并說明理由。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欣賞建筑物的美。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
課時建議: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談話:你注意過建筑物的造型和裝飾嗎?留意過公園長廊的雕刻和繪畫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建筑物
的美麗吧!
(二)新課教學
?活動:欣賞建筑美
1.課件出示一組美麗建筑的圖片。
提問:剛才你們看到的這組圖片美嗎?美在哪些方面?舉例說明自己的觀點。
學生交談;用詞語、詩歌或散文來表示建筑物的美。
2.教師歸納
歸納贊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裝飾……
3.課件出示一些贊美建筑物的詩,請學生分析這段文字是從哪個方面贊美建筑物的。
(1)討論:人們是怎樣利用周圍的環境或創設某種環境來體現建筑物的美?
(2)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為你所喜歡的建筑物寫一首贊美的詩?
學生寫詩并朗誦。
4.教師歸納
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現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現在與周圍環境及功能的協調一致上。
★拓展活動:調查建筑裝飾材料
1.出示各種各樣建筑物裝飾材料。
提問:這些建筑材料的圖案、造型和顏色是什么樣的?
2.結合課前調查得到的一些資料,小組討論:人們是怎么利用某種裝飾材料來美化建筑物的?
課后調查:我們學校是利用哪些裝飾材料來美化建筑物的?怎樣改進效果更好?
板書設計:
第三課欣賞建筑的美
建筑物美的表現:
(1)表現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
(2)表現在與周圍環境及功能的協調一致上。
4.人體的組成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構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包括其名稱和大致
的解剖位置,運用類比的方法,理解山細胞、組織、器官到系統的結構層次關系,借助顯微鏡觀察各種各
樣的細胞,激發學生探索生命世界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類比(建筑物的層次、結構)的方法舉例說明人體的構成。
2.能借助工具(顯微鏡或放大鏡)觀察微小的物體。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析各種細胞的外形有什么區別。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歸納出絕大多數生命體是由細胞構成的。
2.能用自己的話說明人體的系統、器官、組織和細胞之間的關系。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細胞是怎樣為人體的生命活動不斷提供物質和能量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類比等方法初步認識人體的組成。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人體結構模型,顯微鏡,各種細胞裝片。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談話:從外部形態上看,人體由頭、頸、軀干、四肢組成。那么人體內部有哪些器官呢?這些器官又
是如何構成我們人體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人體的組成。
(-)新課教學
?活動1:認識人體的組成
1.出示人體結構模型。
提問:說說我們人體內部由哪些器官組成?把你所知道的人體內部器官畫出來。
2.參照P20圖,將人體內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體相應的位置上找出來。
3.介紹人體的主要器官、系統的名稱。
器官:心臟、肺、胃、肝臟、大腸、小腸、腎臟、腦
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
4.講述:我們已經認識了建筑物的組成,說說它和人體的組成有哪些相似之處?
提示:
(1)觀察教材P21圖片。
(2)用類比的方法:人體的結構層次與建筑物的結構層次。
講述:細胞相當于“磚結構樓房”中的磚;組織(由許多細胞組成)相當于墻(由許多磚砌成);器
官(由不同的組織組成)相當于房間(由不同的墻面圍成);系統(由不同的器官組成)相當于單元(山
多個功能不同的房間組成);人體(由八大系統組成)相當于樓房(由多個單元建成)。
(3)同學間相互交流。
人體的構成:
各種人體細胞——各種人體組織——各種人體器官——各種人體系統——人體
5.人體的結構除了與建筑物的結構有一定相似外,與機器和植物的結構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請
選擇某種機器或植物與人體的結構進行類比。
植物體的構成:
各種植物細胞一一各種植物組織——各種植物器官——各種植物系統——植物
機器的構成:
鐵分子——各種形狀的鐵塊——各種零件——各種操作系統——機器
6.提問:通過對人體結構的認識,說說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是什么?
學生:細胞
板書設計:
第四課人體的組成
1.人體的內部器官
心臟、肺、胃、肝臟、大腸、小腸、腎臟、腦
2.人體的主要系統
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
3.人體的構成
各種人體細胞一一各種人體組織——各種人體器官——各種人體系統——人體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講述: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組成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就是細胞,那么細胞究竟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
一起來觀察吧!
