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用中藥各論第一頁,共四十八頁。1如何學習中藥學以功效為核心個人臨床觀察+學習前人經驗總結與反思:效與不效簡化:由簡入繁,從單味藥到方劑到方劑的變化。基礎理論回歸為何不效?劑量?藥味?組方?診斷?辨證(理)→治法(法)→方劑(方)→藥物(藥)無辨證(病)無生理(人),無藥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必敗。重視藥物的炮制和使用方式---細節決定成敗。毒性、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必須專門記憶。2第二頁,共四十八頁。舉例---通便藥大黃:苦瀉熱,寒降氣。當歸:養血潤腸杏仁:苦瀉肅降肺氣,油潤腸道。枳殼:行氣(促進腸蠕動)。白術:燥濕聚水,油潤腸道。澤瀉:淡滲利水潤腸。萊菔子:消食下氣。選擇依據:辨證。3第三頁,共四十八頁。藥物的炮制和使用方式例如:炮制程度生附子:急救OR殺人。炮附子:熟透則完全安全,但效力同時減弱。使用方式先煎后下烊化等:如大黃煎煮時間長則瀉下效力減弱;甘遂不溶于水,只能沖服。先煎:除必須者外,也可依據方劑功效采用。取其氣雄厚獨盛。如枳實薤白桂枝湯。劑型對藥力的影響。湯者蕩也,丸者緩也等等。案例:肛門瘙癢外治;黃草點眼。4第四頁,共四十八頁。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宇宙。
欲通神明之變,
勿作等閑視之。第五頁,共四十八頁。5第一節解表藥含義:以發散表邪,解除表證為主要作用的藥,叫解表藥。也稱發表藥或發汗藥。功效:主要為解表部分藥具有-利水消腫止咳平喘透疹消瘡除痹止痛止癢、通鼻竅、利咽等6第六頁,共四十八頁。解表藥(概述1)適應證-外感表證:惡寒發熱、無汗或汗出不暢、頭身痛、脈浮等。部分尙可用于:水腫、咳嗽氣喘、麻疹、風濕痹證、瘡瘍初起等兼有表證者。“其在皮者,汗而發之”。藥性特點-味辛、質輕。入肺、膀胱經。肺合皮毛,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7第七頁,共四十八頁。解表藥(概述2)分類發散風寒藥-辛溫解表藥發散風熱藥-辛涼解表藥使用注意對于發汗作用較強的藥:量不宜過多“汗家、瘡家、失血家,不可汗”,即慎用。孕婦、年老體弱等人慎用。不宜久煎。飯后熱服,并溫覆其體,以助藥力。8第八頁,共四十八頁。麻黃9第九頁,共四十八頁。麻黃性味:辛、微苦、溫。歸經:肺、膀胱經。功效:發汗解表,調血脈,通九竅,開毛孔。應用-+桂枝(麻黃湯),辛溫解表重劑。治療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證。+杏仁,宣肺降氣止咳平喘。治療風寒外束、肺氣壅滯之咳嗽、氣喘、咯痰者。+石膏,清熱降火、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治療肺熱壅盛之咳嗽氣喘以及一身悉腫、脈浮不渴、惡風、自汗出、無大熱之風水證。10第十頁,共四十八頁。使用要點發汗解表的要藥及峻品,重在“發汗解表宣肺”宜忌:麻黃生用發汗力強,炙用發汗力弱。一般發汗解表宜生用,宣肺平喘則生用或炙用。凡素體虛弱而自汗、盜汗、氣喘者,均忌服。煎服注意事項“先煮一兩沸,去上沫,沫令人煩。”(麻黃堿對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作用)11第十一頁,共四十八頁。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本經》)原典第十二頁,共四十八頁。12附:麻黃根來源: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或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根及根莖。功效:斂汗固表。虛汗不止:+黃芪、浮小麥、牡蠣。宜忌:有表邪者忌服。13第十三頁,共四十八頁。桂枝14第十四頁,共四十八頁。桂枝性味:辛、甘、溫。歸經:肺、腎、心、脾經。功效:發汗解表、溫經通脈、通陽化氣應用-+白芍,調營衛、和氣血、益陰止汗。治療表虛風寒外襲之發熱惡風、頭痛身痛而有汗者;或四肢酸楚、麻木疼痛等證屬氣血不調者。+吳茱萸、當歸、川芎,溫經散寒、養血祛淤。治療沖任虛寒,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失調。15第十五頁,共四十八頁。桂枝心陽不振,陰寒內盛的胸痹(+瓜蔞、薤白);脾陽虛,水飲內停的心悸氣短(+茯苓白術)腎陽不足、膀胱氣化失司的水腫,小便不利。(+茯苓)特點能溫通一身之陽氣,行里達表。16第十六頁,共四十八頁。使用要點主要用于表虛、陽虛證。風寒表實證+麻黃(以麻黃為君)風寒表虛證+白芍(以桂枝為君)“麻黃遍徹皮毛,故專于發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達營衛,故能解肌而風邪去,脾主營,肺主衛,甘走脾,辛走肺也。”