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設計
裴根
584125747
4.2解放前城市發展
4.3梁陳方案
4.4迂回曲折規劃路
4.5兩軸兩帶多中心北京市(英語:MunicipalityofBeijing漢語拼音:Běi
jīng
Shì)。簡京,舊稱Peking。自中國金朝起,第一次成為古代中國的都城(1153年),是為北京建都之始。金朝時的北京稱為中都,人口超過一百萬。金中都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建設奠定了基礎。
4.1概述北京-行政區劃其中地處北京二環路以內的東城、西城、崇文和宣武四個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而隨著城市的擴張,海淀、石景山等區也被認為是城內地區,形成了所謂城八區的概念。規劃中北京市城區的范圍是北京五環路以內。4.2解放前北京城市發展北京是按照《周禮.考工記》建立起來的國都。《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經涂九軌,環涂七軌,野涂五軌。環涂以為諸侯經涂,野涂以為都經涂。”無比杰作元大都戰國時,這里已形成城市,遼代在此建陪都。金時依遼城向東、向南建造了金中都。元滅金后,至元世祖忽必烈時,以中都東北郊瓊島一帶水面(今北海)為核心,建造新的宮殿,隨后又建成了“大都”城。
元大都元大都是以宮城,皇城為中心布置的。因為地勢平坦,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統規整砥直,成方格網。城的輪郭接近于方形,城市的中軸線就是宮城的中軸線。全城道路分為“干道”和“胡同”兩類:干道寬約25米,胡同6—7米。胡同都是東西向,前后兩條胡同間距約為50步,在兩胡同間的地段上再劃分住宅基地。這種有規律的街巷布置,和唐以前的里坊,形成兩種不同的居住區處理方式。明北京明代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不象以前有些朝代舍棄前朝舊城,另建新城。明北京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復傳統的宗法禮制思想,繼承了歷代都城的規劃傳統。整個都城以皇城為中心,皇城前左(東)建太廟,右(西)建社稷壇,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壇。在城市布局藝術方面,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運用了強調中軸線的手法,造成宏偉壯麗的景象。從外城南門永定門直至鐘鼓樓構成成長達8公里的中軸線,沿軸線布置了城闕、牌坊、華表、橋梁和各種型體不同的廣場,輔以兩邊的殿堂,更加強了宮殿莊嚴氣氛,顯示了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勢。清北京明朝滅亡之后,清朝仍建都北京,城市布局無變化。乾隆以后,在西郊建大片園林宮殿,如圓明園、暢春園等。4.3梁陳方案1950年2月,梁思成先生和陳占祥先生共同提出《關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設》,史稱“梁陳方案”。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北京城規劃的其中一份方案,它為北京古城的完整留存,提供了一種可能。梁說:“五十年后,歷史將證明我是對的”。梁陳方案主張在北京西部(今三里河一帶)建立的新區與故宮的關系。吳良鏞---梁陳方案再認識因為“梁陳方案”所遵循的本是歷史名城規劃的普遍原則,其價值在于符合“保護歷史城市另辟新區擴建”這樣一個規劃建設的基本方式。建設新區對于城市發展來說既省錢,又具有相對較大的自由度,可以避免陷入原有城市的復雜矛盾之中。因此,幾乎成為中外歷史上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基本規律。
梁陳方案再認識從中國城市建設的歷史看:傳統城市的發展有放棄原有城址另覓新址的,如唐長安城放棄漢長安舊址;有呈同心圓式向四周擴張的,如后周汴梁及宋東京(開封);也有更多的城市采用在原地的一側另辟新區擴建的,如明南京建都之初在原有城市基礎上向東發展另辟皇城區;元世祖忽必烈另在當時東北郊另經營新城,即元大都。這種新區偏向舊城一側發展的形式,其優點在于對原有城區無須做太多變動,而新區的發展可以根據現實的需要,布局較主動。梁陳方案再認識從世界城市建設的歷史看:巴黎在保護舊城區的同時,一方面加強周邊新城的規劃建設,并在20世紀70年代起城市主軸線繼續向西延伸,規劃建設了德方斯商務金融區。