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YS/T 572-2007 工業氧化鈹》是中國有色金屬行業標準之一,主要針對工業用氧化鈹的質量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等方面進行了規定。該標準適用于通過化學法或其他方法生產的用于電子、陶瓷等行業的工業氧化鈹。

根據標準內容,工業氧化鈹依據其主含量(即BeO的百分比)被劃分為多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具體的最低BeO含量要求。此外,對于雜質元素如SiO2、Fe2O3、Al2O3等也有明確的最大允許量限制。這些指標確保了不同應用場景下對材料純度的需求得到滿足。

在檢測方法方面,《YS/T 572-2007》詳細列出了測定BeO含量及各種雜質成分的方法,包括重量法、容量法、光譜分析法等多種技術手段。同時,還規定了抽樣方案與判定規則,以保證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最后,在產品包裝上要求使用防潮包裝材料,并且每件貨物都應附有清晰的產品標識;運輸過程中需注意避免雨淋日曬;儲存時則要保持干燥通風條件,遠離火源熱源。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7-04-13 頒布
  • 2007-10-01 實施
?正版授權
YS/T 572-2007工業氧化鈹_第1頁
YS/T 572-2007工業氧化鈹_第2頁
YS/T 572-2007工業氧化鈹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YS/T 572-2007工業氧化鈹-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71.060.20YSG13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色金屬行業標準YS/T572-2007化工氧業Berylliumoxide2007-04-13發布2007-10-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

YS/T572-2007本標準在GB/T3135—1982《工業純氧化皺粉末技術條件》的基礎上重新制定本標準與GB/T3135—1982相比主要變化如下:-標準名稱由《工業純氧化皺粉末技術條件》改為《工業氧化皺》-SiO.的含量由1.0%修改為0.5%.Fe.O,的含量由0.7%修改為0.5%.ALO,的含量由0.7%放寬到1.0%,MgO的含量由0.2%放寬到0.5%。本標準代替GB/T3135-1982.本標準由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標準由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負責起草,本標準由西北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院參加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唐愛群、劉仁元、李宇峰、劉柳輝本標準由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解釋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GB/T3135—1982。

YS/T572-2007業氧化皺工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工業氧化皺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貼存,本標準適用于硫酸法生產的工業氧化皺。該產品主要用于生產皺銅合金。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勒誤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1250極限數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8170裝數值修約規則要求3.1化學成分3.1.1工業氧化鍍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數)應符合表1要求表1雜質合量·不大于BeO,不小于SiO.ALO,Fe.O.CaOMgO0.5100.50.200.50-23.1.2工業氧化皺的灼失不大于2%。3.1.3雜質的含量為實測值,BeO的含量為100%減去表中雜質實測值及灼失總和的余量。3.1.4數值的修約規則,按(B/T8170的規定進行:修約后數值的判定.按(B/T1250的規定進行3.1.5需方如對工業氧化皺的化學成分有特殊要求時,可由供需雙方商定3.2外觀質量工業氧化皺應為白色或淺黃色粉末,目視無可見雜物4試驗方法4.1工業氧化皺化學成分的測試方法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4.2灼失量的測定4.2.1方法要點將試樣在1000℃下灼燒至恒重,灼燒前后的重量之差為灼失量(包括濕存水在內)。4.2.2分析步驃稱取1.0000g試樣置于經1000℃灼燒至已知恒重的瓷柑場中.移入馬弗爐內.逐漸升溫至1000℃.恒溫灼燒2h.取出.放在干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