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師素養(yǎng)教學(xué)培訓(xùn)《詩經(jīng)》_第1頁
高中語文教師素養(yǎng)教學(xué)培訓(xùn)《詩經(jīng)》_第2頁
高中語文教師素養(yǎng)教學(xué)培訓(xùn)《詩經(jīng)》_第3頁
高中語文教師素養(yǎng)教學(xué)培訓(xùn)《詩經(jīng)》_第4頁
高中語文教師素養(yǎng)教學(xué)培訓(xùn)《詩經(jī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詩經(jīng)》

《詩經(jīng)》本名《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所輯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共305篇,又稱《詩三百》。漢代被列為儒家經(jīng)典之一,始稱《詩經(jīng)》。夏—商———

—秦—漢—隋—唐……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初期——末期西周初年——春秋中葉(公元前11世紀(jì)——公元前6世紀(jì))世界文明古國之詩

埃及《亡靈書》(宗教性詩集,前14世紀(jì))巴比倫《吉爾迦美什史詩》(前18世紀(jì))印度《梨俱吠陀》(前11世紀(jì))希臘《荷馬史詩》(前7世紀(jì))

中國《詩經(jīng)》(前6世紀(jì))第一節(jié)《詩經(jīng)》簡介1.評價:《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2.原名《詩》,或稱“詩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詩,有目無辭,即小雅中的《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

——存目311篇;第一節(jié)《詩經(jīng)》簡介3.《詩經(jīng)》成書(1)時間:主要是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最后編訂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jì);(2)地域:約相當(dāng)于今天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湖北北部一帶;(3)作者:貴族到平民,以及社會各階層人士,絕大多數(shù)無可考;作者如“家父作誦”(《小雅·節(jié)南山》),“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小雅·巷伯》)4、詩經(jīng)的編集

A采詩說“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fēng)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班固《漢書·藝文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漢書·食貨志》)

一、《詩經(jīng)》簡介4、詩經(jīng)的編集一、《詩經(jīng)》簡介

A采詩說“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xiāng)移于邑,邑移于國,國以聞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戶,盡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解詁》)4、詩經(jīng)的編集B獻詩說“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

——《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

周代公卿列士獻詩、陳詩,以頌美或諷諫。公卿列士所獻之詩,既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也有采集來的作品。

一、《詩經(jīng)》簡介4、詩經(jīng)的編集

C孔子刪詩說

司馬遷:“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記·孔子世家》班固:“……孔子純?nèi)≈茉姡喜梢螅氯◆敚踩傥迤!薄稘h書·藝文志》古詩“見在者多,亡逸者少,則孔子所錄,不容十分去其九,馬遷言古詩三千余篇未可信也。”——孔穎達《毛詩正義·詩譜序》一、《詩經(jīng)》簡介反證:1.《詩經(jīng)》大約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jì),此時孔子尚未出生;2.《詩經(jīng)》最終定型時,孔子年僅8歲左右。4、詩經(jīng)的編集C孔子刪詩(編撰)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史記·孔子世家》)

“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論語·子罕》)一、《詩經(jīng)》簡介第一節(jié)《詩經(jīng)》簡介5、四家詩《詩經(jīng)》在西漢興盛一時,流傳甚廣出現(xiàn)了魯、齊、韓三家詩,后三家詩消亡,毛詩盛極一時,今通行

魯詩:魯人申培齊詩:齊人轅固韓詩:燕人韓嬰毛詩: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6、詩經(jīng)分類風(fēng):民間歌謠。有15國風(fēng),160篇。風(fēng)雅頌《周南》《召南》河南汝河和湖北江漢流域。《邶[bèi]風(fēng)》《鄘風(fēng)》《衛(wèi)風(fēng)》河北河南部分地區(qū)。《王風(fēng)》河南洛陽一帶。《鄭風(fēng)》《檜[kuài]風(fēng)》河南鄭州一帶,《魏風(fēng)》《唐風(fēng)》山西部分地區(qū)。《秦風(fēng)》《豳風(fēng)》陜西一帶。《陳風(fēng)》河南一帶。《曹風(fēng)》山東曹縣一帶。《齊風(fēng)》山東大部分地區(qū)。一、《詩經(jīng)》簡介6、詩經(jīng)分類雅:多為朝會宴饗的樂曲。分為大雅和

