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質研究課件_第1頁
雜質研究課件_第2頁
雜質研究課件_第3頁
雜質研究課件_第4頁
雜質研究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藥物雜質研究

一.概 述1.雜質定義、分類及來源2.雜質研究的重要性3.目前雜質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1.雜質定義、分類及來源?雜質定義—任何影響藥物純度的物質ICH---藥物中存在的,化學結構與該藥物不一致的任何成分1)有毒副作用的物質2)本身無毒副作用,但影響藥物的穩定性和療效的物質3)本身無毒副作用,也不影響藥物的穩定性和療效,但影響藥物的科學管理的物質?雜質來源—工藝雜質、降解產物等?工藝雜質:工藝過程中引入的雜質,包括反應物、中間體、副產物、試劑、催化劑等?降解產物:由藥物降解產生,如水解、氧化、開環、聚合等反應產物,與藥物的結構特征密切相關?雜質結構?幾何異構體?光學異構體?聚合物?其他甾體?其他氨基酸2.雜質研究的重要性? 保證藥品安全有效是藥品研發及藥品評價所要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 藥品質量的穩定可控是保證藥品安全有效的前提和基礎;? 雜質研究是藥物質量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雜質研究及控制---

是藥品質量保證的關鍵要素之一三.雜質研究的基本思路688?特點:探索---完善---求證---提高階段性、多個循環、螺旋式上升由粗放到精細的過程7010?7)臨床研究期間,進一步優化工藝,減少雜質的量;積累多批大規模樣品的試驗數據;對于高于鑒定限度的雜質進行結構確證;專注可能因雜質引發的不良反應;72?8)綜合藥學,藥理毒理和臨床研究的結果制訂合理的雜質限度;完善質量標準;?9)上市后,如需要進行工藝變更,需對因工藝變更產生的新雜質進行毒理學研究的橋接試驗.12四雜質研究的主要內容原則:結合在研產品具體的工藝以及產品的特點開展研究。1.雜質譜分析結合生產工藝及產品特點分析產品中可能產生的雜質,對產品中雜質的來源及結構情況有較為全面的了解2.建立合適的分析方法在雜質譜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并對方法進行驗證。3.制定合理的限度綜合藥學、藥理毒理及臨床研究結果確定合理的雜質限度,保證藥品的質量及安全性。3.1雜質譜的分析ImpurityProfile(雜質譜):Adescriptionoftheidentifiedandunidentifiedimpuritiespresentinadrugsubstance.

對存在于藥品中所有已知雜質和未知雜質的總的描述。A原料雜質譜分析(1)分析起始原料引入的雜質實例1:氟尿嘧啶系氟胞嘧啶合成的起始原料或中間體中國藥典(2010)采用HPLC法對氟尿嘧啶進行控制實例2奧沙利鉑的合成中,草酸作為反應物EP6.0和BP2009均對其進行了控制。(2)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實例3奧沙利鉑合成過程中產生的雜質實例4依那普利降解產物

依那普利的結構中含有羧酸乙酯基,該基團易發生水解反應,生成羧基,即產生依那普利拉。依那普利的結構中含有羧基,同時還含有氨基,它們易發生酰化反應生成內酰胺結構,即產生依那普利二酮哌嗪。B制劑中雜質譜分析1.原料引入的雜質

除降解產物及毒性雜質外,原料藥中控制的雜質,制劑中一般不再控制。2.制劑制備過程產生的雜質考察制劑制備前后雜質情況的變化3.原輔料配伍作用產生的雜質

原料與輔料復方制劑各組分4.制劑貯藏條件下降解產物

穩定性考察(加速/長期試驗)實例7乳糖乳糖的結構中含有半縮醛羥基,它可以轉化成醛式,這一結構特征可與含有伯胺類結構的化合物如苯胺類、氨基酸等發生縮和反應,生成腙與糖脎等衍生物,可見,乳糖與含有伯胺類結構的藥物存在著配伍禁忌。對于缺乏相關研究資料的情況,可以考慮進行主藥與輔料/包材之間的相容性試驗,例如,口服固體制劑,可以將主藥和輔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進行影響因素試驗。實例9復方阿司匹林片C仿制藥雜質譜的分析a.對擬仿藥品質量標準進行分析b.部分品種的國家標準的中有已知雜質檢查c.收入EP、BP、USP的品種,通過其質量標準,可得到更多的已知雜質信息d.雜質譜與擬仿品一致或雜質種類較擬仿品少,各雜質含量不超過擬仿品

