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日耳曼人的南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標志著西歐古代歷史終結和中古時期的開始,歐洲開始進入封建社會。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476年------1453年)課標要求:了解中古時期歐亞地區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的變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社會狀況,認識這一時期世界各區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時空坐標課程標準476100013001500中古早期中古中期中古晚期西羅馬帝國滅亡近代歐洲由動蕩不安走向相對穩定并逐步發展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城市興起教會主導災難與新變化并存1、通過了解中古時期歐洲的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的變化,認識這一時期各區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一、西歐封建社會概念辨析:“中世紀”
在世界歷史上,5—15世紀一般被稱為“中古時期”(中世紀)。它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古典時代、中世紀、近現代)的一個中間時期,封建制度占據統治地位。始于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終于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最終融入文藝復興運動和大航海時代中。
什么是“中世紀”?這個概念直到啟蒙運動時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發展中,有一個光輝燦爛的古代,又有一個光芒四射的現代。但在兩者之間卻有一個沒有光明,一切都停滯落后的時代,這個時代延續了一千年之久。他們把這個時期叫做“中”世紀,也就是處在“光芒”和“光輝”中間的一段,又被稱“黑暗的中世紀”。——錢乘旦《西方那塊土》無論如何,中世紀都不是一個沉睡的、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
——本內特等《羅馬衰亡以來的千年歷史》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中世紀前期(5-10世紀)“黑暗時代”
中世紀后期(11-15世紀)“孕育曙光”政治經濟文化階級封君封臣制度,分裂割據;教權高于王權自給自足的封建莊園經濟;農奴制度基督教會壟斷文化禁欲主義、蒙昧主義封建主、自由民、農奴王權逐漸強大,英法等國走向中央集權,城市自治;議會出現工商業發展,城市興起大學的興起、教育與學術出現新氣象;文藝復興推動人文主義思想復蘇。市民階層壯大,城市中的商人和銀行家成為早期資產階級一、西歐封建社會(一)建立:
在羅馬帝國的廢墟和日耳曼人遷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國基礎上,西歐進入封建社會。
民族大遷徒不是簡單的民族住地的變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團對奴隸羅馬帝國的武力征服。在這種征服的基礎上使羅馬與日耳曼兩種文明、兩種制度和兩大民族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西歐的封建制度。人口大遷徙:3—6世紀(歐洲)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材料1
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是在西羅馬帝國廢墟的基礎上,羅馬文明與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產物。——朱偉奇《中世紀西歐的封建等級制度及其成因》材料2
查理設計的這一制度是那個時代諸多習慣和條件的自然產物。查理征募能干的武士……他們變成了他的封臣,領主的封臣。他賜予每個人采邑——一大塊足夠養活他們的地產。只要作為戰士為查理很好地服役,他就能夠持有此地產。如此,查理解決了他的軍事難題。——[美]布萊恩·蒂爾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歐中世紀史》(1)背景:
①日耳曼文明和羅馬傳統的融合;
③自然經濟的必然產物。②社會動蕩下軍事建設的需要;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1、政治:(2)內容:①封君:授予土地者。享有司法、行政和經濟等各種權力。②封臣:領取土地者。效忠封君,主要義務是服兵役。封君封臣提供土地與保護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錢義務和權力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思考:中古西歐封君與封臣間的關系有何特點?①以土地為紐帶;②層層分封,等級森嚴;③層級間相對獨立;④王權有限;⑤雙向權利義務;⑤契約意識。材料1:封君封臣僅限于互相宣誓的兩個個體之間,雙方以契約約束了彼此的關系:一方面,封臣不盡義務不得享受權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權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材料2:任何沒有直接簽訂契約的人之間不存在直接的權利或義務關系。因此中世紀流傳著一句諺語: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我……效忠我的主人,愛其所愛,仇其所仇。主人凡踐履契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
——約翰·巴特勒《西方社會史》
