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4課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結合圖文材料,找出文化傳承的載體課前導入四川成都出土的漢代畫像磚:文翁石室授經講學圖(四川博物院藏)文翁,漢景帝后期,擔任蜀郡守。公元前143年至公元前141年間,蜀郡太守文翁曾創建文翁石室,是中國的第一所地方官辦學校。“文翁石室”創立不久,即以學風卓犖,人才輩出而名冠西南。公元前124年,漢武帝下令全國效仿文翁興辦學校。學校書籍圖書館博物館
了解歷史上學校教育、留學、書刊出版、翻譯事業以及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課程標準第14課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第14課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目錄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二)近代大學(三)現代中國學校教育二、印刷書的誕生與發展三、圖書館的發展四、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
中國國家博物館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中國自古以來就高度重視學校教育,學校教育隨著時代變遷在曲折中發展。官學先秦時期“學在官府”西漢設立的太學西晉設立的國子監(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漢代設地方官學:如郡國學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
1、中國官學(1)先秦時期:學在官府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君主們為了“有智為寡人用之”,而設立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士并給予優待。于是,各派學者紛至沓來,在學宮中“聚人徒,立師學,成文典”,或潛心鉆研、或聚會論辯,甚至就國計民生直抒己見。稷下學宮雖為官方創辦,但為諸子百家的自由研究、辯論提供重要平臺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
1、中國官學(2)西漢設立的太學
公元前124年,漢武帝根據董仲舒的建議,興辦太學,在太學里置五經博士,規定太學生為博士弟子,儒生以傳習、闡釋“五經”為業,學完經考試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經學形成使中國第一次出現了國家培養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學校。使儒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太學的影響
魏晉時期,統治者將太學作為表彰文治的“裝飾品”,國家為了讓太學生研習學問,給予免役的特權。然而,由于當時戰爭、土木工程的繁多,反而本末倒置,很多人進入太學以求“避役”。結果,便導致因門第而擁有免役特權的“高門子弟”不屑于進入太學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
1、中國官學(2)西漢設立的太學
他們厭惡太學更重要的理由,還有負責教學的太學博士地位低下,素質惡劣,對儒家學問不甚關心。隨著“門第世族之風”的形成,官僚們基于門閥,而不再依靠太學。佛教、老莊學說的盛行,也使得知識分子熱衷于佛學、玄學。西晉泰始八年(272年),因學力不足,朝廷決意遣散太學生。分析魏晉時期太學教育衰弱的原因。統治者政策導向太學生入學目的不純士族政治及九品中正制選官的影響;儒學受到當時佛學、玄學思想的沖擊。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
1、中國官學(3)西晉設立的國子監
西晉武帝咸寧二年(公元276年)設國子學,與太學并立。至隋煬帝時,改為國子監。唐、宋時期,國子監作為國家教育管理機構,統轄其下設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人負責管理。
作為唐朝最高學府的國子監,僅唐太宗時,就接收百濟、新羅等周邊國家派遣的入學子弟八千余人,后來的崔致遠、金可記等甚至通過科舉入仕。國子監也允許少數民族首領子弟入學就讀。唐代宗時期,雖干戈多興,災害四起,仍堅持恢復國子監,并下詔:“其諸道節度、觀察、都防御等使,朕之腹心,久鎮方面,眷其子弟……負經來學,宜集京師……六軍諸將子弟,欲得習學,可并補國子學生。”科舉制度廢除后,國子監并歸學部。除原有禮儀職能仍予保留外,教育職能則完全歸于新式學校文化政策較為開明促進民族交融,鞏固國家統一抑制地方割據的欲望強烈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中國自古以來就高度重視學校教育,學校教育隨著時代變遷在曲折中發展。私學春秋時期私學產生,孔子首創唐代以后私學得到發展,學塾、村學和蒙學構成基層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是書院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書院制度推動了私學的發展。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
2、中國私學(1)私學產生的背景私學產生的背景:(1)經濟:鐵力牛耕的使用,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加速了封建身產關系的孕育成熟。(2)政治:新興地主階級為保護自己的利益,積極要求參與社會政治生活,進行社會政治改革(3)文化:學術下移和士階層崛起又為私學的產生與蓬勃發展提供了知識基礎和人才儲備。(4)社會環境:春秋時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爭霸局面出現,各國統治者無力顧及官學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
2、中國私學(2)私學的發展孔子創辦私學打破了官府壟斷教育的局面;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部分學生曾放棄儒學投奔少正卯門下;墨子早年學儒,而后棄儒自成學派;陳相原來是楚國儒者陳良的弟子,后棄儒學農。反映了私學教育的開放性漢武帝興辦官學,但并未使私學停止,相反,私學在官學的影響下得到發展。許多碩學名儒,在未從政或任博士之前,一直從事私人教學,還有一些已經為官者仍然從事收徒教學之事。漢代私人教學從形式上分為“蒙學”或“精舍”(或稱“精廬”)兩種,蒙學即童蒙的地方,也就是啟蒙教育。精舍是私人專門建立的教學基地,由當時的經師大儒創辦,這種私學興起于西漢,到東漢時特別興盛,其普及程度在古代史上空前。精舍的學生都比較多,少則百十人,多則千人以上。私學是對官學必要的有益的補充;私學在官學的影響下得到發展官學與私學并存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
2、中國私學(2)私學的發展唐代以后私學得到發展,學塾、村學和蒙學構成基層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是書院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書院制度推動了私學的發展。宋代小學教育相當普遍,多為私學,二程和張載等著名學者都做過教習兒童的私學導師;私學的發展反映了科舉制度的發展私學服務于封建專制統治宋代書院興盛的原因(1)宋代程朱理學的興起并向基層滲透,促進了書院的發展。(2)宋代重文抑武,大興科舉,推動了書院的發展(3)宋代商品經濟空前活躍,經濟的發展為書院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①無論官學還是私學,在古代文化的保存與傳播上,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②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傳承。③科舉考試的推行,也有賴于官學與私學的支撐。意義太
學國子監官學私學學塾村學蒙學書院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