試制品的雜質控制達到了研究目標e.雜質譜與擬仿品一致或雜質種類較擬仿品少,但雜質含量超過擬仿品

改進工藝,降低雜質含量f.雜質譜與擬仿品不一致,有超過鑒定限度的新雜質;已知雜質含量超過擬仿品

鑒定新雜質結構,分析產生新雜質的原因,改進工藝,降低雜質含量至鑒定限度以下有明確安全性數據的雜質,應降低其含量至安全范圍,并在質量標準中進行控制。超過質控限度的未知安全性雜質,應提供其安全性論證資料。3.2分析方法的選擇1.選擇依據:待測藥品及雜質的理化性質、化學結構、雜質的控制要求2.目標:專屬、靈敏、準確、簡捷。3.分析方法各有局限,注意不同原理分析方法間的相互補充和驗證。HPLC法:專屬、靈敏、準確、簡捷a.外標法(雜質對照品法)

定量準確,需雜質對照品b.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對照法對校正因子進行嚴格測定,僅適用于已知雜質的控制c.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對照法前提是假定雜質與主成分的響應因子基本相同,有一定誤差d.峰面積歸一化法

因各雜質與主成分響應因子不一定相同、雜質量與主成分量不一定在同一線性范圍內、儀器對微量雜質和常量主成分的積分精度及準確度不相同等因素,可產生較大誤差。TLC法雜質對照品法主成份自身對照法

雜質斑點顏色與主成份斑點顏色一致的情況理想的定量方法已知雜質對照品法+未知雜質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對照法已知雜質對主成分的相對響應因子在0.9-1.1范圍內時,可以用主成分的自身對照法計算含量;超出0.9-1.1范圍時,宜用雜質對照品法計算含量,也可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對照法。對于無機雜質,各國藥典都收載了經典、簡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檢測方法。對于成熟生產工藝的仿制,采用藥典收載的方法進行質量考察及控制。對于采用新生產工藝生產的新藥,鼓勵采用離子色譜法及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質譜(ICP-MS)等分析技術B無機雜質的分析方法1.不揮發性無機雜質----------熾灼殘渣藥典尚未收載的無機雜質(如磷酸鹽、亞磷酸鹽、鋁離子、鉻離子等)的檢測,可根據其理化特性,采用離子色譜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等檢測2.某些金屬陽離子雜質(銀、鉛、汞、銅、鎘、鉍、銻、錫、砷、鋅、鈷與鎳等)---------重金屬對某種(些)特定金屬離子或上述方法不能檢測到的金屬離子作限度要求,可采用專屬性較強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經典比色法(如藥典已收載的鐵鹽、銨鹽、硒等的檢查法)砷鹽檢測法3.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硫離子專屬性專屬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雜質、降解物、輔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夠正確鑒定、檢出被分析物質的特性。溶劑干擾,制劑要考慮輔料干擾反應的中間體、立體異構體、粗品、重結晶母液等作為測試品進行系統適用性研究,考察產品中各雜質峰及主成分峰相互間的分離度是否符合要求強制降解試驗考察方法能否有效檢測出原料藥或制劑中的降解產物。

酸降解:0.1-1mol/LHCl溶液堿降解:0.1-1mol/LNaOH溶液氧化降解:合適濃度的H2O2溶液必要時可以加熱或提高濃度高溫試驗:通常溫度高于加速試驗溫度的10℃,如50℃、60℃等對于原料藥有時需考慮水溶液或混懸液的降解;考慮在不同的pH值條件下的降解光照試驗:可采用4500LX強制降解試驗原料藥雜質研究中,忽視了合成中間體、粗品在方法專屬性驗證中的作用。合成中間體、雜質殘存是原料藥雜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如建立的方法不能將這類雜質分開,便不能用于產品雜質的有效控制。強制降解試驗破壞條件太劇烈主藥峰太低,甚至消失,無法觀察其分離情況(破壞10%左右)。靈敏度檢測限及定量限檢測限:被分析物能夠被檢測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準確定量。(S/N=3:1)