小雅,105篇。風(fēng)雅頌周王朝所在地(鎬京、洛邑),今西安和洛陽。頌:祭祀時頌贊的樂曲。40篇。《周頌》(陜西西安)《魯頌》(山東曲阜)《商頌》(河南商丘)一、《詩經(jīng)》簡介風(fēng)周南、召南、邶風(fēng)[bèi]、鄘風(fēng)、衛(wèi)風(fēng)、王風(fēng)、鄭風(fēng)、齊風(fēng)、魏風(fēng)、唐風(fēng)、秦風(fēng)、陳風(fēng)、檜[kuài]風(fēng)、曹風(fēng)、豳[bīn]風(fēng)160《風(fēng)》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指各地的土風(fēng)歌謠。主要是各地民歌,其地域,除《周南》、《召南》產(chǎn)生于江、漢、汝水一帶外,均產(chǎn)生于從陜西到山東的黃河流域。雅小雅74雅是“王畿”之樂,雅又有“正”的意思,當(dāng)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范的音樂。《大雅》、《小雅》之分,眾說不同,大約其音樂特點和應(yīng)用場合都有些區(qū)別。大雅31頌周頌31《頌》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fēng)、雅為緩。”(《說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商頌5魯頌47、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A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者也。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摘)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獲取)采采芣苢,薄言掇之。——(拾取)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捋取)采采芣苢,薄言袺之。——([jié],拉起衣襟兜取)采采芣苢,薄言襭之。——([xié],衣襟插在衣帶裝取)

《周南·芣苢》

7、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B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衛(wèi)風(fēng)·碩人》:連續(xù)比喻,描繪出一幅寫意美人圖手如柔荑[tí],——柔韌的白茅草;——手膚如凝脂,——凍結(jié)的油脂;——肌膚領(lǐng)如蝤[qiú蠐[qí],——白色長身的天牛幼蟲,比喻婦女脖頸潔白豐潤之美;——脖頸

齒如瓠[hù]犀。——白而整齊的瓠子,瓠齒:整齊、潔白的牙齒;——牙齒

螓[qín]首蛾眉,——寬額的螓蟲,蠶蛾的觸須,額廣而眉彎,用以形容婦人容貌的美麗;——額頭、眉毛巧笑倩兮,——《字匯·人部》:“倩,美笑貌。”用為形容美人含笑的樣子之意;——體態(tài)美目盼兮。——《字林》:“盼,美目也。”這里比喻為美目流轉(zhuǎn)之意;——眉眼

7、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一、《詩經(jīng)》簡介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魏風(fēng)·碩鼠》)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秦風(fēng)·蒹葭》C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7、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一、《詩經(jīng)》簡介7、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一、《詩經(jīng)》簡介(1)詩中起到象征、聯(lián)想、比擬的作用;如《周南·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起創(chuàng)設(shè)意境、烘托氣氛的作用,如《鄭風(fēng)·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溥[tuán]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愿兮。”(3)有的在開頭起調(diào)節(jié)韻律、喚起情緒的作用《王風(fēng)·

黍離》

第二節(jié)《詩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詩經(jīng)》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社會生活畫卷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鳥語、蟲鳴、草榮、木實,似月令;女子入室、茅、绹、升屋,似風(fēng)俗書;流水、寒風(fēng),似五行志;養(yǎng)老、慈幼、躋堂、稱觥[gōng],似庠序禮;田官、染織、狩獵、藏冰、獻祭、執(zhí)功,似國家典制書;其中又有似采桑園、田家樂圖、食譜、酒經(jīng)——詩之中無不具備,洵天下之至文也。”1.祭祀詩1.祭祀詩——歌頌祖先創(chuàng)業(yè)的史詩和古老的祭歌

《生民》:講述后稷[jì]誕生的神奇。《公劉》:歌頌周遠祖公劉率部落從邰遷豳之事《綿》:寫文王祖父亶[dǎn]父率其部落從豳bīn遷岐山的過程,這是周部落再次創(chuàng)建國家。《皇矣》:記周文王伐崇、伐密的戰(zhàn)爭事跡。《大明》:記載的是周武王牧野伐商的戰(zhàn)績。

2.燕饗詩◆反映上層社會君臣、親朋歡聚宴飲的詩篇;如《小雅·鹿鳴》,描述天子大宴群臣之作,后來也被用于貴族宴會賓客: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歡聚暢飲、歡樂和諧;朱熹《詩集傳》云:“此燕(宴)饗賓客之詩也。3.怨刺詩◆西周末期,周室衰微,超綱廢弛,社會動蕩,于是反映喪亂、針砭時政的怨刺詩就出現(xiàn)了;如大、小雅以及國風(fēng)中大量詩篇;