這段封臣的效忠誓詞體現了封君與封臣之間怎樣的關系?封君授予封臣土地,封臣要效忠于封君,相互盡義務,封君和封臣形成了一定的契約關系。學思之窗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②封建主作為領主,在各自的領地內獨立行使權力,政治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局面。(3)影響:①國王或皇帝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實際權力有限,通過封君封臣制度與各級封建主聯系起來,成為西歐社會的統治階級;一、西歐封建社會比較項西歐封君封臣制西周分封制相同點不同點比較封君封臣制度與西周分封制①目的相同(維護統治);②都有相應的權利義務;③給予土地;④層層分封;⑤等級森嚴;⑥地方獨立性大封建社會奴隸社會以土地為紐帶,靠效忠維系以血緣為紐帶,靠宗法制維系側重軍事和經濟關系側重政治關系國王是名義上最高統治者,只效忠直接上級天子是最高統治者,都從屬于天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個領主單獨管轄的特別區域的農業種植園叫作莊園,有時鄉村和莊園是相當一致的,也就是說,一個農民的村落形成一個領主特有的莊園。但是,有時一個莊園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鄉村,而有時一個大鄉村可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莊園。
【美】布萊恩·蒂爾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歐中世紀史》園莊世中紀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2、經濟:莊園與農奴制度(1)莊園的含義:土地類型經營管理者權利與義務領主自營地領主農民份地農奴份地農奴自由農份地自由農①提供農民土地;②直接經營領主自營地;③主持莊園法庭,審理莊園案件,維護莊園秩序①耕種領主自營地,收入歸領主;②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著于土地上;③自備工具為領主服勞役①交納地租,服勞役;②法律上自由
西歐封建主憑借土地占有及超經濟強制等權力形成的剝削農民的經濟實體個領主單獨管轄的特別區域的農業種植園叫作莊園,有時鄉村和莊園是相當一致的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2、經濟:莊園與農奴制度材料1:封建主在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馬廄、倉庫等設施,而且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大莊園還有一些手工業作坊和專職手工業者。莊園生產主要為生產者自家和領主提供生活資料,莊園的產品很少拿出去賣,除非萬不得已,莊園很少出去采購。材料2:莊園法庭設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法庭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一般是每隔一段時間為解決一批問題而開庭一次,法庭開庭地點也不固定。思考:西歐封建莊園的特點及性質?①經濟上:自給自足(封閉性強)②政治上:擁有自己的法庭,維持社會秩序(以領主為中心形成相對獨立的政治集團)性質: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政治單位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在動亂的歐洲,有利于農奴和自由民過著安定的生活;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2、經濟:莊園與農奴制度材料1:在現代意義上,農奴無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離開土地,他們被迫定期給領主干活而毫無報酬,他們還得忍受數不清的侮辱性的賦稅,服從領主法庭的判決。但他們分到的土地不能加以剝奪,農業改良時獲益。……實際上義務固定,處境比奴隸好得多,很少完全聽憑領主隨意打發……”
——【美】羅伯特·E.勒納《西方文明史》材料2:與古代的奴隸身份相比,農奴的地位稍為高些。農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習慣,他在村社有發言權。最重要的是這些習慣保證了他擁有自己土地的權力,并且可以把土地傳給繼承人。
——《西歐中世紀史》【課堂探究】比較奴隸與農奴的異同,分析中古時期西歐生產關系的變化?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壓迫異:農奴的地位相對較高;受到的束縛更寬松。變化:由奴隸制經濟轉變為封建制經濟,生產關系進步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2、經濟:莊園與農奴制度積極
①促進農業發展,為封建社會提供經濟基礎;②維持基層秩序(2)莊園的影響:封建莊園與封君封臣制度的聯系:西歐封君封臣制是建立在封建莊園制的基礎上的。封建莊園西歐封建主憑借土地占有及超經濟強制等權力形成的剝削農民、農奴的經濟實體,不僅是中古時期西歐的一種農業經濟組織形式,而且是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是中古時期西歐的社會基礎。
9世紀逐漸流行,11世紀遍布歐洲各地。14世紀后,由于生產力提高和商品貨幣關系滲透,莊園開始衰敗。(2)莊園的興衰:消極
①剝削農奴;②不利于國家統一一、西歐封建社會【拓展提升】東漢豪強的田莊經濟與歐洲莊園對比西歐莊園經濟東漢田莊經濟共同點時間途徑莊園私有權程度地租形態政治權力結果①都是一種政治和經濟結合的社會基層單位②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③軍事上都有私人武裝④都有較強人身依附關系起源晚,9C形成流行,11C普及西漢末年形成,東漢盛行土地以封地為基礎,加以兼并自主地農民的土地土地主要是靠兼并買賣而獲得長一段時間內,歐洲莊園主對其大地產不具備完全的土地所有權具有完全的私有權(封建土地私有制)以勞役地租為主,實物地租為輔以實物地租為主,勞役地租為輔封建主對莊園的農奴具有法權莊園主對依附農民行使以族權瓦解后,西歐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田莊消亡沒有帶來資本主義補充:莊園制和農奴制的解體時間:14—15世紀原因:地租:勞役地租→貨幣地租土地制度:領主自營或農奴份地→租佃制,勞動者:農奴、自由民→雇工經濟形式:自然經濟→商品經濟材料