(二)新課教學
?活動2:觀察細胞
1.提問:與人體一樣,構成其他動物、植物生命體的基本單元是細胞。關于細胞你都知道什么?
學生交流。
教師:細胞非常小,想想我們用什么工具觀察它們?
學生:顯微鏡。
2.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
(1)出示顯微鏡、介紹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目鏡、鏡筒、物鏡、鏡臂、載物臺、鏡座
(2)觀察細胞
步驟:
①將細胞的裝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
②調節顯微鏡,直到能看清楚細胞為止。
③觀察細胞,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細胞形狀。
學生分組觀察各種細胞的裝片,并把自己的觀察結果畫下來。
3.交流。
教師:剛才我們借助顯微鏡觀察了一些細胞,你觀察了哪幾種細胞,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匯報交流。
教師:不同類型的細胞在外形上有什么區別?細胞是怎樣構成人體的?
學生討論、交流。
4.教師小結:絕大多數生命體都是有細胞構成的。有的結構簡單,只有一個細胞;有的結構復雜,
由數億個細胞構成。人體內的細胞不斷地吸取氧氣和養料,排出二氧化碳廢物,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源源不
斷地提供物質和能量。
板書設計:
第四課人體的組成
1.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細胞。
2.顯微鏡的構造。
目鏡、鏡筒、物鏡、鏡臂、載物臺、鏡座
3.觀察的細胞
(1)動物表皮細胞
(2)植物表皮細胞
(3)人口腔上壁細胞
(4)人血細胞
(5)人的神經細胞
4.人體的組成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構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包括其名稱和大致
的解剖位置,運用類比的方法,理解由細胞、組織、器官到系統的結構層次關系,借助顯微鏡觀察各種各
樣的細胞,激發學生探索生命世界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類比(建筑物的層次、結構)的方法舉例說明人體的構成。
2.能借助工具(顯微鏡或放大鏡)觀察微小的物體。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析各種細胞的外形有什么區別。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歸納出絕大多數生命體是由細胞構成的。
2.能用自己的話說明人體的系統、器官、組織和細胞之間的關系。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細胞是怎樣為人體的生命活動不斷提供物質和能量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類比等方法初步認識人體的組成。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人體結構模型,顯微鏡,各種細胞裝片。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談話:從外部形態上看,人體由頭、頸、軀干、四肢組成。那么人體內部有哪些器官呢?這些器官又
是如何構成我們人體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人體的組成。
(二)新課教學
?活動1:認識人體的組成
1.出示人體結構模型。
提問:說說我們人體內部由哪些器官組成?把你所知道的人體內部器官畫出來。
2.參照P20圖,將人體內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體相應的位置上找出來。
3.介紹人體的主要器官、系統的名稱。
器官:心臟、肺、胃、肝臟、大腸、小腸、腎臟、腦
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
4.講述:我們已經認識了建筑物的組成,說說它和人體的組成有哪些相似之處?
提示:
(1)觀察教材P21圖片。
(2)用類比的方法:人體的結構層次與建筑物的結構層次。
講述:細胞相當于“磚結構樓房”中的移;組織(由許多細胞組成)相當于墻(由許多磚砌成);器
官(由不同的組織組成)相當于房間(由不同的墻面圍成);系統(由不同的器官組成)相當于單元(由
多個功能不同的房間組成);人體(由八大系統組成)相當于樓房(由多個單元建成)。
(3)同學間相互交流。
人體的構成:
各種人體細胞——各種人體組織——各種人體器官——各種人體系統——人體
5.人體的結構除了與建筑物的結構有一定相似外,與機器和植物的結構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清
選擇某種機器或植物與人體的結構進行類比。
植物體的構成:
各種植物細胞——各種植物組織——各種植物器官——各種植物系統——植物
機器的構成:
鐵分子——各種形狀的鐵塊——各種零件——各種操作系統——機器
6.提問:通過對人體結構的認識,說說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是什么?