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學校教育3、古代西方的學校教育古希臘產生了歐洲最初的學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礎。古羅馬學校在羅馬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了希臘學校教育中有用的東西,使之為羅馬的政治經濟發展服務。羅馬學校延續了許多希臘學校中開設的課程,但被希臘人引以為豪的“哲學學校”在羅馬則從未設立過。古羅馬教學中注重吸收希臘學校教育中對政治經濟發展有利的東西,而哲學內容在羅馬并未設立,這說明羅馬的教學帶有強烈的實用性和功利性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二)近代大學中國北大:創建于戊戌維新運動中的京師大學堂,既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學校長,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學術研究的重鎮。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二)近代大學中國清華:1911年創辦的清華學堂,次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組建為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延聘國內外著名學者執教,迅速發展成為全國高水平的大學。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二)近代大學抗戰時期教育西遷:
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等學校西遷至昆明后,組建成立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西南聯大校歌歌詞中寫道:“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干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二)近代大學西方:西方近現代大學的起源于歐洲的中世紀大學。(一些自治城市興辦大學)法國拿破侖建立的“大學區”制度,確立了保留至今的國民教育制度。德國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學合一”的精神創辦的柏林大學,促進大學職能的轉變,將教學與研究結合在一起。美國大學逐漸傾向于世俗化與商業化,使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一、學校教育的發展
(二)近代大學探究:中國近代教育興起的歷史背景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興起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的發展一、學校教育的發展
(二)近代大學探究:歐美相比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發展呈現的特點
近代的大學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不是在摧毀中世紀大學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中世紀大學的一系列制度在近代大學以至整個高等教育中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中世紀大學的學院體制、學位制度,都成為近代大學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中世紀大學的一些實質性的要素仍繼續作為近代大學的重要精神財富,并得到發揚光火。而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基本上與傳統的高等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系。無論是洋務學堂,還是大學堂,都未與原有的太學、國子監、書院等高等教育機構發生實質性的關系。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史到近代初期似乎發生了中斷,而以京師同文館和京師大學堂為標志,這個過程仿佛突然改變了原有的前進方向,并且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向前仲展。——摘編自張斌賢《中外近代高等教育發展機制的比較研究》突變性學習、借鑒西方高等教育的產物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三)現代中國學校教育新中國成立初:背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收回了教育主權,接管了各級各類學校。內容:1949年底,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決定教育要為國家建設服務。提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中國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軍和德才兼備的建設人才。影響:中國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軍和德才兼備的建設人才。學前教育、大中小學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規模,全日制、半工半讀、業余教育共同發展。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三)現代中國學校教育新中國成立初:事件:交通大學西遷背景:(1)新中國調整工業建設(2)文化發展和高等教育布局(3)支援大西北建設(4)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開啟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56—1958年,為支援祖國大西北建設,先后有1472名教職員工從上海交通大學遷到了西安,其中有教授、有年輕的講師,也有學校教學工廠的技工,以及幼兒園老師,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西遷人。交通大學西遷是國家調整新中國工業建設、文化發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舉措,影響巨大、意義深遠。一、學校教育的發展(三)現代中國學校教育改革開放后:背景:文化大革命”爆發后,教育事業受到很大破壞。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高考制度恢復,教育事業重新走上正軌。內容:1983年,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20世紀90年代,國家開始實行“科教興國”發展戰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影響: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教育邁入新征程,教育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高校畢業人數增長到820萬。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進,每個人的受教育權利得到更有力保障。二、印刷書的誕生與發展紙發明前的書寫材料:龜甲、獸骨、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簡、帛。公元前30世紀春秋戰國-秦漢前2世紀公元105年唐朝11世紀中葉15世紀中葉古埃及出現紙草書卷,書籍雛形簡策、帛書,中國最早的書籍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制出“蔡侯紙”雕版印刷品北宋畢昇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德國人谷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
