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風格與服裝_第1頁
巴洛克風格與服裝_第2頁
巴洛克風格與服裝_第3頁
巴洛克風格與服裝_第4頁
巴洛克風格與服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5-05-3116:20巴洛克攜Baroque張服飾藝術的前前后后(圖)17世紀“巴洛克”藝術的時代巴洛克(Baroque)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種藝術風格,其最基本的特點是打破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關于巴洛克一詞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意大利B.克羅齊等人認為源于Baroco,指邏輯學中三段論式的一個專門術語;一是認為源于葡萄牙語Baroco或西班牙語Barrueco,意為各種外形不規則的珍珠,泛指各種不合常規、稀奇古怪、離經叛道的事物。巴洛克16世紀末期產生于意大利,17世紀盛行整個歐洲,18世紀初期在德國和奧地利等國仍有較大的影響。巴洛克風格表現在建筑、美術、音樂、文學及染織藝術各個領域,內涵極為復雜,具有相當大的影響,這些影響使17世紀整個歐洲的建筑及藝術設計呈現出巴洛克氣勢雄偉、強烈奔放的特點。大量精美絕倫的藝術設計作品,使我們欣賞到這個時期藝術家們智慧的結晶,領悟到他們藝術設計的精巧構思和創作技藝,領略到他們卓著的藝術思維能力。巴洛克藝術是17世紀廣為流傳的一種藝術風格,這個名稱在當時含有貶義,有怪異、奇特、粗野或推理錯誤上的含義,古典主義者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瓦解的藝術。直到20世紀上半葉,人們對巴洛克時期的藝術風格才給予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巴洛克最早產生于意大利,與反宗教改革有關,巴洛克是為教會服務并被宗教利用,教會是其最強有力的支柱。學者王明道將巴洛克的藝術特色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豪華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樂主義色彩;二是它是一種激情的藝術,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象力;三是極力強調動感,運動變化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四是關注作品的立體感和空間感;五是講究綜合性,吸收文學、戲劇、音樂領域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七是大多數巴洛克藝術家有遠離生活和時代的傾向。“巴洛克藝術”的形成過程17世紀這個時期是有史以來人類生產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新的社會制度誕生并取代舊的社會制度的時期。進入17世紀,資產階級的力量越來越強大,開始在政治上與封建勢力較量。整個歐洲歷經磨難 一系列的社會政治動亂,席卷整個歐洲,極大地震撼了歐洲國家。政治上中央集權制和君主制取代教會統治;經濟上出現商業資本主義和君主商業;政治、經濟和軍事權力集于君主一身,并以國家的形式出現,形成前所未有的城市規劃和建設能力。以德國為戰場,因路德教會和羅馬天主教的沖突引起,幾乎所有的歐洲實力國家都卷入了這場舉世聞名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這場戰爭具有德國內戰和國際混戰的雙重特點。在威斯特伐利亞和平法之后,這場恐怖的戰爭才結束,每個德國小諸侯都有權決定自己的宗教信仰。政治、經濟、宗教等方面的變革與爭斗,劇烈地改變著各國的面貌。30年的戰爭導致宗教問題日趨嚴重,最終把北歐和南歐分成新教和天主教兩大宗教派別陣地。德國和西班牙王朝逐漸衰落,尤其在時裝潮流中的統治地位也日趨降低。英國內戰連綿不斷,災難接踵而來,使它無暇顧及時裝式樣。丹麥和瑞典對戰爭的加入有擴張疆土的意圖,但最終也消耗了國力。