從12世紀開始,流行把勞役地租改為貨幣地租。14—15世紀,西歐商品貨幣關系更為發達,越來越多的領主出租自營地,不再參與生產管理,租地農場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經營,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領主、租地農場主、雇工按契約分配產品。在14世紀早期,因為人口膨脹土地短缺,西歐很多地方出現了饑荒,接著是瘟疫,經過這兩個災難之后,西歐的人口急劇減少,封建主紛紛把自營地及死亡或逃亡的農奴份地改變租佃制,農奴只要交納一筆贖金,即可宣布釋放,獲得人身自由。于是莊園經濟逐漸瓦解。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3、文化:基督教占統治地位(1)產生與傳播:1世紀,基督教產生。2世紀后,基督教教義發生變化,宣揚忍耐順從、君權神授等思想。4世紀末,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5世紀,法蘭克國王把基督教作為國家宗教制度,在被征服地區強制推廣,成了西歐民眾普遍信仰的宗教。中世紀神學觀念:原罪說、贖罪說、來世說,認為人生下來就是有罪的,骯臟的,下賤的,人的一生就是為贖罪而活著,除此以外沒有任何意義。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3、文化:基督教占統治地位(2)地位: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有舉足輕重的地位。(3)表現:擁有大量莊園和土地,并向教徒征收十一稅。①經濟上:農牧產品十分之一屬于上帝②政治上:
最大的有組織的力量,形成了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教階制度)羅馬教皇天主教最高領袖神父主教大主教紅衣主教1教權高于王權材料:“教皇權力好比太陽,國王權力猶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陽借來的”
——教皇英諾森三世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3、文化:基督教占統治地位(3)表現:③思想上:
教會控制著他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展。壟斷教育、文化,禁絕“異端”思想出生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禮結婚由教父主持婚禮臨終教父主持涂香油儀式,以求靈魂能夠升入天堂死后葬禮在教堂舉行,葬在教堂附屬的墓地一、西歐封建社會(二)基本特征:3、文化:基督教占統治地位(4)影響:材料1:蠻族用戰火銷毀古羅馬最后殘跡的時候,基督教在西羅馬滅亡之后的西歐大混亂中充當了秩序的代表,在無政府狀態中行使了政府的職能。如維修公共建筑,開鑿新運河,保障供水,移民荒地,給窮人發放糧食,安置和救濟災民。——《論基督崛起對西歐社會的影響》材料2:在大學的發展過程中,教會的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功不可沒,正是由于教會的大力扶持,大學才得以逐漸羽毛豐滿,形成規模。
——《基督教與西方文化》①促進社會穩定◎巴黎大學徽標②推動文化教育發展積極方面:消極方面:①經濟:教會的封建剝削阻礙商品經濟和城市經濟發展②政治:不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③思想:控制思想,壓抑人性,阻礙科技進步一、西歐封建社會
中古西歐國家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世俗王權和基督教會的權力長期并立。國王依靠教會支持獲得政權的合法性;教會依靠王權擴展基督教,維護教會權威。歐洲逐漸形成了王權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在走向統一國家的過程中,國王與教會多次發生沖突。
5世紀11世紀13世紀相互利用扶持階段王權教權對抗教權極盛階段王權加強教權衰退丕平獻土(751)卡諾莎之辱(1077)阿維尼翁之囚(13C末)751年,法蘭克王國宮相丕平在羅馬教皇的支持下篡奪王位,創建加洛林王朝。于是把他奪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羅馬周圍地區,送給羅馬教皇。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與教皇斗爭失敗,被迫前往卡諾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懺悔,亨利在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后,最終獲得教皇的饒恕。阿維尼翁(阿維農)之囚是指法國國王強制讓羅馬教廷由意大利遷徙到法國阿維農地區,受制于法國國王,形同囚徒。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一)政治:王權加強結合材料并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王權強化的原因①國王作為國家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被視為最高的領主(政治優勢)②社會穩定,經濟增長(城市興起,工商業發展,市民階層形成壯大)③與貴族斗爭中先后取得勝利