羅馬在20世紀40年代起規劃建設了新城,倫敦在80年代起規劃建設的道克蘭濱水碼頭區等,都對于原有舊城區的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4.4迂回曲折規劃路北京城市空間“攤大餅”式蔓延擴張4.4.1單中心(1953年規劃)1953年11月確定的《改建擴建城市規劃草案》,確定以舊城為中心建設行政中心,同時提出對古代遺留下來的古建筑要區別對待。應該說這是單中心發展思路的最早表述。這種單中心的城市發展模式,是20世紀50年代由蘇聯專家以莫斯科規劃為藍本幫助確定的。北京市長期以來以舊城為單一中心,以新區包圍舊城、同心同軸向外蔓延的生長模式,被建筑學界形象地稱為“攤大餅”。4.4.2分散集團式(1958年規劃)1958年9月《北京市總體規劃說明(草案)》在空間布局上第一次提出“分散集團式”布局方案;將城市分隔成二十幾個相對獨立的建設區形成由城市中心集團、邊緣建設區以及它們之間的綠帶構成的城市布局形式。4.4.3文革方案1973年文革期間完成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提出新建的工廠到遠郊,市區現有的工廠搬遷,逐步建設一批小城鎮。4.4.41983—單中心1983年改革開放之后編制完成的新一輪《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是北京市多年來第一個被正式批復的規劃。城市性質: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方針仍是“以舊城為中心,向四周擴建”。結果是三環路內日益擁擠,“大餅”攤到四環。強調經濟發展要適應和服從城市性質的要求。要求規劃反映歷史文化、革命傳統及首都的獨特風貌。3.4.51993—規劃的無奈1993年,國務院批準了《北京1991年至2010年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總布局的基本方針是:改變人口和產業過于集中在市區的狀況,從現在起城市建設重點要逐步從市區向遠郊區作戰略轉移,市區建設要從外延擴展向調整改造轉移;大力發展遠郊城鎮,實現人口和產業的合理布局,進一步加強與首都周圍的城市和地區的協調發展。提出:改變人口過于集中在市區的狀況,大力向新區和衛星城疏散人口。4.4.51993—規劃的無奈總體規劃修訂的重點是:(1)調整城市發展規模,開拓新的城市發展空間。(2)優化城市布局,建立完善的城鎮體系。(3)保護和發揚歷史文化名城的優良傳統,創建社會主義中國首都的獨特風貌。(4)完善市域規劃,促進城鄉經濟和社會協凋發展。(5)改善城市壞境,建設完整的城鄉綠化系統。(6)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
4.4.51993—規劃的無奈衛星城的失敗:(1)理論上是失敗的:衛星城理論源于英國為緩解倫敦等大城市人口的高度聚集在城市外圍建設以居住為中心的中小城市的規劃思想。英國在經過三代衛星城的實踐之后發現大城市疏散出去的人口遠不及從更大地域范圍內吸引來的外來人口多。(2)管理上是失敗的:1993年總體規劃雖然在空間上確定了14個衛星城但建設機制的主體落在區縣一級政府,這造成衛星城的建設首先用來滿足區縣開發建設的要求,而不是北京市城市功能疏解的需要。4.4.51993—規劃的無奈巨大的差異:(1)人口:總規對2010年的北京常住人口的估計為1250萬,流動人口250萬,而到2001年時,北京常住人口已超過1367萬,流動人口已達263萬;(2)經濟:1991年的北京市FDP僅為598.89億元,總規預計到2010年翻兩番。而到2002年時,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已達3130億元。在一幢幢“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縱橫交錯、一塊塊草坪裝點街區的同時,城市建設的中心并沒有轉移到郊區,南城發展依然緩慢,衛星城的規模是擴大了,但不過是“睡城”而已,市中心人口更多了,交通更擁堵了,四合院更少了…4.5兩軸兩帶多中心(世界城市)4.5.1歷史—京畿地區首都圈歷史上的首都北京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城市概念而是一個京畿地區的概念。清朝時期北京城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天津是海上門戶是運輸中心和商業中心,承德是行宮和夏都,張家口是防務和對外貿易,保定是教育中心,秦皇島是關里關外的分界線、長城的出海口,可以說京畿地區實際上是一個首都圈的概念。也可以說:歷史上健康發展的北京本來就是一個區域性城市。4.5.2雛形--吳良鏞1979品字構想4.5.3從城市蔓延到區域發展今日長安街4.5.4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新格局”起點:
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在北京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調整北京城市空間布局,按照“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新格局。總體戰略為:舊城有機疏散;市域戰略轉移;村鎮重新整合;區域協調發展。4.5.4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新格局”釋義:
“兩軸”即北京傳統中軸線和長安街沿線構成的十字軸,是北京的精髓,應結合傳統中軸線和長安街的延伸,全面實現保護與發展,從空間布局上體現首都政治、文化、經濟職能的發揮。
4.5.4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新格局”釋義:
“兩帶”一指北起懷柔、密云,重點為順義、通州、亦莊,東南指向廊坊、天津的“東部發展帶”,主要承接新時期的人口產業需求;二指“西部生態帶”,與北京的西部山區相聯系,即是北京的生態屏障,又聯系了延慶、昌平、沙河等,為北京建成最適宜人居住的城市奠定基礎。
4.5.4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新格局”釋義:
“多中心”是指在市區范圍內建設不同的功能區,以提高城市的服務效率和分散交通壓力,如CBD、奧運公園、中關村等多個綜合服務區。將在市域范圍內的“兩帶”上建設若干個新城,以吸納城市新的產業和人口以及分流中心區的功能。
4.5.4兩軸兩帶多中心五大特點:
第一:適宜人居兩院院士吳良鏞院士說,適于居住是指城市建設以人為本,建立大都市不是目標只是過程,最終的落腳點還是為了人們的居住和生活。所以城市規劃必須很科學,而適宜人居住的環境應該是包括好的工作環境,好的休閑環境以及好的教育環境。
4.5.4兩軸兩帶多中心五大特點:
第二:“兩軸”是歷史延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曉江介紹,“兩軸兩帶多中心”這個概念是在2002年到2003年底之間反復研究最后才確定的一個構想。“兩軸”指的就是傳統的南北中軸線和長安街東西延長線,其中南北中軸線是北京幾百年都城史以及北京歷史文化長期發展留下來的重要文化遺產,這條中軸線最能反映北京空間布局的最高境界。
4.5.4兩軸兩帶多中心五大特點:
第三:“兩帶”建新城李曉江稱,提出“西部生態帶”主要是考慮了北京的“人居環境”,北京再怎么發展也不能丟掉生態環境,這是城市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但是目前北京還要做出很多努力,所以提出“西部生態帶”概念,是一個守住“家底”,保住底線的戰略目標。“東部發展帶”的提出是對北京空間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北京將通過東部產業帶的建設來實現空間戰略性轉移,把城市的一些功能從市中心轉移出來,讓一些新的成長點在東部發展帶進行培育。
4.5.4兩軸兩帶多中心五大特點:
第四:南城納入城市中心區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陳剛主任指出,此次規劃中,并沒有把南城甩開,南城的部分地區也有詳細規劃,比如崇文和宣武的轄區,將被列入城市中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術中考加試題目及答案
- 激光技術工程師考試關注要點試題及答案
- 藥物與公共衛生的關系考核試題及答案
- 自尊心的構建與維護試題及答案
- 護理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分析試題及答案
- 網絡規劃設計工具的熟練使用試題及答案
- 國際專利市場的變化與趨勢試題及答案
- 民間刺客面試題及答案
- 激光在復合材料加工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蒙城護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能源中國學習通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刮痧技術操作流程圖
- ISO9001 2015版質量管理體系標準
- 山西省博物院講解詞(全)
-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及反思
- 自考07887平面設計(12-19)真題試卷
- 高大模板工程驗收表
- (中職)Photoshop基礎實用教程全冊教案2022-2023學年
- 酒店旅館防偷拍攝像頭排查指引
- GB/T 21655.2-2019紡織品吸濕速干性的評定第2部分:動態水分傳遞法
- 電力工程標準規范清單(2023年3月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