(《本草綱目》)麻黃走表,桂枝走表入里均可。宜忌:本品辛溫助熱,易傷陰動血,凡溫熱病及陰虛陽盛之證、血證忌服。17第十七頁,共四十八頁。附:肉桂性味同桂枝。功效:溫補腎陽、溫中逐寒、倡導血脈。特點: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腎中陽氣(“命門之火”),并能納氣歸腎、引火歸元。如八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用肉桂附子配熟地、山藥等,治療腎陽虛所至的腰膝酸痛、肢冷、浮腫、小腹脹滿、小便不利、小便頻數、痰飲喘咳、舌淡、脈細無力等癥。18第十八頁,共四十八頁。原典牡桂: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
菌桂: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本經》)第十九頁,共四十八頁。19附:辛溫解表藥藥對也稱對藥,由相互依賴、相互制約,以增強療效的兩味藥組方治病。源于中藥配伍“七情”理論。臨床應用廣泛。“藥對”是復方中藥的核心。辛溫解表藥藥對:荊芥+防風麻黃+桂枝桂枝+白芍杏仁+蘇葉羌活+防風細辛+白芷20第二十頁,共四十八頁。荊芥辛,微溫,歸肝、肺經。功效:解表,透疹止癢,止血。“荊芥,入足厥陰經氣分,其功長于祛風邪,散淤血,破結氣,消瘡毒……故風病、血病、瘡病為要藥。”(《本草綱目》)“風在皮里膜外荊芥主之,非若防風能入骨肉也。”21第二十一頁,共四十八頁。防風散風解表:外感風寒(熱、濕)之頭身痛。透疹止癢:風熱發疹或皮膚瘙癢。祛風止痙:風痰阻絡致口眼歪邪。勝濕止痛: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特點-為治風通用之品,性升散,通行全身,微溫不燥,發汗力緩和,有“風中潤劑”之稱。22第二十二頁,共四十八頁。細辛散寒解表:陽虛外感風寒者,風寒表證。祛風止痛:偏正頭痛,牙痛,風寒濕痹。溫肺化飲:喘咳痰多清稀。宣通鼻竅:鼻淵(鼻竇炎)。使用注意-3~5克煎服,丸散劑0.5~1克。陰虛陽亢及無風寒濕邪之頭痛、陰虛肺熱咳嗽忌用。(辛不過錢)23第二十三頁,共四十八頁。細辛24第二十四頁,共四十八頁。原典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第二十五頁,共四十八頁。25紫蘇葉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功效:發散風寒,行氣寬中,止嘔,安胎。應用:風寒表實證伴有以下兼癥者咳嗽、咯少量痰+杏仁-杏蘇散氣滯胸悶+香附、陳皮-香蘇散內傷濕滯+藿香-藿香正氣散胸腹氣滯、胸悶嘔吐(多種原因)理氣安胎:氣滯胎動不安解魚蟹毒26第二十六頁,共四十八頁。生姜性味:辛、溫歸經:肺、脾、胃經。功效:發散風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應用-風寒感冒輕證。各種嘔吐均可,胃寒嘔吐最佳+半夏;胃熱嘔吐+黃連、竹茹。肺寒咳嗽,痰多質稀+杏仁、蘇葉解藥食毒27第二十七頁,共四十八頁。附:干姜、炮姜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功效。用于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濕者;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等癥。炮姜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內呈棕黃色而成。溫中散寒、溫經止血功效。用于中氣虛寒的腹痛、腹瀉和虛寒性出血。“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28第二十八頁,共四十八頁。原典干姜: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不撤姜食,不多食。—《論語》第二十九頁,共四十八頁。29病案一則女,42歲,一個月前感冒,服藥后引起全身浮腫,經多醫治療無效,自服偏方玉米須及車前草等以利水,小便一日多次,但浮腫不消。現見癥,全身浮腫,按之凹陷,稍后自起,微惡風,全身無力,小便清,苔稍黃,脈沉,浮取微弱,中按則無。30第三十頁,共四十八頁。辨證-論治辨證:雖然病已一月,但微有惡寒,為表證未盡,皮膚按之陷,但隨手可起,與陰水按之如泥有顯著區別,當為實證,非為虛證,為陽水,而不是陰水。病人脈沉不是久病病邪入里,而是脈位相對較沉,皮膚水腫所致,不是陽虛所致。舌苔薄黃,為久病風寒不解入里化熱。脈癥合參,診為風水,處方以越婢湯加減。處方:麻黃10,石膏30,甘草6,白術15,車前子15結果:第一劑服完半劑后(是當晚喝一次,第二天早上的那一次未喝)。