隨著西歐封建制度的發展,十一世紀的歐洲社會政治經濟形勢趨于穩定,使得西歐封建社會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在多方面獲得進步……當西歐封建制趨于完型時,內部已經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羅代爾說:“11、12世紀的西歐已經進入它的青春期”。中古時代王權的振興是在城市興起之后。城市興起和工商業的發展使市民階級逐漸強大起來,成為重要的社會力量。國王為了戰勝封建貴族,取得了市民階級的支持,王權與市民的聯盟才逐漸戰勝了封建割據勢力。13、14世紀英、法國王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強化中央政權的。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一)政治:王權加強1、表現:英格蘭:與貴族的斗爭中強化權力,到15世紀晚期都鐸王朝建立逐漸形成較強大的王權。法蘭西: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強化王權;15世紀晚期基本完成統一。王權得到強化。(路易十四號稱“太陽王”)西葡:經過“收復失地運動”15世紀末,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形成民族國家。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一)政治:王權加強2、影響:①削弱教會對西歐國家的控制,國家走向統一,為西歐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基礎。②有利于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③葡西王權的加強,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④法國和英國出現等級代表制,成為西方近代議會制度的起源1215年《大憲章》調整了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助于封建統治的穩定1265年會議教俗貴族、騎士市民出席會議,等級會議被保留1295年“模范議會”騎士和市民出席會議得到普遍認可,此后議會都以該年議會為榜樣1343年“兩院制議會議會逐漸形成上下兩院,成為中古英國的重要機關。歷史縱橫:英國議會的起源英國早期議會對王權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隨著西歐封建制度的發展,十一世紀的歐洲社會政治經濟形勢趨于穩定,使得西歐封建社會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在多方面獲得進步……當西歐封建制趨于完型時,內部已經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羅代爾說:“11、12世紀的西歐已經進入它的青春期”。閱讀教材16-17頁,歸納十一世紀以來中古西歐孕育了什么新的因素?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二)經濟:城市興起1、時間:10—11世紀起2、原因:(1)隨著歐洲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2)耕地面積增加,風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使用;(3)工商業逐漸復興和繁榮;(4)長途貿易通道的打通,國王、教會為追求財富支持興建城市。材料:公元10世紀左右,中世紀的大墾荒以及輪作制的發展大大提高農業產量,有了更多可供在市場交換的農產品。在12-13世紀,蒙古人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大帝國,一條連接意大利到中國的貿易道道建立起來了。國王、教會、教堂、修道院等也支持興建了很多城市,他們為居民提供保護,以收取租金和工商業稅。——王挺之《歐洲文藝復興史:城市與社會生活卷》(巴黎、倫敦、馬賽、威尼斯、佛羅倫薩等)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二)經濟:城市興起3、城市爭取自治權(1)原因:手工業者和商人希望擺脫封建枷鎖,發展工商業(2)途徑:通過與封建主談判,或以金錢贖買,或武裝暴動(3)成果:贏得一定的自治權(4)影響: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二)經濟:城市興起材料一:鄉村意味著“隔絕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層形成了,商人和銀行家作為市民階層的上層,發展為早期的資產階級。
材料二:市民反對封建割據,反對領主特權,支持國家統一和王權強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國王們削弱諸侯勢力的政治考慮,因而國王成為城市的長期盟友。國家出現了不與封土相聯系的官吏;市民階級開始參與政治。材料三:十一世紀末,在工商業發達的意大利城市首先出現了第一所世俗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到十二世紀,又相繼出現了法國的巴黎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十三世紀后,捷克的布拉格大學、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德國的海德堡大學、法國的奧爾良大學等等均已成立。(4)影響:3、城市爭取自治權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二)經濟:城市興起3、城市爭取自治權(1)原因:手工業者和商人希望擺脫封建枷鎖,發展工商業(2)途徑:通過與封建主談判,或以金錢贖買,或武裝暴動(3)成果:贏得一定的自治權(4)影響:①經濟:工商業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形成,推動資本主義產生發展②政治:城市以金錢和人力支持王權,推動國王統一事業;
市民階層參與政治,擴大了統治基礎,促進了議會制度的出現③文化:打破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
促使大學興起,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創造條件對瓦解西歐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現代西方文明起著重要作用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中古時期的西歐社會