學生:細胞
板書設計:
第四課人體的組成
1.人體的內部器官
心臟、肺、胃、肝臟、大腸、小腸、腎臟、腦
2.人體的主要系統
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
3.人體的構成
各種人體細胞——各種人體組織——各種人體器官——各種人體系統——人體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講述: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組成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就是細胞,那么細胞究竟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
一起來觀察吧!
(二)新課教學
?活動2:觀察細胞
1.提問:與人體一樣,構成其他動物、植物生命體的基本單元是細胞。關于細胞你都知道什么?
學生交流。
教師:細胞非常小,想想我們用什么工具觀察它們?
學生:顯微鏡。
2.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
(1)出示顯微鏡、介紹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目鏡、鏡筒、物鏡、鏡臂、載物臺、鏡座
(2)觀察細胞
步驟:
①將細胞的裝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
②調節顯微鏡,直到能看清楚細胞為止。
③觀察細胞,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細胞形狀。
學生分組觀察各種細胞的裝片,并把自己的觀察結果畫下來。
3.交流。
教師:剛才我們借助顯微鏡觀察了?些細胞,你觀察了哪幾種細胞,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匯報交流。
教師:不同類型的細胞在外形上有什么區別?細胞是怎樣構成人體的?
學生討論、交流。
4.教師小結:絕大多數生命體都是有細胞構成的。有的結構簡單,只有個細胞;有的結構復雜,
由數億個細胞構成。人體內的細胞不斷地吸取氧氣和養料,排出二氧化碳廢物,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源源不
斷地提供物質和能量。
板書設計:
第四課人體的組成
1.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細胞。
2.顯微鏡的構造。
目鏡、鏡筒、物鏡、鏡臂、載物臺、鏡座
3.觀察的細胞
(1)動物表皮細胞
(2)植物表皮細胞
(3)人口腔上壁細胞
(4)人血細胞
(5)人的神經細胞
5.消化與吸收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以“小冬”同學為代表,描述了現在一些青少年同學中經常出現的不注意飲食衛生的現象,借此加強
學生對飲食與身體健康關系的重視程度,調動學生探究食物在人體中被消化與吸收的積極性,通過一些活
動的開展,讓學生們真正意識到飲食的重要性,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根據已知的知識設計并制作一個簡易的人體消化道模型。
2.能通過調查發現引起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的原因。
3.能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現有關消化系統的問題。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與其他小組同學進行交流。
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過程。
2.能舉例說出各個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3.能舉實例說明暴飲暴食對各個消化器官的危害。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1.能探究治療消化不良藥物的作用。
2.能根據各個消化器官的功能舉例說明養成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原因。
3.能舉實例說明技術的進步給診斷和治療疾病帶來的幫助。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想像等多種方法在記住消化道名稱的基礎上,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逐漸
感悟到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人體消化系統模型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創設情景:
生日聚餐會上,小冬胃口大開,-通狼吞虎咽后,忽然感覺到胃里不太舒服,四肢無力,同學們把他
送到消化科。
提問:你遇到過“小冬”這樣的事情嗎?醫生可能會對小冬說什么?小冬會從中學到些什么呢?
學生交流。
提問:同學們為什么要將小冬送到醫院去?
學生交流。
講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妙的旅行。
(二)新課教學
?活動1:奇妙的旅行
1.出示人體消化系統模型。
提問:你想知道食物是怎樣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嗎?
學生觀察。
提問:食物在消化過程中要經過哪些消化器官?這些器官在身體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樣的?
學生:
(1)討論。
(2)匯報:口腔一食道一胃一小腸一大腸一肛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寫板書)。
2.介紹重要的消化腺。
教師:肝臟、胰臟和唾液腺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醫生給小冬開的藥主要成分可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在消化系統中,大塊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顆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過程
叫消化:消化后的營養成分穿過小腸壁進入血液的過程叫吸收。
板書設計:
第五課消化與吸收
1.消化過程:
口腔一食道一胃一小腸一大腸一肛門
2.兩個重要的消化腺:
肝臟和胰臟。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講述:當我們隨心所欲地“大吃大喝”時,是否想過我們身體中消化器官的感受?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它們在節日里的訴說吧!