病人前來,說服藥后渾身有小蟲子在爬的感覺,但病人全身水腫已消,無發汗,小便不多,讓病人服完第一劑后,第二劑未喝,病已愈。31第三十一頁,共四十八頁。桑葉32第三十二頁,共四十八頁。桑葉甘、苦、寒。歸肺、肝經。功效:疏風散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應用-+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治療外感風熱或風溫初起之身熱不甚、有汗而表不解、咳嗽等表證以及肝經風熱上攻或肝陽上亢所致之頭痛、咽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煩躁易怒等。+杏仁、貝母:用于秋燥咳嗽,少痰,痰粘。+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發明目。止盜汗:霜桑葉焙干為末服。33第三十三頁,共四十八頁。菊花34第三十四頁,共四十八頁。原典鞠華: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第三十五頁,共四十八頁。35牛蒡子36第三十六頁,共四十八頁。牛蒡子辛、苦、寒,歸肺、胃經。功效:疏風,清熱解毒,利咽,透疹。應用-+桔梗:風熱或熱毒壅盛所引起之咽喉腫痛。+貝母:咳嗽痰黃+金銀花、連翹:風熱或溫病初起之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等癥(銀翹散)注意事項:性寒滑腸,脾虛便溏者忌用。37第三十七頁,共四十八頁。薄荷辛,涼,歸肺,肝經。疏風,清利頭目,利咽,透疹,止癢,疏肝理氣。應用-+蟬蛻:咽喉腫痛、蕁麻疹等。+桔梗:風熱表證,咽喉腫痛。+鉤藤:風熱感冒日久不愈者及肝陽上亢之頭脹頭痛、頭暈目眩。注意事項:虛人不宜多服。煎服時后下。38第三十八頁,共四十八頁。柴胡39第三十九頁,共四十八頁。柴胡性味:苦、辛、微寒。歸經:肺、肝、膽經。功效:疏肝解郁,解表退熱,升舉陽氣。應用-+葛根:解肌退熱,治外感表證,逐漸入里化熱之發熱、頭痛、身痛、咽喉疼痛、項背強等癥以及風疹、麻疹等證見發熱不退者。(柴葛解肌湯)+黃芩:解表清里,治少陽證口苦咽干、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諸癥。(小柴胡湯)治少陽證主藥。40第四十頁,共四十八頁。柴胡應用-+白術:疏肝補脾,治療肝郁脾虛之胸脅作痛、神疲食少者。+人參、黃芪:益氣升陽而健脾,治氣虛所引起之氣短懶言、倦怠乏力、內臟下垂等癥。(補中益氣湯)+香附:治療肝郁脅肋脹痛之癥。宜忌:真陰虧損,肝陽上升者忌服。41第四十一頁,共四十八頁。原典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第四十二頁,共四十八頁。42葛根43第四十三頁,共四十八頁。粉葛與柴葛44第四十四頁,共四十八頁。葛根性味:甘、辛、涼。歸經:肺、脾、胃經。功效: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應用-+柴胡、石膏:解肌清熱,治療外感風寒、邪郁化熱之發熱重、惡寒輕、頭痛鼻干癥。+黃連、黃芩:清熱解表、燥濕止瀉之功效,用于治療濕熱瀉痢。+天花粉:清熱生津止渴之效,用于治療熱病口渴及消渴等證。45第四十五頁,共四十八頁。葛根應用-+麻黃、桂枝:散寒解表、緩急止痛之功效,多用于治療風寒表證而見惡寒無汗、項背強痛者。+人參、茯苓:益氣健脾止瀉之功效,用于治療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三單元 勇擔社會責任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
- 珠寶首飾產業生態構建考核試卷
- 生態農業與可持續食物系統考核試卷
- 木地板設計與室內裝飾搭配考核試卷
- 電氣工程與分布式發電設計考核試卷
- 電子書作者經紀人與版權代理考核試卷
- 電商對制鞋業影響分析考核試卷
- 印刷業綠色包裝技術與應用考核試卷
- 礦山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適用性考核試卷
- 用8的乘法口訣求商(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數學二年級上冊冀教版
- QBT 5243-2018 手包行業標準
- 內科學課件:胰腺炎修改版
- 2024年河南省信陽市小升初數學試卷
- SF-36生活質量調查表(SF-36-含評分細則)
- 人體發育學模考試題與參考答案
- 倫理與禮儀 知到智慧樹網課答案
- 制造執行系統集成
- 公司電工外包協議書
- 房地產經紀人協理考試題庫全(附答案)
- 車間班組長崗位競聘述職報告課件模板
- 康養活動策劃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