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光電顯示技術4-3D顯示技術_第1頁
第三章-光電顯示技術4-3D顯示技術_第2頁
第三章-光電顯示技術4-3D顯示技術_第3頁
第三章-光電顯示技術4-3D顯示技術_第4頁
第三章-光電顯示技術4-3D顯示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DDisplay3D顯示技術什么是3D顯示技術3D顯示技術的分類3D顯示技術的原理3D顯示技術的發展內容一、什么是3D顯示技術?3D–3Dimension即三維立體,是相對于2D平面的一個概念。我們人類所生存的世界就是一個三維的空間,我們在現實世界中觀察到的物體也都具有三個維度:高度、寬度和深度。我們早已習慣了3D的世界,然而由于技術發展的局限性,在電影、廣播電視以及印刷等媒體世界中,我們被局限在了二維世界。

3D顯示的特點

立體逼真:3D影像與現實生活中習慣的場景達成一致,更加逼真;臨場感強:3D影像的立體感、景深,讓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強烈視覺沖擊:可以利用3D影像特點制造各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如體育比賽直播、演唱會現場直播,以及各種宏大的電影場景;

3D顯示技術就是利用一系列的光學方法使人左右眼產生視差從而接受到不同的畫面,在大腦形成3D(3Dimensions)立體效果的技術。3D顯示技術3D顯示生理如果要實現真正的3D,就需要兩眼同時看到一個畫面的不同位置。比如,舉起一個手指,只用一只眼睛看,那么它是平面的,只有兩只眼睛同時看,它才是立體的。左右眼看到不同視角的影像大腦融合成具有深度的3D影像3D顯示需求左眼看到左眼影像右眼看到右眼影像人眼3D視覺原理視覺因素-視差人雙眼能同時看相同一方向,但是眼間距仍有約60mm,所以不能完全瞄上一條直線,在一定的范圍內雙眼看到的圖像會產生一定的差異。實現立體效果的原理視差(parallax)-人類是通過左眼和右眼所看到的物體的細微差異來感知物體的深度,從而識別出立體圖像一般視差為6-7CM視覺因素-光角&視角光角視角立體視覺的形成具有深度感的圖像,形成立體感3D顯示裸眼式反射全息法透鏡全息法全像全息法體積全息法

全息二、3D顯示技術分類裸眼式透鏡陣列法視察擋板法微鏡投影法微位相差板法指向光源法

非全息輔助設備光分法色分法時分法3D顯示分類3D顯示技術原理立體圖相對技術體顯示技術全息技術裸眼式3D技術眼鏡式3D技術色差式快門式偏光式柱狀透鏡視差屏障指向光源立體圖相對技術

原理先產生場景的兩個視圖或多個視圖,然后用某種機制(如佩戴眼鏡)將不同視圖分別傳送給左右眼,確保每只眼睛只看到對應的視圖而看不到其他視圖,從而產生立體視覺。這種技術的本質只是在空間中產生兩張或多張平面圖像,通過“欺騙”人眼視覺系統而立體成像。這類技術會使人眼產生矛盾的晶狀體焦距調節和視線匯聚調節,長時間觀看會產生視覺疲勞。三、3D顯示技術原理體顯示技術

原理此種技術是在物理上顯示了三個維度,能在空間中產生真正的3D效果。成像物體就像在空間中真實存在,觀察者能看到科幻電影中一般“懸浮”在半空中的3D透視圖像。從數字圖像處理技術來說,平面圖像對應了二維數組,每個元素被稱為像素;而三維圖像對應三維數組,每個元素被稱為體素。體顯示技術正是在空間中表現了這個三維數組。全息技術

原理全息技術是利用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的真實感的一種成像技術。全息技術再現的圖像立體感強,具有真實的視覺效應。除用光波產生全息圖外,現在已發展到可用計算機產生全息圖,然而需要的計算量極其巨大。全息術應該是3D顯示的終極解決方案,但目前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有待解決,短期內難有成熟產品量產。色差式采用互補色色彩將圖形或物體顯示在平面圖片上,觀視者通過光學濾色鏡對圖片進行雙眼同時觀視,即可展現其圖形成物體的立體形態。立體圖相對技術色差式互補色眼鏡濾色原理色分法成像的圖