意大利因西班牙的統治而日趨衰敗,失去了往昔文藝復興時期的繁榮昌盛。羅馬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形成了將統治17世紀的藝術和文化風格 巴洛克風格。荷蘭率先建立了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經過一個世紀的反復斗爭,也終于步入資本主義社會,法國則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的專制政體。王宮貴族們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大興土木,建造宮廷和花園,舉辦大型游園會、宴會,有權有勢的男士們玩弄權術,追逐女性,相當忙碌。這樣的時代必然產生以男性為中心的強有力的藝術風格,這就是巴洛克風格。“巴洛克藝術”與服裝藝術上的變化也引起了服裝款式上的變化。從服裝的外形線上可以看出受巴洛克影響的曲線條,尤其是17世紀早期的服裝。文藝復興之后帶來的思想解放,古典建筑理論的發現,古希臘和羅馬紀念性建筑的發掘和測量,導致了對古典雕塑和裝飾藝術的崇拜。隨著新權貴的出現,以及他們對古代帝王的物質和享樂生活的發現和向往,使古典藝術成為附庸風雅的華麗外衣,并日趨雕琢和繁瑣。由于巴洛克藝術風格原本是指17世紀強調炫耀財富、大量使用貴重材料的建筑風格,也因此牽動影響到當時藝術全面性的變革。巴洛克雖然承襲矯飾主義,但也淘汰了矯飾主義那些曖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影響,在西洋服裝史上,“巴洛克風格”一詞,是指代17世紀歐洲的服裝款式。巴洛克在富麗堂皇中代表了路易十四的精神,它的氣勢雄偉、生氣勃勃、色彩艷麗、線條優美、富麗豪華的風格,使其在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的宮廷貴族中得到大力提倡。巴洛克風格作為一種主導風格,把人類精神從古典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使其沉溺于無邊無際的、令人神往的夢幻之中。1.巴洛克服裝風格的形成之一:17世紀的男裝在17世紀的頭二十年里,男裝仍延續著16世紀末的特征。男裝的裝束由以下內容構成:襯衣(shirt)、緊身上衣(doublet)、夾克(jacket)、寬松短罩褲(trunkhose)以及及膝的短褲(breeches)、威尼斯短褲(Venetians)。人為化的造型和裝飾仍然存在,如松垂和鼓脹的寬松短罩褲(trunkhose)。有男性主宰的社會變革,體現出男性對自身的自信,男人通過“超越自然”的服裝樣式,折射出“大男子主義”的豪邁和擴張感。自然風格的出現:這一時期的服飾特點是減少過去人工制作的襯墊、框架和填充物,使衣服向著較為自然的形態發展。上衣肩部已不見文藝復興時期的橫寬和襯墊效果,代之而來的是溜肩。整體效果是由僵硬變得柔和,由緊縛變得寬松,由支立或膨起變為下垂或自然合體,兩性對立的造型被男女裝統一的胖乎乎的外形所取代。領子、袖口和褲角開始用大量絲帶和花邊作為裝飾,代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金、銀、珠寶。2.巴洛克女裝17世紀早期,女裝仍流行車輪狀的裙撐(farthingale)。后來逐漸地,裙撐在前身部分變得平坦,整體的服裝外形變得平緩、柔和和渾圓。領子開得很低,圓領。在西班牙和荷蘭,裙子在腹部處用鯨骨拉長為一個僵硬的U形。裙袍的外側仍很寬松。在吊袖下有合體的袖子,整個袖子看上去一層一層的。ruff輪狀領變得更加龐大。30年代末后,盡管裙撐仍在西班牙宮廷里逗留,但在歐洲大部分國家它都過時了,一種全新的樣式代替了它。自然傾向的產生:這一時期女士穿戴,裙子仍是女服裝飾的重點,衣裙松垂、多褶、曳長,比文藝復興時期柔和、自然、大方、富有革命后的浪漫氣息,更顯出女性自然的嫵媚。女性除了外邊的羅布以外,還要穿三條不同顏色的裙子(即襯裙、內裙和外裙),以代替有礙身體活動裙撐架。下裙穿多層肥大而多褶的裙子,來使下體顯得鼓大,以增添體積感和層次感。巴洛克女裝(1635)巴洛克女裝(1637)自然形象的恢復(1660-1680年的女裝):這一時期,服裝上不論是整體造型還是局部造型,都是更多地強調曲線,展露出女士特有的性別魅力。繼續在多層而龐大的裙子上翻飛五彩的花邊和飾帶,使人顯得嬌媚可愛。