如《魏風(fēng)·

伐檀》《魏風(fēng)·

碩鼠》《鄘風(fēng)·

相鼠》;

《魏風(fēng)·

伐檀》——質(zhì)疑不勞而獲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huán]兮。◆成語:【懸狟素飡[cān]】——比喻不勞而獲!檀木——圣檀木質(zhì)堅硬、香氣永恒、色彩絢麗、百毒不侵、萬古不朽,又能避邪,故又稱圣檀。黑檀木,能防百毒;綠檀木,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金檀木,養(yǎng)精強腎;紫檀木,制造高級家具及精巧器物。

《魏風(fēng)·伐檀》(山西)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chán](捆)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huān]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cè)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大野獸)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chún]兮。河水清且淪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jūn]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chún]兮?彼君子兮,不素飧[sūn]兮!4.戰(zhàn)爭詩◆反映周天子的正義戰(zhàn)爭,更為重要的揭示民眾的厭戰(zhàn)情緒;如《小雅·采薇》、《豳風(fēng)·東山》等;《小雅·采薇》《豳風(fēng)·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敦彼獨宿,亦在車下。---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自我不見,于今三年。---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小雅·采薇》前三章:采薇(野豌豆苗,可食)采薇!薇亦作(初生)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同暮)止。

靡室靡家,玁狁(音險允,北狄,匈奴)之故;

不遑(暇)啟(危坐)居(安坐),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憂愁)止。

憂心烈烈(熾烈),載(又)饑載渴;

我戍未定(止),靡使(使者)歸聘(聘問,問候)。

采薇采薇!薇亦剛(堅硬)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十月為陽)止。王事靡盬(gu,沒有休止),不遑啟處。憂心孔(非常)疚(病痛),我行不來(回不來)!

《小雅·采薇》第四、五章:從軍戍邊戰(zhàn)斗生活描述彼爾(花開茂盛之狀)維(是)何?維常(棠棣花)之華。彼路(通輅,貴族乘坐高大的車)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駕車四匹雄馬)。豈敢定居?一月三捷(多次交戰(zhàn))。駕彼四牡(鳥獸雄性),四牡骙骙(雄壯)。君子所依(駕車),小人所腓(隱蔽)。

四牡翼翼(行列整齊),象弭(mi,3聲)魚服(用象牙裝飾的弓弭,蒙著魚皮的箭袋)。豈不日戒?獫狁孔棘(非常緊急)!《小雅·采薇》第六章: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緩慢),載(又)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沒有誰知道)我哀!注:以往日風(fēng)光與歸途景物相對比,表達士兵歸途中的喜悅之情與往昔出征時的黯然神傷之情;哀怨之情灌注全篇!《采薇》歷代集評A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wèi)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毛詩序》)B宣王之世,既驅(qū)獫狁,勞其還師之詩,前四章皆興也,下二章皆賦也。(〔漢〕申培《詩說》)C“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清〕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一)5.徭役詩◆反映戰(zhàn)爭與徭役帶來征夫士族的痛苦,思婦的哀歌,厭戰(zhàn)情緒;如《王風(fēng)·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正面:描繪出山村農(nóng)家婦女對不知歸其的丈夫的思念與掛懷,側(cè)面:反映了統(tǒng)治者驅(qū)遣百姓服役給尋常人家生活帶來的痛苦;鄉(xiāng)村·黃昏·夕照圖《王風(fēng)·君子于役》寫作藝術(shù):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選取常見的代表性的景物:夕陽、牛羊、家雞,描繪了農(nóng)村黃昏時刻的自然圖景,婉曲地烘托出女子隊丈夫的掛懷、思念之情;②層層反問,連續(xù)遞進,情感不斷深化強烈;③句式以四言為主,兼有三、五言,且語言質(zhì)樸自然,親切樸素;6.農(nóng)事詩◆農(nóng)事活動,春夏祈谷,秋冬報祭的祭祀之歌,真實的記錄周人風(fēng)俗禮制。如《豐年》《臣工》《七月》等;《豳風(fēng)·七月》如《七月》:《詩經(jīng)》農(nóng)事詩中最優(yōu)秀之作品,也是“風(fēng)”詩中最長的一篇,共380字,8章88句。(今天陜西一帶)