(-)新課教學
?活動2:傾聽它們的“訴說”
1.活動任務。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25資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戴上各自所扮演角色的標志進行“訴說”表
演。
2.交流。
(1)解釋為什么要將小冬送到醫院去?
(2)我們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才能保證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保持我們的健康?
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
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要養成合理、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
★拓展1:調查消化系統疾病
1.布置任務:
調查消化系統疾病,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與消化系統有關的疾病有哪些?它們是怎樣引起的?應該如何積極地預防和治療?
2.與同學交流本組的調查結果,設計圖表,對全班同學的調查結果進行歸納總結。
★拓展2:制作消化道模型。
教師: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所經過的各個消化器官相互連接,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消化道,讓我們制作一
個消化道模型吧。(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參考P26提示,制作消化道模型。
學生展示本組的模型,交流評價。
教師:關于消化系統,你們還想研究哪些問題?
學生交流。
板書設計:
第五課消化與吸收
肝臟:解毒功能。
口腔:咀嚼,分泌唾液腺。
胰腺:消化腺。
胃:消化。
6.呼吸與交換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主要講呼吸系統,讓學生通過體驗呼吸、制作肺模型、測量肺活量、召開呼吸與保健信息發布會
等活動,識別呼吸系統中主要器官的組成及其在呼吸過程中的主要作用,呼吸系統的主要功能以及呼吸與
保健的具體措施。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正確觀察出吸氣與呼氣時胸部發生的變化。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個模擬肺進行呼吸的模型。
3.能運用調查的方法,獲得有關呼吸系統疾病的信息。
4.能用正確的方法測量自己的肺活量。
5.能解釋每個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現象。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與其他同學交換自己的看法。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有根據地解釋人體吸氣和呼氣的過程。
2.能利用模型解釋呼吸系統主要組成部分的作用。
3.能舉例說明影響呼吸系統健康的因素。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1.能分別提出幾條減少呼吸系統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統健康的具體措施。
2.能舉例說明感冒時,應選擇哪些藥物治療,并能對自己的選擇說明理由。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探究呼吸的過程及呼吸系統疾病的產生和預防問題。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有關肺的圖片或模型,測量肺活量的儀器。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1.觀看“肺”的圖片
提問:你知道這是人體的哪個器官嗎?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差別?
學生交流。
2.講述: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每天大家都會自然的呼氣和吸氣,今天我們就再次體驗一下呼吸。
(二)新課教學
?活動1:體驗呼吸
1.呼吸時胸部的變化。
教師:人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呼吸的過程是通過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完成的。你仔細分析過自己吸氣
和呼氣時胸部是怎樣變化的嗎?
學生:
(1)互相觀察小組同學深呼吸時的胸部變化,體驗呼吸的過程。
(2)交流呼吸的過程。
①呼氣時,胸腔向內收縮;
②吸氣時,胸腔向外擴張。
教師:你觀察過吹氣球時胸部的變化嗎?
學生:吹氣球,觀察匯報。
討論:怎樣利用這種變化解釋呼吸時空氣被吸入和廢氣被排出的過程?
2.分析人體呼吸的過程。
出示人體呼吸過程流程圖。
學生:觀察、描述人體的呼吸過程。
呼吸過程:
新鮮空氣一鼻腔一喉一氣管一支氣管一肺
廢氣一肺一支氣管一氣管一喉一鼻腔
教師小結:通過呼吸,我們可以將氧氣輸送到體內,并將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講述:我們已經了解了人體的呼吸過程,讓我們一起來制作一個肺的模型,模擬呼吸的過程。
學生:
(1)討論、設計方案。
(2)交流制作方法。
(3)制作“肺”模型。
板書設計:
第六課呼吸與交換
1.呼吸時的胸部變化:
①呼氣時,胸腔向內收縮;
②吸氣時,胸腔向外擴張。
2.呼吸過程:
新鮮空氣一鼻腔一喉一氣管一支氣管一肺
廢氣一肺一支氣管一氣管一喉一鼻腔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講述:人時時刻刻要通過呼吸與外界進行氣體的交換,幾乎每個人都患過呼吸系統疾病。生活中的哪
些因素會影響到呼吸系統的健康呢?讓我們?起來研究吧!
