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歷史第一輪復習導學《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識建構與能力提升本節知識條目要求1.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現的原因★*c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成就★*b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b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c主要知識條目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現的原因1.課本指出了哪幾點原因?分別從什么角度出發?◆知識認知和理解可能性必要性二戰期間和戰后各國對高科技迫切需求科學理論出現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形成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技術成就◆知識認知1.列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技術成就。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5“兩彈一星”背景國際:美國敵視中國,中蘇關系惡化,美蘇爭霸,世界局勢緊張。
國內:新中國成立,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目的:打破美、蘇等國對核武器和空間技術的壟斷。成就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和平利用核能: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1960年,中國仿制近程導彈成功。
1964年,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中近程導彈試驗成功。1970年,“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意義:世界第五,航天時代。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6載人航天1992年,中國政府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2003.10.15.“神舟5號”飛船(宇航員楊利偉)成功返回地面。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7雜交水稻1964年,偶然發現一株天然雜交水稻。1973年,選育新品種南優2號。2001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8計算機技術20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研制工作。1983年“銀河-Ι號”(每秒上億次)。此后,越來越先進的高性能計算機先后問世,加速了國家信息化發展。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9生物技術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中國首次實現,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蛋白質的全合成,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中國積極參與人類基因的研究,到20世紀末,中國在依靠基因工程技術改良動植物品種、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藥物研究等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貢獻。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知識認知和理解1.課本所列舉的特點主要涉及哪幾對關系?科學和技術的關系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關系科學技術各領域之間的關系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科學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知識認知和理解(1)科學和技術的關系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知識認知和理解(2)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關系科學技術生產推動作用更大、轉化速度加快科學技術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知識認知和理解(3)科學技術各領域之間的關系相互滲透、一“分”二“合”領域角度主要影響經濟生產力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第一、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生活結構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政治政策制度各國普遍加強了對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支持;階級狀況文化社會思想科學文化國際經濟經濟格局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科技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水平差距進一步擴大了各國的經濟差距;發展趨勢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資本主義國家普遍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上升;人類開始邁向知識經濟時代;體力勞動者的比重下降,“白領工人”階層不斷擴大;可持續發展觀念形成和發展(科學的發展觀);學術綜合化和整體化趨勢不斷加強;凸現教育的戰略地位;國際貿易中高科技產品比重上升;發達國家間的相互投資有了很大增長;◆知識拓寬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知識認知和理解生產技術進步,勞動手段的改進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提高勞動對象的改變第三產業范圍擴大,比重上升推動了各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科學技術競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學技術水平的差距,擴大了國際間原有的經濟差距。16全球問題非洲饑民洪災人口大爆炸
水污染干旱的非洲土地
17
全球問題
“全球問題”的出現,深刻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矛盾,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由于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18改變觀念,樹立全球觀念和危機意識。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增強人們合理控制各種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的能力和手段,為人類擺脫困境創造新的物質條件。變革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怎樣解決“全球問題”?2.全球問題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91964年
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
氫彈爆炸成功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0鄧稼先
“兩彈元勛”鄧稼先(1924-1986年),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毅然舍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甘當無名英雄,默默奮斗數十年。他在中國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卻鮮為人知,最后因受核輻射嚴重傷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僅61歲。直到他去世后,人們才知道了他的事跡。他的遺言是:“死而無憾”。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1中國發展核武器旨在維持和平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當天,新華社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明確指出: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防御,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戰爭的威脅。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2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1911-),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專家,中國工程控制論專家。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獲碩士學位后轉入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1938年獲博士學位,后從事火箭導彈研究。錢學森在美國聲名鵲起,美國軍隊邀請他講授火箭和噴氣技術,美國空軍以他的《噴氣推進》為內部教材。1947年,36歲的錢學森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擁有許多人一輩子夢寐以求的地位、名譽和舒適生活。多年以后,錢學森說:“我在美國前三四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因為我是中國人。”然而,歸途,竟是那么的坎坷。美國當局動用了可能的全部手段,目的只有一個:無論如何都不讓錢學森回國,因為“他太有價值了,在任何情況下都抵得上3至5個師的兵力”。坐牢、軟禁、恐嚇,都未能讓錢學森屈服,他說:“知識是我個人的財產,我有權給誰就給誰。”