第一段:冬日至初春的勞作生活

七月流(下)火(東方心星,大火星),九月授衣。一之日(周歷正月,夏歷十一月)觱發(fā)(音必勃,風(fēng)寒),二之日栗烈(凜冽);無衣無褐(粗制短衣),何以卒歲?三之日于(為)耜(sì),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yè,送飯)彼南畝,田畯(農(nóng)官名,田大夫)至喜。

第二段:春耕田園的勞作生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則)陽(暖和),有鳴倉庚(黃鸝鳥)。女執(zhí)懿筐(深筐),遵彼微行(小路),爰(于是)求柔桑。春日遲遲(舒緩),采蘩(白蒿)祁祁(眾多)。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第三段:寫婦女剪枝、染布為貴族制衣七月流火,八月萑(huan,2聲,荻)葦(蘆荻長成)。

蠶月條桑(夏歷三月),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向上長的長枝條

),猗(ji,3聲,拉著)彼女桑(攀著枝條采摘桑葉)。

七月鳴鵙(ju,2聲,伯勞鳥),八月載績(紡織)。

載玄載黃,我朱(染紅色)孔陽(鮮艷),為公子裳。第四段:農(nóng)夫打獵,獵物交給奴隸主四月秀葽(師姑草,葽草結(jié)子),五月鳴蜩(蟬)。

八月其獲(收割莊稼),十月隕萚(葉子枯落)。

一之日于貉(he,4聲;似狐),取彼狐貍,為公子裘(皮衣)。

二之日其同(聚集一起),載纘(zuan,3聲,繼續(xù))武功(打獵),言私(給個人)其豵(zong,一歲野豬),獻豣(jian,三歲大野豬)于公。第五段:五月至十月五月斯螽(zhōng,蝗類)動股,六月莎雞(紡織娘)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填塞)窒(室也)熏鼠,塞向(窗戶)墐(jìn,涂抹)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第六段:實錄農(nóng)夫們?nèi)粘I铒嬍沉率秤簦ㄉ嚼钭樱┘笆牐ㄉ狡咸眩咴潞嗫ǘ┘拜模ǘ诡悾?/p>

八月剝(打)棗,十月獲(收獲)稻。

為此春酒(冬釀春飲),以介(gai,祈求)眉壽(長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摘下)壺(葫蘆),九月叔(收取)苴(麻子兒),采荼(苦菜)薪(砍柴)樗(臭椿樹),食(養(yǎng)活)我農(nóng)夫。

第七段:秋收后緊張勞作九月筑場圃(場院),十月納(收納)禾稼。

黍稷重(晚熟)穋(早熟),禾麻菽(豆類)麥。

嗟我農(nóng)夫,我稼既同(收齊裝倉),上(還要)入執(zhí)(承擔(dān))宮功(修繕房屋)。

晝爾于茅(打茅草),宵爾索绹(搓麻繩)。

亟(趕快)其乘屋(登上屋頂),其始(次年春始)播百谷(各種作物)。

第八段:冬季鑿冰、祭祀、宴飲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冰窖)。

四之日其蚤(趕早),獻羔(羊羔)祭韭(韭菜)。

九月肅霜(降霜),十月滌場(打掃場院)。

朋酒(兩壺酒)斯饗(用酒食招待),曰殺羔羊,躋(登上)彼公堂,稱彼兕觥[sìgōng](酒器),萬壽無疆!臘月——二之日《周南·芣苢》:勞動的喜悅情景六個動詞的使用: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摘)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獲取)采采芣苢,薄言掇之。——(拾取)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捋取)采采芣苢,薄言袺之。——(jie,拉起衣衽,裝取)采采芣苢,薄言襭之。——(xie,把衽插在衣帶內(nèi),把芣苢裝進去)

清人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曠野、風(fēng)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若斷若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自何以曠。”車前子《周南·芣苢》《芣苢》——通篇僅借助六個動詞,來記錄動作的進程和情感的變化,即“采”“有”“掇”“捋”“袺”“擷”。復(fù)沓回環(huán)的結(jié)構(gòu),靈活多樣的用詞,將采芣苢的而整個過程分別置于三章中,三章又互為補充,在意義上形成一個整體,一唱三嘆,曼妙徐歇;7.婚戀詩◆婚戀題材,在《詩經(jīng)》中數(shù)量多,內(nèi)容豐富,相思、相愛,以及婚變等。如《邶風(fēng)·靜女》、《衛(wèi)風(fēng)·氓》、《齊風(fēng)·南山》、《鄭風(fēng)·子衿》等等;(1)棄婦詩:《衛(wèi)風(fēng)·氓》女主人公從自己的遭遇中得到最痛楚的認(rèn)識:于嗟女兮,無于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7.婚戀詩(2)青年男女幽會相戀詩篇:《邶風(fēng)·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chíchú)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tí]

,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山楂樹之戀》7.婚戀詩(3)描繪青年男女之間刻骨相思之情:《鄭風(fēng)·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táo兮達tà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王風(fēng)·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故一秋三月,三秋為九月;

▲月、秋、歲:三個時間概念,體現(xiàn)了時間的遞長,表達了相思的遞進,相見之迫切!