(-)新課教學
?活動2:呼吸與保健。
1.提問:生活中的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呼吸系統的健康呢?
學生:
(1)閱讀有關資料。
(2)匯報、交流。
2.調查與交流。
選擇生活中有關影響呼吸系統健康的因素進行調查,以“呼吸與保健”為題,召開一個信息發布會,
將自己的調查結果用最喜歡的方式與同學交流,并共同提出保持呼吸系統健康的具體措施。
3.閱讀教材P30有關感冒的資料。
教師:你自己感冒過嗎?如果要服藥你會選擇感冒藥嗎?
學生:交流。
教師:選擇藥品時,我們應該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從說明書中了解藥品的有關信息。
學生:閱讀感冒藥說明書。
教師:如果你感冒了,會選擇那種藥,為什么?
學生:匯報。
教師:僅僅靠感冒藥能治好感冒嗎?為什么?怎樣才能減少呼吸系統的疾病?
★拓展:測一測自己的肺活量。
教師:指導學生測量自己的肺活量。
學生:將自己的肺活量與小組其他同學進行比較,并分析肺活量不同的原因。
講述:適當的加快呼吸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氧氣。
教師要求學生測量自己在平靜時每分鐘的呼吸次數。
提問:在哪些情況下呼吸會加快?為什么?
板書設計:
第六課呼吸與交換
1.調查生活中有關影響呼吸系統健康的因素。
2.了解感冒。
(1)感冒是呼吸道傳染病。
(2)病源:細菌或病毒侵染呼吸道引起的。
(3)選擇藥時要注意閱讀藥品說明書。
7.循環與運輸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將引導學生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的學習。以問題的形式引入,激發學生探究氧氣和養料的運輸問題,
通過觀察教科書中的插圖(利用泵灌溉圖、人體循環系統示意圖、食物傳送示意圖——孩子們從傳送帶上
取食物并將垃圾放回到傳送帶上)引導學生用類比的方法進行分析,是什么力量“推動”血液在我們體內
的血管中不停地循環往復流動。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類比或聯想的方法對所要探究的問題進行假設。
2.能想出2種以上測量和計算心率或脈搏的方法。
3.能通過擠壓網球推測并描述心臟是怎樣工作的。
4.能初步制定比較完整的探究計劃。
5.能運用一種調查的方法尋找治療心臟疾病的新技術。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將自己的方法或觀點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正確說出心率的定義。
2.能舉例說明哪些因素能影響心率的變化。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能舉實例說明新技術如何幫助人們解除疾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綜合運用以往學過的方法探究與“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相關的問題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人體循環系統圖,醫用聽診器,計時工具。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教師:一個工廠要不斷地運來它所需要的原材料,并要運走它生產出來的合格產品和廢物,可以用什
么工具來運呢?
學生:飛機、火車、汽車、輪船……
教師:汽車、火車、飛機、輪船我們可以用運輸系統來概括。也就是說,一個工廠需要一個運輸系統。
我們的人體好比一個工廠,也需要一個運輸系統,需要把肺吸進的氧氣和小腸吸收的養料運到全身各處,
也要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運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體外。那么,人體的運輸系統是什么呢?今天
我們就來一起學習。
(二)新課教學
出示人體循環系統圖。
教師:是什么力量“推動”血液在我們體內的血管中不停地循環往復流動呢?
學生:觀察水泵及食品傳送圖,從中尋找答案。
?活動1:測量心率
1.介紹心率及測量心率的方法。
(1)分組制作簡易聽診器。測?測自己和同學的心率,將測量結果填入記錄表并用曲線圖表示出來。
學生交流測量結果。
(2)計算自己在一天中心跳的次數。
心率X24小時X60分
2.心臟的工作原理。
(1)情景創設
用一只手握柱一個網球(或較硬的小皮球),在一分鐘內用力擠壓它,擠壓的次數與一分鐘內自己心
跳的次數相同。
問題1:體驗手的感覺。
問題2:用力擠壓網球后手的感覺如何?由此聯想心臟是如何工作的?