“巴洛克”服飾藝術之后的今天“巴洛克”作為繁榮于歐洲17世紀的藝術和文化,涉及建筑、美術、音樂、文學等各個領域,對整個社會生活具有相當大的影響。藝術和文化上的發展變化,必然會在人們的服裝風格上反映出來。在西洋服裝史上,“巴洛克風格”一詞,就是指代17世紀歐洲的服裝款式。從這種服裝款式的外形線上,可以看出巴洛克風格中的曲線條,顯示出17世紀歐洲的時尚,從中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到,作為藝術中的一個特殊品類 服裝,不可能拒斥所處時代藝術風格的熏陶和浸染.首先,今天,世界上大多數工業化國家,已超越了其原有服裝的“傳統格式”,走進“全球化的現代服裝模式”.其次,巴洛克是歷史上第一個涉及廣泛的、較為完整的、樣式豐富的裝飾“體系”。它超越了“思想”的母題,將愉悅的視覺效果凸顯出來,使文藝復興時期的以“思想”為核心的形象,成為裝飾形式十分鮮明的、較為純凈的審美對象。它使形式的細節從此豐富起來,可供視覺欣賞的內容也更加豐富了,由此鋪墊出通往人性化的裝飾之路,其后期的(或者是“后來的”)洛可可裝飾風格,便是其自然延伸的必然結果。可以說,巴洛克為人類建立了視覺審美的新格式、新需求,也奠定了西方近、現代裝飾藝術的風格基礎。第三,由于巴洛克風格的涉及廣泛,使得文化作品都體現出特有的“形式感”。從各種的曲線結構、豐富的光影效果、材料的自由組合、大量使用的褶裥、花邊、刺繡和蝴蝶結等裝飾品上,可以看到這種“裝飾的普遍性”。巴洛克風格產生于工業革命之前的17世紀,它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手工藝勞作的結果,在當今被機器打造的物質環境里,巴洛克藝術閃爍著細膩精致、淳樸浪漫的人性的光輝,它補償了當代視覺的缺憾,正是這一點,才會引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成為當今服裝流行的“藝術調味劑”。服飾是時代的一面鏡子,它不僅反映出人與自然以及社會的關系,而且折射出一個時代的氛圍和人們的精神面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巴洛克服裝風格已被載入人類文明的史冊。在幾千年的歷史中,西洋傳統服裝的一些設計原則和美學思想,對我們仍有著借鑒的意義,給我們今天的服裝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營養。

來源:中國服飾報如果頁面無法顯示 如果頁面無法顯示 .,請點擊此處下裁免費巍祥Copyright@2004中國服飾報版權所有京ICP備05080776號1600年歌劇誕生,1750年巴赫去世,這150年,我們叫它巴洛克。巴洛克這個詞可能來自葡萄牙文BARROCO,形式不規則的珍珠,是用來稱呼那個時候美術和建筑風格巴洛克時期的。■ □ ■ □ ■巴洛克時期的服裝分成荷蘭風格時期和法國風格時期。前者是早期,后者是晚期。荷蘭時期特征主要是領子。因為那是荷蘭盛行的(直到現在荷蘭民族服裝也可以看到,那種花邊一般都稱為荷蘭花邊,因為荷蘭的針織花邊是最有名的)大的披在肩上帶花邊的方形領子。這種領子叫做拉巴領(rabat),外衣特征是繁多裝飾性強的排扣,同時褲子延長到(相對于文藝復興時期來說)膝蓋,褲腿緊繃著大腿。下面是長襪。女人從這個時候開始不用裙撐,只有西班牙還延續老的傳統(大米下面兩張委拉斯圭茲的小公主像就是西班牙延續使用的裙撐,別的國家已經幾乎不用了。一直到后來再興起裙撐的時候也不是這種扁型的)裙子常常要有三層套著穿,顯得臃腫。上衣要么齊脖子的花邊大領,要么完全坦露到胸口。袖子也很有特點,一節節的箍起來,一層層的裝飾花邊。到了1650年以后,法國風格開始興起。也就是現在最常說的那種巴洛克風格。主要一點就是緞帶的使用,大量的緞帶,大量的花邊。我記得一本書上這樣形容巴洛克服飾:花邊、緞帶、長發和皮革的時代。歷史上沒有一個時期的男人像這個時候一般嫵媚化。男裝最大的特點就是大袖子花邊了,帶馬刺的靴子也成了時髦,還有羽毛大帽子和佩劍(關于這些看《三個火槍手》就能知道什么模樣)。這個時候時興馬甲,很短很小,有點像西裝背心(不過到了羅克克時期才能和現代的男裝相類似),突出的就是內衣。被大量絲帶重重捆扎的內衣。一個男人一件內衣需要100多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