7.婚戀詩

(4)揭示戀愛中的苦惱、猜忌與矯情:

《鄭風(fēng)·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法國女作家斯達爾夫人說:愛情對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對于女人則是生命的全部。7.婚戀詩

(5)再現(xiàn)青年男女不期而遇的歡愉《鄭風(fēng)·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多)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zāng,善)。—情投意合朱熹《詩集傳》:“偕藏,言各得其所也。”“蒹葭蒼蒼”青青蘆葦賞析:《秦風(fēng)·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蒹葭》賞析(一)前人評價1.(清)牛運震《詩志》:《國風(fēng)》第一篇飄渺文字。極纏綿,極恍惚,純是情,不是景。2.(宋)朱熹《詩集傳》:言秋水方盛之時,所謂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蒹葭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guān)于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jié)為霜矣。

農(nóng)諺云: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一)前人評價3.(清)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此詩在《秦風(fēng)》中氣味絕不相類,以好戰(zhàn)樂斗之邦,忽過高超遠舉之作,可謂鶴立雞群,翛然自異者矣。------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求之而不遠,思之而即至者。特?zé)o心以求之,則其人惆乎遠矣。-----三章只一意,特?fù)Q韻耳。其實首章已成絕唱。古人作詩,多一意化為三疊,所謂一唱三嘆,佳者多有余音。此則興盡首章,不可不知也。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二)文本分析

一、二句以兼葭起興,展現(xiàn)一幅河畔秋色圖:河水淼淼,蘆葦蒼蒼,露水結(jié)霜。這情景,是在清冷寂寥中略帶凄涼哀婉色調(diào),對詩中所抒寫的執(zhí)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二)文本分析

三、四句寫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徘徊,企慕追尋河對岸的“伊人”。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絕不通,相會不易,形成一種可望難即的境況。詩人心中蕩漾起無可奈何的情緒和空虛惆悵的情致。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二)文本分析

五、六句寫“在水一方”的一種特定情境:逆流追尋,艱難險阻無窮,征途漫漫無盡,終不可達。這是可望難即境況的常見情境之一,追尋者的悵惆情緒也因此而增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二)文本分析

七、八句寫“在水一方”的另一種特定情景:順流追尋,行程處處順暢,伊人時時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終不可近。追尋者的悵惘情緒也因此而更加強烈。

(二)文本分析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水中湄(河岸,水與草交接的地方)(二)文本分析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水邊)。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二)文本分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二)文本分析暮秋河畔晨曲:景蒹葭:蒼蒼—萋萋—采采,秋景愈加蕭瑟。時白露:為霜—未晞—未已,時間悄變,詩人焦急和惆悵的心情。實道路:長—躋—右,追尋道路之多艱;虛伊人:方—湄—涘,依稀仿佛央—坻—沚,身影模糊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撲朔迷離(二)文本分析1、?——政治諷喻詩“兼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毛詩序》)2、賢人——招隱詩“賢人隱居水濱,慕而思見之。”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3、意中人——情詩

“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呂恢文)中心意象——伊人★(三)藝術(shù)分析1、語言形式上,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時間的推移: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空間的變換:“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水中坁、水中沚——暗示了追尋時間的延伸——暗示了追尋對象的飄忽難覓適應(yīng)口頭文學(xué)記憶和傳播方便的需要;具有回環(huán)往復(fù)、一唱三嘆之美,從聽覺上強化了音樂旋律感;有層層推進、步步深化詩歌意境的作用。僅僅幾個字的變換使用,體現(xiàn)了——(三)藝術(shù)分析2、虛幻難實、神秘莫測的朦朧意境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都虛化了,詩中所描述的這種景象,不是眼前所見的實景實事,也不是對曾經(jīng)閱歷過的某人某事的追憶,而是一種由諸多類似人事、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而成的心理幻象。意境也就呈現(xiàn)為一種不粘不滯、似花非花、空靈蘊藉、含蓄多藏的朦朧美。