(2)教師指導學生用手反復握拳,體驗心臟的工作。
提問:談談你的感受?
講述:心臟的大小與自己握緊的拳頭相似。心臟就像■?臺強有力的泵,將血液壓入血管,推動血液流
經全身各部位,從而將養料和氧氣輸送到全身,滿足人體生長發育的需要。
教師:我們用簡易聽診器聽到了自己的心臟跳動,我們還可以用摸脈搏的方法了解心臟跳動的情況。
你能用幾種方法測量脈搏?
學生:觀察后匯報摸脈搏的情況。
教師:心跳和脈搏的頻率一致嗎?
學生:一致。
板書設計:
第七課循環與運輸
1.介紹心率及測量心率的方法。
工具:聽診器。
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
2.心臟的工作原理。
心臟收縮——血液進入血管——將養料和氧氣輸送到全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講述:在一天中我們的心跳快慢會發生一些變化,有些時候會感到心跳加快,全身發熱,甚至流出汗
來。那么,心跳的快慢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新課教學
?活動2:探究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
1.提出問題:心跳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假設。
教師:怎樣證明自己的假設呢?
學生:
(1)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完善實驗方案。
(3)分組開展探究活動。
(4)匯報交流探究結果。
教師小結: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心跳加快時,輸送到全身的血液增多,以滿足人體的需
要。
?活動3:調查新技術在醫療中的作用。
教師:新技術在醫療中的發展和應用能夠幫助人們擺脫病痛,甚至重新獲得生命;你知道哪些醫療方
面的新技術?這些新技術又是怎樣幫助人們的呢?
學生:交流自己組搜集到的有關醫療方面的新技術。
板書設計:
第七課循環與運輸
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
(1)緊張。
(2)吃辣或燙的東西。
(3)……
8.心理與適應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將在引導學生學習感覺、思維、情緒等功能的過程中,滲透神經系統在維持人體正常生活中發揮
的重要作用。通過一系列頗具趣味性的體驗活動,激發學生探索心理活動的興趣。指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
逐步了解感覺器官的作用,知道人體的各種感覺是對外界的反應,了解一些適應現象及對錯覺的體驗。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對游戲中出現的反應現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設。
2.能辨別出每一個刺激——反應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應行為和參與反應的結構。
3.能用比較法從實驗結果中分析出“適應現象”。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產生“反應時”現象的原因。
2.能舉實例說明什么是“錯覺”。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1.能舉出3個以上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適應現象的實例。
2.能設法找出自己身邊利用錯覺現象的實例。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真實的體驗活動感悟人的心理感覺、思維等功能。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木棒,小旗子,有關錯覺現象的圖片。
課時建議: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講述:人類不僅具備消化、呼吸、血液循環、身體運動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感覺、思維、情
緒等重要的心理功能。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體內的神經系統實現的。神經系統是由哪些器官組成的?
它們是如何實現人的心理功能的?
(-)新課教學
?活動1:刺激一反應游戲
教師:介紹游戲方法。
學生:分組開展游戲。
教師:為什么從刺激出現到做出反應,會間隔一段時間?在同一游戲中,不同的做出反應的快慢有差
別嗎?
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可借助科學在線的資料)。
教師:在各種刺激一反應游戲中,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反應?這些刺激是通過哪種感覺器官感受到的?
學生:分組討論,完成記錄表。
學生:匯報,交流。
?活動2:認識各種適應現象
教師: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我們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變化的環境。
學生:觀察看圖片,認識各種適應現象。
教師:除感覺器官方面的適應外,還存在另一類適應現象。
學生:體驗另一類適應現象。
教師:從以上各種不同的適應現象中,能夠發現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交流。
★拓展:體驗錯覺
教師:在大多數條件下,我們對刺激的感覺與真實的情況是一致的。然而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我們對
刺激的感覺與真實情況并不相同,這就是錯覺。
學生:體驗錯覺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過其他錯覺現象嗎?人們是怎樣應用錯覺現象的?