該驗證指標的意義在于考察方法是否具備靈敏的檢測能力。因此對雜質限度試驗,需證明方法具有足夠低的檢測限,以保證檢出需控制的雜質。

定量限:被分析物能夠被定量測定的最低量,其測定結果應具有一定的準確度和精密度。(S/N=10:1)體現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備靈敏的定量檢測能力。雜質定量試驗,需考察方法的定量限,以保證含量很少的雜質能夠被準確測出。精密度

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同一個均勻樣品經多次取樣測定所得結果之間的接近程度重復性在相同條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員測定所得結果的精密度中間精密度在同一實驗室,不同時間由不同分析人員用不同設備測定結果的精密度重現性在不同實驗室由不同分析人員測定結果的精密度準確度

測定結果與真實值或參考值接近程度

已知雜質:回收率未知雜質:與另一成熟方法比對如藥典方法或經過驗證的方法比對線性在設計范圍內,檢測響應值與待測物質量之間成正比例關系的程度。

范圍檢測方法能達到一定精密度、準確度和線性的高、低濃度或量的區間范圍應在規定限度的±20%間或定量限至限度的+20%間,若含量測定和雜質檢查同用一套色譜系統,則線性范圍應為雜質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上限)的+20%間耐用性耐用性系指測定條件發生小的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耐用性主要考察方法本身對于可變試驗因素的抗干擾能力。開始研究分析方法時,就應考慮其耐用性。如果測試條件要求苛刻,則建議在方法中予以寫明。HPLC:流動相的組成比例及pH值、不同廠家或批號的色譜柱、柱效、柱溫、流速TLC:適當改變展開劑比例及pH值GC:載氣及流速、不同廠牌或批號的色譜柱、固定相、擔體、柱溫、進樣口和檢測器溫度等。待測物質與已知雜質,待測組分與某一添加的指標性成分(內標物質或其它難分離物質),采用適當方法(如主成分降解破壞)制備系統適用性試驗溶液已知雜質或輔料與主成份的分離度,不宜將同等濃度的雜質與主成分混合,應參照限度,一般將1%濃度量的雜質加到100%濃度的主成分中,比較客觀科學地反映樣品中可能存在的雜質實際情況。

雜質分析時應格外關注分離度,并應在“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項下對其作出具體規定。溶液濃度的確定供試品溶液濃度的確定是雜質檢查中的一個重點濃度越高,越能反映樣品中雜質的存在情況。問題:若設定過高,超載現象若設定過低,達不到檢測目的,觀察不到雜質量的變化。對策:從最低檢測限入手,采用“上推法”來確定。

最低檢測限→對照溶液→供試品溶液

20~50倍200~5000倍五雜質限度的確定完全除去雜質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將雜質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圍內,這個允許的范圍極為雜質限度基本原則:在可行的范圍內盡可能低報告限度(ReportingThreshold):超出此限度的雜質均應在檢測報告中報告,并應報告具體的檢測數據。鑒定限度(IdentificationThreshold):超出此限度的雜質均應進行定性分析,確定其化學結構。質控限度(QualificationThreshold):質量標準中一般允許的雜質限度,如制訂的限度高于此限度,則應有充分的依據。ICHQ3A(R);ICHQ3B(R);化學藥物雜質研究的技術指導原則原料藥雜質限度最大日劑量報告限度鑒定限度質控限度≤2g0.05%0.10%或1.0mg(取最小值)0.15%或1.0mg(取最小值)>2g0.03%0.05%0.05%制劑雜質限度報告限度最大日劑量≤1g>1g限度0.10%0.05%鑒定限度最大日劑量<1mg1mg-10mg>10mg-2g>2g限度1.0%或5μg(取最小值)0.5%或20μg(取最小值)0.2%或2mg(取最小值)0.10%質控限度最大日劑量<10mg10mg-100mg>100mg-2g>2g限度1.0%或50μg(取最小值)0.5%或2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