(三)藝術(shù)分析3、內(nèi)蘊深刻的象征性

詩中的“伊人”不坐實,且飄忽不定、幻象叢生,給人以撲朔迷離、悠渺難測之感,引人遐想。既可看作是意中情人,也可看作是賢才高士,還可看作是某種理想境界……(四)拓展閱讀借鑒其手法、異曲同工的現(xiàn)代詩歌名篇《雨巷》(欣賞)化用其意旨、二度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主題歌《在水一方》(欣賞)四、拓展閱讀

《雨巷》是通過寂寞、冷清、朦朧的長長的雨巷,來表述詩人對一種美的追尋和在追尋中無可依附的縹緲情感。化用《蒹葭》意旨、二度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主題歌

《在水一方》《在水一方》

瓊瑤詞林家慶曲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

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方向.卻見依下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無已。

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足跡.卻見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佇立。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借鑒《蒹葭》藝術(shù)手法、異曲同工的現(xiàn)代詩歌名篇

戴望舒《雨巷》雨巷(戴望舒)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chìchù]著寒漠、凄清,又惆悵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pǐ]的籬墻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水中坻(水中的小塊高地)棄婦詩:《衛(wèi)風(fēng)·氓》

第一、二章追憶往昔的癡情“耽”: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涕泣漣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疚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衛(wèi)風(fēng)·氓》三、四、五章“躬自悼矣”: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于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之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女之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衛(wèi)風(fēng)·氓》第六章訴說怨語“老使我怨”: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其一:古代關(guān)乎婚禮習(xí)俗的記載:《禮記·昏禮》∶“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于廟,而拜迎于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于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1.步驟《儀禮》∶“昏有六禮,納采(提親)、問名(紅帖)、納吉(占卜)、納征(下財禮)、請期(婚期)、親迎(迎親)。”●2.《衛(wèi)風(fēng)·氓》中的婚俗文化▼納采(媒人)

非我愆(過期)期,子無良媒!▼問期(婚期)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修妻:

士貳其行,二三其德;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媒妁之言《禮記》:“奔者為妾,父母國人皆賤之。”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禮記·婚義》:“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后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

漢代戴德戴圣師徒的“大戴禮記”,85篇“小戴禮記”49篇。大戴禮記后來失落了,小戴禮記就是今天的《禮記》。

3.“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時期對于婚姻的解除所作的習(xí)慣性規(guī)定;正式歸入律法,是從唐代開始。《禮記·本命》∶“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大戴禮記》∶“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cí)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竊盜,為其反義也。”●“三不去”“有所取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后富貴”;唐《永徽律疏·戶婚》:“諸有妻更娶妻者,徙一年,女家減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徙一年半,女家不坐,各離之。”其二:《衛(wèi)風(fēng)·氓》集評A毛亨、毛萇《毛詩序》:刺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淫風(fēng)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fù)相棄背。或乃困而自誨,喪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風(fēng)焉。美反正,刺淫佚也。B宋·朱熹《詩集傳》刺淫婦為人所棄,而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C清·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為棄婦而作也。此女始終總為情誤。女殆癡情者,未免一誤再誤,至于不可說,轉(zhuǎn)欲援情自戒,則其情愈可知矣。

★《衛(wèi)風(fēng)·氓》主題的共識今天人們普遍得出這樣一個共識:“詩歌敘述了女主人公從戀愛到被棄的經(jīng)過,寫出了悔恨交加的痛苦心情和對負(fù)心男子的決絕態(tài)度,是一首著名的棄婦詩。”

白居易《井底引銀瓶》思考:婚姻的實質(zhì)“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jié)都是由父母包辦……古代所僅有的一點夫婦之愛,并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wù);不是婚姻的基礎(chǔ),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結(jié)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和它所造成的財產(chǎn)關(guān)系,從而把今日對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jīng)濟考慮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實現(xiàn),到那時候,除了相互的愛慕以外,就再也不會有別的動機了。”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情節(jié):戀愛———()———()章節(jié):第1-2章—()—()詩句:秋以為期——

載笑載言基調(diào):熱情幸福—()—()手法:賦(34)比興/(5)賦賦比興其三: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圖婚變決絕第3-5章第6章

無與士耽士貳其行至于暴矣亦已焉哉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被拋棄的女子在淇水畔,用追述的方式講述了自己悲慘的一生。表現(xiàn)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女主人公情感歷程:“耽”—“悼”—“怨”“耽”: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

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動詞“悼”: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