板書設計:
第八課生理與適應
1.刺激反應游戲。
(1)逃避打手游戲。
(2)快速抓棒游戲。
(3)快速指認五官游戲。
(4)旗語游戲。
2.適應現象。
感覺的適應是由于刺激物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3.錯覺。
人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
9.健康成長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教學用簡潔生動的語句表達了人體的發育成長是再自然不過的必然規律,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
認識進入青春期時自己身體和心理可能會出現的變化,怎樣正確看待和處理在這時期可能會出現的疑惑
和問題,幫助學生用積極的心態、正確的行動體驗成長的快樂。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從曲線圖中分析出人在生長過程中各時期變化的特點。
2.能利用問卷進行調查、統計。
3.能通過調查統計結果發現女(男)生欣賞具有什么樣特點的男(女)生。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意識到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2.能把自己獲得的有關青春期健康的信息告訴其他同學。
3.能舉例說明與家長、老師交流自己心中苦惱的問題。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正確地認識到自己身體已經發生了哪些變化。
2.能舉實例說明“青春期”自己應注意的生理問題。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與異性同學交往時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通過數據、資料的分析和交流,逐漸科學地認識青春期帶來的身體和心理上
的各種變化,用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講述: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逐漸發生著一系列奇妙的變化,有的階段變化非常明顯,有
的階段變化又不太明顯,你注意到了嗎?
(二)新課教學
?活動1:體驗成長的快樂
學生:觀察身高、體重和肺活量的統計圖表,分析身體在不同時期發生的變化。
教師:指導學生正確識讀曲線圖。
學生:將分析出的結果填寫在表中。
學生討論:我們在身高、體重、肺活量等方面的明顯增長發上在人體發育的哪個時期?
教師:在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還發生著哪些變化?
學生:匯報交流。
教師:祝賀你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這是人生長河中最關鍵、最寶貴、最美好的時期,就像早晨八、
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精力充沛。我們可要珍惜哦!
教師:處于青春期的我們,除了身體的變化外,心理上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你意識到了嗎?
學生:交流心理上的變化。
板書設計:
第九課健康成長
青春期的變化:
(1)身高變化
(2)體重變化
(3)肺活量
(4)身體的變化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講述: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是從兒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階段,健康、順利地度過百
春期是非常重要的。要順利地度過青春期,我們需要怎樣做呢?
(-)新課教學
?活動2:學會健康生活
教師:身體形態的改變,身體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動的成熟主要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那么,大家了
解青春期嗎?
學生討論。
教師:喜歡與同齡人交往是件好事,當你和異性同學交往時,需要學會掌握分寸。
學生:閱讀男女生交往要注意的問題。
★拓展:我所欣賞的品質與氣質
教師:知道學生完成調查問卷。
學生:統計本組的調查問卷。
板書設計:
第九課健康成長
青春期的健康成長:
(1)注意營養
(2)勤鍛煉
(3)注意衛生。
10.小池塘大世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將引導學生從觀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進而認識、分析生態系統的構成。本課設計了兩個活動“觀
察池塘”、“分析生態系統”。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池塘生物的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間的食物
關系,畫出池塘生物間的食物鏈、食物網。在觀察、記錄、討論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理解生態系統
的概念。學習簡單的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在進行這一系列活動的同時培養學生與同伴和諧相處、合作研究
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觀察找出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動植物。
2.能通過類比說出生態系統的構成。
3.能正確分析出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員之間的關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確記錄觀察結果。
5.能用恰當的形式描述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員之間的關系。
6.能有根據地對研究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做到保護研究區域內的動物和植物。
2.能與其他同學積極、和諧地研究問題。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科學研究生態系統的大體過程以及每個過程的作用。
2.能說出生態系統的構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認識生態系統的構成,學會簡單的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池塘生態系統的圖片。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聽《童年》歌曲。
講述:“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讓我們在歌聲的陪伴下,開始對池塘的觀察
吧!