色分法的互補色眼鏡色差式特點:不需要改動硬件設備,眼鏡設備簡單,成本低,無需維護。兩只眼睛能看到的顏色不同,畫面顏色損失嚴重,而且亮度降低,畫面過濾不全引起“鬼影”而使得觀看效果大大降低。應用于家庭觀賞和入門嘗試3D的產品。色差式常見問題解析:畫面閃爍畫面重影缺色色差式3D畫面用裸眼觀看時的效果偏光式

將左右眼欲看到影像以奇/偶列形成顯示影像,再由顯示器表面貼附”微相位差(Micro-Retarder)”轉為互相垂直的偏極光,觀賞者透過偏光式眼鏡達到立體視覺感受。(光分法)偏光式光:自然光偏振光偏光式—投影屏幕

以2臺偏光投影機(偏光角度互相垂直)于相同投影幕上同時播放左、右視角畫面,觀看者藉由左、右眼偏光角度互相垂直偏光式眼鏡觀看達到立體視覺。偏光式圓偏振光:線偏光片加上相位差膜(RetarderFilm),使得光線因相位差膜而產生旋轉角度的圓偏極光;因而圓偏光組成要素為偏光片加上相位差膜;偏光片+1/4波長相位差膜(QuarterWaveRetarder)=左旋或右旋圓偏光片偏光式光分法顯示圖解圓偏振光的形成3D圖像的形成采用交錯偏光片的3D液晶電視偏光片眼鏡IMAX3D影片?IMAX(即ImageMaximum的縮寫)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膠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電影放映系統。畫面高亮度、高清晰。

3D是畫面立體,同時在銀幕上投射出兩組獨立的影像:一組給左眼看,一組給右眼看。觀眾戴上特制的3D偏光鏡把看到的影像合并??扉T式通過提高屏幕刷新率把圖像按幀一分為二,形成左右眼連續交錯顯示的兩組畫面,通過快門式3D眼鏡的配合,使得這兩組畫面分別進入左右雙眼,最終在大腦中合成3D立體圖像。(時分法)快門式主動式LCD快門眼鏡,交替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圖象以至于你的大腦將兩幅圖像融合成一體來實現,從而產生了單幅圖像的3D深度感??扉T式3D眼鏡HMD頭盔式顯示器快門式快門式顯示效果圖顯示器效果眼鏡效果視差屏障式顯示器同時播放左、右眼影像像素交叉,再由顯示器表面貼附具柵欄結構的屏障片(Barrier)限制光的行進路線,觀賞者于左、右眼影像畫素光線集中之設定區域達到立體視覺感受。視差屏障式合成圖視差屏障式光屏障式3D技術的實現方法是使用一個開關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層,利用液晶層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為90°的垂直條紋。這些條紋寬幾十微米,通過它們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細條柵模式,稱之為“視差障壁”。而該技術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塊及LCD面板間的視差障壁,在立體顯示模式下,應該由左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右眼;同理,應該由右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左眼,通過將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分開,使觀者看到3D影像。通過光線遮擋的方式來產生視差從而實現立體效果優點:與既有的LCD液晶工藝兼容,因此在量產性和成本上較具優勢

缺點:畫面亮度低,分辨率會隨著顯示器在同一時間播出影像的增加呈反比降低視差屏障式顯示終端型號SY3DAP473D技術狹縫光柵式高亮屏裸眼多視點顯示技術最佳觀看距離4—6米3D視圖8/9自然分辨率全高清(1920×1080RGB-Pixel)自然亮度700cd/m2(3D圖像:視差屏障式顯示器柱狀透鏡式在顯示器前面板鑲上一塊柱透鏡板組成裸眼立體顯示的光學系統,像素的光線通過柱透鏡的折射,把視差圖像投射到人的左、右眼,經視覺中樞的立體融合獲得立體感。柱透鏡板由細長的半圓柱透鏡緊密排列構成。左右眼視圖分別位于奇列和偶列像素上,形成視圖分區。柱透鏡陣列技術運用折射原理,采用透鏡陣列技術產生立體效果透鏡陣列顯示器及其合成原理優點:3D技術顯示效果更好,亮度不受到影響

缺點:相關制造與現有LCD液晶工藝不兼容。為透鏡投影顯示器指向光源式指向光源(DirectionalBacklight)3D技術是在LCD的像素層后使用一系列并排的線狀光源給像素列提供背光照明,線光源寬度極小并與液晶屏的列像素平行。密集的線光源照明使奇、偶列像素的圖像傳輸路徑分離,使左、右眼看到對應的畫面。優點:分辨率、透光率方面能保證,不會影響既有的設計架構,3D顯示效果出色。

