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生態文明建設課件_第1頁
多角度生態文明建設課件_第2頁
多角度生態文明建設課件_第3頁
多角度生態文明建設課件_第4頁
多角度生態文明建設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目錄一、人與環境關系以及環境問題的由來案例:法國紀錄片HOME二、環境問題的實質案例:1.寂靜的春天和三體的探討(文明的驅動力應該是什么)2.氟斑牙案例的分析三、生態文明的建設案例:海豚灣視頻的分析為何我們現在要關注環境?重視生態?為何人類要進入生態文明新階段?一、人與環境關系以及環境問題的由來

人類——環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環境——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

通過生產和消費人類

從自然界獲取生存的資源

歸還給將改造和使用過的自然物和各種廢棄物自然界

參與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工業文明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原始文明時代索取索取加工消費棄置棄置索取棄置消費加工分配消費人類社會自然環境人類社會基本生存方式的變遷工業文明人類對自然的適應生態破壞問題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由區域性擴展為全球性人類社會發展不同階段于生態的關系農業文明原始文明工業革命(200年前:黑色文明)*追求無限的經濟成長

—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型社會(單向型社會)

*追求生活的便利、舒適及物質上的富有

—“現代文明”:資源枯竭;公害巨增;廢棄物量的增大、質的多樣化、環境負荷的加大生態環境問題已經上升到全球尺度9大“生態界線”已突破4條

地球進入不確定狀態網絡2015.1.252009年定義并量化了地球生態可承受的9條安全界線:1.氣候變化2.臭氧空洞3.

海洋酸化4.生物多樣性5.土地使用6.淡水資源使用7.化學污染8.大氣污染9.生物化學地球循環他們認為,如果不突破這些界線,人類便可在地球上繁衍和發展。

文章警告人類已經“越界”。最新研究顯示,目前人類活動已經突破:

1.氣候變化2.生物多樣性3.土地使用4.生物化學地球循環

淡水資源使用、海洋酸化和臭氧空洞尚在安全界線內,其余2項(化學污染、大氣污染)暫未得到有效評估。

人與自然的拮抗——生態失衡但是,這樣的拮抗狀態好嗎?人類有能力與自然拮抗嗎?或者說,有必要嗎?如果把地球的歷史濃縮為24小時00:00-03:39誕生期46億年前至39億年前05:43-16:09太古代35億年前至15億年前16:09-21:00元古代

15億年前至5億7000萬年前21:00-22:40古生代5億7000萬年前至2億4800萬年21:00-21:20寒武紀(5億7000萬年前至5億500萬年前)21:20-21:41奧陶紀(5億500萬年前至4億3800萬年前)21:41-21:50志留紀(4億3800萬年前至4億800萬年前)21:50-22:05泥盆紀(4億800萬年前至3億6000萬年前)22:05-22:28石炭紀(3億6000萬年前至2億8600萬年前)22:05-22:40二疊紀(2億8600萬年前至2億4800萬年前)22:40-23:37地球處于中生代2億4800萬年前至6500萬年前22:40-22:51三疊紀(2億4800萬年前至2億1300萬年前)22:51-23:12侏羅紀(2億1300萬年前至1億4400萬年前)23:12-23:37白堊紀(1億4400萬年前至6500萬年前)23:37-24:00地球處于新生代6500萬年前-至今20萬年前,人類才進化為早期智人,也就是最后三秒才有現代人登場。

法國記錄片家園Home導演:YannArthus-Bertrand經過15年的籌備,歷訪50多個國家拍成此片。本片素材長達488小時,拍攝周期為21個月,共動用88,000名員工,從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亞高原的乞力馬扎羅山;從亞瑪遜熱帶雨林到戈壁沙漠;從美國德薩斯州連綿不斷的棉花田到中國上海、深圳的工業城鎮。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視角向世人展現地球的絕美以及日趨危急的現狀。

二、環境問題的實質——環境問題的實質、根源?“未經反省的人生是可悲的”

(古希臘:蘇格拉底)認識到不足、過錯

=大人(成熟)

民族、國家(偉大)原因(對外)(污染型)產業?工廠轉移=越境污染

ーー污染物轉移(國際、國內)ーー越境飛來?海洋循環ーー污染國土?地球國際資本對經濟+“環境”榨取、剝削=“微笑曲線”(中國=世界生產工場)以我國為例后果?

移遷地:生活、居住環境惡化

Working

poor+Housingpoor;疾病貧困;環境貧困(環境病、癌癥多發)

責任??

解決策略?

(產業回歸)(環境?生態稅)原因(對內)盡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產生:城鄉差距

地區差距

群體差距=內部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群體分享社會公共服務不均等

貧富差距仍在擴大(基尼系數)發展與分享的不平衡性=“不包容性增長”典型以我國為例如果A為零,基尼系數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為零則系數為1,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環境問題的實質

由于人類活動超出了環境的承受能力

對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產生了破壞作用,

——使其處于極度受損、退化狀態

導致人與其生存環境的不協調*人類主導的地球生態系統“金魚缸”式系統(達良俊)

=(有限的地球)

理解:食餌獲得=糧食、自然資源、能源

排泄物清除=公害、廢棄物問題:誰來為我們換水?人類文明需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工業文明狩獵文明農業文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向自然大肆掠奪改造自然人受自然控制黃光宇,陳勇.論城市生態化與生態城市[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9,12(6):28-31

三、生態文明的建設

在經過三十多年解決環境問題的實踐與思考后,人們終于覺悟到,要真正解決環境問題,首先必須:

改變人類的發展觀理念改變世界理念改變人改變世界當今人類社會的發展觀

國際:生態主義

可持續發展理念

國內:“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和諧社會構建

生態文明建設理念

——美麗中國可持續發展實現的途徑(中國)理念的延續:

可持續發展=①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兩者關系一脈相承,后者其實就是在前者基礎上合乎邏輯的發展(巫繼學,2005)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

我們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徹底轉變GDP至上的觀念,把推進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作為發展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對發展是硬道理的豐富和補充,更加強調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科學發展觀”

十七大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

=發展

核心

=以人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

根本方法

=統籌兼顧

*建設“五個文明”:

物質、政治、精神、社會

+生態文明和諧社會的三層關系

1)人與自然的關系(宏觀)

2)人與社會、社會之間的關系(中觀)

3)人與人的關系(微觀—中觀)人自身與內心的關系(微觀)

=和諧社會的三個本質內涵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十八大黨章修正案總綱部分:

明確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意識到“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

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中國夢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選擇

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是“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全球層面倡導推崇:從產業主義向生態主義過渡以生態文明替代工業文明延伸觀點:社會主義=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生態危機的唯一出路

人與自然(環境)關系(達良俊)

制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