(二)新課教學
?活動1:觀察池塘
(1)提出任務:仔細認真觀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長著哪些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這些生物生活
所需要的條件。
(2)觀察記錄:
池塘觀察記錄表
我觀察到的生物有:
它們之間形成的食物關系:(畫出食物鏈或食物網)
這些生物的生存離不開那些外界條件?
(3)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與同學交流。
(4)討論:
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種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如果外界條件發生了改變,池塘
環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5)小結:
像池塘這樣,由水草、魚、蝦、水蚤和各種細菌等生物及水、空氣、陽光、溫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
構成的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被成為生態系統。
(6)閱讀科學在線。
用類比的方法分析池塘生態系統是怎樣構成的?
板書設計:
第十課小池塘大世界
1.池塘里有魚、蝦、河蚌、螃蟹、水草、荷花、鴨子、浮游生物。
2.生產者:荷花、水草、浮游生物
消費者:魚、蝦、河蚌、螃蟹、鴨子
分解者:細菌
3.生態系統:
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
非生物:水、空氣、土壤、陽光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課
提問:試用上節課所學知識分析森林生態系統,說說它是怎樣構成的?
(二)新課教學
?活動2:分析生態系統:
(1)講述:地球上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生態系統,大到整個海洋、整個陸地,小到一片草地、
一個池塘。讓我們在校園中選擇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研究吧!
(2)選點觀察
在校園中找?塊草地,用繩子隨機圈出一塊面積為1平方米的正方形,并測量出它與附近某個建筑物
的距離。
在紙上畫出位置圖,標出東西南北。
(3)取樣記錄
介紹取樣法并取樣。
數?數區域內所有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并畫出他們的形狀。
測量地面和土壤的溫度,并記錄下來。
用塑料袋區些土壤,并描述土壤的成分。
(4)統計整理
(5)討論:
我們觀察的生態系統中哪種生物最多?為什么?
生態系統中死去的動植物為什么腐爛?對生態系統有什么作用?
各小組選區的不同地點中的生物種類相同嗎?
這些生物之間可以形成怎樣的食物關系?與非生物又有什么關系?
(6)展示結果
板書設計:
第十課小池塘大世界
取樣法:
(1)五點取樣法
(2)對角線取樣法
(3)棋盤式取樣法
11.小瓶子大學問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通過兩個活動組織學生查找、分析資料、制作生態瓶的活動,引導學生分析如何維護生態平衡,
認識到生態平衡,旦遭到破壞所帶來的危害。其重點是指導學生制作生態瓶。活動的趣味性較強,教師要
在趣味活動中抓住教學重點,組織好交流總結的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找出自己小組的生態瓶不能夠維持更
長時間的原因,改進自己的生態瓶,激發學生繼續研究生態瓶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利用各種方法搜集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資料。
2.能正確分析出生態系統中各種成分對維持生態平衡所起的作用。
3.能設計制作一個生態系統模型,研究生態平衡的問題。
4.能發現自己設計制作的生態系統模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法。
5.能提出自己具體的研究與生態平衡相關的問題。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課件-3
-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一中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考試數學試題文試題
- 《他得的紅圈圈多》課件-1
- 財務管理體系培訓
- 湖南省郴州市桂陽三中、資興招飛安仁招飛三校聯考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DB11 T 384.7-2009 圖像信息管理系統技術規范 第7部分 工程要求與驗收
- 林業科技培訓課件
- 藥學庫房管理課件
- 二零二五版大學生實習協議書模板
- 車間管理制度幾個不準
- 軟件驗證報告模板參考(完整版)資料
- 生豬屠宰檢驗檢疫課件
- 雜質研究課件
- 輸液港的植入和并發癥處理課件
- 施工現場建筑垃圾處置專項方案
- 起重設備(龍門吊)安全專項檢查表
- 環形鍛件的軋制過程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流程
-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人民法院
- Q∕SY 1815-2015 排水采氣用起泡劑技術規范
- 礦山環境保護ppt課件(完整版)
- 《我不能失信》PPT【名師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