缺點:技術尚在開發,產品不成熟。3M公司的指向光源顯示屏

全息全息:(Holography)特指一種可以讓從物體發射的衍射光能夠被重現的3維技術,其位置和大小同之前一模一樣。從不同的位置觀測此物體,其顯示的像也會變化。

一種最基本的全息顯示圖像。記錄時利用相干光照射物體,物體表面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到達記錄干板后形成物光波;同時引入另一束參考光波(平面光波或球面光波)照射記錄干板。對記錄干板曝光后便可獲得干涉圖形,即全息顯示圖像。再現時,利用與參考光波相同的光波照射記錄干板,人眼在透射光中觀看全息板,便可在板后原物處觀看到與原物完全相同的再現虛像。

透射式全息顯示圖像將物體置于全息板的右側,相干點光源從左方照射全息板。將直接照射至全息板平面上的光作為參考光;而將透過全息板(未經處理過的全息板是透明的)的光射向物體,再由物體反射回全息板的光作為物光,兩束光干涉后便形成全息顯示圖像。由于記錄時物光與參考光分別從全息板兩側入射,故全息板上的干涉條紋層大致與全息板平面平行。再現時,利用光源從左方照射全息板,全息板中的各條紋層宛如鏡面一樣對再現光產生出反射,在反射光中觀看全息板便可在原物處觀看到再現的圖像。

反射式全息顯示圖像反射式原理圖

全像式(E-Holography)主要是麻省理工學院所發展的,是利用紅、藍、綠三色雷射光源,各自經過聲光調變器晶體(AcousticOpticalModulator,AOM),產生相位型光柵,帶著光柵訊息的雷射光經過全像片合并之后,利用垂直掃描鏡(VerticalScanningmirror)及多面鏡(Polygonalmirror),進行垂直及水平的掃描,進而將立體影像呈現出來,其優點為全像片的取得容易且技術成熟,然而,影像大小常受限于聲光調變器晶體的大小,且多面鏡的掃描速度必須與三色雷射光源在晶體傳播速度同步。全像式全像式原理結構圖上圖是一對從車的左右側面采取的圖像。全像式成像圖片德州儀器(TexasInstrument,TI)提出體積式顯示器。主要是利用一個快速旋轉的圓盤,配合由底下投影的雷射光源,由雷射光源投射到快速旋轉的旋轉面時,會產生散射的效應,以掃描空間中的每一點。

體顯示技術體積式原理圖基于運動掃描的體三維顯示螺旋面片上的像素運動情況即等價于像素沿軸向在兩個相距360/N的水平面間作豎直移動,因此體素大小可以近似均等基于運動掃描的體三維顯示基于LED陣列平板旋轉的三維顯示優點:結構簡單缺點:清晰度受限;平板旋轉屏三維體素的空間分布不均勻,

基于運動掃描的體三維顯示Felix3D系統

基于螺旋屏加激光掃描優點:不需要復雜的轉向光學部件缺點:激光掃描器的速度有限,顯示容量受限基于運動掃描的體三維顯示Perspecta3D系統

采用柱面軸心旋轉外加空間投影的結構優點:旋轉結構簡單,能顯示近10億個體象素缺點:為了解決平面屏帶來的體素重疊死區,引入了復雜精密的光學中繼轉向器件,增加了系統的制備難度和生產成本。

體顯示技術靜態層疊式體三維顯示DepthCube3D系統

利用DLP投影,在層疊膽甾液晶屏幕上顯像優點:避免了運動掃描方式固有的亮度和旋轉問題缺點:觀看角度受限,成本較高。體積式顯示器各方法的優劣色分法:

實現3維簡易,對視場和景深無嚴格的限制。但易引起眼部的疲勞。光分法:

寬視域、大景深,成像質量優異,但頭部傾斜是無法過濾掉另一方向的光。時分法:

丞相優異,但眼鏡由液晶構成成本較高。視察擋板法:無需其他輔助設備,能2D\3D切換,但有效像素低,光源被遮擋,亮度低。透鏡陣列法:畫面明亮,觀看簡便,但對屏面與柱狀透鏡的配準位置要求較高,圖像的清晰度亦受到柱狀透鏡屏密度的限制。指向光源法:易實現大屏幕,機構簡單,可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