“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以為,我的根在中國。”錢學森歷時5年最后才于1955年回國。他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3導彈研制根據蘇聯P-2導彈,1958年4月開始仿制,1960年11月5日試射成功。導彈全長17.68米,彈徑1.65米,起飛重量20.4噸,采用一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攜帶1300公斤高爆彈頭。該導彈沒有實戰部署過。但是中國通過仿制導彈建立了導彈研究體系,培養了一批導彈專家。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4人類應該理智對待核武器據統計,從1945年至今,世界上大約制造了12.8萬枚核彈,美國7萬多枚,前蘇聯/俄羅斯5.5萬枚。1986年左右服役的核彈數量高達69478枚,能把地球毀滅無數次。除了公認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是核國家外,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也是事實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此外有30余國能夠提煉高濃縮鈾,成為“核門檻”國家。目前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有核國家是美、俄、英、法、中,5國的核地位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在人類還無法全面徹底銷毀核武器之前,5國擁有核武器的事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同時,國際社會通過一系列文件達成共識,除5國之外,不得再出現新的有核國家。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5⊙【學思之窗】鄧小平說:“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了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你怎樣理解?鄧小平的這段談話,生動地說明了尖端科技發展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際關系中的巨大影響和作用。當代社會激烈的經濟競爭和軍事政治角逐,實際是科技力量的競爭。“兩彈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蘇兩國對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壟斷,打擊了大國強權主義,粉碎了他們遏制中國的企圖,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同時,加強了中國的國防,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安定的環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是我國繁榮昌盛的重要標志。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6“東方紅一號”1970年,“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重量173kg,比蘇、美、法、日第一顆人造衛星重量總和還要重。衛星的跟蹤手段、信號傳遞方式、星上溫控系統也都超過了其他國家第一顆衛星的水平。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7神舟五號
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時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按照預定軌道環繞地球14圈,在太空飛行21小時18分。10月16日6時23分飛船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艙完好無損,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8歐美對“神五”評論美國、歐洲的一些航天專家紛紛對“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發表評論。“這表明中國已成為21世紀世界舞臺上科技與經濟的強大參與者。”“中國已成為第三個將航天員送上天的國家,這令世界出現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國有技術和財力將航天員送上天。”美國《紐約時報》發表評論:“中國的航天計劃激發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國展示了強大的航天技術能力。”西班牙《世界報》評論說:“中國龍已經飛起來了,而且飛得很高,它使整個中國充滿了自豪。”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9神舟六號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時33分,在經過115小時32分鐘的太空飛行,完成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后,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安全返回。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30神舟七號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主要任務是空間出艙活動。航天員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9月27日,翟志剛成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國人,中國由此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成功實現太空行走的國家。翟志剛2023/2/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31《饑餓的女孩》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2004年全球糧食安全狀況報告》中指出,全球有8.5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游戲異常處理與故障排查考核試卷
- 民間非營利組織新舊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2025
- 3.20國際幸福日幸福其實并不遙遠幸福可以很簡單課件
-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2025屆小升初常考易錯數學檢測卷含解析
- 湘潭理工學院《新媒體產品設計與項目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雅安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5月聯合調研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西省2024-2025學年高三1月物理試題含解析
- 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心理咨詢技術與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管理會計應用指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多樣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電工電子技術及應用全套課件
- 護理管理學練習題題庫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連續墻技術規程
- 8.生發項目ppt課件(66頁PPT)
- 手榴彈使用教案
- 《新農技推廣法解讀》ppt課件
- 車載式輪椅升降裝置的結構設計-畢業設計說明書
- 社區家庭病床護理記錄文本匯總
- 劍橋BEC中級真題第四輯TEST1
- 畢業設計(論文)-CK6150總體及縱向進給和尾座部件的設計
- 施工項目人員任命書(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