印刷書的誕生,堪稱具有革命性的轉變,掌握書籍的不再是少數人。這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眾化,對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促進各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三、圖書館的發展外國奴隸社會亞述圖書館: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書籍(泥版書)最齊全的圖書館。中世紀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學圖書館、私人圖書館:保存古典時期的文化遺產。近代公共圖書館:19世紀下半葉,英、美等出現。中國官藏朝廷設有專門掌管典籍的史官,建有“府”“閣”“堂”“室”等藏書之所。20世紀初,清政府籌建京師圖書館→新中國成立后改為“北京圖書館”,后改稱“國家圖書館”。新中國各級各類圖書館的建立。私家藏書隨私學出現而發展。明清時最突出,出現了一批藏書家、藏書樓,如明朝的天一閣。三、圖書館的發展探究:宋代圖書館的作用材料一:宋太祖時以昭文館、史館和集賢院為三館,用來典藏圖書。太宗還讓文士擔任三館和秘閣中自校理到學士的各級職位。宋代文官以帶館職為榮,因而館閣實際上是養育中央人才的儲備庫。——虞云國《細說宋朝》材料二:“三館圖書之富,歷歲滋久……所以示崇儒右文之意。”“蓄天下圖籍,延四方之士”
材料三:北宋藏書家王欽臣,“每得一書,必以廢紙草傳之,又求別本參校。至無差誤,乃繕寫之。此本傳以借以及子弟觀之。”——徐度《卻掃編》材料四:宋代寺觀藏書樓的開放性,遠大于同時期的西歐教會圖書館,不但內部的僧侶可以閱讀,外面的讀書人也可免費借閱。
——吳鉤《古代中國有沒有公共圖書館》有利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符合宋朝“重文輕武”政策,有利于籠絡招攬人才有利于文化的大眾化,提高人民的文化修養三、圖書館的發展探究:近代中國公共圖書館出現原因材料一: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傳教士們,想利用教育文化這個陣地來征服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他們在中國開辦教會圖書館,為中國近代圖書館的產生樹立了模式和榜樣。——摘編自卿玉弢《簡析中國近代圖書館的產生和發展》材料二:鴉片戰爭以后,針對中國古代藏書樓重藏輕用的弊端,中國藏書界出現了一股要求“藏書公開”的新理念。——摘編自徐凌志《中國古代藏書樓向近代圖書館轉型原因探析》材料三: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使政府及知識分子更看重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即普及教育,增強國民素質。近代圖書館就是在這種要求全民族普遍教化的文化覺醒中被提到歷史日程上來的。——摘編自蘇健《關于中國近代圖書館產生過程與意義的探討》材料四:無論學者們把近代圖書館的產生劃分成幾個歷史時期,其產生過程都離不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這三次社會變革運動……在這三次變革運動的推動下,中國圖書館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全面展開.西方教會圖書館的示范救亡圖存的時代要求舊式藏書樓“重藏輕用”的弊端社會變革的推動四、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古代埃及前3世紀初,亞歷山大博學園,圖書館+動植物園+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宮(“亞歷山大博物館”),史上最早的博物館。近現代英國17、18世紀,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法國18世紀,盧浮宮。中國19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人在上海建立的自然歷史博物院。英國亞洲文會在上海設立的自然歷史與考古類博物館。20世紀初,張謇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20世紀20年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1925年,為保護清朝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珍品,建立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1948年,在南京建立國立中央博物院。→“國立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1960年,中央革命博物館更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200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合并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意義
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擔負著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命。四、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中國博物館發展的意義:
近代以來建立的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同時,博物館也是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全方位向公眾提供關于自然、文化各領域的知識,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擔負著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命。四、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探究:大英博物館1753年,大英博物館正式誕生,英國議會通過《法案全書》,規定由國家為大英博物館提供財政上的支持。然而,上述規定在實際中多為一紙空文。19世紀開始,來自英國本土和世界各地的自然歷史文物書籍收藏增長迅速。這一時期,英國議會對大英博物館更加重視也更加慷慨,愿意花費公共資金來擴充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1.1負數練習卷含答案
-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人體解剖生理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氣功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深基坑工程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運城學院《報刊選讀(俄)(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輕紡職業學院《中學體育教學專題案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航空學院《心理統計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德陽市東湖博愛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4月質量檢查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下冊教學課件Unit 5 Part B 第三課時
-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汾湖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教學實驗常用低值易耗品目錄表(玻璃器皿類)
- 人教精通版四下Lesson 23課件
- 自動轉運小車結構及控制系統設計說明書
- 飲水設備巡查維護記錄表
- 洛陽十三朝古都課件
- RomaxDesigner 培訓教程(合)教學提綱
- 《中國傳統服飾——漢服》PPT課件
- 顧潔Storytime
- 小學信息技術認識《畫圖》
- 【精品】宇通客車涂裝車間實習報告
- 冷凍機的制冷效率與運行電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