黑暗時代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經濟:封建大莊園;農奴制度文化:神權至上束縛人性孕育光明政治:王權加強;議會興起經濟:城市興起;市民自治文化:大學興起;思想解放項目西歐封建社會中國封建社會時間跨度形成背景政治制度階級矛盾經濟制度城市發展思想文化能力提升:比較中國和西歐的封建社會的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新變化約5世紀——1500年公元前475年——1840年希臘羅馬文明,日耳曼民族,基督教影響。小農經濟,地大物博,法家思想。封君封臣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領主與農奴地主與農民莊園制土地私有,小農經濟為主自治傳統,起步較晚無自治權,類型多,發展早基督教壟斷文化儒家思想占主流【知識整理】中古西歐社會中的黑暗與光明什么是“中世紀”?這個概念直到啟蒙運動時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發展中,有一個光輝燦爛的古代,又有一個光芒四射的現代。但在兩者之間卻有一個沒有光明,一切都停滯落后的時代,這個時代延續了一千年之久。他們把這個時期叫做“中”世紀,也就是處在“光芒”和“光輝”中間的一段,又被稱“黑暗的中世紀”。——錢乘旦《西方那塊土》領域黑暗光明政治
經濟文化①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國家長期處在割據狀態;②教權高于王權,王權與教權結合又有矛盾。①西歐各國王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②早期議會出現;③市民階層壯大莊園與農奴制度,相對封閉獨立城市工商業經濟繁榮,城市贏得一定自治權基督教神權至上,束縛人性大學興起,教育與文化出現,解放思想認識:1.西歐中世紀在緩慢的發展中孕育著新時代誕生的條件,承接著古代與近代的文明。2.歷史絕對不是非黑即白,必須基于客觀史實才能做到理性認知。中古西歐的社會特點:多元的社會結構1.與世俗王權相對獨立的教權;2.封君封臣制下的等級制度;3.自主的商業城市和市民三、東歐——拜占庭與俄羅斯(一)拜占庭帝國——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6-7世紀的拜占庭帝國1、建立因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古希臘殖民城邦拜占庭舊址,又稱拜占庭帝國。395年476年1453年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滅亡拜占庭紋章三、東歐——拜占庭與俄羅斯(一)拜占庭帝國2、統治(1)軍事:(2)政治:(3)經濟:(4)法律:一度擴張,先后占領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君主專制統治《查士丁尼法典》境內工商業發達,都城君士坦丁堡是當時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羅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查士丁尼一世(483-565)三、東歐——拜占庭與俄羅斯(一)拜占庭帝國【課堂探究】如何評價《羅馬民法大全》?材料1: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材料2:
奴隸和隸農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主人,服從“命運”的安排,對逃亡的奴隸和隸農必須嚴加懲治。材料3:19世紀以來歐洲大多數國家都以羅馬法為立法基礎來制定本國的法律制度,如《拿破侖法典》、《德國民法典》等。現在世上許多國家的陪審制度、律師制度、訴訟原則都淵源于羅馬法。
積極方面:局限方面:①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成文法典。②維系了羅馬帝國的統治。③對近代歐美各國資產階級立法、司法產生了重大影響。實質上保障和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材料:拜占庭文明是亞歐中世紀文明中一枝獨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東方希臘化地區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從其產生的那一時刻起就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還具有明顯的羅馬因素。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在政治法律體系及官僚統治體系方面,拜占庭幾乎全面繼承了羅馬帝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成人教育班主任網絡與面對面教學計劃
- 科技愛好者的年度讀書計劃
- 農業生產資料采購計劃書范文
- 定制家具生產質量控制協議
- 建材供應居間合同
- 城市交通管理協調方案
- 制藥公司團隊建設與溝通培訓計劃
- 2025至2030年仔豬橡膠保溫板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科學安全教育計劃
-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學期教學計劃
- 胸腔閉式引流護理-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
- QBT 5243-2018 手包行業標準
- 內科學課件:胰腺炎修改版
- 2024年河南省信陽市小升初數學試卷
- 《機械基礎》課程標準(中職)
- TD/T 1075-2023 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控制指標(正式版)
- 倫理與禮儀 知到智慧樹網課答案
- 房地產經紀人協理考試題庫全(附答案)
- 康養活動策劃方案
- 2024年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2024新生兒肺炎個案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